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理念谈校园景观设计
从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理念谈校园景观设计
摘 要:通过对哈格里夫斯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理念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对现有大学校园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给出明确的思路和定位,以期对今后的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有所启示,有助于优秀校园景观的形成。关键词:景观,校园规划,校园文化,环境
哈格里夫斯1977年毕业于佐治亚大学环境设计学院,获得风景园林学士学位(MLA),197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MLAO。毕业后他在美国著名的SWA设计集团工作,由于表现出色,两年后即被委以主要设计师的重任。1983年哈格里夫斯创立了自己的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开始了风景园林艺术实践的新尝试,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从事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1996年起他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和以皮特·路易斯·哈伯克(Peter Louis Hombeck)命名的教授职务。
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将科学与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哈格里夫斯在设计中结合了许多生态原则,同时考虑了文化的延续和艺术的形式。他的设计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他常常通过科学的生态过程分析,得出合理而又夸张的地表形式和植物布置,在突出了艺术性的同时,也遵循了生态原则。他设计的辛辛那提大学包括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辛辛那提大学西格玛剧场、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广场、辛辛那提大学公共食堂环境、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的环境设计等,都体现这一设计原则。1 辛辛那提大学校园规划的具体体现 1.1 总平面布局
平面总体走势使用了原生态十分有力度的丘陵状地形,形成纵横交错、起伏变化、神秘而奇异的效果。
1.2 注重各种尺度围合空间的形成
在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的环境设计中,强调空间变化带给人精神层面的感受。一系列蜿蜒流动的草地土丘好像是从建筑师艾森曼(Peter Eienman)设计的扭曲的解构主义建筑中爬出来的一样,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幻的影子。这个设计并不是创造一个景观来迎合这个后现代代表人物的建筑,而是站在景观创作应有的角度来创造一个“玄秘而又奇异”的场所,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好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的环境设计见图1。
1.3 因地制宜、构思巧妙
在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广场的设计中,哈格里夫斯创作了一个螺形平面形状的广场,铺装的纹理表现出生命体的特征和独特的韵律,见图2。
由于广场下面为停车场,所以不能种植大乔木。为了弥补竖向的不足,哈格里夫斯在“螺嘴”的方格位置布置了一组细长的锥体氖光灯,方格与螺形的有机体形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之字形的残疾人坡道使广场与校园其他部分有趣地连接起来。设计所表现出的“幽默”使广场受到人们的喜爱,见图3。1.4 建筑形式的多样
建筑材料的本地特色与建筑细部的设计运用,体现设计与环境、当地人文特色的融合,由艾森曼(Peter Eienman)设计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大楼(Stanley J·Aronoff),有着粗糙的外墙,歪歪扭扭的窗户,这个解构主义的建筑将粉红、蓝色和绿色的方盒子混杂在一起,“像个扭动的怪兽”(引自哈格里夫斯事务所设计文稿)爬在山坡上。哈格里夫斯的这个园林景观对这个复杂的建筑的回应就是:设计了一系列似乎是从建筑中爬出来的草丘在地面上涌现着,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化的影子。场地的独特波动形式为学习艺术的学生们布置他们的临时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建筑风格很好的呼应,从而为学生创造出宜人的学习、交流空间。校园文化与景观相融合 2.1 总平面布局
应用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因势利导。从环境与景观规划出发,将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和穿透性。景观和绿地组织:环心为特征,形成公寓围合空间、综合楼内外教工公寓内庭院;绿地系统为:绿地率高、连续性强即空间景观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通透的,使得视觉更具层次感。2.2 坚持景观生态优先
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景观生态优先,兼顾大学校园发展和满足师生基本教学生活需要的原则。从选址、总体布局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考虑,景观安全格局是在难以满足景观最优格局的情况下,景观规划设计能够达到的某一相对理想状态。在进行校园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规划的时候应注意校园绿地的相对面积、景观连接度及其对校园景观变化的控制作用,争取让绿地系统成为大学校园的基质。校园道路应当通而不畅,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的麻花辫道路,以减少机动交通和人的行为对景观连接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维护景观基本稳定和谐。
2.3 人与自然的统一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把观赏性作为校园环境的首要目标,喷泉、大而空的广场占据了大量的校园空间。而校园可供师生的交往空间很少,是视觉上的美学景观而非以人为本的使用性景观。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统一,即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4 自然景观的利用
自然景观的利用要考虑场地原有自然景观的特征。认真分析场地景观元素的特征,我们应该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剔除不应该保留的要素。而事实上,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依自然而建筑,尊重自然形成的山体、水体、地形、地貌、植被,它可以提供古老文化中的尺度和魅力,它的物质和空间经济学法则使建筑和景观紧密相连。例如,在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哈格里夫斯按照校园的地形原貌设计其道路,利用有利的原生态地形进行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特色,见图4。
2.5 融合设计原则
兼顾功能和景观的需要,将人文内涵,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大学文化特色,展示大专院校的形象。
在功能上,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强调学习、交流的舒适度,合理利用校园的室外环境,为人提供可供学习、交流的景观空间,与教学等相关活动的范围从室内延展到室外,通过这样来营造校园内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景观上,应注重高等学府的外形象的诠释,让校园环境在高教园区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紧密结合本校的内部学科设置,通过环境景观向外界展示其特有的学院风格及学术特性。
2.6 保留与创新
新校园规划要在校园历史空间的保留和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对校园景观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提炼、选择。新老校园拥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新的教育理念和规划要求造成了与老校园拥有不同的校园形态,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展示校园历史和文脉的延续的可能是教学楼旁选用相同的树木,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与老校区道路相呼应及绿化风格的呼应使其成为特色。新老校区环境的整体意向得到传承。3 结语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思想完整的理解包含3个方面的意义:1)要满足校园使用要求并让原生态的潜力得到发展。2)校园环境是一个师生休憩学习的场所,是一个充满闲情和平和安静的生态区域。3)设计一个提供美学享受的景观。因此校园设计的环境应是有实际用途的,其景观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有高层次的美学品质。设计者应将三个特点融为一体并呈现出来。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着重营造具有现代化、网络化、景观化、生态化特点的校园。参考文献: [1] 刘晓明.风景过程主义之父[J].中国园林,2001(12):35-38.[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3]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4] 余 键.大学新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5] 刘伟毅.新时期校园景观设计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2008,34(6):85-86.
