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2 16:2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第一篇: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路小学

牛筱琼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创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现实的“新童话”。19世纪,偏爱想象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们通过梦幻找到了表现文学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儿童文学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简论》中说,“借助于梦境或幻想布局谋篇、展示主题也是安徒生以想象为核心进行构思的成功经验。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梦境、幻觉中开辟他的童话天地。那难以捉摸、稍纵即逝的幻觉与梦境被安徒生运用得得心应手……使童心和幻想尽情地欢歌起舞,并造成一种朦胧而又清晰、飘渺而又逼真的奇异美。”同样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也表现出他对幻觉的钟情书写,当小女孩用细小的火柴点燃美丽幻觉的那一刻,一个垂危的小生命立即变得光彩动人,一个简单的故事即刻变得丰盈厚重。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叶君健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现如今,西师大版、语文S版、人教版等五个版本的教材都同时编选了这篇童话。在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体例中,这篇童话被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单元,同时选编的还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获取表达“给养”,得到经典文化精华的滋养。因而,学习本文用幻境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对丰富学生的习作经验,提升学生的表达很有必要。

六年级的学生在此前学习的《学会看病》《穷人》《一夜的工作》等课文中,已接触过不少心理描写,他们在描写人物时,也大多能运用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的方式“直陈”人物心理,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通过幻觉折射人物心理的写法不啻为教给学生另一种心理描写的“特殊武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增加心理描写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实心理描写的内容,有效改变学生心理描写“贴标签”式的浮泛之风,从而在心理描写这一点上有效落实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初次学习这种以虚写实的心理描写,其难点在于它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跨越式教学,所以教学中要把学生原有的心理描写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导他们从原有的心理描写经验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再通过迁移练笔,达到用亦真亦幻笔法,绘五彩斑斓心理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片段,学习安徒生用幻觉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运用幻觉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虚构幻觉,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即目标2。)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动复述文中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所出现的幻境。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练笔作业纸(带格子的作文纸,便于补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一次练笔,真实展现学习起点(5分钟)

1.出示“冰山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引出课题。

2.布置练笔任务:观察四幅图片素材,揣摩图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选其一,写一写人物的内心世界。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4.指名学生展示练笔片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个别点评后,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向安徒生学习另一种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其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激活写作状态;其二,通过初次练笔,呈现学生已有的心理描写经验,并以此作为本节课习作教学的生长点,在后续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此生发新的习作知识经验。环节二:由读学写,领会掌握“画”心之法(8分钟)

1.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图片,帮助学生复现课文,指名学生说说小女孩当时的处境及心理。

2.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觉描写的片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对照课文片段,比较赏析,写法导引。为什么安徒生写卖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给我们一种如在目前、终身不忘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价值。(个人细读思考,小组分享。)

4.集中反馈,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写出小女孩心理的?认识理解幻觉描写及其作用,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幻觉与人物处境、内心的渴盼合宜地呼应起来,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设计意图】其一,把学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写与文中用幻觉表现人物心理的描写方式两相比较,在敞亮与隐晦、直白与隽永、写实与浪漫的咀嚼中体悟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洞悉本文的写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为“支架”,从读学写,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将新的习作知识经验提升为类概念,便于学生迁移运用,活学活用。

环节三:二次练笔,师夷活用“画”心之术(13分钟)1.再次呈现学生“一次练笔”时所观察的四幅图片素材,讨论交流:图画中的人物会出现哪些幻觉?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虚构幻觉。)2.布置学生进行“二次练笔”。请你换一种思路再写“一次练笔”时所选人物的心理,看能否用安徒生的办法把这种心理写出来?(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情。)3.完善“二次练笔”的片段,并把“一次练笔”和“二次练笔”的片段对比着读一读,体会两种心理描写各自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在“一次练笔”的基础上,创设相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幻觉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再试身手,展开创写活动,既化解了习作练笔的难度,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生成的态势,又能使学生在经历两次练笔后的比对中,强化认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环节四:评议修改,完善提升“画”心之境(14分钟)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动形式,开展组内互评,要求读完同伴的习作后写几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议,还可以画上有趣的符号;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对“留言”“跟贴”作出回应。(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互评,及时发现亮点习作片段,或就突出问题做初步诊断。)2.评议展示,基于学生的习作现状,紧扣训练点,进行多种方式的点评,使评有引领,更具针对性。

3.就讲评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完善。4.布置自选作业:

