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能 动能定理
《2.2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2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的概念,会运用动能的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会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推出动能定理的过程,体会和感悟理论探究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动能定理的运用,体会物理知识与方法的实用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适用范围的分析,体会物理规律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公式。
【教学难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复习功的知识
(1)如何判断一个力对物体做不做功?
(2)如何计算一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2.复习回顾初中所学的能及动能的概念
(1)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它就具有能。
(2)运动的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它具有的能叫动能。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3.提出问题:如何使不具有动能的物体获得动能?如何使具有动能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动能
1.什么是动能?
(1)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常用
(2)举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所见到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2.动能的大小
表示。
(1)问题讨论:质量为m的汽车,受恒定的牵引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当发生位移s时速度为v,对汽车的这一运动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求出a代入前式,可得: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有:,由此式
式中左边是这一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右边的,物理学上称为物体的动能。此式虽由在恒力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运动的汽车导出的,但对任何物体都适用,可以用来计算任何物体的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及单位
动能的大小是:。此式说明,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与运动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
国际单位制中,若质量的单位是kg,速度的单位是m/s,则由此式导出的动能单位就是焦耳,用符号表示就是J,(3)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系,而速度的大小与参考系有关系,计算动能时以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确定速度的大小。
◆案例研究──小结巩固
1.组织同学讨论课本第65页“思考与讨论”,强化对动能定义是的理解。
2.课堂练习课本第67页“复习与巩固”1。
二、动能定理
1.提出问题:由以上讨论可知,做功可以使不具有动能的物体获得动能,那怎样能使具有动能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
2.推导
质量为m的汽车,受恒定的牵引力F作用,在水平路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1变为v2,发生位移为s,由公式得,将此式代入得:
3.对等式意义的讨论
(1)等式左边是汽车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右边是汽车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值,即牵引力做引起的动能的增加量。
(2)从等式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中,做正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动能,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做的功;同理可以证明,此式对外力做负功也成立,此时,物体的动能减少。
(3)等式虽是由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推导出来的,如果外力不是恒力,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这一等式也成立。
4.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用公式表示就是:
,也可以表示为:
如果物体运动中有几个力做功,等式的左边应是各力的总功,即合力的功或各力功的代数和。
(2)动能定理的应用:
公式中涉及力、位移、质量、初速度、末速度五个物理量,对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过程,如已知上述五个量中的四个,可以用此式求出未知的一个量;如果把左边的FS当成一个整体,可求出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如果把整个右边做为质量,可求出功能的变化量。
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力学问题相比,运用动能定理不需考虑方向问题,也不要求物体一定做匀变速之直线运动。
(3)运用动能定理分析与求解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找出做功的力,计算出总功或列出总功表达式;找出物体的初末速度,计算出动能变化量或列出功能变化量表达式;由动能定理列出等式;求解出等式中的为质量。
◆案例研究──巩固小结
1.讲解课本第66页“例题1”熟悉运用动能定理的思路与步骤。
2.例3 铅球运动员将质量2kg的铅球由静止水平推出,铅球离手是的速度为10m/s,运动员推出铅球过程中对铅球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铅球开始的动能是0,经推动离手时获得了速度,即获得了动能。由于是水平推出,这一过程中,只有运动员的推力做了功,对铅球运用动能定理有:
3.例3 课本第67页“复习与巩固”3。
解析:甲乙两球的初位置及初速度:高度相同,初速度都是零;
分析末位置及末速度速度:高度相等,两球速度都不为零;
分析两球由初位置运动到末位置过程中外力做的功:线不伸长,线的拉力与甲球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又不计空气阻力,所以只有重力做正功。对于乙球,由于橡皮筋的伸长形变,拉力对乙球做了负功,两球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的功与甲球相同。
运用动能定理分析:上述过程中,外力对甲球做的功比对乙球做的功多,两球质量相等,所以甲球在K点的速度比较大,本题选C。
◆交流评价──巩固所学
1.学生练习:课本第67页“复习与巩固”4。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要点。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并书面完成课本第67页“复习与巩固”
2、5。
2.撰写小论文《物体动能的改变》。
3.预习第3节。
【板书设计】
第二篇: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定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与地位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能力目标:灵活应用公式 WEk2Ek1Ek计算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 维方法。
3、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4、难点: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二、说学情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镜、引入新课
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水都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多少呢?
