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君文化
昭君文化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呼和浩特,已经以草原第一歌《敕勒歌》闻名,以草原第一城“云中城”溯源,以草原第一都“盛乐古都”称雄,但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角度看,她是以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人文环境和投资亮点。其中,两千年前的胡汉和亲、昭君出塞,及其代表性人物王昭君、呼韩邪单于等,都是令我们引以自豪的历史人物。
文艺作品和戏剧舞台上的王昭君,多为悲剧性格,与悲苦、哀怨连在一起。但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及包头、呼和浩特等地的文物考古成果却雄辩地证明,王昭君是自愿出塞、深明大义,与呼韩邪单于情投意合,是促进汉族与匈奴化干戈为玉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她不但至今活在湖北故乡人心里,而且也活在北方少数民族广大群众的心中。据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1961年实地调查,仅阴山下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带就有多座昭君墓,这些地区的各族群众都说王昭君就长眠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同宗、同根、同乡、同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董必武副主席1963年谒昭君墓时做了这样的评价:“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昭君出塞,以天下为一家;自愿和亲,使天下为一家。昭君文化所提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这种“和睦相处,和谐共进”就是跨地域、跨民族的文明对话的成功范例,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人心向背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文化的先进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借鉴,代表了和平发展、世界大同的前进方向。
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沿边开放城市的标志性文化代表。昭君作为特殊的形象大使,已成为呼和浩特各族人民“以和为贵,以谐为荣”的历史见证和城市名片,是投资软环境良好的天然广告,也是呼和浩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之一。
1998年以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等就在呼和浩特市委的支持下积极筹备,首倡“昭君文化”,组织专家深入研究,搞了多次有影响的活动,包括在湖北兴山、呼和浩特市分别召开昭君文化研讨会;1999年首倡并举办昭君文化节;组织专家编写《王昭君研究文献资料目录》和《昭君文化丛书》牗一套五本牘等。八年来,推出一批成果,其中围绕“提炼昭君文化,擦亮历史名城”为主题开展的十项工作,引起社会关注。
一、2000年以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和自治区政协昭君文化课题组以成果影响决策,推动了呼和浩特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召集包括自治区政协委员在内的专家深入论证,形成了市委犤2000犦22号文件,把“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确定为首府文化。从而用形象的特色文化、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擦亮了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了呼和浩特的城市地位,把呼和浩特地区的建城史由四百年延伸为两千多年。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昭君文化研究会弘扬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2000年10月3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明祖同志在自治区《政协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昭君文化是中华先进文化》上批示:“这篇论文写得很好。请你们认真研究如何弘扬昭君文化,并用„昭君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各民族的大团结服务,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这是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全区12个盟市中第一个明确肯定的地方特色文化。
2001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题词:“研究昭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004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快文化建设,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专论,强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区域文化发展战略,以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赤峰的红山文化和辽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等为案例,“有重点地打造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品牌活动、品牌人物、品牌产品、品牌成果、品牌团体和措施”。他指出:“文化和经济要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中,“文化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称赞“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内蒙古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我区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004年,内蒙古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杨晶在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塑造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积淀了开放创新的文化特质,形成了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共同造就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更是生动而集中地展示了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博大内涵和非凡魅力。