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草原

时间:2019-05-12 16: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板书设计草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板书设计草原》。

第一篇:板书设计草原

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从板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草原的景美、人情美,景美与人情美融合为一体。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课文《草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课文的理解,我想做以下称述:

一、说教材(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记叙的是他第一次出访内蒙古的所见所闻,生动的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表达了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本课语言简练而通畅易懂,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激情,并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二、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学会读写课后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的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积累,理解“回味”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展开想象,具体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情境和深刻内涵。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使学生体会草原秀丽的景色和各名族间的深厚友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体悟各族人民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教法和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书不读熟不开讲,书不读透不研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感情,并且能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以默读、浏览、带感情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穿插配合。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环境的描写尤其突出,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课件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有视听的直观感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既帮助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此篇课文安排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解决课后的生字,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点播的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两大主要内容。下面我想向大家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创造美的氛围

在上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合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现广阔无垠、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景象。随后我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广阔的大草原,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然后板书课题《草原》。这样的导入,以直观的视听直接呈现课文中草原的景观,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再来读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会给出问题:“同学们,请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说说你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也可以拿着笔做一些记号。”学生自由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后通过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下面的教学顺序。

(三)、初入草原,感受景色之美

1、假设同学们先提出草原的美景给他的印象最深刻,那么就接着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马上提出要求:“你觉得草原的美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能美美的来读一读这美景吗?” 然后请多位同学来反复练读学生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

2、播发背景音乐,并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第一段,他读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感受并想象,然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在快速的浏览课文,这一自然段除了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写到其他的了吗?幻灯片出示: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让学生细细品味两句话,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感受其中不同的感情色彩。(因为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

相机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后,直接让其把感情送入课文中来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深读感悟,感受人情之美

在读完课文后,相机过渡:“刚才是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风光的美,那么,你还感受到什么了呢?”自然的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

1、自己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

2、在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容学生动笔画一画。(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让学生整体的感知课文,初步的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

3、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热情的蒙古人民和受到款待的客人,先同桌互练,在请一到两组上台表演,教师和同学参与评价,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进一步感受蒙古人民的好客特点,深入理解课文。

4、课件出示图片并配合音乐: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

相机出示导语:“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出示问题:(1)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2)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离别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此情此景,你能用那句话来表达呢?(“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5、最后齐读课文,把丰富的感情带到课文中,融会贯通,整体感知。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所以在整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通过读、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尝试运用,注重迁移

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草原美景的资料或者蒙古族的有关资料,以图片、歌曲、绘画、影片等形式,开展一次班级“草原情怀”展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和阅读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会自主学习。

《草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

《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内容 《草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文章。这篇讲读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激情相见、盛情款待、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渲染”、“勾勒”、“回味”等词语。

3、仔细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4、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采用朗读感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先借助视听、导读提示,整体感知全文,快速把握文章的脉络,激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相机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感知——品味——想象——诵读来体会草原上自然风光奇特的美以及作者独特的感受。

三、说学法

以品读感悟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诱发情感

1、上课之前,我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唯美的草原画面中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

2、我提问学生:刚才欣赏的是哪里的风光?

3、从而揭题:点击出示课题主界面——草原

4、读题

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你们对草原的美的赞叹与向往,谁来读读课题?(读出赞叹、读出向往之情)

5、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老舍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老舍(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了解草原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奠定感情基调。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对资料整理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我根据学生手头中的预习方案设计自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用工具书初步理解一些词语。

(3)用横线划出中心句。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推荐小老师带读

(2)哪个字的读音需要再提醒大家的?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认真写的?(生及时描红)

(3)齐读生字词

过渡:生字词已经掌握,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同学们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了吗?

(4)出示中心句(课件出示)

指名读 过渡:这是老舍先生到草原的体会,谁能说说它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相互提醒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增强记忆力。再以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

出示句式:我看到了()的草原!

