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版画启蒙教学
版画启蒙教学
儿童版画因其材料的多样性和画面效果的独特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本课题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版画艺术特点,筛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版画教学主题,合理定位各主题的教学目标,点面结合,有效组织能够获取的教学素材,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循序渐进实施儿童版画教学,补充并拓展了小学版画教学内容,简化版画教学的复杂性,让教师和学生一起体味版画创作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版画是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传统国、油、版、雕四大美术门类之一,既有一定的技术性又有很强的创造性,儿童版画更因其材料的多样性和画面效果的独特性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当下的美术教学现实中儿童版画存在“三少”的问题:
一是教材占有比重少。笔者通过教材疏理发现,在我省普遍使用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十二册教材中以版画为教学内容的仅有五课,另有四课分别选用了一个画家的一幅版画作品,还有第11册在封三安排了小半个页面的技法图示。版画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的占有量不到总课数的3%,对学生版画学习的有效展开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涉及到的版画元素少。在这五课内容中分别涉及到的版画元素有实物拓印、对印、磨印、木版年画和藏书票,这与当前丰富的版画表现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学生在版画欣赏方面视野相对狭窄。
三是课堂教学实践少。传统的版画教学通常要涉及较为复杂的工具材料,容易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使本来少得可怜的教学内容被“自主调整”,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得愉悦、丰富的版画创作体验。
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并拓展小学版画教学内容,简化版画教学的复杂性,让教师和学生一起体味版画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进行版画创作的技能技巧,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版画欣赏和表现语言。
本课题在新课程回归生活、综合探究理念的指导下,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筛选并设计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版画教学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版画启蒙教育,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真正让学生想画、爱画、会画。研究从版画的基本要素与学生特点入手,参考课程标准各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基本要求,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版画教学主题,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集相关素材,组织教学材料,然后设计出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根据实施效果对教学主题进行相应调整,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生活素材”指的是主题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选择对象,力求使学生对学习主题有兴趣,能迅速唤起学生对该主题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如雨点、树叶、风扇、倒影、硬币、脸等等。
“小学版画启蒙教学”区别于成人或高校的版画教学,并非以严谨的黑白处理、刀法训练、2 印拓技法等为重点教学目标,主要以让学生接触版画的基本元素,了解版画的基本方法,体验版画的印拓效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目标。
本课题研究更注重主题选择的适切性、版画语言学习的渐进性、表现内容的生活化和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具体而言,我们期望本课题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1、筛选出一些紧密结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进行版画学习的主题内容,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
2、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儿童版画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识美术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尝试多种版材的运用,丰富儿童版画的表现语言,形成学校版画教学特色。
版画一般通过构思、画稿、画版、刻制、印拓等步骤完成。它的制版材料、制版方式和印拓技法十分丰富,如根据制版材料可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吹塑纸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等。根据印拓颜料及方式不同,又有油印、粉印、水印、拓印、漏印、透印等。根据这些要素,可以选择生活中适合小学生学习表现的主题来进行学习与应用。
教学主题的选择主要考虑三方面要素:
一是适切性。所选主题要对学生发展有用,并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如通过“大雨点·小雨丝”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木刻刀握刀技法,了解不同刀口刻出不同的线条变化,体味运刀的技巧,将这一主题安排在高段开展,是因为高段学生的手指发育相对成熟,有了一定力度,可以进行握刀推刀练习,且通过低段的常规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安全常识,通过强调一般可以保证教学安全,不至于在课堂上出现“刀光剑影”的乱象。
