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

第一篇: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

学设计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资源是可更新可再生的吗? 生(讨论得出):水、土地、森林、鱼、太阳能等。

(师讲解):很好!这些可再生的资源如果利用、保护得当,是可以循环使用,不断更新的。但我们人类对这些资源保护利用的如何呢?今天,我们以林业和渔业为例,一会儿在我们的课上一起来探讨。一、林业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读教材孟子的话,提问:这段话的涵义?

生得出:这段话说明古人就已经知道了合理利用林业、渔业这些可更新的农业资源的重要性。

(转折)在人类生存中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它是什么?(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大面积的植物即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这是为什么呢?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将各组学生代表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 森林的环境效益

(讲解)森林作为一种物质资源,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受到重视,同时它也是环境资源,它有哪些环境作用呢?

(学生活动)读数据或景观图片,对照思考森林的环境作用: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等。结合《水土保持》、《防风护田》示意图,讨论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作用的。

(师总结):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中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承转)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对照中国森林分布图回答。

生读图指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主要在边远的山区。还有东南丘陵地区,这里主要是次生林,人工林等,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占世界首位。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解)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与抚育。

(出示资料图片,提问)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文字资料、漫画“小鸟的悲哀”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呈下降趋势原因:农牧业,工业的发展;战争和森林火灾,病虫害等。

引导学生得出:森林面积的减少与人类的增多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系。滥砍滥伐,森林失去调节作用;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栖息地。

(转折)因此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重大。如何既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呢?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提供资料,)你赞成那种方式?

(学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式好)

(讲解)世界森林覆盖率是27%,中国是16.55%,加拿大是36%,而日本是66%。(提供加拿大及日本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材料和图片)我们从中应借鉴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是适度采伐与育林相结合,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图,找一找世界四大渔场,分别在哪个大洋?

太平洋: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大西洋: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转折] 我们知道,海洋渔业是渔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而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无节制地利用?

(提供资料)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将走向衰竭。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师: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规定了什么制度?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规定了休渔制度,以保证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保护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能够为保护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课后活动)写一份倡议书或画一幅漫画或做一个节约森林资源的计划(如可以从节约纸张、不用木筷子等),并向你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看那个同学想得好想得妙。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篇: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从地图看世界》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看到前面有一幅牛的图片,那大家有没有仔细看清楚,这头牛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对了,象一幅世界地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世界地图的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对自己脚下的大地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想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前人们经过了多少努力才了解了人类生活的世界。【讲授】

人们对世界了解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总结」

①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称为“天圆地方”;

②古代的埃及人认为,天由许多山峦支撑着,闪烁的明亮的星星,是由天空垂吊下来的;

③古代的巴比伦人传说中,大地是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

④印度人的想象是地球被许多大象扛负着,当大象动弹的时候就发生地震。这些象站在大龟背上,这只大龟是神的化身; ⑤俄罗斯人的想象更有趣,他们说大地下面是三条巨大的鲸鱼,鲸驮着大地在海洋中浮游。

⑥古代欧洲的航海家则认为,世界是一个又圆又扁的盘子,陆地在世界的中心,周围都是海洋。

古人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造成了这些错误,但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着这些错误。考古学家们发现,通过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可以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板书」

一、世界地图的变化 「板书」

1、地图的出现

据史料记载,地图最早出现于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开始有了农业的时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养料,使其发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每次洪水过后,一些土地会被淹没在水面之外,一些原本淹没在水面之下的土地又会重新露出水面,因此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重新丈量,为了有一个标准,人们便开始绘制简单的地图。

到了希腊、罗马时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又开始了海外贸易和战争,绘制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图就成为必要,由此地图学开始了它缓慢的发展。「板书」

2、古代地图 「板书」(1)最古老的地图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最古老地图是巴比伦地图,出现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也就是现在中东的伊拉克境内。考古学家在当地挖掘一个古老城市的废墟时,发现了这一张地图。

与其说它是一张地图,不如说它是一块地图,因为它是刻画在陶片上的,大概是制作於四、五千年前。

这幅地图同样出土于今天的伊拉克,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前制作在陶片上的地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上看以找到哪些地理事物呢?

