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指引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我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工作实践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出成效。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开展工 1 作。
二、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教育是从严治党的根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统一到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政治原则上来,统一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上来。
三、改进作风,牢记宗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就是改造思想的过程、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作风养成的过程。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坚持不懈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补足我们精神上的‚钙‛。要敢于触及灵魂,联系自身实际,把讲话作为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决执行八项规定和党的各项纪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牢记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廉洁自律,守住底线
总书记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四条底线:一是坚守政治底线。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坚守纪律底线。要带头遵守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大局出发,不计小集体和个人利益。三是坚守做人底线。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是坚守诚信底线。诚信包含着对组织的忠诚和对同志的坦诚。要有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对组织忠诚、对同志坦诚。
五、知行统一、以用为本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的能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我们要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科学的理论武器,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带着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学,把工作摆进去,从讲话中寻求攻坚克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增强担当的勇气和能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切实把学习贯彻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只是为学而学,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学,仅仅满足于该读的篇目读了,该学的文件学了,该写的体会写了,该讲的话也讲了,而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精髓要义,更不去联系实际指导工作,那必然会成为学习上的形式主义,那样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上的敷衍。
另外,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要求,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扬长补短、精准发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稳中有进积极‚进‛、稳中有为主动‚为‛,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在各项工作 4 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端正思想作风,把为民服务、严格律己等要点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将树立党的威望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争当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者。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会
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
张仕勤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按照学校党总支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今后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把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把会议精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关键要在推进教学改革实践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上见进展,在实际运用中出成效。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是一篇篇指导实践的案例,每一篇都蕴含着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推动、去凝聚共识,最终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精心谋划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教学科研的发展。
二、坚定信念,提高修养
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方向,违反党纪国法,无不是动摇了理想信念。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更加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 维护党的理想信念的严肃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三、改进作风,牢记宗旨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牢记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廉洁自律,守住底线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老教师,要廉洁自律,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四条底线:
一是坚守政治底线。作为一名老教师首先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损害党的利益的行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二是坚守纪律底线。要带头遵守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大局出发,不计小集体和个人利益。
三是坚守做人底线。作为一名教科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是坚守诚信底线。在当前诚信缺失的现状下,这一条非常重要。诚信包含着对组织的忠诚和对同志的坦诚。作为一名老教师要有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对组织忠诚、对同志坦诚。让同志们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团结全处同志共同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不辱使命。
第三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干在走在前列
8月8日上午,中共长沙市委中心组举行2014年第四次集体学习。本次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和内容进行:第一阶段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二阶段传达、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交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主持并作中心发言。
全体中心组成员参加集中学习,省委讲师团副主任谭跃湘参与中心组学习旁听。会上,省安委办副主任、省安监局副局长李大剑作了题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湖南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的专题报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湘涛传达学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中心组成员文树勋、夏建平、钟新莲进行了讨论发言。
一、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市委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上,辅导专家围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五个方面的重要论述,结合湖南实际,系统讲述了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基本形势、主要任务、责任体系、重要抓手,授课让人清醒、令人警醒。如何在保安全的前提下促发展,易炼红指出:
一是要把安全发展铭记于心,确保红线一步都不能踩。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红线就是“生命线”、“高压线”。重特大事故可以颠覆一个地方的发展成果、民生轨迹、执政声誉、对外形象。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因此,在推进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任务,要始终牢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二是要把安全措施落细落实,确保监管一点都不能松。要按照“标本兼治、举一反
三、建章立制”的精神,把监管工作抓实抓细抓好。要采取最严格的安全隐患排查措施,不放过任何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要建立最严厉的安全事故追责机制,强化重大安全隐患责任追究、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中介机构责任追究;要营造最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让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监督员,才有可能将事故隐患彻底杜绝。
