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鉴赏补充教案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诗歌鉴赏补充知识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 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的《满江红》)
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五)对偶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六)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七)反复
特点: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解题方法]
1、确定修辞方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赏析步骤总结归纳:
1、明确修辞
2、如果要求举例,必须有例句,例句要完整,不许用省略号
3、说明修辞句(段)的内容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如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4、修辞句(段)表现了人物的怎样的感情(感受)。如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达技巧鉴赏知识
表达方式角度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词鉴赏中重点要注意描写、抒情。⑴描写: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⑵抒情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把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直接倾吐在作品中,以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第一,全诗皆抒情的。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作者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的苦闷寂寞情怀,格调慷慨悲凉沉郁。
第二,在局部直接抒情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阙对月抒情,下阙描写之后,至结句直抒胸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面描写梦游情景,最后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间接抒情
第一,借景抒情与托物抒情
抒情者以客观事物为载体,借所描述的物、景等来表情达意,在对客观事物(人物、景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议论中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的方式。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小结:
诗贵含蓄。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松、竹、梅、菊等花草树木,清风明月、斜阳落日、细雨微草、小桥流水、古道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关隘等自然景色,历史古迹、园林庭苑等人文景观,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角度
常见手法:虚实结合(或称虚实相生、虚实相间、或虚实相衬,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言此意彼)、渲染、烘托、衬托、借古讽今(咏史诗常用)、托物起兴(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移景入情)、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侧面虚写、远近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用典(可使表情达意显得含蓄而意蕴深厚)、象征、照应(前呼后应)、想象(奇想、幻想、联想)等。
篇章结构角度
主要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详略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
5.创作风格角度
通常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创作手法。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
①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如杜甫的大量诗篇。
②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石壕吏》中的老妇。
④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如《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⑤多用白描手法和朴实的语言。如《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白搭手法描绘了一幅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
①洋溢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②具有豪迈气概和乐观情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以神奇的想象构成虚幻的境界。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洞天仙境的描写。
④常用夸张、比拟手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
⑤多用奇特而华丽的语言。如李贺《雁门太守》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奇特的语言表现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和澎湃的激情。
★ 渲染:诗歌中的渲染就是加浓形象,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渲染属于正面描写,往往是一两句话可以了结的,诗人却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叙。
★ 烘托:即烘云托月,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实现人物形象的写法。通常是以物(客观自然环境)烘托人的心理或事物特征。
★ 衬托:侧面描写方法中,除了用旁观者的反应进行烘托之外,用彼物来衬托此物(即通常所说的衬托)也是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时也被称为烘托。衬托有两种: ①正衬:用相同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
②反衬:以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以美衬丑等等。
★ 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 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停留于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而是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间、、虚实相衬,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包括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常被用于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②已逝之景或境。作者曾经历过或历史上曾发生过但现时不在眼前的景象。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设想之境。同一时间但非亲眼所见之境或还没发生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它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⑴清新自然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而又能语出自然。即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
⑵平淡朴素(质朴,平易自然)
特点:以朴实准确的词语直接陈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用白描,不事修饰,显得朴实真切,平易近人,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⑶绚丽工整(华丽、工丽)
特点: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讲究对仗工整。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该诗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词工语丽,因而博得“旷代之作” “古今七言之冠”,的盛誉。
⑷含蓄委婉(婉曲、委婉)
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描写,而是曲折婉转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⑸明快奔放(简洁明快)
特点:不绕弯子,毫不遮掩,干脆利落,斩钉截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语道破,一语破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滚滚长江奔涌而来,与历史、人物融为一体,表现了历史涤荡千古风浪的奔放气势,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简洁明快,壮怀激昂的气魄如在眼前。
小结:
上述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只是某些人的表现更突出而已。鉴赏实践中,我们往往不是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是将一二个特点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诗的语言风格的其它一些常用术语:
简洁: 洗炼 浅显 浅易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
不加修饰
简练利落 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悲壮:苍凉 低沉 苍劲 悲凉 沉郁顿挫 雄浑:雄健 雄壮 强健 浑厚。
鉴赏诗歌语言用词之妙——诗词中的“炼字”
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二是形容词。
2.考虑作者通过锤炼,写出了怎样的独特的生活体验、生活情趣、独特的事物特征与事物态势。
3.考虑字词的锤炼与全篇主旨表达的关系,在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5.叠词: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6.颜色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用于诗词中,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感情体念,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①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②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诗歌形象鉴赏知识
一、诗歌形象的类型
诗歌中的形象可分为两类:
①诗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及作者形象。
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
二、鉴赏诗歌形象的思路——抓关键词语
把握人物形象,常常需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来实现。鉴赏景或物的形象,也离不开对体现景物情态特征等的关键词语的理解把握。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诗人往往通过精当的描写,用简练的笔法,以片断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些形象往往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四、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人写景或咏物,其景或物的形象中常常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景物形象通常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咏物的诗歌,常常在形象的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品质,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含义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合。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2.区别:
“意境”指作品的全部或局部所描绘的图景及所融合的思想感情;“意象”仅指一个词语或一组词语。
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3.掌握特定意象内涵
