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C】
A.《教育论》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2.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出自【D】
A.《教育论》
B.《孟子》
C.《论语》
D.《学记》
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D】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关系
C.师道尊严关系
D.相互促进关系
8.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9.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0.中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的作者是【B】
A.廖世承
B.杨贤江
C.凯洛夫
D.潘淑
11.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A】
A.自然后果法
B.绅士教育
C.小先生制
D.教学相长
12.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3.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B】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14.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5.“从做中学”是【A】的重要主张。
A.杜威
B.陶行知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1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C】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7.“实验教育学”是【B】首次提出。
A.斯宾塞
B.梅伊曼
C.拉伊
D.杜威
18.教育公平的重点是【C】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扶持困难群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0.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教育权
21.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A】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22.一年级一班的新来班主任采取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些班规或者制度。这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属于【B】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平等型
23.一般认为,个体智力在【C】达到高峰。
A.18岁
B.15岁
C.25岁
D.45岁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D】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二、解答题
1.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循?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德育主体养成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通过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施加德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简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参考答案】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三、论述题
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寒窗苦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兴趣爱好。他除了无奈地“喜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歌是怎么唱的了。
分析:对这样的教学过程的批判反思。
【参考答案】
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具有青春活力的学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看自己想看的书,不能想自己想的事,而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需要,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把自己淹没在一堆堆的练习卷、一沓沓的参考书中,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和残酷的活动。(批判)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反思)
第二篇: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一
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届世界博览会。A.39 B.40 C.41 D.42 2.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进行。A.北京 B.广州 C.福州 D.上海
3.2010年11月1日零点开始,中国进行了第()次全国人口普查。A.三 B.四 C.五 D.六
4.时速250公里的福建省()铁路于2010年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A.福(州)厦(门)B.温(州)福(州)
C.宁(波)福(州)D.福(州)广(州)
5.国家文物局2010年3月31日发布《关于开展2010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2010年6月12日为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
A.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B.保护文化遗传,守护精神家园 C.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D.保护文化遗产
7.《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 B.正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9.“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10.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可以分为(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1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下学习方式中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背的是()。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
1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5.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2005年 D.2006年
16.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7.下列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A.学生为了得到奖金而学习B.学生的学习兴趣
C.学生的求知欲
D.由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的学习动机 18.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1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的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2.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地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________。
23.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要有________。25.______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26.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_____。27.______是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8.封建社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29.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
30.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______时,效果最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共30分)
33.学生小军考试时睡着了,期末成绩很差,你找他谈话,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在检讨书里面描述到自己以前刚进学校时候学习兴趣很高,成绩很好,后来时间长了就感觉学习很枯燥,越学越没有意思,成绩直线下降。他最后在检讨书中问老师如果现在认真学习能不能赶上,如果赶不上就准备放弃学习了。
依据以上材料,作为一名班主任,给这名学生写一段评语。(5分)34.刘某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的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和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仍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35.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5分)
36.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5分)
37.《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5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5分)
五、论述题(10分)
38.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C B D A A 6-10 B C C D B 11-15 C A C B D 16-20 D A C C C
二、填空题
21.改革开放 22.地方课程 2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试用期 25.布鲁纳 26.同化说 27.孟禄 28.个别教学
29.相互促进的关系 30.150%
三、简答题
31.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互补性。32.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四、材料分析题
33.评语要点:第一,肯定学生,只要努力一定能赶上来。第二,找优点(表现好的地方,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三,帮助学生正确归因(不是能力问题,是努力不够等)。第四,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4.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35.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首先,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是让学生参与到内容的学习中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老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并表扬学生的意见很好,说明老师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者,而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有思想的人,尊重学生,赞赏并相信学生,教师的行为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信心。
本题中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36.案例中教师对待这位学生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教师把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没有关注学生的进步;同时,当面批评学生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这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更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避免打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提倡多元评价主体。
37.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根据孔夫子的话,我们知道子路好胜,所以孔夫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夫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论述题
38.(1)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了解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教师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2)备教材
①备选编意图: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②备知识结构: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同化点,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③备知识整合: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科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等。(3)备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备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备课要在传统的关注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去关注学生“怎么学”,即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何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确定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采取措施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4)备学法
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是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紧密联系着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便会转变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定教”,因而教师要结合教材定学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运用。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引导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生成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方式。(5)备教法
新课程的研制吸收了建构性学习理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将传统的程序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建构式课堂教学是在充分尊重、理解、相信
学习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备课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备问题情境; ②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③备学习的反馈与控制; ④备教学手段的运用。(6)备教学分析反思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重视、强调教师课前备课,而忽视课后的备课。新课程强调对备课、上课的研究,通过反思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以教学分析反思为主要特征,教师在上完课后,要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即时改进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突出备课的研究性,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要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以及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道德水平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加以认真考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第三篇: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
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题
(一)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试卷结构包含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福建教师招考网整理提供201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多做模拟试题就如同上战场,战士们上战场前都要进行一次次与假想敌的战斗,我们现在也一样,在上考场前也要与假想敌作一次次的较量,真的上考场了,就已经习惯了,不紧张,有自信,熟练的答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时间。福建教师招考网在此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一、单选题
1、学生在阅读时常用红色笔画重点线,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基本特性中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这体现了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正确性 D、准备性
3、学生考试中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这是()。
A、直觉思维 B、常规思维 C、经验思维 D、发散思维
4、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图表、路线图等来表征问题,这是()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5、“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意志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分别说的是人格的()。
A、整体性和可塑性 B、稳定性和可塑性 C、稳定性和独特性 D、社会性和独特性
7、力求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属于()。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认知内驱力
8、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被称为()。
A、顶点原理 B、高原现象 C、瓶颈现象 D、思维阻滞
9、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予以表扬,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0、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1、小刘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高尚动机
12、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其效果要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晨和晚上受()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 D、单一抑制
1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_____,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4、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_____。
A、追究刑事责任 B、受到行政处罚C、引咎辞职 D、担负民事责任
15、()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世界公民 B、中国公民C、中国定居的人 D、在中国的外国人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劳动改造
17、义务教育实行___ __领导,_____ 统筹规划实施,_____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二、填空题
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说的是思维的 品质。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第三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以规范教师 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
5、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
6、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7、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8、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 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所承担的义务是什么?
