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

时间:2019-05-12 16:0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自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自信》。

第一篇: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什么是“四个自信”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总书记表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自信,因而正式成为了自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的第四个自信。

何为“文化自信”,在“七一讲话”上,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中华民族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有着重大意义。

二、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的冲击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如何准确的把握时代需求,如何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辨识与把握,如何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理性而批判的的扬弃,与如何正确把握文化自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动力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创造力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树立了片面求洋、全盘西化的错误文化观。文化自信就是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植根于5000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土壤。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自豪,只有肯定了自己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能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发自内心的的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二)应对多元文化冲击之核心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不断加快,世界多元文化之间也正在激烈地碰撞着,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交错复杂的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信仰体系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扩展,使得新一轮的文化冲击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文化自信正是甄别文化优劣,应对文化冲击的核心力量。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方位,掌握目前我国所处时代的特点,并以此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现实与具体的条件和大的环境出发,合理的对适应与满足当下实践要求的文化观进行选择,才能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渗透。

(三)促进优秀文化发展之动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实现文化自立、自强,为文化强国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作为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生根之土壤,文化的繁荣发展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外来文化的简单模仿,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纯复制。文化是在不断实践基础上得来的,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三、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20日,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中表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实现文化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就是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努力。

Mingsheng

第二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提出时间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主要内容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第三篇: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历史起源

中国中华民族曾经有着辉煌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当历史发展到清朝晚期尤其是1840年前后,中国封建社会在历经了其成熟的巅峰之后到达了其腐败的晚期。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与扩张,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扩张的热潮中,中华民族濒临亡国。在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坚韧不屈地维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惨败到戊戌维新;从辛亥革命到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直行走在挽救人民命运和民族尊严的路上。直到1949年,在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革命道路的探索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建设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中国全面确立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尝试与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开展,“中国模式”享誉全球,这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无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必然选择,这个过程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满的自信。

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科学性以及相信它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历史起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源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并且日臻成熟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初步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鲜明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风云动荡的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出发,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新高度,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愿景引领下,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正是这一自信鼓舞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伟大复兴。

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无比优越性。制度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支柱,而维系这一政治支柱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则时刻以巩固皇权为根本原则,从而构成了庞大的封建政治运行网络。清朝晚期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衰微,封建统治者通过洋务运动、新政、变法等方式全力挽救也无济于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则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彻底埋葬。民主共和作为一种理念、思想和制度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然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再一次打碎了中国人追求民主共和的梦想。之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让国人再次痛心地质疑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将亿万人民梦想中的民主变成实实在在的制度。

40年以来,中国执政党建设的成就、社会经济的进步、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传统话语的传承,都在全方位折射出中国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巨大定力和活力,也时刻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的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自然、社会与历史条件的不足、局限与束缚,通过意识、符号、精神的刺激与再生产为主体提供推动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思想、激情、智慧、意志和创造力。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人类世界古代文明形态中少有的未曾间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形态。早在轴心时代开始,就一直努力在主体内部发蒙和培育“仁者不忧”(《论语·泰伯》)、“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开物成务”(《易经·系辞上传》)、“与天地参”(《中庸》)的文化信念与实践理性机能,并最终形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理想。千百年来,正是凭借这种内力深厚的文化历练与践行能力,中华民族才在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苦撑苦熬、顽强生存下来。即使在大故迭起、风雨如晦的近现代,这种文化自信与弘道精神也一直是激励人们回应现实挑战的核心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厚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国成就。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与战略胆识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既是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演变的反复思考,更是对中国未来走向的缜密筹划。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这种使命感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与淡化。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风雨兼程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日益接近,然而中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压力和困难也世所罕见,中国共产党肩上的重担日益增加,在这紧要关头,共产党郑重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和成绩的认可与总结,也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鼓励与鞭策,更是对实现未来使命的一种魄力与坚定。

“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是总书记定义好干部的标准之一。不避困难、勇于担当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伟大事业的责任和对人民群众的情怀。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执政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执政危险和执政考验,中国共产党且能够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事业面前展现的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和姿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艰巨任务,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有且只有中国共产党。

“四个自信”凝聚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动力与共同愿望

首先,“四个自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相互重叠和碰撞。“纷繁的价值选择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如果选择不当则极易造成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秩序的混乱。”①一个没有崇高精神信仰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民族,民族复兴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恰在此时蓬勃而出,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和奋斗动力。其次,“四个自信”坚定了民众跟党走的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以来,中国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温饱实现小康,中国人民坚信这条道路地选择是正确的,未来也必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稳步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权力和利益,实现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最广泛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和内核都是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酝酿形成,始终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等核心理念不仅为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奋斗动力。中国共产党坚定提出“四个自信”,有利于在人民群众中塑造和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获取更高的民众信任度和支持度,从而构建其更加广泛而有效的政治影响力。这就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准备了强大的领导核心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个自信”促进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结构整合与社会和谐