第二篇:校园景观设计
场地自然要素是场地存在的基础条件,对这些条件的把握是设计的根本,同时,这些自然要素又是设计的灵感来源,无论是表达形式亦或空间氛围,场地中的自然要素是最好的因借。场地的人文要素是人们对自然留下的印迹,记录的是历史的痕迹、生活的痕迹。
自然要素分析 人类通过自身活动调节着自然界各种元素,这些元素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是一个多元素交叉的彼此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每一处场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体系,如果没有全面的分析与把握,会导致景观设计的错误与偏差。
地形地貌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形态的总称,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场地中的地形地貌与更大范围的领土景观息息相关。地形地貌是场地长期的自然力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场地的地形地貌可能是受到外力干扰而形成的表象特征,它们可能是符合场地固有特征的也可能是被破坏的表现。另外,场地地形地貌的表象特征会直接影响改造的方式与经济投资,所以要权衡本质与表象的互相补充。
地形地貌是场地给人们最直观的感觉,同时也是会带来空间变化的自然要素,它们通常成为设计师重要的造景元素。4.2.1.2土壤 土壤是场地存在的基础,所有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都依托于它。除了对地表的直观认知之外,还包括对土壤的适宜性,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土质等因素。不同深度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价值,保存着不同阶段历史的痕迹。也就是说场地中的土壤资源被分为地上可见的和地下未知的两部分。
水体 水体包括了湖泊、河流、溪流、湿地、雨水、泛洪滞洪区等多种类型,其中湖泊、湿地等都是十分脆弱的栖息地。水质的变化是多样的。从深度来讲,可以从深到浅得仅有表层一层水膜。从动态来讲,有急流、涌流、跌落、喷射、溢漫、水雾和渗流。从声音来讲,从猛烈到潺潺细语。每一种性质在景观设计中都有特定的用途。
植物资源 植被是场地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自然元素,植物配植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植被是场地的骨架,同时也构成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为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植被起着调节水体,平衡阳光,清洁空气的作用。场地中的植被类型,栖息地尺度和生态敏感度,以及资源在场地中的潜在演替规律,变化趋势都是场地重要的构成要素。
度假村设计:温泉度假村设计:
第三篇: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海上艺号西安分校与你分享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
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总的来说,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第四篇: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专题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我们的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
第五篇: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以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受计划经济影响,只侧重于防汛抗旱,虽然河流防洪抗旱安全保障得到提高,但对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其他功能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河流两岸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结合水利工程中的河岸景观设计实践,对河岸景观设计现状、应把握的原则、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安全保障逐步提高。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工程如果超前规划,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的作用。目前水利治理中河岸景观的基本现状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河道综合治理时,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不关心它的其它功能,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水系污染、江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等问题相继发生。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河流堤防采用人工材料,两岸湿地消失,沿河山修建公路,边坡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由于河道水质的污染,城镇的河道用混凝土包裹,许多城镇河道变成暗渠,原有的河道空间变成了道路或其它建筑,自然景观彻底消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河流的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河流能够给社会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社会的要求必然推动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生态建设对河岸景观的要求
为改变目前在河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流整治应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按照“建设水和绿色的长廊”、“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多姿多彩公园化的河流”、“清澈而舒适的河流”、“绿色、水、文化协调的河流”等河岸景观设计要求,使河流真正成为“生态河流、文化河流、景观河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河道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建设生态型水环境总的来说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首先农村河流水流清澈,不断流,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其次城镇河流中滨河带要能反映当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能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入入胜,便于人水亲近等。河岸景观设计探索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特别是城镇水利建设,注重把城镇水利与城镇旅游、城镇景观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镇的一个靓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镇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今后的水利建设特别是河岸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4.1 城镇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城镇景观建设相结合