三是要把安全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履职一刻都不能忘。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就要求作为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要确保监管部门履职到位,安全生产工作掺不得水分,做不得虚假,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受得起历史的评判。要确保领导责任担当到位,确保主体责任落 1 实到位,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坚决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增强忧患意识,深化作风建设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系统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建设八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围绕作风建设谈了三点看法,即增强忧患意识、要聚精会神抓党建、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围绕教育实践活动讲了“四个防止”意见,即一鼓作气,防止前紧后松;上下衔接,防止矛盾积压;慎重处理,防止简单粗糙;巩固成果,防止短期效应。易炼红强调,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实质和要义,深化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在党忧党意识。
一是紧抓不放是常态。总书记对增强忧患意识作了重点强调,并告诫全党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这充分表明,中央对抓作风、抓党建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持续抓、深入抓的决心和定力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要适应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样一种常态工作格局。
二是从严从实是常态。总书记讲到,聚精会神抓党建是全党的政治责任,首先是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责任。在关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上,总书记强调“不能讲讲就过去了,而是要下大气力来抓,争取一个好的成效”。“三严三实”的要求,将会贯穿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的始终。那种期望松一松、歇一歇的想法,坚决打住。要学会在严和实的从政环境下干工作、抓发展、为人民,守规矩,扬正气。
三是长效着力是常态。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树立科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的思路,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这实际上是注重长效着力抓党的建设、抓作风建设的思路和要求。如何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还需要我们下更大的真功夫、实功夫。
三、树立担当意识,坚持从严治党 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受邀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发言。市委中心组成员对交流汇报发言进行了评议。易炼红指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进展是顺利的,成效是明显的,创造了一些经验,但作风建设仍须持续推进、继续用功,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把握从严治党要求,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取得更加令群众满意的成效。
首先,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要敢于担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对党的现状怎么看,抓党的建设还需要怎样努力方面,多次讲到责任和担当的问题。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局做起、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做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这启示我们:一是要以增强忧患意识来体现担当;二是 要从我做起来展示担当;三是以敢抓敢管来检验担当。长沙也有40多万党员,也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怎么看、怎么治,要有强烈忧患意识。一味地唱赞歌不行,一味地回避问题更不行,必须拿出直面问题、敢于担当的勇气,从严治党。其次,要对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抓到位。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越到尾声时,越要坚持抓,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劲头不松,确保善始善终、取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效。一是一以贯之严要求。防止出现懈怠情绪、厌烦情绪和松劲情绪,纠正少数同志拖一拖就过去了、等一等就过关了的错误认识。要把从严的要求落实到领导、指导、督导等各个环节,持续传导压力,持续推进活动;二是直面问题抓整改。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群众对我们兑现承诺的关注度就越高、期望值就越高。群众有期望,就要有行动。对前段查摆出来的问题,要毫不回避、毫不遮掩,分层、分级、分类抓好整改,市委常委要率先垂范。对需要联动整改的,该上级主动的就上级主动,该下级主动的就下级主动,该上下共同拿方案的就共同拿方案。在抓整改的问题上,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不能积累问题,不能积压矛盾,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三是建章立制下真功。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结合长沙实际,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要自觉、坚定、扎实、持久地执行,体现制度的刚性和硬约束。用实打实的制度来反“四风”,确保不反弹、不反复。
宜良县六项措施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强干部党性教育
近期,结合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按照刘维佳部长“务必把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党性教育放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首位”的重要讲话精神,宜良县狠抓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这个当务之急,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干部党性教育。
一是领导干部全员学。10月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组织正科级干部专题学习。结合学习十八大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展“在职在位拼命干,调离退休不遗憾”领导干部大家谈活动。11月1日,组织全县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县“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500余人召开会议,请省委宣讲团讲师、省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作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培训辅导,在全市各县(市)区先行开展机关干部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培训辅导。
二是部门研讨强化学。在组织全体科级干部和“五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由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学习计划,明确时间表,列出专题开展学习研讨,确保学深、学透、学到位。三是重心下移全覆盖。着力扩大学习的覆盖面,实现重心下移、以点带面,学习上齐参与、全覆盖,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作好学习活动进企业、进基层、进农村、进学校各项措施的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自觉学习掌握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
四是舆论引导造氛围。学习简报专刊、县电视台、“宜良之窗”网站、远程教育平台多管齐下,在全县上下营造学讲话、促发展的良好态势,将全县各级各界的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助推宜良“花乡水城”建设步伐。
五是各司其职抓落实。组织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职能,宣传部门统筹安排好学习研讨和宣传阐释等工作,发挥正面引导、督促跟踪职能,党校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职能,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学习活动的推进落实。
六是联系实际求实效。通过深入学习讲话,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眼宜良“三个发展”的大局,在走活干部一盘棋,打好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上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创新举措,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实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检验学习活动的效果。
第四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用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就是“顶天立地抓自己”。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天;立地,就是立足五千年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抓自己,就是始终不放松地抓紧自身建设。
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在旗帜问题上,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党自己的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举什么旗帜,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不但要成熟,而且要发展。理论上的成熟和发展是党政治上成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我们党自己的经验来说,党在理论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或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党在理论上的成熟,首先在于它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时候,尤其在于它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根本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也是我们党理论水平的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决不能低估。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才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三年人民解放战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形象,改变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第一次从精神上、政治上站立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但我们党并没有就此止步,这是我们党更英明和更伟大的地方。党一方面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不动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巨大跃升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愈益发挥的30多年,也是我们党理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果丰硕的30多年。这30多年,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和全党理论水平的又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同样不能低估。这是我们党理论上发展的根本标志。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使全党再一次获得思想大解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重新跟上世界潮流,重新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上讲的是我们党自己的经验。
