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花雨》教材分析
那同一场桂花雨中的别样情怀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文风朴素而恬美,清新而雅致。文章语言质朴,通篇体现一个“真”字:向读者真实再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真诚地袒露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可谓花香、人乐、语蕴、情真。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编选了这篇文章。但笔者细读之下发现,两个版本的编者在对原文的选择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使两个文本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气象。
一、“乡情”、“童乐”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侧重表现“浓浓故乡情”,童乐蕴其中。文本更多地保留了原文的结构,让我们能更全的看到原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文本浓浓的故乡情溢于字里行间,仅“故乡”一词在文中就出现三次。“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是文本第一节的内容,“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思乡的节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自然想起“故乡”。文章以中秋节前后故乡的桂花盛开开篇,那浓浓的乡情,如那浓浓的桂花香气一样渐渐地弥漫开来,将读者浸染其间。中秋节富含的人文情愫和着桂花散发的高雅芬芳的香气,为全文打下了浓郁、唯美的情感基调。
苏教版教材偏重表现“悠悠童年乐”,乡情蕴其中。编者在编选时淡化了有关故乡和全家搬到杭州的情节,在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怀念。“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是文章的第一句,以写“喜欢桂花”开篇,一个“喜欢”直奔主题,开篇明旨,为写童年之乐定下基调。文章接下来着重写了“摇花之乐”。文本如此编选减少了头绪,突出了主题,使文章结构更简单,脉络更清晰,文气更通畅,更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二、邻里之情和风雅之事各有所重
人教版教材为表现“乡情”的主题,编选了母亲为多收桂花送给邻居而担心来台风的情节。文章的第三节这样写到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故乡的海,故乡的人,文中母亲念叨着的是多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多么善良的母亲,多么朴素的愿望,多么感人的情景,多么难忘的乡情。久居都市的人们,还能体会到这真挚、朴素的邻里亲情吗?那份感情是令我们羡慕的,向往的,感动的。所以才有后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真的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些吗?恐怕不尽然,母亲这么认为,这么说是因为这里不是“故乡”,没有“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它的香气里没有挂念,没有“乡情”啊!
苏教版教材为了强化“童乐”主题,编选了父母亲焚香吟诗的场景: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金黄的桂花盛在晶莹剔透的水晶盘里,随着袅袅的青烟,檀香燃起来了,它的香气和桂花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在屋中弥漫开来。在这淡雅的清香中父亲的诗句悠然传入耳畔„„浓郁的花香使人陶醉,悠悠的檀香使人超脱,一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跃然纸上。在父亲抑扬顿挫的诗句中,文本营造出清雅、静谧、祥和、幸福的意境,怎一个“乐”字了得。
三、不同年级,教学目标不同
人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五年级上册,而苏教版教材则将其编选在四年级上册。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五年级作为第三学段的起始年级,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教版教材在编选《桂花雨》时基本保留了文章的行文框架,让学生在阵阵花香中感受作者那难舍乡情的同时,学习作者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中表情达意的方法。
苏教版教材将《桂花雨》编选在四年级上册。作为第二学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苏教版教材在编选是突出主题,减少头绪,表现童年之乐,也就更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的文本,编选者不同,编选在不同的年级,竟可以呈现出如此不同的景象。我们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后,也应根据学段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各异,做迥异的教学设计。(待续)
《桂花雨》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浓烈的情感隐藏于朴实的文字背后,游弋于淡淡的叙说之中。教学这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带着学生一起把文章由浅入深地读进去,沐浴着芬芳的“桂花雨”,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寄托在桂花雨中的思乡之情。
如何进行读法的迁移,进行一带一、一带多式的研读,让“主题阅读”更具有效性?都来发表一下高见吧!
第二篇:《桂花雨》教材设计分析
《桂花雨》教学设计分析
(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
设计理念:
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两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还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
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3.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描写桂花的诗句。
2.如果有条件,可以观察桂花。教学流程:
一.欣赏桂花,揭示“桂花雨”。
1、(板书)桂花
同学们,见过桂花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桂花?
2、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欣赏桂花。(课件出示桂花的图片或录像)感觉如何?
