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智华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一堂很精彩的课)
马智华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一堂很精彩的课)2007-05-14 21:36 课前热身:
师:四一班的同学们你们好。生:马老师好。
师:一句亲切的问候让马老师感受到武汉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师:请你向左转头,向台下看。生:啊,好多的人啊!
师:这些老师跟马老师一样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武汉,能跟他们问声好吗? 生:老师们,你们好吗?
台下教师:好(热烈的掌声)
师:我们来到武汉,第一感觉就是武汉话很好听,但也很难听懂。能用一句武汉话向远道而来的老师们表达一下我们主人的欢迎之情吗? 生:老师们,你们好!师:这可是标准的普通话啊!
生:老师们,你们好,我们武汉的热干面ter好吃。
师:ter好吃,是不是我们东北话中的贼好吃。(师生大笑)就是特别好吃的意思。
生:我们武汉的黄鹤楼ter好玩,有吃的有玩的了,看来我们都是在享受大会精神大餐的
同时,在物质上也会有多的满足啊!
师:我们都知道,武汉是一座历史名城,能用一句古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问声好吗? 生:思考
师:提示:他们和马老师一样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啊!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只言片语就把对客人的欢迎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古诗文千古不衰的真谛啊!课下你们积累了哪些古诗呢? 生:背诵5首
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古诗的魅力。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0课----古诗两首,先来学习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投影出示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一)晓诗音
师:请大家看书,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明白了吗?开始读吧。(板书课题)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生: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能提醒大家吗? 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
师:理解了字意是读准多音字的好办法。记住这个多音字在这里读()连起来读()。这句诗读()。
师:工具书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汇报“舍”
师:字词的障碍扫除了,让我们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再来一遍,读
(二)明诗意
师:我们学古诗仅仅知道诗的读音还是不够的(帖板书:知音)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贴板书:明意)
如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以前用过什么好办法?
生:了解诗人。借助注解,师:接下来,就运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意思。如果有困难可以咨询同桌或老师。生:学生自学 生: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
师:“浥”这个字,我们现今生活中不常见,你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呢 生:看注脚
师:借助注脚是学习古诗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啊!后两句谁来说? 生:汇报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我一边读古诗,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我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师:讲讲看
生:清晨的小雨沙沙的下着湿润了路面的灰尘,客舍在雨水的冲刷下更加的干净,柳树在小雨的滋润下变得更加的翠绿。王维劝元二喝了许多的酒,他说,元二啊!再喝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师:一幅生动的画面把我们带入了古诗的意境,看来想象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会想象的你能再给读读古诗吗?其它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三)悟诗情。(1)寄情酒更浓
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又一杯的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生:我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
师:默读古诗,诗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朋友间的深情。生:我从“劝”中读出了他们这间的感情很深。
生:“劝”说了很多的话,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不一般。生:“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读出这种深情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有这样的酣畅淋漓啊!。师:如果让你来读,你会怎样读呢?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真是字字含情啊!透过你的声音,马老师不禁浮想联翩:“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呢?(板书:酒)
生:离别的酒。师: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请喝了王维这杯饱含悲伤的酒吧——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祝福的酒。师:祝愿我的朋友元二平安,健康,顺利等等
这样的话说也说不完啊!所有的祝福都溶入这浓浓的酒中了。请喝了他这杯祝福的酒吧!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事世难料情难舍
师:离别的酒,祝福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可此时车马已备好分别就在眼前。同学们你们知道元二要去的安西有多远吗?看,这是中国地图,安西:位于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师: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上半年的时间啊!生:感叹
师:你惊叹什么? 生:路程远、时间长。
师:这也是王维舍不得让元二离开的根本原因啊!想到朋友将远去塞外茺漠自己却无力挽留,所有的难舍难分都化做-生:读“劝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触景情更深
师:喝不完的酒,诉不够的情。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放音乐,配乐读诗)是窗外的什么景色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呢?
