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0课教案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的防范意识。
2、情感态度观念
教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犯罪行为及其刑法处罚,保护人民,远离犯罪。
3、运用
分辨身边的违法与犯罪行为,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什么主要特征
怎么区分违法与犯罪,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则属于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 1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的法定概念,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为是犯罪的问题,它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的标准。
2、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 ‚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教材共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从了解犯罪与刑罚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引导学生增强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意识。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入手,通过对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从加强未成年人自觉预防犯罪意识入手,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观原因,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预防犯罪,培养学生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引导学生提高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一方面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较为薄弱,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心智仍不成熟;另一方面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所以对学生而言,既需要认识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防止犯罪的发生,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犯罪、保护自己。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案例1:抢劫八毛钱 被判罚八千
由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8 000元。
16岁的沈华是日照市某酒店员工。因嫌自己的收入不够花销,就与朋友王某(另案处理)预谋‚抢几个钱花花‛。2006年3月6日18时许,被告人沈华伙同王某窜至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文登路居委菜市场处,将路经此处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的学生陈某、安某拦住,采取殴打、语言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不料翻遍陈某、安某全身上下,只有陈某的衣服口袋里有8毛钱,沈某、王某二人不甘心,又继续殴打、搜身,后陈某、安某趁沈某不备逃跑。2006年3月16日,沈华到被害人所在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玩耍,碰巧被陈某、安某二人认出,被抓获归案。该案起诉至法院后,法庭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认定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鉴于其系未成年、初犯、认罪态度好等 3
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作出上述判决。
思考问题①:沈某只抢了8毛钱?为什么法院要判罚这么重? ②:假设沈某是在公交车上偷偷划破了陈某的衣袋,也是偷到了8毛钱,会被判得那么重吗? 【新课讲授】
(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抢劫之所以会判得重,主要是因为在抢劫过程中,罪犯不单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也就是说,抢劫行为的危害不仅仅是财产,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公民人身安全,所以,即使获得的钱财都很少,一般偷窃行为和抢劫行为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才能构成犯罪。
案例2: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植入木马程序后盗号牟利,此种行径为广大网民深恶痛绝,但一直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不够。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经批准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这一新增的条款,南京鼓楼检察院3月2日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一起盗号木码案提起公诉,使此案成为全国首例起诉提供程序工具‚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实施以前,对‘非法侵入他人 4
计算机信息系统、植入木马程序后盗号牟利’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为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加以点拨和总结:
某种行为是否可以定为犯罪行为,不仅要看它的社会危害程度,还必须有刑法作为依据,即,它必须触犯刑法。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我国第一部刑法是1979年制定的。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七)》,内容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刑法所作的一次新的修正,是刑事法律自我完善的最新体现。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两个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我们能够概括出犯罪有哪些主要特征?
学生归纳,老师加以补充,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2、犯罪的主要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和应受刑罚处罚。
资料分析: 张三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是否应算作犯罪行为?如果他在街头与人斗殴,并未造成重大伤害,还是犯罪行为吗?如果不是犯罪行为是不是就不能对他进行任何处罚呢?
学生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巩固对犯罪的特点的认识。老师补充:
殴打他人,如果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那么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触犯了刑法,则属于犯罪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到,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那么,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几种?
学生分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三种。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5页关于‚管制‛、‚罚金‛的相关内容。我国刑法将各种犯罪行为归纳成十大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
案例:‚熊猫烧香‛电脑病毒案
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12日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病毒作者李俊。这是中国警方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大案。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磊(男,6
22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蠕虫病毒发作。影响较多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软件。
你的电脑受过病毒的侵害吗?如果没有刑法的有效打击,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思考问题:结合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我国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规定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决定的。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二)、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看一看教材首先提到什么观点?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1.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116—117页,我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再继续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我们先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略)
读得不错!下面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师把每个问题布臵给我们几个学习小组,由各组派代表来总结发言好不好?
①龙某为什么打伤医生李某?
②龙某故意伤害他人受到了什么法律处罚? ③我们青少年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进一步探讨总结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找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问题: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据教材内容回答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上的案例讨论,分析说明龙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 9
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讨论)上述案例中的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简要说明他们差点误入犯罪的原因。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
由学生叙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大致情形。(略)(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看书第118页中间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程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了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阅读课本118--119页相关链接的内容,归纳总结刑法中规定的职务犯罪都有哪些。由学生讲述。(略)
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说一说:
(2)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怎样防范犯罪?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试一试)写出一个小贴士:预防犯罪的小提示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自觉预防犯罪,还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呢?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地讲就是——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活动)看书119页下方的案例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看课本120页第1自然段。比一比,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略)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11
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看书120页相关链接内容。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思考)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P120[互动在线],回答问题:
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回答问题。(略)(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预防犯罪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臵‚交流研讨‛环节。【体验导行】 1、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而且他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危险在扩散。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 12
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2、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3、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突然该男子夺过老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六、教学反思
法律方面的教学有相当丰富的案例,既能吸引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互动,又能从案例中学到法律知识,所以,教师的提问与案例的分析极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到案例的理解,对法律知识点的掌握。但部分学生容易用自身有限的生活经验去思考,甚至钻牛角尖,所以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
另一方面,有丰富的案例就有复杂的案情与判决,太过复杂的话,部分中职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应该尽量找些与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案情与判决相对较简单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案例。还有提问的问 13
题也不应该太理论,太复杂,以便于学生思考。
第二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2课教案
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
(2)职业礼仪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修养逐步形成的,职业礼仪修养的提高重在自觉。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成为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3、运用
养成自觉遵守职业礼仪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中看,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是值得交往、能够赢得尊重,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人;相反,则很容易遭到职场的淘汰。提高个人修养、强化职业礼仪,是中职学生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从学生接触的礼仪知识看,介绍性、规范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而只有深入一步理解了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才能从思想上重视业礼仪要求的学习,从行动上更长久地践行职业礼仪。
2、教学难点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 1
并不难,而要做到让学生把应该做的标准落实到行动中去则是困难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礼仪修养,成为一个自觉学礼仪、懂礼仪、自觉践行职业礼仪规范的人,这比让他们知道懂得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难度要大得多。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展现职业风采‛。教材共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职业礼仪塑形象,从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进而理解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第二个大问题,职业礼仪展风采,从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职业道德和礼仪修养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播礼仪知识和主动践行礼仪规范等途径使自己成为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三、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如,对同学和老师不够尊重,纪律观念不强,公德意识比较薄弱,等等。而且,由于长期以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受重视,他们对老师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逆反情绪,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时就存在着更大的难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尤其需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尽量避免说教化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等。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展示材料:
1、一天,某商场男装裤子区来了一位老大爷,营业员小夏热情地接待了他。当得知大爷想看一看裤子的时候,小夏便拿来了凳子,先让大爷坐下,然后又将适合大爷的裤子一一拿到大爷面 2
前,让大爷挑选,并帮助大爷一一试穿。刚开始,大爷只是笑着试穿,并没有表示要购买,但是小夏自始至终都保持微笑,耐心、详细地回答大爷的每一个问题。在试过十几条裤子后,大爷问:‚姑娘,我穿的这么破旧,身上又很脏,你却还是这么热情地对我,你就不怕我买不起吗?‛小夏听后,笑着对大爷说:‚我不怕,只要是来商场的顾客,我都会一样地对待,因为,让顾客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您买不买都没关系的!‛大爷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并起身指着两条刚刚试过的200多元的裤子说:‚姑娘,这两条裤子我买了,帮我开票吧!我去过很多地方,但只有你们的服务最让我满意,你非但没有因为我的穿着破旧而瞧不起我,还对我像对家人一样,让我心里很温暖,以后,我买东西一定还来这里,一定还找你!‛
2、某市的一家银行,一天上午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先生推门而入。老先生带来了一麻袋破破烂烂的纸币和硬币,要求存款。接待这位老先生的是一位新来的银行员工,他不但没有很好地接待这位老先生,反而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里很忙,你就别给我们添乱了……‛老先生立即掉头离去。事后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准备来本市投资的,他想找一家信得过的银行来开展自己的金融业务,但是……
看了这两组镜头,大家有什么感受?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一起学习和我们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礼仪。【新课讲授】
(一)、职业礼仪塑形象
1、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
我们请去年刚从一所中职学校毕业的小琪和我们一起学习,她给我们的学习送来了四封信,让我们一起看看信中写了什么。小琪的第一封信.同学们:大家好!