二是趣味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一般不以理性自控为主,而通常以兴趣为转移,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是儿童版画教学主题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而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通常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印硬币”,拿一张纸盖在硬币上磨印出清晰的硬币纹理,既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游戏,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摹印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理解版画的基本原理。
三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不可否认,每个教学主题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同一个主题,侧重点不同,可以挖掘生发出完全不同的教育内涵。本课题立足于儿童版画教学,在主题选择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主题的审美内涵,有利于审美法则和美术语言的理解,在凸显美术学科特点基础上融合背景文化、社会科学的探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水中倒影”、“照镜子”等主题,重点要落在对“水粉对印”技法的学习上,包括取景构图等知识,在此基础上体味美与丑、多与少、热闹与安静等美学法则,渗透对道德审美取向的引导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确定目标是教学主题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标的确定可使教学主题开发变得明确且可操作,目标是主题开发的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知识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个教学主题的目标要从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应该是可以达成的、具体可测的。如同一个生 活素材“树叶”,低段的核心目标可定位在学习掌握粉印添画的技法,而中高段则可定位于树叶拼贴制版及拓印技法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材料的有效组织
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包括自然环境照片、生活视频、鉴赏图片、文字说明等等。在教学主题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纷杂繁多的素材,我们将根据环境特点和预期目标,充分考虑素材的特殊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编排,考虑素材呈现的顺序和方式,将经过精选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素材链,使主题开发行为落实在文本(教材)和行动(教学设计)中,为教学顺利实施铺平道路。如“印硬币”这一主题可包含中国古代钱币、近代银元、现代硬币,外国金币、银币及硬币等等,品种繁多的素材让人应接不暇,在教学材料组织过程中,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图片进行赏析,如古代的不同形状的货币、近代的“袁大头”、美国的华盛顿金币、日本的富士山纪念币等,素材的选择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硬币的外形(圆形、菱形等)、主题图案(可以是人物、风景或花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硬币设计和底版制作。
探索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的儿童版画教学模式,通过导、赏、说等环节丰富教学主题的内涵,通过议、看、画等环节学习掌握相关的版画技法,通过展评、拓展环节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课后实践兴趣,拓宽美术课的外延。如“印硬币”一课的教学设计:先从学生自主磨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古今中外硬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钱币的认识,丰满主题的内涵,再通过对学生磨印作业的分析了解版画的基本原理:凹凸不平的底版可以印出效果独特的美术作品。进而讨论“硬币”底版制作,并利用磨印技法印出自己设计的“硬币”。最后通过不同技法印制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尝试其他拓印技法。
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形成了“激趣导入—深入探究—实践创作—评价交流—课后拓展”儿童版画教学五环节教学模式,下面以“摹印纹理”一课为例作简要说明(教案见附件):
1、激趣导入环节。可以简单物品的摹印游戏为内容,以教师表演或学生实践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摹印纹理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技巧讨论、原理探究积累行动上的经验。
2、深入探究环节。需要解决摹印原理探究、适合摹印的生活物品探寻、摹印工具与技巧分析、摹印纹理加工应用方法学习等问题。其中摹印纹理的技法学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侧重探究摹印原理,链接生活,学习摹印技巧,进行摹印练习;第二课时侧重探究摹印纹理的加工与生活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用一课时进行综合学习,有重点地探究学习摹印的原理与技巧,简略学习摹印纹理的加工与应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侧重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与表现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创作环节。作业分摹印和加工应用两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能摹印出清晰的纹理。第一课时的关键词是“发现、摹印”:发现生活中适合摹印的物品,进行摹印练习,掌握摹印技巧;第二课时的关键词是“想像、创新”:对摹印的纹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剪贴、添画、有序排列等手段创作出新的美术作品。一课时教学的作业设计可综合两方面的因素,但 重点要明确:摹印出清晰的纹理是本课作业的基本要求。
