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景观设计解析
校园景观设计解析
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向师生传递一种关心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渐落实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实践中。结合上述目标,对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也应本着如下设计思路进行:调查了解所在校园目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结合校园空间利用者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水景空间布局;设计方案需要同时考虑该校园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景观;在设计手法上,采用预园、圆弧、曲线、方形与轴线相结合,并以植物进行空间分割,形成优美有序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
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生态性与艺术性应用任何一种校园水体景观都是作为环境系统而存在的,由大量“活”的物质、能量及物种而存在。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包括水体内部、水体与外部环境、水体与水生动植物以及水体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水为媒介的水体景观应具有生态性,应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同时,做好水体景观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通过放养水生物等增强其自净能力。另外,从艺术性的角度看,水体景观在设计时也应该保持好其审美特性。如强调其透明光滑、纯洁无瑕的自然之美,如锥、如柱、如环的形态之美,供养生命、激发灵感的功能之美,寄托伦理哲理的情感之美,融会文化与艺术的古典之美,以及传承发展的现代美等。
2.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性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主导精神,也浓缩了大学发展的思想历程,反映了大学的特色。其在传统景观造型的设计中也被赋予一定的理性精神,承载着人类理性的文化精神。在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强调其与大学文化的共融性,赋予其承载和表达校园文化的能力,并通过富有活力与变化的水体景观加以表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校园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水体景观设计的主题。
3.对水体景观的感受性景观是为人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使用方便。因此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在考虑生态性、艺术性以及融合性的基础上,更应考虑人的感受。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设计出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感官感受的水体艺术景观。水在人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人的心理、体温、新陈代谢等。同时,水还能触发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激发人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水体与人的心理感受渊源密不可分,水体景观能引发人们的整体环境意象。
三、结语
在风景优美的校园中进行水体景观设计,无论是洋洋洒洒的喷泉、宁静淡泊的湖水,还是微不足道的水艺术小品,都能触动师生的心灵,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在阐述介绍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其设计思路和设计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相互交流,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第二篇:校园景观设计
场地自然要素是场地存在的基础条件,对这些条件的把握是设计的根本,同时,这些自然要素又是设计的灵感来源,无论是表达形式亦或空间氛围,场地中的自然要素是最好的因借。场地的人文要素是人们对自然留下的印迹,记录的是历史的痕迹、生活的痕迹。
自然要素分析 人类通过自身活动调节着自然界各种元素,这些元素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是一个多元素交叉的彼此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每一处场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体系,如果没有全面的分析与把握,会导致景观设计的错误与偏差。
地形地貌 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形态的总称,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场地中的地形地貌与更大范围的领土景观息息相关。地形地貌是场地长期的自然力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场地的地形地貌可能是受到外力干扰而形成的表象特征,它们可能是符合场地固有特征的也可能是被破坏的表现。另外,场地地形地貌的表象特征会直接影响改造的方式与经济投资,所以要权衡本质与表象的互相补充。
地形地貌是场地给人们最直观的感觉,同时也是会带来空间变化的自然要素,它们通常成为设计师重要的造景元素。4.2.1.2土壤 土壤是场地存在的基础,所有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都依托于它。除了对地表的直观认知之外,还包括对土壤的适宜性,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土质等因素。不同深度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价值,保存着不同阶段历史的痕迹。也就是说场地中的土壤资源被分为地上可见的和地下未知的两部分。
水体 水体包括了湖泊、河流、溪流、湿地、雨水、泛洪滞洪区等多种类型,其中湖泊、湿地等都是十分脆弱的栖息地。水质的变化是多样的。从深度来讲,可以从深到浅得仅有表层一层水膜。从动态来讲,有急流、涌流、跌落、喷射、溢漫、水雾和渗流。从声音来讲,从猛烈到潺潺细语。每一种性质在景观设计中都有特定的用途。
植物资源 植被是场地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自然元素,植物配植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植被是场地的骨架,同时也构成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为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植被起着调节水体,平衡阳光,清洁空气的作用。场地中的植被类型,栖息地尺度和生态敏感度,以及资源在场地中的潜在演替规律,变化趋势都是场地重要的构成要素。
度假村设计:温泉度假村设计:
第三篇:校园景观设计调查报告
校园景观设计调查报告
一、序言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而学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校园景观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内景观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学校校园景观设计的优劣,并针对其不甚理想的方面做出了个人建议的整改方案设计。