3、材料简答题作文课上,余老师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馆》等几篇课文对建筑物的描述,再讲述对建筑物进行描述的方法和线索。余老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学习迁移?结合实际回答,如何组织促进迁移的教学。
4、材料:小花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一天,爸爸突然叫小花不要上学而到小卖部给妈妈帮忙吧。小花想念书,但是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老师了解到小花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花的爸爸,劝他让小花继续上学。小花爸爸说:“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再说了小花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请问:小花爸爸的说法对吗?小花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四、论述题
“一教育心理学家到一个班级考察,随手指了几名学生的姓名,对班主任说这几名学生将来一定能成大气。若干年以后,那几名学生果真都很有一番成绩。那位教授笑着对班主任说,其实他当时也不知道的,只是随便指指的”。这揭示了什么现象,请分析解答此案例。
五、案例分析题(略)
[福建教师招考网参考答案及答案解析
注:回复本帖即可查看福建教师招考网的解析,建议大家可以先做题再回复帖子与答案比较。
以下内容会员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一、单选题
1、A
2、D
3、B
4、B
5、D6、C
7、B
8、B
9、D
10、C11、B
12、D
13、A
14、C
15、B16、A
17、A
二、填空题
1、灵活性
2、培养勤奋感
3、教学效能感
4、从教行为
5、规范字
6、心理健康辅导
7、三
8、平等
三、简答题
1、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倒U型关系)
2、(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1分)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1分)
(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分)
(4)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1分)
(5)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分)
(每点1分,答对以上4点得满分5分)
3、材料简答题
(1)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解释其内容;
(2)促进迁移的教学
1)整合学科知识;
2)加强知识联系;
3)强调概括总结;
4)重视学习策略;
5)培养迁移意识。
4、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答出两条就给2分)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小花的爸爸让小花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1分)
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花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花返回学校上学。(1分)
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1分)
四、论述题
1、教师期望效应;
2、解释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3、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五、略
第四篇: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斯普兰格
C.拉伊 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凯洛夫
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知识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独立性 B.灵活性
C.自愿性 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需要来确定。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
19~20小题,其中19题10分,20题15分,共25分。
19.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0.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2.【答案】C。3.【答案】D。4.【答案】B。5.【答案】D。6.【答案】B。7.【答案】B。8.【答案】A。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
二、辨析题
13.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14.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
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6.(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
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教态从容自如。(2)学生学的标准: ①学生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
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7.①通过社区进行德育。
②创办业余党校。③通过网络进行德育。
④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
18.答案: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②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③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
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五、案例分析题
19.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20.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五篇:高中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美术)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教师招聘考试(高中美术)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一、简答题
1.结合北宋前期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分析其艺术特色。2.简述美术的类别有哪些?