(设计意图:体会是学生自己的体会,学生的体会因人而异,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本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的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地统一到教师的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中。)

2、从哪句话中你看到这样的草原?把句子找出来。

(1)可爱的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那么新鲜,天空那么明朗。”

a.草原的可爱在哪?

b.你体会到了什么?

c.读出你的感受来。

(2)辽阔的草原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你来读读这句话,你的眼前是辽阔的草原吗?

b.谁再来读读?

c.全班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的辽阔。

(3)碧绿的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同:“碧”与“翠”都表示绿的意思;异:前一个表示绿的范围广,后一个表示绿的状态。)(4)生气盎然的草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a.你来读读,读出动感,读出生气盎然来。

b.插入导读:羊群一会儿——一会儿——羊群一会儿——一会儿——

c.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4)诗情画意的草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a.借助图片理解“渲染”、“勾勒”

b.用“渲染”与“勾勒”来形容草原上的小丘,你体会到了什么?

c.带上你的感受与体会读一读。

(设计意图:我始终认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课文字行间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这美好的意境,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正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且,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与作者共鸣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去领略了碧绿的草原、辽阔的草原、生气盎然的草原、诗情画意般的草原。如果你是老舍,此时此刻你想怎样?

吟唱一首小诗。

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低吟吧:

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老舍的心情怎样?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老舍还会低吟什么诗呢?

老舍的感受还有什么?继续找找

在这种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在回味着

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如果牛和马真的会回味,那它们回味什么?此时的老舍会回味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别让你烦琐的内容分析“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

4、师配乐(有画面)范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片和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美丽,最容易引发学生对美的享受。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这样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诗情画意般的美,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品味了语言文字。)

5、背诵、积累优美语言 过渡:这篇文章的很多语言非常优美,可以学以致用,现在就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名背诵

挑战背诵

6、随机习作指导

过渡:这段话老舍写得如此的美,那老舍又是按什么顺序呈现的呢?

由远到近,自上而下的顺序。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本课书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错过呢?)。

(四)小结:

1、品味语言文字。

2、按照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草原》这篇课文有两大板块内容,一是写自然美,二是写人情美,所以我就抓住这两点来板书。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6.草原

自然美:碧绿

辽阔

可爱

诗情画意

第二篇:板书设计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

2.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①目的:P64 ②经过:两次出使西域 ③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立 4.班超出使西域 5.重建西域都护

二、丝绸之路 1.路线

长安——大秦 2.意义

⑴历史意义 ⑵今日意义

三、佛教东传 1.时间 2.传播 3.影响

第三篇:板书设计

内容提要:

板书,作为教学技能之一,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极少成为教育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然而,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因此,板书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能,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像,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关键词:

新课程 板书的作用 精心 设计

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悄悄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为教育蓬勃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尤其是电脑在中小学的广泛运用,更加拓宽了小学教育的点和面。多媒体以它的声音、图像、色彩、动感等产生的视频效果以及由数据调用的事实性、随机性、交互性等单一媒体无法同时实现的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师展开更广阔的学习、教育空间。然而作为阅读教学一种辅助手段的板书,却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声画氛围中被部分教师给淡忘了。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在板书设计这一环节上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1992年,我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条件很差。我的校长曾经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设计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高度概括的提示,它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从板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备课的精心设计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规范化的书写技巧的形成。因此,它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为此,在十六年的教学生涯里,我非常重视语文课板书的设计,今天,我也想谈一谈我对板书设计的浅显认识。

一、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感悟文章含蓄的思想内容

有的文章中思想内容比较含蓄,学生不好理解,此时就可通过板书设计予以标识,以启发学生通过文字的有机组合感悟内容实质。如人教版第八册精读课文《古井》的思想内容就比较含蓄。《古井》讲的是人们每天一大早就到古井里取水以应生活之需。课文从络绎不绝的挑水人群及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说明古井对人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文章借物喻人,以古井常年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们生命的泉水的无私奉献,暗喻了乡亲们争相帮助孤寡老人不计报酬的高尚品格。文章大致分为两大块,即古井提供生命泉水与乡亲们乐于助人。由此,板书可根据课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来设计,即

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帮老人不要报酬

(提供生命泉水)

(陶冶人的品格)

…不仅…

还…

这样设计,可以启示学生不仅从内容的两厢对等的排列上明确要点,还能从递进关联词“不仅…还…”上,对古井陶冶人们品格的寓意豁然开朗,很自然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2、直观地展示课文中事物的内在联系

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往往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课文中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若通过板书设计予以展示,就能启示学生通过大脑“加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如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爬天都峰》,其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就耐人寻味。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其中心内容就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位小姑娘互相汲取力量,相互鼓舞,爬上天都峰,其事物的内在联系点是相互鼓舞上。板书可根据內在联系的切合点以“鼓舞”为中心来设计。即

小姑娘—鼓舞—老爷爷提高勇气

老爷爷—鼓舞—小姑娘下定决心

这种剖析性的表达式板书,使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朗然分明,可启示学生悟出哲理:鼓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会受益匪浅。