2、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
(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新课讲授
一、动能的表达式 [请你回答]: 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讨论话题归纳]:(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物体的动能还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思路导引](1)请你说说这个推理的理由吗?
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质量越大时,能推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块的距离也越大。
(2)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问题吗?
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了位移。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量联系起来。[形成研究的课题] 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力F,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速度由V1变为V2。
[请你动动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运动学公式:
把F和L的表达式代入 得: [请你想一想] 这个推导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结果 可以看出:第一,式中 与V有关,因而它与动能有关,且与V2成正比也与上节的探究结果相一致。第二,始末两态的 之
差与功相等,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因而可见,我们可以把 定义为物体的动能。[板书]:
一、动能
1、定义:物理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3、表达式:
4、单位:焦耳(J)
5、说明:
①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②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即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动能定理
我们把 叫做动能定理 请你回答:
1、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动能是标量还是矢量?
3、动能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4、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思路引导: 动能定理尽管是在一个恒力做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在变力做功或多力作功的情形中仍然成立。请你回答:
1、在多力做功中,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多力做功问题中,应怎样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如果做功过程中,对应一个曲线运动的路径,动能定理还成立吗? [板书]: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
3、说明:
①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包括正功和负功,也包括重力做的功。②知F和S,则可用W=FS求功,若不知F或S,可通过动能定理求功
③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
1、(教材上,略)
动能定理的优点在哪里呢?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牛顿运动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
四、布置作业
五、重点总结
(见上板书)
第三篇:《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张胜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7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推导、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三大部分内容。
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通过恒力做功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他对研究恒力做功问题非常有效,对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也适用, 用起来非常方便。另外,动能定理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了基础,因此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本节适合教师授课时间约占2/3,其余1/3时间由学生自主消化的教学模式,体现高效、互动的课改理念,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写出动能的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生能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学生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实验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探究过程,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异同,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正确认识功、能的关系。解决办法:
1、为了使学生对动能定理印象深刻,可建议学生课前独立推导这一定理,并提前完成教学案里的预习自测。
2、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确实比较困难,应通过多个例题掌握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步骤,逐步提高学生从能量观点解题能力。
3、解例题之后可要求学生再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去解同一问题,并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体会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培养自信。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简单学过动能,再加上前几节已经学过功、重力势能、和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节学生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但是,由于前面几章学习的都是矢量,现在又学习标量,有可能一部分学生,还扭转不过来。另一方面前面几章学生都是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现在学生可能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很可能还是用老一套,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对比,让学生感觉到利用动能定理解题要比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简单得多。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法上采用推理、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出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学习方法与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推导探究法:依据初中和高中所学知识,由学生自己探究推导定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比较分析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找出优越性,总结做题方法,得出结论的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第一步观察实例,感知动能(动车组,龙卷风,射出枪口的子弹),第二步提出问题: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分析: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Wv2,根据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说明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含有v2,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二)理论探究 引出概念
给质量为m物体施加一个恒力F,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速度由v1变为v2。
学生3人一组,互帮互助进行推理演算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老师在黑板上设计步骤,引导寻找总功与动能或动能的变化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由运动学公式: v22-v12=2al 1212Wmv2mv1把F、l代入公式:W=Fl 得: 22
归纳总结:
1式子中的mv2就是动能,即
2动能:
动能定理:W EEK2K1
(三)对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 对动能表达式的理解
12mv可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2、动能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动能的单位是焦耳,和其他能量的单位一样。
4、动能是一个状态量,不同状态,只要速度大小不同,动能就不同。
5、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练习: 1.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A.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B.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C.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D.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2.我国在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运动速度为7.2 km/s,它的动能是多大?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等式的左边为合力做的总功,总功的求解方法:①先求各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的功。②先求各个力的功,再把各个力的功进行代数相加,求出总功。
