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2(精选)

时间:2019-05-12 16: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三2(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三2(精选)》。

第一篇:古诗词三2(精选)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堂作业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绿遍山原(),⑵童孙未解()子规声里()也傍桑阴()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第二篇:六、三古诗词诵读30份

六年三班古诗词诵读展示

主持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也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内容,更要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增强我们的个人修养。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词,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全面的展示吧。

六年三班《我最喜欢的古诗词》诵读活动现在开始。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赏析篇》

1.小时候,妈妈教我的第一首古诗是《悯农》(背诵),从 “锄禾日当午,海滴禾下土”这一句中我知道了农民伯伯耕种很辛苦,我们应该节约每一粒粮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我还会背诵李绅写的另外一首《悯农》(背诵),从这首诗中我不仅知道了农民伯伯耕种的不容易,还从“四海无闲田,农夫获饿死”一句中体会到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那个时候的农民生活很艰难。

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很多诗人都用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其中我最喜欢杜牧的《江南春》(背诵),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其中的绝妙佳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齐背)。

4.(背诵《春夜喜雨》)。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则表达了他对一场及时飘落的春雨的由衷赞美。全诗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轻快湿润,沁人心脾。

5.离别是伤感的,可是诗仙李白却能让这种离愁别绪充满诗意。(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以景喻情,体现了别情无限,诗意无限。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一句。(齐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大家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定很熟悉吧,(齐背),全诗真挚淳朴,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思亲之情。

7.李白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是中国古代罕见的子。他的性情像他的作品一样洒脱。他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狂放不羁的傲骨。我最喜欢他的那首《 》。(背诵)。

主持人:在刚才的环节中,我们赏析了一些古诗,下面进入第二环节:《展示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古诗词展示给大家。

1.我来朗诵《书湖阴先生壁》。

2.我最喜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后两句全班齐背)3.请大家跟我一齐背诵王冕的《墨梅》。4.我们组为大家背诵《元日》。

5.(背诵《 》)这首诗是我最喜欢的古诗之一。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题西林壁》,请大家跟我一齐背诵,好吗?

7.我们组把《长歌行》献给大家,希望与大家共勉。8.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为大家献上两首爱国诗(2人背诵《己亥杂诗》《示儿》)。

9.我们组的同学都很喜欢以下这首《 》,希望大家也能喜欢。10.我们全体女生背诵李白的《望天门山》。11.我们全体男生背诵贺知章的《咏柳》。12.女生喜欢李白的《古朗月行》。13.男生喜欢杨万里的《新柳》。14.男生喜欢杜牧的《山行》。15.女生喜欢郑燮的《竹石》。

16.(男生)我们能背诵王安石的《北陂杏花》。17.(女生)我们能背诵张谓的《早梅》。

主持人:《展示篇》展示的是同学们的诵读水平,下一个环节的《抢答篇》可要考验同学们的记忆力了。在我出示题目后,会的同学可以举手抢答。

(进入抢答环节)。

最后,让我们齐诵读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六年三班《我最喜欢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到此结束。

第三篇:古诗词教学的“三味”

古诗词教学的“三味” 文/龚正美

作者简介:龚正美(1969-),女,汉族,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班主任,语文教师。

摘要:和语文教师同行们交流,大多都对古诗词教学非常头疼。中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然而,古诗词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权重,低效的教学效率必然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根据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试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品读方式、以及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谈谈对古诗词教学的想法。即:“趣味”“品味”“玩味”。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趣味;品味;玩味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45-02

一、问题分析

古诗词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文本方面的原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现在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相去甚远,从词句、语法到平仄都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学生有一种文言文很难学,甚至是没有办法学好文言文的畏惧心理。他们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听教师讲解,缺乏主动的思考。2.教师教学的原因。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思想,齐背诵[1]。”在这种模式下,不少老师都把教学的时间花在翻译层面上,逐字逐句串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注释上,讲完就要求学生背诵,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把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忽略了古诗词的神秘和美丽,令学生对古诗词大感枯燥无味。同时老师也缺少了上课的热情,学生不能体味到古诗词的魅力,课后的背诵也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觉得既难懂又乏味,对古诗词提不起兴趣,甚至反感。

