第一篇:教学反思郭昭君
《湘夫人》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
郭昭君
此次在高二年级举行的公开课上,我讲的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中的屈原的《湘夫人》一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天来所付出的辛勤与努力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这节课从准备到最后的定型,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再说,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此次讲课的得失吧!
第一,要选好课。接到年级部的通知,一开始我并没有怎么重视。因为只是让先报送一个课题,我就把自己讲过的感兴趣的课简单写了一下就交了,没考虑讲课的题目,没考虑讲课的难度,自己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湘夫人》。没想到,自己去备课时,发现这一课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自己有些驾驭不了。但换课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只能迎难而上,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所以,以后再准备这样的课堂时,要做通盘的考虑,选好课,选自己能够驾驭的课。最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
第二,要备学生。此次讲课,因为第一遍很不成功,没有备学生,学生已经学过这篇课文,所以当我把字词作为重点讲解时,致使整节课很枯燥,效果很不好。后来于组长给我提了三个问题,让我对此节课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说,上选修课和上必修课的区别在哪;必修讲过屈原的作品,讲过香草美人喻,再讲屈原的作品时,要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哪些提高;学生已经听过这堂课,再讲时,应该解决学生的哪些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所以在重新思考了教学目标之后,又重新设计课堂,使之尽量能够照顾到选修和必修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是这节课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和它在这方面的示范意义关系很大。
第三,要多看和此课相关的视频。于组长给我介绍得全国一等奖的满浩英的课,我看了两遍,觉得茅塞顿开,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关于本节课中的讲课思路以及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讲法都源于此。不过,在此期间我做了修改。从主人公入手分层次讲解诗歌的主旨倒是我自己的心得。另外,香草美人喻的提高,也是在组里诸位老师的帮助下,才一步步变得清晰起来。于是,这堂课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打磨就形成了今天的讲课内容。此节课以香草美人喻开始,以香草美人喻结束,中间贯穿着香草的作用和湘夫人的象征意义,因而香草美人喻是这节课的线索,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而诗歌讲解的主体是单元的两个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过对诗歌主人公身份形象的分析,一层一层地揭示诗歌的主旨,巧妙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并有所拓展,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后,还要有既然选择了就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的精神。虽然,开始对写教案不以为意,但写的时候想到这代表着高二语文组,便也不敢怎么掉以轻心。还有一个思想左右着我,既然我写了这篇教案,我就不能让它白费,石沉大海,不然我所作出的一切,所付出的时间都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也不愿浪费自己的一点精力和体力,既然做了就要有成效。基于这样的高效思想,我写了教案,我认真备课,争取在年级部的评比中能够取上名次。既然又被选上了,我就要把这个活动坚持到底,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事在人为,只要你用心了,真正努力了,我想总会有很好的回报的。
以上是我这次讲课体会最深的几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我知道自己在面临这样的比赛时不再紧张,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离开组里老师的帮助,我依然还是一个不能怎么胜任这种水平的讲课的老师。使自己感觉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的讲课依然任重而道远。
此次讲课,语文组里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意见,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改正自己,走向进步,在此,深表感谢!谢谢大家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
郭昭君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只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我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支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何不可呢?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因此,我就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设计为美读来带动讲解。鉴于学生朗读技巧的不足,如果系统讲解朗读技巧,必然会造成课堂的支离破碎,因此,我将朗诵技巧合为6个字“畅”“涩”“重”“长”“短”,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美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高朗读效果。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郭昭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旬邑中学高一语文组 郭昭君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旬邑中学实施“四步教学”生态课堂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 “四步教学”生态课堂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四步教学”生态课堂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借着这个机会,我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地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所以,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
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第三篇:校本研修郭昭君总结
旬中校本研修个人总结
旬邑中学郭昭君
时间匆匆,转眼间,2013-2014学期第一学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围绕校本研修主题,认真实践,努力读书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我做了很多工作,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在业务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
位学员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交流,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上一层楼了。再者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动笔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坚持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你会获益良多。
四﹑小组集中研修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在研修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分享其果,以此达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目的。因此在小组集中研修时,积极准备,带着问题来,积极讨论,带着收获而归。
五﹑多听课就会有感觉。一是有激情。听了许多课,上课比较好的教师都非常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当一名好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二是爱学生。对待学生,缺少
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四篇:高一5班班务总结郭昭君
高一·五班第一学期班务总结 旬邑中学
郭昭君
转眼过完了忙碌的一学期,作为高一·五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自己所制定的高一·五班主任工作计划,一丝不苟的工作,虽然在做班主任工作总结时仍有不足,但还是满载收获的喜悦。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我班共有学生70人,其中男生36人。住宿58人,其中女生30人。在家住宿15人。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思想纯朴,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气归浩然,学无止境。班级口号是:天道酬勤,拼搏进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班级精神:当凌绝顶于风雨,誓留无悔于明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
二、具体做法
1、增强凝聚力,形成团结、互助互爱的班集体