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惜别;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凄凉哀伤;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常见意境特征
①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沉郁孤寂,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⑤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⑥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常见的意境表达用语
⑴宏阔类——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⑵细腻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⑶繁复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⑷清冷类——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思想情感鉴赏知识
一、诗歌的情感
1.情感的类别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愉悦欢快、怀才不遇、仰慕功业、怀古伤今、向往追求、坚守节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等 2.情感的载体——物象、景象: 杨柳——离别,菊花——孤傲 圆月——思念,落叶——失意„„ 3.抒情的方式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即事感怀、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4.表达格式
抒发„„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二、诗歌的思想内容
1.边塞征战:边塞诗、闺怨诗 ①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②控诉战争痛苦
③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2.怀古咏史:怀古诗(词)、咏史诗 ①称颂、仰慕英雄 ②讽谕现实 ③自比自况
3.写景(物)抒情: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
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答题思路与方法
1、问答型: “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⑴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⑵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⑶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模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江苏省镇江中学09届高一(下)语文学案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答题注意
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3.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恰切。“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动。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苍茫。
(2)运用典故。在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
(3)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的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
第二篇:关于诗歌鉴赏的补充和说明
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明:
诗歌鉴赏以第六单元30课的四首诗歌为主。
资料补充:
归园田居(其三)
1、描写劳动情形的句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
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渡荆门送别》
1、首联:点题,叙述送别的缘起。
2、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的变化,两岸地势由高峻的山脉逐步过渡为广阔的平原,江面也变得开阔。
•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
目所见的景色变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颈联:以瑰丽的想像,新颖的比喻,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夜间)和天边云霞图(黄昏)。
4、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抒情,用拟人手法,写江水也有情意,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抒发 了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之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爱祖国、爱自然、思念故乡的深挚的感情。
第三篇:《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时间:23日下午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诗歌鉴赏》教案。
分组:引用李商隐,辛弃疾,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 苏轼
一女生朗读 读的很有感情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开始讨论,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教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 内容方面
体裁和表现形式 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 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贾老师:诗歌意象方面的把握,方法是找意象,第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有什么?什么意象?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 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 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
第四篇:诗歌鉴赏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把握思想情感
王雪梅
教学目标
1、巩固诗歌情感类型和读诗方法.2、掌握诗歌鉴赏情感类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诗鉴情感类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把握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二、考情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中,全国卷
1、全国卷2及天津、山东、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市直接考查该考点,其他省市几乎都间接考查了该考点。
三、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温故:学案“从题材把握情感”
2、方法:读标题、读注释、读作者、读情感词、关键词句、读意象及其修饰语、读典故
3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①。[注]①银屏,作者故乡所在地。
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羁旅他乡,对家乡思念而不能归的忧愁。(2分)上片词人带愁醉酒,心烦意乱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词人忘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聚。(1分)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及归隐乡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诗歌静动结合,以动衬静,通过对夏日燕雀、蝴蝶、蜘蛛、月影、溪水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 夏日乡村景色的清丽宁静。(1分)尾联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1分)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病起抒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感伤。(3)诗人对前途仍充满希望。(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对点练习2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 ①该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几度新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2)“眉头鬓上”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3)“谁与共孤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4)“被云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5)“北望”表达了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渴望(6)“愁客少”表达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寂苦痛(任答4点得满分)
4、综合练习
野
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该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扣住“望”字来写的?(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参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四、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无论考什么、怎么考,读懂,即把握诗歌情感是关键。2 审准题。要看分值、看范围、看要求作答,规范作答(书写、分点)。3平时多读诗歌,培养语感和思维,厚积能薄发。
附录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有的反映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陆游《书愤》;有的表达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写天涯羁旅的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征夫的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闺中怨妇的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写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超尘脱俗。写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潜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写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五篇: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
勉县第八中学 刘懿仁
《中考说明》考点概要:(1)初步欣赏诗词的形象特点、体味意境。(2)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3)初步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诗词的形象:
(一)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思乡,怀人)(望月思乡);
明月----团圆或思乡;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笛声----思乡怀远;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夕阳、落日、斜阳、秋天、流水---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人生)(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灞桥易水---多怀送别;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红豆----相思;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年华易逝、时光的流逝);
霜----人生易老,环境的险恶,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
杨柳----送别、伤感(折柳伤别、离别);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离散、漂泊之意);落叶----失意;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坚强、不屈不挠、傲雪;