3、清晰呈现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篇好文章,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给我们以启发,而且在表达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板书设计上,不仅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注意呈现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如《鸟的天堂》一课,重点讲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是傍晚群鸟入林时,看不到一只鸟。所以只重点写了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就着重描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其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相结合。怎样进行板书设计才能启发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妙呢?那就要在展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兼顾表达方法的呈现。即

树茂、枝干不可计数

鸟多、眼睛应接不暇

(静态美)

(动态美)

留恋鸟的天堂

这样可以启示学生从“静态美”和“动态美”上既领悟到写景的动静搭配之妙,又体现到作者所用的是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还可通过“留恋”等可领悟到文章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更是真切动人。

4、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是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形成思路的,所以文章的关键词“可爱”,来自于作者的感情变化。其教学的板书设计应以对比手法在“变”字上作文章,就能启发学生领悟文章的真情实感了。

不习惯

惊喜

呆腻

可爱

没意思

恋恋不舍

生怕弄坏

(不了解)

(体验后)

像这样顺着作者感情变化设计的板书,能让学生从正反对比中,体会到作者由厌烦情绪到对草塘美景与物产的惊喜,赞叹并产生眷恋之情。同时,从承接线与归结语中弄清其感情变化的原因。

二、板书设计贵在“精心”

1、“精心”应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认知程度。

任何一则优秀板书的产生,都是教师对教材研究的结果。由于教材内容繁复,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教材照搬到黑板上。如果这样做,不但不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还会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研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概括、抽象,才有板书可言。

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板书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吃透,更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诠释。在课文第一小节里,两个损失“不可估量”都写在了黑板上之后,教师问学生:“你的沉重心情可以估量吗?”又板书了一个“不可估量”。在课文的最后一节,找到了“化为灰烬”一词后,老师连环反复地追问,又在黑板上书写了两次“化为灰烬”。同一个词语,在板书上出现了三次,这种强调和凸现,非常奏效,学生的激情被唤醒了。然后在第二到第四小节里,学生找到了“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后,这个板书就变成了: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巧妙的板书让所有听课老师怦然心动,惊叹不已。

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上到激动处,黑板上的板书被“毁灭”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于老师激情写就的两个大大的狂草:“怒!”“恨!”。对英法联军入侵的“怒”,对侵略者疯狂掠夺的“怒”,对带不走还要毁灭的“怒”,对封建统治者软弱无能的“恨”,对卖国求荣者屈膝献媚的“恨”,为国人蒙受奇耻大辱的“恨”。狂“怒”痛“恨”,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也得到了凸显,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2、“精心”还应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了解程度。必要时板书设计可以加入简笔画的成分,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虽然增加了板书的难度,但它的直观、形象的特征表现是不言而喻的。要达到这一要求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注意审美观的灵活运用,审美观的建立来源于教师的绘画基本功。教师要以优美的图画赢得孩子们的心。

二要注意画与文章意境的有机衔接。本文所指意境是指人或物此时最能突出体现本身特点的动作或语境,比如:〈狐狸和乌鸦〉,均可画出树上的乌鸦和树下的狐狸同时张开嘴巴的样子,而连接这二者的是正在落下的一片肉。再如:〈美丽的大公鸡〉中的大公鸡,必须画出它的得意,它的忘乎所以。

三要注意语言表达与简笔画绘制过程中的时间间隔。边绘简笔画边用语言讲解,这样可以消除孩子们的厌烦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简笔画绘制时间不要过长,寥寥几笔,便勾出神情,再配以简要的讲解。如画美丽的大公鸡时要画出它的得意来,同时讲解:“你们瞧,这高昂的头,翘起的尾巴,它是多么得意啊。这种骄傲的姿态,我们能学它吗?请看他骄傲的结果――”一语掷地,既连接了上下文,又挖掘出了文章的真实内涵。

3、“精心”应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方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现在板书中就是要求打破教师“一手包办”现象,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板书。这样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开启心智,利于师生关系的默契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我在备课时,就坚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与文本对话,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书写。让板书在动态中生成,学生在合作中发展。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设计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