3、历来的文人墨客对桂花非常喜爱,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你能说一说关于桂花的诗句吗?(学生交流)
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板书:雨)
4、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识桂花雨,品味桂花香。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相机纠正错误。
注意多音字:浸
4.“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6.文章多处说到了桂花的“香”,请你默读课文2-6自然段,划出来有关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找出这些句子,根据学生说的顺序教师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理解:)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就是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这里的花香太迷人了,闻久了,让人---(沉醉),让人---
本文主要写的都是桂花,这里为什么要写树呢?(既起到衬托的作用,又赞美了桂花树的谦虚,不张扬)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浸”就是---(泡),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浸在哪里?
② 从“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香味浓
屋里、屋外,走到哪里都是桂花的香味)
③ 感情朗读。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 桂花的花期不算太长,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读读第6自然段,谈体会。(交流)
②平日里喝着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过年时品尝着桂花做的糕饼,唇齿留香。花是有季节的,但花的香气一年四季都弥久不散,令人陶醉。齐读第6自然段。
三
.走进桂花雨,体验摇花乐。
桂花的香味令人难忘,但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摇花乐了。
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哪些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是很快乐的?
(学生可能会从下面几处交流)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⑴
从哪些词体会到乐的?
(总是缠着:天天缠,催)
你缠妈妈是怎么缠的?(指名做动作)
(撒娇;拉着妈妈的衣袖左右晃)
⑵
你会怎样缠着妈妈问?
出
示
句
式
:
我总
是(地)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着急
不耐烦 „„)
⑶
感情朗读。
引读:“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由读。想一想: 你从哪些词体会出了作者的快乐?
3.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句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多、密、香)
从哪感受到多、密?(纷纷、满头满身)(出示句子)
桂花落在头上,像(戴了一条花头巾
妈妈抚摸我的头
插上了金黄的头花„„)
桂花落在脖子里,像(给我挠痒痒
戴了一条金黄的项链„„)
桂花落满全身,我就像(穿了一件花衣服
一个美丽的花仙子„„)
我的快乐还表现在哪儿?
(喊
两个感叹号)
这是在怎样的喊?(高兴、激动、兴高采烈、拍着手、蹦着跳着----)
请你这样喊一喊?(感情朗读)
四.对比桂花香,感悟思乡情。
1.(过渡)家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全村人带来香甜的生活。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念中学时到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指名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讨论,这里的桂花香还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句子: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体会)
3.既然,杭州的桂花香,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也就喜欢自己家乡的桂花。)
有了这份浓浓的情,(出示课件)
这
里的水
再
甜,也
比
不上。
这里的()再(),也比不上。
同学们都说到母亲的心坎里去了。正如歌里所唱的——(播放歌曲《故乡情》)
4.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的桂花,我更难忘-------(引读第8自然段)
5.课堂小结
同学们,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时侯,它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快乐,而如今我远离故乡,它带给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再读课题。
五
.走出桂花雨,走近摇花人。
1.作者为什么深爱她的家乡,这和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多媒体出示琦君资料:
琦君
1918年出生于浙江永嘉,现当代女作家。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她1949年离开家乡去了台湾,后又定居美国。
不管她身在何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
(课件出示
教师朗读):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第三篇:桂花雨课文分析
12、桂花雨课文分析
一、生字组词
左边 右边 鲜艳 谢谢 尤其 吩咐 帮忙 挑拣 糕点 都有 左手 右手 鲜美 凋谢 怨天尤人 帮助 挑三拣四 糕饼 京都
二、词语
姿态 笨笨拙拙 茂密(茂盛)香飘十里 邻居 桂花 新鲜 谢落
风吹雨打 湿漉漉 缠着 阴云密布 云脚长毛 吩咐 洗净 撮一点 水晶盘
檀香 炉烟袅袅 混合 诗兴大发 口占一绝 挑拣 铺开 竹席 晒太阳 铁罐 泡茶 桂花卤 糕饼 沉浸 捧着 旧宅院 童年时代 仔细 左右 及时 尤其
三、诗句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入梦甜。
四、课文具体分析 第一段:
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这是一个总起句,点明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最字可以说明喜爱的程度之深。
2、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姿态:容貌神态、姿态出众
笨笨拙拙:笨笨拙拙:用来表示生物的不灵活,手脚慢、做事不利索;也表示事物的不精细。本文指桂花的朴实无华,普通、不华丽。
用桂花和梅花进行对比,写出了桂花的朴实无华,也写出了桂花的样子的特别与可爱。
3、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这句话从“不开花”和“开花时”两个方面介绍了桂花的形态,写出了桂花细小的特点。
只是,也得(děi)必须要,仔细地找,可以见出作者对这桂花的细小的不欣赏。④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繁花:指繁茂的花,各种各样的花。运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
总结: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用课文的句子来)桂花不与繁花斗艳,香气迷人。第二段: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通过双重否定句式“不说„„没有不„„”,间接写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浓郁的香味;而一个“浸”字,更是将桂花香的无形却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
2、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为什么要摇桂花呢? 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现在,我更想知道了,什么是摇桂花呢,怎么摇下来的花朵就可以保持完整、新鲜呢?