4、评价交流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自评,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摹印步骤,巩固摹印技巧。通过互评,让学生在发现同伴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同时观照自己,改进自己的摹印行为。
第二篇:浅谈钢琴启蒙教学
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法
[摘要] 钢琴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形式从传入之初到现在有百年历史了,随着生
活条件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它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面对“钢琴热”的现象,对幼儿钢琴教学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了。
[关键字]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许多父母都想让孩子从事艺术活动以净化心灵很多的家长都选择了钢琴作为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的方式。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听到孩子的梦想是当音乐家,当然是最幸福也最满足了。而启蒙阶段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启蒙阶段的学生都是年龄在幼儿园阶段的学生,面对需要长时间坐住学习的钢琴来说,然他们产生兴趣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只有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坐住”,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这样掌握好的启蒙教学法对老师来说是教出“好学生”的关键。
一理论教学要以形象教学为主
幼儿在这个年龄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听故事时他们会放开思维,很多时候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互动;同时做游戏可以把许多抽象化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事物,让孩子们迅速的理解内容。例如:
1对音高的教学。上课时可以用简短的故事向幼儿解释:“音符都是长在树上的,像苹果有的长得有高有低。”让孩子知道声音有高低之分,接下下来说“一阵风吹来把树上的音符吹跑了,我们快来摘音符,把音符收好!”等到孩子充分进入故事情境,准备好摘音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随意用单音弹不同的音高,并且配合着旋律的高低起伏,带着孩子做出如摘水果般的动作:高音时双手高举,低音时双手放下,甚至可以再蹲下来强调高低音的差距。弱音,强音的区分。老师首先知道小朋友试试单脚跳,双脚跳,踮着脚走路等动作,确定小朋友不容易跌倒。接着弹奏音乐,跟着音乐来练习。轻快的旋律要踮着脚走,重音的地方便以双脚用力着走;或者轻的地方就轻轻跳,重的地方则重重跳。要特别注意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来跳。节奏的训练。许多家长会教导子女背唐诗,而唐诗的格律即具有节奏性,背诗时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背,例如:床(半拍)前(半拍)明(半拍)月(半拍)光(一拍)这样也背诗了,拍子也学会了,一举两得。
在孩子正式弹琴之前,老师要注意这些入门的基础理论的介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而略过看似简单的基础理论,就好像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
二开始弹奏时要注意的问题养成正确的弹奏姿势。良好的弹奏姿势是弹好琴的基本条件,要身体坐正,琴凳要调节到小朋友与键盘平行的水平高度,肩要放松,特别要强调的是小朋友的脚。小朋友个子矮,一旦坐在琴凳上,双脚是不呢个够着地的,一定要在脚下垫一个能够使双腿弯曲后腿能固定住的身体的小凳子踩在脚下。每位老师在教学之初,都要不断地耳提面命,反复叮咛。同时,小朋友通常不会很认真地保持正确姿势,所以要提醒家长在家练琴时由家长来注意纠正。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小朋友在弹琴时有的时候会从琴凳上滑下来,一旦中断很难立刻恢复学习状态;还有的小朋友边弹奏边用脚玩垫脚的小凳,这样学习不能够集中精神,这样学习和练习都是白费时间的。要求家长上课时作笔记。由于年龄的问题,所有的幼儿启蒙阶段的学生都是由家长陪同上课的,家长不能只起到马车夫的作用。学习乐器有很多细节要注意,而这些细节就是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堂课中,老师所要知道的要领少到三五点,多则十几点,不作笔记很难记周全。小朋友多半还不会记笔记。老师可在小朋友练不好的地方用红笔标明,将它排成不同的序号,由家长按序号详细记录注意的细节。钢琴
教学除了课堂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练习的质量更是关键。对于不懂音乐的家长而言,帮助孩子做笔记,可以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以作为在家为孩子复习的依据。
