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校本研修讲座材料
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明 德 小 学 李 春 月
抓住主线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观摩现今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中整体感知缺乏,零碎割裂较多,常常是破坏了文章的语感和美感。而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都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同时扩展到全篇,就能顺畅的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自己在新课改中收获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高年级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主线,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整体,整体把握课文是前提。
一篇文章,是一个系统的、有着极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平常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逐词、逐句、逐段地讲解分析训练,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抓整体,特别在初读时的整体把握最重要。
一堂课的实现,尽管有很多诸如教学观念、原则、规律、方法等在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保持不变,但从课的形式上讲,却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这是因为我们在一定规律指引下,寻找一堂课的切入口都不一样,即使一样,在课堂上经过师生双边的“三度”创造后,也会以不一样的过程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个“切入口”(突破口)选择的准否、好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三度创造”。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显现的整体性,而整体性也是我们直觉思维最显著的特征,直觉思维从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高玉祥著《个性心理学概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标准》,并遵循这一规律,从学生的直觉思维出发,从整体把握入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标准》)的训练。因此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通课文。”读通课文”为阅读教学全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抓住主线理解、探究、赏析、批判乃至语感养成创造基本条件。只有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而后才能寻求文章“主线”灵活切入,从而实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读通文本,整体把握课文: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交流初步的感受、读书的效果(这是可以让学生以各种读书形式来展示),提出不懂得问题(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接着,教师可以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抓住一篇课文的主线展开深入的学习。
二、找准切入“线”是关键。
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之上教师就要根据课文类型、特点及学情等因素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抓准课文的主线,围绕主线突破重难点的学习,使学生更多的受到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课文主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巧入手:
(一)从课文中的中心句切入。
有些课文中心明确,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就有中心句揭示中心。在精读这样的课文时,可以一入手就让学生寻找中心,并从中心引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例如:《九寨沟》中可以从“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体会为什么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
再如《鸟的天堂》一课,课文的最后一句——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是文章的中心句,于是我我便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到文中深入阅读,看看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懂全文。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读通课文后)我问学生:“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到勇敢、坚强、互相信任等词)我便顺水推舟继续引导道:“课文是怎样赞扬这对父与子?我们一起来找找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学生便很轻松的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就以这句中心句为主线(即这对父与子到底了不起在哪里?)展开全文的深入学习。
再如《草船借箭》一课最后一段周瑜所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也是本文揭示中心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主线展开全文的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读通后,我请学生说说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印象深刻?交流中就有学生谈到诸葛亮,而且为数不少。于是我相机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里说到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应语句。”这样学生很轻松的就能找到本句中心句,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展开重点部分的学习、研讨,从而删减了课堂上不必要的繁琐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
再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我也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抓住主线直接切入内容。课的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脉络,从而自然引出课文的中心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抓住这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全文“尊重”主题的切入点,巧妙设疑 “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究竟为什么,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悬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体现,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从课后思考与交流的问题切入
新课程语文教材配合课文教学,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配以形式不同的练习,有的问题就是针对本篇课文的学习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并串联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统帅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话,文本教学的主线就已经在握了。
比如,《新型玻璃》一课的课后有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这个问题不仅和课文要点紧密联系,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课堂上,在学生读通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请学生以课后这道题为主线展开全文的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再如:《高尚的行为》一课,主要讲的是个别爱搞恶作剧的同学戏弄、奚落残疾的科罗西,科罗西忍无可忍巴墨水瓶扔向他们,没想到扔到了老师的身上。当老师问及这是谁干的时,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卡罗纳承认了。最后在老师的追问下,科罗西说出了真相。老师宽恕了他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课后思考与交流中的“卡罗纳的高尚行为具体表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来谈。这也是文章的主线,这个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学懂了。
(三)从文章题目入手,扣眼切入。
题目就像一篇文章的“眼睛”,虽简简单单几个字,但是重点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有的课文教师教师若能乙脑学生从文题切入,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眼,这里指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它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
例如《花潮》,“潮”即题眼,花和潮本是毫无相关的两种事物,为什么联系在一起,中间可用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如、似、好像等,那么“潮”就是作者的一种联想。(切合本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据此老师可设以下教学步骤:审题抓纲,感知花如潮;初读课文,寻找花如潮;精读课文,体会花如潮;再读课文,感受人如潮,心如潮,皆因花如潮,一线贯穿,不枝不蔓。再如:《黄河的主人》一课。读了题目后,可让学生围绕题目质疑。筛选出主要问题:谁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怎么就成了黄河的主人?组织学生围绕主要问题朗读理解课文,从而感悟“艄公”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这就确定了本课的文本主线。
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时就是从课题切入,帮助学生抓住主线进行学习的。课堂上我首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爱养花吗?养过哪些花?”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又进行谈话,:“德国人也爱养花,他们养花可有些与众不同。——揭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接下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读读找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德国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并有感情地读懂这些句子。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疑惑,再在全班交流,进一步升华情感。可以说本节课的教学就是以课题为主线直接切入文章中心部分的学习,条理清晰,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再比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课题也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课题切入到本文中心内容的学习:“课文中哪里写了作者去钓鱼?钓鱼又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诸如此类由课题引起的思考既可以由教师点拨,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并由此切入进全文重点部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课堂上有效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裕。
