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

时间:2019-05-12 16:5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

第一篇: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

例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和运用

浙江省云和中学

毛慧敏

摘要:导学案课堂教学是区别于传统师生授受关系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现在高中政治课的常用教学模式。在此,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着眼于“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三种典型课堂为依托,来初步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课型,导学案设计,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包括笔者自己虽然在备课和教学指导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一直未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常常忽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指导者、引路人这一讲法,反而是“反客为主”,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则沦为配角。

为此,笔者认为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回归并属于学生,让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就必须要注重课堂模式的转化,也即从传统的单向“授——受”模式向双向的“学——教——学”互动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并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前头,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有两个步骤,一是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二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原则

导学案作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传统的教师单独用的“教案”或者学生用的“学案”还有单纯的课后或课堂“巩固练习”不同,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用的一个文本,必须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习题案于一体,做到“三案合一”,从而解决教案与课堂、学案与课堂、习题巩固与教师反馈相脱离等问题。为此导学案设计与编制就必须遵循以下的共同原则:1.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即主体性;2.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导学性;3.具有可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内容,即探究性;4.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即层次性;5.有充分的“留白”供学生完善和创新,即开放性。

(二)不同课型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在遵循导学案设计和编制原则的基础上,再具体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和编制出相应的导学案进行教学。以下是笔者对不同课型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粗浅尝试。

1.新授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公司的经营”为例

作为新授课,学生初次接触相关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是粗浅甚至是空白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渐引导为主,为此,笔者在该课教学中,依据上述中的设计原则,设计和编制了了以下几个题组:

题组一:①如果有机会对学校所在地附近一块空地进行商业开发,该如何选择?②开发后的店名应该叫什么?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纷纷自由组合开始讨论。)

通过该题组设计,创造了特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创业活动的兴趣,凭借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模拟创业活动,激发出创业的理想和愿望。

题组二:①在“XXXX企业(公司)”开张的准备中,听人说以公司的形式来进行运作比较好,我们该怎样尝试?②到工商部门登记的时候,应该注册哪种形式的公司呢?为什么?③“XXXX企业(公司)”开张后,结果发展超乎想象的好,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近千万的资产,得到市民的认可。若考虑进一步发展,应该怎样去做?

在该题组的探究中,学生获得了公司制的优点、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组织架构等为解决问题而必须的知识,完成了创业知识的储备。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本环节尝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判断力、风险分析力、团队合作力等其他创业能力,从而在体验活动中辩证看待自我作用的发挥,思考自己创业的定位与方向,适应未来的社会。

题组三:(延续题组三基础上)经营得当的XXXX公司蒸蒸日上,多元化经营也开始初见成效。就在满怀憧憬之时,突如其来的危机欧债危机打破了梦想,不仅不能发行股票,反而由于投资分散造成严重亏损,我们该怎么办?

该题组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促使学生探究学习了“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的同时,也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通过这种导学案设计,充分地提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和乏味,不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复习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为例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将学过的知识简单的重复一遍,而是应该在复习中 2

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的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针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这一课,我在导学案的编制中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播放视频: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学案以文字背景呈现)。该环节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生动而有震撼力,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将其注意力迅速拉回到课堂上,同时也表明了复习的主题,导入复习课课堂。

环节二:课堂自主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自主完成的方式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要点,请在下表中列出通过自主复习,你获取和巩固的知识信息。(表格略)该环节中,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知识构架,搭建起自己的课时知识网络,主要是知识的记忆和回顾环节,为教师下一环节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三:选取当时的关于民族问题(关于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编辑成三则材料(略),以题目的方式呈现。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请从政府和公民的角度说明如何巩固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该环节紧扣环节一视频所展示的时事政治,注重课堂的流畅性,同时围绕本课知识要点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的同时,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习题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以一堂主观题讲解课为例

习题课既不是侧重于知识的解读与传授,也不侧重于对某个单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而是涉及到学生对某一范围知识甚至是所有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的内化理解和灵活地调取和运用。习题课也不是简单的教师“滔滔不绝”念答案,学生低头“奋笔疾书”,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和感受。本例是笔者在今年高复会上学习来的,个人觉得是很不错的高考复习课导学案,为此将其借鉴和运用过来的,整合如下:

