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对比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对比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冈镇中学
刘 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乘法的对比应用题,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关心生活,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最终拥有一种能力、拥有一份兴趣,能像老师那样潜心研究数学,终身享用数学,达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教学重、难点:
明确分数乘法对比应用题的区别,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分析下面的信息
(1)用去了一根铁丝的 4/15
(2)上半年生产了全年的3/5(3)一批蔬菜,其中有1/4是白菜
2.判断下列各题中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①一块布做上衣用去 3/4
②花布的米数比白布长 1/6
③一本书,小红看了2/5 ④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的快1/5 让学生会准确地找到单位“1”
导入语: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解答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比较弄清这几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区别。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例1 为举行校庆六一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经做了1/6,已经做了多少面小旗?还有多少面没做?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规律
类型一:单位“1” ×几分之几=比较量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用去了几分之几后,余下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 ×(1-几分之几)=比较量 例2.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预计2013年将 增加 1/6。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多少亿?
(对比)学校九月份用电 3500 度,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1/5,十月份用电多少度?
让学生分别列出算式,进行比较,总结规律。类型二: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 单位“1” ×(1±几分之几)=比较量
对比练习:
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
2/5,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上涨了1/18,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训练
例3 一桶油10 5/6千克,用去了3/5,用去了多少千克?
一桶油10 5/6千克,用去了3/5千克,剩下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两道题的区别?从题中提炼重要的部分,你是怎样理解的? 类型三:
只有分数表示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份 分数后面有单位的表示一个量。对比练习:
一堆大米有6吨,吃了 2/3,还剩多少吨? 一堆大米有6吨,吃了 2/3 吨,还剩多少吨?
并让学生反复铭记,这两种题型的区别,应该怎样理解? 练习
2.丹丹看一本故事书,共300页,第一周看了全书的 1/5,第二周看了全书的1/6,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学校食堂买来面粉和大米共1000千克,其中大米占7/10 ,这两道题操作性强,学生从已学的知识出发,分析各种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尝试、试验或根据老师的引导,最终回答几种问法。这样会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对应用题的掌握的更牢固。
三、小结
让学生进行总结 类型一: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 ×几分之几=比较量
一个数用去了几分之几后,余下几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 ×(1-几分之几)=比较量
类型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
单位“1” ×(1±几分之几)=比较量 类型三:只有分数表示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份
分数后面有单位的表示一个量。
四、作业:
每个类型题自已编一道
第二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DOC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析问题:
1、现在比原来降价27。
想:这句话把()看作单位“1”。()是()的27;
57也就是()是()的数量关系式:原来×(—)=现在
2、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
15。
想:这句话把()看作单位“1”。()是()的15。
也就是今年产量是()的(—)。()×(—)=今年的产量
二、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比较。
三、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1、3和2、4分别呈现)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1415,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1415,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集体对答。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1)观察讨论.(2)全班交流.(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1514,而,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 不同的地方?(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 位“1”的量为x,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1、学校有苹果树30棵,桃树比苹果树多,桃树有多少棵?()
51(1)(115)x30
(2)30(115)
(3)(1-115)x=30
2、学校有苹果树30棵,苹果树比桃树多,桃树有多少棵?()
5(1)30(1 15)
(2)(115)x30
(3)(1-
15)x=30
3、学校有苹果树30棵,苹果树比桃树少,桃树有多少棵?()
51(1)30(115)
(2)30×(1-
15)
(3)(1-
15)x=30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1415,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五、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 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20(1511515)
141414141415,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篮球有多少个?
20(1),篮球有多少个?
20(1)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20(151)
第三篇:分数应用题 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
执教:桦甸市公吉乡中心小学 毛云鹤
一、导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终极关卡——关键而艰险,今天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破解它的神秘魔咒吧!学习目标:
二、闯关武器:
第一武器:能准确找出单位“1”;
第二武器:看单位“1”与要求题目的关系,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
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除法:求单位“1”是多少
三、第一关:数学中的王牌天后——单位“1”(条件中的分数属于谁,谁就是单位“1”)
(1)通常记号:在“相当于”、“是”、“占”后面的内容。(学生汇报)
1、母鸡占总数的3/5。
2、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5/6。
3、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5。
4、白羊只数相当于黑羊的4/5。(2)与谁比较,谁就是单位“1”(学生总结)
1、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
2、晨报比晚报少卖1/4;
3、这个月用电比上个月节约1/2;
4、体积相当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1/10;
(3)没给出明显记号的题目,要看好到底在和谁比较,谁就是单位“1”(扩句整理)
1、小飞家上个月用水约10吨,这个月节约了1/25;
2、学校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23%;
3、商场的篮球降价14%出售;
4、因泥沙堆积,洞庭湖的面积由原来4350km²缩小为约2700km²,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四、分清乘除法:
能找对单位“1”的你要想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大关还学要了解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1)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2)乘法习题:
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1/3,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公吉小学上个月用电200千瓦时,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约1/12.这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你学会前面的2道例题了吗?如果“yes”,那么恭喜你已经过了乘法的一关!(3)除法习题: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200km,东西相距是南北的52/55。南北相距多少千米? 公吉村今年退更还林面积大约2800公顷,比去年增加1400公顷,去年退更还林面积是多少公顷?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
五、当堂检测
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水量的45%.3、24的1/2,是多少?、180减去它的20%,结果是多少?