再举一个世界上的例子。前苏联共产党,理论上曾经是成熟的,创立了列宁主义。但列宁主义后来在苏联没有发展,不但没有发展,而且最终丢了刀子,丢了旗子,导致失掉政权,国家解体。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理论建设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理论上走偏,不行;理论上停滞,也不行。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理论上成熟,而且理论上不断发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这是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之一。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国家治理正在进入新阶段。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新阶段呢?
首先,我国发展到现在,国家治理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重要议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以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一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致使不配套、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建设本身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诸多矛盾而进入新常态。这就使国家治理问题成为突出的瓶颈而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程。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零敲碎打解决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我国的新一轮改革,全面分析改革面临的形势,聚焦于一个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量的积累,正在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个质的飞跃,又是围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深化和展开的。如果说新一轮改革和过去的改革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决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从人治到法治,必然经历一个历史过程。但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这个战略目标并具体作出战略部署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进步,也是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个比喻是形象生动的,也是贴切深刻的。它说明,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考虑,使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协调推进,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我国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改变,也不是如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样的历史阶段,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特定的历史时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同过去实践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新的伟大实践。如果从党的十八大算起,这个时段至少要三十年时间。
大致地说,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走过了“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个三十年。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世界。
第三个三十年。在前“两个三十年”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家治理将迈上一个大台阶,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那时,不但最深刻的思想来自中国,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实践来自中国。我国经济将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高品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国家素质、社会素质和公民素质的巨大进步,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个时段的时间节点,刚好是本世纪中叶,同我国建国一百周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相吻合。
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需求,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0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全局在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新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奠定了党和国家前进新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三个来源”:它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是主动自觉的,又是丰富充沛的。它的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这种总结、概括和表达,是准确鲜明的,又是厚重坚实的。它的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这种弘扬和借鉴,是深入咀嚼的,又是开放包容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特别令人欣喜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习近平中国式的而又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想象,直指人心和引人入胜,切中要害和要言不烦,含蓄内敛和耐人寻味,平易近人和质朴清新,不拘一格和活泼灵动,这样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给当代中国带来一场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文风革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毛泽东是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毛泽东诗词,横空出世,雄视千古;毛泽东书法,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毛泽东文章,融汇古今,博大精深。长期以来,我们党理论上的一些重大概括、重大提法、政治用语,主要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许多重要论述,也主要是由毛泽东完成的。陈云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具有鲜明语言风格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的语言艺术,简练、平实、幽默,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文风建设也有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语言和文风的深远影响,必将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材料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材料
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首先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灵魂和命脉。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是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党中央和全党全国工作的主旋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要保障,持续深入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环节,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党一项基本的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下深入持久的功夫,开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局面。
上篇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
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始终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用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就是“顶天立地抓自己”。顶天,就是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天;立地,就是立足五千年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抓自己,就是始终不放松地抓紧自身建设。
