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时间:2019-05-12 16:2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第一篇: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章海玲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可谓字字珠玑。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命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其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背诵一些古诗文,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用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转变古诗词学习方式

1、开展“每周一诗”活动

五年级学生古诗的积累有一些基础,但是落实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为了使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得到改善,于是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同学们做到每周记住一首。(具体推荐篇目见附件1)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是人的思维最清楚的黄金时间,最适合用来诵读诗词,于是,我便在班级里开展古诗诵读活动。在前黑板左上角开辟出一小块古诗园地,每天由一位同学把古诗抄写在上面,而且还要求学生每人建一本《诗韵》来积累。早读时,先由抄写这首古诗的同学背诵,然后 进行比赛。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相结合,各班推选“古诗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每周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背诵的积极性,如果能做到熟读成诵就加一颗五角星,这样一来,由于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对古诗园地也特别重视,就连平日一些一背古诗就头疼的同学也背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一周诵读一首,一学年下来至少可以背诵40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的任务自然是水到渠成。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老师规定的“每周一诗”外,还课外背诵了很多古诗。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同学们在古诗园地的耳濡目染之下一定会厚积而薄发!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在前几个学段也学习和背诵了大量李白、杜甫等诗。在开学初确定综合实践主题:走近李白或走近杜甫等等。让学生在课余收集相关诗人的资料,推荐学生观看《唐之韵》。《唐之韵》以精彩的画面、精确生动的解说,将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诗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绍给了读者。那声情并茂的朗诵,独具慧眼的阐释,惟妙惟肖的描绘和奇闻轶事的挖掘,使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对综合实践的成果进行交流,如举行“诗意盎然”的手抄报、绘画、征文等比赛,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刻认识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分汲取了了民族文化的营养,大力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以现代眼光诠释课堂,改变古诗词教学行为

1、创设情境,点燃诗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对处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想吻合的情境气氛。通过这条无形的时空隧道,一颗颗诗心在瞬间被点燃,古诗闪烁于千年的风采又重新绽放。怎样创设古诗情境呢?

①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古诗节奏强,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在古诗教学前借助音乐创设情境是理想的手段。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

②借助画面,感受情境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画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此特色设置画面,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泊船瓜洲》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天田野的气息,愉快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桃花开了,一片粉红;冰雪融化,小河哗哗地奔流;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学生兴致盎然。

③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学生对古诗句理解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诗中意境,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领悟诗的意境。如教《小池》时,教师就以优美的语句描述泉水叮咚、阳光普照、蜻蜓翻飞的早春美景。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古诗的内容、主题来确定不同的情感,运用多媒体营造出或清新愉快的情境(如《咏鹅》、《元日》),或悠远绵长的意境(如《山行》、《枫桥夜泊》),或愤懑激昂的氛围(《竹石》、《示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乐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2、品味诵读,涵养诗情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 3 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理念。古诗意境深邃、寓理含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诵读为主线,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境,读出情,读出韵。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醉翁之意。

①在形象感知中入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起始。因此,教师要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全诗有关的概略性信息,初步地感知诗意。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工具书,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读懂的内容和读不懂的内容,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②在展开想象中悟情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造。《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想象中深情朗读,学生入情入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③在移情体验中融情

移情体验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位移到他人(包括拟人化的事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移情性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反应的过程。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请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你们不能再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不能再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你久久地伫立江边,遥望那一叶孤帆,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学生略作思索,便举起了小手。)

生:孟兄,今日一别,我俩何时再见?愿你早日归来,你我重叙友情!生:老朋友,你孤身远行,一路上多保重啊!

生:小船啊,你慢慢地行,让我再看一看老朋友的身影!„„

(学生说得滔滔不绝,渐渐进入意境。)] 师:真是难舍难分啊!所以,李白深情地吟诵诗句,以表离别之情。同学们,哦„„不,诗仙李白,此刻,你就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情感吧!(学生一个个争着朗读,读得投入,读得动情。)

此时此刻,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正是因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能深情地吟诵。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④在反复吟诵中升情