二、我的观点

综上分析,要提高中小学古诗词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必须从古诗词的本质、语文教学的本源、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品读能力的培养入手,以情感升华为目标,让课堂洋溢浓浓语文味,充盈悠悠古诗情。让学生在“趣”中探索、“读”中品味。“情”中陶冶,获得经典的赏析、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滋养和教学的启迪。

三、古诗文教学的“三味”

1.趣味——初读诗文当如隙中窥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来切入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提起学生兴趣呢?笔者认为不外乎三个字:“导”、“激”、“吊”。

如果把古诗词看做是一座美妙花园,那么“导”就是把学生牵引到花园的门外,好的导入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好多学生不喜欢。这就要我们老师来“激”用导语激趣、诵读激趣、想象激趣等等灵活多变的手段激情、激智,让学生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吊”就是要制造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如此隙中窥园般的初读能让学生对古诗文词学习的态度从抗拒走向接受,甚至是强烈的渴求。急切的想要进入古诗文的神秘花园。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对于描写春夏秋冬、日月山水、风云雨雪、草木花鸟的诗,宜从意境入手,展开想象和诗人一同步入诗景。比如杨万里的《小池》,我的导语是:“区区一个小池塘,在我看来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是什么触动了诗人情绪而动笔呢?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看看吧。”把学生带入诗中恬静而不失灵动、安逸而又充满生机的美妙意境之中。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则让学生闭眼,听教师配乐慢读,产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营造出悲凉气氛、进入一种欲哭无泪的情绪。

对于抒情、言志的诗。宜从人物和背景或事件入手。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对人物、人物关系的了解是理解他们间深厚情谊的基础。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主动去获得理解古诗的背景基础。

对于意趣、明理的古诗,比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等,都与儿童生活相关。宜从生活入手。像《村居》就可以用“同学们放学后都做些什么呀?„„古代的小孩放学了,会去玩些什么呢?”来切入。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苏轼的《题西林壁》都可从生活的经验讨论之中展开。

关于导、激、吊,老师们各有各的方法和策略。只要根据文本特点,紧贴诗人、诗句的情绪和表达来切入教学,能够达到目的即可。2.品味——咬文嚼字当如蜂采蕊露。

有了兴趣和激情,精读就该咬文嚼字的品味了。古诗词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一字一词之间,只有通过对文本斟词酌句、咬文嚼字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字背后深藏着的意境,感受诗句蕴藏着的人物情感,引起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与古人的穿越时空对话。“品味”是学习古诗词的最本质方法,也是真正有效提高古文素养的途径。品味古诗文要嚼出古文的意味、韵味。嚼出意味:

嚼字,紧扣诗眼,咀嚼生味。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通过斟酌字、词、句的意思,推敲诗人用字用词精妙,品出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精美。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言称王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数字,均觉平淡而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再如古诗中常见的生僻字: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字的意思。是睡觉的“床”?是胡床(马扎)?还是井栏?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该读(shuāi)还是(cuī)?等等都可引发学生激烈讨论探究。当然,精确的解读是专家们的事。对于中小学生,能够产生质疑,经历讨论探究激发思维,表达意见就是我们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模糊解读或是用自己的观点解读反而更有利于古诗文诗意的内化。嚼出韵味: 嚼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入选我们课文的古诗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古文化精品,这些诗文含义隽永、言简意赅、韵律和谐。尤其是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音律之美。尤其要根据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注意节奏的快慢、声音的轻重、余音的长短。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蜜蜂采蜜般的细读,古诗的意境、情感、思想学生就会自然的领悟,达到对古诗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升。3.玩味——吟哦咏诵当如蝶戏花草。完成古诗文的赏析还不该是古诗文教学的终点,动情诵读才可实现学生思想的激励,情感的升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古诗文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情是诗人跳动的心,情是诗歌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诵读古诗要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2]。”学生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美好的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毛诗序》中说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我总是激励学生诵读古诗要动情,在课尾的诵读展现中从不局限学生身体和情绪。可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情绪宜喜则喜、当悲则悲,精神如痴如醉、可颠可狂。如蝶戏花丛一般享受,沉浸在古诗词别样意境之中,感受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空灵、苏轼的坦荡„„诵出古诗词的“情味”当是教学古诗词最美妙的境界了。