3关于回课应注意的问题。“回课”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交作业,这个一般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特别对这个环节加以重视。这个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以看出小朋友在前一周练习的情况,包括:练习的时间,状态,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注意在孩子交作业的过程中不要发现问题立刻打断纠正,毕竟每个曲子也是孩子的一个作品,要给他们充分的表达时间,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曲子有个完整的概念,另外可以全面的看出孩子在一首曲子中的表现。打断,不仅让作品遭到破坏,更有可能纠正错误的同时打击了孩子的信心,导致后面的内容质量下降。另外,回课还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本节课的教学计划作出合理的调整。如果孩子有很多问题还没在之前的练习中解决这样的基础是不稳定的,所以不能立即向下进行许多新内容的学习。应在本节课,安排相应得时间段重新讲解,示范指导,但是不能过于机械,一节课都不停的纠缠一个问题,搞得很极端打击学习积极性,要适当进行新内容增添新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回去练习自己思考进步的时间。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除了教授知识外,更大的作用就是把学生带到音乐的圣殿中,让他们热爱音乐,自己创造,而不能机械的只急于完美的技巧,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三 要特别注意教会家长练琴要领
1最好要求固定一位家长陪同上课。学习乐器一般都是一周一次课,不能像学校数学课那样有老师每天监督,所以老师必须要和学生的一位固定的家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好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固定一位家长带孩子来上课,这样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默契的交流方式可以更好的对孩子的练习状况细致的了解,交流的更顺畅。要求家长建立练琴表。最好是把练琴的过程量化,要求家长按照每周或每月建立一个练琴的表格,对每天练习的次数,时间,各种老师的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并且按表现分等级,例如:优良可等等。可以把不同的等级用不同的记号表示。这样具体的量化表可以避免语言表的泛泛缺点,让老师像每天在身边一样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更可以对孩子有建立规矩和激励的作用,孩子会更具体的了解和评判自己的学习,一举两得。
结语: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学琴的队伍。如今这些琴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音乐充分的支持,亲子的相处,母亲的爱都令人感动。作为教学者来说用最正确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成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的研究教学法,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
第三篇:古筝启蒙教学初探
古箏啟蒙教學初探向古曲網知識中心投稿(古幣獎勵)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古曲網 > 知識中心 > 古箏頻道 > 古箏教學 > 正文【字體:小 大】 [圖文]古箏啟蒙教學初探 劉萍、戴璿 點擊率:21073 熱 ★★★ 發表評論 古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由於它的音色優美動聽,極具表現力,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從古至今,古箏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每個時期的樂器形制、演奏藝術和音樂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隨著歷史的變遷,古箏音樂在河南、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各地廣為流傳,並依照各地方的方言和習俗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地方流派。筆者結合幾年來的從事古箏教學的體會,談談古箏的啟蒙教學。
一、演奏姿勢
俗話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彈奏姿勢是彈好古箏的關鍵。許多學習古箏的學生在開始學習時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只是一味地想彈奏樂曲,這是錯誤的。彈奏動作、技巧的好壞都與彈奏的姿勢有著直接的關係,正確的彈奏姿勢要注意以下幾點:
1、坐凳子的1/2,身體自然放鬆、坐端正,要距離琴身蔔2拳左右,身體的中心要對準第一個琴碼。
2、兩肩齊平,兩臂自然下垂,右手握成空心拳側放在軸弦盒上,左手則順著琴碼的方向斜方放置。
3、雙腳平放在箏架內或者是把右腳踩在箏支架的橫木上、左腳斜前方放置,像體育中稍息時站立的姿勢。
有了好的姿勢後,接下來要談談演奏時的基本手型:
二、演奏的基本手型
談到手型我們先要看看右手的兩種彈奏方法:夾彈法和提彈法。
夾彈法是一種傳統的彈奏方法,它是運用手掌的力量向古箏面板方向用力,當手指彈完弦後,繼續用指尖壓往下一根弦。這種彈法的特點是無名指支撐在岳山邊,由於彈奏後手指停在下一根弦上,所以彈出的音色渾厚、發音充分、清晰。
提彈法是手指在彈奏時,指關節彎曲運指方向與弦平行,而不是朝古箏面板方向彈奏,手指彈完弦後不保留在弦上。採用提彈法時,手保持弧形,如同握東西一樣,彈奏時力量集中在指尖,各手指獨立彈奏,換弦時手型整體移動。因為它靈活、方便,在彈奏快速樂曲時能充分發揮其優勢。
無論我們採用哪一種彈法,手臂、手腕、肘部都必須要放鬆。有些同學在彈琴時由於過分用力把手臂架起或夾住都是不對的,手臂應打開距離身體一拳左右,手腕在彈奏時要稍高於或與手背齊平,要使力量要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送到指尖。
三、基本演奏技法
1、右手指法組合
這套指法由右手的大指、食指、中指協作完成,演奏時要求手放鬆呈弧形,手指第一關節主動觸弦,運指時要求動作要快,有爆發力,彈出的音色要清晰、明亮、有顆粒感。很多同學在彈奏這一指法時用手指根部運動,這樣手指的動作過大,就不容易彈得很快。
2、和音彈奏
大指和中指同時觸弦的彈奏叫八度和音,傳統古箏指法稱之為“大撮”或“大反撮”。大指和食指同時觸弦的彈奏在傳統古箏指法裏稱為“小撮”或“小反撮”。它們有兩種彈奏方法:第一是夾彈法,彈奏和音時右手紮樁,手指同時向面板方向用力彈奏,彈完後手指自然搭在下一根弦上。第二是提彈法,彈奏時手保持弧型,手指同時用指尖觸弦,彈完後迅速離開琴弦。有很多學生在彈和音時,兩個手指在彈完音後粘在一起,這樣是不行的,會影響到下面音的彈奏,正確的做法是在彈音時大指向外,食指或中指向內,象擰瓶蓋一樣,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上面的現象了。