我去年从学校毕业,现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在从学生到员工这一角色的转变,学校和公司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进入公司,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职业礼仪。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让我感动的真实故事。
2008年1月,持续的冻雨把美丽的雪花演变成了一场惊天大灾。担负长沙1/4供电任务的华沙线,覆冰超过了承载极限的两倍。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所在的302队的18名抢修队员,奉命前往望城县抢险。他们三人一组,负责43号铁塔的除冰任务。此时,塔上覆冰已超过50毫米。这厚厚的冰层在示警:铁塔随时可能垮塌。三个男子汉,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谁也没有迟疑一丁点,坚定地冲了上去。
下午1点,灾难突然降临。‚快下来,周景华,罗长明,快下来呀,罗海文!‛眼看着死神在向自己的兄弟逼近,大家一边声嘶力竭地呼喊,一边疯了似的朝43号铁塔奔去,但一切的努力都没能阻止灾难的降临。43号铁塔顷刻间被电线拉垮、折断。锋利的角铁截断了系在周景华身上的保险绳和安全带,他从高空重重地摔下,当场牺牲。还在塔上敲冰的罗海文、罗长明受到铁塔的猛烈撞击,身体悬在寒风凛冽的半空中,不停摇摆……由于路途太远,伤势太重,罗海文、罗长明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师:小琪在第一封信中给我们介绍了三名抢险队员的事迹,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是三名普通的抢险队员,他们身上却体现着一种让我们感动的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
师:在那场雨雪冰冻灾害中,通常只能承载30毫米冰层的高压电线,一夜之间都冻成了近百毫米粗的冰柱。只有除冰,只有人工除冰,只有靠电力工人爬上严重覆冰的高压铁塔,用木棒、用锤子、用血肉 4
之躯敲掉不断加厚的冰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职业礼仪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生:仪容端正、语言文明。课本上的两个镜头中,同为商场服务员,她们的不同态度说明语言文明是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讲诚信也是职业礼仪的要求。比如,厂家不能昧着良心生产,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让我想到了‚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伤害,也使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受到了损害。
师:刚才这位同学结合时政新闻分析得很好,是个注意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每位同学不管是在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要以诚守信、以信立身。小琪的第二封信也给我们讲了一个诚信的小故事:
一位彩票销售点的姑娘接受一位顾客电话订购彩票,而顾客没有及时去取彩票,无巧不成书,而恰恰这张彩票中了500万大奖。
(问):你觉得事情会怎样发展? 学生续编:(略)
师:这其实是一则新闻,结果这位姑娘在巨额金钱面前毫不动心,主动将彩票送还了这位顾客。如果说刚刚你是思想斗争激烈,那么此刻,你有何感想?
材料:2002年8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10060体彩销售点开出一注500万大奖,中奖彩民是电话投注的,未付款也不来取票,面对足以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500万元,业主林海燕没有丝毫贪念,及时通知中奖彩民取票兑奖。
林海燕的诚信事迹在全国掀起一股‚诚信‛旋风。林海燕也因此多次受到表彰:2002年11月,林海燕经营的10060投注站成为全国第一个‚诚信销售模范网点‛,‚林海燕‛三个字已经成为诚信的代名词。
师:孔子说‚见利不亏其义‛,培根说‚知识给与人内在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通过学习树立坚定的目标,为将来达到职业礼仪的要 5
求打好基础。
好,刚才几位同学谈了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概括说就是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仪容端庄、语言文明。可能有同学说,我只要专业技术过硬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学习职业礼仪的知识呢?接下来的学习会解答这部分同学的疑惑。
2、职业礼仪的道德意义 让我们继续读小琪的第三封信:
有位商人有一批订单,先后去几家规模不等的公司考察。这几家公司的产品在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不相上下。最后商人选择了其中规模较小的一家公司。有人问他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商人回答:‚是接待人员。‛原来其余几家公司的接待人员不是忙乱中出了差错,就是事先未仔细复核飞机到达时间,未去机场迎接。还有的接待人员衣着邋遢,接待时频频失礼。只有这家小公司的接待人员准时到达机场,穿着干净挺括,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始终彬彬有礼。商人说:‚通过这位训练有素的接待人员可以看出,这个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一定非常高,管理也一定非常好,工作效率一定会令我满意的。‛
师:看了这封信的内容,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1)商人选择下订单的公司的标准是什么?(2)请指出其他公司的接待人员的失礼之处。
(3)商人通过接待人员的工作,得出这家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高、管理好和工作效率令人满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道理?