3、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如任:如果任凭、听凭,听之任之,不管不顾。尤其:特别
总结:写摇桂花的时间选择及原因。第三段: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大事指导朗读,重读拉长语调读大字
这个事情,作者可是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看的,足见作者对其的重视。
一个缠字,将儿童的天真烂漫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更写尽了作者想要快点摇桂花的急切心情。为什么作者这样热切盼望摇桂花呢?好玩啊!有乐趣啊!
注意朗读的语气:妈,怎么还(加重语气,拉长语调读还字)不摇桂花嘛!带点撒娇意味的问询。
作者没有一下子描写摇桂花,而是欲擒故纵,采用铺垫的手法。“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自然地过渡到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而这些都为下文的“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埋下了伏笔。
2、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继续进一步写摇桂花的时间选择与原因。没到时间,摇不下来的。
因为摇桂花太有意思了,我太想摇桂花了,可妈妈总是说没开足,不让摇,所以我就老是“缠”着妈妈问。
由“缠着”我们读出了“我”对摇桂花的那份期盼!现在我来做妈妈,谁来做文中的“我”来“缠”妈妈?
生:(摇着老师的手,撒娇般地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点了一下学生的额头,慈爱地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全班同学都笑了,举手的人更多了)
师:你们都想来“缠”妈妈?好,现在我读妈妈的话,你们读“我”的话,看谁读得更逼真。(全班投入地读起来)
3、可是母亲一看到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4、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使劲”一词中能体会那份高兴劲。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正所谓“儿童解得摇花乐”。练习读中体会。
作者的高喊,直接点出了桂花香,虽然没有下面描写桂花的多,但是透过桂花从枝头落下来,落得满头满身都是,真像下雨一般,可见桂花的多与香。
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喊吗?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听出的是一份惊喜,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这桂花雨多香呀!
5、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洗净双手呢?足以见出母亲对待摇桂花这件事的态度,多么神圣多么严肃,多么庄重。撮
檀香与桂花的香混合在一起,让人的心灵非常沉静,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
6、于是父亲的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父亲的诗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在作者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诗中的“甜”字直接点出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带给小作者心中的甜蜜,连做的梦都是甜的!可以说,桂花伴随作者尽享美好的童年生活。父亲的诗从侧面反映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和心灵祥和的美好境界。
飘向空中,连风打的旋儿都是香香的了,这正是“细细香风淡淡烟”。
师小结:是啊,好香的雨呀!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整个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齐读)
第四段:
1、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2、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个“沉浸”,说明桂花让全村人分享它的香,共享它的花。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让人魂牵梦萦的桂花,在全村人心目中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赏析]作者摇桂花和摇桂花后的“铺、抱、摇、拣、铺、晒、收、泡、做”等一系列动词,充分体现了摇桂花和吃桂花的无穷乐趣。第五段
1、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通过对比,显示出家乡金桂的香。其实,外地的桂花未必真的香不过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金桂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是他乡的桂花无法取代的。那摇花的快乐,那父亲的诗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都融在金桂的香味之中了。母亲心中那份金桂的甜蜜、那份家庭甜甜的和睦情、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见到桂花,闻到桂花的香味,引起的是母亲的乡愁,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的极乐世界。
3、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身心奉献给人类的精神也留在了作者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融化在作者的血液之中了。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第四篇: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看看大家对文中的词语学得怎么样了?