另外,在古诗教学中也是可以抓住诗眼来展开学习的,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古诗《游子吟》一课,《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其中“吟”就是本首诗的诗眼,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从课文插图切入
课文中的插图都是编者为了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因此它们往往与课文的重难点内容紧密相连。有的课文若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便可以比较轻松地突破课文的难点教学。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发挥插图的作用,有时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显得新颖别致,给教学增色不少。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插图画的就是邱少云忍受着火烧的痛苦却纹丝不动,坚持执行任务,直至牺牲的感人场景。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插图中寻找主线契机展开全文的学习。课堂上我利用展示台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主要任务的神情、动作,猜测他的心理活动并说一说图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质疑,如邱少云为什么不拍灭身上的火?他在执行什么任务?旁边的战友有什么感受?……接着教师再归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主线展开全文的深入阅读、感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的《桥》一课的插图画了党员老汉面对洪水临危不惧镇定地指挥着全村人有秩序的过桥的内容,也和本文的中心紧密关联,教学中我也是引导学生由图切入抓住主线展开学习的。在学生观察插图说出图意后我请学生说说他们此时对老汉的认识,有学生说到“勇敢、临危不惧、有威信”等词,我一一板书下来,并相机问学生:“课文中描述的老汉还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可以具体感受到?”这时学生就可以围绕此条主线读书、思考、圈画、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加深感悟,领会中心。
再如《琥珀》一课,我也是借助课文插图来切入主线的。插图画的是一只琥珀,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可以看到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蜘蛛正在准备扑向苍蝇……这是课文中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由图切入抓住主线展开探究学习的。可以借助这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情形。在说清图意后,顺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这奇特的琥珀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形成的呢?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这时学生们就会主动围绕这条主线读文析句,探究交流,从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得到感悟。
(五)从行文线索切入:
牵藤。藤,即课文的某种行文线索,循着线索,牵藤取果,条理清楚,水到渠成。从而更加体现主线教学的特色。例如《林海》一课,在教学中,问:课文重复最多的词是什么?当学生找到“亲切、舒服”后,因势利导:大家可以顺着这条思路边读边想,是什么事物让作者感到“亲切、舒服?”讨论明白:一是看到美丽的景色;二是林海与祖国建设连在一起,美得不戴洞;三是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迅速理清文章脉络,写景——写物——写人,然后就此依次学习课文,达到和谐统一。
三、巧加整合是必须。教学时由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而教材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捕捉寻找主线的契机,而不是教师机械地抛出问题、道出主线。同时学生资源不是不加筛选拿来就可以用的,教师要抓住有利因素进行相机引导,只有将学生的资源与课前备课时教师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充分体现主线教学的优越性。
虽然主线教学使我们的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程序更简化,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更加高效,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主线教学,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中结合学情、结合课文类型潜心研究教法、学法,课堂上顺学而教,以学定教才是根本。
第二篇: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李剑丰
【摘 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教材的特点,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复习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语文复习教学方法、技巧、策略,并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记忆规律等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也成为课改之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如何衡量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复习教学是否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语文复习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掌握知识规律。
2.语文复习教学是否促进语文的学习。
3.语文复习教学是否呼唤效益意识。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应该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新课程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在小学高年级尤其表现在课外的复习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复习相关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熟读课文,复习生词,进一步理解词句意思。这样一来,复习的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的有效复习预习,复习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给复习预习方法
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适用的,教师可事先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比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直线加点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圆圈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带着问题复习预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不够。因此,教师开始时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复习预习。以后逐步可以给学生布置复习提纲,在教师复习提纲的引领下让学生在复习方面进行预习。
3.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复习预习时,除了再认字、再读课文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用符号记下来,为复习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不长。这也就意味着老师在复习的时候更要突出重点,而且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他的潜力。
三、准确把握复习课堂教学节奏
1.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应讲究“动静互补”
所谓“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所谓“静”,就是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
2.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应讲究“疏密结合”
对非重点的内容或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这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3.把握复习课堂教学的节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中也应讲究“张弛有度”
在复习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可以指导学生读读写写,如果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这就是复习教学上的“张弛有度”。
四、营造良好的复习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
2.研究知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本着一种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这样在课堂上就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3.复习教学方法力求新颖有趣
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诱因。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新颖别致的直观图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
五、巧妙创设复习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一般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创设复习情境
导入复习课的方式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笔者一边用电脑播放风景一边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旅游胜地访问朋友去。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松、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温泉,一定会使你以为进入了人间仙境。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的风光呢?”教师用充【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满激情的导语,加上多媒体创设的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无非是读、说、演等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训练,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较好地展示自己。
