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两首古诗[推荐]

时间:2019-05-12 16: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13)两首古诗[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13)两首古诗[推荐]》。

第一篇:一(13)两首古诗[推荐]

一(13)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内容为预习“三读”法),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教学课件《所见》,教学课件《小池》,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读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教学课件《所见》中范读部分,学生听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1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 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 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里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也可播放课件的的范读),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

6、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播放教学课件《小池》中的范读部分,学生听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第二篇:17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案一

南昌市新世纪小学

喻琴

【教材分析】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所营造的意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诗境,领悟诗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想象诗境,领悟诗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

一、欣赏风景,导入新课。

1.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壮丽,风景优美。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让我们轻轻打开几页看一看。(课件展示黄山奇石风景和日月潭风景,感受奇石像什么、日月潭的形状像什么。)

2.出示庐山风景图片,(认读“庐山”)师简单介绍。当出示香炉峰时,引导学生观察,指出像“香炉”。字理区分“炉”与“庐”字。3.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认读“瀑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黄山奇石和日月潭根据想象命名的方法为理解“香炉”奠定了基础,学生很自然地能够想到香炉峰的样子像香炉,环绕的烟雾像香炉上的烟。]

二、解读诗题,初读古诗。

1.指名读课题。(出示画面)想一想,为什么课题中是“望”庐山瀑布,而不是“看”? 2.再读课题。

3.自由读古诗,注意读通诗句,读准节奏。4.出示古诗,指名读,注意节奏。全班齐读。

三、吟读古诗,入情入境。

1.自由读读古诗,提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2.(出示古诗一二句)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1)(出示画面感受美)“生紫烟”你仿佛看到了云雾怎样?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云烟飘啊,飘啊,一直飘到哪里去呢?这样的情景仿佛让人感觉到如梦如幻的仙境,你感觉到了吗?请你读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2)第二句古诗中有一个词,和题目中的“望”相对应,你找到了吗?

(3)“川”是什么意思?结合画面想一想,诗人把什么比作挂在前面的河流?瀑布本来是什么样子的?这奔腾不息的瀑布作者却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了下来。想一想,这么巨大的瀑布,是谁“挂”上去的?面对如此奇迹,你惊叹吗?请你读读第二句。

(4)这美丽的景色,如此梦幻,如此壮观,让我们齐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这一场景。3.(出示古诗三、四句)读一读,你眼前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讲解。

(1)你从哪里感受到瀑布流得很快?(体会“飞”写出了瀑布奔腾跳跃之态,“直下”写出了瀑布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落”体会瀑布一泻千里。)瀑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流得真快啊!带着你的感受读读一二句。

(2)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瀑布很高呢?(三千尺、落九天)想象一下,我们远远地看着瀑布,抬头,看到了瀑布的顶端吗?再抬头,看到了吗?仿佛瀑布的顶端在哪里?是啊,所以作者怀疑瀑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的——(银河)。“疑”的意思就是——(怀疑)。这个“疑”字用得多好啊,瀑布到底是不是银河落下来呢?(不是),如果不是银河落下来,怎么会这么高呢!一个小小的“疑”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真高啊),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两句。

(3)其实庐山并没有三千尺,庐山的真实高度是一百五十米,在这里是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瀑布的高。诗人的想象是多么奇特啊,他把“银河”来了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庐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咱们再来读读这两句。

4.多美的瀑布,多丰富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配乐)

[设计意图:通过诗画结合,入情入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使这一层次的研读能达到感情表现的要求和提升。]

四、创设情境,感受写法。1.播放音乐,师引背古诗:

一天,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还没看见瀑布,先看见—— 远远看过去,又看到了——

这么美,像河流一样挂在山上,抬头仰望—— 哇!这么高,难道是——

2.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先写自己远远看到的,结合想象夸张,写出瀑布的雄伟壮丽。其实,李白在不少诗中都运用了这样的写法。(出示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五、指导写字。

1.炉 烟:观察火字旁的变化,最后一笔变成了点。

2.银:右边不要写成“良”。

3.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要漏掉点。【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绝句》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望庐山瀑布》,谁能试着背背? 2.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另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绝句》,解题:绝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谁能背一背杜甫的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读好古诗的节奏。2.在这首诗里面还藏着五个生字呢!找出来,读一读。3.交流识记方法。

4.指名读古诗,正音,注意按节奏读古诗。齐读。5.游戏:对对子。

(1)简单的对对子:天对地,花对草,斜风对细雨,花红对柳绿。

(2)其实在这首古诗当中,就有很多对对子。谁来和老师对对子?(黄鹂对白鹭,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对一行白鹭上青天。门对窗,千对万,千秋雪对万里船,窗含西岭千秋雪对门泊东吴万里船)

[设计意图: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运用对对子游戏这种形式作为铺垫,让学生豁然开朗,读得兴致勃勃。]

三、品读诗句。

1.杜甫一生都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颠沛流离。直到晚年,才在成都西郊有了自己的家——杜甫草堂。这一年春天,杜甫得知战乱终于平息的消息。他闲坐在草堂里,欣赏窗外明媚秀丽的风光景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请同学们齐读。

2.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3.交流汇报。4.学习古诗一二句。

(1)这还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圈出来。(2)交流汇报。(出示一二句诗)

(3)好一幅鲜艳的春景图,请你读读一二句。

(4)这幅画面还有声音呢!你听到了吗?窗前,两只快乐的黄鹂会说些什么呢?(5)诗人向上看,一行白鹭在干什么呢?