「总结」图上表示了山脉、四个城镇、流入海洋的河流及其他地理特征。

现在大家看到的陶片地图出土于意大利境内,被考古学家们认定为古代的希腊人所作,是西方最早的地图。上面一共标明了13座城镇,其中一些至今仍在。地图作者在陶片上用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了海陆轮廓。

以上的地图中,大家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来很有限,这些地图并不是世界地图。那么当人们对比较大的范围有了了解时,他们画出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2)古代的世界地图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一位地理学者绘制的世界地图。「提问」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幅地图有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错误的?

「总结」正确的包括:①陆地被海洋所包围;②地中海周围的轮廓勾画得比较准确。错误的包括:①图中只大体勾画出了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②陆地的面积大而海洋的面积小。

时间过去了大约不到一百年,人们在修正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在人们眼中,变成了这个样子,「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时人们了解的世界有什么变化吗?

「总结」在这幅地图上,人们除了对地中海周围的轮廓更为了解之外,他们眼中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又是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到公元前三世纪,一位叫做埃拉托色尼的古希腊著名的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图。

「提问」这幅地图和刚才我们见过的所有地图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谁知道? 「总结」①这幅地图上表现出来的海洋面积比以往的地图都要扩大;②使用了类似经纬线的线条确定位置。而且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埃拉托色尼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世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图学继续在古希腊人手中发展着,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托勒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它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上使用了经纬线,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一直沿用到1884年,才变为由现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

接下来的日子,地图学在欧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公元4世纪至13世纪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方受宗教统治,神学代替了科学,处于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哥白尼、布鲁诺都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地图成果遭到摒弃,完全被宗教观所代替,地球球形的概念代之以四边形或盘形。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时期欧洲的地图。

但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地图学并没有停止它发展的脚步。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航海的需要汲取了希腊的地图知识,结合他们的天文学、数学、几何学方面的知识,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这幅地图是公元12世纪(1154年)东方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的方向和我们所熟悉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把它旋转过去就可以了。

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更为精确,但也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提问」谁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从何时才被人们真正了解的呢? 「总结」15世纪后期之后,经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众多航海家的探险,人们大体摸清了世界的海陆轮廓。

「提问」那谁来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飞速转动的球体,陆地占总面积的29%,海洋占总面积的71%,地表被分割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他清楚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总结】

这颗蓝色星球的表面,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了了解它的本来面目,几千年来,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努力探索,任何事物的迷雾都将被拨开。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 (精选)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孙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堂实录》

孙玲

问:我们上节课讲到的山顶洞人,已处于氏族公社时期。那么,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这都是本课要讲的内容。(板书)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1、距今年代

问: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体质特征、制造工具、使用火、社会组织形式〗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祖国境内的一些氏族公社达到繁荣时期。课本上列举了哪些遗址作为代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浙江 半坡:陕西西安〗(板书)

2、磨制石器

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制和钻孔技术,那么到了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也就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他们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方面有了那些进步?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请同学们在“普遍使用”这几个字下面划线。普遍使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磨制石器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制作技术有了发展。

这一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弓箭。问:弓箭的使用对当时人们的生产有什么好处?用弓箭射猎更远、更准,能捕获更多的动物弓箭的使用是狩猎技术的重大进步,也是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外,当时的人们还懂得制作鱼网、鱼叉、鱼钩来捕鱼。

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所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什么?渔猎和采集到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年代,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问: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之后人们就可以干什么?人工种植作物于是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随着弓箭的使用,人们的狩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候捕获的猎物一时吃不完,猎物当中又有没被打死的,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想方设法地驯服这些动物,因而产生了原始的畜牧业。人们种植庄稼,饲养家禽家畜。

问:当时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哪些作物?水稻和粟 “粟”、“栗”(板书)

3、水稻和粟的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水稻和粟是几千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成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尽管这时已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但由于生产水平还比较原始,所以打猎和捕鱼仍占有重要地位。

(板书)

4、陶器的制造和原始纺织业

农业出现后,粮食成了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陶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半坡人使用的陶器大多是红色底子,上面画着人面、鱼形、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称为彩陶。