……
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大家读得认真,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着重思考和讨论(2)(3)两个问题,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学生分组讨论。
师:好,我们先讨论到这里,下面请大家谈谈讨论的结果。生: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接待人员忙乱中出了差错,是 6
准备不充分的表现;事先未仔细复核飞机到达时间,未去机场迎接,则是对对方不够尊重和重视,还显得不守时;另外,接待人员应该衣着大方整洁。
师:这位同学把第二个问题概括的非常完整,说明他对前面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下一个问题,我们也期望大家踊跃发言。
生:这家小公司的接待人员准时到达机场,穿着干净挺括,在整个接待过程中始终彬彬有礼。说明公司对员工的接待工作有周全的安排,员工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做好接待工作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也能反映出这家公司经营管理规范,工作效率高。
师:公司的形象是通过员工来表现出来的,接待礼仪是职业礼仪中商务活动礼仪常见的内容,员工个人遵守职业礼仪,看似是个人的外在表现,却有着重要的道德意义。一方面,职业礼仪的准则和规范,属于职业道德的内容。课本第24页辅助文中介绍了工商行业和服务行业的礼仪规范,其中提到的诚恳、守时、谦虚、尊重等都是职业道德的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在第四课还会具体学习。
另一方面,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在刚才的事例中,接待人员的衣着、言行等符合职业礼仪要求,也反映了他守时、敬业等道德素质和对自己、对客户、对工作负责人的态度。
在职业礼仪蕴含的两方面道德意义中,我们特别要注意这样几句话:敬业作为职业礼仪基本要求的首要内容……奉献是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敬业奉献是职业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课本第25页的辅助文介绍了怎样增强职场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张炳贵的事迹,大家可以用几分钟时间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向大家介绍一个本专业中的敬业奉献模范。
学生回答(略)
3、职业礼仪的作用
理解了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后,让我们再看看小琪的第四封信,她要给我们讲的是她的求职故事和工作心得。
我的求职故事:
面试接近尾声,一位副总经理走进面试的房间,他打量着我和同来应聘的同学小孙、小邓,说:‚我在你们学校召开的供需见面会上好像见过你们,你们担任服务、引导工作吧?‛小孙赶紧把握机会和这位副总经理套近乎,我和小邓对视了一眼,我们都表示他似乎认错人了。而后来上班时,人事总监告诉我们那次供需见面会公司没有派人参加。
(问):如果你是这位副总经理,你会录用谁?说出你的原因。生:我会录用小琪和小邓,诚实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修养,也是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的工作心得:
销售是个竞争性很强的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指标要完成,我有压力,也担心自己落在其他同事后面。师傅看出了我的担忧,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甲乙两位办事员被派出去办事,他们各自带着一包行李出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将二人的行走速度减缓了,他们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其中一人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件行李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件行李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样两个人一人挑一段路,既互相增进了感情,又加快了行走的速度。
(问):这个故事给我们将来与同事相处有什么启示? 生:我们与同事相处要注意合作,互相帮助,请求同事帮忙时要有礼貌地提出,同事请求帮助时要努力相助。
师:同事之间长时间相处,彼此关系是否融洽、和谐,不仅对工作环境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工作效率也有很大影响。与同事相处的礼仪有:注意称呼,尊重同事,与同事亲密合作,公平竞争等。
小琪的信我们就读到这里,经过一年的工作,小琪对拜访客户也有了一些经验。在拜访客户前,小琪总是以打电话的方式先和客户约定拜访的时间。打完电话,她拿出卡片,上面记载着客户的姓名、职业、地址、电话号码等资料以及资料的来源。在拜访客户前,小琪一定要先弄清客户的姓名。例如,想拜访某公司的副总,但不知道他的姓名,小琪会打电话到该公司,向总机人员或公关人员询问副总的姓名。知道了姓名后,小琪才进行下一步的推销活动……
(问)请大家结合小琪的第三、四封信和她拜访客户的做法,概括出遵守职业礼仪的作用。
生:首先,讲究职业礼仪有助于个人求职成功。用人单位除了重视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潜力,还非常注重个人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有时一些小的礼仪细节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琪的求职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其次,讲究职业礼仪是塑造和维护良好组织形象的需要。比如小琪的第三封信中提到的以接待人员的言行判断是否下订单,就说明讲究职业礼仪有利于塑造和维护工作单位的形象。
师:我打断一下,良好的礼仪修养的确可以帮助员工以得体、有礼的形象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企业的优势。有人说,形象是一种服务。个人形象、企业形象被塑造好了,不仅使顾客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还会使之在享受服务时感到赏心悦目,轻松畅快。服务是一种宣传。个人形象、企业形象被塑造好了,就会使广大消费者有口皆碑,广为宣传,进而为自己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形象是一种品牌。在任何一个单位,个人形象、企业形象真正为社会所认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形象品牌‛。形象是一种效益。就形象塑造而言,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
生:讲究职业礼仪,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提高。9
小琪的工作心得和拜访顾客的做法都证明了这一点。
师:以上三位同学从个人求职、塑造和维护组织形象、个人工作开展和个人职业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总结了讲究职业礼仪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二)、职业礼仪展风采
1、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 故事案例:能看到小事的福特
美国有个人叫福特。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来应聘的其他三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得知了其他几个人的条件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只是出于礼貌,没有马上离去。最后轮到他面试,他鼓起勇气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就弯腰捡了起来,看到原来是一张废纸,他就习惯性地把它扔到了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礼貌地问好并自我介绍。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福特很惊讶:‚我觉得前几位的条件都比我好,为什么你会录用我?‛董事长说:‚前面的几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到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能看到小事的福特后来果然能看到大事,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1)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打破‚自我中心‛意识,增强集体观念。
2)处理好工作单位内部的关系,与同事和谐相处。
老师:通过以上学习,相信同学们在遵守礼仪规范方面的自觉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么,只有自觉性够不够呢?
案例:奥运礼仪小姐身着丝质旗袍,头发挽成整洁的发髻,既美丽又优雅。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来北京观看奥运会的游客德布 10
拉〃西内克斯说:‚她们既漂亮又严谨,一直保持微笑。‛尽管这项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为了举办一届完美的奥运会,这些礼仪小姐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严格训练的。奥运礼仪小姐在类似选美学校的营地,接受了从头到脚的训练,学习如何穿着高跟鞋站立数小时,另外还要咬着筷子面对镜子练习只露出8颗牙齿的标准微笑。在奥运会开幕前,20岁的奥运礼仪小姐马莎曾对记者说:‚在站姿训练中,我们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而且要保持微笑。为了保持身材,我们每天还要跑步。‛
老师提出问题:上面的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发表见解。
老师:可以看出,光彩照人的奥运礼仪小姐绝不仅仅是外表漂亮就可以过关的,她们优雅的仪态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训练的结果。同样,生活中那些彬彬有礼、举止得体的人也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有了今天高雅的礼仪形象。对于我们这些中职生来说,养成讲文明、有礼仪的好习惯要经过哪些途径呢?