★作业:阅读故事《村姑和牛奶罐》。

★★作业:观看动画片《熊出没》“美好幻觉”一集,写一写“光头强”在收到“奇幻宠物饼干”后的幻觉。

★★★作业:阅读契诃夫《牡蛎》,找出其中的幻觉描写,读一读。★★★★作业:你曾有过哪些难忘的感受呢,试着用幻觉来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进行评议,以写定教,不仅使“讲评”因为有了“学生习作”这个载体而呈现出实打实的“指导”,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心理认同感,使评改意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五、板书设计(略)

【课堂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六下)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嘉峪关路小学牛筱琼

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

2、介绍兰州和兰州拉面,3、猜想别人想什么是件容易的事吗?

4、冰山一角图,比喻了解一个人通常只看到这冰山一角。

教学过程: 一、一次练笔,真实展现学习起点。

(一)出示“冰山一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引出课题。

(二)出示三幅图片素材,观察人物,揣摩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们分别想些什么?(在学习纸上任选其一幅图,写一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学生完成小练笔,教师巡视。

(四)指名学生展示练笔片段,师相机点评。

(根据学生的写话,相机板书:旁观分析、内心独白)过渡: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向安徒生学习另一种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板书:幻象)

二、由读学写,领会掌握“画”心之法。

(一)师煽情引入课题,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图片,帮助学生复现课文,提问:小女孩在火光中分别看到了什么?(1)指名回答。

(2)师点拨:这些就是幻象。(3)(板书:幻象。)

(二)小女孩的三个幻象的场景,你对哪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

1、指名交流。

2、品读课文中第一次幻象描写片段。

出示句子: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哪里写得精彩?生谈自己的理解。(2)这句话能去掉吗?

一生:不能,去掉显得生硬,不够细致。(3)师点拨:细致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板书:细致)

3、品读课文中第二次幻象的场景,师问:你觉得哪一处写的特别精彩? 出示句子: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1)哪里写得精彩?生谈理解。(2)师生齐读。

(3)小结:正是这奇异的幻象让我们看到了小女孩的内心,安徒生用手中的笔在现实与幻象来去自如。(板书:细致、奇妙)三、二次练笔,活用“画”心之术。

(一)再次呈现学生“一次练笔”时所观察的四幅图片素材,生尝试用幻想的写作方法来修改自己的心理片段描写。

(二)出示习作修改清单: 仔细读一遍“作品二”,看看:

1、有幻想吗?能否表现人物的心理?

2、你用细致的描写让幻想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吗?

(三)生继续完善“二次练笔”的片段。

(四)生上台展示自己完善后的练笔片段。(师生点评)

(五)小结。

四、评议修改,完善提升“画”心之境

(一)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我的习作你点赞: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最后推荐一篇在全班发表。

(二)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组内互评。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议展示。

(四)师小结:心有所想,脑有所象。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设计(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具有鲜明审美特性和典范意义的作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教师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读”出意义,然后回到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就超越了故事情节的层面,便生成了学生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主题的达成。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快速浏览课文,能结合重点句子,重点字词的品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

3、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同情怜悯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 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唤起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法选择: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慢读细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将第一课时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

一、悄然入情引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因此我以配乐诗歌导航。在一阵悲缓的配乐声中,老师朗诵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把学生带入了安徒生笔下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接着自然引入课题并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是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检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是学生参差不齐,所以,通过课前的这段时间的检查,进一步确定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课文情况。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出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谈自己对小女孩的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交流的平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多元情感体念。这与课标指出的“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个性阅读行为”也是相符合的。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为下文品读她的可怜做好铺垫。

三、慢读细品悟真情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主要环节,主要是学习本文的前4个自然段。“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用意。”是重点教学目标。设计这堂课时,我也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达成这个目标。思考再三,就决定尝试一下,重点精读卖火柴这一部分,本环节的设计,我注意学生的朗读、批注、练笔等诸多方面。例如:“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言外之意是——小女孩一天也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一天也没有挣到一个钱。但课文中却有意规避了这样的写法,两个看似简单的“谁”,剔除了泛泛而过的“大多数”——“没有人”,表现的是所有的人无一肯施舍自己的同情;体现出不是小女孩不肯用心努力换得温饱,而是面对如此美好可怜的生命,世人的冷漠到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看似简单的“谁”,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原来这寒冷,不仅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所以,细读文本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品读,不但能读到词语本身的信息,引发开去,还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悲惨,就在此时及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之后再次读句子,学生在写话的感情基础下,朗读得更是一次比一次有韵味,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一次比一次走进文本,也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我,就让学生在情正浓意正深之时引入第四部分学习。