2、等式的右边为△EK:若△EK>0,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EK<0,动能减小,物体克服外力做功,是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是一个在数值上相等的的符号,不意味着“功就是动能的增量”,也不意味着“功转变成了动能”,而是意味着“功引起物体动能的变化”。
4、动能定理中的位移l和速度v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中学物理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5、动能定理公式两边的每一项都是标量,因此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方程。
6、动能定理是计算物体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位移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不论物体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受力如何,动能定理总是适用。
动能定理适用范围: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多个物体; 既适用于一个过程,也适用于整个过程。典例分析:
例: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0×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要求分别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两种方法求解,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找出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势)
(四)归纳小结
(通过教材的例题作详细的讲解,并归纳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在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时,应强调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1、根据Ek 3 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作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课本的例题,与利用动能定理的方法求解,两种解法比较得出,在没有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中,利用动能定理解题会更加简捷,方便。)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② 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画受力示意图,及过程状态草图,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即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③ 找出研究过程中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能(或动能的变化量)。
④ 根据动能定理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或讨论。
(五)布置作业: 教材 P74 2、3、4、5
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 《动能 动能定理》
一、动能
1、定义:物理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123、表达式:Ekmv
24、单位:焦耳(J)
5、说明:
①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②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WEk2Ek1Ek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等式的左边为合力做的总功。
2、若△EK>0,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EK<0,反之。
3、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4、动能定理中的位移l 和速度v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5、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方程。
4、动能定理适用范围: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多个物体; 既适用于一个过程,也适用于整个过程。
第四篇: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说明
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表达式,能用表达式计算动能。
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领会其优越性,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
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的情景,能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做功问题。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2)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三.新课引入
1、两种引入方案(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
引入本节课,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可在总结实验探索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基础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进行动能定理的论证。
方案一
简单指出,理论推导与实验探究都是认识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牛二定律: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用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来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间的关系。
方案二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能否从理论上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牛二“力——加速度——速度”变化。因此可以用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间的关系。
2、教材关于动能表达式的给出
不是简单的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而是由理论推导之后,进一步推理分析后再定义物体动能的。这种处理方式与前面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得出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总结:这样引入的好处是:从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 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物理内容,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牛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联系、区别,准确把握动能定理的内容以及如何灵活应用。四.教材、教法分析
1、动能定理的推导(两种方案根据学生基础选择)
方案一
(1)给出情景:恒力F、L、m、v1、v2。
(2)提出问题:F做功与速度变化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推理:得出动能定理。
(4)揭示意义:我们已经知道功与能量变化是紧密联系的,重力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有一定联系,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有一定联系。因此(3)中是力F12mv变化关系,换言之就是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式。21212(5)定义动能:由于W等于mv的变化量,可见mv是个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22做功与我们将它定义为动能。
之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动能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是矢量还是标量? 单位是什么?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 说明:(4)(5)无先后次序,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揭示意义的过程中定义了动能,定义了动能之后,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式的意义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方案二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才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由教师启发,引导,而主要有学生自己独立推导和分析整个过程。(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物理情景可以稍微复杂一些,比如使力F与运动方向夹角为)
2、对于动能定理的推广,扩展
尽管以上是由恒力推导出的,但动能定理可以推广到多力做功及变力做功的情形中而不构成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在前几节学习中,对功和能的标量特点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标量的运算也并不陌生。
我们只用抓住功的标量特点,由实例分析的方法自然地过渡到多力做功、变力做功及曲线运动的做功问题中去。