这件彩陶盆上绘有人的头像,圆圆的头,粗粗的眉,两眼眯成一条线,耳部各有一条小鱼紧连着,形象生动有趣,反应了当时人们富足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件珍贵的原始工艺美术品。当时也有了原始的纺织业,人们穿着兽皮和粗糙的麻布衣服。(板书)

5、房屋的建造和定居生活

随着原始农牧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较稳定了,也就要求生活相对安定。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和在低洼的地方开挖小井,过着定居的生活。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

孙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2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教法和学法: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4 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课堂实录》

孙玲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亡史,请同学们列举黑板上这四个年代的重大事件。

生:(纷纷举手。答略)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鼓励)很好,夏商西周时期,特别是商朝,以青铜器著称于世。

师:谁能说一下与鼎有关的成语

生: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生鼎沸,一言九鼎??

师;同学们的成语知识很丰富,鼎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他曾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发展到今天,已变成了烧香的工具,那么与鼎有关的青铜文明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本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读书很用心,根据课本内容,现在我把大家分成4组,从右往左每两竖行一组,分别是青铜器铸造业组;陶瓷玉器制作组;农牧商业组;奴隶组。

师:奴隶组的同学先不要难过,请你们组找出当时奴隶的生活处境,思考你们与青铜文明之间的关系,其他组的同学也找出你们组在当时的发展表现,思考你们与青铜文明之间的关系。

师:请青铜铸造组的同学先发言。

师:同学们发言很积极,我想强调两点;

1、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是;出现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夏,灿烂于商,丰富于西周。

2、青铜器有4个特点;工艺精,品种多,应用广,分布广。特别是“三星堆文化”提及的青铜器风格不同。

师:大家知道最精美的青铜器是什么吗?

生:四羊方尊。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四羊方尊,请同学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它究竟美在何处? 生1:四头羊分挂四方,比较匀称。

生2:整个铜器有很多雕刻、绘画放在一起,井然而不杂乱,并且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加好看。

生3:纹饰与雕刻结合自然,协调完美。

??

师:蟠缠的龙与静坐的羊在一起,寓动于静;整个器皿,各种图案交织一起,协调完美,造型雄奇等。

师:现在请陶瓷玉器制作业组的同学发言。

生:

师:回答的很熟练,通过这一组同学的回答展示,我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国外最早的瓷器和制瓷技术都是由我国传出去的,“中国”的英文是china,也表示“瓷器”。

师:以上主要谈论的是夏商西周时期在手工业方面的发展,现在我再请农牧商业组的同学发言。

生:

师:同学们回答的已很全面,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比较丰富,农牧商业较发达。“五谷”“六畜”都已齐备。

师: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生1:因为当时的青铜器很多。

生2:因为当时的青铜器铸造业很发达。

师:要想全面的理解青铜文明,就要先了解什么是青铜时代,从刚才生产工具的演变过程,可以推断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阶段。具体是指夏商西周时期,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便被称为“青铜文明”。可见,青铜文明绝不能简单归纳为青铜器或青铜器铸造业,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师:好了,下面探讨一个问题:这一灿烂文明是谁创造的?

生:奴隶

师:由奴隶组来陈述你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文明的?

生:

师:你们举的例子很鲜活。当时的奴隶确实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那么,谁能说一下,灿烂的青铜文明与奴隶的悲惨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

师:没有奴隶,有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生:有。

师: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分布在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等各个行业进行劳动,同时青铜文明的灿烂又是以奴隶生活的悲惨作为代价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歌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精工艺,四羊方尊造型奇。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者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孙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瓦。

、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堂实录》

孙玲

问:

1、西周为巩固统治采用了什么制度?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2、西周是什么时间灭亡的?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谁所灭?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 请同学们列举出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找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西周的都城在哪里?镐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在镐呆不下去了,就把都城迁到什么地方?洛邑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上找出镐和洛邑的位置。由于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镐在洛邑的西边,所以我们把定都在镐的周朝称为西周;反过来说,洛邑是在镐的东边,所以定都在洛邑的周朝我们称之为东周。

问:东周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公元前770年东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春秋的时间范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什么把这段时间称为春秋?第30页注释①由于《春秋》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大家记不记得,公元前476年也是我国哪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下限?奴隶社会因此,我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几个朝代?四个分别是什么?夏、商、西周、春秋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板书)