什么都没有了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注:括号内由学生自学课文中间部分之后用自己概括归纳的词填写)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来,自由读一读,动手填一填,你能用简短的词来概括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吗?你可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们立刻认真地读起书来,他们有的独自默读沉思,有的相互讨论,有的边读边画。我看见有的学生举起了手,便让他们自由上台填写。不一会儿,黑板上写上了十几种不同的填法:“斧头”、“乱砍乱伐”、“破坏环境”、“乱砍树木”、“毁灭森林”、“不爱护自然”……通过讨论,我擦去几个填错的词,然后对学生说:“这些填法都没错。你喜欢哪一个,你就选哪一个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运用“内因启动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情感意向,并捕捉“闪光点”,启发“觉悟点”,诱导“迁移点”,抓住“巩固点”,不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总之,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新课程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要我们认真关注板书,并把它当作艺术来设计,那么,板书艺术的绚丽就指日可待了。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四篇:如何板书设计

如何板书、板书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业务学习)

组织学习:陈长东

学习时间:2014年4月14日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一、板书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板书在教学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

(二)板书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板书是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

(四)、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

板书首先是文字,它和文字的作用一样。当初,先民制造文字就是为了记录语言,传达信息。将语言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进行长时间的传递,如果我们没有文字,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只能采用口传身授的办法。这样,我们的知识会越传越少,古圣贤的知识也不可能传到现在,科学也就难以发展,社会也就难以进步!

(五)、板书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在上课时用实物进行讲解,对学生来讲是非常直观的。如在讲英语单词“Pig”时,我们牵一头小猪,然后指着它,大喊一声“Pig”这非常直观,学生也容易记住。我们嫌它不雅观,可在黑板上画一个,或用多媒体放映都可以。实物和多媒体虽然直观,但它少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在讲“Pig”时,在黑板上写一个“猪”字,学生看到这个字,大脑会通过间接的思维与“猪”的实物联系起来,即明白了单词的意思。在化学课上,我们用实验的方法讲解两种液体混合后的变化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但我们用板书把它们的原理讲解出来时,学生也会通过思维,抽象而直观地感受到两种液体的变化。我们常说,作为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板书也担当了这种责任。

(六)、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飞机投弹”、“波的干涉”,易于突破难点。“磁感线”展示了磁感线的空间分布,弥补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所以这是很值得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有很深的体会,准备一节课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结合也很费时,所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不然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另外,这些教学媒体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要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即使自己制作的软件,也有类似的不便,因为教学过程中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会出现教师预先意想不到的问题。

(七)、板书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我们的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板书设计,是发端文本,源自教者,成于黑板的,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设计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违背科学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特点,突出教材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

(二)、直观性原则

板书构思要有科学性,还要合符美的原则。板书要明白显眼,简明扼要。

(三)、实用性原则 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书。不论是敷陈辅叙,精雕细刻,剥露文意,句句关情,还是简笔轮廓,率意勾勒,显示脉络,字字露旨,都要从实用有效着眼。板书构思,契合教学程序,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教学流程,也是文本精髓的不断生成。总之,设计要从细微处浓缩要义,从宏观上巨篇勾绘文旨意趣。简约的要言不烦,细致的精细入微。

(四)、简约性原则

那种以一当十,要言不烦,以少总多的精心建构,展示教者风范的板书,是需要教者用心咀嚼,用心绘制,而不能草草了之,应付了事,有了就行的。当然,板书无论采取何种样式,教师的书法美,板书章法排版的理性美,文图展示的艺术美,都应该在设计中予以高度重视。要本着教者有用,听者心怡,一字一句,如山泉丁冬,奔流而下,自然流畅,鲜活醒目。

(五)、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丰厚的,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中,要摒弃无效的铺设,促使更多的时间,都活跃在思维的展开,文本的探究和能力的成长中,使更多的语言碰撞,成为灵动多姿的个性的张扬,成为不断成长的教育资源。

(六)、生成性原则

课堂资源是丰富的,学生,教师,书本,桌椅甚至听课的老师,其所生成的丰富的课堂资源,也是需要教师细心揣摩挖掘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动和静中要激发和点拨,渲染和点缀,煽情与梳理,使得课堂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舞台

也有人归纳为:

(一)概括的精练性

(二)计划的精密性

(三)思路的条理性

(四)内容的启发性

(五)形式的美感性

(六)书写的示范性 还有的归纳为六个要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书之有用。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离开了教学目的,板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

2、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做到书之有据。应针对不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内容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课型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课制宜。

3、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做到书之有度。

4、要有清晰的条理性,做到书之有序。

5、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6、实用性原则板书设计,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地显现自己的设计,不能牵强附会地构筑板 总而言之,板书图示应恰如其分地反映教材的特点和教者的意图,同时也应给学生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三、板书书写技法

