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

第一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三棱柱、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形的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其特点,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能正确辨认几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钉子板,彩笔,白纸,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相关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积木吗?请看黑板,小朋友在做什么?(展示课件1)

引导学生分类(教师点评)(展示课件2)师:你们想玩积木吗?(学生观察桌上的积木)师:同学们,动手摸摸它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同桌互换积木)

学生小组里活动交流。

2、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平的面,也就是平面图形。

三、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感知“面在体上”(1)启发“再创造”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小朋友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2)学生动手操作。(画前教师讲解画图时注意事项)(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师分别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同时介绍概念。(展示课件3)

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四、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1、认一认。

教学第1题.(展示课件4)

2、谈话: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你能在我们的身边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这些平面图形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五、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第2题

小朋友,你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 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2、涂一涂。第3题.(展示课件5)

师讲清要求:用三种颜色分别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吗?请小朋友们按要求涂上颜色,并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涂色,并填表。组织全班交流。

3、画一画。

第4题、(展示课件6)第5题(展示课件7)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角形和圆

第二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参考教案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围一围、分一分、涂一涂等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一些积木。请拿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它的名称,好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提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学生口答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 让学生说说一些积木的形状,目的既是为了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同时也为接下来用这些积木画平面图形提供支持。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在学生介绍各种形状的积木之后,接着出示上述平面图形,让他们试着说说它们的名称,既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谈话:小朋友,这些图形其实就藏在每人手中的积木上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它们。

学生在积木上找上面提到的平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是在哪块积木的哪个面上找到的。

/ 5

2.画一画。

启发:刚才我们已经从大家带来的积木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如果它们能从积木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想到:把积木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图形画下来。

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的想法真不错,现在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是用积木的哪个面,圆出了什么图形。3.认一认。

(1)出示学生画出的长方形,提问: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个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长方形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次出示学生画出的正 形、三角形和圆,提问:这些图形又是用哪个积木画出来的,用的是这个积木的哪个面?用这个积木其他的面也能画出这样的图形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

(3)明确:像这样,把长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在长

/ 5

方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在正方形下面板书:正方形);把这种积木(指三棱柱)的底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在三角形下面板书:三角形);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在圆的下面板书:圆)。

(4)引导:你能重新选一个积木,并用它画出长方形吗?如果要画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分别可以选哪些积木?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设计说明:尽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但这种认识通常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不分的。基于此,上述设计首先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转移到“面”,引导他们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再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作为平面图形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物体某个面的形状;最后,通过“认一认”的活动,使学生原有的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得以明确。上面提到的各个环节的活动内容不仅富有情趣,而且体现了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插图,提出要求: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出正方形吗?(学生回答后,要求他们在正方形的实物图下做上合适的标记。)

进一步要求: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出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吗?你打算各做上怎样的标记?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钉子板,介绍:这是一块钉子板,上面整齐排列着许多钉子,像这样(边讲解边演示)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各种不同的图形。你想在自己的钉子板上围一围吗?拿出自己的钉子板,试一试。

(2)提出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吗? 要求学生自己围一围,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

/ 5

(3)启发: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围不出来?

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边是直的,所以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来,圆和它们不一样,它的边是弯曲的,所以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插图,提问:这里有很多图形,你知道有哪几种图形吗?(2)提出要求:请你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这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同一种图形要用同一种颜色来涂。注意:涂色的时候,既要把每一个图形涂满,又不能把颜色涂到图形外面。

学生涂色后,要求他们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启发:要知道每种图形的个数对不对,可以怎样做?(把各种图形的个数相加,再数一数图形的总个数,看看是不是相等。)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场景图,提问:图中的这位同学在做什么?