学生结合教材29页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然后师生一起总结:
2、从我做起,成为讲文明、有礼仪的人(1)做文明礼仪的学习者(2)做文明礼仪活动的实践者(3)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
为了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上面的第2)、3)两点,老师可以提供下面的案例:
案例1:微笑的保安
同学们每周出入校门的时候,不知是否留意过那个总是很开心地向过往的师生微笑致意的保安?从他出现在门口做保安的那天起,我总是可以看见他这样情绪饱满地站在校门前这个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开门、关门,每次都很远就挥手向经过的员工挥手致意。现在我发现,其他的 11
保安也逐渐开始像他那样微笑着跟大家打招呼了。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传播文明礼仪,对别人起到影响和示范的作用。
案例2:麦当劳的工作理念
麦当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西式快餐厅,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有一套完整的服务礼仪。快餐和其他餐种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快捷、简便、细致、热情是对快餐服务者最基本的要求。虽然统一的服装、简单的桌椅和立即可取的食物让顾客能体会到快餐的魅力,但是要在很短的服务时间内让顾客满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非常考验员工的素质。员工要用简洁的语言、麻利的动作和甜美的微笑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赏。为此,麦当劳十分重视每个员工的服务礼仪:在工作时间内必须穿工作服,把头发挽髻并戴上帽子,给人干净利落的印象。2003年加入麦当劳工作的于洋现在是一名员工组长。微笑服务是她的绝技。于洋说:‚要做到这点首先要笑得真诚。从看到顾客的第一眼开始,就通过眼神和笑容进行交流。这时脸上的微笑不能是做出来的,得是发自内心的,这样顾客会更加信任你。‛(案例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
于洋说:‚这时脸上的微笑不能是‘做’出来的,得是发自内心的。‛你怎么理解她说的这句话?
老师总结:礼仪其实是‚礼‛和‚仪‛两方面的结合,‚礼‛是对人的尊重,‚仪‛是尊重的方式。礼仪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建立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基础之上的。门口保安的微笑是建立在对岗位的热爱和对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基础之上的,在麦当劳工作的于洋强调‚微笑要出于真诚‛也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在爱岗敬业、尊重顾客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礼仪形象。我们要注重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更要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下功夫,在提高内在修养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体验导行】
针对自己的礼仪现状,制定一份自己的礼仪修养计划。要求:对自己目前的礼仪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比较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计划。
1.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演、自导招聘求职礼仪情景,内容包括:自我介绍、握手、递接名片、走姿、站姿、坐姿、服饰打扮、语言等。出场后先由同学介绍剧情和人物。
2.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写一封求职信。要求:书写规范、谦恭有礼、情真意切、言简意赅。
3.利用课余时间,到工作岗位上调查所学专业目前的文明服务情况,针对这些现象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设臵了一些学生课堂活动。目的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条件。通过老师的诱导、启发和学生自觉的参与作为最终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通过活动和思考主动进行学习的同时,学到一些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11课教案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理解民事关系的概念,识记民法的基本原则
(2)了解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3)了解我国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相关规定,了解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和对侵害财产权的惩处措施。
2、情感态度观念
(1)充分认识民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并树立在民事活动中自觉遵守民法基本原则的意识。
(2)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3、运用
(1)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什么是民事关系。能判断身边的人是否具备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2)学会维护自己的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正确判断民事主体的资格,都是为了使学生在民事活动中依法处理民事关系,尊重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依法处理民事关系‛应该是本节课全部教学内容的落脚点。
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从理论上讲,了解我国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中职学生理解积极维护
事关系。‛教材共有三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从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引导学生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第二个大问题,从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引导学生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第三个大问题,从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入手,帮助学生理解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民事行为和一些民事关系并不陌生,自己也进行过一些民事活动,但要把这些常见的活动上升到概念和原则的层面上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最好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经验作为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感性认识基础,使学生在这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比较顺畅地领悟和接受新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案例1:2010年初,仙山市工商局在春节前夕开展了涉及行业安全的大检查活动。1月20日来到了本市从事办公家具生产的龙头企业‚万家用‛家具厂,对该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案例2: 2010年3月20日,仙山市工商局由于新的办公大楼落成,需要购进一批新的办公家具,于是,派人到‚万家用‛家具厂并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办公家具。
思考问题:2010年1月20日和3月20日,仙山市工商局两次派人到‚万家用‛家具厂。这两次接触在这两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老师引导学生看教材126页上的漫画,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李某的父母去世后,遗产应该归谁? 2)李某现在可以作为民事主体继承遗产吗?
3)李某不能自己办理遗产继承,是因为他不具备继承遗产的资格吗?他缺少什么条件?
4)法院指定李某的舅舅做了李某的监护人。假设现在李某12岁了,他不想上学了,想把父母留下的两间房变成蚕房来养蚕,舅舅应该怎么做?
5)李某18岁了,舅舅仍然不同意李某把父母留下的房屋变成蚕房,舅舅的做法是否还可以获得法律的支持?
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可以完成关于民事主体的资格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
师生在完成上一部分讨论学习的基础上,一起总结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的三种情形: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张女士几次晾衣服把水滴到楼下邻居的玻璃上,引起楼下邻居的不满,张女士给楼下擦了玻璃并道了谦。自此以后,张女士不再往外晾带水的衣服,以为这事就算结了,可没想到两家人却因此结下了疙瘩,更没想到楼下这位想出了个绝招,在自来水管道上安个阀门,不满意就断水,再往后,楼下的邻居就隔三差五就找茬说张女士家噪音大,给她家断水。张女士觉着委屈,可为了解除邻居的心疑,张女士都按照楼下的要求做,在自己家东西都要请拿轻放,像做贼一样。元旦前几天,楼下又说张女士家有噪音给她断了水。张女士曾找过居委会,但调解无效。想打110报警,但这又不是治安问题。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张女士应该找谁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
案例:一万八千年的债款
2003年8月,家住东安县某镇的黄某因急需筹集学费,找到邻村的蒋某借到6000元钱,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到了2004年8月,蒋某要求黄某归还借款。蒋某在出示借据时却发现,还款日期当时竟写成了20004年8月,形成了要等18000年之后才到债务清偿期的债务。黄某见此,竟然也以没到还款期限和没钱还款为由拒绝还款。蒋某无奈,只好将黄某告到法院。
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法院应该怎么判决?
学生参照教材中‚民法的基本原则‛这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老师点拨:上面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民事案件的复杂性。这也决定了民法不同于刑法,它不可能详尽地规定生活中的各种民事活动和民事纠纷的具体情形,因此,民法的基本原则在民法的制定和民事案件的判决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两个案例,按照‚保护自然人、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如果张女士诉诸法律,她的权益应该获得法律支持。而蒋某的钱,按照‚保护自然人、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
名称权:如教材第132页 ‚刘娃改名‛ 的案例,刘娃的养父侵害了刘娃的姓名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民法保护人格权
人格权包括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我国民法通则在保护人格权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民法保护身份权
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我国民法通则在保护身份权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权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侵犯荣誉权主要表现为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
2、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公民的身体健康、生命、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都要受我国民法的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
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制裁。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1、法律保护财产权 展示材料:
1)某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小王过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他一条昂贵的金项链,小王非常喜欢,天天都戴在身上。小李是小王的同宿舍同学,看到小王脖子上漂亮的金项链也非常喜欢。一天,小王一个人回宿舍,把项链放在床头就去洗澡,恰好小李也回到宿舍,看到小王床头闪闪发光的金项链,顿时起了据为已有的念头,就把项链塞进自己的裤袋,趁没人注意离开了宿舍。后来小王发现了小李身上有个和自己丢失的那个一模一样的项链,小李说这个是他奶奶送给他的礼物,不肯承认就是小王的那条项链。
2)小红丢了100元钱,被小明捡到了。小红向小明要,小明认为钱是自己捡的,又不是偷的又不是抢的,既没违法也没犯罪,死活不肯把钱还给小红。
思考问题①:上述两个事例中的项链和100元到底归谁所有?请同学们以法官的身份来分析此案。
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对保护人们财产权是怎么规定的?
