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阳的话教学设计与评析北师大版
《太阳的话》教学设计与评析|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情分析:
自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以来,学生接触优美的诗歌型课文逐渐增多,学生对此类课文非常喜欢,拿到课文,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并且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引导他们在读中悟,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出太阳给人们美好的事物,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动画)同学们,太阳公公正在笑眯眯的和我们打招呼呢!谁来猜猜它在说什么呢?这节课我们要把太阳公公请到身边,听听太阳的话。(板书:太阳的话)
二、逐层读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文,要求:速度慢,解决生字,读好每句话。
2、第二遍读文,要求:在认字基础上,加快速度,读顺每句话。
3、第三遍读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通顺、流利的效果。
4、第四遍读文,要求:默读思考,通过读文,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采用逐层深入读文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再读诗歌,体味情感
1、指名朗读,标画出自己最想读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汇报读文收获。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给予感情读文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句话的朗读:(1)“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稍作静息。相机用非常温和、轻柔的语气读儿歌引导:
“太阳太阳起得早,急急忙忙把门敲,快快起床炼身体,外面风景多美好。” 同学们,太阳公公敲门叫醒每一个睡懒觉的人时,心情怎么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读出急切的语气,体会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
(2)“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引导生联系实际,模仿早上妈妈叫自己起床的情景。)
带着此时的这种语气与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语速由慢到快,由缓到急,读出急切心情。)
(3)“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心的空间。”(引导生先读,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学们,太阳无私的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太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大家。来,带着你现在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引导生语气加重,体味到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听过《爱的奉献》这首歌吗?师即兴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机指导行为:做一个无私奉献有爱心的人。(4)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的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感情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诵读诗歌,情感升华
太阳――这个温暖的使者,把无限的光明无私的奉献给人类,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太阳肃然起敬,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呢?让我们举行一次朗诵比赛,作为礼物送给太阳吧!
1、师生齐朗诵。
2、在教室里选择合适位置,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加上动作,感情练读课文。
3、生朗诵展示,全体同学担任评委,给予评议。
4、师配乐感情朗诵,达到情感的升华。
5、比赛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诵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以朗读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放飞想象。]
五、谈收获,记感受
同学们,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请用几句话总结出来,记在课本上。
[设计意图:记随笔,是我们每学一篇新课文的必备环节,学生能通过记随笔这一环节,再次将思路回归到课文整体上,进一步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内容,深化学文后的情感。同时,记随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深化
太阳是光明、温暖的使者,让我们用“您”称呼太阳,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下节课,我们将以此为主题举办一期“赛诗会”。[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是在学生对诗歌型文章非常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情读文,使学生通过读文,能够生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完成情感的深化和思想的升华。随之又以“朗诵会”和“小练笔”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展示,从而使学生得以共同进步,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和出色表现证明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
总评:
这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的抒情诗。不难看出:设计者是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孩子们自然的走进文本,感受太阳的急切心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完成“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落实了课标精神,设计出了层次,落实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由放松的读”的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使他们在自由阅读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独立个性的施展,既使学生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不难想象,孩子们当堂的“随笔”肯定是情感的迸发,心灵的碰撞;本单元的“笔下生花”也一定会灿烂芬芳。
一首拟人化的诗歌,在设计者的精心设计中,孩子们会敞亮自己的心灵之窗,吸纳太阳带来的馨香,以饱满的激情,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
教
学
设
计
腰庄小学
张卫卫
2011-10-12
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生们对太阳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本课引导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太阳是怎样赠予我们巨大的能量的,我们应该怎样珍惜使用能源。第一,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煤的形成经过了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这里探究煤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有了这个基础,进行下一个活动就容易了。第二,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通过阅读资料和研讨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认识它们与太阳能的联系。从而了解我们使用的能量大多最终来自太阳。第三,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使学生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怎样节约能源,了解一些新能源的知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在科学探究中根据运用想象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重要性。并能将自己分析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 作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煤的形成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节约能源。教学难点:
能够大胆想象,并合理地推理出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来源。教学准备:
煤块、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煤、石油和天然气,说说它们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它们能为我们做出这么多的工作,就说明它们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么大的能量是从哪里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能量的产生。
2、出示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二、分析推理
1、提问:以煤为例,同学们认为煤蕴藏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小组互议,交流看法。
3、教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要研究这个问题就非常有必要研究煤的形成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黑朋友”打开纸包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从它的表面发现什么信息?科学家在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中,亲自到煤矿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现在,老师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同学们:
①常常能在煤快的表面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4、小组讨论: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能推测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煤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它的形成过程,请看——煤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展示煤的形成过程)
6、课件出示煤的形成过程简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煤的形成过程。
7、根据不少证据知道,石油、天然气也与煤相似,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其中主要是由水中的富有生物演变而来的。
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与太阳有什么关系?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物、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9、我们使用的能量还有哪些与太阳能有关系?
10、同学们知不知道煤、石油、天然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呢?
11、它们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但是它们的形成过程却又是那么的漫长,要经过亿万年的深藏,真是来之不易呀!可是我们这样天天使用,它们早晚有一天会被我们消耗殆尽,一但用完还会有吗?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一但用完就永远消失。大家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12、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13、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三、实践运用
1、说一说,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为了节约能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四、交流评析
1、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办一期煤、石油和天然气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展。
板书设计:
能量与太阳
太阳
在沉积过程中
古代生物
古代生物
煤 石油、天然气 与空气隔绝、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 节约能源 开发新能源 张卫卫2011-10-12
第三篇:太阳与影子 教学设计
《太阳与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所引起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2、认识一天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
3、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难点】
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度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猜谜语
2、玩影子游戏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做完这两个游戏,你有什么收获么?
