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篇:《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 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三章第四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计划与决策 目标管理 预测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1、1、管理的二重性2、2、管理的科学性3、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1、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2、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

(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1、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2、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第三节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1、观察总结的方法2、2、比较研究的方法3、3、历史研究的方法、4、4、案例分析法5、5、实验研究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1、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掌握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几种管理理论的内容,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对策

6、法治

二、西方朝气的管理思想

第五节 第五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科学的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知道思想

(1)、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三)、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1、秩序科学的作业方法2、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作制4、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5、实行职能工长制6、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经常管理理论之父

①、①、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 ②、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③、③、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

特点:①、明确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使用

④、职业管理人员

⑤、遵守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英国、林德尔、厄威克 美国、卢瑟、古利克

《管理的要素》《管理备要》 主要成就:组织原则的系统化

《管理科学论文集》

主要成就:提出“POSDCRB”管理七职能论。

第六节 第六节 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噢及霍桑实验

梅噢《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霍桑实验四个阶段:

1、1、工厂照明试验:照明度与生产率无直接关系2、2、继电器装配试验3、3、谈话研究4、4、观察试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1、1、职工是“社会人“

2、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关键3、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三、行为科学理论

(一)、个体行为理论

(二)、团体行为理论

(三)、组织行为理论

第七节 第七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亨利、法约尔

特点: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二、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戴尔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案例教学“

三、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卡期特

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五、管理科学学派

认为: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

六、按变理论学派

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的学说观点

第八节

一、企业战略

二、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

三、学习型组织

四、企业再造

第八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霍桑实验?

2、六大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的: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掌握计划工作的种类,程序、方法特征.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特征,种类,程序,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根据实际情况权衡需要和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一方法

内容:5W+H :why 为什么做

what 做什么

who 谁来做

when 何时做

where 何地做

how 怎样做 二、二、计划工作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二)、主导性

(三)、普通性

(四)、效率性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三、三、一、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宗旨

目标

策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

二、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生产计划

财务成本计划

三、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四、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短期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一、机会分析 二、二、确定目标 三、三、制定计划的前提-环境 四、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五、五、评价各种方案 六、六、选择方案 七、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

编制计划的方法 一、一、滚动计划法二、二、网络计划法 三、三、线性规划法

复习与思考1、1、计划工作的含义是什么?

2、2、计划工作的程序如何?]

第四章

第四章 目标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产生和了展,掌握企业目标的性质,特点和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教学重点:目标的性质,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特点,发展,实施过程,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目标的建立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特征1、1、目标是组织经验思想的集中体现2、2、目标具有多重性3、3、目标具有层次性4、4、目标具有变动性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

2、关键性

3、定量化

4、协调性

5、权变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1、1、定义: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名誉吧,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 任务的过程2、2、特点:

1、运用系统化的思想

2、调自我管理的制度

3、实行“能力至上”

二、目标管理的产生

德鲁克《管理实践》

三、目标管理的发展1、1、企业目标通级确定,个人目标要能激发工作积极性。

2、2、通过参与到激发工作积极性3、3、业绩评价的自我参与4、4、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5、5、是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三节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建立

企业目标制定分解过程1、1、略高于当前生产经营能力2、2、质与量有机结合3、3、期限适中4、4、数量适中

(二)、目标分解: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目标、个人目标1、1、逻辑要严密2、2、突出重点3、3、职工参与变“要我做”边成“我要做”

4、4、审批严格

(三)、目标控制

自我控制

领导控制相结合1、1、领导的充分信任 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2、2、建立控制中心3、3、保证反馈渠道的畅通4、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目标评定:

自我评定

群众评定

领导审议1、1、自我评定2、2、全面公正3、3、与人事管理相结合4、4、及时反馈信息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作用

(一)、应用

日本1、1、范围广2、2、以企业系统管理的形式加以应用3、3、财务领域应用广泛

(二)、作用

优点:

1、提高管理的效率

2、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减少无效劳动

局限性:

1、目标制定为困难

2、职工与费时,费力4、4、考核奖惩,难以完全一 政5、5、职工寻质差异,影响管理方法的实施

复习与思考1、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2、2、进行目标成果考核时,如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五章

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了解预测的含义及预测的基本步骤,掌握预测的程序,了解简单的预测方法 教学重点:预测的作用,类型,方法,时间模型,回归分析法。

一、预测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二)、作用1、1、提高决策准确性2、2、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3、3、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4、4、提高应变能力

二、类型

(一)、范围

宏观经济预测

微观经济预测

(二)、内容

市场预测

技术预测

经营绩效预测

经济形势预测

(三)、性质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四)、时间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长期预测

第二节 第二节 预测的程序与方法

一、预测的程序

确定预测目标→查询收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评价预测结束→提交预测报告

二、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法1、1、头脑冈暴法2、2、特尔菲法3、3、销售人员判断预测法4、4、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5、5、群众评价法

(二)、定量预测法

1、时间序列法

(1)、简单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2、回归分析法

3、计量经济学模型

4、投入产出法

5、替代效应模型

三、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1、适应范围2、2、经济性3、3、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4、4、对准确的要求 复习与思考

1、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简述:一个老头和他的孙子要去县城,他们准备骑着驴去。老头儿先骑着驴,孙子跟在后面走,走了一会儿,碰到一位当了母亲的女子,那位母亲责怪老头儿不关心儿童,不应该让孙子走着,于是,老头儿就下来让孙子骑着驴,自己走着。走了一段路,有碰到一个和尚,和尚则责怪孙子不孝顺爷爷,不应该自己骑驴。没办法老头就和孙子一起走路,有过了一会儿,又碰到一个学者,这位学者就笑他们,有驴不骑,偏要走路。老头儿和孙子没办法就一同骑着驴。结果,走了一段路,就碰到了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责怪他们虐待动物!问题:究竟应该由谁骑这头驴呢?