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就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在旗帜问题上,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党自己的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举什么旗帜,是重大政治问题,也是重大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上不但要成熟,而且要发展。理论上的成熟和发展是党政治上成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从我们党自己的经验来说,党在理论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或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党在理论上的成熟,首先在于它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时候,尤其在于它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时候。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根本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进步,也是我们党理论水平的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决不能低估。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才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三年人民解放战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形象,改变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第一次从精神上、政治上站立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但我们党并没有就此止步,这是我们党更英明和更伟大的地方。党一方面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不动摇。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巨大跃升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愈益发挥的30多年,也是我们党理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成果丰硕的30多年。这30多年,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和全党理论水平的又一次历史性提高。这次历史性飞跃、历史性进步和历史性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同样不能低估。这是我们党理论上发展的根本标志。它攸关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使全党再一次获得思想大解放,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重新跟上世界潮流,重新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没有毛泽东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党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没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没有党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那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上讲的是我们党自己的经验。
再举一个世界上的例子。前苏联共产党,理论上曾经是成熟的,创立了列宁主义。但列宁主义后来在苏联没有发展,不但没有发展,而且最终丢了刀子,丢了旗子,导致失掉政权,国家解体。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理论建设对于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理论上走偏,不行;理论上停滞,也不行。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理论上成熟,而且理论上不断发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理论强党必强,思想富国必富。这是党的理论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规律之一。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的国家治理正在进入新阶段。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新阶段呢?
首先,我国发展到现在,国家治理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重要议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建设以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一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各方面准备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国民素质建设没有相应地跟上来,有的甚至严重滞后,致使不配套、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建设本身也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诸多矛盾而进入新常态。这就使国家治理问题成为突出的瓶颈而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程。
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决策。我国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零敲碎打解决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个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我国的新一轮改革,全面分析改革面临的形势,聚焦于一个总目标,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量的积累,正在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个质的飞跃,又是围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深化和展开的。如果说新一轮改革和过去的改革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决策。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从人治到法治,必然经历一个历史过程。但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这个战略目标并具体作出战略部署本身,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性飞跃和历史性进步,也是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同志讲,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个比喻是形象生动的,也是贴切深刻的。它说明,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考虑,使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完善协调推进,才能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我国国家治理进入新阶段,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改变,也不是如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样的历史阶段,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特定的历史时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同过去实践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新的伟大实践。如果从党的十八大算起,这个时段至少要三十年时间。
大致地说,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走过了“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个三十年。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中华民族大踏步走向世界。
第三个三十年。在前“两个三十年”的基础上,我国的国家治理将迈上一个大台阶,而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那时,不但最深刻的思想来自中国,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实践来自中国。我国经济将实现在更高起点上的高品质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国家素质、社会素质和公民素质的巨大进步,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个时段的时间节点,刚好是本世纪中叶,同我国建国一百周年也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相吻合。
新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适应新的需求,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0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高举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全局在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新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集中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它奠定了党和国家前进新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三个来源”:它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是主动自觉的,又是丰富充沛的。它的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这种总结、概括和表达,是准确鲜明的,又是厚重坚实的。它的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这种弘扬和借鉴,是深入咀嚼的,又是开放包容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特别令人欣喜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习近平中国式的而又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想象,直指人心和引人入胜,切中要害和要言不烦,含蓄内敛和耐人寻味,平易近人和质朴清新,不拘一格和活泼灵动,这样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给当代中国带来一场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文风革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毛泽东是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毛泽东诗词,横空出世,雄视千古;毛泽东书法,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毛泽东文章,融汇古今,博大精深。长期以来,我们党理论上的一些重大概括、重大提法、政治用语,主要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许多重要论述,也主要是由毛泽东完成的。陈云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我们党里头没有第二个人写出这样好的著作。这是了不起的功绩。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具有鲜明语言风格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的语言艺术,简练、平实、幽默,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文风建设也有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语言和文风的深远影响,必将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