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

时间:2019-05-12 16: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

第一篇: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我的手》教学设计

丁家嘴小学

韦纯兵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我的手》这一课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做剪刀、石头、布游戏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教学任务分析: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验中,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用各种方式获取有关手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

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

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创可贴、吸管、胶带、空管、信封、橡皮筋、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你们会玩吗?说明规则。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形式选出组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

(二)、探究手的用途:

1、教师: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一部分?(手)平时,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交流。(写字、打乒乓球、制作模型……)

3、教师:我们的手真灵巧啊!

(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4、谁能用灵巧的手模仿几只小动物的样子。(利用投影仪)

5、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再次让学生用灵巧的手做几只小动物。让灵巧这个词语浮在学生的脑海中。随后把〈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生成一个感兴趣并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在他的内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寻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导下观察就有了目的,学生往往能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东西,观察的收获会更多。)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手,研究我们的手为什么这样灵巧。

(三)、观察猜想:

1、既然要观察“手为什么这样灵巧”,是不是我们先要仔细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有什么特点?

2、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观察手的什么?

出示友情提示:手上有什么?手是什么样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的?动动你的手?想想 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手为什么会这样灵巧?……

3、分组活动: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小组合作把观察到特点简要的记录下来。

(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4、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资源并来共享: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内容:褶皱、关节、特殊的大拇指、手指骨头……)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6、(1)小结,激励:

(2)既然我们的手这么灵巧,你们觉的灵巧的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刚才观察的内容进行猜测)

(四)、体验验证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1、我们怎样能证明刚才的设想是正确的呢?

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3、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是不是对大家有帮助。出示材料简介。

4、出示友情提示: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如果没有大拇指,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

5、学生选择材料验证设想,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6、汇报表演,说说感受。

7、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给学生自由的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并把桌上的材料整理好,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比一比,哪些小组收集的好。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五)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手不仅灵巧,它还有其他的本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

1、老师袋子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2、学生先把材料袋放到指定地点,再上台尝试。你感觉它像什么?为什么?把物品送给学生以作奖励。

(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每个人从组长那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开始。

5、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

(六)、小结

课外延伸:

出示小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用灵巧的手也做个小制作,好不好?

板书:

观察手

关节

手的灵巧

褶皱

大拇指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邮编6541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来的。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份之一,糠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和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的营养成份、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

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2。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三.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1食物的营养成分、营养分类等相关资料;2脂肪辨别的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3。淀粉辨别的实验器材:淀粉、水、碘洒、滴管、小碗、米饭。

五.教学方法:调查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三篇:低年级科学课观察教学

4.低年级科学课观察教学

科学学习,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使自然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相一致。在充分掌握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合乎学生的学习规律,合乎低年级科学教学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在“做中学”是低年级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但这也是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低年级的儿童是怎样进行观察研究的?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眼睛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绝大部分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有观察世界才能认识世界,观察得越仔细,认识也就越深刻,观察得越全面,认识也就越完整。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方法,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掌握观察方法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在低年级科学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低年级的科学学习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起始的阶段,让学生学会观察就犹如掌握揭示科学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科学入门的一种本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安排观察的比重应该相对来说比较大。一般来说,整个的小学科学里面安排的观察项目大概不会低于四十个,而小学低年级的观察项目基本上就占二十个以上了。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学习的时候,观察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相关的观察要求,比如观察植物,我们要求学生要去认识常见的花草树木,要让学生去观察植物有根、有茎、有花、有果实,以及观察一些种子的外形,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等。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甚至还安排了专门的观察单元,从这些观察的内容当中,可以掌握植物的最基本的信息。除了观察植物,还有观察动物,我们就要让学生去观察蜗牛、观察蚂蚁、观察金鱼、观察青蛙、观察猫、观察鸟、观察像鸽子这样动物的外形,观察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而初步的掌握、认识动物的一些基本本领。又比如在地球这个领域当中,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常见的石头,颜色和形状,观察比较这种沙和黏土颗粒的大小、黏性,观察的基本的、常见的材料,铜、铁、铝它们这些材料的颜色、光泽、软硬等等。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掌握观察岩石、观察土壤、观察金属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低年级的这些项目的观察都是让学生认识个别的自然物体的显著特征。请注意,是个别的自然物体的显著特征,低年级的孩子通常也只能看到这些东西,用感官通常进行的是一种定性的观察,这些观察在初级阶段应该说是最基本的,是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该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从小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最基本、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就像进入科学殿堂,掌握了入门的本领。在观察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更直接的经验和知识,能够体现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但是,观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掌握科学本领的必然的、必经的一个过程,它对实施、落实整个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有非常独特的作用的。