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

老头儿和孙子是这个问题的决策者。骑驴和走路是他们去县城的两种方法。

当了母亲的女人、和尚、学者、外国人都是影响决策四个因素。到达县城是老头儿和孙子的目的。第6章 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内容结构:

6.1 决策概述

6.2 决策过程

6.3 决策原则

6.4 决策方法

第三章 决策(学时数:6)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

掌握:满意原则与最优原则的区别,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应用: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

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本节主要介绍决策定义、原则、了解决策依据,重点:掌握决策定义、原则;难点:对决策原则的理解。

一、决策的定义

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理解决策注意点: 1、2个以上方案中选择

2、选取方案是满意方案,不是最优方案。

3、决策是一个过程

4、决策主体是管理者

5、决策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6、决策是针对现在或未来作出的

二、决策的原则 满意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

决策的类型

 本节根据决策的不同标志,介绍决策的类型。重点:掌握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确定型、风险型、与不确定型决策。难点:是对追踪决策、风险决策及不确定型决策的理解。

一、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把决策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从决策的重要性看,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从决策主体看,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从决策的起点看,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把决策分为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 决策的过程

本节专门介绍一个问题,即决策过程。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识别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方案        作出决定

选择实施战略

监督和评估

 决策的方法

本节针对组织不同业务、介绍对应的决策方法。

重点:掌握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难点:确定型决策方法的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决策树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4个原则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创始人为英国奥斯本。该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2、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德尔菲技术

这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创立,其思想是,大都企业有2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2、政策指导矩阵,该法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它用矩阵来指导决策。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掌握量本分析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小中取大法。

大中取大法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  

□ 本章关键词 初始决策追踪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后悔值

复习思考题 

1、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各自特点。

2、决策过程是怎样的?

3、比较经营单位组合分析与政策指导矩阵这两种方法。

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决策各自方法如何应用。□讨论题

1、描述你在完全理性假设下作过的一个决策。将它与你选择大学相比较,二者有差别吗?试说明之。

2、你认为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哪一步最重要?说明理由。

□ 自我评估练习

你的直觉能力如何?

对下面的每一个问题,选出你第一意向的答案,然后在此答案上画圈。你要诚实地去做。

1、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你希望:

(1)知道问题是什么,但由你自由地决定如何解决它;(2)在你动手前,得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明确表示。

2、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你愿意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是:(1)讲求实际的(2)富于想象的

你最欣赏的人是: 

(1)有创造精神的;(2)细心的。

4、你选择的朋友会是:

(1)认真的和勤奋工作的;(2)激动的和容易动感情的

5、当你向你的同事征求问题的建议时,你会:

(1)如果他对你的基本假设提出怀疑,你极少或决不会感到恼火;(2)如果他对你的基本假设提出怀疑,你常会感到恼火。

6、一天工作开始时,你经常:

(1)很少制定或遵循具体的计划;(2)首先制定一个要尊循的计划;

7、当和数字打交道时,你发现你:(1)很少或从不会发生实质性差错;(2)经常发生实质性差错。

8、你觉得你:

(1)一天中很少做白日梦,即使做了,你也确定不喜欢这样。(2)一天中常做白日梦并以此为乐。

9、当你处理问题时:

(1)你宁愿遵照指示或规则,如果有的话(2)如果有的话,你常爱避开指示和规则。

10、当你试图将一些事物组合在一起时,你宁愿:(1)一步一步写出如何组合它们的说明

(2)当组合它们时先设想一下事物组合好以后的样子。

11、你发现最使你恼火的人看上去是:(1)没有条理的(2)有条理的

12、当你必须处理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时:

(1)你对形势感到焦虑;(2)你对形势的挑占感到兴奋 □ 前沿理论与热点探索

1、直觉决策日益流行。

在运用直觉时,存在一个管理者可遵循的标准模型吗?他们似乎遵从两种方法之一:或是在决策过程之初使用直觉;或是在决策过程结尾使用直觉。

在决策开始时使用直觉,决策者努力避免系统分析问题。他让直觉自由发挥,努力产生不寻常的可能性事件,以及形成从过去资料分析和传统行事方式中一般产生不出的新方案。而决策制定结尾的直觉运用,有赖于确定决策标准及其权重的理性分析,以及制定和评价方案的理性分析。但这一切做完后,决策者便停止了这一过程,目的是为了筛选和消化信息。这种方法能被形象地描述为“睡眠决策”,一二天后再作出最后的选择。□ 实践操作

斯蒂芬汽车零件公司

送至:帕特.卡尔森,高级顾问,多伦多顾问集团 发自:简.斯蒂芬斯,总栽和首席执行官 主题:重构我们的决策过程 帕特,我需要你的建议,我之所以找你是因为你是我父亲的朋友,在他建立我们公司的过程中你给他出了大量的主意。让我简要地说明一下我的意图。

4年前,我从学院毕业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随后立即在多伦多百货商场谋到一份家具部经理助理的职位。但是,当4个月前父亲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猝死后,我接受了母亲的请求,辞去工作开始经营我们家的事业。

经营公司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自己能应付得了。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奇,我利用署假打工和在饭桌上的闲聊,从父亲那里学到了那么多生意经。

如今,斯蒂芬斯汽车零件公司已有11家商店,每家商店的经理都富有经验和十分胜任。在公司总部办公室,我有4位幕僚:L.摩尔斯(商店经营主任);L.基比(采购主任);D.贝克(会计师)和L.科索(我的行政助理)。我的难处是,摩尔和科索在我父亲身边工作了15年,他们对生意的来胧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而我的经验显然十分有限。我现在是按我父亲的方式经营,即请专家提供咨询,但最后的决策由我来作。但是,我正在考虑重新安排摩尔和科索的职位,以便他们和我一样成为决策者。如果我这样做,我实际上就有了一个“总栽办公室”,所有的关键决策都由我们三人的群体共同制定。我希望你能对我这个设想的利弊作一个专业性的评价,你能否把你认为我应当怎么做的建议写成2页纸的信寄给我?我将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案例一:乔森家具公司五年目标