生: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生: 柳,因“柳”与“留”谐音,我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 以表示挽留之意的风俗。
师:是啊!在老天都为之落泪的今天,尽管是满目的青青杨柳却留不住朋友远行的脚步,悲伤,无奈,都溶入在这首诗当中啊!读四句诗
师:以上我们通过对景物描写的体会,对诗句语言的感悟,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领悟到了这份送别的情意。(板书:悟情)
把你领悟到的感情都用你的声音再现出来吧!让我们一起背诵,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就写在我们长江边的黄鹤楼旁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孟是上下结构,字底,我们在写的时候注意上窄下宽。陵的右下部分是折文。请同学们书空一遍“陵” 师: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学习古诗要: 生:学生总结
师: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勾勒楼梯形。
师: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有本领走到哪一个高度呢?运用你掌握的方法先自己学学看!学习过程中,可以动笔写一写你的收获,也可以把你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生:谁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生:指名读、齐读。生:读得真好
师:谁还能大胆的迈向第二个高度呢? 指名汇报,二人,学生老师点评方法
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同学们还有哪不懂吗?提出来 生:西辞是什么意思。
进入会场之前,马老师看了地图,黄鹤楼的位置就在我们会场的西面,让我们做一个西辞的动作,这就叫-----生:之的意思是到。
生:烟花:在你头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花很多,种类多,色多,多得都看不清了,就象浮动的彩色的烟雾。简单的二个字,却让我们想象出如此美景。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啊
师: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二首诗的意思理解了很了不起。对比两首古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都是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两首诗中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是喝完的意思。都有浓浓的情意。师:你已经站在了最高点,领悟到了诗情,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长江““孤帆” 难道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条帆船?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船上。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很了不起。
生:尽”孤单的小船离开了,走远了,只能远远的看到影子了,最后消失在天的尽头。多么长久的目送啊?“小船是消失了。但消失不掉的是朋友之间的这份深情啊!(追问,你哪个词体会出来的)
师:读出你的深情吧!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马老师第一次来武汉来,武汉的三月是什么样呢?此时的黄鹤楼又是怎样景致。
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在这千年圣地黄鹤楼,本应老朋友聚会,畅饮的,可朋友却要离他而去,此时的感受应该是------悲伤,读出你的感受-。生: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师:一边勾勒板书一边总结:
回顾本课的两首古诗,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表达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相同的是朋友心中有都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回到早以是白雪皑皑的黑龙江,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生:以花相送,希望老师象花一样美丽
生:以诗相送,轻轻的你走了,正如。。。生:送以歌相送,长亭外,古。。。生:略
师:一生得一知已足矣,我一定会心满意足的离开的,因为马老师高兴的看到,我们班同学已经会表达,这可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啊!
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我人欣赏到的只是苍海一粟。如果课下你能去读、去品、去积累,相信那时的你会“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时的四一班一定是“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刚刚我执教的《古诗二首》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语言表达精警含蓄,意味无穷。《课程标准》强调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鉴于这二首古诗都是送别诗,在句式和表达上有很多相同之处,结合四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我把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为学习二首古诗,并确立了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修养,习得能力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阶梯引领,自主感悟的教学策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一、直面精典,反复诵读。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音、明意、悟情三步学习阶梯的构建,使学生在多次与文本接触,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读出层次,读出情致。
在知音环节重预设,抓学情,重点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认读,使学生初读古诗环节能达到文通字顺,字正腔圆。回归语文简单教学本位。在明意、悟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作品的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送》一诗中,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人王维对朋友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我选准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酒情更深、远行情难舍、触景情更浓”、三大环节,使学生全心融入文本,在对“更”“尽”等字的推敲中初步感悟好友之情。然后,通过巧抓文中空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呢?”孩子们对文本各有解读:悲伤的酒,离别的酒、祝福的酒--,教师相机引导,带着你的独特感受,再来读读古诗,在学生或伤感或动情的朗读中,读出你的感受,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致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我打破学科界线,适时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了解安西与渭城之间的距离。大家看到,当我“3000多公里”几个字落笔之时,一句句惊叹发自学生们的口中。此时他们满心,满眼都是对友人的担心与牵挂。此时,再读文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充分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我适时引导:放眼窗外是什么景物更勾起了他们离别的悲伤?那青青的杨柳,化做挽留朋友的手臂,沙沙的细雨宛若为分别而撒落的泪滴。在全心的诵读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画面,静止的诗文变成了灵动的情感。那一句句动情的朗读告诉我们,此时的课堂已经实现了人本合一。达到了其言出于我口,其意出于我心的境界。
二、习得能力,自主阅读:古代教育家朱喜曾说: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鉴于第二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句式与表达上与第一诗很相像,所以我把这首诗作为学生由“学会”迈向“会学”的台阶。通过运用已得的方法,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二首诗的共同之处,我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一番情意在心头?当学生通过景物,“烟花三月,一只孤帆、滔滔江水”的描写体悟到了朋友情深,再通过换位体验感受诗人对朋友的难舍情意,使学生凭借诗文当中的语言文字,形成了感悟语言的能力,发展了思维,同时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一个既有潜心研究,质疑交流,又有思想碰撞,提升感悟的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学以致用,多元表达。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培养学生习得方法,形成能力之外,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的表达方法,两首古诗的送别形式分别是以酒相送,以目相送。我又适时的引导学生积累其它送别诗,如()()感受古诗文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抓住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40分钟的时间虽短,但是在与孩子一次次平等对话、悉心的交流中,师生已经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当我说出:
之时,一只只小手迁不及待举起,有的说:()灵动的火花闪烁其间。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让学生感受表达的快乐,尽情享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幸福的栖居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快乐。
第二篇: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一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师:对!就是“写”,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
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把刚才学的几个生字“书空”写写,看谁先能默写?