(把学生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略)
分析提示①:小王的项链和小红丢失的100块,都属于我国法律上的‚财产‛。他们都拥有对自己物品的‚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或者说,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5000元现金寄给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王某下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5000元现金。
思考问题①:李某该不该把钱返还给王某?
②:王某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学生思维较活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辩论。)
学生回答:略。
分析提示①:学生思考,运用第一部分学到的关于财产权的相关知识回答,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公民的合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王某遗落5000元在李某的出租车上,李某应该归还王某;李某在王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王某遗落的5000元钱捐给他人,也应该承担责任,把钱还给王某。
分析提示②: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某并不是想把钱据为已有,而是一心想做善事,所以李某和王某完全可以进行双方调解,如果调解不成,还可以诉诸法律。
案例2:
2008年12月31日晚上,王某和李某等4人在一起打麻将。最后,李某输给王某1200元钱。由于当时李某钱不够,王某便让李某写了所欠700元的欠条,说好一个月后还清。2009年2月,王某要欠款时,李某拒不给钱。王某一怒之下凭借欠条将李某告上了法庭,请求法庭为自己追回李某所欠的700元钱。
思考问题:你认为法院会怎么判决?
产和恢复原状已经足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的情况以外,其他财产侵权都适用赔偿损失的责任形式。
以上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己进行总结和梳理,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结构图。(图略)【体验导行】
案例分析1:去年 9 月 13 日,李某经朋友介绍搭乘陈某的汽车回老家探亲,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突然爆胎,汽车撞上路边的护栏,导致李某重伤并致残,花去医疗费 5 万余元。李某要求陈某赔偿损失。陈某认为这次事故属于意外事件,而且是无偿搭载李某,拒绝做出赔偿。思考:陈某要承担赔偿义务吗?
案例分析2:王某晚上骑自行车去上夜班,经过A工厂门前的公路时,突然发现前面路上的井盖已经塌落,但因距离太近来不及躲避而摔倒,造成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鼻骨骨折,花去医疗费4500元。经调查,该井盖是市政公司于1个月前更换的。更换时该井盖有不明显裂纹,但因井盖已用完,施工人员认为一般不会影响使用,就没有再换新的。出事当天上午,A工厂的一辆超载汽车进厂时将该井盖压塌,但A工厂既未告知市政公司,也未设置示警标志。思考:王某所受到的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且知识容量大,教学内容与中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但由于涉及的法律概念较多、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计划把这些内容拆分成两个课时来进行。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基本概念,举出了几个学生容易感兴趣的相关案例。另外,中职法律课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一些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教育。本节课在这个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第四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8课教案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2)理解法律程序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3)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
(4)认识证据在维护合法权益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基本程序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程序的内涵,理解法律程序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3、运用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主动将程序正义意识落实在行动上,学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知道遵循法定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联系实际说说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在教材中不但处于运用层面,还是学习诉讼法律知识的主旨;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增强程序正义观念,明确打官司的法定程序,就能够做到真正有效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社会形成一种尊重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的良好法治秩序,使法律制度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从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角度来看,帮助学生培养法律程序正义的意识,有助于青少年学会用合法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囿于中职学生认知能力,该问题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比较抽象。1
同时,学生即使懂得法定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落实到生活实践中,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依照法律程序维权依旧有一个过程。所以,这也是教学难点。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崇尚程序正义是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崇尚程序正义既有赖于健全的法律制度,更有赖于公民重视程序正义、追求程序正义、维护程序正义的强烈意识。公民对于程序正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法律程序的了解程度。因此,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使公民更多地了解有关的法律程序,对于形成一个知法、守法、护法,自觉依法维权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而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是维护程序正义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个知识点在全课的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诉讼途径与非诉讼途径、合法手段与非法手段的区别,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做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区别有一定难度;另外,关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学生在生活中会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并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比起本节课其他几个知识点来看,难度更大一些。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共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从了解诉讼的含义和种类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理解程序正义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从而树立增强程序正义的观念。第二个大问题,从公民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入手,帮助学生增强证据意识,理解证据 2 的重要作用及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原则,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导致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某些学生往往采取不理智、不合法的方式,从而导致令人痛心的后果。从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养成角度来看,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程序正义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此外,从理论理解的角度来看,程序法比较实体法而言要抽象,青少年对于法律程序问题的认识也需要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经验,促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的认识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事例对比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不同诉讼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案例1:故意抢劫杀人,徐某被判死刑
徐某于2007年流窜至某市,采取刀刺、殴打威胁等手段抢劫过路行人,作案9起,案值一万五千余元。7月30日深夜,徐某在宁夏路持刀抢劫行人张某,抢劫中,徐某持刀向张某腹部猛刺一刀,致使张某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报案后迅速出动警力,经过侦查,将四处藏匿的徐某抓捕归案,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徐某提起公诉,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徐某故意抢劫杀人,致人死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处徐某死刑。
案例2 :邻居纠纷,法官断案
家住某市市北区镇江路干休所的王某和刘某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因为琐事两家起了争执,王某只要见到刘某就破口大骂,还在干休所范围内散布刘某的谣言。刘某不堪其扰、总觉得人们在背后指点自己,因而精神抑郁,健康状况受到极大影响,刘某多次劝说无效后将王某起诉到市北区人民法院。法院经审理认定王某侵犯刘某名誉权事实清楚,要求王某向刘某赔礼道歉,并在干休所范围内消除影响。
案例3:乱刻乱画该谁处罚?