乔森家具公司是乔森先生在本世纪中期创建的,开始时主要经营卧室和会客室家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随着规模的扩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司又进一步经营餐桌和儿童家具。1975年,乔森退休,他的儿子约翰继承父业,不断拓展卧室家具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公司产品深受顾客欢迎。到1985年,公司卧室家具方面的销售量比1975年增长了近两倍。但公司在餐桌和儿童家具的经营方面一直不得利,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一、董事长提出的五年发展目标

乔森家具公司自创建之日起便规定,每年12月份召开一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研究讨论战略和有关的政策。1985年12月14日,公司又召开了每年一次的例会,会议由董事长兼总经理约翰先生主持。约翰先生在会上首先指出了公司存在的员工思想懒散、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他还为公司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

1、卧室和会客室家具销售量增加20%;

2、餐桌和儿童家具销售量增长100%;

3、总生产费用降低10%;

4、减少补缺职工人数3%;

5、建立一条庭院金属桌椅生产线,争取五年内达到年销售额500万美元。

这些目标主要是想增加公司收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公司副总经理托马斯跟随乔森先生工作多年,了解约翰董事长制定这些目标的真实意图。尽管约翰开始承接父业时,对家具经营还颇感兴趣。但后来,他的兴趣开始转移,试图经营房地产业。为此,他努力寻找机会想以一个好价钱将公司卖掉。为了能提高公司的声望和价值,他准备在近几年狠抓一下经营,改善公司的绩效。

托马斯副总经理意识到自己历来与约翰董事长的意见不一致,因此在会议上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部分与会者都带着反应冷淡的表情离开了会场。托马斯有些垂头丧气,但他仍想会后找董事长就公司发展目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副总经理对公司发展目标的质疑

公司副总经理托马斯觉得,董事长根本就不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他所制定的目标意味着什么。这些目标听起来很好,但托马斯认为并不适合本公司的情况。他心里这样分析道:第一项目标太容易了--这是本公司最强的业务,用不着花什么力气就可以使销售量增加20%;第二项目标很不现实--在这领域的市场上,本公司就不如竞争对手,决不可能实现100%的增长;第三项目标亦难以实现--由于要扩大生产,又要降低成本,这无疑会对工人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也就迫使更多的工人离开公司,这样空缺的岗位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降低补缺职工人数3%呢?第四项目标倒有些意义,可改变本公司现有产品线都是以木材为主的经营格局,但未经市场调查和预测,怎么能确定五年内我们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呢?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托马斯认为他有足够的理由对董事长所制定的目标提出质问。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问题使他困扰不解,一段时期以来,发现董事长似乎对这公司已失去了兴趣;他已50多岁,快要退休了。他独身一人,也从未提起他家族将由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如果他退休以后,那该怎么办呢?托马斯毫不怀疑,约翰先生似乎要把这家公司卖掉。董事长企图通过扩大销售量,开辟新的生产线,增加利润收入,使公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以便在出卖中捞个好价钱。“如董事长真是这样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了。他退休以后,公司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是不会在乎的。他自己愿意在短期内葬送掉自己的公司,我有什么办法呢?” [思考题]:

1、你认为约翰董事长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合理吗?为什么?你能否从本案例中概括出制定目标需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2、约翰董事长的目标制定体现了何种决策和领导方式?其利弊如何?

3、假如你是托马斯,如果董事长在听取了你的意见后同意重新考虑公司目标的制定,并责成你提出更合理的公司发展目标,你将怎么做?

案例二:开发新产品与改进现有产品

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达到3400万元,1994年预计销售可达3700万元。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间,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在会议上,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农业机械产品虽有市场潜力,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新需求。

身为机械工程师的袁先生,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非常内行。因此,他听完了各经销负责人的意见之后,心里便很快算了一下,新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两项工作约耗时3-6个月。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并根据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

袁先生认为,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况,就像以往的会议一样。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经营效果还很不错。结果,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他相信,改进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出具吸引力的价格,将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最有效的法宝。因为,客户们实际考虑的还是产品的价值。尽管他已做出了决策,但他还是愿意听一听顾问专家的意见。

[思考题]:

1、你认为该企业的外部环境中有哪些机会与威胁?

2、如果你是顾问专家,你会对袁先生的决策如何评价?

案例三:通用与福特迥异的跨国并购战略及成效

提前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了1999年度的美国500强企业的排名。通用汽车公司连续12年名列500强之首,年收入达到1890亿美元。1998年排在第二位的福特汽车公司以年收入1625亿美元跌到第四位。

1999年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去年美国500家大公司的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10.2%,盈利增加了28.7%。通用汽车缘何能连续12年屹立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不动摇?而福特汽车不仅未保住以往的经营业绩,反而跌落到第四位,这与他们迥异的跨国经营战略是紧密相关的。

1、通用:尊重被并购方的优势及自主权

通用汽车公司早就在摸索如何在全球实行最佳的并购战略。它最初收购了欧宝汽车公司,后来入股五十铃、铃木汽车公司。它谋求在美国的生产上与丰田汽车公司在引擎上进行合作。就是说,它实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并购战略,尊重各家公司的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微型汽车、商用汽车到中高级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各种类型的汽车几乎都生产,但与福特汽车公司相比,在高级轿车的生产上却略逊一筹。

通用汽车公司推行的并购战略,在确立各自的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说在共享汽车车底盘和基础设施等资源上取得了很大的整体效果。

2、福特:统一树立自己品牌

与通用汽车公司相比,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却大不相同。除了最近收购美州虎、阿斯顿马丁等汽车公司之外,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走批量生产之路。它收购马自达汽车公司也是为了全面统一事业,比如开发利用福特汽车底盘和引擎,实现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等。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还在管理上鲜明地打出了福特色彩。

在对欧洲福特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的组织与领导权实行统一之后,福特公司的这种战略更加明确,进一步加快了在全球实行统一的步伐。在产品开发上,美国福特公司、欧洲福特公司、美洲虎公司和马自达公司分工明确,立足于全球化的角度统一使用汽车底盘。福特汽车公司在实现零部件供应的全球化上也花费了很大气力,这几年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还对错综复杂的经营体制、开发工序和生产线进行了调整和统一。

然而,最近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调整了方针,重新恢复了欧洲福特公司的组织,对各地区的经营进行区别对待;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之后,建立了高级轿车部门;加强服务和金融等与汽车相关的事业,向顾客提供全面服务;实行销售改革,计划建立为顾客着想的零售店网以及重建销售连锁店。[思考题]:

1、请分别叙述通用、福特公司的并购战略。

2、请分析通用、福特公司并购战略的不同之处,它们各有何利弊?