3.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简述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4.简述教学反思的作用。
5.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简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7.简述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区别。8.简述美术作业的多种评价方式。
9.简要分析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在艺术层面的不同点。10.简述课程标准对高中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建议(5条以上)。11.分析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12.为什么不能以考试替代美术教学评价? 答案
.【答案要点】
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体现了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脱颖,墨法精微”的鲜明特色。《读碑窠石图》多用湿墨皴染,轻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
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主峰巍峨浩大,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
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表现了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象。2.【答案要点】
美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根据表现形式及作品媒介划分为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从视觉形式上来划分,美术又可以分为具象美术、意向美术与抽象美术。
3.【答案要点】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2)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4.【答案要点】
(1)反思教举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递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2)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3)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4)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5.【答案要点】
(1)古埃及的艺术形式与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密切相关。
(2)金字塔的结构代表了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因此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法老和贵族被神化.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基本的法则和程式。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6.【答案要点】
根据本《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提倡多主体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7.【答案要点】
教学方法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且是为教育者熟知的一些教与学的方式,任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都可从中体现出某些教学原则的渗透。而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通使用,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而更具有灵活性。正因为教学策略在具体使用时“灵活多变”,教师在运用它时就更需要一种技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不能总结出它的一些共性,而目前对教学策略的认知与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
8.【答案要点】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1)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座谈;(2)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评语等级相结合;(3)既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找到发展方向。
9.【答案要点】
第一,尼德兰的艺术存在着明显的细密画和镶嵌彩色玻璃的痕迹;第二,意大利主要流行壁画,尼德兰盛行的则是祭坛画;第三,尼德兰不像意大利受着古代希腊的影响,有着较深远的哥特式美术传统,中世纪还没有完全退去;第四,意大利以古人的名义画现代的女性,只是加一个“圣”或“神”的标签,对农村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尼德兰则不同,时代、现实的遭遇给了它一个艰巨任务,即民族独立的任务。
10.【答案要点】
(1)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基点。
(2)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3)美术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应用性和拓展性,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4)美术教科书的编写应留有较大的余地,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区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或当地特色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
(5)美术教科书的编排应图文并茂,做到文字表述准确、生动,图像清晰,色彩准确,版式美观、明了,印刷精美。
(6)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科书,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7)美术教科书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图表、背景资料、图片分析、实例等,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8)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主体,美术教材还应包括教学参考书、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
11.【答案要点】
(1)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更加直观。(2)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来看: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以主,板书为辅,但缺乏动感,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化的媒体,能明显提高传递教学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优势形、声、光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克服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可将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生活现象和活动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中。12.【答案要点】
美术教学的外部评价,包括考试分数、升学率、获奖数等转化为量化评价,主要看结果;教师业绩、学生影响转化为质性评价,主要看过程。但是,最重要是内部评价,涉及感受、态度、情感、信仰等价值观指标,这些是涉及学生主体的本质评价。艺术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评价指向,由关注外部而转向关注内部,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艺术教育评价具有元评价特点,需要经常对评价者价值观进行反思和评价。因此,把知识技能、高考要求、获奖级别置于评价之首,导致对美术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失落,从而对高中教育根本目标的偏离。
二、案例分析题
1.张老师在《云山深处之溪山行旅》一课教学时,课前布置学生用一周时间先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的资料。上课时,教师首先播放《溪山行旅图》作品分析视频给学生欣赏,然后给各个学生发一本小册子,内有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学习资料和供学生使用的评价卡片,张老师模拟中国画作品博览会的情境,让学生当一回“美术评论家”,分组对作品的形式美感、人文意境等方面进行评论,每个小组推出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表评论。
(1)这节课运用了哪些学习方式?
(2)结合案例,谈谈张老师是如何运用这些学习方式的,其优点有哪些?
2.案例:
《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利尔化学股份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问题:本节课的导人方法有什么优点?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案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地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梵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梵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梵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梵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梵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地讲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再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是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4.案例:
上课了,学生们每六个人围成一组,每一组的桌上都放着一盆盆的植物,学生们对着植物写生。不一会儿学生都画好了。教师把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许多植物放大,植物叶子上细微的叶脉都清晰可见。于是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叶子上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见到了植物叶上白白的绒毛和尖尖的刺。然后老师再把植物的局部放得很大很大,再让学生观察植物局部的不同纹理。并要求学生像一只小蚂蚁一样,拿着放大镜取眼前植物的局部,再画一张画。老师把学生的第二次作业同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明显后一张作业由于观察得更细致而显得更精致)。最后老师发小卡片来奖励画得好的同学。
问题:本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
1.【答案要点】
(1)自主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讨论的学习方法、观察学习、预习。(2)学生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收集和整理中国山水画的资料,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山水发展情况,为本堂课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的组织上张老师在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知识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播放视频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观察,从而引入到本堂课程。
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应用好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合作探究、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并且能在团队的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张老师的中国画作品博览会的场景,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在小组的学习中统一观点,并进行表达。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答案要点】
导人切合本课的课程内容,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内容,且这样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为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很好的基础。
设置导入需要注意:明确目的,新课导人是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每一节不同学习领域,就有着更明确的目的。语言精练,一节课的时间45分钟,不宜在导课环节中花费太长的时间。过于花俏的导入既没有美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引导效果。好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达到预期的目标。富有创意的导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注意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课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答案要点】
美术教师需要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这节课,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训导者、尊贵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服务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学们一道寻找真理。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新课改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高度,这是历次课程改革从来没有过的,它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这种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
4.【答案要点】
教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题。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通过案例能够理解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美术昀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师生共同体验、共同创造、共同表现、共同分享美术之美的过程中领会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术语的含义,准确运用美术语言,梳理健康的艺术观念,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题
1.请按所提供的的教材片段,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导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5)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6)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2.请按所提供的的教材片段,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1)导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5)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6)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官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等。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阶段(媒体短片欣赏)
谩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园林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寺观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官“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2.【答案要点】
课题:咫尺千里一中国古代山水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这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人绘画艺术的。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