二、学校现状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校园面积1762亩,建筑面积75万平米,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16栋,学生公寓32栋(含2人间公寓5栋),学生公寓空调安装率达70%,学生餐厅7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多平方米。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1、水景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景观的重要性。可是,通过对武生院的实地考察表明:学校水景现状令人担忧。
除了学校图书馆门前的喷泉每逢学校有活动的时候会喷出稍带恶臭的水外,学校其他地方(例如:一号教学楼、桃园广场、晨光胡等地)的大喷泉却总是只在每年迎新活动的时候喷水,从而导致学校大部分水池总是一潭死水;而原本种着荷花的水池,长久以来长满各种水草,再加上被污染,荷叶腐烂在水里,却又一直无人护理,久而久之,武生院形成了一种可悲的水景想象。
(上图摄于2014年5月29日15时
于一号楼中央水池)
图中缺点:水体污染,一潭死水。
(上图摄于2014年5月27日16时
于行政楼前荷花池)
图中缺点:各种植物腐烂在池中,散发恶臭,严重影响武生院形象。
2、植被
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校园绿化建设,不仅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人居、学习和游憩环境,而且高雅文明的校园绿化及园林景观有利于改善校园局部气候、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调查表明:号称“园林式大学”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植物配置方面也有着不胜合理的地方。武生院校园面积较大,植物覆盖率较大,但植物景观却千篇一律,种植比较单一,层次配置上不够丰富,晨光湖草坪也过于单调,没有很好的安排树木的变化,没有较好的观赏点,主题不明确。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老区问天湖附近和校医院附近的大部分地区的植被杂乱无章,周围杂草丛生,形成荒野地区,成为校园死角,无人敢进,造成了学校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据本人三年亲身经历和武生院广大师生口述表明: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每年4、5月份的柳絮纷飞,造成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师生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上图摄于 2014年5月26日16时 于六号教学楼后校医院旁)
图中缺点:场地荒废,成为校园“死角”。
(上图摄于2014年5月26日15时 于武生院问天湖)
图中缺点:杂草丛生,主题不明确。
3、道路铺装
景观空间的道路铺装不仅有组织交通的作用,更多的参与到整个校园的景观构成。
在对武生院道路铺装的调查中发现:学校整体铺装尺度适宜,但造型略显单调。一般情况下,基本能满足师生出行、游憩需要,但每逢下雨天或大雨过后,路面总有积水,最 3
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表面看似完好的地砖,一脚踏上去却污水四溅,对路过的行人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步入图书馆的那一地的文化砖的铺设,由于雨水不能很好的渗入土壤,导致大量积水,给师生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
(上图摄于2014年4月30日14时 于晨光湖草坪)图中缺点:道路铺装造型单调。
4、景观设施
校园公共设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制约着学校整体形象的塑造,对学校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武生院校园景观公共设施设计中,现存主要问题如下:
①校园公共设施缺乏独创性。在武生院各种行道及游乐区域供休息的桌椅太过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感;
(上图摄于2014年6月1日17时 于晨光胡在水一方)
②校园导引标识系统不够完善与人性化。学校没有完善的校园整体地图,对于初来武生院的人来说很难找到方向感,且不利于对武生院的推广;
③校园公共设施破坏较严重,维护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在学校求索书院的九章书屋中可以看到好多石桌椅被随意挪动,更有甚者将石桌椅推翻、打碎,完全破坏了其文化氛围,有损武生院形象。
(上图摄于2014年6月1日17时 于武生院梅坡)
三、解决方案
1、对水景的改造意见
①加强学校污水排放系统的改造,定期清洗喷泉池,使水源变活,不至于有污水沉积;
②对行政楼前水域形状和水质进行治理,请专人定期清理湖中水草,可在湖中种植睡莲、养鱼等,以净化水质,使得湿地与校园景观一体化;
(行政楼前水池改造后景观)
小结: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是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水的存在能够营造一种让人愉悦放松的环境。在对学校水景的改造上要注意水景营造与污水净化处理相结合;在设计上要增加水景景观的用途;要注意水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对于植被的改进意见
①关于校园内晨光湖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
(晨光湖草坪改造后景观)
②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可增加校园中灌木和乔木的数量和种类,同时要注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的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③打造环湖的校园景观带,对六号教学楼后校医院旁的湖中小岛进行规划,对杂草进行打理,由于此处离艺术系钱学森大楼较近,因此可适当增设些桌椅,将此处改造为学生写生或小型集会地;
(六号教学楼后湖中小岛改造后效果图)
④对于“夏日飞雪”的柳絮问题,要减少校园内柳絮种植数量和范围,首先对靠近教学区域和学生住宿区域的柳树进行砍伐,栽种一些大小成型的雪松,避免了因砍伐而造成的空间空旷,而雪松挺拔、苍翠、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着武生院学子发展前景的广阔。
小结: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丰沛的植物栽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改造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3、注重人体工程学,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4、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五、总结
通过这次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景观设计的调查,我们对现状有了充分的了解,并通过对武生院景观规划的分析,也了解了一些好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我们对武生院文化内涵及校园植物的配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对本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课题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希望本案的改造设计能让广大师生满意。让我们为武生院更加舒适、美好的校园景观环境共同努力把!