通过军训、班会、文化墙、元旦体操比赛等活动不断将这个新集体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团队,形成“同舟共济”、“共同进步”、“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让每一位同学都努力为班争光,使班级最终是战无不摧、脱颖而出,让每一位同学对班集体都有一种归属感与荣耀感。
2、民主竞选,建立一支让人信服的、强而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通过三周的观察,心里初步确定了几个当班干部的人才,并找其单独谈话,鼓励他们勇于挑起重任、为班作贡献,准备好竞选演讲。开学后利用班会课举行了气氛热烈的班干部竞选活动,再通过全班同学的不记名投票,最终选出每干部人选。具体而合理分工,让每位班干部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并非有名无实。
3、制定班规,落实每月操行评分细则的执行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制定班规,使班级有规可依,让学生们明白遵守规矩就可以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权利。每个班干部负责不同的操行评分的登记,比如班长负责考勤,科代表负责作业的完成状况,团支书记录班团活动积极参加者,劳动委员负责清洁方面„„每天都有值日班干部,并对当天的一切情况做好记录;每个班干部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每周总结交给班长汇总,然后向班主任汇报。每周根据操行分评选出三名文明之星。
4、狠抓常规,力求每位同学都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课堂纪律、教室清洁、早操出勤、宿舍内务清洁、晚休的纪律,这些都是常规管理的重点,积极配合年级部落实年级部各种措施,督促和管理,鼓励每一个同学都以“成功从这一刻开始”的要求,约束自己改掉坏习惯、做好每一天,形成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铸造优异的班风。
5、持之以恒促进学风建设,争取学习成绩的最大进步
每一位学生内心里最为关心始终还是学习成绩,成绩的进退容易令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每个同学填写自我激励卡贴在班级文化后墙,督促自己勿忘目标,勿忘奋斗。从开学始,便强调“班风好——学风好——成绩好”的关系,课堂上抓好45分钟,晚自修保证专注、高效的学习,早读要提早到课室展开自主学习。多与每位科任老师、学习委员、科代表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法指导,解决学生刚从初中上到高中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感。十分重视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6、塑造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拒绝保姆式的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凡事事必躬亲,无疑是失败的,对于学生,亦是错失了能力锻炼的机会。事实上,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磨炼,具备了管理能力,喜欢为班集体谋策出力,这样他们更加有归属感。明确班干部的合理分工、加强对各班干部培养,让学生进入自主管理的系统,使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知道小事找班干部,大事才找班主任。进入高中,在学习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增高,学生不再是死死的跟着老师的屁股走,而应该从被动学习转变主动求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学生明确目标、做好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定期反馈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7、加强家校联系,同心协力培育学生成才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与家长必须架起沟通的桥梁,及时、切实和高效地解决每一位学生面临的问题。通过电话、邀请家长到校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动态,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这只是学生高中生涯的第一个学期,以后的学习任务更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第五篇:昭君出塞教学设计
昭君出塞
一、教材解析
课文《昭君出塞》是一篇文包诗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叙述王昭君出塞前的故事来引出本文的教学重点王思廉的《昭君出塞图》一诗,课文整体故事性强,结构完整,文中有诗、诗中有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查阅昭君出塞后的故事,体会诗人的矛盾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感悟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
1.2.3.了解昭君出塞前后的故事,并能简单叙述,掌握课文生字词。
通过对昭君出塞故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收集相关资料,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把握诗人的写作情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昭君出塞对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重大意义。
2.能体会诗人讽刺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的写作意图,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哀痛的气氛与现实王昭君出塞带来的益处的矛盾之处,体会诗人的独具匠心之处。
五、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人物激趣,走近故事
1.同学们,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醉酒,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汉代美女,她在四大美女之中,得到的评价最高,大多是同情与赞叹,历代诗人诵咏不绝。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大家有谁知道她的吗?她是谁?有什么故事?
(同学回答,教师总结并补充)
2.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王昭君这位美人,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关于王昭君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写了些什么?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清生字词,教师板书课题《昭君出塞》。
2.请同学简要叙述课文内容,引出诗歌《昭君出塞图》。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对诗人王思廉进行简要介绍。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3.结合课后习题第2、3题,指名读古诗,正音;学习生字,描红。4.范读,明确节奏。
5.让同学说说对诗歌的理解,翻译诗句,教师进行规范。
(1).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板书)
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掩:以袖子遮脸。本诗在描写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
(2).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板书)
御戎:汉代官职名称。丹青:指画工。
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堆雪”说明什么?(说明满眼望去都是黄沙,黄沙漫天)
2.这样描写又是衬托什么?(环境艰苦,王昭君的不幸)3.诗歌3、4两句又说明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同情,以及对朝廷的讽刺。
4.请同学融入自己的情感再次朗读诗歌,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对王昭君同情和对朝廷的讽刺的情感。
(五)、引入史实,升华主题。
1.向学生介绍王昭君的塞外生活,以及昭君出塞对她自己、家人以及社会的意义。
2.点出昭君出塞后幸福生活和诗人描写的出塞前的哀怨之情的对比,提出问题“既然诗人明知道昭君出塞要比在后宫做皇帝的妃子幸福,为什么还将诗歌写得这么哀怨?”。(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3.根据以上问题的总结,升华本诗歌的主题。点出这首诗其实是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诗人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4.从昭君出塞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制社会中虽然妇女的地位一直不高,但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六)、总结并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知识面
1.总结:这首诗歌中作者王思廉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以昭君出塞前的故事讽刺朝廷统治者,暗喻妇女成为国家和民族衰亡的牺牲品。
2.延伸: 王昭君出嫁后对北方的发展做了很多方面的贡献,教师可以在课上举一例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调查其他方面贡献的具体事例。
八、作业布置
1.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一份对《昭君出塞》一课的感想。
2.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了解昭君出塞后对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具体相关事迹,在下节课可以跟同学交流。
九、板书设计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马上琵琶掩泪听。
掩:以袖子遮脸
汉室御戎无上策,御戎:汉代官职名称。错教红粉怨丹青。
丹青:指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