创办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和继续举办昭君文化节,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内涵,全面展示草原文化的时代风采,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充分激发全区各族人民„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高昂热情,进一步拓展内蒙古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内蒙古的途径。”
2003年1月14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批示:“我认为昭君文化研究会的方向和成果都是很突出的。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昭君文化是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要力争在国内外打得更响。同时,我也希望呼市在总结近几年成功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基础上,把昭君文化节办得更好、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区文化和旅游的一大品牌”。
三、昭君文化旅游作为新的跨省、跨国黄金线路,引起业内人士关注。2001年,在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和自治区作家协会、中国旅行社内蒙古分社负责同志的推荐下,俄罗斯国家旅游总局对外联络部部长库克汀先生和乌兰乌德市旅游局局长来华拜见呼和浩特市柳秀市长,共商联合开辟“茶叶之路”跨国旅游、重走王昭君从古长安到贝加尔湖的出塞和亲的草原丝路,寻找历史上明清两代称雄欧亚市场的旅蒙晋商的闪光足迹。“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不但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入全国一百个民间艺术节,成为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外延内容;而且于2005年11月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发展经济论坛•中国节庆活动国际论坛”上,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四、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民族报》、《人民政协报》、《经济参考报》、香港《大公报》等都有专题、专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直播中国•走进呼和浩特》,内蒙古、宁夏、重庆三地电视台有话说昭君的“西部论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反映昭君文化的《人生热线》。
五、呼和浩特市正在成为国内昭君文化研究的信息和研究中心。配合六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的理论研讨会共收到区内外论文100余篇。由郝存柱主编,巴特尔、刘香芸副主编的《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第一~三届论文集》已经出版,受到社会好评。由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套《昭君文化丛书》,200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昭君文化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挖掘呼和浩特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建和展示城市形象、品牌服务。经八年理论探讨、媒体筛选,实践证明,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动员社会研究力量、整合社会专家资源的做法是正确的。六届昭君文化节使呼和浩特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渐增强。
六、为企业服务,与企业联手,初步建起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北京晨报》报道,内蒙古企业争打“昭君牌”,昭君商标1亿元不卖。伊利乳业集团大做智力广告,市政府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结合,组织“昭君归故里,伊利送真情”学习考察团,赴湖北、武汉等地宣传昭君文化,开拓奶业市场,显示了政府驾驭市场、培育名牌、文化搭桥、经贸唱戏的创新能力,社会反响很好。
七、通过新闻媒体造舆论,提高呼和浩特知名度。2000年8月15日,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专版反映《昭君文化与内蒙古经济》,登载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根支柱”、“昭君文化印证民族凝聚力”、“企业家追寻昭君精神”、“昭君文化在昭君大酒店的体现及发展”、“昭君文化在日本”等优秀论文。2002年5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呼市用“昭君”打造城市名片》,赞扬昭君文化研究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文化品位。
八、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热”蔚然成风。已从内蒙古自治区波及到外省,一直影响到大洋彼岸。如河北省的知名企业“兆君”牗昭君的谐音牘羊绒衫厂已把昭君当作东方女性美、心灵美的形象大使,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落户,建立“昭君园区”;2001年8月,他们在国际大都市上海滩举行《“民族经典兆君情”全国汇展》,以“国宝”羊绒演绎现代民族服饰的精致、典雅与韵味,让消费者领略“大漠风情”的宽厚豁达与“和平使者”的冰清玉洁。该厂还与铁路部门联合,将呼和浩特到湖北武汉的火车冠名“兆君号”专列。内蒙古国际航空公司和宾悦大酒店、呼和浩特卷烟厂联合举办“昭君杯晚会”、“昭君杯空姐优质服务大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尤其令人欣喜的是,第三、第四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先后以“伊利情”、“乾坤缘”命名大型晚会,揭示源远流长的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化对立为和谐”的崇高追求,在国内外造成良好影响。美国拉斯维加斯市长在卫星电视交流节目中谈志向,说愿意当“中国王昭君式的和平友好使者”;日本友人宇野玄二先生主动参加2002年8月在呼和浩特召开的昭君文化理论研讨会,畅谈了自己对中国王昭君形象认识的十年心路历程。