第四篇:初中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摘要】古诗词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采用“三步法”,引导学生吟诵、解读和感悟古诗词,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意境美,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字】教师 古诗词 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代表了极高的文学品位。怎样让学生体会这些作品的魅力,受到艺术熏陶,成为古诗词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体验为过程,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终身发展为目标”。因此,古诗词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这点出发,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引导学生由低到高,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鉴赏诗词。

第一步:吟诵――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词是一种与音乐关系非常密切的特殊文体,讲究音韵格律,节奏感强。诗词对格律和音韵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首诗词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须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适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杯浊酒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仄韵短调的句式安排对表达作者情感具有重要作用。这首《渔家傲》前后阕除了一个三言外,约略相当于一首七言仄韵绝句。句中的平仄安排是和谐的,但从整体的落脚字来看,音节是拗怒的,加之句句押韵,显示着情绪的紧张迫促,适宜于表达词人兀傲凄壮的爽朗襟怀。如果引导学生在吟诵这首词时,吟诵出这种急促而劲拗的节奏,就能更进一步领会到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贯注的情感。

与诗词的音乐性相适应,在进行诗词吟诵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能帮助学生更迅速地融情入境。如在吟诵李白的《月下独酌》时,可以播放古乐《高山流水》,幽雅孤寂的琴声,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李白那种孤傲的心情;吟诵杜甫的《登高》时,可以把阿炳的《二泉映月》作为背景,让二胡那如泣如诉的乐声引导学生去体会杜甫那种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思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古人学诗贵在诵读,“三分诗,七分读”,(苏轼语)“熟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的语言凝练,节奏和谐,韵味悠长,通过吟诵能体会到诗词独特的音乐美,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思。同时,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形成语感,可以举一反三,读懂其他未曾教过的作品。学生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相应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

第二步:解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一直以精练含蓄、韵味隽永的语言美吸引着阅读者。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古诗词语言的解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是名物。诗人的感情由外物的触发而产生诗歌。如唐代白居易所说,诗是“事务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悟而行于咏叹者”。诗人在表达感情、创造意境时,常常利用外物作为媒介,达到物我交融。因此,如果对诗中所写的名物一无所知,就很难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很难理解诗人借这种物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梅、菊、兰、竹以及杜鹃、鸿雁等物象,虽然在不同诗人笔下时有不同的内涵,但都是从这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出发而赋予的。例如,同样写菊花,陶渊明笔下的菊同李清照笔下的菊是不一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陶渊明笔下,菊花象征了诗人高洁孤傲、不随俗流、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和大自然的喜爱。这些内涵就与菊花傲霜和高洁的特性相关联。而在李清照的笔下,“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就借菊花的孱弱和细小的外在形象,表现出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瘦弱的形态,将相思之深和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引导学生了解事物的特性,对正确理解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典实。典实既包括诗词中写到的历史事实,也包括古典诗词中常常使用到的典故。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中,典故的运用比比皆是,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一些古诗词就会完全读不懂。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笛赋”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的悼念,“烂柯人”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只有了解“闻笛赋”、“烂柯人”这两个典故的来源、出处和内涵,才能完全把握诗人遭贬谪的凄苦心境。古诗词中包含的史实和典故跨越的年代较久远,且有相对固定的内涵,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以引导学生靠查工具书、看注释和参考资料来解决。