生:(“书空”生字,然后本子上默写,同桌互相检查)。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能背吗?谁来?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
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齐读)。
四、布置作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师:关于这个节日,你了解多少?
生:我知道重阳节要登高吃重阳糕的。
生: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生:我还知道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是啊,登高插茱萸是古人过重阳节时的习俗。古人啊还要在这天带上全家,登高插茱萸避邪求平安呢。忆就是思念,重阳节诗人在思念谁?
生:诗人在思念远在故乡的亲人。
师:题目中的山东就是?
生:山东就是王维的故乡。
师: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兄弟,(边说边圈出“忆”),那么这个题目应该这样读呢?
生:应该读得慢一点。
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可以读了出来,思念的感觉也就读出来了。我们今天就用这种方法去读读这首诗。要读正确流利。生自由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如果你认为你能读好这首诗了,就请你举手。生读
师:谁来评评?
生:他读的慢慢的,有一点诗的味道。
师:在读诗时,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诗人在思念着故乡。生:诗人对故乡的亲人非常的思念。
师:是啊,整首诗里都含着诗人对故乡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啊读读诗的第一、二行,想想你看见诗人在作什么?
生默读想象。
师:你看见了当时诗人正是怎样的处境啊?
生:诗人当时一个人在异乡,心里觉得很忧伤。
师:你很理解诗人的心情。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还看见了诗人独自一个人在旅店里举杯消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心里在加倍的思念着亲人。生:我还看见了诗人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过着节日,因为诗里说他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思念,诗人的心是那样的忧愁,那样的冷清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啊。
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已经懂得了诗人的忧愁了。还有谁?把声音再沉下来一点,速度再慢一点。谁还能读,把诗人心读的更加沉点,愁一点?
生:生齐声读
师:佳节重阳,诗人身边的人们正在干什么?
生:异乡的人们都在团团圆圆过节。
生:他们带着全家登高插茱萸,高高兴兴。生: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重阳糕,和着美酒,非常快乐。
师:而诗人这一刻的心情却是怎样?读.生:诗人的心充满了忧伤。
生:诗人眼前总是充满了母亲的影子,他在思念着母亲。生: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生:在他的心里都是孤独,寂寞啊。
师:而事实他却只能是……。
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独在异乡王维,忧伤凄凉的王维啊,不能不回想起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们过节的情形啊。此时,在他眼里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啊?一起读第二句。师:随着王维的目光,你看见故乡的兄弟在?
生:兄弟正在登高插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人。
师: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发现,读——遍插茱萸少一人、师:那就是谁的?
生:那就是王维的。
师:故乡的这一切都是王维所遥知的,故乡的亲人的思念,王维更是明白,这时王维的情如何啊?
生!:王维的心就更加思念家乡了。
生:王维的心被思念折磨了。生:王维的心里充满了寂寞,连眼泪都要留下来了?
