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贴出例1主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第二篇:人教一年级 连加连减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指名说图意(同连加)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第三篇: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李达同学说的:“我有3支铅笔,刘畅有2支,王京杭有4支,一共有几支?孙雨欣同学说的:“妈妈买来10个桔子,我吃了2个,爸爸吃了3个,还剩几个?同学们气氛活跃,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在具体的情境中并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难点:要记住第一步口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呈现目标。
1、学生一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卡片。+ 1 = 3 + 2 = 4 + 1 = 2 + 5 = 6 + 2 = 4 + 5 = 3 - 3 = 5 + 1= 8 - 4 = 9 - 2 = 6 - 1 = 7 - 6 = 4 - 0 = 8 - 5= 9 - 8 = 0 + 9 =
2、复习图画应用题。(加法和减法)
昨天我到果园去摘了一些桃子,(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找问号并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在回家的路上,我吃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板书:5+2+1= 提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老师说明:像这样有2个加号、连续相加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3、学习读法:5+2+1读作5加2再加1,表示吧5、2、1合起来。学生自由读算式。
4学习计算方法
5+2+1怎样计算呢? 课件演示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这表示把5合2合起来,就是先算5加2,也就是7,接着再出示跑来1只,表示把7和1合起来,就是再算7加1等于8.(随说随加思维线)
5、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互相说说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先算5加2得7,在算7加1得8)
6、完成做一做。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3、列算式:8-2-2
老师说明:像这样有2个减号、连续相减的算式叫做“连减”。板书:连减
4、读算式: 8减2再减2.5、学习计算方法。先算8减2等于6,再算6减2等于4.提问:第二步算几减几?(6减2)为什么?因为从8里跑了2只后剩6只,又从6里跑了2只,所以是6减2.完成练习题。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三、练习:P65页做一做
六、总结提升: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 8-2-2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2015年11月10日——吴满元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只需要一步计算,而连加连减要分两步进行计算。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连续两步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又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所以在计算第二步时会发生困难。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我想在设计教学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培养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连加时,我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改为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小鸡先走来2只,又走来1只,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出“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5+2+1”。并在算式中用线标明第一步的得数“7”,提醒学生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1”相加。在教学连减时,我着重突出三点: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动态过程理解连减的含义:连减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二是根据动态画面理解连减的计算顺序:应先减第一个数,算出得数后才能再减第二个数;三是特别突出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切实解决学生计算第二步时不知道被减数的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下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审题习惯。
2、提出问题:理解题意,找出问题。
3、列式解答:理清思路,自主探究,选择解题方法。
4、讨论算法:合作交流,讨论算法,明白算理。
5、理解算式含义:根据课件动画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算式含义。
6、检验结果:培养学生回顾反思,认真检查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巩固应用环节:一是合作探究:我设计了“你来摆,我来写,咱们一起算”,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再写算式,共同完成一道连加和连减练习;二是看课件动画演示,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三是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都能连加连减的运算意义,也掌握了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提高。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合作探究上,我所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不能准确领悟老师的要求,因此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能达到我的预期合作效果,下次得加以改进完善。还是要多多给学生动手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