古诗词的语言美体现在能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含义,在艺术上有一种以简化繁、举重若轻的效果。因此,体味古诗词的语言美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感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情和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巧妙结合,古诗词中的佳作无一不具有意境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美,才算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情和景是构成诗词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景物都打上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思,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看到这首元曲,学生都知道曲中罗列了十种景物,构成一副荒凉寂寞的风景画。那么,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外在景物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投射这一点出发,使学生明白这首元曲表达了诗人漂泊流落之感、思念家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心。曲中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为“断肠人”的心情而设,所有的景物都是“断肠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意境。

总之,古诗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这“三步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古诗歌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古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周先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诗论》 朱光潜著――北京:北京出版社;

3《诗词审美》 文勋著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4《词学十讲》龙榆生著――北京:北京出版社;

(作者单位:414600湖南省湘阴县长康中学)

第五篇:古诗词助力写作三境界(最终版)

古诗词助力写作三境界

王东 覃敏

提要:

中国古代诗词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绝好材料。可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古诗词却常常被忽略。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不幸。本文将集中论述师生利用中国古代诗词提升写作能力所能达到的“三种境界”,亦即通过古诗词提升写作能力的三种途径——“引用”“化用”“意用”。

关键词:

古诗词作文能力运用途径

正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就有“诗礼传家”的传统。诗歌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润泽心灵,提高审美修养,提升志趣品位,涵养道德情操。无怪,教育家孔子在谈及个人道德修养时讲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首首诗歌犹如一曲曲清歌雅乐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一次次叩响,是诗词歌赋的一次次浸润,构筑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然而,孔子在《论语·子路》中也提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背诵了《诗经》三百首,如果不能通达政事,在外交辞令方面,又不能应用,诗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可见,在诗歌的学习中死记硬背却不能通达运用的情况,古已有之。遗憾的是孔子并没有给我们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古诗词教授和学习实践中,根据中华诗词的特点,将前人的诗词教学经验和西方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相融合,总结出一套别具特色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成为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

就比较浅显且容易把握的层面来讲,诗歌对写作能力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三个境界:

第一层境界——引用

引用,就是直接使用诗词中的名句,借前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做法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师们也经常告诉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名言警句能使作文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怎样让学生将“引用”的方法运用自如呢?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

因此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诗歌的语言和个体生活情境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要用个体丰富的知识经验背景去同化诗词,构建个性化的诗歌世界。一旦诗词的文字和现实的生活情境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遇到相似的情景时,相关的诗句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引用诗句也就不成问题了。

二、第二层境界——化用

化用,就是不直接引用诗词的原文,而是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种现象在语文课本里也出现过:比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八单元语文天地的《竹颂》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

这里就是化用了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化古人之句为我所用。

中国的古诗词往往写景生动,意蕴悠远,而且语言简练,易读易背。因为它写景生动,意蕴悠远,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写景、抒情的绝好范本;因为它易读易背,让我们可以轻松地积累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又因为它语言简练,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一句简简单单的诗句,往往可以演化出一大段优美的文字。比如苏轼的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再加上李贺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可以化出这样一段描写夏日暴雨的文字:

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小孩打翻了墨盘,把天空染成了一片漆黑,远处的高山在翻卷的乌云中依稀可辨。黑云奔涌翻腾,好像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它挥舞的巨掌似乎要把远处的群山拍成碎片。很快,如注的暴雨倾泻而至,一粒粒白亮的雨滴在阴沉沉的天地间显得更加明亮,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空倾倒而下,瞬间砸成粉碎。

诵读古诗词不但能给我们带来绝佳的审美享受,更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甚至可以说你背了一首诗,就相当于背下了一篇精美的散文。

三、第三层境界——意用

所谓“意用”,就是完全脱离诗词的文字,只是借用诗词的意境或思想。这似乎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大致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借法。

借法,即借用写作手法。

比如今天这课《枫桥夜泊》我们就可以学习作者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从《游子吟》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取材于生活中小事,以细节展现大爱的手法。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我们看到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浓墨重彩地表现元宵节热闹的场面——灿烂的烟花、豪华的车马、热闹的花灯、欢乐的人群„„可这一切都只是陪衬,文章的中心只是最后那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极力铺陈,妙手反衬”的写法是我们可以借用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些句子把无形的愁绪写得那么形象,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是我们可以拿来就用的。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们也可以像作者那样,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投射到外在景物中,借景道情。

