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案

时间:2019-05-12 19:4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观设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景观设计教案》。

第一篇:景观设计教案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景观设计》教案及实训方案

授课教师:

孙 凯

所在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适用专业:

艺术设计

授课班级: 1

1(三)环境艺术设计

2013年3月

《景观设计》自编讲义

第一部分 景观设计概论

第一章 景观的概念的把握

第一节 景观的概念

一、景观

景观是对被围绕人的环境的观察。或者是景观是围绕人间的环境。—中村良夫

眺望观察的成立:①外环境;②从外环境对人的视网膜的刺激;③对刺激群的理解。三个关系的相互联系。

1、主观性(人自身)的超越

景观的眺望与观察,是主观性较强的活动。同样的景观,由于人的经历不同,对于景观的意味,景观的价值观,均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摄影家和植物学家。

2、景观和风景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等同于风景。景观地理学概念,来自德语。「Landschaft」landscpe(英语),lnadschft(德语),Paysage(法语).16世纪:画家テクニカルターム(アート的景观)19世纪:作为地理学用语多被利用.1863年,美国纽约セントラルパーク的建设计划, 1858年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提出“景观建筑师”,1899美国成立景观建筑师学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职业出现.20世纪:日本植物学家三好学将(lnadschft)译为「景观」.辻村太郎1937年在「景观地理学讲话」中被记述,最初根据植物学lnadschft(德语)的译语.日本从1920年左右「景观」运用地理学.美国的“Landscape”,主要指凡是与土地有关的空间环境和资源,中国的“Landscape”则常常是指“山水”,而日本的“Landscape”更多的是指“造园”。“Landscape”还被说成“景观”,“风景”,“造园”,“园林”,“风景园林”等多种释译。2003年日本的造园杂志,已改名为: “Landscape”。区为了与造园的概念。

景观眺望观看的三要素:

1、外环境的刺激(主观的)

2、客观的;

3、环境的特征。

二、景观的种类

依据景观的对象分类,视点与对象相互关系的分类,以视点的静动为着眼点的分类。

1、依据景观的对象分类

2、以地理学的观点的分类

还被分为自然和文化两大类:文化景观,耕作景观,交通景观,村落景观,都市景观,工业景观。耕作景观还细分为倾斜地、与栽培农作物有牵连的详细记述。——辻村太郎

3、风景地计划论的观点 地形、植生、人工的要素的综合,称为地方的自然地域的耕作景观风景。风景地的利用(修养、运动、观赏、疗养、游览、信仰等)合理的便利设施的导入,风景的计划,地理学的自然景观的概念,造园学(美的创造)和森林美学(林业造成美的效果的探索)的目的论的观点被融合。以地形、植生要素为着眼点,自然风景还被分为:山岳、森林、瀑布、溪河、平原、海岸、湖泊7个风景类别。

——上原敬二

4、工学的观点

作为景观操作的直接对象,有目的性计划的专题,比如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对面车辆的灯光造成的视觉干扰。

桥梁、水库等大规模的土木构造物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比如桥梁景观、水库景观等工学项目。

5、视点与对象相互关系为着眼点的分类

①围绕景观、眺望景观

眺望观察远景视界的确保,大的景观印象的把握,近景域内的视界限制。②外部景观和内部景观

如高速公路。以利用者的视点,为内部景观。以沿道居民等非利用者的视点为外部景观。③着眼于视点的动静的分类

视点的移动,景观变化的概念。比如车窗景观等。

三、景观学

1、两个景观论。土地分类学的景观论;操作论景观论。

土地分类学的景观论,是关于地表的景观特色。它包括环境系统;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操作论景观论是对环境人为的变更,或者是保护.对景观操作论来说,美的观点的建立,景观现象的解析和景观操作的依据和理念,方法和技术为主要目标和着眼点。像地理学和生态学。地表的景观特色(地形、植物、土地利用等),这个背后的环境系统。如自然的系统(自然的力、土壤、气候、生态系等)和人文的系统(都市化、产业结构等)的作用的结果。这个系统作为景观记述的专业,是19世纪后半叶成立的。