九、“昭君品牌热”风靡内蒙古和湖北,“昭君”黄酒、“昭君”香烟、“昭君”茶、“昭君”杯、“昭君”牌中音马头琴、“昭君”牌防蛀储香驼绒被、“昭君”片片情卫生巾、昭君大酒店、《和亲宴》套餐、昭君美食城等商品、商店如雨后春笋。
十、在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建议下,一批品位很高,艺术性、历史性相融的反映昭君文化的建筑、雕塑、道路和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如高14.8m、跨度29.8m,1999年7月12日竣工的、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名的“和亲门”,长江三峡的大理石“昭君雕像”,和林格尔县的“昭君大道”等等,都以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的品位,成了观光旅游的新景点。
内蒙古政协昭君文化课题组认为,热爱一个城市必须了解这个城市。历史名城的文化是这个地区价值、知识和物质客体的贮存器,历史名城的人物是这个地区文明、进步和内在动力的活化石。每个人物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时代主角。哲人说得好:“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我们不能在责怪这座城市的个性模糊时,却很少参与对它的开发提炼和塑造。更不能在看到它一天天地显出个性时,却挑剔地认为它不够尽善尽美。邓小平同志为什么生前一再提出“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问题,叮嘱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就是因为形象代表投资环境、文明程度、开放水平和城市等级。换言之,城市形象乃一个城市的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其内在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
能否把城市形象这笔无形资产转化为市场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城市从领导到群众,能否树立起自觉的、科学的城市形象意识。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所以明确提出“树立首府意识”,弘扬昭君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繁荣青城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古为今用,巧打“昭君”牌,请昭君当形象大使,用昭君文化当城市名片,用两千年的历史积淀,托起文化名城的厚重。用历史和现代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互补,打造“中国乳都”的绿色品牌。
内蒙古政协从“提炼昭君文化,擦亮历史名城”的专题调研中,得到了三个方面的启迪:
一、民族经济对民族文化的呼唤是一种成熟。昭君品牌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值得国内重视和研究的新文化现象。
二、民族经济的成长性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相得益彰,是民族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昭君文化内涵丰富,有口皆碑,是一笔不可替代的中华“和”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以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是我们和平崛起的动力之一。昭君文化在经济领域的众多演绎、挖掘和创新,让人大开眼界。对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冲击与机遇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入世后的又合作又竞争,实现“双赢”、“多赢”应该满怀信心。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纽带。它是无形的,更是无价的。一次“昭君归故里,伊利献真情”的南北对话,创造了中国智力广告的新案例,为伊利雪糕打进“火炉城”武汉铺平了道路。六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的招商引资、艺术交流、国际合作,吸引来20多个国家的朋友客商,相聚青城,共谋发展。事实雄辩地说明,历史名城呼和浩特,不但自古与伟大的中华同根,而且今日与发展的世界同行。
第二篇:2015年昭君文化论谈发言稿
昭君文化与昭君酒--2015年昭君文化论谈发言稿(田云宏)
一、是历史名人王昭君,成就了兴山唯一的老字号品牌昭君酒。清晰记得1984年5月,从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拉回的老窖泥、酒糟、黄水,培养自己的窖池,放出了第一滴香喷喷的美酒,那时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兴奋。但问题又来了,产品要包装出厂,用什么品牌呢?有人说就用“六粮液”,但有侵权嫌疑,用“仙侣山”,名气又不大,最后在湖北省白酒协会会长陶家驰的提议下,确立了“昭君酒”的品牌定位。昭君酒从此诞生,同时也开始了名人效应向品牌效应的华丽变身。八十年代“昭君特曲”,湖北的“六粮液”;九十年代“昭君美酒,美酒招君”;两千年“昭君三十三,男女都能干”;现如今的“山美水美人美,昭君故里酒更美”.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在传播昭君文化的同时,更是大大提升了昭君酒品牌的影响力。所以说是历史名人王昭君成就了老字号品牌昭君酒,怎么说也不为过。
二、是昭君和美文化,极大丰富了昭君故里酒的品牌文化内涵。湖北昭君故里酒业自2009年改制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白酒生产向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链条延伸;由湖北昭君故里酒业扩张到新疆昭君故里酒业。这个阶段是昭君酒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昭君酒文化积淀最多的时期。公司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位。企业理念:人和酒美;企业文化内涵:和亲和睦和谐社会,美人美酒美好生活;企业的核心价值:传承昭君文化,酿造时代美酒。对产品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先后开发了楠木井、娘娘泉、和美昭君等高端产品;把昭君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开发出了美之和、美之梦、美之缘、美之喜、美之福等中低档接地气的产品。对广告宣传采用了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店招、T牌、公交车等媒体,广泛传播昭君酒文化;积极参与昭君选美,昭君故里之夜,朝天吼越野车大赛,昭君广场舞比赛等大型公益活动,极大丰富了昭君故里酒品牌文化内涵。