诗词,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自己去慢慢品味吧。

2、明理。

即通过诵读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形成对人、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品味。我们说一篇文章好,不仅在于优美的文字,更在于深邃的思想。甚至于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文章,通篇找不出什么华丽的词汇,但它就是那么动人。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深刻的思想才可能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但这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它们所表现的都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诵读古诗词也是可以让我们提高思想境界的。

我们来看陈子昂的《感遇》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诗人在这首诗里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全诗质朴刚健,寄寓深远。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其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觉得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私自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善良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淡薄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怎么可能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私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更何况对人呢?他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

读了这首诗,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是不是会更加的深刻了呢?向这样思想深刻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自从我读了白居易的这首《鸟》后,这句话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每当眼见受到伤害的小动物时,我总是会忍不住地去想他们也是有父母子女的,他们的父母子女该是多么的伤痛啊!是白居易的这首诗让我明白了这些。

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只是一句描写庐山景色的诗句,但我们仔细思量,却可以从中领悟到另一层深意: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对待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下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揭示的哲理就更明显了。

3、移情。

即将诗词的情感移入诵读者内心,在作文时再移入自己的文章。没有感情的文章是不可能动人的。同时只有具有丰富的情感,有一颗善感的心灵,才能发现生活中动人的点滴。

诗词的诵读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就如前面所说,诵读诗词是一次次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通过一次次诵读,古诗词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就会犹如一滴滴涓涓细流,不断地汇入我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之中培育起那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就如曹文轩老师在《回归经典》一文中所说:“悲悯情怀是经典的基本品质。经典名著,无论是喜剧的还是悲剧的,都衬着这个浑厚的底子。它在做一个与天地共在的文章——感动的文章。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深刻的思想,还有情感。经典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有情感教育的功能。

“情感是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维持了数千年的运转,就是因为有“情感”二字的温馨浸润。

“这些经典所营造的世界,正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这个世界,无论是在笑声中还是在哭泣中,都在张扬使人变得更加人性化的悲悯精神。受伤的心灵可以在这里获得慰藉,冷漠的心灵可以在这里重新点燃情感的热火。它们将告诉读者,情感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值得加以颂扬。

“(经典作品)犹如高山,我们需要仰视。„„它们会在悄然无声之中,将阅读者引入一个圣洁的世界,一个使灵魂得到净化的世界。„„在一番严肃与认真中,在一番陶冶与感化中,我们变得纯洁与高尚。„„一个孩子的理想阅读,应从经典开始。”

古诗词是经典中的经典,诵读古诗词,让诗歌与生命共舞!

下载古诗词三2(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三2(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小满三候的古诗词(五篇模版)

    写小满三候的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

    西陵峡三游洞摩崖石刻三游洞古诗词

    段思德万方多难我重来摩崖联刻 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庚戍季春,时严亲知重庆府事,权嘉定,邀假之省部令,兼查省鹺政,道经斯洞,游览骋怀。乙卯腊,奉差检阅水警,时大雪至此,三宿......

    浅谈古诗词的批注式阅读三境

    《浅谈古诗词的批注式阅读三境》 简介开始:浅谈古诗词的批注式阅读三境内容摘要:古诗词批注式阅读的开展,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古诗词批注式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读感知,......

    古诗词

    古诗词合集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心怀壮志,满腹经纶却无从实战,面对人生的失意,陈子昂惟有“怆然而涕下”。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欢乐,自然也就会有悲......

    古诗词

    目录: 1.泊秦淮(杜牧) 2.贾生(李商隐)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4.约客 (赵师秀) 5.河中石兽(纪昀)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

    古诗词

    4、饮酒 (其一)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常用古诗词整理

    常用古诗词分类整理 一、气节意志与品德修养 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 纸上......

    古诗词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