第四篇:校园广场景观设计1
浅谈校园广场景观设计
校园广场的文化,是一个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最直观的给学生的感受,大学校园广场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从视觉上,还是各种感官上,还要所谓的建筑形态,以及建筑形态上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其中校园的广场的设计可以从所有的植被,道路的设计,雕塑,以及铺地广场的设计,都可以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当前的大学校园景观的色彩也变得丰富,这样也是符合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有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交通,以及活动,各种功能上来讲,校园景观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高校的广场景观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特征由此达到品味高雅、生态和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
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景观,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个学校发展的根基。在新校区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注重历史文化的承接与现代新校园的结合、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以体现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的建筑、雕塑、碑刻等要蕴含校园历史与人文精神。新校区的景观设计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创建绿色生态校园。遵循生态设计与生态造园的思想理念,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特别是山、水、林等自然景观资源,融糅“山、水、庭、林”,首先要从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做起,在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主要是保护好现有马尾松林和桉树林。其次,要在校园建设中尽量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应用科学手段逐渐修复和挽救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最后,要利用增加绿地,形成生态小气候等手段达到生态平衡。广场结合雕塑、喷泉、地面铺装、植物造景等营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以此丰富校园景观,表达校园文化。水域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通“水脉”、聚水成湖。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对于水体的处理在保留并充分利用流经校园东面的相思江,形成自东南流向西北的校园主要景观水系,水系蜿蜒曲折。
不仅通达校园的各个功能区,而且纳贯“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从总体上看,整个水系曲折萦绕,又宛如传统园林之“曲水流觞”,象征着知识的源泉源远流长,人文意境油然而生。沿河建连续的亲水步道,形成曲线型的“与自然共舞”脉络线,营造“人与自然对话”的宁静、平和的校园氛围。随着校园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的普及,使得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一个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空气清新馥郁、富有人文气息的绿色景观空间,不仅能调动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陶冶爱美情操和高尚志趣,还可以通过校园景观空间调节学习的情绪,使单调的学习通过户外活动、交往变得丰富和活跃。这就要求建筑师要研究学生在校的行为活动,在保证足够的室内使用空间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景观空间。校园景观空间既有满足视觉需要的通透空间,又有曲径通幽的围合场所;既有适合群体活动的大草坪和大空间,又有适合两三知己讨论的小的围合空间。既可以在湖边放歌练声,也可以在湖心岛上漫步,更可以在有星星的夜晚在某个教学楼之间庭院的石凳上独坐静思,或许偶尔摘吃的一个果实,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会成为学子们一生的美好回忆。同于一般的社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学校的其他要素有密切的联系。雕塑、小品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可以反映校园的专业特色,弘扬校园的精神风尚,也可以体现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推一个好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校园环境是多种文化知识渗透交融的环境,是多元文化的组合。校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间接影响其人生观与自然观的形成。