济南历下区游客胡某在游览曲阜孔庙时,用水果刀在古建筑物上刻下:“胡某到此一游”,致使古建筑表皮严重污损。曲阜市文物局对胡某做出罚款200元,并赔偿寺庙损失的处罚决定。胡某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对自己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予以承认,但认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保护机构只行使文物管理权,行使文物处罚权的则是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因而曲阜市文物局无权做出处罚决定,并以此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后,支持胡某的起诉理由,判决撤消了曲阜市文物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提出问题:以上三个分别是什么案件?应按什么程序处理? 【新课讲授】
(一)、崇尚程序正义
1、诉讼的基本程序(1)诉讼的内涵及种类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人之间争议的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并解决争议的活动。
根据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内容、程序等因素,我国的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2)刑事诉讼程序
由问题1,通过不同司法机关在案件中依法履行的不同职权体现,4
初步向学生说明诉讼程序的严明。该案例属于公诉案,也可以补充说明自诉案与公诉案的不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加强学生对法律程序的认识。
由问题2,观察刑事诉讼从立案到最终审判的全过程,详细分析刑事诉讼的程序,师生共同体会程序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
设计刑事诉讼基本程序图,以直观图像的形式,用课件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诉讼的基本程序。在把握诉讼程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2”与“案例3”,以表格形式,对比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以便突出本节教学重点,强调法律程序的严格,引导学生思考程序正义与司法公正的内在关联,以此转入第二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3)民事诉讼程序(4)行政诉讼程序
2、确保司法程序公正
(1)司法公正、程序公正的含义
案例3中胡某的行为明明违法了,为什么人民法院却判决他胜诉?
你认为人民法院判胡某胜诉合法吗?这体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演示,形象理解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深刻内涵。
教师可予以讲解并补充介绍实体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含义,让学生真正懂得司法公正的法律意义。
(2)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
教师用课件展示宋鱼水法官资料及工作图片,从司法者角度引申升华司法公正的现实社会意义,进入增强程序正义观念的学习。
学生结合课件材料,交流研讨,加深对司法公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确保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再次利用教学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审判结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帮助理解司法公正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样既让学生动起来,又使学生在动中提高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并引出本节课第三个问题“增强程序正义观念”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回顾诉讼程序的图表,设臵问题,引导学生谈对诉讼程序正义的认识。
3、增强程序正义观念(1)法律程序的内涵(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教师结合教材第94页互动在线栏目内容,让学生分组探究,在讨论、解决设臵问题的基础上、揭示程序正义保障司法正义,是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并做主题升华:法律规定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以程序正义保障司法公正,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做到程序正义,需要每一个公民增强程序正义观念。并借用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再次紧扣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程序正义观念。
学生交流研讨、体悟理解。
教师以知识体系图的板书形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总结时,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巩固相关法律知识,深化程序正义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师生一起总结公民诉讼权利的主要种类:(1)公民有委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的权利。(2)公民有上诉的权利(3)公民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案例:林新松和林新木系同胞兄弟,2004年两人的父亲因病住院,两人约定住院费2.8万元由两个人平均承担。但是因为林新松一时手紧,就请林新木先垫付自己应付的那一半。林新木垫付了住院费并要求林新松出具了借条一张。后林新木要求林新松给付此1.4万元的欠款,但是林新松拒绝给付,于是林新木将林新松诉至人民法院。在庭审当中,林新松认可其出具的欠条,但另提交了一张林新木书写的收据,该收据上写明“第一次6000元,第二次8000元,共计14000元”。林新松称,此证据证明其已将欠款全部还清。但林新木对收据上的签名不予认可,并提出进行笔迹鉴定,但人民法院向鉴定部门咨询后,鉴定部门答复称该笔迹由于当地技术所限无法鉴定。最后,一审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收据可以认定林新松已经偿还了1.4万元,于是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林新木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查后,认为一审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认为依据原告出具的欠条,被告理应偿还欠款。因被告提供的载有原告姓名的收据指向不明,该证据反映不出其与欠条之间的关联性,且原告否认该收据的真实性,故该收据不能与欠条的证据效力相对抗,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而被告除了该收据外并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其已经偿还了其所欠原告的1.4万元借款,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最后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偿还原告欠款1.4万元。
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哪项权利吗?
上述案例中林新木行使的是公民的哪项诉讼权利?
如果林新木手中没有那张欠条,诉讼结果将会怎样?这给我们什么警示?你还有类似的由于缺乏证据而有理说不清的事例吗?
2、增强证据意识
案例1:2005年2月,范某起诉至某区人民法院,要求与其妻子张某离婚,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了一份借据,要求张某对于该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该借据的内容为“2004年4月9日,因家中盖房特向某某借钱20000元”,落款人为范某的妻子张某。对此,张某在庭审的过程中对于欠条的数额提出异议,称只借过2000元。主审法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借据有涂改的痕迹,但是范某并不承认涂改。后经张某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该欠条的真实性进行鉴定。经过鉴定,鉴定结论为:欠条上最后的 “0”是后加的,跟张某的笔迹不符。在鉴定结论面前,范某承认了伪造证据的事实。于是人民法院依法决定对其处以1000元的罚款。
案例2:2007年6月,原告张某家人与被告陈某家人因客车载客事故为追索医疗费发生纠纷。后张某到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几千元。随后,张某将陈某告上法庭,要求陈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陈某在法庭辩论中称,在纠纷中自己没有殴打过原告张某,张某即使有伤,也不是自己造成的,故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张某在庭审中,未能提交陈某殴打自己的相关证据,也没有提供其他相关证据予以佐证。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张某虽有损伤事实,但无证据证明其损伤事实是陈某造成的,依法驳回了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上面两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没有被法院所采信,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96页中有关证据应具备的特征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等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96页的有关内容,自主学习、了解法定证据的主要种类,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几个案例中的证据分别属于哪类证据。
案例:锦州市某患者王某体内钢板断裂,找到原治疗医院索要赔偿。医院认为钢板断裂是患者自身造成的,一分钱都不能赔。患者遂将医院告上法庭。锦州市某区法院要求该医院给出证据,证明钢板断裂是王某自身过错造成的,医院无法证明。法院最后判处医院赔偿王某误工费、交通费等损失2万余元,其中包括5000元精神损失费。老师:前几个案例中的证据都是由哪一方出具的?患者王某这个案例中的证据为什么要由医院来出呢?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自证“清白”,也就是适用“举证责任倒臵”的原则,医患纠纷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王某与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法律关系,适用举证责任倒臵。医院对钢板质量、折断原因负有举证责任,既然不能证实钢板断裂是因为王某的过错造成的,就应该赔偿王某重新取出钢板的费用和材料费。钢板断裂还给王某带来了一定的精神痛苦,医院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也是合适的。
3、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敢于维权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善于维权 ①找准维权机关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 9
律保护。
②选好维权的途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诉讼的途径,也可以采取非诉讼的途径。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
③避免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维权手段 案例:讨工资讨出来的犯罪行为
文先生是四川人,3年前来到佛山,在佛山市禅城区镇安村经营一家制衣厂。今年6月他雇请了妻子的表弟肖援。肖援进厂干了两个多月,提出要辞工,要求表姐夫支付工资。
8月31日,肖援在多次向表姐夫索要工资未果后,于当晚9时多偷偷将三岁大的外甥抱到南海大道华阳桥附近。肖援随后打电话给文先生,要他赶紧支付拖欠的工资。文先生与妻子得知儿子与肖援在华阳桥附近后,边赶往现场边打110报警。肖援见到文先生夫妇,声称要将小孩扔进华阳桥下的水沟里。文先生与妻子趁肖不注意将儿子夺了回来。几名路人将把肖摁倒在地。此时,民警也赶到现场,肖援被擒。
