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

时间:2019-05-12 16: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

第一篇: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

《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基础模块的主要内容分为阅读与鉴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板块,本文属于第一板块——阅读与鉴赏部分内容。这一部分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在阅读体验中发掘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情感价值,获得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三)学生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全部为女生,且有一学期的中职学校学习经历,语文知识水平基本达标,但学习内趋力不足,感恩励志方面的情感体验尚有欠缺,急需唤醒她们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学习主要结合多媒体采用师生讨论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所体会; 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

问题引导策略

(六)教学用具

课前预习资料卡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通过向学生下发课前预习资料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新课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奶奶的星星》)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

(多媒体展示作家史铁生的日常和领奖时均乘坐轮椅的照片)

(三)师生互动进行教学 1.探究课文题目及蕴含意义(请一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及图片或视频等进行介绍)

合欢树,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常象征阖家幸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分组展示已收获的资料,包括个人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与母亲的故事等)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残(“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5年《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代表作: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3.掌握重点字词(老师多媒体打出字词资料,同学展示自学及掌握成果)

够呛(qiàng)

敷(fū)

瘫(tān)痪(huàn)

熏(xūn)

针灸(jiǔ)

虔(qián)诚

胯(kuà)上

烫(tàng)伤

惊惶(huáng)

侥(jiǎo)幸

召(zhào)唤

瞎逛(guàng)

侍(shì)弄 4.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浏览全文,根据合欢树出现的前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分。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分组探究:

第一部分(1—6)写母亲生前的事,以写“人”为主(实写)。

第二部分(7—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以写“树”为主(虚写)。

主题是母爱。全文“无处不在写母爱”。

5.诵读课文1--6段

任务二:找出第一部分文中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看作者写了人生中这几个年龄阶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

学生分组探讨,教师辅助板书: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生了白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的

教师引导:母亲从外貌到性格的巨大变化甚至反差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任务三:教师分发问题卡,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Q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答案参考: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Q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答案参考: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Q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答案参考: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Q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答案参考: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Q5、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案参考:感激、内疚 6.课堂总结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那么,这些究竟与课文题目——合欢树有何关系?课文中又是怎样来描写合欢树的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探究。7.布置作业

1.字词作业:掌握生字词

2.预习作业:思考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3.情感作业:用实际行动感恩母亲,回报母爱

8、板书设计

一、合欢树

史铁生

(怀人散文)年龄

“我”

母亲(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生了白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主题:母爱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首先,课前预习任务同学们完成地较好,所有同学都参与了资料的查阅,组长和副组长认真整理记录了相关资料,重点字词基本掌握;整堂课,学生进行地非常认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涨,随着问题的深入,小组内也一度出现思索甚至争论的场面,课程结束时,师生均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二篇:实践作业观潮教学设计[定稿]

《观潮》的教学设计

柏各庄镇中心小学

付小东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策略:

1、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2、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

3、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4、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教学用具:

幻灯片

视频短片

卡片

展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⑤组织学生讨论。边讨论边自由读。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学习第三段。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我的教学体会: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第三篇: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

国培在岗实践作业

教师

王淑娟

一、目标:

本着“适应教师教育的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率之目的,本课程依据教育部小学英语开设与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由国家英语课程专家、特级教师、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相结合组成课程团队,切实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以及教师的实际,采用专家引领,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展示和评析,问题讨论等培训方式,努力让参加培训的教师通过本课程培训达到如下目标: ﹡能进一步明确小学英语开设的意义与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理念; ﹡能有意识地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 ﹡能初步掌握教材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了解学习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和教学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共安排为6个专题: 1.小学英语教育的意义和教学目标要求 2.小学英语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3.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与听说活动的组织 4.小学英语教与学中语感的培养与形成 5.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与实践 6.小学英语教师基本教学技能

三、培训要求及学习方法:

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以及前期所进行远程教育的经验,课程培训要求学员在培训中做到:

1.观摩学习,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2.积极参入,认真讨论,互动互助 3.主动思维,勤于总结,学以致用

学习方式可归纳为“看·听·学”—“思·议·练”这6个字。

“看·听·学”即学员通过收视专题课程,看专家的专题讲座,看典型的教学案例和示范,看教学实录,听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的现场点评和讨论,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学习有关议题的具体操作和教学方式,学习教学的基能和技巧。

“思·议·练”即学员根据各专题所布置的研修课题和案例作业,联系实际认真进行对照反思,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互动互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评议和讨论,采用书面、“网聊”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咨询和讨论,发表个人看法,提交学以致用的实践成果或小论文等。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Unit9 Happy New Year.Lesson 17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为主。本节课的话题是新年,过新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熟悉的,而且教学此课的时间刚好接近新年,相信学生会对这一内容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幻想和好奇,学习积极性很浓,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将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句型 Let’s „ 提出建议,并会使用Good, idea.进行回答。同时学会用Happy New Year.进行问候。此外还将学习几个动词短语:make a Near Year card,say happy New Year ,sing and dance , go to the zoo等,本节课生词较多在一节课内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话题之一,所以有利于学生间开展交流。【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英语颜色词。