城镇水利建设中通过堤园结合,连片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建设理念,对于促进城镇亲水环境建设,提升城镇生态品位,打造城镇景观新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从以前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换,滨河景观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镇公共空间。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要作出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建筑离岸距离,避免出现“岸上看不到水,水中见不到岸”的状况。河岸的休闲功能对沿岸绿地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沿岸要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滨水绿地的景深。另外,还要考虑到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其滨河带采用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河段流经历史建筑时,可以考虑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但是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应有体现“人水亲和”、“人水相依”的景致。因为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所以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对城镇河道进行整治时,应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如长兴县的甘家港治理工程(图1),就改变了原来的纯水水利工程意识,注重了河道两岸的景观设计,建成了甘家港滨河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河势顺了,水面宽了,两岸绿了,环境美了,城镇也就靓了。
4.2 乡村河流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河岸堤防的绿化美化
乡村河流治理过程中通过流域治理工程和河堤岸防护林工程,营造护堤护岸林,并以此完善堤岸防护、防止水土流失。除了要充分考虑沿河治污、水质保护、交通航运、防洪排涝等问题外,还要注意加强河堤两岸的道路建设、绿化美化等系列工程。在调查分析周围原生态系统,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前题下,选择合适的植物,复原生态环境,力争达到“河水清、两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目的。全河道水质达到国家四类地表水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河水黑臭的问题;绿化美化堤岸,从根本上改善沿河两岸景观;水道通航顺畅和堤岸道路贯通;提高防洪和河道排涝的能力。同时,通过路堤合一绿化美化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对沿岸堤岸进行加固修整,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如可在临河岸边的堤防植柳,既可防洪固堤,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以体现治水、净水、美化景观、加固堤岸的目的。另外,堤岸建设与乡村道路改造及河道航运相通结合,还能起到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的问题。
4.3 河流整治过程中可利用水体的多样化来美化环境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同时,水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另外,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水体的质量对城镇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城镇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但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试图将城镇河道填埋,变成汽车道路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而实际上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来的增益。因此,在城镇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4.4 河岸景观设计要注重与河岸亮化、绿化设计相协调
河岸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亮化、绿化设计和水景设计之间的互相协调,互为依托,沿河两岸的建筑在灯光的照射下,高低错落,明暗相间,显现出建筑的独特美、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河边的树木、花草、小品、庭园灯烘托出河岸的恬静、温馨。在具体规划中要按照沿河两岸的特征、功能、风格、社会历史背景及环境等因素来设计亮化工程,并将植物水岸生长的自然选择规律融入其中,塑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亮化后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亮化后的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另外,不时变换灯光,与水平的、静静的河岸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使得整个河岸的空间活了起来,充满了生气。长兴县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及实践
按照浙江省河道整治与生态省建设目标及长兴县提出的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长兴县对城镇水利工程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护城河整治工程(图2),包括河堤堤坎建设、一河两岸道路建设、两岸绿化景观带建设3部分内容,通过前期的治理,加强了防洪功能,并在河两岸建立了公园,成为美化长兴的重要工程,建成后的河岸集防洪、美化等功能,为市民们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应该说近年来长兴县城镇河岸景观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对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来看,在沿河景观建设方面也存在诸如水岸资源利用不够、水体破坏严重、植被资源利用不够、河滨绿化及景观建设不够等问题。按照上述河岸景观设计理念,根据城镇河流的现状,在河岸景观建设时可将环河绿化带工程分为几个区:如历史人文休闲区、绿地景观休闲区、商业人文活动区、文化展示活动区、滨水住区等。并根据这五大功能区来设置诸如茶市早春、双桥拱月、曲水拥翠、渔舟唱晚、绿波留意、台山落霞、洞天石韵,竹径听音等景点,以此来推动长兴县城镇河岸景观建设。同时,还要根据沿岸建筑风格配套建设亮化工程、灯光小品、植物造景、花坛及休闲廊亭,设置一些亲水台阶等,这将会极大地改善长兴县城镇面貌,提升城镇品位,形成十分壮观的城镇风景线,还可有效增加城镇绿化量。另外,还可依托环河绿化带建设来构筑两张网络,第一是绿网,通过城镇道路绿色通道和沿河绿带建设,拉近山体林带与城区绿带的距离;在绿化带中引入大面积的楔形绿化,形成绿网的辐射中心,如依托台基山与古城公园这两块具有较大绿色环境承载力的地块开辟城镇生态绿廊,并向开发区延伸,使之浑然一体。第二是蓝网,由绿树环绕的城镇水系形成城镇良好的水环境风景带。据此将再现并提升长兴县水乡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图3)。
总之,河岸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因此要用一种新的立场、新的态度、新的视野、新的方法去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