(2)启发:你也能像这样,用一个长方体画出长方形吗?能用一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并追问:你是用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画的,一共画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一个正方体,提问:用这个正方体你能画出什么图形,用一个正方体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并追问:你是用这个正方体的哪个面画的,能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吗?你是怎样比较的?(提示学生用正方体任意一个面去比较画出的正方形)

【设计说明:练习以学生喜欢的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画一画等形式展开,既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凸显了认识图形的学习特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已有认识,而且还能从不同角度获得新的体会。例如,从“钉子板上围不出圆”这个现象,可以初步认识到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是不同的;从“一个长方体能画出不同的长方形”这个现象,可以初步认识到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新的认识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几何”提供极有价值的支持。】

/ 5

四、回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图形的?

/ 5

第三篇:数学教案: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数学: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一)一、教学目标:

1.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能在具体情境中辨认这三种图形。2.通过探索操作,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等长的。

二、教学准备:

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片若干; 2.人手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学具; 3.每人一捆长短不同的小棍,笔若干。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巩固对它们的认识。

2.请幼儿拿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学具,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总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3.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

4.请幼儿分组自由用小棒摆三角形,提问:你反现了什么?

5.请幼儿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再用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提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数学: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二)一、教学目标:

1.体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

3.探索用纸折叠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初感知图形之间饿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 1.书、地板各一;

2.人手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学具; 3.每人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若干;笔若干。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拿出一本长方形的书,先横着放,问:这本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2.幼儿举例说出生活中长方形的物体。小结:以上这些物体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都是长方形。

3.出示一块正方形的地板砖,先横着放,问:这块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4.幼儿举例生活中正方形的物体。

5.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块正方形和一块长方形,请幼儿比较它们的异同。6.幼儿拿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再次感知它们的异同。

7.启发幼儿尝试用长方形的纸折出正方形。正方形的纸折出长方形

8.请幼儿相互看看、讲讲、把自己的折叠方法介绍给别人,同时观察了解同伴的折叠方法。

9.启发幼儿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将自己的方法和同伴交流。

数学: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三)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尝试学做特征标记。2.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类,比较它们的异同,提升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有几种图形拼成的小船、蝴蝶、房子示范图;几组有共同点的图形。2..统计表每人一张。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范图),提问:这些图是由那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2.每种图形一样吗?(大小、颜色不同)3.出示几组图形,找到它们的相同点。

4.引导幼儿如何设计图形的特征标记,并与同伴交流讨论:标记要体现形状、颜色、大小。

5.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画在黑板上。

6.根据特征标记将范围(小船、房子、蝴蝶)进行图形分解,并将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

7、游戏“找图形”。

教师讲述图形特征,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图形。(如:它有三条边、三个角、颜色是红的,把它找出来)游戏反复进行。

第四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科书第16~18页)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索活动:第一层次,从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的活动引入学习内容。先出现几种形状积木的拼搭,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再引导他们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画出相应的图形,初步感知作为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共同特点以及各种图形自身的特点。第二层次,让学生依据对各种平面图形的初步感知,从场景图中选择一些积木再次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而使学生对相关平面图形的主要特点形成更加丰富的感知。第三层次,对照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给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标准图形,介绍它们的名称,让学生初步学会识别这些图形。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图形,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三角形有三条边等;另一方面,沟通了面与体、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想想做做”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第1题引导学生依据对相关图形的初步认识去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教材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红领巾、信封、书签、交通指示标志等物品,要求学生从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对相关图形的已有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第2题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讨论“能围出一个圆吗”,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并初步体会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区别。第3题先让学生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涂上不同的颜色,再要求他们分别数出各种图形的个数,有利于学生在涂色和分类统计的活动中提高识别图形的台皂力,体会数学问题的综合性特点。第4、5题是让学生在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画图形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相对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其中,第4题要求学生“用一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第5题在学生