(2)学习单词make, come, say, sing, dance, New Year, card, happy, good, idea。

(3)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 The New Year is coming.Let’s make a New Year card.Happy New Year.Let’s sing and dance.Let’s go to the zoo.能力目标:能听懂并会用Let’s„的句子;懂得在新年时用Happy New Year.进行问候;能看懂并会写简单的英文的新年贺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在新年到来之时可以通过向亲友表示问候、或与亲友互赠贺卡等形式表示对人的一种关怀和爱,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课新词汇。2.学习掌握本课的句型:Let’s„以及它的回答Good idea.等.3.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本课的句型。【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生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录音机等。【教学过程】 Ⅰ热身、复习1.师生问候。

2.听一首歌曲《Happy New Year.》

【设计思路】通过听歌曲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先感知本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试读生词竞赛。(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抢读)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一是检查学生预习生词的情况,二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新课内容。Ⅱ.导入、教学新课

一、生词和课文教学

1.教师向学生出示一本2010年的挂历,并说It’s new.引出并教学new 这个词。2.翻开挂历的第一页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日子?教学New Year 这个词。

3.告诉学生今天的日期(12月19日)并教The New Year is coming.以及生词come。【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能够较自然地引出生词,这样生词教学不会显得太生硬,学生乐于接受。

4.教师出示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教学make,和make a Near Year card.5.教师说The New Year is coming 李红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Let’s listen to the tape.引出并教学let’s。

6.播放第79页的课文录音一遍,问学生李红提出了什么建议,让学生用课文原话Let’s make a Near Year card.来回答,并让学生操练此句。

7、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并问学生王涛回答的是什么。引出并教学Good idea.【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听并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既教学了新知,又能让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8.听音模仿、跟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设计思路】模仿表演是学生能够学会自由地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二、句型教学。1.问学生在新年人们通常会说什么祝福语,引导学生说Happy New Year.教学词组say Happy New Year。

2.用图片和动作教学生词dance,sing 和词组 sing and dance。3.用图片教学zoo 和 go to the zoo。4.通过做动做游戏等方式练习说以上词组。

【设计思路】此环节教学的生词、词组相对较多,因此通过做游戏、做动作等方式来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较快地记住单词。

5.教师说:假设今天是新年,我宣布今天不用上课了并且提议Let’s go to the zoo.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如何?引导学生说Good idea.师生就此话题操练一遍:

师:Let’s go to the zoo.生:Good idea.6.教师用以上教的词组带领学生说几遍对话(Let’s„ Good idea.)。7.播放课文第80页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8.让学生两两对话表演课文对话。9.教学生如何制作贺卡。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做课文第81页练习。

2.让学生模仿课文自编对话。(教师给予指导:替换词组、人物等)

【设计思路】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编对这个环节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体现,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Ⅲ课后作业

1.听、读课文、单词各三遍。2.制作一张贺卡

【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话教学,如何在对话教学中进行“指导——自主学习”呢?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接触英语,因此对教师的依赖会更多一些。教师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对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然后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照生词表等方式弄懂对话的意思。接着我还要求学生认真听出对话中的语气,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不但做到单词读准确,还要求学生把正确的语气读出来。在课堂上我会进行朗读小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习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会用语言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要会灵活的运用学过的句子。三年级的学生所积累的词汇和句子还很有限,因此让学生自己编对话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还是能够自己编一些简单的对话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导:

1、让学生用同类的词替换原对话中的词。

2、改变对话中的人物。

3、通过添加问候语等让对话更丰富等。

第四篇:实践作业《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年龄特点和限制,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体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纪律上具有趋向性,活跃性的课堂内容能够领导学生,但要注意学生过于发散的思维容易使课堂跑偏。除了个别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其他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二年级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有很高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需要动手、小组合作、竞赛性质的活动。但是在遇到需要细心思考的问题时,存在畏缩现象。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课后八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3.能够正确地,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掌能够区分“渴”与“喝”,并熟练分析生字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哲理。教学策略

在课文内容教学上多使用情景教学,在探究问题和哲理理解上使用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课件、彩图、动画等。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笔在段落前标记序号)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的卡通图片。)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将小鸟图片粘贴在上一张图片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图片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拓展: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有“沿”。(先由学生举例,再出示课件中收集的图片)

(二)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了小鸟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2)小鸟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小鸟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到井沿上?(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完小鸟说的话后,又说了什么?(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信任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里的“大话”指的是什么?(大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把事情搞错误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无际”就是没有边,“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六、七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样的表情?这里的“笑了”指什么?(嘲笑)

(3)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朗读小鸟说的话,指导学生要表现出“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诚恳。)

(5)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用幻灯片展示青蛙跳出井口的图片)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见识的东西多,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井口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四、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五、练习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自评与反思

我的这节课评价语单一,只是用很好、不错,来夸奖学生没有针对性,再就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讲小鸟和青蛙的争论中可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那儿好?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细节上不够重视,过多利用多媒体,使得学生对多媒体过于关注,而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够重视。今后应该多在课堂方面下功夫。