出示:糕饼
尤其
新鲜
姿态
欣赏
杭州
香飘十里
几大箩
指名读——尤其找近义词——第一行词语连起来说话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出示:作者简介。
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当然也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初读:
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1、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2、是呀,中秋节前后,正是作者故乡温州桂花盛开的季节,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桂花树的样子好看吗?为什么?(没有梅花的姿态,满树都是叶子)
4、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不太好看,太小了!)
5、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香气迷人)
6、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太迷人。
男生读第一句,师:对,不好看。女生读第二句,师:对,也不好看。男女生齐读,师:嗯,桂花就这点好。
7、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反衬的写作方法。
8、指名再读这段话。
三、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5、6、7自然段,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交流: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从哪里看出很香?
香飘十里,想想这香味都飘到哪里啦?
是的,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香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可谓:桂子花开香十里(板书)2)还可以从哪个词中读出桂花很香?
浸,三点水,说明一般都用于在水里的,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摸得 着吗?那香味呢,看得见吗?摸得着吗?感觉得到吗? 让我们用朗读把自己感觉到的香表达出来。齐读句子。
3)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桂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
2)谁把这场桂花雨读得更多,更香些。
自由准备——指名读
3)此刻,我们都浸在了这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呀摇,桂花又落下来了。真是:枝摇花落乐心头(板书)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指名说
4)让我们带着这份想象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5)多么奇妙的雨,多么香的雨啊,因为它是家乡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着作者儿时的回忆。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过渡:可如今,这香气四溢的桂花雨,却成了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齐读
2)母亲真的在拿家乡的桂花香和杭州的桂花香作比较吗?她是比什么?
(乡情)
3)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齐说这句话。
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想起家乡的桂花,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胡家老爷爷,林家老婆婆,田野,老宅子,小河,桂花茶,桂花糕。)4)你能尝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这里的()再(),也比不上()。
可见,母亲虽然嘴里在说桂花,其实心里是在想()。
5)的确,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于是,作者又想起了 ——
(生跟读最后段)
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桂花雨》这一课,领略了桂花雨的美,感受了桂花雨的香,现在,让我们读读板书中的四句话来感谢本文的作者琦君。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双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我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第五篇:《桂花雨》
《桂花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57人,男生31人,女生26人。学生综合素质中等,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态度端正,但有近10名同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习作方面水平一般,能大胆想象、自主作文,但语言比较平淡,学过的词句不会灵活运用。个别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较多。
3.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了“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至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篇末再次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桂花雨”,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摇花乐”。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4.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4个生字,其中10个会读会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
情感目标:借助信息技术,体会“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怀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以及对家乡的一种深切的怀念。5.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难点: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6.教学准备:
(1)桂花制作的食品(2)桂花图(3)课文插图投影
7.课时划分:(1课时)8.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桂花吗?你有没有数过学校有多少棵桂花树呢?(出示桂花图)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桂花,不过这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她就是琦君。(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猜猜看她小时侯最喜欢桂花的什么?(香味、作用、摇桂花)你怎么知道她喜欢摇桂花的?
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她喜欢摇桂花时所看到的桂花雨。(板书:桂花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品词析句,精读感悟。学习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媒体出示句子: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这里有一个字(拙)去掉了读音怎么读?(1)指名读句子。
“细花”指的是什么?(桂花)
出示桂花和梅花的图片,比较它们的姿态,体会桂花的质朴可爱。(2)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桂花树(虽然)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味儿真实迷人。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有怎样迷人呢?哪句话最能体现桂花的香?
指名回答,桂花开得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
引导从“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体会到桂花传得范围之广,从“浸”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之浓郁。
(4)能不能用你亲身体验到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桂花的香气?学生举例说明。(5)练习朗读,用朗读来体会桂花的香味。指读,齐读。
(6)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已经陶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
2、媒体出示句子: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指名读。
指导读好“湿漉漉”,强调读好轻音。
出示“尤”:还记得这个字读什么?加一撇是什么字呢?(龙)。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优秀 忧愁 犹豫 鱿鱼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什么?(偏旁一样,读音相似。)小结:形声字构字特点。
3、过渡:如何才能来一场桂花雨呢?