低年级观察的基本要求。

第一,他们要学会用感官来进行定性的观察;第二,通过观察掌握个别事物的外部的显著特征;第三,要掌握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这种观察事物的顺序,有序观察;第四,要学会对比观察。低年级小学生常用的观察工具,首先是他们的观察器官,就是我们所谓的感官。我们用感官观察的时候,通常就是让学五官齐动,即让学生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用手摸,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具体的感知,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屏蔽一些感官,让其它感官获得更多的认知。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去做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学生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再把它整起来,综合起来观察。也就是说,先看一部分,再看整体,也可以跟学生反过来,先看整体,再看一部分,在看的时候要学会比较异同点,在对比中观察可以使认识深化,在看一件东西认知是不会产生的,而看两样东西进行对比观察的时候,他的认知就会发生。而且在认知发生的时候,他会去比较,他会选取相关的信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形成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可以用词语来进行概括,这个就是所谓的科学概念。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上升为抽象逻辑的思维,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认知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他的思维,低年级学生通常特别注重形象具体的思维,而且形象具体的思维占着他思维方式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头脑中,他的大脑要形成物体的表象,主要是学生各种感官接受客观物体的刺激。这种刺激越多,学生大脑神经中枢的信息联系点就越完整,大脑建立的网络范围就越来越大,然后通路也就越来越多,大脑的机能就会越来越强。大脑形成的表象越来越能够反映物体的外部特征,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外部特征,这个物体在形状、颜色、大小、硬度、质感等方面的特征。因此,这也从某种程度强化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比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对水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我们首先是让学生用眼睛看,将水跟牛奶进行对比,认识到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我们用鼻子闻,将水与酒精对比,认识到水是没有气味的;我们用嘴巴尝,意识到水与盐水相比,水是没有味道的;我们用手摸,将水与石块相比,会认识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会流动,是液体。这样,大脑的信息通道就有视觉、有味觉、有嗅觉、有触觉,有这么多神经送来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网络,形成对水的认识的具体感知,并且通过一一的比较,使这些感知更加准确,更加的深刻,最后运用综合的方式,把水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物态等方面的性质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就使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

低年级学生观察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认识周围常见的事物和这些事物的外部的显著的特征,这样的话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智力通常有五个要素: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在所有这些智力当中,记忆力肯定是关键,也是一个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了观察,就不会有注意,从观察入手,才会产生注意。观察和注意是吸收,记忆就是属于储存,在记忆的观察、注意、吸收的基础上面,这个注意环节就是聚焦,注意环节就是筛选环节,就是剔除无关的信息,聚焦到所要关注的信息上面去。记忆是一种储存的过程,观察记忆储存之后形成的就是思维力。思维实际上就是加工筛选的过程。想象力就是思维的一种发展和创造,学生学会观察就是要学会吸收。学会观察,实际上就是打开了接受知识的一个通道,是提高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观察在低年级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对科学的探索而言,观察也是一个基本的要素,韦钰部长在他的探究式教学指导那本书里面就曾经讲过:人有好奇的天性,奇则察,细察而深疑,疑则思,疑遂思,冥思而深究。这一句话把探究是怎么产生的解释得清清楚楚。低年级学生对植物、动物、非生物、天气、季节这些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其实他们掌握的还是这些东西的外部特征,其观察方法的基本规律也是有的。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全面、细致得去感知事物。感知就是吸收、储存外界的各种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象,从而掌握这些物体的外部的主要特征。在观察当中,让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注意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位的变化,主要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多角度观察,多渠道拓宽视野的观察,以便于学生动脑思考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学生对某种物体的具体的属性的认识。我们要说的就是,学生不但要去观察还要能如实地表达,用自己的话去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和自己感受之后的一种认识,这样的话,由看到说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得灵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会说,会让学生变得更加有智慧,学生智力其实也就是在观察活动当中得到了发展。