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对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又要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把人的发展目标隐含在设计之中。同时赋予物质设施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 蕴,成为师生员工爱校情结的载体。同时校园景观设计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其独特处在于他不仅需要专业人员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构思立意 以及严谨理性的思考分析,同时还需要学校的领导者富有远见的判断以及与设计师的良好沟通。此外随着人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注重 师生的行为模式,充分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展现多元的特色,不同地方的学校应有不同的景观,同一地方的学校景观也应各有特色。一个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校园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特色,遵循自然与人文结合、功能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将功能性空间精神化、艺术化,为师生创造一个心灵共有的精神家园。以上就是我对高校广场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及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高校的景观是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院气氛,考虑到景观的设计的特点,还要有核心,考虑到得不见你区位的条件,还要考虑水的景观对景观的影响,气候气象景观的吸引以及植物的生长,这些自然因素。
大学校园广场的校园景观是有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所构成的,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重要场所,而校园广场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广场设计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校园景观是很重要的,对于校园广场景观设计的认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景观设计这么学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老师在课堂上深入简出的所讲的从古代到现在的建筑,园林以及自然景观的知识非常丰富,扩展了自己的眼界,让自己更多的接触到更多的层面,不再是以前对一个事物的走马观花的看,更能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这门学科的含义,校园广场环境景观现在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第五篇:职业学院校园景观设计文案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新校区景观绿化
(封面封底)文字: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新校区景观绿化
落款:
Logo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2012 7 25 配图: 001线稿
色彩:
目录
前言Preface
1、前言
2、前置效果图 第 一 章:基础研究 1.1区域研究 中国 · 长沙 自然条件: 1.2项目分析
1、项目概况(方位地图、规划图)
新校区新建设项目为湖南省重点工程。新校区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翻身垸村,东临外贸路,南临向东路,西邻枫树路,北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相邻。规模: 用地面积:806.2亩(其中代征城市道路面积51.72亩)
有效用地面积:47公顷(其中保留山体110亩,保留水面10余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园林景观绿化面积:约?平方米
总体用地性质: 校园景观规划
2、场地分析
在实地勘察中我们发现:新校区现状地形空间脉络清晰,形成天然的依山傍水之势,建筑布局与山体融于一体相互呼应的形态、而围合山体的建筑布局空间则易形成特色的景观中轴和个性化空间。因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着力对我们的新校区自然山水空间及人文景观的序列空间进行塑造和雕琢,使之成为新校区天成的独特景观。
规划中利用保留山体和水面将新校区自然分割为教学行政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形成“东西主轴+生态核心圈+多元化”功能区的规划结构骨架,在主校门到图书馆之间规划设置了宽阔的校前广场。同时,为了增加校区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规划利用保留的两个山头,并设置了校区主道路。使校园内各功能区有机衔接,其间辅助必要支路及步行道。沿校园主入口纵深布置的东西向空间主轴构成校“园最重要的步行景观道路,东西主轴与校园内保留山体结合图书馆放大为“生态核心圈”,并贯穿东西,围绕步行景观主轴线,采用枝状的道路连接各个功能建筑,实现各功能区的合理过渡。
遵循尊重环境的设计原则,本案应充分运用高差关系,合理创造变化的空间,丰富竖向层次的景观表达,将场地劣势转化为环境空间优势,情境式转化场地品质,在场地设计中关联成本意识。
第二章 概念构思 2.1 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尊重山水空间格局,融合“山、水、庭、林,塑造地域性场所功能原则