(1)为什么一定用“摇”呢?能不能是抛、撒,或者干脆来一场大风大雨,让它自然而落呢?为什么?轻声读课文。(2)思考:指名回答。
媒体出示句子: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3)指导朗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问引导:知道桂花雨是什么?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板书:摇)
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理解:出示句子:“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这里的“绝”是什么意思?(绝句)
引导理解“绝句”的意思。想想这首是几言绝句? 父亲是“口占一绝”,是什么意思?(随口说出的)一起读父亲的诗。
3、质疑:这“摇桂花”大家是第一次听说,这一节里还有一些词句大家读不明白的? 学生质疑相关词语:
“檀香”、“炉烟袅袅”、“撮”、“云脚长毛”、“竹席”,以及理解父亲写的诗意。
交流:
1、什么是“云脚长毛”? ①先猜猜。
②你觉得应该是怎么一个现象呢?
③云的形状变了,母亲就要摇桂花了,为什么?从前文找答案。
④媒体出示句子: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⑤同时出示: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⑥读句子 ⑦指导朗读。
2、为什么“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①从哪里看出来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②怎么算是缠着母亲?(看好台词)表演。③评价表演。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过渡:阴云密布,云脚长毛,母亲终于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了。
体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拿笔读读圈圈,从哪里感受到我的快乐? 学生交流:
“使劲地摇”,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特别卖力。“喊”,一连三个感叹号,谁来喊一喊。一起喊。
②再看看图上,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我的快乐?(眼睛眯、张大嘴、辫子)③谁能把这种高兴劲读出来。
④指导读好句子:这么快乐,我们一起站起来摇一摇。使劲地摇,抬头看看。想喊就喊吧,想欢呼就欢呼吧。看桂花掉到你的头上。
⑥摇累了。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用心去看,想象桂花落下的景象。播放音乐,老师导读。
⑦睁开眼睛,你享受了这美丽的桂花雨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⑧说得真好,同学们都陶醉了。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板书:乐)
过渡: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听出的是一份惊喜,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同学们一起读读第四节,你还能知道为什么摇桂花会是件大事。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句子: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气中。①学生交流
②教师引读:桂花摇落以后,要…… 要…… 要……很忙碌,一会儿晒,要是天不好了要收进来。桂花晒干了要…… 要……要……
③同学们吃过桂花做的食品吗?(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④我们从这一段中知道,虽然作者很辛苦,很忙碌,但是心里是很开心的。我们一起来开心地读一读。
⑤这下我知道了,摇桂花是这么得快乐!摇完桂花后还这么忙碌!可见“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过渡:除了我很快乐,还有谁也很快乐?
2、媒体出示句子: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除了我很快乐,父母也很快乐。父母的行为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我们在建队的时候也要举行仪式,这里的仪式说明了什么?同桌谈论。
②母亲为什么要先洗手呢?哪位“母亲”来说说看。(看来很诚心诚意,很真诚)③父亲还点了香,在干什么呢?哪位“父亲”来说说。
④桂花丰收了,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恩。我们现在有感恩节。
⑤我想来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你来看看父亲的诗是什么意思? ⑥自由读诗。想象一下,父母会做什么甜梦?我会做什么甜梦? ⑦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父亲的心里也很高兴。
四、体悟思乡,升华情感。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引讲:“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是什么反应呢?
2、媒体出示句子: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真的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你从“再……还是比不得……”中读出了什么?
3、你感受到母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了吗?读一读课文。
4、你觉得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过渡:母亲是这样的,我又何尝不是呢?
5、媒体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你读懂作者的心了吗?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6、读好这两节。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植物。同桌可合作。
我最喜欢()。它不像()那么
(),不开花时()。开花时()。
2、你们家附近有桂花树吗?留心观察桂花开花是的样子,闻闻它的香气味儿,是作者介绍的那样吗?你所了解到的桂花的作用有哪些呢?和老师同学们说一说。
桂花芳香四溢,从树下走过,浓香便沁入肺腑;桂花还传递着浓浓的思乡情,当时过境迁时,故乡的桂花依然留在心中。
小时候,奶奶居住的地方,屋前屋后种满了桂花。说种满了,我也没有亲眼所见。只知道一到秋天,奶奶的小屋里就洋溢着浓厚的桂花香,满满的,直渗到肌肤里。奶奶会摘好多桂花,晒在院子里,于是奶奶酿的米酒中透着桂花香,奶奶做的元宵中有了桂花味,奶奶熬的甜粥中也飘着桂花瓣。那时,我的呼吸里也仿佛散着桂花香了。六.布置作业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动笔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