3.创设情境,拓展课堂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笔者一直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识字教学时,大街上、车厢里、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学生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总之,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复习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语文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第三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我的语文教学观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组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之下,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早已为人诟病。语文教学缺失了本色,众多的语文课堂上了“彩”,添了“色”,教学内容五颜六色,以“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灌”等四个“满堂”为代表的教学形式五彩缤纷,教学效果却远离了教学目标。因此,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要倡简,要回归本色,要轻轻松松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呢?我觉得应该从课前预习准备、课堂教学交流、课外阅读实践等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及优化。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还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很少给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课前预习,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是,高年级的亦然,在学生尚未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课文。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课文,攻克生字,研究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并且教师也要参与,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研究课文作者的社会环境、思想状态,探究作者写作的动机。
二、优化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课开始前,教师的目标意识要精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要对每节课有强烈精准的目标意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目标不要贪多,要分清主次,少而精,因为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古语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学习《乡愁》时,只要抓住语文教学的魂———文学味和文化味即可。[2]教师可以通过检查预习结果、点拨预习留下的问题、引导启发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引入课题。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起因。课堂导入,虽然所花时间不长,但却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优美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学习的冲动,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以往对语文不太重视,认为学不学都差距不大的偏见,使学生由“好学”变为“乐学”,最后达到“会学”,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把握课堂取舍,抓住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位数学教师在看过初中语文课本后说:“一篇课文这么长,这怎么教呢?”数学教师的感慨其实道出了语文怎样从众多的内容中提高有效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
[1]种原因,贪多嚼不烂,奢望一口吃成个胖子的现象还是相当多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目标过分求全而忽略重点;教学内容求多而忽略精当;教学方法求异而忽略实用,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收效甚微。在课堂中,许多年轻教师认为给学生教得越多越全越广越好,习惯于铺天盖地的教法。一篇文章从字、词、句到修辞、写作特点,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以及拓展训练,不一而足,面面俱到,生怕漏了这点,忘了那些。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甚至会抑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一篇课文,能教可教的知识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们进行合理的取舍,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白燎原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学会合理‘取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取舍’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师要先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删繁就简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法引导,落实语文素养
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和交流是建立在文本之上,带有一种预设的目标趋向。沟通和交流顺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巧用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引导,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将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彻底告别旧课堂的四个“满堂”:即“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灌”。这是提高中学课文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比如在学生学完某篇议论文后,归纳总结议论文的一般写法,列出提纲,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代表上台列提纲,互相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议论写作提纲。学生由课文这个例题,总结出学习方法,解读规律,不但能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而且还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素养落到了实处,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学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巧用多种手段,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巧用多媒体技术,力求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文课堂教学情景求活泼,不是追求课堂热闹,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因人而异,因课而新,形成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提问法、伙伴型学习法、实验探索法、讨论辨析法、表演法、分组竞赛法等。在语文教学中,依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与传统教学的优点相结合,优化整合,提高授课质量和效率。
六、锤炼语文基本功,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语文教学需要本质的回归,语文课堂也同样需要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熏陶,从而生成新的感受、新的思维,使师生在课堂中一起享受语文的无穷乐趣和无限魅力。而这样的理想课堂,教师的基本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七、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上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体现,是一堂课成败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需要着力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重引导,重教法研究,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学会读书。教师应由以往的“主讲”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参与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从原来的“霸主”“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师有效的教,二是学生有效的学,要想两者协调发展,卓有实效,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八、重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就要确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使语文教学真正回归阅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语文知识的教授上,要加大阅读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比重,要倡导学生坚持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关注内容真实的阅读。课外要提供平台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大量阅读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认知水平。大语文视野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要把语文束缚在课堂上,不要把语文束缚在课本上,更不能把语文训练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在立足课堂、立足课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2]刘家松.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吉林教育.2010.(5).[3]白燎原.把握课堂取舍,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4).[4]谢志冰.内容是根源,交流是保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四川教育.2011.(6).2011级学科教学语文 李云云
第四篇: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模版]