师:所以王维在节日时候,他只能说……(读全诗)生齐读全诗。
第三篇:《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 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康静涵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四篇:《古诗两首》(1+X课)教学设计
《
3、古诗两首》(1+x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诗中所描绘的关于洞庭湖和峨眉山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查找洞庭湖、峨眉山景色资料。教学过程:
一、感受洞庭秋夜之美,学习《望洞庭》
1、结合课前收集资料,谈谈你所知道的洞庭美景
2、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讨论,归纳。A、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这句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配乐)
B、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读好这两句诗。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4、作者刘禹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洞庭美景描绘的惟妙惟肖,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二、品味秋夜思念之情,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自己小声读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3、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第一句写的是?(景)第二句写的是?(情)(4)看图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对比朗读,体味不同
1、《望洞庭》的作者是-----朝诗人----,这首诗写了秋天(季节)的月夜(时间),描绘了---------美景。
2、《峨眉山月歌》是---朝诗人-----的作品,描写了-------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季节 时间)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情感。
三、类文推荐,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诗中之情。
1、同学们,古诗中的山水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用上了合适的比喻,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大家在课外阅读时也可以多积累。接下来,大家可以读一读丛书中的《 》,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到了美?划出句子,圈出词语。
2、今天学的《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情感,前两天我们学习的那篇课文也反映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像这样借景抒情的诗词还有很多,你能说出一首吗?翻翻丛书呢,有没有,读一读,记一记。
四、诗词诵读,再品诗词之美。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美妙的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诗仙的作品天马行空,气势磅礴,你能背出那几首?
刘禹锡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存世的作品也很多,比如《陋室铭》《乌衣巷》,出示,读读记记,看能读懂哪一句?
苏轼是宋朝的政治家,但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水调歌头》是他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再此吟诵起来。
第五篇:一堂写字指导课的教学实录(DOC)
一堂写字指导课的教学实录
河北兴隆县第一中心小学 杨露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字体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你们看,(出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这是最早的小篆,这是后来逐渐演变成的隶书,这是狂放的草书,这是我们现在常写常用的楷书。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生1:这些字真漂亮。
生2:我们的汉字太神奇了!
生3:创造出这些字的人太了不起了!
生4:这些字就像是一幅幅漂亮的画一样。
师:是啊,我们的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画,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写出这么漂亮的字来呢?
生齐答:想。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练字,看谁能把字写好看!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中国的汉字历史有所了解,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写字的兴趣。)
二、学习“美”字
师:今天要和同学们见面的一共有六个生字宝宝,谁来先和他们打个招呼?
指一生读
师:大家一起响亮地再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齐读
2.观察字形
师:在这六个生字宝宝中,有一个生字宝宝觉得自己长得最漂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齐答:美!
师:你们看,他来了!师出示甲骨文的”美字。
师:这是美字的甲骨文,你们看,他像什么?
生1:就像一个人戴着一顶帽子。
师:是啊,古代人喜欢在头上戴着羽毛或兽角作为装饰物,认为这样很美,所以创造出这个美字。你们再来看,(出示图片)
这是不同形态的美字,是不是都很漂亮?那你们快来观察一下田字格的美字,想一想,怎么写才能把它写漂亮呢?
(学生开动脑筋,各自读帖)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 “美”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想把它写好看就要上下占位各半。
师:你能从整体结构上观察,真棒。
生2:“美”字的横画很多,要想写好这个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大体相等,而且第三横最长。
师:你能记住平时老师强调过的东西,真细心。
生3:要写好美字,大字的撇捺要伸展开。
师:没错,只有撇捺伸展开这个字才会显得很舒展。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就按大家的建议写一写这个字。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在示范书写时老师应把小黑板挂得再高一些,这样才不会挡住学生视线)
师:现在大家请拿起笔,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像个小书法家一样写写这个字吧。(播放古筝曲《平湖秋月》)先摆出正确的写字姿势,在书上描红一个,书写两个。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写完的同学在你自己认为写得最漂亮的字旁边作个标记,然后和书中的范字比较一下,看哪写得不好,在田字格中再写一写。(学生自我书写,自我纠正)
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在书写“美”的上半部分占位较大,整个字比例不匀称,在黑板指出纠正。
(从较难写的美字入手,重点指导;同时在学生写字时配入古典音乐,在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一种静下心来写字的氛围。只是所选音乐应再精致些,比如《平湖秋月》最后高潮部分不适合用于书写环境。可剪切一部分)
三、“爱”字
师:现在还有五个生字宝宝,你们觉得谁最可爱,我们就先和他交朋友。
指生答:爱
出示“爱”字
师: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
生仔细观察后分析
生1:“爱”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要写在上半格。
生2:老师,我有补充,下半部分“友”字要略大一些,而且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生3:“爱”这个字头要略窄一些,中间与字底宽度相等。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老师也来书写一个。
师边示范书写边讲解:我们在写的时侯要注意“爱”字是小脑袋,宽肩膀,底下的身子要站得稳,支撑住整个字。那么现在请大家凝神静气,认真地在田字格中描红书写。(播放古筝曲《二泉映月》)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写完的同学在你自己认为写得最漂亮的字旁边作个标记,然后和书中的范字比较一下,看哪写得不好,在田字格中再写一写。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写得不好的及时指出纠正,或范写。
(老师在课上能一直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到及时纠正)
四、学习其余四个字
师:其余四个生字宝宝看同学们写得这么认真,都急着要和你们交朋友呢,所以一齐向你们跑来了,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四个生字宝宝,怎样才能把他们写漂亮呢?
