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原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3.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展
示:
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
活动二:
说一说:我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自己或是某个同学的最大特点。
总结:其实,只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最棒的自己!
活动三:
互评:请同学们试着相互评价,说说你眼中的同学,也听听同学口中的你。总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我们更要认识他的优点。谈一谈:你同桌的优点吧!指名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你还想谈谈谁的的优点?能谈谈×××的优点吗?能谈谈你自己的优点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归结:人各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结展示:让我们来看几个有关自我认识的名人名言:
你的卓越、成功和最大的骄傲,只能来自于你一个人:你自己。
——弗兰克•罗宾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改进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
过高的评价。
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4.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展
示:
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
活动二:
展
示:“我的成长经历卡片”
请学生介绍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及相关经历,并就此展开想像。想一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小组内展示照片,互相交流。
师生归结: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及各自的性 格特点。
想一想:那么我的所作所为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别人是怎样看我的呢? 说一说: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
先请一名同学模仿班级内另一名同学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等,其他 同学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谁?(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来演一演)生猜中后,让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模仿×××?你眼中的×××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同学的优缺点,性格,气质等。)
问一问:×××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此处2-4名同学为宜)
师生小结:看来,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正确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帮助。
说一说:我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之所以能猜出他是谁,就是因为他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自己或是某个同学的最大特点。
活动三: 演
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情节。
教师拿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师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展
示: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想一想:“同学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齐答:“一个白点”。师高兴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我们更要认识他的优点。谈一谈:你同桌的优点吧!指名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你还想谈谈谁的的优点?能谈谈×××的优点吗?能谈谈你自己的优点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归结:人各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四:
问一问: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了,进而发展自我,为自己建立信心、树立自尊。这样我们就能扬起头来,迎接挑战。那么 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小组讨论:(略)学生回答:①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②正确认识自卑感,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③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④积极与他人交往。
总结展示:让我们来看几个有关自我认识的名人名言:
在人们的一般缺点中,最容易忽视的是轻视自己。努力成为你自己。一旦发现了自我,就将没有痛苦。
——马修•阿诺德
你的卓越、成功和最大的骄傲,只能来自于你一个人:你自己。
——弗兰克•罗宾逊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海明威
评课记录
《正确认识自我》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主题鲜明,围绕自我认识这个主题去开展,避免了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始终都应紧扣主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注重课堂实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在教授本课时教师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从情感、认知、行为等各方面,步步深入,层层落实,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第三、面向全体。选择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涵盖面广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点,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交流,做到活动时“无死角,无闲人”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本节心理课气氛宽松活跃。教师能够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精炼,幽默机智,举手投足传达出无限的关爱,创设了适合学生交流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我的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相见。
反思札记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首先,课堂导入很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其次,抓重点攻难点,形散神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重难点,并围绕这个重难点,“形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的心理学课堂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缺点和疏漏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经验,不断丰厚、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专业、有效。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1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给他们心理支持,帮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思想观念。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应该更着重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而不是他学到了什么。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2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我把学生的演讲内容升华,学生们让我了解了世界名人、认识了很多体坛明星,他们邀我一起游戏的喜悦至今仍让我回味。
2. 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
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第三篇: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宝宝笑了
目标:
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2.知道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准备:
录音机,笑声、哭声磁带;表情图1幅。
过程:
1.请幼儿听录音,进行联想。
这是什么声音?
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
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笑的情绪体验。
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
3.听录音机播放哭发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己哭的情绪体验。
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同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和哭,高兴、快乐的事会让我们笑,难过、害怕的事会让我们哭,特别想哭的时候是可以哭一会儿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烦、很难过的事,应该请爸爸妈妈和教师帮助你。笑有利于身体健康。
第四篇:朋友之间心理健康教案反思
朋友之间
第二课 朋友之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课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
2、学生自主交流介绍。
3、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
(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我认为朋友就像,()(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1、过渡: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学生自主交流)
2、出示友谊树: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
3、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5、教师小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活动三:读故事,明道理
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课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
(小组交流。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2、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
(1)文章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在你的眼中,朋友像什么?