(一)、书写姿势:板书的书写姿势一般采用侧身书写的姿势。

(二)、字体的大小:板书字体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效果问题。字体太大,写不了几个字,影响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学生看不清,失去板书的作用,一般认为,字体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标准。同时字体的使用要注意适应学生的特点,分别主要采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三)、教师板书的字迹:正确、清晰、认真。

(四)、板位安排,板位安排就像规划报纸的板面一样,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

1、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主要应做到三点:一是四周空间适当;二是分片书写;三是字距适当。

2、布局合理 在板位安排时,应当注意整体效果,合理布局。哪部分在左,哪部分在右,哪部分位上,哪部分位下,必须有一个全局安排,使之位次适当,措置有序,编排合理,给人以整体美感。一般来说,应将板面分出若干区域,譬如标题区、推演区、绘图区、便写区等。标题区比较重要,需要学生注意和记录。通常位于左侧上边,字写得比较庄重、醒目;推演区因内容较多,又要随写随擦,所以应单辟一区,以左右之中为宜。绘图区不一定太死,可根据图的多少和难易而定,便写区是处理临时情况用的,通常靠右,以免干扰其它区。

3、主次分明,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应准确的把板书内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明确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录。需要分层次时,应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4、板书行列,板书的书写大都站立面壁而书,最常见的毛病是字行写不直,不是偏上,就是偏下,或者是曲曲弯弯,很不整齐,很不美观,既影响学生观察,也不便于板面的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

(1)、行列不直的原因,行列不直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是意识的错位,主要表现是意识范围狭窄和意识分散;二是习惯动作的偏差;三是视区的狭小。

(2)如何才能使行列写直 一是让自主意识参与调节;二是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三是不断调整和正确使用最佳书写区。

需要说明的是,最佳书写区的宽度只能在视平线上最大,距视平线越远,其宽度愈窄,书写时,在视平线上每行最多只能写8个字,超过8个字就应当移动脚步,移动时两脚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在视平线之外两行,每写6个字就要换一次;以此类推,视平线之外三行,则每写4个字就要换步一次„..。有经验的教师在板书时,很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动作准确合理,有条不紊,带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这正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四、内容设计,板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板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对每堂课的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设计技巧和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定,难以作统一的规定。因为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板书内容来。

(一)、内容构成

板书一般可分为系统性板书和辅助性板书两种类型。系统性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如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辅助性板书是根据教学需要,将一些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或重要的时间、地点及其他需强调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一侧。系统性板书一般写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对保持时间长些,辅助性板书往往边写边擦。系统性板书内容的构成形式,有内容式板书、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四种。

1、内容式板书。内容式板书是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板书内容构成的基本形式。

2、强调式板书。强调式板书是以发挥某种强调作用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思想,增强针对性,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主要板书手段。

3、设问式板书。设问式板书是用问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板书。这种板书,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在课题的难点或重点下边引而不发地划上一个或几个问号,并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导学生预习时注意阅读和思考。

4、序列式板书。序列式板书是按文章情节发展的序列构设板书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轮廓,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五、设计方法 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内容再现法。内容再现法是浓缩、再现原文内容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逻辑追踪法。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推论法。是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论证过程。

4、思路展开法。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假设进一步扩展课文思路的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

六、注意问题

(一)、深挖教材,把握重点。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应在十分准确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要力求向更深层次奋力挖掘,使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设计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应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能引导学生思路发展的内容,如必要的标题、问题的衔接和核心点。

2、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内容。

3、能引学生产生联想、便于记忆的内容,如对课业结构的提炼等。

总之,备课时应十分注意把握重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难点,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板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二)、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板书,必须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设计出的板书就不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勉强使用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三)、讲写结合,相得益彰。板书内容设计必须与讲解紧密结合。课堂的板书只是条条框框,它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因此板书的内容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与讲述内容统盘考虑,对写哪些内容,什么时机写,写在什么位置都应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书与讲解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四)、主辅相随,紧密结合。系统性板书与辅助性板书应紧密结合。系统性板书是板书的主体,辅助性板书为系统性板书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语言准确,启发性强。教师板书的语言要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六)、内容完整,条理系统。有些板书虽是在授课过程中不规则地间隔出现的,但最后要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七、板书造型编辑造型,是对一堂课的板书内容进行的布局安排。造型好的板书,不仅可以使板书美观、和谐,产生一种整体感,而且还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板术的思想内容。常见的板书造型,有对称型、偏正型、自由型三种。