生观察后分析:
生1:我知道“种”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想把它写好看就要写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师:你说得很对,那这个字,谁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
生2:我想提醒大家“种”字的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其他同学也要注意这一点。
生3:我想说“长”字,这是个独体字,要想写好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撇捺要伸展开。
生4:“市”字也是个独体字,竖是它的主笔,写得要挺拔。
生5:我要给他补充,这个竖是垂露竖,而且点不能与竖连写。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谁还想说?
生5:乡字也是个独体字,我觉得写好最后一撇最重要。
师:那么这一撇怎么才能写好看呢?
生6:写得要舒展且略带弧度。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棒,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小小书法家,老师在这里也想提醒下大家“长”字的笔顺.请大家认真看!
师范写,问:谁能说下它的笔顺?
生:撇、横、竖提、捺。
师:你刚看得很认真,请大家随老师一起书空。
生随老师一起书空两遍。
此时发现学生有些疲劳,于是插入了一个小游戏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些累,那么一起来做段手指操,来活动一下手指吧。
师生一起做手指操:攥拳放开……学生在游戏中再次兴致盎然。
(在学生写得比较疲惫时插入手指操的游戏,一下子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认真地描红书写,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记住,看好后再书写,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展示评价
师:接下来,你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一评,看谁最会观察,欣赏别人,别忘了指出字的优点和不足。
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赏析和交流。
师:谁愿意上台展示一下你的写字成果?
生非常积极踊跃,指一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字。
师:你们觉得他的哪个字写得好,夸夸他,哪个字写不好,帮帮他。
生1:我觉得他的“市”写得很好看,尤其是那个竖写很有力量。
师:老师也有同感,谁还想说说?
生2:我想给××提点意见,我觉得他的“乡”字的那一撇写得太直了,感觉很不舒服。
生3:我觉得他的“美”写得很认真,尤其横画之间的排列很均匀,底下的大字的撇开写得也很舒展,我要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可真善于评价,还有没有同学愿意展示下自己的字?
同学们纷纷举手,再指一生上台。
师:你先说说你觉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哪个字需要改进?
生:我觉得我的“种”字和“乡”字写得很好看,“爱”字没有写好。
师:那哪同学愿意帮帮他找找原因?
生4:我觉得是他的起笔太低了,“爱”字头写得又太大,把底下的那个兄弟都挤得没有位置了,像是趴在那一样。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真像一个负责任的小老师。××,那你回去以后照他意见再试试写一写。好吗?