把握古诗的“气”离不开反复诵读。古人有“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说法,同时也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一个“吟”字,即反复推敲,反复诵读以升华古诗的主题。当古诗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后,那原本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节奏、韵律乃至神气都会变得明晰可感,令人荡气回肠。如在教学《长相思》一诗时,在学生交流学习,感悟诗情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充满诗情地吟诵,然后指名学生吟诵,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指导学生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最后师生共同满怀感情地吟诵,学生读出了美,吟出了情,诵出了趣。

3、设境实践,培养诗趣

小学生都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①诗性挥洒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我们无需过早教给学生一些创 5 作的技巧,及语言的表现技法。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只要借机创设一定的情境,孩子就会产生写诗的冲动,诗一样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他们在即兴吟诗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诗的快乐,一颗喜爱诗歌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

②拓展阅读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贺知章的《咏柳》,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有关春天的诗作;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春夜喜雨》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让古诗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枝枝风荷,在风中摇曳出古诗词的生命色彩;让学生的每一个体验,都能感受诗的摇曳,词的灵动。

(三)以“古诗小博士”评选为动力,促进古诗文的积累

期末开展的“古诗小博士”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我们事先制定了考核的方案,以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为原则,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诗词曲赋;以自愿申报考级为原则,不强制,不批评,不增加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冠以“古诗小博士”的称号、古诗背诵排行榜等形式,多种激励手段并用。

古诗文考核的内容不局限于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而是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是简单的文言文。古诗词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星级制,方便又有失效。每个班级都有“诵读组长”,“诵读组长”一组一位,学生如果能做到熟读成诵一首古诗,并通过“诵读组长”的检查就可以领取一颗星星,在由组长进行考核的同时,教师以抽查的形式进行验收。期末就根据星星数量和在各项活动中的成绩评选“古诗小博士”,定期颁发证书。

第二篇:语文教学情趣化

语文教学情趣化

双龙一小 浦琼梅

一、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情境教学成为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知识就是力量”,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于是提出一个口号,叫“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认识到,还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假如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那么,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包括能力。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这无疑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情趣是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之一,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成功的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的。

二、语文情趣化教学的前提

1、情是什么?首先是对学生有情,其次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也就是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清代学者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喜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和谐共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平静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新。

2、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全是缺点,甚至愤怒。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你真正满意的学生,找不到一个你认为优秀的学生,你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不要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同样的人”。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却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陈景润是著名的数学家,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您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微微一笑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先生说:“这就是正确的人才观。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才观。”是参天的大树,就让成为栋梁之材;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之后,才彻底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学习都感到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3、蹲下来看学生。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承认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承认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中成长的,没有什么错误不能容忍的。

有时我们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时,竭力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完美,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们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根本不能领会老师的用心良苦,教育的艺术在哪里?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我们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和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五个词,你只念错一个,了不起!”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课文的经验。”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便是伟大。它是学生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于永正老师说:“要说我的教学还有一点特色的话,那就是重情重趣,无情无趣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南斯拉夫教育家弗鲍良克说一句话:“对每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令人生厌的教师。”但是在现行的教学评比制度下,在考试的压力下要做到老师让学生喜欢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只能淡化“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考试成绩一览表”带给我们的负担,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洒脱一些,做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是那些通过教师的组织、示范、点拨和激励,引发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兴趣盎然、情感投入,真正能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因为它不但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不再有厌倦的感觉。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秘诀。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三、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

(一)以“物”激“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愈多,认识得也就愈鲜明、确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以“物”激“趣”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教学。实物图片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我记得郑贞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时,就特意用绿色的卡纸剪了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姿态也很美,就象黄山的迎客松一样。我想那一节课孩子一定觉得很有趣。因为那节课既不是学校公开课,也不是年段公开课,只是我随意走到她的班上,就发现这么美的板书,真是心灵手巧啊!因此,我就想,作为低年级老师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能写会画。还有胡云老师上《花瓣飘香》时就很巧妙地用美术字来写课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与课文的内容也非常吻合,因为《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就是赞颂了一位小姑娘关爱长辈的美好心灵。

备《石头书》一课时,我发现“雨痕”、“波痕”、“化石”等词不好理解。利用周末时间,我上网查找资料,可是花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雨痕”、“波痕”的化石图。动物和植物的化石比较容易找到,我选择了三幅图,分别是“三叶虫”化石图,“小鱼”化石图以及最近出土的“恐龙睡姿图”,然后打印下来。第二天,我上课时,通过展示仪把图片投到电视上。同学们对“小鱼”化石图比较容易辨认,但是对于“三叶虫”化石就很陌生,还把恐龙睡姿图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小鸟。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电视,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他们的神情还是那么专注,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因为,这三幅图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课后他们就会到图书馆、到书店、上网刨根问底,弄清“地壳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汪洋?”“恐龙和三叶虫为什么会灭绝?”“哪些石头书还有哪些学问呢?”

