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点评(程明太老师)
通过欣赏的教育
——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程明太 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 《中国美术教育》2013年第4期
一、关于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
美术欣赏是一项古老的行为,但又是一个新课题。说它“老”,是因为自从有了美术创作也就有了欣赏;说它“新”,是因为面对同一幅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欣赏角度,欣赏者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美术的欣赏以视觉为导引,以维系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审美欣赏的渠道是由对外部形式美的感受,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意义。面对作品的美术欣赏进程与面对自然进行的美术创造的思维活动有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在欣赏活动中也可以进行艺术再创造,而好的艺术品则常常给欣赏者留有再创造的余地。因此,美术欣赏永远会有独特的新意。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把讲述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作为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留给学生一个个悲惨或有趣、赞扬或憎恨的故事,使欣赏变成了解画面人物命运的一把钥匙。这当然是欣赏教学所需要的,但并没有触及美术欣赏的核心。美术欣赏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感受艺术,使学生在欣赏中能联系个人经验,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等欣赏的方法,通过美术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美和表达观点和思想的能力。所以,欣赏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的过程形成审美能力。
说到底,美术欣赏是欣赏者运用自身的感知能力、已有的审美经验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提示我们,审美经验的积累、视觉的感知能力是形成审美能力的关键。对此,艾斯纳提出可以通过六个层次——经验的层次、形式的层次、象征的层次、主题的层次、材料的层次、环境的层次——实施欣赏。费德门也提出欣赏的四个层次:叙述-分析-解释-评价。此外还有史密斯提出的“描述-分析-解释-判断”;赫维兹和马蒂亚提出的“感受作品-描述作品-分析作品的内容等性质-判断作品的美感品质”等等。这些关于美术批评教学程序的理论,说明了美术欣赏是有多种方法、多种层次的,并以此形成不同的欣赏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很多,可以从多视角、多维度进行。刘健老师在美术欣赏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学设计中提到四种鉴赏的方法,即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对比鉴赏。她把学生从赏析画面形象引导对作品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分析与判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啊,既培养了学生一双欣赏美的眼睛,又教会学生透过作品体会到作者创作的意图,感受人文内涵。
二、设计的成功之处及亮点
(一)生动形象的“形式鉴赏”
在欣赏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好“形式鉴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才出现了许多以讲故事为主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体验不足,很难理解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以及由各种对比关系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学生“创作体验”的缺乏会直接影响他们美术欣赏的质量,这大概属于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难点了。刘健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她只用了一个鸡蛋,一个画框,如此简单的教具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她通过画框道具模仿蒙娜丽莎画像的姿态,有效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与北京的关系,以及人物的表情问题等。在一般人的眼里,鸡蛋就是鸡蛋,而老师则引导学生通过鸡蛋发现了“椭圆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发现”。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把学生的眼睛变成了艺术家的眼睛,让学生知道可以运用“椭圆体”或“椭圆形”这种美术语言去描述所见。当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建议除了应用“鸡蛋”这一教具之外,最好再出示“杯子”“牛奶盒”等不同形状的实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概括各种形状,如“圆柱体”或“立方体”等,进一步掌握美术语言。
(二)不同形式的“对比鉴赏”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往往容易理解作品。所以比较的内容一般是艺术形式方面的,根据形式方面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增强理解。至于哪些内容适合对比,需要根据不同作品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为此,刘健老师所设计的四个活动还是很有亮点的。
第一,运用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人物的外形是一个正三角形,从而感受到作品构图的稳定、宏伟和人物的庄重大气。
第二,让学生自己模仿《蒙娜丽莎》中人物的动作,与教师故意演示的僵硬姿态相比较,体会头、颈、胸、肩扭转的角度,发现“S”形人物动态曲线的美。
第三,通过摄影作品《荷塘雾色》中所表现的雾中荷花、荷叶的模糊状态,体会作品中物体边界的模糊、朦胧之美,进一步明确达·芬奇创造的“薄雾法”的特点,增强对虚实对比的理解。
第四,巧妙设计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不仅与摄影作品《荷塘雾色》相关联,而且通过这种比较和联系,使学生自然地将朱自清优美的散文与美术作品《蒙娜丽莎》有机融合,让人陶醉于朦胧的人文诗意之中。
(三)人文背景下的“社会学式鉴赏”