案例四:“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方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经济,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不断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做指导。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20多年来,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踏上新的台阶。[思考题]:

试用渐进主义理论分析我国所采取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正确性。

案例五:“格兰仕”进军空调业的决策可取吗

我国生产微波炉这种制“热”产品的龙头企业——格兰仕集团公司,于2000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将投入20亿元巨资进入空调制冷业,其空调产品将在国庆节前后批量投放市场,并将在短时间内使空调产品成为该公司的第二主导产品;还决策将进入电冰箱行业。格兰仕公司为什么要进入空调业、电冰箱行业等两个制冷行业?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1)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微波炉这一单一产品上,生产规模巳达1200万台/年,格兰仕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

(2)空调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空调产品降价的余地很大,因而国内空调市场的需求量将变得十分巨大。

(3)由于全球变暖,过去很少用空调的地区如欧洲也开始大量使用空调。而欧洲空调生产厂家少,只能依赖进口。因此,拓展欧洲空调市场潜力很大,格兰仕有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渠道。(4)格兰仕的微波炉产品是盈利产品,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另外有40亿元的银行授信贷款尚未动用,因而有能力对空调和电冰箱产品进行巨额投资。[思考题]:

1、空调和电冰箱这两个行业竞争已很激烈,格兰仕进入这两个行业能站得住脚吗?

2、该公司负责人对国内外的空调市场的预测准确吗?进入空调业能获得成功吗?

案例六:HT公司的跳跃腾飞与未来发展

HT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直属邮电部的全民所有制骨干企业、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PTIC集团)的核心成员厂。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与不断探索,尤其是近年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依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自觉深化企业改革,企业已从一家邮电设备的修配厂,一跃发展成为以研制、开发、生产经营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激光照排、数字传输、无线通信为主的多种电子通信设备的专业厂家。

从1958年建厂到1979年,HT公司的经营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的,企业没有明确的经营战略,1980年后,邮电部的生产计划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拥有3000多万元生产能力的HT公司只拿到了90万元的计划生产指标,此时HT公司的决策者决定开发产品档次不算太高但颇有市场需求的电视机、电风扇和电源接插件。这一决策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产存量,1984年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6031元,销售收入为2785万元,均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这一决策的重要性,还在于增强了HT公司全体员工的市场营销意识与营销能力。

在技术、资金有了一定积累的条件下,企业决策者认为,随着家电行业同行竞争者的增多,企业的产品如没有特色就很难获利,因此在1985年后,HT公司积极寻求有较高技术档次的新产品,其中主要是积极参加了电子部组织的激光照排项目的合作攻关,这一努力,使HT公司形成了“以激光照排为主、数字特高频与移动通信为辅”的“一主多辅”的经营格局,对提高HT公司的技术能力与今后的技术引进起点,起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80年代末期,HT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大部分为模拟制式,尽管当时还拥有一定的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产品结构已趋老化,市场面临衰退。在这关键时刻,HT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通信必然要实现数字化、全球化。决策者还敏锐地预测到,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邮电建设将会以HT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水平与国内的大市场,果断地提出了“高新技术起点、多渠道技术引进、高速度形成规模经营”的经营战略,并由此作出了两个具有超凡胆识的决策:一是尽早与世界著名的无线通信产品制造商——美国的M公司签订蜂窝电话手持机与基站系统设备技术引进合同;二是冒险加盟HJD04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合作攻关。

这两项决策的制定与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HT公司的产品结构,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1992年就提前完成了“八五”原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1993年销售收入猛增到15亿元,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86.2万元,与1958年建厂时相比,国有资产增加了200余倍。HT公司开拓了一条值得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借鉴的自强奋进、跳跃发展的成功之路。

目前,HT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技术风险,HT公司的自主开发能力与跳跃发展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指标不匹配。

其次,HT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通信设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通信产品的高利润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入通信行业;同时,国外大公司会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思考题]:

1、HT公司决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本案例看,HT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是什么?

3、HT公司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行动是什么?

决策与计划 案例

隆 中 策

诸葛亮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可弃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闇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壸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分析:

诸葛亮的“隆中策”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成功计划工作案例之一。

隆中策的第—步是确定组织目标:兴汉室,图中原,统一天下。

隆中策的第二步是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即确定分步计划的阶段目标:第一,先取荆州为家,形成“三分天下’’之势;第二,再取西川建立基业,壮大实力,以成鼎足之状;第三,“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这样,“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策的第三步是确定实现目标的指导方针:“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内修政理,外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等待良机。

隆中策又进一步对敌、我、友、天、地、人做了极为细致透彻的分析,论证了为什幺应当有这样的指导方针。

诸葛亮所作之隆中策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在调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在于他准确、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诸葛亮的信息来源,一靠交友,二靠云游,这才能做到知天下事、知天下人,不然怎么能画出西川54州图呢?