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教材《石榴》一课时,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一个熟透的石榴,石榴的表皮粉红粉红的,剥开里面一粒粒籽儿晶莹透亮,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前几周,教学汉语拼音d时,书上画了个大鼓,教参里还配了个口诀:“鼓声ddd”,鼓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必须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我就准备了个玩具鼓,课上一敲果然发出ddd的声音,那学生就记牢了这个字母的发音与鼓声相似。孩子们也觉得 饶有趣味。

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做不完的、评讲不完的练习,只有考试,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可言,学生感到厌学,老师也厌教。如何兼顾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学情趣化是比较好的途径。

(二)以“景”激“趣”

1、创设生活情景。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等特点,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把汉语拼音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喜爱的童话故事等形式。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又牢。比如,我在教拼音aoe的书写时,这样说:“刚才,小朋友认识了拼音家族的三个拼音宝宝,不仅认清了他们的长相,还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拼音宝宝和小朋友玩了这么久了,它们该回家了。谁会知道他们的家叫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四线三格,我边画边让学生数一数几条线,几个格,学生回答;四条线,三个格。并美其名曰这就是拼音娃娃住的小房子。第一格就是一层楼,第二格就是二层楼,这样教了新的字母,就问学生:“b是住在第几楼呢?”学生回答:“住在二楼和三楼!”

2、创设音乐情景。通过音乐的渲染,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极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把音乐与课本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和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来创设情景,浅显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配套朗诵、乐曲,深化一点的是老师自己的弹唱、学生的演唱都是可行的。

培根说:“音乐的声调的摇曳和光芒在水面上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痕迹。”音乐具有极强的抒情功能和影响力,很容易使学生从音响的感知,激发联想,心驰而神往之。在教学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时,开始,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森林里,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脑子里形成了什么画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学生在老师美妙的朗诵中,置身与美丽的景色中,在良好的情绪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学习《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就轻哼几句“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踮起脚尖走进浓绿的小院,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她淡淡的芳香陪伴你,为你消除疲倦。”这洋溢着浓浓师生情的句子与歌曲“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心房”有异曲同工之妙,学课文时,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渲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课文均能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

3、创设表演情景。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景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我把一个学生当成小蟋蟀,亲切地问候:“早哇!会唱歌的小蟋蟀!”学生自然融入情境,情不自禁地把老师当成小露珠,热情地招呼道:“早哇,像水晶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我又走到另一个女孩子身边微笑着说:“早哇,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小姑娘紧接着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赞美老师。

师:“你好,勤劳的小蜜蜂!”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在这样老师创设的美好的情景中,孩子们似乎就是那可爱的小蟋蟀、花蝴蝶、小蜜蜂,老师仿佛就是晶莹的小露珠,老师与同学共同营造的美妙的令学生乐此不疲,留恋往返。

设置表演情景时,根据课文内容不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全文表演、片段表演、化装表演、即兴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总之,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4、创设游戏情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欢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竞赛等情景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登高山”、“开火车”、“摘果子”、“滚雪球”、“东南西北找朋友”等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汉语拼音四个声调的掌握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原因之一,是儿童在入学前受当地方言的影响比较普遍。二是四声声调符号比较抽象,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难以识记。因此,学习中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初尝小学小学阶段学习的快乐 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最具模仿性,他们可以跟着老师读,跟着老师做,但如果只是他们为了模仿而模仿,这种模仿就会逐渐消磨掉灵性。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声调操”四声学习法,充分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利用双臂将四声改编成了四个形体动作,为了帮助孩子记忆,增添活动乐趣,还编了《声调歌》配合动作展示:

一二三,伸出手,我将声音想成球儿。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向上爬山头。三声先下拐向上,四声一路往下溜。

这不仅让抽象的声调符号变成想象的肢体动作,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做课中操在课中做一做,也不失为是一种简单的形体操。