从而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合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或“各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3、关于例题的教学
在分析教科书上的两个例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展开:(1)先让学生用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解(2)再让学生用动能定理求解
(3)教师讲评(对解题情况进行讲解)
讲评重点:规范化解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会从物理规律本身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
努力强化一下内容: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展示清楚物理情景,画运动示意图。*分析已知条件,明确所求量。*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列方程。*代入数据计算。
及时进行反思总结,逐渐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比
让学生体会到动能定理的优点,明确在不涉及时间因素或不要求具体细节时,动能定理更快捷,方便。
4、补充例题的必要性
关键说明动能定理还能解释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教科书上两个例子只说明了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而书中不要求用功的定义式来求变力做功,尽管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中出现了变力做功,在“重力势能”中涉及曲线运动中力做功问题,但变力做功及曲线运动中力的做功问题学生还是无法驾驭,因此补充例题进行拓展是必要的。
5、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合力做功(强化“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这个物体做的功”,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计算方法是等效的。涉及到变力做功的问题时,往往采用各个力做功代数和的求解方法。)
(2)动能的变化(让学生回顾“速度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末状态减去初状态,而不是大的减小的,动能的变换量是正值,动能增加,反之,动能减小。)
(3)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情景(如果变力或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教师要适时渗透“化曲为直”“以恒代变”等辩证思想,使学生体会可以把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的路径分割成许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的运动过程中都受到恒力的作用,并把每小段轨迹都当做直线,整个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就等于各个段中该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五.问题与练习的应用 内容分析:
本节的几个练习题,看似情景各异,题目中的所求量迥然不同,但除了第1题外,都是围绕动能定理展开的,这些题目构成了一组思维方法的集成题,使学生在分析处理这些问题时,能把握动能定理的本质,达到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1题,主要为了巩固动能的概念,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用比例法求解物理问题的思维习惯。
第2题,属于运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基本题型。
第3题,属于变力做功问题,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有些问题可以用“化变为恒”的策略进行分析求解。
第4题的求解过程,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在没有设计时间因素,也不需要求加速度的问题中,运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第5题,既涉及到变力做功,也是一个多过程问题,由于功是标量,利用动能定理反映的“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物理关系可以一举求得,通过这种为题的分析求解,可以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根据练习题的特点,1、2题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习,3、4、5题可以做为学生的书面作业,以便提高学生利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定理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与地位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第七章第七节内容,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动能的概念、符号单位、表达式和性质.(2)、会根据动能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3)、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的情景.(5)、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能力目标:灵活应用公式 W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Ek2Ek1Ek计算功。
维方法。
3、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难点:对动能的解及动能定理怎样揭示功与能的关系。
二、说学情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建议学生课后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讲授、自学、讨论并辅助电教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镜、引入新课
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水都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多少呢?
2、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
(2)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新课讲授
一、动能的表达式 [请你回答]:
我们在上节探究中已经知道了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讨论话题归纳]:(1)物体的动能跟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物体的动能还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思路导引](1)请你说说这个推理的理由吗?
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质量越大时,能推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块的距离也越大。
(2)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问题吗?
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了位移。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
运动量联系起来。[形成研究的课题] 给物体施加一个恒力F,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了功W,物体的速度由V1变为V2。
[请你动动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由运动学公式:
把F和L的表达式代入 得: [请你想一想] 这个推导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从结果 可以看出:第一,式中 与V有关,因而它与动能有关,且与V2成正比也与上节的探究结果相一致。第二,始末两态的 之差与功相等,而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因而可见,我们可以把 定义为物体的动能。[板书]:
一、动能
1、定义:物理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3、表达式:
4、单位:焦耳(J)
5、说明:
①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②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即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二、动能定理
我们把 叫做动能定理
请你回答:
1、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动能是标量还是矢量?
3、动能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4、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思路引导:
动能定理尽管是在一个恒力做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在变力做功或多力作功的情形中仍然成立。请你回答:
1、在多力做功中,动能定理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2、多力做功问题中,应怎样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如果做功过程中,对应一个曲线运动的路径,动能定理还成立吗? [板书]: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
3、说明:
①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包括正功和负功,也包括重力做的功。②知F和S,则可用W=FS求功,若不知F或S,可通过动能定理求功
③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和直线运动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
1、(教材上,略)
动能定理的优点在哪里呢?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牛顿运动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
四、布置作业
五、重点总结
(见上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