3、搖指
它是古箏演奏的重要技巧之一,有多種彈奏方法,如:食指搖、大指搖、懸手搖、分指輪等等,在這裏著重談談大指搖和懸手搖。
大指搖和懸手搖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大指完成的。不同的是大指搖是用右手的小指為支點,食指緊捏住大指假指甲的根部,以前臂轉動來帶動手指的彈奏。而懸手搖是把手離開琴弦,在琴上沒有支點,靠手、臂、腕控制的彈奏。無論是哪一種搖指都要求彈奏得均勻、持續、連貫。在練習的最初階段,採用變換節奏的辦法如:先慢練習,在動作準確後,再逐漸加快練習會有很好的效果。
4、揉弦、滑音、按音
揉弦是左手重要的演奏技法。揉弦的奏法是在右手彈弦後,左手保持弧形,用食指、中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靠弦,以腕關節上下運動,按壓琴弦,使弦的張力發生變化,產生波浪式的音響效果。
5、曆音
也稱為刮奏,是古箏中極富特色能體現古箏的神韻和特性的技法。它演奏的方法和變化是很多的,可以表現出水、風等自然景色,學習時可先掌握上、下行厲音的彈奏。
旋律由低音到高音的彈奏稱為上行厲音,反之則為下行厲音。在彈奏上、下行厲音時,有些學生手指的第一關節凹進去了,在彈的過程中假指甲容易卡在弦上,正確的做法是把手指指尖向外彎曲,對弦產生阻力,使彈奏的音清晰、流暢,手指也不會卡在琴弦上了。
以上這些是筆者對古箏啟蒙教學的初探,總之,古箏的學習是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學生應通過教師的講授結合自身的實踐,持之以恆,刻苦學習,必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箏分為夾彈法和提彈法。夾彈法主要為傳統彈法,多用於演奏傳統樂曲;而提彈法主要運用于現代箏曲。因此初學者為打好基礎應先學習夾彈法。市場上出售的教材很多,初學者學習什麼教材最好聽取授課老師的意見,曹正先生編寫的十三首練習曲是非常適合初學者使用的。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可參考彈奏一些孩子們熟悉的樂曲以培養興趣。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
第四篇:古筝启蒙教学初探
古筝启蒙教学初探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古筝频道 > 古筝教学 > 正文【字体:小 大】
[图文]古筝启蒙教学初探 刘萍、戴璇 点击率:21073
热
★★★ 发表评论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音色优美动听,极具表现力,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古筝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乐器形制、演奏艺术和音乐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古筝音乐在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各地广为流传,并依照各地方的方言和习俗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地方流派。笔者结合几年来的从事古筝教学的体会,谈谈古筝的启蒙教学。
一、演奏姿势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弹奏姿势是弹好古筝的关键。许多学习古筝的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只是一味地想弹奏乐曲,这是错误的。弹奏动作、技巧的好坏都与弹奏的姿势有着直接的关系,正确的弹奏姿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坐凳子的1/2,身体自然放松、坐端正,要距离琴身卜2拳左右,身体的中心要对准第一个琴码。
2、两肩齐平,两臂自然下垂,右手握成空心拳侧放在轴弦盒上,左手则顺着琴码的方向斜方放置。
3、双脚平放在筝架内或者是把右脚踩在筝支架的横木上、左脚斜前方放置,像体育中稍息时站立的姿势。
有了好的姿势后,接下来要谈谈演奏时的基本手型:
二、演奏的基本手型
谈到手型我们先要看看右手的两种弹奏方法: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是一种传统的弹奏方法,它是运用手掌的力量向古筝面板方向用力,当手指弹完弦后,继续用指尖压往下一根弦。这种弹法的特点是无名指支撑在岳山边,由于弹奏后手指停在下一根弦上,所以弹出的音色浑厚、发音充分、清晰。
提弹法是手指在弹奏时,指关节弯曲运指方向与弦平行,而不是朝古筝面板方向弹奏,手指弹完弦后不保留在弦上。采用提弹法时,手保持弧形,如同握东西一样,弹奏时力量集中在指尖,各手指独立弹奏,换弦时手型整体移动。因为它灵活、方便,在弹奏快速乐曲时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弹法,手臂、手腕、肘部都必须要放松。有些同学在弹琴时由于过分用力把手臂架起或夹住都是不对的,手臂应打开距离身体一拳左右,手腕在弹奏时要稍高于或与手背齐平,要使力量要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送到指尖。
三、基本演奏技法
1、右手指法组合
这套指法由右手的大指、食指、中指协作完成,演奏时要求手放松呈弧形,手指第一关节主动触弦,运指时要求动作要快,有爆发力,弹出的音色要清晰、明亮、有颗粒感。很多同学在弹奏这一指法时用手指根部运动,这样手指的动作过大,就不容易弹得很快。
2、和音弹奏
大指和中指同时触弦的弹奏叫八度和音,传统古筝指法称之为“大撮”或“大反撮”。大指和食指同时触弦的弹奏在传统古筝指法里称为“小撮”或“小反撮”。它们有两种弹奏方法:第一是夹弹法,弹奏和音时右手扎桩,手指同时向面板方向用力弹奏,弹完后手指自然搭在下一根弦上。第二是提弹法,弹奏时手保持弧型,手指同时用指尖触弦,弹完后迅速离开琴弦。有很多学生在弹和音时,两个手指在弹完音后粘在一起,这样是不行的,会影响到下面音的弹奏,正确的做法是在弹音时大指向外,食指或中指向内,象拧瓶盖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上面的现象了。
3、摇指
它是古筝演奏的重要技巧之一,有多种弹奏方法,如:食指摇、大指摇、悬手摇、分指轮等等,在这里着重谈谈大指摇和悬手摇。
大指摇和悬手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大指完成的。不同的是大指摇是用右手的小指为支点,食指紧捏住大指假指甲的根部,以前臂转动来带动手指的弹奏。而悬手摇是把手离开琴弦,在琴上没有支点,靠手、臂、腕控制的弹奏。无论是哪一种摇指都要求弹奏得均匀、持续、连贯。在练习的最初阶段,采用变换节奏的办法如:先慢练习,在动作准确后,再逐渐加快练习会有很好的效果。