三、是昭君精神文化,让昭君酒走出兴山,走向了祖国的边疆。两千多年前,为了民族团结、和睦,昭君出塞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的昭君故里人,为了传播昭君文化,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积极响应党中央援疆号召,不远千山万水,在相距4000公里的新疆边陲温泉县,建成了以昭君故里命名的新疆昭君故里酒业有限公司(援疆酒厂)。今年6月正式投产,公司确立了“疆派”高端酒和“昭君故里”中低档酒的品牌定位。并把昭君“和美”文化和西域“吉祥”文化相融合,确立了企业理念:酒和美、人和谐;企业文化内涵:和美安宁,幸福吉祥;企业的核心价值:战胜自我,奉献社会。随着新疆昭君故里酒的市场拓展,昭君文化也将传遍新疆大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我们坚信,有兴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兴发集团的鼎力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关心和关注,昭君酒作为昭君物质文化传承的载体,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坚持传承昭君文化的信念不动摇;坚持确保产品品质不动摇;坚持计定的发展目标不动摇,企业一定能够走出白酒的低谷,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三篇:昭君文化的思考与发展
昭君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昭君文化符号的现代包装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这些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不仅能设计出符合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包装,更加能够以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走向世界。2007年“王昭君传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对于昭君文化,如何将这种文化符号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宣传和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如今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昭君文化 符号 现代包装
一、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各种重要的涵义,它诉说着一种文化的源流,表达着世世代代留下的历史积淀,传统符号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流行元素,体现这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色彩。将昭君文化符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商品营销当中,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这种运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能够让中华民族文化面向世界。
(一)昭君文化内涵的重新定义
1.美人之美
墨子有云:“食必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明,已经开始由物质享受转为精神享受,对文化和美的需求也更高。中国美的经济第一人卢俊卿认为,美的资源和脑力并存的第三大人力资源,美丽的脸蛋长“大米”美丽也是生产力。[1]由此可以看出,“美丽”不仅能带来一种视觉享受,而且它本身所涵盖的艺术文化内涵,更是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对王昭君有着这样的评价,“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孤影裴回,竦动左右。”然而昭君的美却不仅仅是外表之美,正如泰戈尔所说“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昭君的美美在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更是美在她“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的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样的一种内外兼修的美,才是千百年来让文人骚客为之称叹的重要原因。
2.文化之美
昭君文化是由文化创始人张茂林与1998年将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总结升华提出的,它以“和合”思想为哲学基础,以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为重要的内涵。[2]“和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本所在。昭君文化出自和亲,其本质精神价值就在于“和”,和亲结盟昭君出塞并不是首例,只是之前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尚未形成一种文化。而昭君的这次出塞不仅缓和了汉与匈奴之间的矛盾,使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更是促进了汉与匈奴之间文化的融合。她入乡随俗,融入群众,架起了游牧名族与农耕名族支架的桥梁,在圣城之地纺织了自己的爱与梦的一生,和谐与大爱之美光芒万丈。[3]
“和合”文化是昭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内涵与现如今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不属于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人,它是人类共通的精神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昭君文化能够历经千年依旧不失魅力的重要原因。
3艺术之美