诸葛亮的隆中策不正是一项完整的计划工作吗。三分天下之后,如果不是后来关羽交恶东吴,丢了荆州;如果不是刘备又在战术上犯了错误,使鼎盛时期的蜀汉大伤元气;如果后主刘禅是明君,诸葛亮也不会功败垂成。蜀汉之所以被晋灭掉,并非隆中决策之失,而是执行计划有误。

目标及目标管理

穿越玉米地 请大家设想一下。此时此刻,你们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

田野上,清新的风徐徐地吹来。铺展在你们眼前的,是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同时,这有是一片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陷阱的玉米地。

今天,你们将穿越它。

你和你们的对手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也就是说,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别人更快,手里要有更多的玉米,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玉米地游戏”的三个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

你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在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创业决策的过程,N次的选择将产生N种经营状态和结局。穿越的魅力就在这里。企业经营的谜底也就在这里。你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

当你的人生开始一场新的角逐的时候,在你的事业掀开新的一页之际,你曾经认真地直面过这个问题吗?而这个问题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之后他们就开始了穿越玉米地的旅程,25年后,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后来,哈佛经过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树立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假设一场生死攸关的篮球冠军争夺战中的一个场景:

两支球队在做了赛前热身运动后,为了投入比赛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然后他们返回到更衣室,教练给他们面授行动前最后的“机宜”,下达最后的指示,他告诉队员:“伙计们!这是最后一战,成败就在此一举,我们要么会青史留名,要么默默无闻,结果就取决于今晚!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整个赛季的成败就在今晚!”

队员们士气高涨,一个个像被打足了气的皮球。当他们冲出门跑向球场时,几乎要把门从框上扯了下来。可当他们来到球场上时却愣住了,一个个大惑不解,十分沮丧和恼怒。原来他们发现球篮不见了。他们愤怒地大叫:“没有球篮我们怎么打球?”因为没有球篮,他们就没法知道比分,就无法知道他们的球是否命中,他们的比分是否多于对手。总之,没有投球的目标,他们就无法进行比赛。球门对于球类比赛相当重要,对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场没有球门的比赛?如果是这样,你的得分是多少?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次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沿着公路向十公里以外的村庄步行前进。第一组不知道去的村庄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结果这个组刚走了两三公里时就有人叫苦,走到一半,就有人抱怨,有的人甚至再也不肯走了,越往后人的情绪越低。第二组知道去哪个村庄,也知道它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人们只凭经验估计需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个组走到一半时开始有人叫苦,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时,大家情绪低落了,觉得疲惫不堪,路程大远了。当有人说快到了的时候,大家又都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第三组不仅知道路程有多远,去的村庄叫什么名字,而且路边每公里都有一个里程碑。人们一路走一路留心看里程碑,每看到一个里程碑,大家心里便有一阵小小的快乐。当他们走了五公里之后,每再看到一个里程碑,使爆发一阵欢呼声。这个组的情绪一直很高涨。走了七、八公里之后,大家确实累了,但他们不仅不叫苦,反而开怀大声唱歌、说笑,以驱走疲劳。最后两公里,他们越来情绪越高,因为他们知道胜利就在眼前了。

明确的、为组织成员接受的目标是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的。它会使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工作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授课人:鲁延霞)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授课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1.举例“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引出管理的概念。

2.列举多个国家管理家对管理概念的描述,总结出管理的准确定义。导入新课。

3.授课结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4.布置作业:请大家下去搜集成功管理专家的案例。课堂组织:1.关闭手机,注意课堂纪律,点名考勤。

2.提问,列举常见的管理的例子,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

3.插入幽默气疯,活跃气氛。

时间分配:第一节:上课前准备5分,管理概念 5分钟,管理性质5分钟,管理与边境的管理10分钟。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

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

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总结的方法

2、比较研究的方法

3、历史研究的方法、4、案例分析法

5、实验研究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

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第三篇: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信息交流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信息交流行为的界定、信息交流与传播模式、信息交流与信息交换、信息扩散原理、信息守恒规律、信息交流的障碍。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第三章信息分布

一、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了解马太效应的数学模拟,理解信息按空间、作者、时间等分布的基本规律,掌握信息分布的基本定量规律,掌握半衰期、普赖斯曲线、普赖斯指数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2.信息按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3.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4.信息按时间的分布规律

三、本章重点 1.布拉德福定律 2.齐夫定律 3.济特卡定律 4.普赖斯定律 5.指数增长律

【简答】

1、何谓马太效应

2、掌握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写出定律的公式并画出曲线图

3、掌握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写出定律的公式并画出曲线图

4、掌握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指数增长律和逐渐过时律,写出定律的公式并画出曲线图

5、利用本章中的规律分析一个实际案例

【本章知识点】

本章揭示了信息管理学奠定性的定律,主要以文献信息为对象,从纵向时间分布和横向载体及内容领域分布来研究信息分布的特征和规律。主要内容有信息生产和分布的马太效应及其数学模拟、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率。

1、信息产生分布中的马太效应。2、信息按生产者的分布规律。3、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第四章信息获取

一、教学目的

了解各类信息源及其特点,掌握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能有效进行信息评价和选择,掌握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熟悉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各类信息源及特点 2.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3.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

三、本章重点

1.记录型信息源 2.零次信息源

3.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

4.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简答】

1、信息源的类型划分和特点。

2、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选取。

3、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的性能比较。4、信息搜集的原则和方法。5、调查的方法和实施

【本章知识点】

本章主要讨论信息源的分类和特点、信息的评价、获取和搜集方法。

1、各类信息源及特点,重点是记录型信息源和零次信息源。

2、信息的评价与选择。

3、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

第五章信息组织

一、教学目的

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掌握著录、标引等基本概念,了解通用标记语言,掌握文献信息的分类组织法和主题组织法,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组织方式。

二、教学内容

1.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2.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信息组织的技术和方法

4.信息组织的发展方向——知识组织

三、本章重点

1.信息组织的内容 2.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3.元数据

4.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 5.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

【简答】

1、信息组织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3、信息描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简要描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相关标准。5、简要描述主题法和分类法的特点。

6、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有哪些突破? 7、知识组织的演进和发展。

【本章知识点】

本章介绍了信息组织的一般概念,介绍了信息组织的演变与发展,包括传统信息组织、网络信息组织和知识信息组织等。重点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和组织方式,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特点和相关技术。1、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2、信息的描述与揭示。3、信息组织的技术和方法。

4、信息组织的发展方向——知识组织。

第六章信息检索

一、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检索的沿革与发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类型和特性,了解信息检索语言的职能及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掌握联机信息检索及网络信息检索。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检索的沿革与发展 2.信息检索的职能与程序 3.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检索的基本类型和特性 2.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