4、揉弦、滑音、按音
揉弦是左手重要的演奏技法。揉弦的奏法是在右手弹弦后,左手保持弧形,用食指、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靠弦,以腕关节上下运动,按压琴弦,使弦的张力发生变化,产生波浪式的音响效果。
5、历音
也称为刮奏,是古筝中极富特色能体现古筝的神韵和特性的技法。它演奏的方法和变化是很多的,可以表现出水、风等自然景色,学习时可先掌握上、下行厉音的弹奏。
旋律由低音到高音的弹奏称为上行厉音,反之则为下行厉音。在弹奏上、下行厉音时,有些学生手指的第一关节凹进去了,在弹的过程中假指甲容易卡在弦上,正确的做法是把手指指尖向外弯曲,对弦产生阻力,使弹奏的音清晰、流畅,手指也不会卡在琴弦上了。
以上这些是笔者对古筝启蒙教学的初探,总之,古筝的学习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学生应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自身的实践,持之以恒,刻苦学习,必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筝分为夹弹法和提弹法。夹弹法主要为传统弹法,多用于演奏传统乐曲;而提弹法主要运用于现代筝曲。因此初学者为打好基础应先学习夹弹法。市场上出售的教材很多,初学者学习什么教材最好听取授课老师的意见,曹正先生编写的十三首练习曲是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的。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参考弹奏一些孩子们熟悉的乐曲以培养兴趣。
第五篇: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1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图片,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想感受意境美。
音乐部分的内容共有四个阶段:一是有节奏的朗读,二是有节奏的拍手,三是旋律伴奏,四是乐器演奏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这两部分的教授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学生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但是,在教授的内容上,我发现国学部分涉及的环节过多,内容量较大,因此,在二次备课中,在了解大意,感受意境美得关节,可以用直观的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在音乐部分,我应该给他大家《声律启蒙》的歌曲旋律打出来,又便于学生直观的学唱。
课后思考,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白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白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白己开脱。课前有时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2
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足之处
一、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自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自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自己开脱。课前有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尽量利用“四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但平心而论略,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去设计教学流程的。即使是这样,也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的。在教学中在贯穿以读为主线时,由于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诵读。在激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我做得不是很好,在性急时,往往会带些强制性的。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三、在会意,品境的这两个教学板块的教学中,我做的不好,显得粗超,不够细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诵联会意,品联悟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以致各教学环节不相扣,支离破碎没有层层推进,没有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不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会厌烦。
四、整个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都在赶时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钻研的程度上不深。对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答复。更没有探求学生们在他们心中对声律启蒙这门课有什么看法,想法,师生之间沟通很少。
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我没有引导好。
对学生学习《声律启蒙》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不是很强。
总之,在进行《声律启蒙》教学之后,我们要有所反思,在耕耘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本学期虽然快结束了,但我已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值得庆幸,我相信,反思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让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国学教学的这条康庄大道上快马加鞭,奋勇前进!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5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