保护和利用新校区现有景观资源,特备是山、水、林、庭等空间构架,使景观环境空间遵循本地自然的景观格局,人工构筑从宏观上不对整体格局造成控制性影响,从而创造低于性特色场所。
设计中遵循典雅、庄重、朴素、自然的本质特征、将不同功能区域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处理、坚持以人为本、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将这里发展成为“自由思想的诞生地,积极生活的团结地,学生的精神家园,以及多元的交流沟通圣地”。
文化方面:
将教育的元素融入实体规划设计中
配合各种学习交流、创造不同尺度的公共聚集空间 鼓励并促进对现存文化艺术品的重视和欣赏
自然方面
设计适合季节时宜的园境、开放空间、色彩、适度的推敲 各处生活空间均配不同的人口数量而做相应的考虑
自然生活
开放空间和都市结构的合而为一 尽可能利用天然能源
尽可能保护原始环境和自然资源
生活文化
创造院内便捷的交通组织体系
通过有机的设计结构与长沙市的传统结构形成对比 现代的建筑/景观风格
(简约的形式、天然质朴的材料、自然的色调配以局部色彩点缀)
(每座建筑的庭园都拥有独特的主题,为了与周围山区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这些庭园都具备了户外教学的功能,并将主题和山体相联系,显示出丰富积极的特色。)
策略与发展
建筑物应该对自然风景采用最低干预 材质选择应与本土文化结合
植栽的选择应强调本土特性和多样化 强调自然环境的持续性跟城市的结合 尽量保留原有自然环境风貌
大学和诚镇社区主导环境应拥有校园文化
2.2、总体构思
景观设计概念
“在文化和自然的交流中生活和学习的理念”
通过景观和建筑实现人,环境,信息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融合与交汇。在这座洋溢着进步,温馨与热情气息的校园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由地交流和沟通。
校园风格立足与清新而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张弛有度的时光享受。力求让每一个名学生在此度过美好而难忘的大学生活。为他们生命的旋律谱上一曲华美绚丽的乐章。
教学楼、每幢楼之间都有宽敞的广场,种有整齐美观的白桦树林。树林明亮的白色树干与质朴的地面铺设形成明朗的色彩对比,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广场不仅为学院增添了温馨的色彩,还将校园的两部分和谐地统一到一起,赋予林荫道周围一幅新颖的景观风貌。
学生宿舍。
三座庭院分别为交流园,沉思园和收获园。这些名字巧妙地诠释了各座花园的角色和作用。这些花园虽然为独立的花园,其间却有着相互的联系。
设计内容和原则
1、新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和后续的施工均宜突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新校区自然地形、地貌和绿化的生态环境,结合其景区规划,进行富有创意的环境景观设计,融建筑、山体、水系、坡地、园林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优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外贸特色。总体景观绿化设计要在尊重现有建筑、总体规划和现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要体现自然、幽雅、大气、简洁,以实现环境育人、景观怡人的境界。要特别营造处富有个性的职业文化、校园文化。
2、在总规基础上对上述规定范围内校园景观、绿化做出详细设计,按经审定的设计成果进行施工安装。即整体上对塘、桥、树、草、雕塑、广场、小品、校门入口等景观安排(含校园景观、楼群庭院景观和小品景观)。
在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理念上营建理性有序的格局,强调校园中轴对称,沿校园中轴线布置以表现外贸教学主题的雕塑小品如商业名人等;沿保留山体周边布置以校史为主的纪念小品;沿保留水体边及下沉广场布置文化墙、展现当代大学生文化活动及精神面貌,在有代表性的单体建筑如图书馆、文体中心、公共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中均可设置浮雕、壁画等,展现校园人文风貌;新校区景观将由校园景观、楼群庭院景观和小品景观组合而成。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校园。
景点命名 厚志国、“通古透尽”名人篆刻景区、碧玉台、自逢亭、“清池邀月”景区、知新广场、园丁广场、“朴玉清逸”园区、生命动力园区、“杏坛春回”广场 “文杏傅艺”广场区 佳木岭景区
芸 书
桃林近学
锢湖
勤径溪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博大如海
山水空间的塑造 贵在聚分 中国传统“风水”观,就有“藏风聚水”、“背山临水”之说校园景观体系中起空间统领作用的构成部分,设计中用了“聚”、“藏”、“兜”、“纳”、“引”等多种设计手段,将山势和水行巧妙结合,形成聚气纳水的水面,在两座山体中考虑运用大量的自然风景带构建整个校园的生态绿核,并将山体植被直接引入校园中,形成校园中的“绿肺”、同时“因山构室、林水筑榭,结合读书馆和行政中心的建筑形式、与自然山地、水面有机结合,使功能与景观达到完美统一。
1.2空间形态中宏观山水景观统一性.细部人文景观序列性的原则 1.3校园空间布局与湖湘文化、外贸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一脉相承的气质:内敛、厚重、大气、平实,被此相互练习.相互映辉,领会两种文化中人与自然山水和谐交汇的精神.必须同时从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着手,力求将两个方面融为一体.将自然的地形地貌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才能造就鲜活而独具意境的空间景观。自然山水格局空间处理
结合古代掇山理水方式处理校园山水空间
“气与形” “气”实则为景观空间场内的“氛围”,是人对景观的感受心理场;“形”则指围绕“气”的环境元素群,是具有一定结构形态的景观空间,内在蕴含的“熵“的能量流,在人的心理场中显示出质朴的情感特征,不可见不可测,但却能真切地为人们心灵所感知。