(6)画面上的一切似乎都动起来了,多么生动、活泼的画面啊!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一二句。

(7)看到这大好的春光,想到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诗人怎么能不兴奋呢,来,我们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设计意图:针对写景或描绘性强的诗词,必须引导学生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通过想象将诗的意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借助画面呈现进入诗的意境。]

5.学习古诗三四句。

(1)诗人透过窗户往外看,还看到了什么呢?(出示三四句)

(2)(出示画面)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西岭山就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猜一猜这积雪有多少年了?这么多年的积雪,所以诗人称之为——千秋雪。请你读读这一句。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的千秋雪的?让我们把自己的小手做成一个窗户来看看这千秋雪,你们看,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把这幅美丽雪景都包含进去了。所以书上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再读读这句,感受这个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含”借手势辅助理解,帮助学生感悟。](4)此时,诗人又在门前发现了什么?这些船是在航行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这些船要驶向哪里呢?从这出发远不远啊?你怎么知道的?(理解“万里船”)一艘客船即将驶向遥远的东吴,多么安宁祥和的生活啊,曾经历经战乱之苦的杜甫为这安定和平的情形感到无比舒畅,感到万分欣喜!你能读出来吗?

(5)三四句连起来读。

四、总结全诗。1.配乐,引读古诗。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诗人闲坐草堂,忽然听到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诗人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

诗人抬起头向天空望去,看到——

诗人透过窗户,向远处望去,多美的一幅画啊!——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2.一首短短的绝句,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这样一幅画面,有鸣叫的——(黄鹂),飞上天的——(白鹭),(板书:动),有西岭的——(千秋雪),停泊着的——(万里船)(板书:静。)看到了明亮的色彩——(黄、翠、白、青),听到了美妙的声音——(鸣),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一句一景,真是一幅绝妙的春景图,从这幅画面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诗人的——(愉悦之情。)真是一首好诗啊。(再读古诗)

3.像这样描述自然风光的古诗,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呢?

[设计意图:本组又学习了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在此对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行一个梳理,强化主题印象,按主题背诵。这样的童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而涵养自觉吟诵和信手拈来的习惯。]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重点指导:

含:上面是个“今”。

窗: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带学生一笔一画书空强化记忆。柳:右边“卯”字,不要漏掉一撇。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检查。【板书设计】

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三篇:25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新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幻灯图片。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讲解“偶书”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画出生宇,看拼音读准字音。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3.指导书写。

四、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1.学习第一、二行。(1)观察图画,说说“少小”,“老大”指什么?(2)讲解“无改”就是“没有改变”。(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一想,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诗人幼年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2.学习第二、三行。(l)看图,诗人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说说“见”、“识”、.“何处”的意思。(3)指导朗读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景。(孩子们见着了却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3.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1.有节奏地朗读全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领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上音乐读,反复吟诵。3.指名背诵全诗。

六、想一想,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年少离开家乡年老时终于回来的既喜悦又伤感的。动情。)

一、复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2.齐背全诗。

二、学习《赠汪伦》。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板书课题)看看他的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出示课件或挂图,教师范读古诗。

五、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3.给生字组词。4.指导写字。

六、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二句。(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句。(2)理解词语。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3)讲解诗句意思。“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2.学习第三、四句。(l)指导读第三、四句。(2)理解词语。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3)讲解诗句意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七、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八、背诵全诗。

九、练习。完成“我会写”及“我会填”。板书设计:回乡偶书 增汪伦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第四篇: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6)广陵:即扬州。(7)天际:天边。⑻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作品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注释

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湿。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第五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1、词语:

促进、深夜、记忆、异乡、相逢、佳节、加倍、遥远、遍地、插花

2、背写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3、多音字:

挑:tiāo()

tiào()

4、拓展积累写秋古诗: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风筝

1、词语:

芦塘、几根细苇、精心、憧憬、希望、依然、幸福鸟、飞舞、快活地喊叫、拼命、奔跑、村里人、云彩、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踪影、寻找、垂头丧气、田埂、水磨坊、继续

2、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11、秋天的雨

1、词语:

一把钥匙、清凉、温柔、留意、五彩缤纷的颜料、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频频点头、梨、菠萝、香甜的气味、粮食、加紧、舒舒服服、油亮亮的衣裳、杨树、丰收

2、句子: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多音字:扇:shān()

shàn()12*、听听,秋的声音

1、词语:

道别的话音、振动翅膀、告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丰收的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的谷粒、匆匆

2、句子: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语文园地三

1、我的发现

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米黄、土黄、蜡黄 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朱红、暗红、玫红 绿:嫩绿、翠绿、碧绿、墨绿、草绿、青绿、葱绿 蓝:宝蓝、碧蓝、蔚蓝、湛蓝、天蓝、湖蓝、浅蓝 白:雪白、乳白、银白、亮白、灰白、苍白、洁白

2、我会填

匆匆地(离开)快活地(歌唱)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3、补充练习(比比组词)异()遥()邮()逢()坊()导()摇()

油()锋()纺()杨()紧()深()峰()

芳()扬()紫()探()蜂()访()

下载一(13)两首古诗[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13)两首古诗[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

    古诗十三首 漠北怀古相思 赵晓赵晓 中原凄草满皇宫三月渭源桃李香 君王醉酒卧帐中京城草凄柳芽黄 大漠残阳照西风春愁不随东风去 将军孤剑影黄昏点滴相思惹恨长 赵晓,1990生,......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城关一小 高银芳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诗词教案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

    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东营区实校 常丽丽 设计理念: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

    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车拉学校 梁民玲 教材概述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

    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