四、切入结局留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下堂课做铺垫。设计特色:

1、朗读感悟为主线

2、慢读细品谈理解

3、细致尽心创情境

4、听说读写相结合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烯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教学难点: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呀?为什么?库尔邦节,新年,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一个“凄美”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认真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二、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1、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现在就请你们再次浏览全文,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读课文后师问: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悲惨、凄惨等。板书:可怜)过渡: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体会吧!请同学们用心读1-4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2、学习1-4段1.(第二张幻灯片)出示重点交流:“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问:她为什么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一方面是温馨的灯光,烤鹅的香味,一方面是又冷又饿赤着脚会不了家。我们可以感受很可怜又冷又饿。

师问:那我们“大年夜”是怎么过的?(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多么快乐啊!

2.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她在一所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风还是可以灌进来。”(更冷了)学生交流。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这时候小女孩已经冷的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了。老师禁不住想说:别卖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同学们她敢回家吗?(学生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她的)小女孩身上冷,心上更冷。可怜的小女孩,爸爸再凶,家总是家啊,别卖火柴了,快回去吧!同学们她能回家吗?(“不能回家,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就算。。。灌进来”)小女孩回不了家有什么原因呢?继续交流

3.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里的谁不表示提问,而是指“任何人”的意思,起到强调的作用,那谁用这个句型模仿造句,指名学生造句,并写下来。)

师:交流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放到你的朗读中,谁再读一读这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可怜的小女孩,饥饿寒冷,无人关怀,最后的结局是:在家家团圆的大年夜,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

三、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出示第七张幻灯片出示最后两段句子“第二天清晨。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段。

(一).教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不幸,可怜。课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让我们再去品读课文5-11自然段,看看小女孩曾经拥有怎样的幸福?(板书:幸福。)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与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第八张幻灯片她擦着了第一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她擦着了第二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她擦着了第三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她擦着了第四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指名学生说,如: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她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面前,很温暖,她不再寒冷了,看到喷香的烤鹅向自己走来了,她不再饥饿了,看到美丽的圣诞树她不再痛苦了,看到疼爱自己的奶奶来了,她不再孤独了。(相机板书温暖寒冷等)

(二).重点交流看到奶奶部分: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1、出示第九张幻灯片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不是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2)、不敢回家(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出示第十张幻灯片 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实在是太冷了,她多么想拥有温暖啊!)

(4)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所以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第11自然段“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痛苦;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课文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指板书第十一张幻灯片)将句子红色显示,学生谈对两个“幸福”的理解。教师:火柴再明亮,看到的幻象再幸福,现实还是现实,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那哪些是幻景,哪些是现实,哪些是渴望能够得到的?相机板书现实,渴望,幻景。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这样凄美的语言告诉我们小女孩悲惨的结局。

三、拓展延伸:第十二张幻灯片

1、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能失去信念。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四.总结:第十三张幻灯片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很远,在那个社会,贫富不均,人情冷漠,那时的人们,哪怕付出一点点的关心,给与一点点的帮助,小女孩也许就不会悲惨的死去。

五、作业第十五张幻灯片

1.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是这样的结局,你心中希望小女孩是怎样的结局?请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交流。

2.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请同学们阅读,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龚兰娇 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聊聊生活中的幸福。播放歌曲《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师生一起跟着歌曲拍拍手、跺跺脚、搭搭肩„„

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 生:幸福(或不幸福)师:你认为幸福是什么?

(有新衣服穿、有好吃好喝好玩的、有许多的好朋友、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不用做作业、想看电视多久就看多久„„)

师: 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她也曾经幸福过,她的幸福是什么呢?我们跟着安徒生爷爷一起到童话王国去看看她。你们认识安徒生爷爷吗?

生:介绍安徒生(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父亲是一个穷苦鞋匠,曾在拿破仑军队当过雇佣兵。父亲死后,母亲靠洗衣度日,祖母有时还上街乞讨。因家境贫寒,安徒生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十四岁时独自去哥本哈根,在剧院里打杂。后来在一些艺术家帮助之下,获得了助学金,才正式上学。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安徒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他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发表于1835年底。在英语国家中,其作品是青少年教育的范本,同时他也是属于全世界的。他的作品吧被译成八十多种文字,是丹麦对世界文学最伟大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这篇童话十分感人,你们先自己读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 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在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她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师: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你能给课文分分段吗?