广东豪盛律师事务所蔺存宝律师认为,肖某的行为是“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这类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索取债务为目的而采用拘留、禁闭、扣押等各种手段非法剥夺债务人或与债务人相关的人的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这类为索取债务拘禁他人的行为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提出问题:你对肖援讨要工资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肖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分析和总结完成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体验导行】
朱良平今年22岁,是重庆城口县人。2003年春节过后,他离开家乡,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乡某砖厂打工。
打工的头两个月,朱良平在砖厂半成品车间做事。后来,他又换到了成品车间。因为在半成品车间做事时的押金及工资约1400余元一直没有拿回来,朱良平对同为重庆老乡的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十分不满。
2003年10月20日,朱良平到岳阳市站前路一家录像厅看录像,听到旁边的两个人说的是重庆话,三人很快就混熟了。当说到钱的时候,朱良平抱怨自己在砖厂打工又累工资又少。那俩人听后就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绑架砖厂一个有钱人的孩子,搞点钱用。
朱良平当时心里动了一下:自己的工钱不是一直没拿回来吗?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作案目标:童术强6岁的儿子童小金(化名)。2003年10月22日傍晚,朱良平来到梅溪乡某小学大门口附近,在将童小金骗到公路边后,带着他直奔云溪镇,然后又换乘一辆出租摩托车到了临湘市。然后,以童小金在自己手里为要挟,要求童术强将5000元钱汇到他指定的一个账号上。第二天下午,朱良平被接到报案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岳阳楼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朱良平为索回其打工期间被扣发的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挟持砖厂半成品车间包工头童术强的儿子,以此索要人民币5000元,其手段确属非法。本案现有的证据证明砖厂只欠朱良平1400余元工资及押金,其提出克扣金额为5000余元的辩解意见与客观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但朱良平索要钱款的数额中确有拖欠未付的工资,因此,不能认定朱良平在主观方面完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据此,于3月17日一审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朱良平有期徒刑三年。
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评价朱良平索要工资的行为。
2、假设你是朱良平的朋友,请运用你现在所具备的法律知识,给被拖欠工资的他提供一些维权方面的建议,告诉他应该到哪些部门,准备好哪些证据、通过哪些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较多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用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思考、制造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密切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与学的任务。
第五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5课教案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了解正确选择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增强“慎独”的意识。认同道德榜样的感召作用,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运用
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慎独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也是道德修养的高级境界,是方法与境界的统一。从现实来看,加强道德修养必须理解慎独的意义,而学生在慎独方面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必须引导学生投入积极自觉的道德实践,逐步达到慎独的境界。因此,我们把理解慎独的意义作为本框的重点。
理解慎独的意义,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慎独”的含义。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
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还要从社会层面上理解慎独的意义。
最后,还要从学生现实的角度考虑,学习和理解慎独的意义,必须落实到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制”能力上。
2、教学难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而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年龄阶段,受家庭环境影响,连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讲距离更为遥远。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寻找丰富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内容的重要,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内容,并且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相结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共包括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内省和慎独两种修养方法,第二大问题主要讲职业道德实践,要求学生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品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职业道德规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问题上,还知之不多,做得也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内省的意识和习惯,更缺乏坚持天天内省的毅力;二是践行道德规范方面缺少自觉性,在有监督的场合和无监督的场合表现不一样。从思想认识上看,中职学生现在还没有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够重视,觉得那是工作以后的事,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学习,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行动上看,很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待小事情马马虎虎,懒于动手,时常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完成,更别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从时间上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坚持,不松懈,不放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而现在很多中职学生缺的就是坚持,这无疑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中间穿插使用引导性沉思、辩论等方法,采用分组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首先,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案例1:小王和小李是一个村长大的好朋友,毕业于同一所中职学校,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训练不同。
小王在学校时就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工作后,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扎扎实实,业务日益纯熟,业绩连年创优,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3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小李在学校时就对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很排斥,认为规矩太多,扼杀了自己的个性,约束了自己的自由。参加工作后又总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经常出一些小差错,有一次还差点酿成事故,同事们对他意见很大,公司领导多次批评无效,只好将他辞退。
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①小王和小李在公司的表现不同,结果也很不一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在校时,小王和小李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
③从小王和小李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
案例分析提示:对此案例,可以采取“倒推法”,即从二人的不同结果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结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新课讲授】
(一)、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
1、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进一步探究: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何在?
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利用教材提供的互动栏目:
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
也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再进一步发动学生探讨,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共识: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
案例2:病房里,卫校实习生丁茹准备给病人打点滴。刚要注射时,一不小心,手碰到了一次性注射针头上。尽管患者没有看到,当时病房里也没有别人,而且丁茹的手也刚刚消过毒,但她还是决定更换一只新的注射器。
案例3:锅炉工大赵值夜班,因为晚上喝了酒而睡着了,被车间主任发现,罚款100元,并做出书面检讨。事后,大赵非但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自己被抓是倒霉,还埋怨车间主任不近人情。
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靠他律?②哪个更重要?
通过争论,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
在此基础上,介绍“慎独”的内涵。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独自一人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就是高度重视自律的作用。
2、慎独(1)慎独的内涵
案例4:某中职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消息传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案例5:某公司拟在车间和办公室安装监控器,引起了员工的议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
探究问题①: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什么是“隐微”之处?为什么要这样强调?
探究提示: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地方最能显示人的灵魂。要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必须在隐蔽和微小之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管不到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探究问题②:慎独的人“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这靠的是
什么?
