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刘用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使用方法和在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与应用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是激发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最有利的工具。
1.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信息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以让学生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在整合中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初步方法
1.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学生感知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2.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材的重难点。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大胆的利用课件,具体、形象的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既是知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这一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其个性、习惯、兴趣、态度、意志、观念、价值观的培养等。实际上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率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的巨大的潜能和优势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1.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比如有位教师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就通过小孩子在感情是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图像、课文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听普通话,以及结合拼音教学进行正音的工作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
2.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3.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例
杨洁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中心小学,甘肃武威 73320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占据不可估量的地位.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在一定范围内取得很大成效.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极大地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应用、使用方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兴趣;作用;实践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而读写又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说的"读"、"写"与"交往"的关系。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思考语文教学如何在保持其特点的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安远镇中心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
(一)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
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计算机技术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以让学生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等多种信息于一身,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独特性。
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众人听,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那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片、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如图所示)。
图为我校语文教学实践模式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一)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识字困难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利用多媒体,激发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住、注、柱、硅、驻、蛀”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住(住房)注(注意)柱(柱子)硅(硅胶)驻(驻扎)蛀(蛀虫)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营造氛围,解决写作困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想象力培养方面的困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方面的困难。
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学生赏析能力方面的困难。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现就教师示范评改作具体介绍:课前,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选择数篇典型习作作为评改的范文。上课时,将准备好的范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对范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如“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范文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细微处落笔进行“治病”。讨论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对大家一致认为优美的词句及有创意的语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画波浪线,以示鼓励。
三、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片、文字、声音等特点,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拼音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关于拼音的歌曲,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听,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优美欢快的韵律所吸引,课堂上学生反应积极,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跟着音乐的节奏拼读拼音,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
五、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六、有效有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相关的资源开拓视野,自主探究,不断发展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其他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实践操作,通过自由的集体协作探究,提高合作努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把目光牢牢地盯死在书本上,认为唯有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信息技术的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新课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新课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所以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新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趣味作业,动手、动脑,很有兴趣地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可以留给时间让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自由地在搜集其它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七、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爷爷和小叔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绿色环保的信息,举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2.写一些保护植物的标语。3.画一幅展现绿色植物风采的图画。4.创作或填写保护植物的歌曲。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八、结束语
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总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一定能让多媒体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4]龚道敏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6]裴娣娜《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发展性教学策略研究》 [7]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教学杂
[8]黄勤勇.多媒体对汉语教材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9,(2).[9]陈中,傅敏跃.汉语教学的两个难点与电脑的辅助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进入课堂,它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使用方法和在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
题谈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是激发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最有利的工具。
1.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计算机技术在整合中只是作为工具手段而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放胆求新,品尝、体验、发现创造性学习的无穷乐趣。以让学生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在整合中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初步方法
1.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比如有一位老师在上小学二年级的《葡萄沟》这节课时,体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就非常明确,即通过看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这节课的设计就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学生感知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2.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材的重难点。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我们就曾大胆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仿生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飞机在蓝天飞翔,并配上小鸟飞翔的情景再配上适宜的音乐,不仅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埋下伏笔。然后我们在课件中展现各种仿生学的例子,最后又提示仿
生学的新领域运用的一些最新成果,完成了全课的首尾响应,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生活到知识、能力再回到生活的过程,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初步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孕育。同时也让学生在本课的操作过程中,其团体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的一个重要观念——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其个性、习惯、兴趣、态度、意志、观念、价值观的培养等。
实际上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能够寻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效率和方法,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的巨大的潜能和优势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
们的主动积极性。比如有位教师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就通过小孩子在感情是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先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带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此外充分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图像、课文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听普通话,以及结合拼音教学进行正音的工作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
2.现代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3.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
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
巴润别立学校
张健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信息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带来的可能性实施整体优化,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评,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课程整合的一部分,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目标。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切实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我认为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入手。
一、应坚持“学教并重”的原则
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平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学习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参与、主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见其形,且能闻其声,手脑并用,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时间里更快、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文本、声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师生双方的交流,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3、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可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的理论具体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使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认识。
二、要创设有效地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教师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创设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搜集网上已有的资源,找到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如在讲授《香菱学诗》时,首先以与《葬花吟》相符的乐曲为背景,播放《葬花吟》的诗朗诵导入新课,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然后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检索有关《红楼梦》中关于香菱的身世、画像,以及古往今来人们对《红楼梦》的评价。在获取知识和信息之后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课文所涉猎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各自的小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与见解,并对不同见解进行辩论,从而使他们按照文中所描写的情境,进行角色的认定和扮演,进而围绕主题一步步引向深入。
三、加强自主学习的建构 自主学习的建构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如在讲《那树》时,我就针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以问题导入。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朗读散文等一系列过程,运用自己获取的信息知识,了解散文何谓“形”?何谓“神”?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形神兼备?作者是如何来铺写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最终根据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在看似纷繁芜杂的材料中,领略到作者赞美黄山的真情实意。通过启发式教学,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从网络及课件中获取相关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求知的潜能。
四、运用网络环境,开展信息化阅读非常态训练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在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传输方式,它既有良好的声像特点,又直观形象和严谨的编码。现代信息依附于人们精心制作的电子软件,信息密度大,再现性能好,信息接受不受时空限制,接受者具有启动信息、筛选信息的最大自由。这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化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要适应信息化的理解方式,针对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规范的基本方向,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各种信息化阅读的非常态训练,以改变信息传输途径,重视整体感悟的博览精读为特征的各种形态训练。其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对高度信息的宏观性了解和对典型信息的微观性掌握,对知识的信息化呈现方式的习惯适应,对多方向信息传输的主动性把握。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方法、策略、手段多样化,教学操作简洁化,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深化。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为突出的学科,也是资源极为丰富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上既不可一刀切,也不能拔苗助长。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创造理想的教学境界。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才能在未来教育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 张光泉
更新时间:2013-1-13 21:32:32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生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鲸》一文时,为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画面,画面上鲸庞大的身躯与大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没见过鲸的学生们好奇而兴奋地睁大眼,发出一片惊叹,这时教师适时介绍:“这是海洋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最大的鲸有16万千克重,最小的也有4万多千克重,它是一种很特别、很可爱的哺乳动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齐答“想!”整堂课,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讨论、探究有关鲸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教学《锄禾》一文。教学伊始,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在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在学生脑海中已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带点字锄、汗、粒等字意,并领会了诗意。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群岛》,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转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5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又如《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丰厚的底蕴,教学时才能厚积薄发。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如《林海》、《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林海一碧千里的的壮观,五彩池奇异缤纷的美妙,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教师都在欣赏美、赞叹美,受到美的熏陶。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