3.联机信息检索的技术原理服务方式

4.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检索模式和检索工具 【简答】

1、简述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性。2、简述信息检索的四种模型。

3、检全率与检准率的相互关系是如何的。4、简述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

5、试用常用的几种搜索引擎

【本章知识点】

1、信息检索的基本类型和特性。2、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

3、联机信息检索的技术原理服务方式。

4、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检索模式和检索工具。

第七章信息服务

一、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服务的内容及信息服务的原则,掌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了解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掌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内容 3.信息用户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4.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和调研

三、本章重点

1.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2.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 3.网络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

4.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内容 5.用户信息需求的评价标准

【简答】

1、简述信息服务的内容和主要方式。2、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包括哪些。

3、简述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任务与内容。4、简述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5、调查用户及其需求有哪些方法。

【本章知识点】

1、信息服务的内容和主要方式。2、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功能。

3、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内容。4、用户信息行为。

5、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评价和调研。

第八章信息系统一、教学目的

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主要类型,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关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思路,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掌握数种重要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二、教学内容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2.信息系统的开发 3.信息系统的管理

4.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本章重点

1.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简答】

1、简述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是怎样的。3、简述信息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4、画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图。

5、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6、简述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几种重点技术

【本章知识点】

1、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3、信息技术的组成。

4、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图。

5、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6、信息系统的管理。

7、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几种重点技术。

第九章信息机构管理

一、教学目的

理解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明确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掌握和运用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关注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 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 3.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 4.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

三、本章重点

1.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 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

3.信息机构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

【简答】

1、简述非营利信息机构的营利方法。

2、简述信息机构在制定营销计划时的几点策略。3、信息机构的人员应该如何管理。概括起来教学内容包括: 1、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 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 3、信息机构的管理方法; 4、信息机构的人员管理。

本章教学重点应放在以下部分:

1、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

2、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

3、信息机构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

【本章知识点】

1、信息机构管理。2、非营利信息机构。

3、非营利信息机构的营利方法。4、战略规划的步骤。

5、信息机构制定营销计划的策略。6、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7、高级管理者的职责。8、经济补贴政策。

第十章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一、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国家信息政策的基本要素,掌握我国信息法律法规文件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了解国家信息法制建设,明确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熟悉信息政策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2.信息法律

3.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 4.信息政策的评价

三、本章重点

1.国家信息政策基本要素

2.国家信息政策的经济问题、法律问题 3.我国信息法律法规的类型、特点

【简答】

1、信息政策的含义、问题及内容。

2、根据国家信息政策的五个要素分析我国国家信息政策体系建构问题。3、简述信息法律的含义、类型和立法模式。

4、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有哪几种。5、简述信息政策评价标准的几种类型以及信息政策效益是如何评价的。

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包括: 1、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2、信息法律;

3、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 4、信息政策的评价。

在教学中的重点为:

1、国家信息政策基本要素;

2、国家信息政策的经济问题、法律问题; 3、我国信息法律法规的类型、特点。

【本章知识点】

1、信息政策的含义。

2、国家信息政策体系构建。3、信息法律的含义、类型。4、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

5、信息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原则。6、信息政策评价标准的类型。7、信息政策效益评价

第四篇:管理学基础

管理: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本质: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目的:设法提高被管理单位功效的放大倍率和创新能力,基本特征(明确的目标,人,系统性结构):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了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协作活动3.管理有其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三个层次(上中基层).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从管理的根本意义上看,一是组织劳动;二是指挥、监督劳动2.组织劳动体现其自然属性:随社会分工和协作的产生而产生,组织共同劳动的本身的要求3.指挥、监督体现其社会属性4.管理的二重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5.二重性的意义: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大胆地、批判地吸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管理的对象“六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和业务技术,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原则性,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2.艺术性:没有固定模式,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管理的手段:具备的条件,包括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提供的有效力量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具体表现为机构、法及政策、人和信息, 管理者:旨在组织中负责管理、决策,解决管理问题,从事管理过程的实现,而且对组织内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盒创新等的有关人员,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从广义上讲,领导者也是管理者,领导者是高层管理者中最具权威的管理者,从具体工作内容讲,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在组织中建立良好程序;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引导组织不断地创新与改革,管理者要有领导者有序的改革,领导者则需要有管理的多方配合,两者的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是保证一个组织取得良好绩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环境: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3.现在管理理论阶段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贡献生产管理的实践中,运作科学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1提倡在○3谋求最高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4初步建立了管理科学的知识体○2促使劳资双方的互相合作,实现人们的心理平衡系,使科学管理的知识、方法和制度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促使全社会去认识、理解和使用它2.泰罗科学管理的不足3○1重视工作、忽视人性;重视物质,忽视精神重视局部的高效益,忽视整体的经营管理,总之,科学管理理论○2重视规章制度,护士相互的沟通与创新是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的开端;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雏形;是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管理过程理论(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平价1.贡献○1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3所提出的许多管理原○2一般性管理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则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是普遍适用且行之有效的1法只考察了组织内在因素,○4法所倡导的管理教育活动促进了管理○专业的形成2.不足○没考察组织同周围环境的关系,缺乏具体性○2组织与管理的论述中有不充分、不科学之处○3法提出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4法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从静止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没有从动态发展角度研究组织的运动和发展。人际关系理论之父--梅奥,霍桑试验-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标志(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男工试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内容:1.工人“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系统:由事物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素、联系、结构、功能和环境,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最优性。整分合原理把管理过程分三步骤:整体把握(前提)、科学分解(关键)、组织综合(保证).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1强调具体行为2使反馈不对人3使反馈指向目标4把握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5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全面准确地理解,6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决策:管理人员针对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并从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制定决策的基本步骤: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实施备选方案,决策树法:画图顺序为从左到右,计算顺序为由右到左,方块为决策结点,圆形为状态结点,三角为结果结点,SWOT分析:又称态势分析法,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其中S、W为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头脑风暴法四原则:勿评优劣、大胆创新、越多越好、集思广益,滚动计划法的特点:分段编制,近细远粗、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目标管理:MBO,一种将组织目标转换为各个部门乃至个人岗位目标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和考核标准的管理方法,MBO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用它们来激励下属,原则:1期望原则:反映每一个人的目标/期望2参与原则:激励手段3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联的;time bound:时间期限)