1、对称型

对称型是指上下或左右内容文字对称、不偏正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方法常用于以对比或类比的课文,它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两方面内容的比较,使人或物各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突现出来,从而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单轴对称 以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横线或竖线为对称轴,使板书的内容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

(2)、双轴对称 以横竖两条成垂直的线条为对称轴,使板书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的内容都相互对称。

(3)、综合对称 综合对称造型是将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符号排列得处处对称。一般用于板书内容较多的课文。这种对称形式是将板书中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示意符号排列得疏密合理而对称,能给人一种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处处对称的美感。

(4)、字数对称 字数相等的板书造型。(5)、字距对称 用调整字距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6)、外框对称 用加外框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

2、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非对称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安排依课文内容自然成型,显得生动活泼,有自然天成之美,能给人以明显的印象,并便于设计和记录。常见的有张翼型、雁行型、阶梯型、折线型四种。

(1)、张翼型 犹如飞鸟张开一对翅膀一样形状的板书造型。它的特点在于能条理清楚地综合概括课文内容,或文章结构、或课文重点。

(2)、雁行型 犹如鸿雁飞翔时排着的行列一样板书造型。(3)、阶梯型 为了表现课文一层深过一层的内容,把词句单独提出来,排列得像阶梯一样的板书造型。

(4)、折线型 即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顺次首尾相连的若干直线段所组成的线,来体现板书内容的一种造型样式。

3、自由型

自由型系指板书造型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活泼。常见的有辐射型和波浪型两种。这里不再过多的叙述。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进行揣摩、学习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板书好手。

第五篇:《祝福》板书设计

设计者:湖北省郧县郧山中学 郑玉宝 邮编:442500 电话:(0719)7229213 7225116 课题: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作者:鲁迅

教学重点:

1、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板书设计:

操作步骤:

1、出示文章的主人公“祥林嫂”。

2、明确文章的故事情节,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出示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初到鲁镇——被逼改嫁——再到鲁镇——乞讨惨死(完成教学重点一)

3、引导分析祥林嫂的死因。帮助学生归纳:死于贫穷、悲伤、恐惧、绝望、孤独„„ 从而证明祥林嫂清白无辜,对自己的死不负任何责任。

4、重点分析:谁为祥林嫂的死负责。指出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四婶、柳妈、婆婆„„ 分析后明确,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5、总结分析:祥林嫂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摧残与戮杀。标出“封建礼教”(完成教学重点二)。

6、延伸: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是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最大障碍。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最终将走向衰亡,走向毁灭,走进坟墓,千百万劳苦大众必将成为他们的掘墓人。标出坟墓的形状。

板书设计说明 :

本板书采用图形式,把社会环境(封建礼教)设计成一座大坟墓,主人公祥林嫂处于最下层,中间依次是其他几个人物鲁四、四婶、柳妈、婆婆,最上面是“封建礼教”四个大字。目的是揭示封建礼教对祥林嫂,对所有鲁镇人的残害和扼杀。

依照文意:祥林嫂之死,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展现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祥林嫂的死,谁该承担责任。再依次分析鲁四、四婶、柳妈、婆婆等人该什么责任,从而明确封建礼教上杀人凶手。

下载板书设计草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板书设计草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板书设计.jvc

    板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集合的含义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常用数集与记法 例1 例2 例3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桃花心木》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板书设计: 干旱 枯萎 树 水涝 根无法深入地下 →死亡 狂风暴雨 吹倒 树 →人 → 学会自己汲水生长 学会独立自主 → 参天大树 → 国之栋梁......

    《鲸》板书设计

    《鲸》教学设计 河东小学 田淑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及本文用来说明鲸“大”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一些动物领域的专有名词。 3、......

    桂林山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 粗看是一盆仙人掌,细看才是一盆“桂林山水”,这是将仙人掌不断生发开去的特点与《桂林山水》一文的写作思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本文......

    板书设计5篇范文

    板书设计 一、板书的作用 1、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备课必须有明确的意图,突出教学重点。如何体现意图,突出重点?除了师生双方的口头交流以外,还必须借助于板书,使学生通......

    《风筝》板书设计

    《风筝》板书设计 时间: 现在——过去(童年-长大-成年)——现在 倒叙:C——A——B——C 线索:实物明线:见风筝——忆风筝 ——议风筝 封建教育毒害在于“我”毫不留情的“虐杀”......

    板书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意图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本次板书设计我是以《机械基础》序言为例来进行展示的,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首先观看一段有关机器的视频,再板书课题《认识机器》。然后让学......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 一、板书作用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