在欣赏过程中,有许多美术作品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还需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欣赏者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因为美术作品并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必然有特定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也就需要运用社会学式鉴赏去探究、追问和发掘,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刘健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首先,她为了讲清楚《蒙娜丽莎》作为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典范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古希腊雕塑作品以及中世纪壁画《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增进了学生对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发展背景的了解,既加深了他们对文艺复兴和《蒙娜丽莎》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了粗略的美术史概念。尤其使教学设计中图8至图10所列举的根据《蒙娜丽莎》的再创作作品,不仅
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更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同一主题作品的艺术观念和不同创作态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释《蒙娜丽莎》的答案,迁移了知识,拓展了思维。
三、几个不同的观点及建议
(一)美术欣赏教学中要凸显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落实,要围绕“美术语言”去设计活动。在第一个环节“寻找发现美的眼睛”中引导学生发现的“椭圆体”,其实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术语言”的过程,这是最主要的目的,显然,美术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在这里偏弱了。在第四环节“比眼力”中找出的“三角形”“S形”,其实也属于“形式鉴赏”中要解决的“美术语言”问题,在这里的“对比鉴赏”只是方法,其目的仍然是进一步认识“美术语言”。
(二)作品的选择应体现教学的设计意图
一般而言,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要围绕一个主题、一个画家、一个流派或一幅作品展开欣赏,但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其他作品,因此,选择作品时要尽可能与主题有较大关联度,便于学生理解该主题的学习内容。在第五环节“永恒的微笑——社会学式鉴赏”中,作者选择了《断臂的维纳斯》和《十字架上的基督》这两件雕塑作品,从时代性角度来看并无疑义,但若与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比较,似乎缺乏一定的可比性。比较适恰的作品还是中世纪圣维塔尔教堂的镶嵌壁画《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女人,教堂镶嵌壁画中的人物是僵硬、死板、面无表情的,展现了中世纪的冷漠和人性自由的缺乏,而《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可亲可爱、面带微笑,展现了文艺复兴所宏扬的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应该强调这一点。
(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提高欣赏感悟的能力
感悟欣赏环节的教学设计比较薄弱,如刘老师要求学生“专注凝视蒙娜丽莎的微笑,说出蒙娜丽莎是什么样的微笑?”其实在感悟欣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视觉观察的作用,不要限制学生对作品多方面的观察点,而应鼓励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感悟式欣赏的宽度与深度。
(四)让“设计意图”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
建议将“设计意图”调整到每个环节的开始部分,这样容易使读者对该教学环节产生整体感,便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执教者的想法以及思考的过程,真正发挥撰写“设计意图”的作用。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组织的“大家评课”栏目,锻炼了教师的文本表达能力,在文本中渗透教师的教育理念,训练自己的能力,引导教师们更加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的梳理与呈现。感谢《中国美术教育》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希望有更多教师能够关注这个栏目,也希望此栏目能带给教师们更多启发和借鉴。
第二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与反思
桃源三中
张 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能力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难点——结合实例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
1、导入:用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由说出不同见解: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故事:2011年六月一号分散了三百多年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历史性的合壁展出„„)
2、明确: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3、揭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欣赏探讨阶段:
1、欣赏《蒙娜丽莎》:先让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这幅画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的不同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介绍,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从而提出:美术鉴赏是要通过感悟、观察、研究、比较的方法才能全面的认识美术作品。教师指出美术作品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
(1)感悟式鉴赏
(2)形式鉴赏
(3)社会学式鉴赏
(4)比较式鉴赏
(明确:社会式鉴赏不能凭想象完成,而需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2、感悟式鉴赏:
(1)集体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现代)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