探究提示:“暗室不欺心,独处守法度”,靠的是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定的道德信念是慎独的灵魂。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扼杀来自内心的诸种杂念,不让坏的、恶的、邪的等念头自由发展而成气候,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抵制不正当名、利、情等私欲之诱惑,达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境界;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念支配下,才能把职业道德规范由“必然之则”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当然之则”,自觉、自愿、自由地遵守之,而不是消极地将其视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而强制自己遵循,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探究问题③:为什么说“慎独”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探究提示:如上所述,慎独能使人们排除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拒绝诱惑,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能够化“尽然之则”为“当然之则”,变他律为自律,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坚持做到“慎独”的人,就会不断地激发内驱力,不断升华个人的道德品质,逐步达到道德上的至善境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其自律能力、道德修为和人格素养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是受尊重、值得信赖和受欢迎的人。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工商企业,在选人用人上,都十分注重考察员工的慎独功夫如何。
探究问题④:从社会层面上看,慎独有什么重要意义? 探究提示:慎独要求人们言行一致,真实无伪,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当慎独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都奉行的道德准则,当大家的道德境界都达到一定程度,整体社会诚信风尚就能得到张扬,道德水平就
能得到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探究问题⑤:从个人层面看,我能做到慎独吗?有没有慎独的经历(说一说当时的情形,谈一谈当时的感受)?慎独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探究提示:部分中职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子,离开老师的视线又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慎独的意义
探究小结: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一方面,能坚定人的职业道德信念,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慎独强调在隐微之处下功夫,方法切实可行。
慎独还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慎独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慎独有助于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案例6: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
(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
(3)我的失误给公司、顾客以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
探究问题:①什么是内省?②内省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所谓内省,就是通过内心省察,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内省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省(1)内省的内涵(2)内省的意义
内省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内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得与失,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真切的认识。
内省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内省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自动的,只有通过自觉的内省,才能真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
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知道了自己存在什么毛病,知道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犯什么错误,就可以预测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从而避免犯大错误。
互动在线(引导性沉思):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排除杂念,认真地进行一次内省:
首先,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稍候……)
想一想,因为自己的错误给哪些人带来了伤害?带来怎样的伤害?
现在,你有没有勇气向那些受你伤害的人说一声“对不起”?(若是同学,当面说出来;若是家人,可打电话致歉。)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你会提出哪些改进意见?
内省结束,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内省过程中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感
受,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选择和确立道德评价标准。(3)内省的方法
①运用内省的方法,首先需要确立道德评价标准。探究问题:作为中职学生,你的道德评价标准有哪些? 探究提示:对中职学生而言,既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去做,又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言行得失的评价标准。离开这些标准和依据,内省就会失去方向和原则。
追问:为什么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违背了这些标准,会带来什么后果?
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经历,有无遵守或违背这些标准的事例,分别带来什么结果或后果,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道德情感,只有引导情感的共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同这些标准。
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②运用内省的方法,还要做到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互动在线:《为我画像》
六至八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一个同学,小组内其他人都要为这个同学找出优点,同时由衷地赞美他,还要诚恳地指出他存在的缺点,并激励他改正缺点。(课下再对其他同学“画像”)
活动结束,请被“画像”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互动,使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特别培养自尊、自爱的情感,真正激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自我完善的力量。
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天天坚持。
③运用内省的方法,必须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内省不是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内省必须和岗位实践相结合,内省的道德评价标准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内省活动必须指向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实践活动,内省中发现的问题也必须在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加以解决。内省不是一时即兴所为,它是一个长期的、经年累月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天天坚持,时日既久,方见实效。内省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互动在线:《每天我们该反省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发一套内省问题列表。这些问题或者指向自己目前在校学习生活,或者涵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可以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活、设立旨在培养职业素质的问题。
小组之间可以交流。
活动结束,各组谈一谈如何把这种内省常规化、制度化、习惯化。
(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
案例:许振超——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
许振超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从1968年参加工作至今,靠追求卓越、精业报国的主人翁意识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集装箱装卸效率。
许振超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始终抱定了“争就要争世界第一”的志向,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练出“一钩准”的操作水平和“无声响操作”的绝活儿。2001年,他承担起青岛港新兴桥吊安装现场总指挥的重任,接受任务后他买了10箱方便面,连续40多天没有回家,坚持工作在码头一线,每天在寒风里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许振超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带领工友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和机遇。
许振超非凡的业绩得益于他时刻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数十年如一日,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坚持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总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进大学,却不能没有知识。人要活出质量,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这样才不枉宝贵的一生。”
2005年,许振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青岛地区火炬手。
每个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树立的道德楷模。就像材料中的许振超一样,也许他没有很高的文凭,没有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但他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道德榜样。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尊崇的职业道德榜样,因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感召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因此,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学习职业道德榜样,首先要善于发现榜样,正确选择榜样。一个好的榜样,是你学习的典范,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道德境界。如邮递员王顺友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执著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邓建军则是锐意进取、刻苦学习、善于钻研的典型代表。我们要虚心学习各类职业道德榜样,对榜样的爱戴和敬佩之情会转化为强烈的道德情感,并最终成为引导我们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还要与岗位工作相结合,把学习榜样的愿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崇拜,止步于口头上的赞扬,要让这种敬佩和崇拜化成你工作的动力,把他作为你奋斗的目标努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发光
发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2、积善成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案例:阿霖与晓梦——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成好习惯 阿霖在一家百货公司做营业员,她的柜台前有一道不起眼的台阶,时常有顾客经过时不小心被绊。所以每当有顾客经过时,阿霖总是善意地提醒一句:“请小心台阶。”一天,公司老总巡视,阿霖习惯性地提醒说“请小心台阶”。老总听了,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很快阿霖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升为柜台组长。
晓梦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主考官看到了,她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通过材料,我们知道阿霖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仅仅因为她在细微之处都用心去做,把身边的点滴小事做好。因为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的小事之中。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所谓积善成德。所以要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就会成就大事。
而晓梦的成功告诉我们,原来获得赏识如此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迟到了,有人在工作期间接打私人电话,有人把用完的工具随手乱放,有人每天工作还没完成就焦急的等待下班的那一刻,等等,这些虽然是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所谓积久成习,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重视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在做好每件小事的同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躬行践履: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结合课本64页中的两幅图的内容,说明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图一为“某中职学校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
代社会,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熟悉和适应岗位工作和需要,都设立了专门的与专业相关的行为习惯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了解和培养。
图二为“某公司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公司对新员工岗前的强化训练,有利于员工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重要的是帮助员工尽快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越来越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其实,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工作后在实际岗位上的正规强化训练。每一种职业,都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因此,中职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职业方向接受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训练。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和实习以及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集中、强化训练都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2)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要高标准、严要求、勤反思、戒反复,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总是在不断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坏习惯不会一下子就能改掉,同样,一个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刻两刻就能培养起来的。其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得失,做到不放松,坚持到底,最终才能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总之,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要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实践训练,是中职学生
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体验导行】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职业道德榜样。
2、自己理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哪些要求?自己与这些要求有哪些差距?拟采取哪些措施缩小这些差距?
某药店奉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
①“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体现了职业道德修养中的什么观点?
②有一次,营销经理意外发现一盒“天王补心丹”中混装了一丸“地榆槐角丸”,马上告诉了老总。如果你是药店老总,你会怎么做?
③老总得知情况后,立即下令将已经发售出去的4万盒“天王补心丹”全部追回。请你从职业道德养成的角度评价一下老总的做法?
④有人认为,老总此举小题大做,有作秀之嫌。请你驳斥这种观点。
⑤如果你是老总,为了避免类似事故重演,你将如何指导员工中运用内省的方法,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晰,知识点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再结合丰富的案例,让教学内容有血有肉,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引用的材料都是来源于社会的真实事件,与学生就业工作紧密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吸引了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