阶段一: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美丽中国”,作为时事高频热门词汇,将学生注意力迅速拉进课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美丽中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后阶段的高考模拟题命题埋下伏笔。

阶段二:参考高考样卷政治第40题,以“美丽中国”的相关材料来模拟出题(材料略),问题设计如下:

40.(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消费和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建设 3

美丽中国的相应对策。(12分)

(3)请运用《哲学生活》中(?)知识……(14分)(请你补充建设“美丽中国”相关材料,并自编仿真题)

该阶段主要是以仿真演练与知识能力方法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师主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高考考场氛围。教师的具体操作如下:①在教师进行限时记时的情况下,学生带着紧张感完成指定的某一问;②然后教师以实物多媒体呈现几位学生的答题;③现场请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同伴进行点评批阅;④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点评,并针对该题,师生共同总结出一般的答题模式。

本环节设置亮点和难点之处就在于教师的课堂操控和引导,笔者极为欣赏该复习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从问题设计来看,第三个问题有很大的“留白”,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探究,充分地现了笔者所列出的“探究性”和“创新型”的原则。

三、结语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激活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在政治课堂这一方天地中体验快乐、自由翱翔、良久受益。在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方面,我的尝试还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在往后教学实践的不断的努力中,自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 [2]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3]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浅析

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浅析

美国学者贺拉斯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他有利地鞭挞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当前的高中教育在很多地方接近普及的现象,生源的质量相对下降,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困难,就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导学案”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比较适用的。

一、使用“导学案”的好处: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我在“导学案”的末尾处插一个历史小故事,使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历史对总结历史经验、开阔视野,对学习各门社会科学及今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极为“有用”的。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现千百年来中外历史舞台上种种引人入胜的话剧,引导学生去逐步揭开许多千古之谜,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是极为“有趣”的,逐步养成对历史学科的感情。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长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确实“有得”。只要学生真正感到学习历史“有用”、“有趣”、“有得”,就会迸发巨大的力量,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攀登。

(2)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练”的学习习惯。学习历史要提倡“多读”,要广泛涉猎各种历史读物,观看历史影视戏剧,扩大 知识面。要“多思”。凡是要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没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大?等等。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形成正确的历史要领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及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很有帮助。当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相互议论,以便集思广益。要“多练”。只有做到课课练才能真正落实。

(3)督促学生“自学、自得、自进”

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自学”,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必须让学生自己独立去解决,并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导学案的填写。不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自得”,对那些学生独立获得困难的新知识,应教学生以方法,使他们自己求得新知识。如:在学习每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先明确本课课标要求,再构建知识框架,自主完成学案填写,解决探究问题等。要求学生“自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增长才干,求得进步。

怎样运用“导学案”教学呢?其具体方法如下:

(1)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关键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整个深层次教学的成败也在此一举。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就可淡化知识的讲授,否则仍不脱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窠臼。在“学”与“导”的关系上,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要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课文的兴趣。如学习笔墨丹青一课,可以向学生展示各个阶段的书法图片,激发学生 的学习欲望。带着兴趣学习,快乐中掌握知识。

(2)学生自学中适时解疑

由于学生智力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关于自学方法的介绍也要逐步深入。对于实践学生要求能正确地阅读课文,能划出重要年代、地名、人名、事件,基本上能讲得出重大历史现象的或历史事件的过程及评价。特别是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我很容易就把握了学生的思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指点,使其扫除思考障碍;或者直接解疑,这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并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学生提出:“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会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属于分析理解型的问题,不能一下给出答案。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蒋介石的阶级本质。然后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及国际形势,从而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3)教师精讲

这一环节最大特点是“精”。内容要精,语言也要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了节省时间,我通常将知识结构预先写在幻灯片或小黑板上向学生演示讲解。不是讲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讲教材内容的“框架”。一段时期后,在课后打出幻灯,让学生自己对照结构优化其自学笔记。在精讲过程中发现有独创性的学生自学笔记及时予以表扬,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的发挥。因实践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所限,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内容都是我要精讲的部分。如历史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的分析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政治主张的剖析等等都是我在讲授中引以重视的。在讲课中我 力求语言精练、点到为止,让学生独立感悟。

(4)反复演练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是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这部分必须紧扣一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巧设疑问。以《理性之光》为例为设如下提问:

(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2)启蒙运动的高潮?