一、春秋五霸

1、周王室衰微及春秋五霸

上一节课说到,西周时期,周天子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但是西周末年,王室力量削弱,诸侯常常不来朝见天子,也就是不履行臣属的义务。平王东迁洛邑后,周天子的地位又如何?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由于周天子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因此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问:各诸侯为什么争当霸主呢?因为成为霸主之后,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国家榨取财物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问:春秋时期,有几个主要的霸主呢?五个历史上称他们为“春秋五霸”。问:“春秋五霸”是哪五霸?齐桓※与“恒”区别※公、宋襄※读音※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问:“春秋五霸”还有没有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问: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齐桓公

(板书)

2、齐桓公称霸

问: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第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得渔盐之利,经济富庶,为东方大国,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为争霸提供了雄厚的实力。第三,齐桓公在称霸的过程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齐国势力。〗

问:管仲改革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结果如何?国富兵强也就是说,齐国称霸的条件成熟了吗?成熟了

问:齐桓公在称霸的过程中,还采取了什么手段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齐国势力什么是“尊王攘夷”呢?第31页注释① “尊王攘夷”包含“尊王”与“攘夷”两层意思。实行“尊王”有什么好处呢?当时周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已丧失了实际上

的权威,但仍是传统上的“天下共主”,在政治上仍有号召力。如果公开抛弃周天子,取而代之,必然遭到各国诸侯的共同反对。因此齐桓公表面上打出“尊王”的旗号,但实际上是在干什么?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问:“尊王”与后代的哪一个政策有相似之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外,当时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向中原扩展,在威胁面前,一些较弱小的诸侯国难以自卫,需要大国出面联合各诸侯国共同进行抵抗。因此,“攘夷”在当时也很有号召力。

“尊王攘夷”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

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事件?葵丘会盟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板书)

3、晋楚争霸

晋文公是与齐桓公齐名的一个霸主,他长期过着流亡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国君以后,晋文公进行了改革。问: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改革的结果是什么?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为确立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当时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就与在黄河流域的晋国产生了冲突。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濮”写法※〗。城濮之战的结果是什么?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了中原的霸主。城濮之战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的霸主。

五霸中的宋襄公,争霸未成,在历史上留下了“宋襄公仁义丧师”的笑话;秦穆公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独霸西方。两人都未成为中原霸主。“春秋五霸”中,真正成为中原霸主的只有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人。

(板书)

4、争霸战争的作用

问: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呢?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和痛苦;②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在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春秋末年,比较大的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读音※〗、晋。那么到了战国时期,这几个诸侯国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有

(板书)

二、战国七雄

1、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什么把这段时间称为战国?第30页注释①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中是处于哪个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就是说,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春秋末年这五个主要的诸侯国到了战国初期有什么变化?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历史上称为“三家分晋”〗。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历史上称为“以田代姜”〗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3页的《战国形势图》,找出七国的位置。〖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板书)

2、七雄间的战争

战国中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问:成语“围魏救赵”讲的是哪一场战役的事情?桂陵之战

(板书)

3、长平之战

战国初期,之所以会出现七雄并立的局面,说明了什么?七雄之间势均力敌到了战国后期,这种状况有没有改变?有当时哪一个诸侯国的势力最强大?秦国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六国的土地,于是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问: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哪

两国?秦、赵两国赵国的主要将领是谁?廉颇、赵括有一个成语跟赵括有关,是什么?纸上谈兵赵国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统率军队,结果怎么样?赵军40万人向秦军投降,赵括被射死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歼灭战。长平之战标志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统一之势已成。

《夏、商、西周的兴亡》

孙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3西周建立。

一、夏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1纣

3西周建立。

4了国人暴动,7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5、政局混乱,6、发生、赶走了周厉王,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课堂实录》

孙玲

问:我国的原始社会时间跨度?距今约170万年到约公元前2070年原始社会有什么特点?①生产力极度低下;②生产资料公有原始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我国的奴隶社会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约公元前2070年到什么时候瓦解的?公元前476年※没有用“约”字经历了多长时间?约1600年(板书)