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2.物体的影子是一成不变的么?影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么?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4.根据刚才的图示,你能得出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么?
(二)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
3.太阳位置的变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随堂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总结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第四篇:教学设计能量与太阳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城区二小科学教师
彭 帆
【教材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上年级《能量》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的意义三部分。能量概念是抽象的,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思路】: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探究其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本课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通过学校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开展搜集信息的接受式主动学习,结合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我们希望学生有更主动、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能量与太阳的联系”这一主线展开: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的信息资料;2.归纳、整理信息,做成知识卡片;3.召开“三大能源”新闻发布会,充分交流信息; 4.拓展延伸(能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对能源的节约意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2、经历一次搜集信息、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能源及来源,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难点: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填好三大能源信息卡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猜测、验证。【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能源的很多资料,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三大能源”发布会,向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发布“能量与太阳有什么联系?”的信息。在发布会前,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收集到的“三大能源”信息进行讨论、整理,然后由小组推荐汇报人上台给大家做总结汇报,希望大家好好表现。在这堂课中,我们要评出哪些小组发言最积极,收集到的信息成果最显著。(让小组充分的交流、讨论、总结,然后由小组推荐的汇报员上台发言。课前教师建立一个以组为单位的评星台)——10分钟内——PPT1
二、探究煤的形成。
1、(1)同学们看一下你们小组的桌面上放着什么?(煤)现在请你拿起你们小组的煤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从煤带给我们的信息,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煤为什么埋藏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们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用多媒体ppt课件展示:――PPT2
①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3)教师总结煤的成因,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课件播放煤的成因短片)。——10分钟内
2、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是2-3亿年前古代植物经过漫长变化而形成的,那么石油、天然气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教师播放石油的形成动画课件)
(2)教师小结: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PPT11
在信息资料交流后,让学生用箭头表示出“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的转化和传递关系。
板书:太阳能
→
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生物能)
→
煤、石油、天然气(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本课小结: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身体”,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动物的食物结根到底也是植物,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就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10分钟内
3、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展示信息资料1: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教师准备PPT课件数据表说明)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展示信息资料2:人们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情况。
(教师ppt课件展示)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学习,现在你知道哪些是再生能源,哪些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阐述)
2、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简单说明一些新能源)
怒江州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材料一
三、总结归纳、整理信息并提出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评评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的最好,为什么?评出发言最积极的小组。展板贴“红星卡”
(2)提出研讨过程中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3)指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4)课外作业:将有关信息资料归类做成知识卡片。
四、拓展延伸。
将自己对能源的理解讲给身边的人,影响他们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课后反思: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探究其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本课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通过学校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开展搜集信息的接受式主动学习,结合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我们希望学生有更主动、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能量与太阳的联系”这一主线展开:1.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的信息资料;2.归纳、整理信息,做成知识卡片;3.召开“三大能源”新闻发布会,充分交流信息; 4.拓展延伸(能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对能源的节约意识)。
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三大能源”的形成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煤、石油、天然气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并对节约能源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可见,学生的收获是明显的!
2014年12月26日星期五
第五篇:《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能量与太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上年级《能量》单元的最后一课。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煤带给我们的信息;认识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了解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的意义。能量概念是抽象的,能量有多种形式,可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从生活中,从科学课学习中,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思路】: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漫长年代复杂的变化,这个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也无法用实验重现的。探究其成因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研究煤成因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本课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能让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通过开展搜集信息的接受式主动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我们希望学生有更主动、更深入的思维参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能量与太阳的联系”这一主线展开: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搜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的信息资料;召开“三大能源”新闻发布会,充分交流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做成知识卡片;拓展延伸。【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经历一次搜集信息、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活动的能源及来源,节约能源 难点:探究、逻辑推理、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息、猜测、验证。【教学过程】:
一、整理信息,交流信息。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我们今天就来开个“三大能源”发布会,向大家发布“能量与太阳有什么联系?”的信息。希望大家好好表现。在这堂课中,我们还要评出哪些同学表现的最好;哪些小组发言最积极。
二、探究煤的形成。
1、(1)同学们看一下你们小组的桌面上放着什么?(煤)现在请你拿起你们小组的煤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从煤带给我们的信息,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煤为什么埋藏在地下,是怎么形成的呢? 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
①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枝、叶的痕迹,甚至还发现了具有完整树干形状的煤。②煤大多夹在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的岩层中。③煤在岩层中是一层一层分布的。
④亿万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生长非常繁茂。
(3)教师总结煤的成因,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幻灯片播放煤的成因短片)。
2、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是古代植物经过漫长变化而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又是怎样得来的呢?那么石油、天然气是怎么形成的呢?(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2)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在信息资料交流后,让学生用箭头表示出“太阳能”、“动植物体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三者的转化和传递关系。
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长成“身体”,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了自己生长需要的能量,动物的食物结根到底也是植物,所以煤、石油、天然气就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3、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展示信息资料1: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展示信息资料2:人们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情况。
1、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2、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三、总结归纳、整理信息
请同学们评评哪位同学表现的好,为什么?评出发言最积极的小组。提出研讨过程中碰到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将有关信息资料归类做成知识卡片
四、拓展延伸。
写一篇《能量与太阳》方面的调查研究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