5、公吉学校去年有学生3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3,今年有多少学生?
当堂检测 姓名
1、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水量的45%.(圈画单位“1”)3、24的1/2,是多少?、180减去它的20%,结果是多少?
5、公吉学校去年有学生300名,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3,今年有多少学生?
第四篇: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设计思路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而且数学对于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数应用题,为聋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意义,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设计注重联系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培养聋生的分析、理解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并培养聋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数学课的教学即轻松又有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应该题中份数与量间的关系,并准确的确定单位“1”,寻找到等量关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等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数快速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分数单位“1”与总量间的关系的理解,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的兴趣。
4、缺陷补偿:通过对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及明了的解题思路的概括,帮助学生确定清晰的概念及数量关系。尽可能的发展语言培养思维。
三、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方法 难点:单位“1”与总题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聋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引导法、观察法,总结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对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运用方程的方式变未知为已知,确实单位“1”,从而达到区分份数与量间的变化和联系。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五、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
我校有培智学生36人,聋生是培智人数的,求聋生有多少人?
2、启迪新知
我校分聋生和培智两部分学生,其中聋生占,培智儿童有36人。我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1)看:观察本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已知:聋生占全校学生数的
培智学生有36人
未知:我校共有学生多少人?
(2)找:画出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
141413
“1”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聋生+培智学生=全校学生
全校的学生数便是总量,也就是单位“1”,求单位“1”的量我们便可以把全校共有的学生数设为X。那么聋生占的量就是可以表示为X,再根据所得的等量关系表示为:X+36=X。
(3)解: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求解。解:设全校共有学生X人。
1X + 36=X 41(1-)X=36 43X=36 4141414X=36× X=48(人)
答:全校共有学生48人。
3、方法总结
运算求得结果后,让学生观察这个方程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发现谁以后才能求解出聋生的人数?为什么要用全校学生的人数去乘聋生的份数?
经过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发现,只有先找到总量,然后确定单位“1”才能求出占总量份数的量。
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方法:
(一)找到总量,确定单位“1”
(二)求出占份数的量
(三)用各部分量来表示总量(即相等关系)
4、强化巩固
总结方法后:课本25页的例4,并让学生按方法分析,并列出相等的关系式。
例4: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下15千克。买来时大米多少千克?
(1)看:
已知:吃了
还剩15千克
求知:买时大米多少千克?
(2)找:
5858
吃了+剩下=买时大米(3)解
解:设买时大米X千克。
5X+15=X 8X=15× X=40(千克)
答:买时大米40千克。
5、随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求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好习惯,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业:
下面是樊老师三月份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看后请同学们思考问题。
樊老师三月份预支出1000元,三月份的工资收入比支出多了,而这个月我又准备为母亲买药用去了300元,请帮樊老师算一下本月还可以剩下多少钱?(答案:300元)
六、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第五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教学反思
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这节课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摸索中出错比在老师的扶持下永远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因为它把学生的无知展示给他们自己看。这种错误直达心灵、催人反思。
复习中,我通过“明察秋毫”这个小环节,让学生明确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只有找准了单位“1”,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接着,我设计了“自学时空”这个环节。我将4道类似的数学问题一次性教给学生,并提出了三点自学要求:
1、找出单位“1”,做上记号。
2、说出等量关系。
3、列式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没有给任何一名学生提示或指点。短短的4分钟很快过去了,全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起针对三个自学要求进行了交流。统计正确率时,没有一个小组能够达到100%的正确率。这和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指点以后再练习的正确率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时我注意到那些出现平时成绩很好,但这次出现了错误的学生脸上流露出一丝懊悔的神情。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些自信满满的学生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摔倒”中发现原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透彻。接下来的“观察对比”环节中,很明显的就能发现那些出现了错误的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听讲都格外认真。因为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一次出错的机会,因此他们都格外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有的算式中用加法,有的算式中用减法,有的算式中用乘法,有的算式中用除法。他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才能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一组四式的独立对比练习。学生运用刚才发现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从一知半解到深入理解,从有对有错到正确无误,从随意应付到认真对待,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在发生转变之时,学习质量也明显提高,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