一、我国最早的国家——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问: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夏朝的建立

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禹当部落联盟长的时候,已有特权。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板书)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问:什么是禅让制?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那世袭制又是什么呢?课本第20页注释① “禹传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问: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问: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什么是平民第20页注释③国家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所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个国家都有其统治范围,那么夏朝的统治范围又有多大呢?夏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板书)

3、夏桀的暴政

问: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禹问:谁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夏桀是一个怎样的人?夏桀是有名的暴君他为了自己寻欢作乐,不管人民死活,还恬不知耻地自以为太阳。大家想一想,老百姓会不会买夏桀的帐啊?不会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宁愿和他同归于尽。桀的暴政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黄河下游的商国,起兵攻夏,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板书)

二、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1、商汤灭夏建国

问:商汤灭夏建国,时间是在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也就是说,夏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请大家算一算,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多长时间?约470年问: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建国呢?客观条件:夏桀失去民心;主观条件:商国力量强大所以说,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缺一不可。问:商国为什么力量强大?商汤是位能干的君主;任用了有才能的伊尹

商朝前期,都城固定吗?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政治**和水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才有改变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板书)

2、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想一想,商朝前期,政治稳定吗?不稳定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稳定了吗?稳定了而且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由于盘庚把国都迁到殷,所以后人又把商朝称为什么?殷朝或殷商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到商朝末年,也出现了一个暴君,他是谁呢?纣,又称商纣或纣王课本上列举了商纣的暴政。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商纣和夏桀的暴政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修筑豪华的宫殿,追求奢侈享乐那么商纣与夏桀比起来哪一个更残暴?商纣从哪一点看出?创制“炮烙”等酷刑 “炮”读音商纣的暴政导致了什么结果?商朝的灭亡

前面讲过,夏朝的灭亡,除了因为夏桀暴政失去民心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商国力量强大那么商朝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①商纣暴政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②周国的力量强大

周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不是那么周国的兴盛是在什么时候?在谁统治期间走向兴盛的?周文王周国为什么能够兴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才前面说到,商汤任用的贤才叫什么?伊尹那么周文王任用的贤才又是谁呢?姜尚,又称为姜子牙或姜太公

周文王为灭商打下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但是周文王有没有看到灭商的那一天呢?没有周文王死后,灭商的大任就落到了谁的肩上?周武王此时,商朝的统治更加腐朽,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

(板书)

三、武王伐纣

问: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公元前1046年请大家注意武王伐纣的时间,它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没有用“约”字这说明了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确定的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斗,是什么?牧野之战由于商纣的暴政不得民心,战争一开始,商军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分封制

问:什么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巩固奴隶主政权实行分封制后结果如何?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由此可见,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

第四篇:新版2013年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 杜富贵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2013年版本的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内容,主要以中国地理知识为主,分为4个单元: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从对中国家园的了解,到对台湾的探究,;再深入对中国不同地区地理的认识;了解生活变化,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然后是对文明发展的初步把握,最后是对人类文明的探源,理解文明多样性的由来:

中国整体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人们生活的区域变化——人类文明历史的演进。

四、重点:第五、六、七单元

难点:了解中国整体的地理知识;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变化构成了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世界;分析和探源文明演进的来龙去脉。教材重点: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色;理解生活的变化构成了历史,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世界。

五、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目标的确定,要面向全体,有一定的梯度,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

3、巧设促想,深化内容。发展思维,学会创新,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教学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5、利用资源,巧设问题。尽量多地引用课外资源,从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预备课 1课时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2课时 第二课 山川秀美

2课时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2课时 探究课五

认识宝岛台湾

1课时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 北方地区

2课时 第二课 南方地区

2课时 第三课 青藏地区

2课时

探究课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 规则的变化 2课时 第二课 传媒的行程 2课时 第三课 生活的故事 2课时 探究课 区域的变化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3课时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3课时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3课时

探究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2课时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 (3000字)[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民族中学 龙飞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挂图、图片等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和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通过学生绘制地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今天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交通更加便利,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难点:隋朝经济的繁荣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学生对本知识点难以理解。所以如何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认识到经济的繁荣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节。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短暂而繁荣。