(2)明确: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3)小组欣赏、交流感悟:《荷花影》——齐白石(现代)
3、形式鉴赏:
(1)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通过具体的作品体现,同时对其中的构图和笔触重点讲解。)
《莲池》——(法国)莫奈
《水图》——(南宋)马远
(2)完成P9“思考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形式鉴赏的认识。
4、社会学式鉴赏:
(1)学生自行研修教材上关于“社会学式鉴赏”的内容,并欣赏作品:(播放轻音乐)
《写生珍禽图》——黄荃(五代)
《夜巡》——伦勃朗(荷兰)
《墨龙》——陈容(南宋)
《乾隆帝月白缎绸云龙袷朝袍》
(2)集体交流:社会学式鉴赏着重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写生珍禽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社会背景影响)
龙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帝王权势的象征。(意义)
明确:社会学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适合对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
(3)完成教材p10“思考与交流”
5、比较式鉴赏:
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
(1)师生集体比较《丽人行》与《宫女》,完成表格。
题材 材质 构图 线条 色彩 人物 画风
(2)学生分组比较《竹子》与《丛竹》,从表现手法、材质、色彩、画风、等方面进行。再集体交流比较结果。
6、阶段小结: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多种鉴赏方式综合运用的。
(三)发展体验阶段
1、再次展示《蒙娜丽莎》,并播放轻音乐。
2、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或多种鉴赏方式,用150或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四)品评总结阶段: 丽人行(皮纸)
(长方形,空页)(明丽,清雅)(格调 高古)
宫女(生宣)
(正方形,塞满)(忧郁,强调令暗)(典雅的抒情)(公主,宫女出行)(宫女群像)
(细劲圆转,舒缓)(简练流畅,潇洒)(面目丰盈,秀美)(拉长变形,宁静)
第三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师:熊珂 职称:中教一级
学校单位:宜昌金东方学校·高中
课题名称: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并板书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和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 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生:看书理解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附)课堂练习反馈表 班 级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六、课后拓展
1、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2、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方法: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第四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思路来欣赏美术作品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一种开放性的眼光。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四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对一幅作品进行赏析,对美术作品的意境、形式特征、社会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美术鉴赏方式的四种基本类型的理解,并且多角度去综合鉴赏一幅作品。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熟练运用四种欣赏方法进行赏析作品。
三、教材分析
1、每个人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赏析一幅作品,同时不同的角度赏析出来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不一样的。
2、理解四种欣赏方法,并且要知道它们是相互渗透的。
四、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美术作品的以及美术鉴赏的能力都是非常浅 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并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实习老师,我姓李,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你们一起来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非常好玩的短片,看看我们从中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播放视频,《视觉差做出来的奇特3D运动效果》。
好,同学们,这个视频非常的有意思啊,这是一个老外利用我们的视觉差,用一些平面的东西,做出来的一个具有3D效果的短片,很厉害啊,但是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有时候是不是会欺骗我们,让我们来产生一定的错觉,那么,在面对我们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来运用我们的眼睛去欣赏它们呢?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首先,请同学们翻开美术课本第七页,把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先大致浏览一下。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接着,老师还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很神秘的传说故事,看看哪位
同学比较聪明能够回答出老师故事后所提出的问题。
公元前800多年,古埃及有一个叫哈歌布苏的女祭祀,非常美丽,可以预测未来。她为了给法老祈福并获得永生,她自愿被做成木乃伊,葬在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队开启了她的石棺,可里面什么也没有!他们还发现,墓室墙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祀给自己留下的预言:她在300年后会复活,然后会有一个来自佛罗伦撒芬奇镇的画家莱昂纳多把她的微笑画下来,好,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幅画有可能是什么呢?