小结:同学们,写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写好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平时时刻注意认真书写,做到提笔就练字,如果坚持不懈,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可以做个小小的书法家。
(在展示评价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相把自己的字拿上台展示,在评价中学生不但能发现别人写字时的优缺点,也提醒了自己在写字时需要注意之处。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课后反思:
写字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是写字教学也是枯燥无味的。该如何上好写字课呢,我在一节公开课上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国汉字历史源远流长,让孩子了解感知我国汉字的历史,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我国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及演变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画,从而树立“我要把字写好看”的想法。在写“美”字时,我适时出示了甲骨文中的“美”字和十六个不同字体的“美”字,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与美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
二、创设美的情境,让写字成为一种享受
古人焚香弹琴,要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生描红书写时放一些舒缓优美的古筝乐曲,会使学生心情舒畅,心境开朗,沉浸在书法家练字的意境当中,当音乐响起时,我看到学生写字的神态也变得凝重而认真了。
三、循序渐进,掌握书写规律
要掌握书写规律,不是靠几节写字课就能完成的,要让学生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看到一个字,先想想如何把它写好看。如独体字要找准主笔,而合体字要先确定是什么结构的字,如左右手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而左右结构的字又可分为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几小类。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字形,时间长了,触类旁通,老师就不必每个字都分析了。
四、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自评:学生在仿写后和范字对照,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写下一个字前加以改正。
2.互评:在仿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议,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传阅各自作品,指出其优缺点。如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笔画是否到位,也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作品,其余同学评价,通过互评,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也可以训练其口语交际能力。
3.点评:通过恰当准确的点评,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念,改进不足。
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上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字的分析还显太碎,应加强学生对字形整体上把握的训练;在讲字时可让学生对一些字组组词,以加深记忆;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时还要注意提倡学生尽量不要用橡皮,第一字写不好,在写第二字时要注意,而不要老擦;对字的主笔或偏旁可用彩笔标出;自身的粉笔字基本功也要加强练习。
课前准备:
我的舞台,你的精彩。我们四(2)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们,在今天这个舞台上期待着你们精彩的表现。怎么样?有信心吗?老师就喜欢你这股子牛劲。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横幅作品“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老师带来一幅作品和大家一起共勉。(齐读)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说得真好)要写一手漂亮的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是经过很多磨难才得来的,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苦的磨练。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其中的“花、香、宝、寒、苦”,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大家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今天我们一起来练其中的“剑、锋、砺、梅、从”几个左右结构的字。板书 左右结构
(一)二、新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写字乐园,做三个游戏,练三件本领。
A.游戏一:火眼金睛
(1)知道干什么吗?请同学上台。
师:首先祝贺你选对了。小试牛刀,初战告捷,不过你为什么要这么选?
说法结构特点,写这三类字结构要这样处理才能端正、漂亮。
(2)左右两个部分怎么会结合得浑然一体、天衣无缝,看出什么样奥妙?
评:你不仅要看得准,而且会思考。真棒,不仅能观察到字表面的形态,还
能看到内在的笔画之间的联系。
(3)出示歌谣
B.游戏二:模仿不走样,什么意思?
(1)范写(看笔画结构)
(2)准备有关姿势的歌谣。
(3)练、评、练(选一个同学前后进行对比,评出进步。说自己练字的体会,实物载台出示老师的练字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举一反三,什么意思?
(1)练、评、练
(2)发奖品
(3)读一读
(4)总结临帖的要领,歌谣。
D.临摹作品
(1)练了这么多字,我知道大家已经很想自己来书写一幅作品,说说注意点(落款)。
(2)配乐练字。
(3)反馈。
C.小结。开课时老师对大家说“我的舞台,你的精彩”现在你们可以自豪地
对老师说: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惊喜。
让兴趣之花在写字课中绽放
——市写字录像课《左右结构
(二)》教学反思 贵驷小学 王静芳
有人把字比喻成一个人的另一张脸,这张脸时时要在公众中亮相。一手漂亮的字,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体现了写字人的风格、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产生写字兴趣,掌握写字技能,真正写出一手好字,成了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
要任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写字课,使自己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而思维的火花在于它的感情色彩。”教师就是点燃学生兴趣火把的火炬手,怎样当好这个传递知识圣火的火炬手呢?我认为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是较好的办法。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的、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堂情境,会使一堂写字课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在和谐又充满创造力的课堂里学习和探索。
1、插入形象生动的录像,激发学习兴趣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它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如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所说:“书法乃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
在课上,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浓浓的书法味。如在新课导入时,我播放了一段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表演,图文并茂的录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个个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通过让学生观看关于三个“和”字的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汉字几千年的演化过程,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和为贵”,在书写汉字时也要讲求和谐,这样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明白了写字如做人,要以和为贵。