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东桥中心小学 陈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使我们清楚地明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一直给学生的感觉都是的枯燥、古板的,使学生学之无味。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的课堂环境,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变得宽松、自然、愉悦。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趣”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呢?这首先要认识清楚“趣”的主体是谁,即让谁感到有趣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学生便是这“趣”的主体!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主动地与教师、同学、教材的意义交往,全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目标的达成:人的全面发展。
一、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会充满激情的。是的,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怎么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呢?学生没有束缚了,自由起来了,而现实的情境又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课堂能不活跃起来吗?因此,在课堂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的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在目标达成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能力训练的活动中,我常常创设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价值引导,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由的构建、快乐地发展!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小组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多机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令课堂更富生气。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只会令学生讨厌,更谈不上什么趣味了。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的语文课堂趣味 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语文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积极的思维引导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主动学习。
1.培养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
2.学会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恰当的进行引导和训练,逐步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会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与动机,运用评价手段,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评价、引导,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有价值,要给提问者以激励。特别是课外反馈的问题,更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以加强勤思习惯的养成。
四、借助教师口语,让课堂更富趣味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书中提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的实质就是交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沟通这种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让这种交往活动充满趣味性,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那种平淡的语言,转而运用一些规范且带有幽默性的、富有激励性的、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语言。
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将语文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所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都是难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落实语言,不单纯讲语言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落实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力越强,我们就能认为语言越好。相反,语言形式再优美,表达不能到位,这样的语言也是苍白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一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语言的表现力方面来学习、掌握语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很好地融合了这一传统的读书方式,注重对文本学习的批注,注重把学生的感悟写下来,从而使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用笔写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写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五、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语文课的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质疑、讨论、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更有兴味,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千方百计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就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受到熏陶,得到振奋、享受;知识上得到充实,整体素养也得到提高。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9-01
20世纪末,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新课改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并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去研究和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找到能充分体现当代高年级小学生特点,简单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当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清华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知上,从少到多,从朦胧到精通,从不知到知之;在情感上,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的更多,学的更快乐,学的更轻松。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增加的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的前提条件,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所以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把以往的“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而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其次,有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明确的人生理想,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实施有效性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准备制定清晰、简明、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中国的教育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堂气氛不活泼,师生互动性不强。而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使课堂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还有就是尽可能提高师生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合作、质疑、探索的氛围下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其次,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变。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愉快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更多的添加图片,以图片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短片,也同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组下,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ppt,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演示和讲解,这就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得到提倡。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完全是空洞的教育,不光扼杀学生积极性而且效率低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联系生活,打破传统的教室内教学,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把教学地点搬到野外,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同学们置身于生活中,置身于自然环境下,使学生在感受生活和自然地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关系到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新宇主编.语文教育学新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曾样芹,韩雪屏.国外阅读研究[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74.75.[3]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 张悦群,朱旭东,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与阅读心理机制的介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5]参见朱江.浅谈美国阅读教学方法的变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