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啊,没错,它就是达芬奇所画的那幅非常著名的《蒙娜丽莎》,同学们也应该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幅画,那么,它究竟有怎样巨大的魅力来吸引这么多人的眼睛呢?同学们来一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提示一下啊,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学到的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中的一些内容,先自己来分析一下。
挑同学分别说一下自己对这幅画的印象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一下关于这幅画的背景人物,构图,明暗,还有所传达的一些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人性的一些背景知识,让同学们对这幅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好,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课本第七页下面所列举出来的一个表格,对比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部分,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然后教师作出总结:
1、同一幅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我们所得到的一些信息也是不一样 的。
2、除了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信息之外,我们应该仔细去品味一下作品所包含的内在信息。
其实我们刚才对《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分析就是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其中一个鉴赏方法,它就是社会学式鉴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社会学式鉴赏的意义,还有哪类作品比较适合用这种方法去鉴赏。
(一)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小结: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再现性的故事、故事性或者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的鉴赏。
(二)感悟(感悟式鉴赏)
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曲子,在此同时,请同学们来欣赏这幅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大家能从这幅画面和老师的音乐当中体会感觉到什么东西。
教师让同学们思考后,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从墨点,墨团,墨线和整幅画面的长形构图,引导学生们一起来感悟这幅画面的带给我们的意境。
得出小结:感悟式鉴赏,是一种,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的欣赏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也是一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最
能表现的是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境。
过渡语: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些美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一种鉴赏方式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来欣赏一幅作品,就是形式鉴赏。
(三)观察(形式鉴赏)
同学们生活在武汉这个城市,对于武汉长江大桥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过桥下波涛汹涌的江水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么把水波给表现出来的。
观赏马远的《水图》,同时思考这些水波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怎么去描绘出来的,还有这位艺术家的构图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分析出艺术家在描绘作品时候,不同形态的线条描绘出水波在不同的天气和不同地方的变化。同时对比《梅石溪凫图》,体会出艺术家在构图方面的大胆取舍,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大片留白突出了景观,表现出空间感和一种浓郁的诗意。然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外国的艺术家在表现莲池的时候又会用什么样的笔法,引导学生分析莫奈的的不同的两幅莲池作品,了解到艺术家在描绘植物时垂直和水平的不同笔法,同时体会到印象画派的画家画面的色彩斑斓,揭示了大自然光色的一种奥秘。总结:形式鉴赏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欣赏方式,因为我们看到一幅画的时候,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也正是因为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体会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美。
活动:练一练。课本第九页中间的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来联系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四)比较(比较式鉴赏)
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最后一种鉴赏方式。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比较式鉴赏有两种比较方式,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同一个主题,同一时代的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去比较。
纵向: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艺术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法。
好首先我们来看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样是江南水乡图,一样的题材,又同样是现代艺术家的两幅作品,他们都用了什么样不同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一起来比较分析两幅画的异同点。好,接着,我们接着再来看两张仕女图,我们来看看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是怎样把这两位美女给描绘出来的。
展示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图还有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从纵向来比较分析,领略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品的魅力。
归纳总结,强化认识。
课堂总结: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啊,我们一共学习了四种不同的欣赏作品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感悟式赏析、形式赏析、社会学式赏析还有比较式赏析,四种赏析
方法呢,都有各自比较适合的作品类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当我们用我们的眼睛来观赏一幅作品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够综合运用四种方法,这样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是用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去仔细品味每一位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画作想要为我们传达的信息,真正去发现每一幅艺术品当中的美!
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以及比较式等鉴赏方式。美术作品给人以美好,让我们了解到本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外国艺术。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与探索。
第五篇: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从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突破思维定势和惯常的欣赏态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美术欣赏的四种基本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2.过程与方法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和美术家的认识,开阔视野,发现美、体验美,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美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四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
注重自主、探究、比较、练习、合作、讲述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五、教学用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两段视频《3d绘画大师》《世界视错觉大赛一等奖作品》导入 师:看完视频之后想到了什么?初步印象怎么样? 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品位。
师:怎样品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探求新知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观看、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可谓繁多,但基本上是以下四种: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1).感悟式鉴赏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同样,面对一件动人的美术作品,我们也会激情澎湃,任由思绪飘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欣赏。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副 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背景:此图是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师:这句话出自哪里? 生:《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查慎行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师:如果你是老舍,你对这幅画满意吗?为什么? 生:。。。
师:这幅画中到底有没有蛙声?蛙声又是从何而来呢? 师总结:老舍当时对这幅画相当满意,(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师:那如何理解感悟式鉴赏呢?
师生得出结论:这种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画面的观看方式,可算是感悟式鉴赏.(也就是说大胆,直接,准确的说出你对作品的第一感觉,印象。)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师:我们来做两个小的练习《呐喊》《面包》用感悟式鉴赏方式来鉴赏。
《呐喊》这里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是有些恶心。画里的线条也是扭曲的,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觉沉闷、焦虑并且孤独,《面包》饥饿、悲痛
欣赏一幅作品我们首先看的是第一感觉,其次我们来看下形式感。(2).形式鉴赏
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内容,P4“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定义:最直观的的鉴赏方式之一。与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出示图片《蛙声十里出山泉》
师:艺术形式上分析——主要指从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鉴赏作品
艺术形式 点线面:墨点:蝌蚪 墨线:泉水 墨团:山石 色 彩:传统黑白水墨
构 图:传统卷轴、“s”型构图 练习:出示《秋的节奏》《红楼梦》《九色鹿》从形式鉴赏的角度来描述着三幅作品
连环展开式构图(九色鹿)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红楼梦)
敷色清丽(红楼梦)
平涂(九色鹿)
线条和色彩相互重叠和渗透(秋的节奏)映示《莲池》图片师:莫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当我们不能靠表面观察来了解一幅作品时,我们就会去深入的探究和追问,这就是我们我们要学习的社会学式鉴赏。(3).社会学鉴赏
大家来找茬:出示不同年代的三幅《开国大典》 背景:董希文是教育家和中国现代油画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一生画了很多暴露日社会黑暗、革命历史画,1952年初,董希文怀着满腔热情,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创作出油画《开国大典》。
师:从画面中能认出几个领导人?