2、播放舒缓优扬的音乐,创设静心意境
古人焚香弹琴,春天乐挥毫,要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背景音乐对于帮助学生静下来,投入地写字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在书写的过程中,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适时地放些舒缓优扬的轻音乐,无疑会使学生们心情舒畅,心境开朗,疲劳程度降低,从而使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当学生在练写时,我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学生沉浸在舒缓优扬的音乐中,这样身心放松地练字,写出的字自然有所进步。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确实能静下心来,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格外认真,写出的字也明显进步。通过播放轻音乐,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使写字效果明显提高了。
3、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营造趣味课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让这些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非易事,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在本堂课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如创设了线索人物“快乐精灵”,让她带领孩子们去书法王国,以游览的方式,将每一环节的学习设制为不同的站点:用心观察室、细心医疗站、静心描写园、尽心创作林,在用心观察室中,通过选美比较,让学生评选美丽使者;在细心医疗站里,让学生为问题字治病,通过这一系列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完全融入了情境中,学习也似乎变成了一种活动,学习起来劲头十足,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采用多样教法,调动兴趣
写字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加上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给写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写字教学中采用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死气沉沉。如果在写字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于本课的三个范字,我就采用不同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
1、教学“和”:运用比较,直观感受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比较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书字的形体
美。
在教学“和”字时,我就采用直观比较法,通过选美活动,同时出示三个不同的“和”字,第一个将“和”中“口”放在偏上的位置,第二个“和”字将“口”放在偏中的位置,第三个“和”字将“口”放在偏下的位置,通过选美比赛,使简单的观察比较,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通过这样直观比较,很自然地就发现第二个“和”字,在结构上显得更匀称,更合谐。
2、教学“唤”:巧编故事,写字育人 讲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而现代化媒体,能将故事更形象化,更能让学生接受。
如在“唤”字教学中,对口字为什么要放到左上方这一问题,我巧妙地编了一个故事。生动的故事,加上形象的动画,一下子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学生,学生们看得投入,看得专注,在看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了写字和做人一样,要注意礼让,顺利达成了写字育人的目标,同时利用形象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结合时形体的变化,指导书写,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3、教学“印”:动手操作,破解难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对于“印”字教学,我采用让学生动手来摆一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变换左右两边的位置,发现汉字的形体美。这样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又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破解了教学难点。
三、开展多元评价,激励兴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元评价,效果显著。
1、教师评价 在写字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对学生中的书法苗子,有时需要“精彩极了”的表扬,有时也需要“糟糕透了”的批评,双管齐下,方能扬蹄千里。在本课教学中,对于学生书写完的字,我指导学生进行集体评议,对学生书写的汉字给予肯定,也指出不足,有了教师的引领,学生的评价有了提高。在课堂上我们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的字写得挺好,不过中间的竖不太直;这个印字左右两边的位置摆得不错,不过左右两边挨得太紧了,整个字变得很瘦。我很欣慰,学生的点评变得一个比一个到位,评价也变得更有实效。
2、自我评价
在本课写字教学中,在学生书写完“印、和、唤”三个字时,我让学生进行自评,让学生找出自己写得漂亮的字,并用笔在下面打上“√”。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有的拿着自己的字左看右看,满意地打上√,有的对自己的字圈圈点点,嘴里还嘀咕着:和字的“口”好像还可以再放得下一些……这种让学生对自己写的字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学生在写完字后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同学互评
在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评价是中肯的,是切合实际的。在课堂上,学
生模仿我的样子,点点画画,打上“☆”,评得相当认真。让同学互评,既指出了同学的不足,也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同时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互评中得到释放,学生和学生关系在相互评价中也得到了促进,得到了和谐发展。
4、拓展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书写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的,因此,我经常采用拓展评价,来调动学生创作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拿着漂亮的书签时,个个爱不释手,对于自己第一次的作品,学生也总是拿着不放,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时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同学展示,向家长展示,还可以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别人。这样的拓展评价,不仅能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物。以上是我对本堂写字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对书法的了解还很浅薄,因此在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中国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而本人对书法历史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有说得不对或不当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了解,多学习,尽量使自己的课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2、对于学生的评价关注得还不够,如,如何引领学生正确评价同学的字,在观察、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由于本人的书法功底不深,在指导学生书写时,也只停留在表面,显得比较肤浅,不能真正让学生的字有所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要加强对书法的了解、练习,使自己真正提高,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书法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