四、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可知学生求知欲较强、形象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较低,同时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五、教法和学法

七年级下册),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教法:挂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学法:阅读法,自主探究法,巩固反思法。

六、教学资源 利用挂图,自制图片,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教学用书(中华书局版,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间大约3分钟)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下面那位同学能为大家

生: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积极举手讲故事。

(设想: 讲故事的方式导入,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挂图出示学习目标(时间大约1分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历史知识: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隋朝统一的过程和统一的时间;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隋朝大运河。

2、能绘制大运河的示意图,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和沟通的五大水系。

(三)完成目标(时间大约30分钟)

师:指导学生看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阅读课文。

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且在书中做相应的勾画。(时间3分钟)(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位同学能够快速告诉大家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生:举手抢答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618年,建立者是杨坚,都城为长安。师: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哪一年灭掉哪个朝代使南北重归统一?

生: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实现了统一。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教师出示隋朝统一南北的挂图)。北朝后期北方存在着两个并立的政权:北齐和北周。在南方与北齐、北周对峙的是南方的陈。577年,北周武帝亲率大军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方统一后,和南方的陈对峙的是北周。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隋,此时和南方陈对峙的是北方的隋。589年,隋军南下灭了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设想:通过挂图的展示,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易于学生理解。)师:关于“南北重归统一”这一框题,同学们还有材料要补充吗?

生:

1、可能会讲陈后主的故事。

2、可能会讲隋文帝励精图治的故事,国力强盛,灭了陈。

(设想:学生争着补充材料,课堂气氛会很热烈。教师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醒学生学会整理资料。)

师:大家讲的很好。那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呢?

生:隋文帝统治期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仓库储藏的布匹、粮食,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隋朝的经济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呢?

(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再加上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隋朝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历史上也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由此让我想到了[系统屏蔽]集团和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意义的? 生:学生会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及时鼓励。

(设想:使学生理解当今我们力主和平、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

师:指导学生阅读大运河的相关段落。

生:自己阅读课文(时间2分钟),找出开凿大运河的时间、目的。(时间是605年,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师: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学生朗读后,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1)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设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师:指导学生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生:自己动手绘制大运河示意图。并在图中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中心、四段河渠的名称、沟通的水系等知识点。(时间3分钟)

(设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填图能力,强化了知识。)师:创设问题情境“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时间4分钟)(设想:引导学生先从教科书中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运河在今天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大运河开通后,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古人曾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水运在古代那么重要呢?

生: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师:教师总结中国古代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动力小、速度慢、费用大。相对来说,水运则动力大、速度快、费用小,所以水运在古代很重要。

师:关于大运河,同学们还有补充材料吗?

生:学生会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四)讨论释疑(时间不定)

师:本节课的内容学完了,哪位同学有疑问请提出来。

生:有疑问的同学会提出。(学生的疑问先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引导学生讨论;讨论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释。)

(设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巩固(时间大约8分钟)

师:本节课的内容学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所学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生:自己总结本课内容。

(设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师:(教师巡视后)通过总结可见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时间3分钟)

选择题: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c、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文帝的政绩 d、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下面关于隋文帝表述正确的是()

①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②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③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④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面关于隋朝开通大运河评价正确的是()

①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③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④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特别重视节俭。④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古人评论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其中“一渠”指的是()

a、郑国渠 b、通济渠 c、永济渠 d、隋朝大运河

8、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如果从北向南依次通过的运河河段应该是()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师:时间到。下面以抢答的方式完成各题。

生:学生积极抢答。(设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六)课后反思

经验教训是什么?”师:教师利用多媒体布置课后反思题“隋朝的短暂繁荣给我们带来的

下载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林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除了向学生交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对他们进行了爱......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精选五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 ( ) A、广东省 B、黑龙江省 C、浙江省 D、上海市 2.我国的陆上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内......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自我测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自我测评答案P11请你帮助刘英分析一下,她的问题出在哪里?她应该怎么办?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镜子,个人需要借......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中华文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课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精挑细选(本题有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l、人的力量不如牛,人......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5篇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 C 2. B 3. A 4. C 5. A 6. B 7. C 8. C 9. B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12.14.15.16)四个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