组织:指人们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分工和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成员间的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但无法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所有联系,非正式组织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正式组织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靠理性原则维持;非正式组织以感情和融洽关系为标准,靠感情因素来维持,非正式组织的优缺点:优:满足职工需要;产生和加强合作精神;对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非常重视;非正式组织能主动适用环境,组织结构包括三个核心内容:即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与分权性,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目标至上,因职设岗、因岗设人,当组织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及人员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和变革—组织变革,2分工协作原则:分工要合理,协作要明确,3统一指挥原则:等级链不能中断、不能多头领导、防止越级,4管理跨度原则:有效的管理跨度与合理的管理层次相结合,5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责、权、利相对等,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因职而异、因事而异,7稳定性与适应性原则8精简高效原则,授权的要求:1依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授权2授权要适度、明确、具体3授权过程中必须使下级权、责、利相当4实行最终职责绝对性原则5不能越级授权6上级必须坚持有效监控原则7授权的撤回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及价值观。层次:1物质层:最直观的表现2制度层:它是组织文化的中介层3精神层: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要素:核心是组织价值观;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也称职务影响力,即原本意义的权力的概念。广义的权力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的统一就是权威。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个人权力(个人影响力)=权威(影响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便取而代之,因此,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要。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体系是复杂的,在任何时刻都有许多需要在影响个人的行为。第三,一般情况下,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需要才能进入到满足上一层次需要。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途径,要比满足较低层次需要的途径多。2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奖酬制度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较高的效价;报酬与绩效挂钩;多数人认为有意义的奖励形式;及时将一介结果(组织结果)转化为二阶结果(个人利益);充分体现公正性、透明性、职工参与性;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沟通:思想、信息等的传递和理解,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发送者的过滤:操纵信息,使信息显得对按收者更加有利。如向上汇报的都是上司爱听的东西。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组织文化有关。2接受者的选择:接受者不知不觉会选择自己期望的信息,如爱听自己喜欢听的话。3情绪影响(辩护性)4语言的含义5非语言提示:协调一致则可抢话,否则冲突。

克服沟通障碍:1运用反馈:语言的、非语言的2简化语言3积极倾听:专注、移情、接受、对完整性负责任的意愿4控制情绪:不要质问、而要提问5注意非语言提示。

控制:按既定计划、标准和方法对工作进行对照检查,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工作的基本步骤: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分析衡量结果4。采取管理行动 控制工作的类型:1。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2。三者的特点: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防止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可能产生的偏差,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现场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基本形式是管理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测量、评价。反馈控制:控制的中心问题是执行计划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最终结果的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与改进下一阶段的资源配置与过程指导、监督。三种控制的主要区别信息为馈~,现○1馈入信息不同:前~是以系统的输入信息为馈入信息,反~是以系统的输出~是以系统计划执行信息为馈~○2目的不同:前~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反~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现~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

采用行政方法管理的原则:1。尊重客观规律2。行政管理方法的使用不宜过多3。区分在不同类型组织中行政管理方法的不同地位和作用4。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时要伴之以其他的管理方法:调动积极性,防止官僚主义5。运用行政管理方法要注意提高行政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人治而不是法治。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的特点:权益性、多样性、适时性。

柔性/刚性管理方法的区别:柔性管理方法的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性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刚性(A),柔性(B):1。A以规章制度为中心;B以人为中心。2。A以组织权威(制度、职权)为基础(命令、监督、控制);B以认知内化(价值观、文化)基础(激励、教育、协调、互补)。3。A职位影响力,外在驱动力;B非职位影响力,内在驱动性。4。A经济人;B社会人、自我实现人。5。A追求低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低、衡量标准易量化;B追求高层次需求、创造性要求高、衡量标准不易量化。本质:是依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方法的原则,对管理对象施加的软控制。特征:模糊性、非线性、感应性、塑造性和滞后性。基本原则:内在重于外在,直接重于间接,心理重于物理,个体重于群体,身教重于言教,务实重于务虚。

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戴明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管理循环过程:1。计划阶段:找问题;找原因;确定目标;计划决策2。实施阶段:实施3。检查阶段:检查4。处理阶段:巩固成果;处理遗留问题管理循环的特点:1。大循环套小循环,大小循环相互促进2。PDCA循环必须按程序办事,也就是说要按照前面所介绍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运转,其先后顺序不能随便颠倒3。螺旋上升的循环,每循环一次都会使管理工作提高一步。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质量:指产品、作业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或人们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按照质量的可观察性或评价的难易程度分为搜寻质量;体验质量;信誉质量(卫生服务属于第三类,它的质量大部分属于信誉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内涵: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标准化;系统化。PEST分析法: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背景的时候,常通过这四个因素来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激励: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利用组织各种内外环境中的要素,使被管理者能够产生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努力的一种内在积极性,这一过程称为激励。激励理论内容:1.内容型: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型: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3.强化型:强化理论,挫折理论;4.综合型: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迪尔综合激励模型。激励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协调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责任明确原则,加强沟通原则。反馈不良的表现:①信息来源少:民主不健全,言路堵塞—发扬民主;②感受器少:缺少反馈制度(如登记,汇报);③信息传递损失大(信息过滤和选择性知觉),且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强;④没有高效的信息分析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储存等);⑤决断权,权力过于集中。如何开发有效的反馈技能:①强调具体的行为,使反馈不对人,反馈面向目标;②把我反馈的良机:接受者的行为与获得该行为的反馈相隔时间非常短时,反馈最有意义;③确保理解:反馈应清楚,完整,使接受者能确切的理解;④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补修课自测练习