兰、荷----高洁(坚贞之志);
飞鸟----象征自由;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芳草——离恨;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梧桐细雨----凄凉悲伤,萧瑟冷寂(凄楚悲凉);
菊----隐逸、高洁、脱俗(傲视);
鸦、猿----凄苦、哀伤的象征;
雁----游子的思乡(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
孤雁----孤独、思念;
鸿鹄、雄鹰、骏马、大鹏----理想追求(志向远大);秋蝉——高洁,悲凉; 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乡愁乡思);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芭蕉——孤独与忧愁; 青鸟----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桃花----美人之喻
比翼鸟、连理枝、鸳鸯——表达情爱;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
西楼----送别、离愁; 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另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二、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2)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2、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反复、双关、化用、设问、反问、拟人、借代、比拟、用典、互文。
3、行文结构:分析篇章结构的常见的术语――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起承转合、衔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曲笔入题等等。
4、表现手法:有关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联想想象、衬托、渲染、反衬、抑扬、象征、对比、讽喻、仿拟、隐喻、借代、摹状、通感、赋比兴、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直抒胸臆、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明贬实褒、曲笔逆笔、点面结合、跌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委婉含蓄、妙用典故、烘托映衬、正面侧面描写、铺陈渲染、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5、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常见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语有:生动、形象、自然、凝练、简洁、准确、质朴、含蓄、新奇、绚丽、优美、清新、精辟、音韵和谐、讲究炼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1、清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质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特点: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返璞归真,平易近人)
3、绚丽: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特点: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5、含蓄(蕴藉):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特点:言在此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贾岛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三)作品的风格:
1、雄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豪放: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3、沉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婉约: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悲慨: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旷达: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四)作家的个人风格:
复习时要善于总结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如三曹的苍凉雄健,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恬淡生动,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李商隐的清丽俊逸,苏轼的豪放洒脱,辛弃疾的气势雄壮,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柳永的缠绵悱恻,李清照的婉约清丽等。
三、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从诗词的语言角度分为:(答题语言见三
(四))
1、忧国伤时: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牧《过华清宫》,杜甫《登楼》等。
2、建功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老马行》,辛弃疾《水龙吟》等。
3、思乡怀人: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长亭送别: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渭城曲》,柳永《雨霖铃》等。
5、别恨离愁: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李清照《醉花阴》
6、生活杂感: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夜喜雨》等
(二)从思想内容可分为:
1、山水诗、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瞑》
2、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
3、即事感怀诗:如怀亲、思乡、念友类诗歌。
4、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刘禹锡、杜牧等人的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
5、边塞诗(边塞征战诗)。如:岑参的《白雪歌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回答诗歌的思想内容常用术语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三)抓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惋 大漠—苍凉 美酒—壮行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
落花—感伤 枯藤—萧瑟 古琴—知音
(四)归纳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语。
1、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术语有:
①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别恨离愁:物是人非的感慨。
⑥生活杂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今非昔比繁华不再之叹、借古讽今的情怀、惜时伤春和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闲适恬淡之情、惜春悲秋等等。
2、另外,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写景抒情的诗篇较多)
(一)炼字型题答题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总之,品评语言,练字炼句,从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三方面考虑用词、修辞等的精妙之处。
例如:(1)王维《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诗中的“闲”字。(2)(宋)孙觌《吴门道中二首(其一)》“一蓑烟雨湿黄昏”诗中“湿”字。(3)王维 《山居秋暝 》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喧”“动”字。(4)韩愈《春雪》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诗中的“惊”字。(5)重点关照动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生动而蕴意无穷。(6)关注修饰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意境之孤苦,可由此揣摩作者的心境。
(二)修辞型题答题方法: 对修辞的赏析,应把诗句的含义和使用修辞后的效果结合起来具体回答。
五、阅读方法点拨:
1、注意六看:(1)看 诗 题:或概括全篇内容;或交代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或诗题直抒胸臆。
(2)看作者、看诗句、看小序、看题干、看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2、弄清楚“三问”: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2)怎样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3、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的方法:
(1)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明白词语含义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诗词中使用的典故;二是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
(2)理清句子结构的方法有二:一是将互相关联的景物组合起来理解;二要理清正常语序,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3)诗句的语境一般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对上下文有关的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所写的时间的历史背景来了解。
体会诗句的意境要在脑海中浮现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能设身处地去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通过想象去理解作者所抒之情。
(4)要善于抓住“诗眼”来理解。形式有两种:一是“字”,二是“句”。以字的形式出现的“诗眼”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问题。如何找到诗眼呢?一般来说,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找到谓语中心词也就找到“诗眼”了。谓语中心词一般由动词充当,有时动词、形容词活用后,也可充当。词亦有“诗眼”,谓之“词眼”,词眼的表现多以句的形式出现,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
(5)体会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把各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一种氛围、一种情景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品味诗词中语言的现象性和凝练性,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6)领悟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一般,这些词语要么道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要么表现出景物特点。
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4、写法赏析。
对诗歌从艺术手法方面进行鉴赏,可抓其抒情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从写法的角度体会诗歌的佳处。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2)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5、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情题。
这类题型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心绪?渲染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4)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6、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7、温馨提示:(1)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理解准确、合理;(3)适当运用鉴赏诗词的术语;(4)强化书面表达,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L .W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