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及点评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湖北省麻城第二实验小学 占发莲
(一)概述
课名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周长,体验平面图形及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学生是湖北省麻城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教学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围一围,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
第二层次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五)资源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完成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CAI课件;
·一段关于校园风景的录相;
·准备的相应学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线和铁丝。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欣赏:显示一组二小校园及师生活动的图片,并用彩带围一圈(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谁能说出图片上有哪些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几条边?
2.拿出一根铝条,谁能猜猜老师利用手中的这根铝条,可以围成哪些图形? 3.教师示范围一个长方形。
二、活动探究
1.体验:学生动手围图形,教师巡回指导。围完后,同组同学检验、评价一下所围的图形。
2.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你围的图形至少用了多长的铝条?(同组合作研讨)
3.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各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三、形成概念
1.导出周长概念:像这样,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演示展开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2.强化周长概念
树叶有周长吗?五角星呢?桌面呢?摸一摸。
3.周长计算
(1)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学生板演)
①同学们想出了这几种算法,对于这些算法,请大家谈各自的看法。
②今后你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你会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2)给学生一张画有正方形的卡片,你能想办法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
(3)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给今天这节课取个合适的课名吗?
四、应用拓展
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你想当设计师吗?
我们学校有一块空地,准备建一个花坛,谁能帮学校设计一个周长为24米的花坛,谁就能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七)总结与评价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知识与能力:周长概念的准确性,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判断;对具体物体长宽的测量方法掌握情况,能否用多种算法计算具体物体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在一系列活动中,是否积极的参与,是否能明确自己的任务,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是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乐于参与课堂,愿意发现身边的数学。
(八)专家点评
点评者:王祖德,小学特级数学教师,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本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学数学,学好数学;做数学,能做数学;用数学,会用数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验、探索、合作、交流。从“情景引入”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数学教育的氛围,在欣赏中升华爱校情节,在欣赏中感受几何图形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活动探究”与“形成概念”中,体验、合作、研讨、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味出周长的概念,并能合作探究出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学生会终生难忘的。在后面的“应用拓展”中,让学生设计花坛,是创新思维的触发,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组织、合作、引导的作用。本课在教学手段方面形式多样,情景引入,实物演示,动手操作,课件展示,分组交流,合作探讨,趣味设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积极建构,充分体现“学、做、用”的数学教学思想,体现生活就是数学,生活就是学习的思想。
第二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点评意见》
《观刈麦》教学设计方案点评意见 设计: 点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
1、由诵读导入,介绍作者,之后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采用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悟劳动人民的辛苦,感知父母的不易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体悟情感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品析名句。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此诗的意境,体会、领悟作者的情感。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1、学生齐诵《锄禾》这首诗。(课件展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锄禾时的情景,并说说自己读此诗时的感受。
3、教师引入《观刈麦》
点评意见:郭莹莹老师能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入手,并且能直观感受农民的辛苦,能让学生对农民产生同情和怜悯之心,为下文领悟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二、作者简介
(教师展示课件,请学生以天空形式完成,之后教师对其重点进行补充讲解)
白居易,______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物情态,把其中所叙事件写的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虚实语言通俗晓畅。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
点评意见:文学常识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然后课上交流。
三、诵读感知
(一)诵读活动
1、请学生认读下列生字、词语。
观刈()麦 荷()箪()食 童 稚()饷()田 秉()遗穗 曾()不事农桑 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请一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播放朗读带,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据朗读划分句内朗读停顿。
4、学生仿照范读轻声练习。
5、请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句内停顿。
6、学生齐声朗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
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句中含义,能理解句意,归纳内容。②小组内交流、讨论。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请2位学生描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示例或小结。)
示例: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田间一片繁忙的景象。南风乍起,麦田泛起金浪。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间送饭,青壮年的农民顶着酷暑,埋头割麦,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十分珍惜夏日昼长,拼命干活。一贫妇怀抱幼子,手提破篮,在捡拾麦穗,因家中田地为缴税而卖光,只能拾此充饥。诗人触景生情,联想起自己的生活,深感惭愧,整日不能忘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4、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提示学生抓关键句,学生分析后,教师做小结)
明确:诗人通过观农民艰辛的刈麦场面,听贫妇的悲惨诉说,表达了对农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之情。
5、请学生齐读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点评意见:教师能够想到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古诗,这对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很有必要。
四、品析感悟
1、品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示例如下)
这两句形象的写出来了劳动人民夏收时辛勤劳碌的场景,一“蒸”一“灼”,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农民割麦时的辛苦,犹如画卷一样,使读者顿生同情之感,怜悯之意。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被广为被广为传颂,你认为好在哪里?