一、单选(每题3分,共30分)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控制)。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西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计划)的重要性。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精神领袖)的角色。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答案:1.D; 2.C; 3.D; 4.C; 5.A;6.D; 7.C。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提高劳动生产率)。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经济人)。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社会技术系统)。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企业文化)。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企业精神)。

答案:1.A;2.C; 3.D; 4.C; 5.B;6.B; 7.C;8.A; 9.C; 10.D. 3章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企业精神)。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的。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创新性)性质。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战略计划)。

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B.更短)。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C.策略)。

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B.市场预测)。

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长期预测)。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D.长期预测)。答案:1.B;2.A;3.C;4.D;5.B;6.A;7.C; 8.B;9.A; 10.D。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彼得·德鲁克)。

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权变性)原则。

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现实性)原则。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满意利润)。

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D·麦格雷戈)。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5个)以内。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层次性)。

(B.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答案: 1.D; 2.B; 3.A; 4.A; 5.B;6.B; 7.D;8.C; 9.B; 10.A;11.B; 12.D。

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A.决策)。

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A.纲领性)特征。

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D.职能战略)。战略管理是组织(B.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B.SWOT分析)。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公司层战略)。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D.密集型发展战略)。答案:1.B; 2.A; 3.D; 4.B;5.B;6.C; 7.D。

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A.战略性决策)。决策的前提是(A.识别问题)。

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A.盈亏平衡点法)。(C.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答案:1.A;2.A; 3.A; 4.C;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A.组织目标)相匹配。矩阵式组织属于(B.有机式)组织结构。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责权利对等)原则。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D.矩阵制结构)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事业部制结构)。答案:1.A; 2.B; 3.A; 4.D; 5.B.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因事择人)原则。

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D.高层管理者)。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B.关系部门)获取信息。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D.自我考评)。

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职务轮换)。答案:1.A; 2.D; 3.B; 4.D; 5.B。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C.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自身影响力)。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C.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高工作—高关系)。

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D.转移法)。答案:1.C; 2.D; 3.C; 4.A; 5.D。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就是(A.挫折)。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C.80%--90%)。

(A.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消极强化)。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C.一般专业人员)。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积极强化)。

案例:1.A; 2.C; 3.A; 4.A; 5.D; 6.C; 7.C; 8.A。11章

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B.情感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C.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A.地位差异)。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C.选择性知觉)原因造成的。

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B.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都各不相同而导致的。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A.建设性冲突)。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解决问题

答案:1.D; 2.B; 3.C; 4.A; 5.C;6.B; 7.A; 8.D。12章

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控制)。

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B.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A.现场控制)。

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D.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A.历史标准)。

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B.实物标准)。

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C.可检验性)要求。

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A.全局观念)。

答案:1.C;2.B;3.A;4.D;5.A;6.B;7.C; 8.A. 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B.员工的行为)。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B.直接监督或巡查)。人事调整的目的是(C.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该掌握(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B.降低成本)是提高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D.定额法)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对供应商的评价中,(C.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D.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B.运营能力)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D.投资收益率)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答案:1.B; 2.B; 3.C; 4.C; 5.B; 6.D; 7.C; 8.D; 9.B;10.D;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答案:1. 2.×; 3.√;4.×;5.×;6.×; 7.√;8.√。2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答案: 1.×; 2.×; 3.×;4.;5.×; 6.×。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

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答案: 1.√; 2.×; 3.×; 4.√;5.×;6.√。

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

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它的中长期目标。(×)

答案:1.×;2.×;3.×; 4.√;5.×;6.×; 7.√; 8.×; 9.×; 10.×。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答案:1.√; 2.×; 3.×; 4.√; 5.×。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以起到互补作用。(√ 答案:1.×;2.×;3.√;4.×;5.√

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答案:1.×;2..×;3.√;4.×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答案:1.×; 2.×; 3.√; 4.√; 5.×; 6.√

下属的成熟程度包括两个因素: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心理成熟度高的个体不需要太多的外部激励,而是靠内部动机激励。(√)高层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5.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答案:1.√; 2.×; 3.√; 4.×; 5.×。

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据美国一家公司估计,生产率的提高有20%得益于工人提出的建议,其余80%来自技术的进步,但是,管理人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20%上。(√)

答案:1.×; 2.√;3.×; 4.√; 5.×; 6.√

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口头沟通虽然比较精准,但是耗时较多,同样时间内所表达的信息远远不能与书面沟通相比。(×)

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情绪异常影响人们的有效沟通,使信息的传递严重受阻。所以,当管理者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停止沟通。但是,由于管理者是沟通的主体,因此如果沟通的对象情绪不稳定,则不需要停止沟通。(×)

在组织管理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需要运用管理技巧有效地解决冲突,千万不能激发冲突。(×)

答案:1.×; 2.√; 3.×; 4.√; 5.×; 6.√; 7.×;8.×

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控制的目的必须是对控制客体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成本标准和收益标准都属于实物标准。(×)

统计师和会计师喜欢用复杂的表格形式,工程技术人员喜欢用数据或图表形式。控制工作必须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答案:1.√; 2.×; 3.×; 4.√; 5.×; 6.×; 7.√

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机构的选择。(×)

质量不仅仅是指服务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不同环节发现的有关信息要尽可能在组织内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在作业系统的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高,作业系统的效率越高。(×)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在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当中,会受到文化、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答案: 1.√; 2.×; 3.×;4.√; 5.×; 6.×;7.×; 8.√。

三、四、案例单选(每题5分,共20分)计算单选(每题5分,共20分)

下载《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基础

    1、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第1题: 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 第2题: 约......

    管理学基础(精选)

    管理学基础 第1题: 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第2题: 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管理学基础

    A.总体性和长远性B.总体性和全局性C.全局性和系统性D.长远性和风险性2.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DA.快,上升B.快,下降C.慢,上......

    管理学基础

    作业(一) (一)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学是一门纯书本的课程,但用科学的方法运用可以把他用活,而管理的对象主要人,人与人之间沟通接触是要有技巧的,即一些......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2008-08-28 第一讲: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讨......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1. 4......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