生: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师:为什么会有这三幅的变化? 生:。。。
总结: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1954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此后又被开除出党。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画面上的高岗形象抹掉。因为高岗站在前排最边上,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革命博物馆通知董希文在画面上去掉刘少奇。董希文此时已得了癌症,手术后虽然情况尚好,但体力衰弱,实在难以负担这样繁重的精神和体力劳动。然而他仍然抱病奉命到博物馆亲自进行修改,在刘少奇的位置上改画了董必武。很遗憾,等到刘少奇得到平反昭雪之日,董希文已不幸逝世,他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师:什么是社会式鉴赏?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这一类型的鉴赏方式主要偏重于对作品的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这种方法适合于对再现性、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的鉴赏。练习:展示《夜巡》
师:这张画我们应该怎么去鉴赏?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
伦勃朗的群像《夜巡》,用了一种舞台式的光线把总舵人物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构图,每个人安排的错落有致。在画家眼里,画中的人物是有等级的,并且用光线来体现,在光线最强的地方画的是队长,其他人物随着光线逐渐推远,隐退在光线当中。但是这幅画几乎让伦勃朗名誉扫地,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出来同样的钱,但光线造成等级是他觉得不公平。这就引起了一场纷争。这幅画原本画的是白天,由于长时间烟熏顾名《夜巡》。师:有比较,才有鉴别。
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4).比较式鉴赏
试着比较两幅作品(艺术特点、色彩、笔触等)阿列卡《油画静物》、艺术特点 :“视像”是阿列卡是侧重把自己的视觉经验直接地转移到画面的。
色彩运用 :阿列卡则在画面运用更多的高纯度颜色,画面的黑白灰反差相对于莫兰迪要大 笔触运用:都是施运上的拖泥带水和运笔心态的自然随意。但阿列卡的笔触变化更多,方向也不一。
莫兰迪《油画静物》,艺术特点:“心像”、莫兰迪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着重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 色彩运用:莫兰迪擅长用灰色,在和谐的灰色中寻找变化
笔触运用:都是施运上的拖泥带水和运笔心态的自然随意。莫兰迪的就显得统一和单纯 试着比较两幅作品(题材、构图、线条、色彩、人物、画风)《宫女》《丽人行》 教师提问:
⑴画面有哪些不同?
⑵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 ⑶如何才能运用比较式鉴赏?
教师总结:特别要指明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比较。(5)、练习:
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描述纸条上的作品。其他同学根据他的描述来猜一猜这是哪一幅作品。关于蒙娜丽莎的各种传说(蒙娜丽莎的微笑?蒙娜丽莎到底是谁?蒙娜丽莎是不是达芬奇自画像?蒙娜丽莎是不是有孕在身?蒙娜丽莎的创作者达芬奇是不是同性恋?蒙娜丽莎„„
再一次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学生深入观察并思考,利用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感悟式鉴赏三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哪些角度去认识作品。(6)、总结
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比较式鉴赏要多思考多比较。美术鉴赏既强调从形式出发去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鉴赏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两三种鉴赏形式综合运用。这节课我们只要学习了美术鉴赏的四种鉴赏方式以及它们的运用范围。(7)、板书
(一)导入
(二)感悟式鉴赏
第一印象
(三)形式鉴赏
线条、色彩、笔法、构图、(四)社会学式鉴赏
社会背景
(五)比较式鉴赏
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六)课堂练习
《蒙娜丽莎》,利用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感悟式鉴赏三种方法认识作品?
(七)作业
(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