2、操作论的景观论

景观操作技术论是研究景观的美丑,是对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的分析,所评价的目标是视觉等感官印象给人的主观感受和所引发的心理感受的优劣。如自然美,环境体系的认识,文化的作用,自然和人为的调和关系,都市空间和人工物体美的问题等的关注。①构图论

特定的视点所观看到的一定范围的场面,固定的景观表现。②景观展示构成

视点与位置关系起因的不同,价值意义的把握,各自固有的议论、分析和展开的角度也不同。③连续的景观

视点的移动,景观的变化。景观相继出现,连续发生。④意象论

凯文,林奇的都市「五要素」:道路、交通节点、领域、边界、标志。

城市的设计,就是从事以上设计。景观学

1、景观学的相关领域

景观操作论,由各种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融合与交叉组合而成。

2、基础知识

哲学、美学、心理学、地理学、地形学、气象学、社会学、民俗学、言语学、记号学、文学、绘画等。

3、专业设计学

造园学、建筑学、土木工学、都市学、都市计划学。

四、景观的价值

涉及到生物的生存本能;涉及到行为科学;涉及到视知觉特性;涉及到社会,文化的根源与美的意识;比如日本传统庭园等。

五、景观的美学

1、操作论的景观论的趋势

操作论的景观论以实践为目的: ① 景观的保全;

② 对都市,港湾,田园等进行空间的景观计划管理; ③公共空间的街道,公园,广场等以及土地构造的桥梁,高速公路,护岸,堤防等等的设计,提出美的判断和解决的对策。

具体为自然名胜景观的保护和传统街道的保全等等。为公共的规划的管理,为广大市民提供可利用的空间。最终的目的是美。我们假设将美分为①自然美和技术美,②艺术美

2、城市景观的美学

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也就成了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操作论的景观设计

风景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

总之,景观从作为城市景象演变到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再演变。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无不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六、景观和意象

1、视力和周边视

凝视点与周边的关系,凝视点的外侧的部分视野范围称周边视。周边视对很小的特征的把握很难。

2、眼球运动

依据周边视和眼球运动,各种各样大范围的对象相互关系能敏捷的把握。

3、心像

心中或头脑里的形象。都市空间等大的领域的特征的把握,不仅依靠眼球运动和周边视,人头部的回转和身体的移动,可以对城市空间全体像进行把握。

4、视觉像

视觉像是对象目前的意味。景观的操作论是以视觉像为主展开的。

5、操作论景观论的意象

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的五要素。

第二节 景观设计基础

对于环境的认知和“视觉分析”,人的视觉范围,空间感受。人类的感受与情感通过五大器官激发而产生。因此,以三维空间为主的景观视觉是设计的核心基础。基于这种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派生出许多应用性研究。

一、景观生态学

1、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

生态学ecology一词原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同时也影响到我们的景观设计。

景观生态学主要内容是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地形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生物生存环境,简称生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

2、景观生态要素——①水景观②植被景观

二、环境,行为和心理基础知识

如果说,我们前面说的景观生态要素研究,是关于各种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生理上的影响的话,我们下面所要谈的是关于景观设计要素对于人心理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第二阶段,系统分析研究阶段。比如: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0米,社交距离1,20-3,60米,公共距离7-8米。

60年代以来,这种作为心理学前沿的学科开始直接对设计学起到指导作用。挪威建筑学家舒尔茨Christain Norberg Schuiz写出了《存在、建筑、空间》一书,对空间的理解和分析比过去前进了一大步。

下面介绍对于景观设计比较常用的概念。

1、空间与环境

①气泡——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个人空间。②领域——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人类的领域行为大概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公共领域、家、交往空间、个人身体。

2、人的行为

上面谈到了几种尺度的空间单位,下面我们简单地用几个概念分析以下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简单分类,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强目的性行为