2.2主环路沿线创造“绿脉”——绿化步行系统
校园中的主环路是校园环境的视觉流动空间,在整体布局中采取了围合山体的形式,与山体的走向一致,形成山水格局中的一部分,景观设计中考虑沿主环路建立一整套步行绿地系统,鼓励步行,以形成真正人车分流的现代化校园环境。同时在步行系统中形成多种形式、不同林相的林下广场和休息绿地,宏观上成为校园中的生态绿脉,微观上成为师生就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场所,并由一条宽1m的红色铺装纹样作为线索贯穿起来。
2.3结合山涧沟谷肌理,创造地域特色景观
人们可拾级而下,登高望远处休做闲广场、休憩亭架等可供师生娱乐健身。设计力图山体校园景观形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充分显示地方文脉特征与场所精神的人性化景观空间,为师生提供可识别、有情趣、有归属感的地域景观。3 人文景观功能空间
由教学行政区、学生活动区、体育运动区等功能区组成。
设计根据大学校园景观空间的功能属性将人文空间氛围各种序列,依次处理。
设计将校园中心由山水环抱形成的中心广场赋予丰富的感情依托,使其成为学校学子的最初心理认同空间,校友留念、聚会、聚集、回忆的核心场所。
3.1 校风文脉与传统纪念性空间
历史纪念空间对于高素质人才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设计中以老校园丰富的林下空间为主题,安排了多处尺度相同、内容相似的林下休闲铺装场地,力图带给人们对老校区“小树林”的环境认同感,既体现新校区作为外贸文脉的延续,传承本校的优良传统,也能将新校园的新气象带给学生和教师。
3.2 师生休闲交往活动空间
趣味性、参与性休闲空间的拓展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设计创造趣味性、休闲性空间必须与其他各类空间相互渗透,尤其在非教学公共活动场所和学生宿舍入口及广场去,适当地建构趣味性、参与性空间显得尤其重要。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奉为至高无上的一个设计环节,是在建筑空间室内外的“游历”引入崇高境界,有时候这一“游历”并无任何实质性功能需求,建筑此时成为一道布景,而人就是这台戏的主角。
本为师生交流休闲的场所,对原有空间及树木的延续与保留,将是对这一怀旧情结的人文关怀,也是对公共空间的另一项关注。在会议中心与教学楼之间形成的楔型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廊道从东、西、南3个方向穿行,而引人驻足的内向庭院、静态水池、眺望平台散落左右。在这里,光是体量表现的重要特质,它引导建筑空间上的穿透性与流动性,间断性的开口,时隐时现的景致在此相互交织,人们在此或信步闲行,或倚栏眺望,或临水长谈,多样的空间形成生成多样的行为模式。
所有人的接触中都会有意识地利用距离因素,如果共同的兴趣和感情加深,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气氛也会变得更加亲切和融洽,相反,如果兴致索然距离就会拉大。距离既可以在不同社会场合中用来调节相互关系的强度,也可以用来控制每次交谈的开头与结尾,小于1m内的距离会引起尴尬,而2.5m的距离适合一般关系的谈话,2m以内适合较亲密的关系。在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尽力使座椅的布置有更多的灵活性,而不是简单的“背靠背”或“面对面”布置,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交谈或不交谈。
人们在步行时都愿意抄近道,联系到实际的规划,就要求仔细地设计好步行线路,既不要让步行者看到远处的目标,又要保持与目的方向的一致,此外,在看得见目的地时,遵循短捷的原则,选择最直接的路径。在解决好主要交通规划问题后,在网络中布置和设计每一条连线,以使整个系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具有变化的小型广场序列和步行网络会产生一种心理作用,使步行距离感觉变短,步行的路程被自然而然地划分成为若干很轻松就能走过的场地节点,人的关注点也变成为从一个广场到另一个广场的运动;当采用大小空间穿插的方式,使大小空间之间形成连续与对比时,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和体验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校园内的小空间是绝对尺度意义上的小空间,控制在500㎡以内,这样就保证大空间尺度不会变的大而无挡。经过大空间时,横穿开阔的空地或走进空间的中心一般都不太自在,而沿空间的边缘布置行道树,人们在树荫下行走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到空间边界设计师精心安排的细节,令人赏心悦目。
山地高差变化给设计带来许多竖向处理的困难,户外空间中尽量避免用生硬的挡墙来处理高差变化,在山地高程变化较大时,尽量用坡道来处理消化高差,也更方便提供无障碍通行。
现代主义理念下的“功能分区”与人文主义理念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对空间“尺度”的理解与处理上。这里的规模尺度包括空间与人口规模。现代主义对任何规模的空间(城市、区域、建筑等)都进行了严格的分区,讲求空间秩序、纪念性、象征性,从单一物质配置出发考虑空间布局。而人文主义则从“人本”出发,更重视人的心理、生理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并以其为根据来考虑规模尺度,建筑、空间、城市的尺度,建立人对生活环境的归属感,使之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在设计中我们尽量使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规模尺度得到体现,私密范围空间尺度控制在半径30m内,步行可达空间考虑在200m以内(5分钟步行距离)。
在遵循校园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本设计以校园的东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