生:分段,编写段意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小女孩大年夜在街头卖火柴。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象。第三段(第11—12自然段):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三、倒叙研读,寻找小女孩的“幸福”。

(一)、初步学习课文第3段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课文中找找小女孩的“幸福”吧,看看文中哪段直接提到小女孩是“幸福”的?

生:自由读课文,找到直接提到小女孩是“幸福”的段落——第12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内容)齐读这一段落。师:这一段写了什么呢?

生:她死之前看到过美好的东西。生:她曾经是幸福的。„„ 师:哪一段提到她死了? 生:第11自然段。分男女生读这两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师:老师为你们播放一段画面,看看小女孩曾经看到的美好东西是什么?小女孩曾经的幸福是什么?

播放动漫,学生观看,交流感受。

师: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一次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学生反复读文,互相探讨,逐步理解这部分内容。1.她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

出示幻灯片: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让学生把有关词句读一读,读得越幸福越好。体会小女孩在火柴划亮之后看到火炉时的幸福情境。

师用沉重的语气说:可是火柴很快就灭了,留在小女孩眼前的只是那个烧过的火柴梗了。她为什么会看到火炉呢?

(从文中“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体会到小女孩极冷,她特需要温暖。)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幻象中这样温暖,现实中是这样寒冷,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冷。)

2.她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喷香的烤鹅。

出示出示幻灯片:“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看到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和学生共同理解这一场景对于小女孩的饥饿现状是怎么一种寄托。

师:这一只烤鹅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呀!这可能是她梦想中的最美味的年夜饭了。可是随着第二支火柴的熄灭,小女孩看到的是一堵冰冷的墙和眼前第二个烧过的火柴梗。从“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是你联想到什么?

(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3.她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圣诞树。

出示出示幻灯片:”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师:小女孩此时是快乐的,因为她得到了比富商家还要大得多的圣诞树,树上全是礼物,这个时侯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女孩了。可是火柴又灭了,圣诞树消失了,一颗星星落下来,她知道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是“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

一、疼她、活着的时候)这一句描写中,从侧面告诉我们几层意思:①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人疼她了。②而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没有一点爱,不仅在自然环境里,她身体觉得“冷”,没有伶一点温暖,她的生活中,心里也是“冷”的,没有一点温暖。此时她最想看到的人是奶奶,因为只在奶奶的怀抱里她才能感爱到最幸福的爱。

4.她第四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奶奶

出示出示幻灯片:“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引导学生读出小女孩看到奶奶后的兴奋之情。

这一部分结合学生在家受到家人的疼爱去理解小女孩此时的心理感爱。重点理解“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让学生知道,小女孩看到了唯一疼爱她但又去逝了的奶奶,她知道火柴马上就要熄灭,为了留住这幻觉中的奶奶,她不惜冒着回家里挨打的危险,将整把火柴都擦亮了。

四、学习开头,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师:小女孩真的幸福吗?(接下来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小女孩的幻觉来自她对温暖幸福的渴望。这也充分说明在那样的社会里,像她这样的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是得不到幸福的。)

你们自己读读课文开头,哪一词最能概括小女孩的遭遇?(可怜的小女孩!)

师: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

脚在寒风中行走。

师描述:这幅图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光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

“可怜的小女孩”,后面是一个感叹号,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现在我们看图,读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

提示:为了突出小女孩的可怜,还应该描述背景,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天冷,大年夜,又黑又冷,你们想,怎样用背景来衬托小女孩孤苦? 继续描述。

师结合学生描述指点:

“天冷极了“与”“天冷“天很冷”“天非常冷”比较。突出“大年三十夜”“这是一年最后一天―――大年夜”,“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课文一开始点明这个特定的时间。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注释说明)后面又强调,这第二个破折号呢?(表示进一步说明)这里两次写“大年夜”,因为这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同学们你们大年夜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过吗:“卖火柴扔小女孩”她是人,而且是孩子,她当然也并不例外地希望在这三十大年夜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所以“她忘不了这个,她可忘不了这个”。加上“可”更加强调忘不了。

师指导朗读课文1—3自然段。

师: 同学们,从课文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女孩家里一定怎样,一个字?(穷)而且是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提示句式:“连......也”说一句话。朗读全段。

五、对比现实、升华情感,感受美好生活。

师:现实中的小女孩是多么的不幸,所以她多么渴望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中能变成真实的情景,为什么那么多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东西在小女孩那里却只能在火柴的光线中才能看见?