②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习性

③伴随强目的行为的下意识行为

例如人的左转习惯,如果防火楼梯和通道设计成右转弯,疏散行动速度会减慢。

3、行为集合

为了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称做行为集合。例如在设计步行街时,隔一定距离要设置休息空间,设计流线时要考虑无目的性穿越街道,以及通过空间的变化来消除长时间购物带来的疲劳等等。

4、行为控制

我们设计了空间,同时也设计了一种相应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在日复一日的强化下,很可能演化成一种习惯,这就是环境对行为的控制作用。例如在花坛设计时,为了避免人在花坛上躺卧,可以将尺度设计的窄一些。

5、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求

希腊学者多西亚的斯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过扼要概括如下: ①安全

②选择与多样性 ③需要满足的因素

三、环境空间设计基础

我们对环境空间的训练过程加以分析,可以简单地分为认知和操作两个环节。

形态分为两大类:积极形态与消极形态。积极形态,即指人可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形态,又称为实体形态。消极形态,指由实体限定出来的形态,又称为虚体形态。例如身处广场之中,周围的建筑就是实体形态,而广场,这个有建筑围合而暗示出来的空间就是虚体形态。

1、造型基础

①点②线③面④体⑤空间

设计基础的三大构成,空间构成等。

2、空间形式认知与分析的能力和基础

对于形式的认知是任何设计学科,所共同的基础。形式要素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要素,关系要素和概念要素。

视觉要素主要指形态,大小,色彩,质感,这些和具体的视觉特征有关系的要素。

关系要素是指那些与视觉要素的编排,位置有关的要素,如方向,位置,视觉惯性等等。概念要素是不可见的只存在于我们的意念当中的,点,线,面,体等。在认知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要素是相互穿插联系的。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操作的具体事物主要是物质材料,结构等等,但是我们设计的主要对象却是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去认知呢?

① 图与底的关系—丹麦建筑家利用杯图来说明实体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图与底关系的分析,就更容易明确地掌握空间的形态和秩序。② 空间的抽象

③ 实体,空间的限定和操作 ④ 实体,空间的加法和减法 ⑤ 空间的限定

⑥ 围合,覆盖,设置,隆起和下沉,材质的变化。⑦空间的尺度与界面

对空间限定的手法有所了解之后,抽象的空间如何为人所用,必须以人的尺度单位,考虑人身处其中的感受。尺度是空间具体化的第一步。

第三节 景观的计划方法

一、景观的类型

物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包括人们的心理的现象。从设计的立场出发,分为四个类型:

1、现场景观

不同与看照片,现场眺望观察,包括一系列过程。如视点的移动,透视关系的变化等。

2、连续的景观 景观连续的体验。

3、场的景观

现场景观,连续景观的场合,视点的位置和移动的路线,重要意味的把握,景观的连续的体验,一定范围的景观特征。如京都的城市景观等。一定范围中的景观,称为场的景观。

4、变迁的景观

二、景观的雏形,样式的把握,视点和视点场

从景观的雏形把握,景观现象的分析、计划、设计的立场进行研究的日本学者有:筱原修,上原敬二,塩田敏志,屋代雅充等人。这里就筱原修的以现场景观为中心,景观雏形及样式的把握进行解说。筱原修把现场景观分为:视点,视点场,主对象与副对象,对象场四个构成要素,要素间通过十个空间关系来把握。这个连续的景观,对现场景观的把握提出了自己的提案。

1、视点

视点即站点。

2、视点场

视点场为视点近旁的空间。

3、主对象与副对象

确定景观的性格,起支配作用的景观主题。在一个景区、景点或场景中安排一个或一组引人注目的景物,与其他一般景物形成对比。主体景物可以是植物、雕塑、峰峦、水体、园林建筑或其它有较高审美价值且形态比较明显突出的景物。

4、对象场

对象场即对象群。 不仅以土地设施为视对象,还有新视点的创造,视点场的形式,对象和视点的关系,基本观察的决定,视点近旁的空间(视点场)的状态,眺望观察的质量和人的心理状态,来进行对象场的考虑。关于视点和视点场的论述: ① 视点和视点场 ② 对象的捕捉:地形和美的远景.比如纪念碑等人工要素为主对象,其他的要素的配置,特定纪念风景品质的形成。