(3)启蒙运动的扩展?

(4)启蒙运动了历史意义?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直接动力,掌握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这些疑问可在精讲中提出,也可在前一节课上就提出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自学、效果更好,也更省时。

实践历史教材的改革为导学式教学创造了条件。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地图、插图和文献材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

第三篇: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的应用

唐梅 摘 要:随着导学案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导学案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大大降低了导学案教学的实效。本文主要针对导学案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实际参与、合作探究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增强情感体验四个方面讨论导学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政治课 问题设计 应用探索 唐梅,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导学案,是指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克服教与学的分离,将教和学、师生共同探讨有机统一而编制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直接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教学理念。目前,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我校也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十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小组竞争,通过“自学——合作——展示——点评——质疑——归纳”环节,重视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个体知识的有效建构,促进积极情感的生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效益。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导学案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导学案的结构被课本知识框住了,教条化的逻辑明显,基本上是课本知识的一种再现,没有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大多比较传统,就是把课本主干问题简单转换,学生答疑的过程就是背书,缺乏对学习知识的探究与生成过程;导学案的素材常常与课堂教学相脱节,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没有为学生的课堂探究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等等。经过不断思考,笔者对导学案教学操作有一些反思。

一、导学案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新知识是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不断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知识生成打下基础,搭建平台。心理学也认为,疑难情境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学生面临问题情境才会使思想更加集中,使思考更有针对性,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基于此,导学案设计必须以学生为着力点,创设情境,在情境依托下设置问题,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悬念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解疑动机,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摸索中,曾尝试过把书本知识点简单设置为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展示、点评,学生热情不高。究其原因,这种“一问一答”的设置,形式呆板,答案都在书本上,不需要动脑筋,直接照搬书本就完事了。可见,导学案问题设计是需要艺术处理的,创设情境设计导学案,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才会被吸引、思维才会扩张。例如,在设计哲学内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这些内容,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1: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执政党对中国收入分配的认识变迁过程以及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变化,判断以下认识是否属于真理,从真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1)党的十三大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2)十五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强调效率的重要性”。(3)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回答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4)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指导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思想先是邓小平理论,接着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然后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发展理念与思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究2:(1)我国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了人的认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你认为我们对收入分配关系的认识还会发展变化吗?为什么?(3)面对真理的发展过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在导学案设计中把知识点融化在问题情境中,用一个主题情境材料贯串教学内容,点点设疑,环环相扣,节节推进,对课本知识深化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知识,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也对当前社会热点有敏锐的观察和捕捉能力,能使复杂高深的理论问题形象化、感性具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了对知识问题的关注度。这种创设情境问题的导学案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二、导学案教学要调动学生实际参与,避免模式固定化、习题化 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设置,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该教学模式的灵魂。但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学案编写缺乏问题设计,形式单调,模式越来越固定化,越来越趋向于习题化。例如,常见的导学案归结起来有这几种:1.“练习式”——由“学习目标”加“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构成,这就是一份练习卷。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的功能全无体现,只是让学生做题,学生反映“疲于做题”、“没有兴趣”、“时间不够”,最终没能提高学习能力。2.“教案式”——其结构几乎与教案相同,就是教师上课时用的教案,把教案当学案,穿新鞋走旧路。3.“知识罗列式”——将教材主要知识点、重难点概括罗列,“自学——展示——点评——质疑——归纳”这些环节无法呈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提高。4.“五块式”——由“学习目标”、“知识疏理”、“典型例题解析”、“重难点突破”、“巩固练习”五个“模块”构成,这种学案也只是注重做题、解题能力训练,学生成了做题解题机器,谈不上学习能力的获得。以上几种“导学案”的设计,都不够科学合理,没有通过问题设计体现导学案“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本质,更谈不上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思维。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认为,在学习中,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并建构知识体系,即形成认知结构。设计合理的导学案也应该能够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创新与探索。而不是模式固定,更不是变相的堆积习题。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情况做出实际的设计。