告诉孩子们:“你将自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球,将这个球儿,按照要求在你的手臂上滚动。”每学好一个韵母,在声调练习中我们就来一段这样的形体操。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从来没有人奢望所有做学问的人都能 成为大师,但学一学大师做学问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还在于你是否能把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浅显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5、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充满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由教师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实验中的一分子,去亲身体验实验的成败,从而悟出课文所揭示的真谛。《拉不开的书》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三、以“情”激“趣”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儿童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趣教学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审美情操,并在其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于是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1、用儿童化的语言激趣。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

教师语言儿童化。面对刚入学的孩子,你叫他组词,他不知道什么 叫组词。林静老师的哪一招就很好。她不是说:“某某同学,你来用ta这个音节组个词!”比如,学生读ta,老师接着问:“什么塔?”学生就回答道:“白塔的塔!”“金字塔的塔!”“宝塔的塔!”一句“什么塔?”问得很有艺术,孩子们也觉得很有趣!就像对对子、对歌似的。孩子们不是都喜欢这样的儿歌吗?什么圆圆圆上天?什么圆圆在水间?什么圆圆街上买?什么圆圆妹眼前?月亮圆圆圆上天,荷叶圆圆在水间,烧饼圆圆街上买,镜子圆圆妹眼前。因此在拼音音节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常常这样问:di,什么di?ti,ti什么?孩子们就很得意地说:“吹笛子的笛!”“踢足球的踢!”这样的教学多么有趣!

2、用激疑性语言设置情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激趣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古诗的《村居》时正值春天,课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听。”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今天这首古诗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吧!”学生带着激情和热望进入了对古诗《村居》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好。

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要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在学生思路阻塞不畅时,可以随机设计疏导问,旨在疏通同学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再比如探究问、比较问、选择问等。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并自然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加强提问的艺术性,不但会激起学生的情趣和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思维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3、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会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于是会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有一位老师正进行一堂观摩课的教学,突然一只飞鸟悄然钻进教室并不住地叫着,飞转几圈后飘然离去。当时一些学生好奇的 目光随鸟转入窗外。这种场合往往令教师难堪,可这位 教师随机应变说道:“刚才大家上课都很认真,把小鸟都感动得不愿再打搅你们了。”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从表扬中意识到上课不专心是不对的,便很快集中了注意力。

支老师的课总会是很有趣,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 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是支老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

(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

(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这一段对话,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第三篇:古诗教学情趣化初探

古诗教学情趣化初探

-----陈吉荣

古诗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蕴涵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堪称我国文学艺术的璀璨瑰宝、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谐课堂”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应着力建构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学生态,在富含教育智慧的情趣化教学中,引领学生对古诗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切实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享受解读古诗的思维乐趣。

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古诗教学情趣化方面的初步探索。

一、关注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出不解的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主动阅读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根基。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敏感地抓住学生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与文本有效对话,使古诗教学在预设与生成的相融共生中情趣飞扬,充满和谐课堂的魅力。[案例] 教学《咏柳》一课时,有学生针对“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剪刀是非常锋利的,春风怎么能像剪刀一样呢?”因为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诗中的比喻早有准备,所以孩子的真实问题正中下怀。我会心地一笑,幽默地将孩子感觉到的矛盾放大,“是呀,‘二月春风似剪刀’,难道春风像刀子一样刮脸?”许多学生都笑了,小手兴奋地举起来,“‘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意思是说,春风吹过,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长出细小整齐的叶子,就好像春风这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的一样,并不是说春风像刀子一样刮脸。”孩子理解体会得真好,我点头赞许,而后相机追问:“好似剪刀的春风剪裁出来的仅仅是这细小整齐的柳叶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春风剪出了细嫩的小草。”“春风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花。”“老师,我认为好似剪刀的春风剪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我笑着表扬孩子们的回答富有诗意,再次追问:“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学生有的说:“春风像画家,涂抹出红的花、绿的叶,涂抹出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世界。”有的说:“春风像铜铃,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小青蛙睡醒了,蹦蹦跳跳地出来捉虫子。”我这两个追问实在是有价值,孩子的理解感悟非常精彩。[反思] 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和谐课堂”理念指导下的情趣化古诗教学更是看中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与古诗深入对话。当然,为了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师备课时应力求从学生的视角解读古诗,考虑学生阅读古诗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从而确保教学时及时抓住学生真实问题这种课堂生成资源,顺势引导,巧妙点拨,和学生在与古诗情趣盎然的切磋对话中逐步走向深层的精神交流。

二、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

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空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案例] 教学《春望》一诗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城春草木深”中的“草木深”,在头脑中融情想象、再现画面: 师:“深”是什么意思? 生:茂盛。

师:“草木深”怎么解释?