③ 能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对象,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视点和视点场 视点可视领域

作为好的风景能看到的方法,什么范围能够看见。构造物可视与不可视的方法,成了对设计对象的制约条件。视点 

1、以对象群的特征设立视点

① 得到好的构图的视点。有名的观景地都设有著名的眺望观察点; ② 得到好看形的视点 ;

③ 依据视点特性意义的附加。

2、视点场

 ①眺望质量的限定 ;②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

三、景观的变化

随时间,季节,气象变化的景观。

根据变动要素,景观的变化。时间:朝昼夕夜,春夏秋冬的季节,雨雪雾等的气象的变化。有动感的景观。雁和舟,动物及人,舟、车辆等的添景等。

第四节 景观的分析

 作为景观,是对全体对象群的观看眺望为起因,人的心理现象。为此,视点和对象的关系,对象相互的关系,各式各样的观察方法。景观的分析即看对象的方法.

一、可视与不可视

从对象的特定的视点能看到的,看不到的指标。视点和透视间的透视空间的位置关系。视程(视距离)等变动要素的考虑。

可以看到的区域与不可看到的区域,视点和对象间的透视关系。

1、能看到的频率(量)

多视点,观看到的景观指标。

2、不可视的深度

不可感知的程度。跟前的地形和建筑物等,有障碍物时,不能被看到。不可视领域的不可视的程度在景观计划,设计上是重要要点之一。

障碍物高于视平线时容易将前景和背景看成两个部分,低于视平线时容易将前景和背景看成整体.这两种情况都于视距有关系.二、视知觉特征

视知觉特征,人观察对象时人的眼睛所具备的基本的特性的总称。视力、视野、空间的周波数、色彩等等。有各种各样的知觉的特征。就景观论而言,基本上有(视野)、(视力)的说法。

1、视野:观察者能看到的范围。

2、视界:一定以上的距离、范围内的视空间.

3、视力:观察者对对象的认别的能力。比如:人的视野60º视锥体的学说。驾驶汽车时65km/h, 80km/h, 100km/h,对前景注视点和视角的变化。

三、视距离

从视点到对象的距离。

1、视距离的作用: 以人间和树木的观察为例。体验视距离的作用。

 

2、视程:

数十公里以上,视程的目标为气象景观。

四、仰角、俯角

视点和对象的上下关系表达的指标。

1、仰角和围合感 : 45º有完全的围合感;18º有围合感;14º围合感消失。D/H的比例 ,街道、广场等开放空间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用于分析城市空间的封闭与开敞等。

2、俯角和展望:俯瞰景的分析指标。

五、能看到的大小

能看到的大小和对象的规模。

1、估计角和对象的印象

2、恒常性:身高相同,视点、视距相同,知觉基本相同。

3、尺度、物的大小。

六、能看到的形

景观的形,大小是对象重要的属性。环境中能看到的基本上是透视的形.

1、透视的形和能看到的形 

2、比例和构图

黄金分割比例,美的法则运用于景观设计构图中。

七、色彩

色的三属性,表色体系,色彩和景观计划 

1、色彩的三个属性 

2、色立体

3、色彩和环境计划

八、肌理、视线入射角

1、肌理和观看的效果:都市空间房屋材料的表面,地面和墙面的模样和素材表面的表情等等。对象表面的材料质感。空间与材质的配置。

2、视线视线入射角和能看到的形,透视感。

视线入射角不同,看到的透视感变形不同。比如视线入射角为:α=90º,α=45º,α=16º,α=9º时观看桥梁景观的立体感的变化不同。再如:依据视线入射角的变化观看方格网地面的透视效果的不同。

九、形状、图形

1、图和底:用于分析城市街道与房屋协调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在绘画艺术中,艾舍尔的版画,对景观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群化:复数化。