作者准确的刻画出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条件下那种不同寻常的心理。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夏日天长,要多干些活而已,实在是为生活所迫啊!
这不禁让人想起白居易的另一篇文章《卖炭翁》,其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教师展示课件)请大家找出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教师对此略作评析,之后请学生诵读)
3、再次诵读《观刈麦》,要求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点评意见:教师能够抓住重点句子剖析领悟诗歌的内容,并能适时进行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学生能萌发同情农民的情感。
五、课堂检测
1、此诗中作者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条件下那种近乎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卖炭翁》中类似的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劳动人民夏收时辛勤劳碌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评意见:及时练习,反馈信息。教师精心准备了这一节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观刈麦》
2、把《观刈麦》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叙事文。板书设计
观 刈 麦(白居易)
背景: 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给青壮劳力送水送饭
画面: 青壮劳力辛苦劳碌
贫妇哭诉
生情: 由己生愧,尽日不忘 另附:资料补充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驱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室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xiāo)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总评:教学方案内容能够体现三维目标,也能拓展延伸,对重点内容进行了细化,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内容偏多,一节课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教学点评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第四篇:教学点评
杨老师的《
8、9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8和9的书写,教学点评。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杨老师在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她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数数中,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8和9,教学反思《教学点评》。学生一旦认真学习,就会让老师和学生有很多惊喜,学生们观察真的是很仔细,很细小的环节也都能观察到。8和9数数的主题图比以前几个数的数数要难多了,物体的位置打乱了,数的时候要更应注重有序性,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这个环节,特别是在数蝴蝶的时候,当学生出不来预设的结果时,主动出示做标记的方法。
在教学数序时,她采用的直尺图,让学生来填上空缺的数。在这个环节需要更多的深入,这里她只是让学生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读一遍,再背一遍,没有再详细些,感觉学生学得不扎实。
在练习中,杨老师设计的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发散思维,题型与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都非常有兴趣。
学生整堂课下来都很有兴趣,没有一种疲倦感,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还应该在教学环节上面深思熟虑,设计每个环节都要有目标,而且环节都要保证有效,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
第五篇:教学设计方案
《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周岳
一、概述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的内容。作为PHOTOSHOP的应用提高阶段,本单元主要利用多种图片处理功能制作邮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制作邮票的版式,并没有涉及到制作完整的邮票。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结合上节课内容所做的第一个邮票实例。从这节课开始,逐步通过各种PHOTOSHOP的功能来制作多种邮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滤镜的作用。理解混合颜色带的含义。熟练使用滤镜制作一些特效。使用混合颜色带将前景色与背景色分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掌握对新知识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环境保护,有意识地从生活习惯做起。
通过图像来表达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大部分学生对使用PHOTOSHOP修改图片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其他的PHOTOSHOP的操作,具备了一定的PHOTOSHOP操作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竞争策略以及教学组织、管理、授递策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学习资源
1、本节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2、为学生提供多幅图片素材
3、学生准备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国家的“限塑令”导入环保话题。展示几幅环保方面的邮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图片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使用滤镜和混合颜色带来完成被污染地球的修改。教学思路:吸引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新授
教师:播放该图片制作过程的演示动画。
学生:观看演示动画
教学思路:形成制作的初步概念,便于学生自学
3、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内容
学生:借助教材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较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助自主完成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体现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
4、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前边进行汇报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议。
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汇报操作。其他同学观看和评议。
教学思路: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并让其他同学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加深印象。对于重点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
5、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着重演示易错的部分
学生:自我总结本课得失,完成本课练习内容。
教学思路:对本课一个纲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最后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