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

时间:2019-05-12 16:3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其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去辅助教学,给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科技;多媒体;课堂体验;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发现,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个数学问题或者现象,需要举出大量的实例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尽量手脚并用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学知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教师的板书和教案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随着当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以及构建数学模型,这对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大的改善。例如,在教学生“求物体的周长或者面积”时,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演绎出问题的模型,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马上领悟到问题的精髓,得到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关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论述。

一、系统、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学数学里有关于角度的章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角度的分类教学时,教师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的角度,再用尺规和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度的度数,然后根据课本上的概念,分出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投影仪和电脑进行授课,用绘图工具代替尺规作图绘制一系列角,用白板上的量角器按钮代替真实的量角器,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角度的差别和度数,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在教师操作结束以后,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上台,尝试用多媒体绘制出角度或者测量现有角度的度数。通过这样互动的模式,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教师阐述教学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年轻特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欠缺。而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概念、规律以及相关的推导过程都相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用动画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模型和对相关问题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直观而深刻地理解问题。例如,在解多面体的面积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各个角度展示多面体的形状,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多面体所有的面,这样在计算面积时就不会漏掉底面或者顶面。在测体积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让小学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其无法让学生领悟到计算体积的原理,只能让学生记住公式。而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将多面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测量出的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原多面体的体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直观而深刻地懂得了解题思路。

三、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将现有的科学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极大地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多媒体中,信息有多种存储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图片、文字或者动画。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学生的数学学习道路上的起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都很为课堂效率发愁,因为传统数学课堂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教师讲授的东西很难被小学生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无异是数学教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教师将所要讲授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或者动画等形式灵活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理解起来无障碍,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再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枯燥死板,而是能真切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初步的立体印象和感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可以在网上搜索实物图片,包括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图片,以及许多平时我们不常看到的物体的图片,以此增强学生对物体的认知能力,把他们的抽象思维尽量丰富具体化,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无味甚至在学生眼里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好地改善了这个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讲解案例,让学生觉得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处理生活问题的方式,从而促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括号的运用

《小括号的运用》教学设计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圆片 教学过程

1分钟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10-6+2=

12+6-5= 18-9-9=

18+9-9=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预设

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预设

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1)引发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

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2)10-2-3=5和10-(2+3)=5在计算时的区别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出示课堂活动卡)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及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利用多媒体加强计算的趣味教学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研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按传统的方式教学计算,学生往往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用多媒体在计算教学中多设计有趣的活动情境,生活情景,使计算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气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先用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老师提问: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他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然后再问: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七个数,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每人手里拿着一只气球。请同学们观察气球上的书,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写出其他气球上的数。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数都与7有关,然后指出: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21级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从而引出课题。到课的最后我们还可回到开始的故事,屏幕显示七个小矮人画面(与课始准备的画面相同,并以流动字幕形式出示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你能接着编 儿歌吗?这节课先利用多媒体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听歌编题环节,这样使用多媒体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运用多媒体加强对学生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借助计算机,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往往出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由这些实物的观察而建立在头脑中的圆的表象,往往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的是“圆面”的表象,不是“点的轨迹”。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利用课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再让实物慢慢地隐去,留下圆的外形,接着提问:这个圆是怎样得到的呢?同时可以用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形象思维的过渡。在理解概念,及时内化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图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一些封闭图形和一个没有封闭的图形: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3、运用多媒体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用在揭示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把一个圆分成16等份、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得出:上下对边越来越“平直”,左右对边越来越“竖直”。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等分成64等份、128等份……明确: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如果等分成无限份,就一定能拼成长方形。比较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强化规律的揭示过程

多媒体有优异的交互能力,可以能把“静态”转化为“动态”,把“单一固定”转化为“随机”。如在教学“ 积的变化规律”时,首先利用课件制作出相关的图片和声音,讲孙悟空遇到妖怪时,拔出猴毛变出许许多多的小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问题:若一根猴毛可变出6个小孙悟空,2根、20根、200根猴毛分别可变出多少个小孙悟空,然后列出算式:2 ×6=12,20 ×6=120,2 00×6=1200。要求小组合作,每两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汇报时,选取并进行比较,这时课件就发挥了他的作用。将学生选出的算式变成高亮、扩大、置于中间显示,只留下比较的两题算式,再在算式上点击,就会出现比较箭头,以及数颜色的变化,以提示因数之间的关系,两次点击出示不变或扩大、缩小的相同倍数。比较结束后可以返回前面一个页面让学生继续选择比较,从而通过比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此课件操作性简单,展示充分明了,能引导学生更快地发现规律。

如果能及时恰当的使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能将学生带入美丽有趣的数学世界中去,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将坚持不懈地研究在不同的数学课中如何恰当及时地使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农村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新型互动式的多媒体学与教的新方式,由过去的抽象文字语言表述,朝着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新方式转变。结论:多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农村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转化教师角色 转变教学主体

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会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以加强印象,结果是他们内容背熟了却不太理解意思,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传递教学内容,使原本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学起来更轻松,自然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老师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直接引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转化教师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受,以往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死气沉沉。如今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较多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寻求答案,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时,传统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具体化、形象化,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教学工具上主要表现在多媒体的介入,在这种教学工具的带动下,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开始变得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转化为由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处于更加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题多解的问题时,在传统课上只给一种或几种答案,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所有的答案,我们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可以把所有的答案都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型题目做成动态题目,让学生放飞想象空间,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不同答案。学生在这样平等的学习条件下,相互比赛、竞争,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与手段被大量运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为灵活,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技能形成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教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这节课时,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录像,提出问题:统计进入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面对这个情况,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统计吗?当有学生提出可否和同学一起合作来统计时,教师立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分工合作的办法进行统计,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各学科中都迅速得到适用和推广。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教师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采用多媒体教学,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再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数学 用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