古往今来有太多文人骚客为这样一个奇女子感慨,据统计赞美昭君的诗词有七百余首。董必武为昭君墓的题词是“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可见昭君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她的个人,其连带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小觑。
在昭君文化的定义上很多人忽视了它连带的这种附加价值,殊不知这种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昭君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对昭君文化的一种别样的宣传,也正是有这些墨客的宣传才使昭君文化能够更加全面而丰富。不少诗人都为昭君的命运感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杜甫笔下哀怨昭君,“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连逆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是彦得笔下崇高的昭君。形象的多面性和多义性正体现了昭君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二)丰富而多样的现代化包装
1.品牌重新的确立
打造一个城市的品牌需要从定位到包装,再到推广与传播,每一个环节都要包涵着文化的韵味,文化赋予城市活的灵魂。从“浪漫之都”的巴黎,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再到“情人之都”的维吉尼亚,这些城市发展无不与自身文化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每一个个响亮的品牌背后都与自身独特的文化相互融合。打造兴山文化品牌,创造属于自身的独特文化魅力,是传播和发展昭君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兴山县是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它既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之乡,又是灿烂多姿的民间故事之乡。打造昭君文化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符合昭君文化的形象品牌,发展其作为文化的附加价值。
2美学价值
兴山是美人的故乡,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应的美学经济效益,既符合本地 的文化特色,又能让昭君文化更好的走出去面向世界。近些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快男”、“超女”、“香港小姐”这些节目的大获成功都可以为举办选秀比赛提供蓝本,兴山是王昭君的故乡,在兴山举办选美大赛不仅能够更好的宣传昭君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兴山经济的发展。
这种商业性的选美大赛如何能够吸引别人的眼球,在众多比赛中博得先机,这需要用文化来进行包装,没有文化内涵的商品营销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昭君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众多美女中的佼佼者,靠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美。所以在举办选美大赛时,要考虑的不仅是选手的美貌和才艺还有她们的品德,这样才能更好的贴近昭君文化“和合”的内涵。当然成功地营销除了需要前期准确的定位,也离不开后期的宣传与包装。传统媒体和宣传以及网络平台的传播,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昭君文化活动。
3影视宣传
一部《西雅图未眠夜》让西雅图闻名于世,一部《非诚勿扰》让三亚成为了人们旅游的不二之选,一部《泰囧》引发了去泰国旅游的狂潮,由此可见影视宣传所带来的连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软性的宣传植入,不仅仅能够消弱视觉的冲击,更加能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昭君文化虽然在湖北、内蒙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热效应,但是相比中国的其他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放置于世界就影响更小。昭君文化之所以没有真正地走出去,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播策略上的失败。
王昭君作为文化名人,然而人们对她的了解却仍然只是停留在杜甫那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诗中。相应影视作品形象深入人心的少之又少,传播的范围和受众都十分的有限。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新技术宣传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潮流,昭君文化的发展也必然要适应这个潮流。例如,可以在前期开发旅游业的基础上,向外来游客通过舞台表演重现昭君的故事;或者通过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些宣传一方面可以促进人们对昭君的理解,同时也间接地为兴山县地区做相应的宣传,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4香草美人的衍生产品
文化旅游是对设计文化产品的消费,旅游者对昭君文化的不同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期望值,使开发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购物也愈发的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昭君文化的旅游产品数量以及品种相对比较薄弱,亟需为旅游者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特色旅游商品。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度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文化行政部门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挖掘旅游品牌的形象价值,拓展旅游品牌的产业链条”所以,要紧紧地围绕昭君文化的核心品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如民间手工艺品(代表汉代女子日常所用的香囊,胭脂盒,铜镜等)、地方特色的食物、昭君的画像(明信片,帛画,带有画像的屏风等)、乐器(最具代表性的琵琶,相应的曲谱)、汉朝服饰(庙服蚕服和朝服等)、相关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古诗词画)等等。
5建立体验馆 重温历史