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必须要借助老师的一种积极的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的主动观察,认识周围的大自然,去探究科学的规律,最简洁的实践活动过程就是他要自己主动去看,学生要取得观察的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进行指导的几点建议:

第一,选择鲜明的观察目标,也就是说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的对象要非常的明确。客观世界,它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从中吸取最真实最新鲜的内容,因此必须要选好被观察的物体,而老师的指导就应当具有一个很强的针对性。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从低年级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加强指导,从而使低年级的观察活动达到教学的培养要求。刚才我特别强调了两点,第一个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这个认知特点就是主要的、外部的特点。而低年级特别容易忽略的地方,往往是某种细节的、不容易被察觉的部分。因此,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要选择有显著的、明显的、有明确特点的观察目标或者典型的物体。组织学生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为学生提供可进行观察的条件,这是完成观察活动的一个保证。比如,我们让学生去观察叶,我们选择的叶子就要具有鲜明的醒目的形状特点,我们不能选择那种形状不太明显的副叶,而要选择那种跟手掌差不多大的,形状比较完整的叶子,这样的话,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且通过观察,便于学生掌握叶的外形特点,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指导有目的的观察,对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观察要求。每次下达观察探究任务的时候,你的观察要求一定要非常的明确,这样才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活动,这种有益的感知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 “观察树叶”这样一个活动来说,观察叶的目的就是要从叶的形状、叶的颜色、叶的大小来区分我们常见的八种不同叶的外部特征,我们只有从非常明确的这八个方面来描述一片叶,叶的外形、叶的叶柄、叶的尖、叶的边缘,只有把最显著的特征找出来,学生才算是完成了对叶的观察的一个基本的任务。

第三个,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有顺序的观察,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观察有顺序,思维就有条理,表达就会很清晰。语言表达实际上是能够反映出这个学生的思路是不是清晰的。因此,先看什么,看到了什么;后看什么,看到了什么;在看到了过程当中,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这个东西前后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跟以前看到的这个东西又有什么不一样等等这些细节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去组织学生讨论的。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总结概括,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精心的设计。观察的方法,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对鸟的观察应该就是先从整体再到局部,我们不可能说,让学生用鸟的标本去观察,我们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去观察真实的鸟。我在滨海的时候就带着学生去观察校园里面的鸟,我们设定了几个望远镜,我们设定了一个地方叫做观鸟台,我们看到一只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把鸟给拍摄下来。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用实验室里面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什么是鸟,让学生去摸一摸,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实际上就是看鸟的局部了,看它的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对于对鸟的观察来说,当我们在生活中看鸟的时候,首先就是看一个整体,鸟是什么样子的,它会干什么,它会飞,它会跳,它会吃东西,这是学生对鸟整体的认识,而在看鸟的标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鸟的身体表面是羽毛,这是身体表面;鸟的爪子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嘴巴,就是鸟的喙是什么样的;鸟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鸟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因此当有了这样一些认识,我们就可以了解什么是鸟。于是拿出一只大母鸡的时候,学生这时就可以认识鸟了。母鸡也是具备了鸟的这些特征的,它虽然不会飞,但是它表面有羽毛,那个爪子,那个嘴,那个鸡冠,那个眼睛,那个尾巴都是跟鸟非常相似的。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我们特别要指导学生认识鸟的喙和爪,这些器官的形态实际上是跟鸟的生活习性有关系的。鸟是怎么吃东西的,鸟在树枝上停住的时候,它是怎么站住的,它的爪子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的,学生就由此就认识了。这样由表及里,由粗到细加深认识,观察就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到局部,他就认识得非常透彻。

当然了,也有观察是从部分入手,先从局部观察再到整体。这种情况在什么内容下可以进行呢?比如对季节的认识,比如像春天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握整个春天的特征,我们总是从春天的天气现象是什么样子的,对春天的天气进行观察;春天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对植物进行观察;春天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回来啦等等,还有春天的人以及他的活动进行观察;人穿的衣服等等,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观察,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汇总形成春天的特征。这个对于大的东西采用先分后总的观察也是同样可以获得教学目标的。