引导学生明白:在现实中小女孩是得不到这些的,因为她所在的社会就是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在那里穷人家的孩子是不会得到幸福的。

师:为什么小女孩最后一次擦亮的火柴没有熄灭?

明确:小女孩已经死了,她看不到火柴熄灭了。她再也不能睁开双眼看这堆给过她希望的烧过的火柴梗了。她的死也就是她的幸福的开始。就算她能活过来,她不会再去看这个令她伤心的世界了,在这个世界里属于她的只有痛若,而在另一个世界里有她想要的一切。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师生共同体会如下内容:运用想像的手法揭示现实世界的黑暗,批判沙皇的专制统治。

师:作为生活在幸福社会中的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已经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好好珍惜、那样的悲惨社会要批判。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类似于文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的孩子,她们的生活也有不幸,如地震后的孤儿,贫困得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可以节省下我们平常不屑一顾的一元、二元,去帮助他们。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一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生读。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

活在我们的心中。课后,请同学们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用心去阅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板书设计

卖火柴幻象现实

火炉——寒冷命运悲惨烤鹅——饥饿↓ 14擦燃火柴圣诞树——贫穷深切同情

奶奶——孤独不满现实飞走——痛苦冻死

(合理想象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细节刻画)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总结全文,体会情感,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和手段:读书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可怜

1、创设情境,导入:从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下着雪的大年夜,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大街上叫卖火柴。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她又冷又饿。新年的钟声马上敲响了,小女孩的命运怎样呢?

2、关注小女孩的命运。

预设,学生回答。出示课件:“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联系课文第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1)师导: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引读课文“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并出示课件。

(2)师引导质疑: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怎样看到的?为什么会看到?围绕“幸福”,提出疑问。

预设: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品读感悟,揭秘“幸福”。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读课文5—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她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画出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感受幸福。

5—10自然段,逐段教学。朗读指导:指名读、小组读、师范读。(1)、学生反馈,品读感悟。小女孩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中(5—10自然段)相关的语句,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体会一下这些幻象给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说。(板书:幸福)

(2)总结幻象,理清思路。

点燃火柴 看到的东西 现实 她渴望

第一次 温暖的大火炉 寒冷(温暖)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饥饿(食物)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痛苦(快乐)第四次 慈祥的奶奶

孤独(关爱)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飞走

悲惨(幸福)

(3)、质疑:为什么小女孩会产生这些幻象呢?(再读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交流)

a.小女孩需要温暖、食物、快乐和亲人的关爱

b.她太冷太饿了,以至神志不清,出现幻觉„„

(4)、小结:是啊!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没有一个人来买她的火柴。她想回家可是又不敢,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快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所以眼前出现了这些幻象,作者的想象是多么合理呀!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没有)结果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

(二)对比现实,品味“幸福”。

1、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火柴熄灭,小女孩的渴望消失时的句子。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齐读,思考:从这三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的仍然只有寒冷、饥饿和孤独)

3、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板书:命运悲惨、对比描写、虚实结合

4、小结: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板书:现实

冷酷)所以,为了留住奶奶(引读第九、十小节)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等心情。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句子理解体会:“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三)、层层深入,理解“幸福”。小组读课文11-12自然段,边读边思:

1、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2、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真的是“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吗?(其实就是死了,冻死了)

(2)教师引导再次理解两个“幸福”(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a、小女孩究竟看到什么美丽的东西?(五次幻象,即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

b、小女孩的“新年幸福”到底是指什么?(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师:是啊!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痛苦,没人疼她,没人关心她,只有死了才能解脱。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4、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a、当作者写道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这两个“幸福”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同情,不满)同情什么?(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对谁不满?(黑暗的旧社会)

b、请带着这种心情再读最后一节。(配乐《火柴天堂》)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特别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出示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自由读。

2、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象(幸福)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祥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 虚实结合对比描写

冷酷的现实(悲惨)

寒冷 饥饿

痛苦 命运悲惨 孤独(合理想象)悲惨

下载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荣获全国特等奖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定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梧桐花镇中心小学 陈英伟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领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大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根据图片猜童话故事。《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拇指姑娘》 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1、重点字词读写,易错字强调“蜷......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象、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关小学 李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小学 王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悟、悟中感、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五常市特殊教育学校 樊照彬 一、设计理念 1、整合学科、综合运用、培养能力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实验小学二校区 单良良 教学内容:科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