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说过“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依托现代科技设计符合昭君文化的体验馆,重温历史典故。还原昭君出塞的场景,给游客更加真实的感受,对昭君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体会到昭君的人格魅力。
昭君所处的时代离我们太过久远,对于这样的一个奇女子,人们对她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依托新科技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体验馆,不仅适应了现代游客的心理要求,更是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在风土人情里感受昭君文化。
二、结论
从市场学的意义上来说:“品牌简单地讲是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认知程度。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的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转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品牌才能产生市场价值。[4] 文化带动经济,这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的一股潮流,不依托与文化的经济无法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而没有经过文化包装的商品则很难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只有将代表昭君文化的内涵持续不断的注入可供大众消费的产品上,才能打开市场获取相应的经济价值。现代化的包装为其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适应了当下消费者对商品审美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性,在保留其精华的基础上吐旧纳新,以更加多样性的方式来展现昭君文化。
就目前来看昭君文化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对昭君文化的管理和发展力度不够,兴山作为昭君文化的发源地,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护这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也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才能推动整个兴山县昭君文化以更好的姿态走向世界,真正的做到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参考文献] [1]卢俊卿.美的脸蛋长大米[M]·北京:当代经济出版社.2004 [2]贾才.刘佑华.让昭君文化唱响全国走向世界[J]中国统一战线2004(12):41-43 [3]郝诚之.秦代直道的和平功能与昭君出塞的旅游价值[J].阴山学刊2006 [4]付菂.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四篇:昭君故里导游词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
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 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
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好了,今天的昭君故里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再见!四月水中桃花开:秭归县归洲镇长江边有三个水潭,分别叫鸭子潭、牛卧潭、天音潭。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潭中就出现大量半透明、形如伞花的桃花鱼,在水中一张一合,轻盈飘逸,似与岸上桃花相约斗艳。花谢则鱼隐,亘古不变,堪称一绝。桃花鱼的来历,民间广为流传的是“昭君选妃入京,泣别乡亲,泪洒香溪化成”的故事,更增加了桃花鱼的神秘性。桃花鱼学名桃花水母,诞生于5.5亿年前,是种类较少的淡水水母之一。
第五篇:昭君村导游词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中探险--神农溪漂游。
从秭归香溪口至巴东的官渡口,这段长45公里左右的江段便是香溪宽谷。宽谷中有卓绝一世的中国诗坛之祖--屈原,建功塞北的名妃--王昭君,年少出众的文臣--寇准等名人出现,还有至今仍是一个谜的神农架野人,他们在这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和令人难解的悬念。
香溪河口,在秭归下游7公里的长江北岸,香溪发源于鄂西的神农架林区,这里是汉朝妃子王昭君故乡。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口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水中含有香气,故名香溪。每逢桃花争妍时,香溪河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桃花、分身四瓣、晶莹透明的鱼,这就是香溪河特有的稀有鱼类--桃花鱼(桃花水母)。鱼的主体如伞,触手繁多,约有250条,依长短可分7级,因伞部收缩及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它与桃花一起出现,也同桃花一起消逝。
桃花鱼的传说与昭君有关。传说昭君出塞前,从京都返乡探亲,泣别乡亲之时,正值桃花盛开之际,一路弹着琵笆,念及从此永别故土,不觉泪如雨下,那泪珠与水中的桃花漂聚在一起,化成了美丽的桃花鱼。“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溯香溪而上至湖北兴山县境内,有一宝坪村,历代相传明妃村是古代第一美人王昭君的故乡。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晋朝避明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昭君诞生于山清水秀的宝坪村。入宫后,因未贿赂画师,像被丑化,居冷宫数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昭君自请“求行”。临行前,元帝才发现她容貌出众,但已无法挽回。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元帝为了表彰昭君,改年号为竟宁。两年后,呼韩邪单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兴山原属秭归所管辖,三国时置县。故秭归县有一“汉明妃王墙故里”的石碑。宝坪村还有许多纪念昭君的名胜古迹,如昭君祠、昭君院、楠木井、梳妆台等。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