第四个,要区分观察的细节,要形成生动的表象。比如需要观察的细节,实际上就是观察的重点部分。要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比如我们观察宠物,比如观察兔,观察狗,观察猫,它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它在运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呢?它在吃东西方面有什么不同呢?比如兔子和猫这是两种非常典型的不一样的动物,兔子是啮齿动物,这样我们只需要把它们一部分一部分拿出来进行对比观察的,比如它们牙齿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腿是什么样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行动的?我们把这些重点观察的部位放大,我们借助仪器,比如像观察蚂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借助仪器,因为蚂蚁体型比较小,观察的时候就需要用到放大镜,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重点观察的部位,我们不仅仅是要学生看一看,而且要指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把它画出来。低年级的儿童呢,他的图画非常得快,用图形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抓住重点组织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强化认识和记忆。重点观察的部分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或者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难以认识的部分。这样的话,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观察就会紧扣观察目的,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第五个,一定要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学会在观察中思考。观察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我们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就应该抓住观察思考,观察比较,观察研讨这样的过程,尤其是观察比较。实际上观察比较,就是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按照观察要求,我们通常会给学生一个观察的提纲。比如,观察兔子或猫的时候,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提纲,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或者是兔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长的什么等等,还有要描述这种动物,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我们的科学教材上面有一个“我说特征,你猜动物”。以猫举例,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猫的牙是什么样子?猫的舌头是什么样子的?猫的脚掌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学生在观察中有目的的去看,有目的的去记,有目的的去想,像排除干扰就会提高有意注意的效果。把观察和比较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同中求异,从不同的差异中认识完整的事物。比如《麻雀和老鹰的认识》这一课中,老鹰,我们没办法在生活中看到,但是可以我们可以在视频当中看到,学生从整体的观察当中就发现,鸟它有头、有颈、有躯干、有尾巴、有腿、有翅膀六个部分,也有羽毛,并且他们通过视频会知道鸟会下蛋,老鹰会孵小鹰,鸽子会孵小鸽子,但是老鹰和麻雀有什么不一样呢?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就会从体型的大小、鸟喙,麻雀的嘴巴短短的、尖尖的,老鹰的嘴是勾勾的,老鹰的爪子是什么样子的?老鹰的翅膀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对比的观察中进行区分。比如观察麻雀的外形特点,观察麻雀的运动方式,观察麻雀吃什么,然后接下来就是通过视频当中观察老鹰的外形特点,老鹰的运动方式和老鹰的吃食,通过一一对比认识到喙和爪的不一样,认识到运动方式和吃食的方式不一样,跟他的喙和爪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麻雀是蹦蹦跳跳走的,而鸽子是一步一步走的,走的方式也不同,老鹰的爪子基本走不了,老鹰就是起飞,利用翅膀来腾起飞走。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要把观察研讨和表达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通过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充分提供给他们一种质疑的和适宜的机会。还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后所形成的认识,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表达出来,用图画表达出来。这样就把观察当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际上就是把现象上升为概念。老师帮助学生对曾经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而且这种得出明确的结论,不是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再观察继续验证,并在运用当中再认识,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内涵及意义

简单地说,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就是指小学科学课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地说,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是指小学科学课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2、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前提,是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理性地思考教学,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主要凭借。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A、与文本对话

(一)与课程标准对话: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课标的独特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设计应体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

1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应表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2、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

教师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有头脑的发展.所以,我们强调,科学探究的重点是思维训练(各个阶段)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内容(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时间、空间、结论等方面的开放。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评价

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课堂中评价以口头评价、激励卡评价为主)

重申:师对生的评价以激励、引导为主,同时倡导评价延迟,但必要时应适时指出学生的错误。

设计应落实课标中的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对事物、现象充满好奇(特别对新奇的事物和现象)但注意

力容易分散(情景创设、形象描述);敢想、敢干但经验不足(营造氛围,精选内容,大胆放手,加适时指导)、争强好胜(尊重差异、多表扬少批评)。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课内、课外)

亲历活动是指学生经历科学活动,包括科学考察、测量、实验、探究、制作乃至课题(科学小论文)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种科学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做到动手动脑学科学。所以,科学教师应当用丰富多彩、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该符合下列条件:(1)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如让学生养蚕、种花等,在日复一日的照料、观察、测量、记录等科学活动中,学生们逐渐知道了一些科学知识,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能,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开展亲历活动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资源进行积极开发和利用。

(4)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亲历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及时给予提醒和忠告。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材料要简单,能为每个学生开辟一条有趣探究之路;材料要丰富,让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样的学习路子去探索