/ 3

操作的基础上启发:“用这个正方体画出的图形都相同吗”,从而使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感受正方体区别于长方体的特征。这样的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而且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教学例题时,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第一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用积木搭一搭,再提出把积木按形状进行分类的要求。对积木进行分类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类几何体上的面,使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体会到:长方体的面与正方体的面是不一样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面与棱柱、圆柱的底面也是不一样的。第二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名同学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画图形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弄明白这个问题后,再要求他们“照样子画一画”,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出的图形各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第三步,要求学生自己重新选择积木,分别再画一个上面提到的图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用上面这样的长方体积木画出来的图形是长方形;用正方体积木画出来的图形是正方形;把这种积木(指三棱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画出来的图形是三角形;把圆柱的一个底面画下来,画出来的图形是圆。

3.教学“想想做做”时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操作与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在给出的实物图中找出正方形,再让他们依次找出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说说一共找出了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规范地表达,如:课桌的面是长方形,而不宜说成课桌是长方形,等等。第2题,是学生第一次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活动。第一步,先出示一块钉子板,告诉学生:这是一块钉子板,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一些图形来。接着,教师可以做一次围图形的示范,再让学生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正方形,并说一说是怎样围的。如果有些学生围出的不是正方形,要引导他们看着自己围出的图形想一想:怎样改一改,就可以使围出的图形成为一个正方形了?第二步,要求学

/ 3

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相互交流是怎样围的。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能不能在自己的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不同,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一个圆的。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用四种颜色涂出图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再数一数每种形状的图形各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并组织交流。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长方体,并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一个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用同样的长方体再画出一个不同的长方形,并交流各自的想法和做法。最后,启发学生思考:用同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从而使学生对长方体面的特征有个初步了解。第5题,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猜想:用同一个正方体能否画出不同的正方形?学生讨论后,再要求他们动手画一画,并对画出的正方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 3

第五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了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对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五、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六、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课稿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都能看到物体的面。学生在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形体的积木来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表象。根据这些相同的画面画出图形,给出名称,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就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但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安排了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围出的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位置。还有用一块长方体积木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等。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GN0176.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想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研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索中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1:给一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积木进行分类,然后说说是怎样分的。

活动2:找出长方体,观察其中的一个面,借助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一些特征,根据特征给出长方形名称。(正方形和圆同上。)

活动3:从体上抽象出面,认识这些面后,让学生用体在纸上画出面,并再次感受体和面的关系,感受三种图形的特点。

活动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5: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渗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感受出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说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哪些积木。

2.小组合作给积木分类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

【玩积木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积木所吸引,让学生操作给积木分类,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更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①学生各自拿一个长方体,认准其中的一个面进行观察,再观察周围同学认准的面,探索这些面的特点。

②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评价。(学生发现这些面都是长长的。)

③从学生的汇报中抽象出长方形并给出名称。

(2)正方形和圆的认识同上。

2.画一画。

(1)微机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配上活泼轻快的音乐。

(3)汇报交流: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看法。

3.找一找。

(1)微机显示“丁丁的房间”的图片。

(2)学生在画面上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

(3)和好朋友一起走下座位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然后汇报评价。

【学生在把积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同一类积木的某一面凸现出这些面有相同的形状,找出这些面的特点,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些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PGN0178.TXT/PGN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样围的。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并得出钉子板上围不出圆的结论。

2.画一画。

(1)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对本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3)由各组组长把自己组的情况在大组上交流。

【钉子板和方格纸本身有相同之处,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许多正方形小格组成。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经历着一个由难到更难的过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为在方格纸上画图形打下基础。教师在围图形过程中进行重点指导,在画图形中就可以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四、评价体验,认识自我与他人。

1.评价本节课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评价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表现和收获,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微机显示一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图片。

2.师:用这样的一块长方体究竟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小朋友课后去探索。

评析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课题研究思想,/PGN0179.TXT/PGN具体突出表现在四种变革:

1.师生关系的变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评价方式的变革。教师给学生提供生生互动评价的空间,同时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是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

下载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刘岗小学郑书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 (定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一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各种形状的积木,信封(里有长方形、正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反思这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说一说图形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和交流等活动,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相互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