生:草木深就是草木长得非常茂盛。师:如果跟前面的破败联系起来,这里的“草木深”应该解释成什么?透过“草木深”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草木深”应该解释成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透过“草木深”,我仿佛看到,昔日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如今草木芜杂、荒无人迹、破败萧条、满目凄凉。

师:四字词语用得真好!那人都到哪里去了?想象一下。生:有的人被叛军杀了,有的人给叛军抓了,还有的逃难去了,就算是没逃的,也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生:长安城的人抓的抓,杀的杀,躲的躲,逃的逃。昔日繁华热闹的长安街,如今放眼望去,空无一人,映入眼帘的只有丛生的杂草、苍苍的林木,真是“无处话凄凉”![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引导学生由“草木深”三个字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草木芜杂、荒无人迹、破败萧条,满目凄凉”的画面跃然眼前,悲凉凄切之情油然而生。诗情要*想象去彰显。只有诗中凝练抽象的字句通过想象幻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学生才能身临其境、触目惊心、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隐匿于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推动左右逢源的引经据典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激活学生以往的古诗积累,推动学生饶有兴味地引经据典、互文理解,是古诗教学情趣化的极高境界。在学生文思泉涌、旁征博引的过程中,不仅古诗学习会达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和谐化境,而且有了经典的润泽,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生命质量都会得到提升。[案例] 教学《回乡偶书》一诗,在学生抓住“少小”“老大”“鬓毛衰”这几个词体会诗人容颜改的基础上,我启发说:“从少小离家到老大回乡,贺知章离别家乡五十多年啊,无情的岁月怎能不让他改得面目全非呢!可是改了的是容颜,不改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乡音,家乡话。”我进一步引导:“不改的仅仅是乡音,是家乡话吗?透过这‘无改’的‘乡音’你能够想象得到这五十年间诗人埋藏在心底的那份乡情吗?”

在舒缓、深情的音乐背景下,我渲染情境:“虽说仕途顺利、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可是贺知章从来就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美景,想起家乡的人和事,思乡之情不觉袭上心头,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那最能表达他此刻内心情感的诗句——”学生齐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逢佳节到来之际,贺知章更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家乡的美景,想起家乡的人和事,想起自己在家乡度过的那段无忧无虑、纯净美好的岁月,一股强烈、浓郁的思乡之情袭上心头,他一定会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学生很有默契,齐声吟诵本板块的第三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乡有人来到京城,贺知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来见自己的老乡,这样的诗句一定会冲口而出——”多数孩子在思考,几只小手举起来,我叫起一名学生,他高声背诵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虽然京城与家乡,空间上相隔万水千山,虽然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可是故乡始终牢牢地维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五十年间,还会有哪些诗句会时时吟诵于贺知章口中,常常萦绕在贺知章心头?”我把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学生纷纷举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的古诗积累被激活了,他们吟诵的诗句比我预期的还要丰富。

在学生引经据典、以诗解诗的基础上,我总结道:“是呀,鬓毛虽衰但乡音无改,容颜虽衰但乡情无改!请大家把我们刚才的理解、体会送到诗句中,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学生读得非常投入,非常有感情。[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时,有意识地渲染乡愁氤氲的情境,启发学生激活以往的古诗积累,吟诵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于是,情趣浓郁的和谐课堂上,学生文思如泉涌,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送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崔颢的《黄鹤楼》,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学生信口吟来,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总而言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推动学生左右逢源地引经据典,教师教得有情有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显得美妙和谐、精彩纷呈,师生在感受语言魅力、享受思维乐趣的同时,也深刻领略到古诗教学独有的情趣,切实体味到和谐课堂特有的魅力!