三、导学案问题设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适应学习的需要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学习上的疑惑,获得新知。所以,导学案也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使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产生知识冲突,有释疑的欲望,同伴互助,小组合作,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把未知内化为已知。其一,导学案问题设计要具有区分度。若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不需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失去了探究的意义;若问题的设计过于复杂,没有“现有发展区”作为基础,让学生无从探究,又会令学生丧失信心。因此,应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区分度,既要让学生“想跳一跳”,又要让学生“能摘得到”。例如,设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导学案内容时,笔者首先是让学生自学领悟,问题合作探究的设计采用图画情境,呈现一幅“我国法定节假日变更史”图画,设置问题:请阅读我国法定节假日由来及变更历史图,(1)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的不同方针、政策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感悟哲学: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角度,你对这幅“法定节假日变更史”图画还能领悟哪些哲学道理?学生看图,说图,借助感性图画材料的帮助,能够很好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一哲学道理。同时,根据问题(2)小组合作,借助图画提示,又能回顾温习前面学习的内容,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效果。如果我们仅仅把教学内容以简单几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直接从教材中可以找到现成答案,失去了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感知新知识和技能的绝好机会,学生不会阅读,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成了空谈,也就没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了。其二,导学案问题设计还要具有开放性。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可见,导学案设计问题探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创新的心理态势。例如,仍然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一内容,围绕“五一黄金周变为三天小长假,假期是否太短”这个话题,设置探究问题(3):要不要恢复五一“七天”黄金周?我们选择恢复或者不恢复有没有参考标准?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且放假问题跟学生利益息息相关,每个小组集思广益,众说纷纭,有理有据,都在为国务院的纲领部署出谋划策。讨论、发言大大超出了课本的宽度和厚度,给了笔者很多惊喜,让笔者看到了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生活的心态的呈现。笔者趁热打铁,及时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要不要恢复五一黄金周,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从满足老百姓的休息、出游、访亲探友角度,以及政府要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等角度出发考虑的,也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问题探究中掌握知识,获得正确的价值理念与理想追求,体现了维果斯基所倡导的“教学要推动发展”、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四、导学案问题探究要注重情感体验,传递正能量 叶澜教授曾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学生的活力。我们的课堂应该洋溢着青春的笑脸,而不是沉闷无趣、死气沉沉,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简单的知识、基本的技能,而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互动低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依托导学案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对知识感知、体验、感悟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延伸、课内探究阶段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导学案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体验,获得自信,体验成功,激发潜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潜移默化中使品格臻于完善。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内容时,笔者编写导学案选用了精神史诗-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善良与美德)和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责任感)的感人事迹作为教学情境展开。设计探究问题:请你谈谈,你阅读了以上事迹有什么感想?什么地方感动了你?你对善良、美德,爱国与责任有怎样的理解?学生组内展开交流,感知、体验,在感动中国人物的感动中震撼了,既感受到了小学生何玥的善良与美德,也通过李文波事迹理解了爱国的真谛与责任的承担。通过讨论、展示,在情境氛围中,学生被感动了,理想信念升华了,助人为乐的美德、爱岗敬业的奉献、社会责任的坚守等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真正

第四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五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

下载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导学案设计(2013.4.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案导学模式初探

    导学案模式初探 学案,简言之,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进展浅议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进展浅议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学案导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学案导学的概念,阐述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学案导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精选五篇)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

    导学案教学模式数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晋源区实验中学 2012.2. 导学案教学模式 一、背景阐述: 1.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基本稳定。多数教师踏实纯朴,工作勤奋负责,是一支基础素......

    略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略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同其它任何教学模式一样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应做到也模式而不唯模式,灵活运用,使之不断创新,不......

    导学案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理念: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 二、教学策略: (1)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浅谈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 城关小学 刘俊玲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以及近期赴德顺、实验两校听课、学习、研讨的收获,在此,就谈一谈我对“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2010年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校开始尝试" 学案导学 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法,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有许多收获,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段时间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