2、用你学到的知识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让友谊之花长开不败。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了朋友的意义,正确区别有益的及损害朋友之间友谊的事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的友谊。
首先我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关心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探讨问题,以寻求正确的交友方法。接着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到学生对朋友已有了自己较为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体验,帮助学生一步步提升对朋友的理解。紧接着我设计了召开(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活动三)“读故事,明道理”为主线,以活动、拓展故事、谈感受为主要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并潜移默化地指导他们的交友行为,以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列举有利于增进友谊和侵蚀友谊的不同行为,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第五篇:心理健康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体现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然而有少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暂时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对学习中的障碍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课受到考试的干扰,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受到“师道尊严”等不良思想的侵扰,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平时多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力向和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尊重与理解”,是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结合班上少部分同学吵嘴闹矛盾的现象,采用谈话,讨论,操作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乐,自主,互动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用“优点自检法”夸夸自己和填写“朋友卡”交朋友的环节,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施展自我,有说,有唱,有跳,有表演,以不同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同学们在这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旋律边唱边舞,体验交朋友的快乐,增强了主动交往的意识。课后通过观察反馈,班里同学间吵嘴的现象少了,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多了,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往更善于与人交往,变得大方了。
由此可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朝阳年代,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如何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的面对成功和失败,是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积极的行动来弥补我们在这一薄弱环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我把学生的演讲内容升华,学生们让我了解了世界名人、认识了很多体坛明星,他们邀我一起游戏的喜悦至今仍让我回味。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学会配合、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学会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比如,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做到实处。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另外,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个别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对于毕业班学生,他们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其他因素,产生心理担忧的现象,急需发泄的现象。我们五年级学生正处在不稳定的青春适应期,情绪活动应属正常现象,也是与外界环境磨合时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个可塑性极大的阶段,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平时很难看出什么问题,我们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呢?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中,由于我们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校规、班规、----),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环境之中,结果学生要么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不良心理品质,要么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生活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于是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自制能力,通过在班级中建立一定的鼓励惩罚机智,从而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以营造班级气氛为关键,以民主、活泼的风格来组织班级生活,开展集体活动,无疑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将一周学生的行规情况进行评比,定期开展才艺展示,各类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评比中得到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控制力是较差的,常常喜怒形于色。而且,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迁就过多,容易形成冲动、自私的特点,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觉得委屈了自己。这样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本周,在我班就发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因为家庭因素,父母上月离婚后,对她打击很重,觉得心情压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时都和同学在一起,和别人说这事会让人笑话,压抑在心中的愤怒无人倾诉,于是就在某天早上将别人的眼镜丢在垃圾筒里。以寻求发现,事后她还不肯承认,在我的诱导下她终于承认,我立刻和其家长取得联系,一边批评教育,一边做她的心理辅导,告诉她有不开心和压抑要和老师家长沟通,而不要自己寻求一种不合理的方法解决,这是很愚蠢的。她终于在我们的开导下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的错误,并表示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三、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依赖于我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以便对日常心理行为能进行正确地鉴别,分清是非。如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传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识。
四、积极诱导学生构建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非积极因素和动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够预料到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随时铲除消极心态,努力按社会的规范调节自己的情绪、需要和行为。在每一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前,总有一部分同学视考试为无所谓的态度、消极怠学、虚度时光,一发现这些学生的消极思想后,就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多给予一些鼓励等;于是这些同学又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总之,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运用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的选取一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那些既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
引入新课时执教教师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纸上印下自己的指纹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设计了一个“找称呼”的活动,把自己所有的称呼记录下来,并按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类。根据分类进行“我夸我”活动,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第三步则设计听故事,并让学生进行选择,初步了解交往朋友的基本原则。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最后,我以送给学生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束本课。
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我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我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