(3)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5)指导学生制订行动计划,并选择方案实施。

(6)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出结论。

a.个人思考和集体研讨相结合。

b.要善于抓矛盾,启迪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讨论研究。c.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7)对活动的反馈与调控要适当

5、(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关键有三点:

其一,教师不是权威,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的宝库。

其二,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其三,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换言之,科学教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

奉献给学生。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首先,他是一个向导,他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所以,科学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时数,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同时,科学教师也是一个学习伙伴,他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预测;一起制订计划、搜集证据、验证假设;一起概括探究的结果并且得出结论进行交流??这个伙伴是一个很重要的伙伴,他善于启发学生拓展信息渠道,善于鼓励学生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

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例如,电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池正负级接法的关系)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科学课教师要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为满足这种新的更高的要求,应该具备更多的学习指导策略,以便针对性、有变通性、及时地解决问题。科学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策略有: 教师要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 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②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③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④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

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⑤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 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⑥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

7.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实际生活在一个信息环境中。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天地,它应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手段和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

①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②计算机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学评价软件,甚至包括某些智力游戏,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如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用文字处理和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的软件(课件)。

③网络。包括各种局域网(如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网站。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科学方面的信息,还有一些互动性的科学学习项目。所以,只要有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注意:首先不要为用而用,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我们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替代他们应该亲身经历的探究自然的过程,这点对小学生尤其重要。

(二)与教材对话(教学内容分析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览全局,整体把握;以“科学探究”视角解读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研读本课教材,理清本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与前后的联系,分析教材的思维、推理的逻辑路线,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重点难点、时间分配。

B、与学生对话(学生基础分析)

奥苏伯尔:“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的知识在脑中是呈网状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已有经验:原有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儿童的生活世界、现实发展水平(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

平时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如认知能力、知识基础、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情绪情感、态度等,积累这些方面的感性认识,并分析总结每个儿童的变化发展规律和主要特征。

分析当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状况。分析学生对于本课的认知基础。

分析与本课相关联的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的能力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思考学生的学习基础与需求。

只有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

C、与课程资源对话(教学资源的初步准备设想):

思考儿童个人生活经验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家庭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学校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儿童社会生活方面的课程资源。

思考书刊、教师用书、他人的教学设计、网络等媒体的课程资源。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确定本课的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学具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前实践等)

教师准备(演示用实验材料、课件、挂图等)

D、与自己对话(怎样组织教学——教法和学法的初步确定)考虑自己的基础,努力作到扬长避短。

考虑组织教学过程和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表现。

考虑怎样凸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利用教材实现1+1﹥2的效果。

完成上述对话后,就可以根据学生、教师的实际和教材编者的意图确立教学目标了。

说明:与课程标准和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应持续保持在平时,真正撰写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学资源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

三、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的(改为要素)具体内容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学生基础分析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书写要领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体)

由于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直接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2、目标一般分领域、分层次陈述(三维或四维目标)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科学探究(会、能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受、意识等)科学知识(知道、认识、理解等)(课标50页附录)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陈述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程度、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愿意倾听别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科学知识:在认识材料的活动中,知道某些常见材料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教师准备)

(七)教学过程(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设计、趣味型拓展活动设计等,通常还附有对应的设计理念)

(八)教学反思留空:实践表明,无论教师课前如何周密设计,在“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中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发现,自然教师必须另做灵活性处理,而这一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经验、教训。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1500荐荐荐

字] 字字 一科中上学 三班

科上

学教教学

案案

(5000[1000案)

]

科1 荐科学教案 [1000字]

第五篇:《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 4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 4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6)教师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再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叶子画出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细致。

3.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我们要学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

(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 4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 4

下载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课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篇一:科学教学设计 主题: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8课时 维护生态平衡姓名:林凤茹 1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 1......

    科学课教学设计2

    科学课教学设计《磁铁有磁性》 课前谈话: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科学课,为了方便我们探究,课前,我们分成了六个小组,并让你们自行分工。都分好工了吗?我来抽查一个小组,你们负......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

    释放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学趣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小组合作与个人表现) 这学期开始进行了科学学科的教学了。当时拿到课本的时候,新颖的教材设计,看的我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静心琢磨教材设计者的......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我积极参加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1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伴随着期末最后一门考试的钟声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