汕头市桂花小学

陈文娟

【作者简介】陈文娟老师是广东省汕头市桂花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教至今21年,一直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根据小学生成长特点,设计行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减法解答数学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是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选择适合的对应条件进行解答。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一个“踢足球”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从已知信息选择适合的条件来解答数学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怎样理解题意,选择适合的条件进行解答对理解能力不高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课设计由浅入深,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解答问题,能从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

能从已知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进行列式解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的计算能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那么答对的同学老师会奖励他小花,今天谁得到的小花最多,谁就是今天最聪明最可爱的孩子!”

1.口算训练(接力回答)

11-9=

8+6=

16-8=

13-9=

9+7=

13-7=

11-6=

15-7=

14-8=

15-9=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计算,为下面解决数学问题过程的计算做准备】

2.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校园里有8盆红花,有6盆黄花,一共有几盆花?

提问:引导看图,说出知道了什么,要问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生:两个部分合起来就是用加法计算。

(2)有14盆花,其中8盆是红花,其他的是黄花,黄花有几盆?

提问:引导说出和上一道题的区别,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解答,为什么? 生:知道全部有14盆,求其中的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数学问题的解答比较,巩固学生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知识,为下面找对应条件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导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怎样选择合适的有用的条件来进行解答。” 板书:“学数学

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预备题:(课件展示)

师:“现在我们先来帮帮这两位小朋友解决他们的数学问题吧!”

学生分男女生读题,指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解答?说出对应的条件和问题。”(生答)

强调:不同的数学问题找不同的对应条件。

【设计意图:明确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有关的对应条件,为新课例题做个铺垫】

2.教学例题5

(1)课件展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图讲故事引入数学问题“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到了,同学们都欢天喜地的来观看体育比赛,那么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能心情轻松的进入角色,让数学问题通俗化,使学生更快找到和理解图中包含的数学问题】 “看图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 学生叙述题意:已知什么?(有3个已知条件)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让学生好好看清问题的意思,找出有关系的条件。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提名学生列式:16-9=?

进入动动手环节: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算出16-9=7(人)(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弄清减法计算的数学概念,准确进行计算】

(2)师问:“计算正确吗?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计算正确吗?”

生答:用加法验证 9+7=16(说明:没来的7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就是16人)解答正确。【设计意图:培养计算后验证的好习惯

生答师板书: 答:还有7人没来。

(3)全体同学把有关系的条件和问题以及解答过程完整的读一遍。

填写课本P20例题5.3.讨论解决“做一做”

出示题目: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学生讨论:根据问题需要,哪些信息跟问题有关系,哪些是多余的? 怎么解答?怎么列式?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小结:

“从数学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要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选择适合的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生齐读,师板书)

四.全体起立:课间活动(跟着老师做精神操)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孩集中听讲能力较差,课间活动一下能提起孩子们的精神,帮助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五.拓展思维:

1.小兔灰灰采了14个松果,已经吃了4天,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松果?

(课件出示数学题,师情景引入,生读题解题)

提问:“问题要求什么,哪些是有关条件,哪个是多余无关的?”(指名学生回答)

2.两个小组一共有13 人,我们组有6人,我们已经走了15 分钟,另一组有几人?

(课件演示图片,师情景引入,生读题解题)

提问:“谁是多余的?”

(强调:多余条件不能参与问题的解答。)

3.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 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课件展示图片,师情景引入,生读全题后再直接读出跟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式解答)提问:“有多少人在抓迷藏?”(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真正的总数)

【设计意图:每道题老师情景引入,可以让数学问题更加生活化,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发现问题并找寻适合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主动探索精神】

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引申:“选择适合的有用的条件解答数学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甄别信息,现在社会上每天信息量都很多,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大家要懂得取舍,我们自己也要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极大乐趣,适当的引申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

学数学

用数学

*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来选择适合的条件解答。

例题5

有16人来踢,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先是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然后是用两道加减法互为转换的数学问题来巩固学过的解答方法。进入例题前先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找到对应条件来解决预备题,强调了解决数学问题要找对有关条件。进入新课例题5时,用讲故事的方式轻松引起学生主动观察图片场景的兴趣,找出知道的信息和数学问题,再根据数学问题的需要研究哪些信息是有用的,从而利用有关的适合的条件进行列式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来认知用减法计算的数学概念及理清算理,然后在用加法来验证减法计算对不对,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表达能力。在设计拓展练题时,紧紧依靠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让孩子们认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根据问题自己选择所需条件进行探索解答,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课堂上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彻底理解,就让学生重复的说出跟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不断强调“求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显得有些啰嗦。数学语言还是要简洁明朗些更好。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庙渠小学 教师 : 路明2017.6.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号里算小括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简单统计表 教学设计(★)

    《简单统计表》 教师:李汝萍 一、回顾旧知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按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 2. 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 ... 二、分类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索 摘 要 根据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探索识字教学的新方法和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 十二中小数组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张彦彦,是驻马店市十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到坐在这里和各位领导交流。曾经,我们只靠一张嘴,一只......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 小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多媒体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的对于学生的......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丘市吕公堡南庄小学 袁振玲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祁县城赵镇一学区城赵小学 范晓艳 电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具体化、直观化,可以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