第四篇:识字教学情趣化的方法

识字教学情趣化的方法

李凤慧

要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

1、变识字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十几个字,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如教师在教学“棉花”的“棉”时,就给同学们看实物(整株棉花),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看,一边积极的想办法识字。有一个学生说:“棉花”左边是“木”字旁,和植物有关;右上面有个“白”,因为棉花是白色的;右下角有个巾,棉花可以织成毛巾。又如教师在教学“转椅、火车、山洞、荡船、滑梯、木马”六个词时,将孩子们带到幼儿园游乐场中,通过游戏识字。可以看出,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为多种复现形式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常用的复现形式有:

(1)投影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习,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2)去掉生字词拼音,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3)各种形式比赛读。

(4)找字卡,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5)作游戏: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6)看画贴词语:把词语贴到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7)我比画,你来猜:根据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8)制作识字卡: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记忆。

3、让电脑、复读机等教学媒体为识字服务。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利用电脑、复读机进行识字,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已成为现实。

电脑对学生识字所起到的作用较大,我们应于重视:(1)巩固字音和字形。一年级学生在使用电脑时,一般是汉语拼音输入法,学生打字时必须依赖对字音准确记忆。当拼音输入后,屏幕会出现一串读音相同的或相近的字,学生要认真的辨别形体,才能找到所要输入的字。(2)积累词语。电脑的字库很大,随意打一个字,都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的字,为学生探究性识字提供了平台。如果用“全拼输入法”,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词语。学生在快乐年的玩电脑中,掌握了更多的生字。

复读机主要帮助学生纠正方言,正确读准字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播音员的发音对比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拼读能力和发音水平。

第五篇:浅谈写作教学的情趣化

浅谈写作教学的情趣化

心理学家通过一组实验,发现人类天生就有写作的欲望。然而奇怪的是,学生进了学校以后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研究者一致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严重缺乏情趣性。

我们的作文教学严重缺乏情趣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走入了应试教学的误区,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而呆板,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用真情浇灌的文章才有活泼的生命力„„虚情假意,不仅写不好文章,对语言文字也是一种亵渎。”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把作文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呢?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作文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教学作文《我的妈妈》时,我提示学生:妈妈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目?凡是写周围熟悉的人时,类似的问题都要多提醒。此外,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 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长此以往,学生将能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最终获得“神来之笔”,写出令人心动的东西。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在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做法。美国的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作文题:我们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这道作文题使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努力去完成。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另外,如作文题《我的父亲》,美国教师会要求学生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这样教学生写作文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作文课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他们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 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此时,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

(四)转变命题观念

传统的命题较多地体现了应试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出题人意图的能力,根据要求来写好一篇文章,强拼硬凑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情趣化写作教学要求命题必须能点燃学生心中写作欲望的火焰,能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能给学生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的余地。同时,写作文前,教师最好能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深知浅,知难知易,务必使得作文更加贴近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例如下列标题,就较有生活气息,较容易突破下笔的阻力:《可爱的 》、《我学会了

》、《我最高兴的一件事》、《说说咱们××里的不平事》、《一张难忘的照片》„„

一代文学巨匠苏轼在向皇帝解释书法时就曾经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因为他心中快如奔马,随意挥洒,故其《寒食贴》才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美誉。写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轻轻松松“写话”,舒舒畅畅倾吐,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从而实现写作教学的情趣化。

下载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科学识字情趣化初探

    幼儿科学识字情趣化初探 青阳中心幼儿园王晓静 活动背景: 适当地认识一些汉字,培养幼儿看书认字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准备是分享阅读的内容之一,可是那些单调的汉字与图片、汉字......

    浅谈小学英语的情趣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的情趣教学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想对较短。语言学习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定稿)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至十一、二岁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那么对于刚接触英语,对于母语掌握得还不太好的孩子们来说,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从字......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诗句表面意义上的理解......

    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四步法” 富源县营上镇宽塘小学刘芸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余篇,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停......

    小学语文论文: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 李莉 摘要: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教学虽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的精品。笔者从氛围......

    情趣化设计的分析体验

    情趣化设计的分析体验 摘 要: 在现今时代社会的发展中,产品设计中的情趣元素受到人们青睐。现代设计要传达人类深层意识的情感,情趣设计所体现的文化心理随着消费水平的发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