从现实情况看,中国社会结构从同质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价值规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形成了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开启现代化的过程,注定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破旧与立新的利益与冲突。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一过程使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突破了其既定的时空统一观,社会交往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增加了多变性,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当前中国社会价值整合的难度增加。就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而言,社会的价值和规范整合亟须一种具有主体价值意识的文化理念的引领,而社会的文化认同则是社会价值得以确立的柔性渠道。因此在当下中国建构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规范,从而沉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将大大有助于中国社会整合。从价值性判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可以被认为是当前中国价值规范在国家层面的一个共同信念。对内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多元化社会结构中的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能够凝聚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不同因素的整体价值诉求,从而实现社会价值规范的有序整合,促进整个社会的系统性整合,实现社会和谐运转。对外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一整套的价值规范被大众接受并信仰,这就构成了社会整体成员的一种高度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认同。这一认同状态在促进社会结构整合的同时,对外则可以演变为中华民族的高度自信和集体凝聚,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执行力。

马克思指出,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毛泽东曾勉励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们都一再强调青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无可替代的巨大意义,新时代的青年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承担自身的历史责任,不断地学习、创新、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力量。所以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在自己领域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同时,也应当牢记自己历史使命。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把我们带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坚持“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高度重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和教育青年,并对当代青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主动彰显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才能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作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第四篇: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关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认识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做到将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一、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就要做到: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二、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明确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先进分子看齐,向榜样看齐。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四讲四有”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我们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对照自己言行,努力做合格党员。

“讲政治、有信念”就是要求在思想政治上合格,在理想信念上坚定。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增强“四个意识”,自觉主动向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讲规矩、有纪律”就是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党员,必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真正做到懂得规矩、遵守规矩、维护规矩,让规矩和纪律入脑入心,坚守底线、远离红线,切实增强“讲规矩、有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讲道德、有品行”就是要在品德上合格,有好的品行。既要守公德又要严私德。作为共产党员,始终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正反两个方向吸取经验教训。“则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立足本职,勇于担当,讲奉献、善作为。作为共产党员,就要牢记党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困难和挫折,挺身而出,不畏惧、不彷徨,勇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自身努力和作为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深刻内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四个足够自信

四个自信(反腐决心)

四个自信是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名词来源

“四个自信”即全体中国共产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1]

提出时间

201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2]

具体内容

首先,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战略,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持之以恒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一句句铿锵的誓言清晰表明我们党反腐的坚定决心,同时大大提振了全党对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决心的充分自信。

其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习近平指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近年来我们党坚决查处腐败行为,特别是严肃查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成功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据中纪委统计,八项规定出台三年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万余起,处理人数13万余人。反腐败斗争成绩有目共睹,全党对反腐败斗争成绩充满自信。

再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因此我们党始终坚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直以来,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腐败不但严重损害了还人民的利益,还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社会正常风气。因此我们党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得民心顺民意。据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问卷调查显示,89%的普通干部、76.1%的专业人员、73.8%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腐败蔓延势头正在有效遏制和一定范围内遏制。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种种迹象充分表明,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改善了党风政风、带动了民风社风,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增加了全党对反腐败斗争正能量的坚定自信。

最后,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党中央坚持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指出,三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满自信、催人奋进。只要坚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就一定能迎来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就一定能赢得对反腐败斗争光明前景的足够自信。[2]

社会评价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四个足够自信”必将推动反腐败斗争顺利开展,筑牢民心长城,校准正义天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2]

下载四个自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自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意识 和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存在,都应当有一个目标,在制定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和意志。比如,我们在攻克敌人的一个碉堡之前,连长会问:“同志们有没......

    坚定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 原标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如何坚定“四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

    如何建立四个自信

    一道路自信。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我们应当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

    四个自信来源(含五篇)

    “四个自信”的底气 2016年金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西子湖畔,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

    学习四个自信心得体会(大全)

    四个自信一是要增强学习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围绕服务好国家战略,结合宏观政策研究与监管机构要求,发挥评级专业优势,保持专业定力,积极主动作为。三是要直......

    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普通群众息息相关。作为乡镇干部,国家政策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要认真学习“四个自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