第五篇:实践教学作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

根据要求,我们设臵了以下一些基本问题,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4个问题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并提交作业,答案尽量详细。

时间为1周,下一周上课时提交。

第一章

一、长江与喜马拉雅海

浩浩长江,奔腾汹涌,一泻千里,流向大海。正如古人诗词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从西向东流入大海,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人们很少能够想到,长江并非从来就是由西向东流的,最早的长江是由东向西流的,万里长江有过倒流的历史?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在1.5亿年以前,万里长江地带经历了从汪洋大海逐步演变为陆地的过程。长江形成后,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 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在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演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流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流入太平洋。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 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峰。

同样,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并非自古就是如此。地质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是由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一直到18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生活着当时在水族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鱼龙。后来,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升出海面,此后不断上升。现在,珠穆朗玛峰仍在缓慢地增高。最为明显的例证是,杜鹃花现在生长在峰区3 400~3 900米的高度,但在1万年前则生长在4 300米的高度。可见,珠穆朗玛峰在1万年间有过剧烈上升的运动。

相关知识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运动。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今天的花开时间比一个世纪前早10天 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今天的植物开花时间要比一个世纪以前早一个星期多。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从1900年到1920年的二十年间所生长的植物开花的时间要比1980年到2002年间植物平均的开花时间晚8天,有的植物可能相差半个月左右。

研究人员收集了从1885年开始的一些植物的数据和资料,并在1980年到2002年利用20年时间着重分析和观察了229种开花植物。通过对比,他们发现气温的变化可能和植物开花时间的早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大体上是气温平均每升高1摄氏度,植物的开花时间就要提前3.9天。而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开花植物,特别是开花季节为2月到5月的植物。

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开花时节的变化在最近几年也有明显的变化。当然影响植物开花的时间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植物的年龄和大小等,其中地域因素也非常重要,而全球变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程度还不完全一样,因此也不排除这种变化仅仅是局部的和短时期的变化,但是研究人员似乎更倾向于相信,这种变化是全世界范围的。

相关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客观规律。案例讨论:

(1)今天的植物花开为什么会提前?(2)这一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转基因植物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科学家们相继开始进行地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转基因植物大都具有对害虫、病毒、除草剂、逆境等的抗性,因而人类获益匪浅,特别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更快、更新发展,转基因植物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除农作物、花卉的品种改良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糖类物质、抗体、疫苗、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及工业用酶等。如科学家们认为香蕉最适合生产培植疫苗,将来孩子们可以不必为打预防针而哭泣,吃个香蕉就可以了。这样的事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尚未定论,人们担心转基因植物会不会导致超级毒草和致病力更强的病毒的产生,是否含过敏源等问题,因此不时听到欧洲人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的消息。

相关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案例讨论:以上案例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四、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一、舍罕王赏麦的故事

印度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1蒲式尔(计量单位折合35.2升)麦子约有500,000颗,把这个数折成蒲式尔,那就得给西萨〃班拿来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么一来,舍罕王发现自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要嘛是忍受西萨〃班没完没了的讨债,要嘛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国王大概选择了后面的这个办法。

相关知识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案例讨论:上述案例对我们正确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何启发?

二、判断分析: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三、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今年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据介绍,马加爵平时爱踢足球和打篮球。四个死者中,除龚博住在另一幢楼外,马加爵和唐学礼、杨开红同住第6宿舍楼317房间,邵瑞杰则住在隔壁的316室。五个人同级,常在一起打球。据同学说,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不好或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以前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同学回忆,马加爵以前经过316室,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马加爵的东西,马加爵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该同学。同学都说他性格孤僻,不太好处。据马加爵以前的中小学老师讲,马加爵读书比较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据马加爵在落网后交代,他之所以杀死同学,起因只为一次打牌时吵架。自认为打牌不作弊的马加爵,对唐学礼等人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念。马加爵已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已执行。但是,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却并未就此结束。

2、案例讨论:

(1)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马加爵事件?

(2)如何从生观、价值观的角度看待马加爵事件?(3)大学生应该从马加爵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

四、从实践、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为什么是要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认识这一点的现实意义何在?

下载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作业——教学设计.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作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河北省故城县辛庄乡东辛庄小学周文生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以来我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对孩子富有爱心,对工作......

    教学作业设计

    教学作业设计1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习目标1、会认凤等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重点难点认读......

    作业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MODULE5 Time.Unit 1 I get up at seven oˊclock.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及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活动、游戏及表演,所以要采用多种教学手......

    教学设计作业

    课题: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运用所......

    教学设计作业

    教学设计作业: 1.一年的教学实践,写出你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解决的策略。 2.根据你们所教年级的具体情况,写出你们所教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 3.根......

    教学设计 作业

    初三英语教学设计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places that you visited?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中心内容是谈论中国地理知识,如介绍旅游胜地......

    教学作业设计

    教学作业设计 教学作业设计1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疑,揭示课题:1、听一听,说一说1)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名叫马克的同学,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听一听:(播放录音)他有许多优点。他爱......

    语文实践作业设计论文

    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实践作业的设计 南江县南江镇第二小学龙聪明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