3、轮廓线

十、错觉和透视感

1、错视:对象重复存在的场合,对象周围与其他对象的相互影响,产生错觉。

2、透视感 : 景观如果没有透视感,将有平板的印象。

 第二章 景观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一、景观规划设计分为: 宏观环境;场地规划;各项施工图,文本制作;施工协调与运营管理的四个基本方面,蕴含着三个层次不同的追求以及相应理论研究:

1、文化历史与艺术层,这包括潜在与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东西,其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

2、环境生态层,这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分析;

3、景观感受层,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感受的分析,即狭义的景观。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学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是艺术。

虽然说现代景观设计只有一百多年的里程,但是,从原始人的聚居地的选址和建造,实际上景观设计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

二、世界的景观分类。

纵观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可以将世界的景观分为:

1、古埃及的景观;

2、古代西亚景观;

3、古希腊景观;

4、古罗马景观;

5、中世纪景观;

6、文艺复兴景观;

7、法国16—18世纪景观;

8、英国式景观;

9、十九世纪的景观设计等。

关于景观史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不做论述。本课程本着景观的把握;景观的观察;景观的设计操作的课程框架,对现存景观的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了提取.

第二节 景观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 1960 凯文,林奇Kavin Lynch1960年发表了城市的意象一书,他尝试了如何找出人们头脑中意象的方法,并将之描绘表达出来,将之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心理上的形象。即使一个城市的陌生客,当他来到城市,也会建立对城市的印象。比如他坐火车来到上海,看到进站两旁的棚户区,就形成了关于上海的破落印象,尽管这和上海的总体情况不符。

二、Gullen的城镇景观(1961)1961年Gullen的《城镇景观》一书发行以后,很快获得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认同。他的主要贡献就是一种程序,一种产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书以简单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了城市设计所包括的结构,颜色,尺度,形式,特征,个性和独特性。

三、路线形景观解析法(Appleyard 1964)Appleyard,Lynch和Myer1964年在《道路上的景色》一书中建立了动态知觉评价的基础框架,他们认为城市环境中的公众都是处在运动中,不论是步行的或是坐车的,来或去,对这些变幻的景致,延伸的视野,时时改变的意象复杂性的了解,是城市设计解析和评价的重要的课题。在运动过程中包括了事件,视觉,知觉,判读解释的连续性,因而须对现存的情境,事物的内容,环境以及可能变更的计划以特殊的绘图及概念系统加以分析。

四、筱原修的雏形、样式论

五、塩田的景观解析模式《自然风景地计划的景观解析》1967,68 塩田敏志,小岛通雅等人,以阿苏山国家自然公园为对象,总结出景观的解析要素和类型。景观的类型被分为:围绕景观;眺望景观。

塩田的围绕景观是休养地的利用地点和围绕,景观对象的效果,叫做眺望景观,这个景观要素如图例中的分析: 这个被分析的景观要素,为了形成景观计划的客观数据, 塩田将地区网络化,根据网数据的数量化,数枚的景观要素分布网络的作成,根据这个作业的过程,对景观的客观化记述。

六、R.B.Litton.Jr《森林风景描述和详细目录》1968 将景观的分析因子分为6个:①距离;②视点的位置;③形态;④空间的形(凸空间和凹空间);⑤光;⑥连续的场面。

七、樋口忠彦《景观的构造》1975 关于日本的地形空间的分类:水分神社型;大和秋津洲型;八叶莲华型;藏风得水型;隐国型;神奈備山型;国见山型。

八、上原敬二《日本风景美论》

对于眺望的性质进行说明,总结出重要的5个要素。

①

视点;② 视界;③

方位;④

主景;⑤

距离。

九、《建筑外部空间论》,《新建筑外部空间论》志水 英树 1989 日本学者根据凯文,林奇Kavin Lynch的城市意象,提出外部空间设计的六个要素。在以上两部专著中,运用①境界;②场所;③出入口;④通道;⑤标志物;⑥周域。六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为以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场所与境界;出入口与标志物的关系等等,认为外部空间的设计就是设计以上六个要素。

第三节

景观规划设计的倾向

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设计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研究范围。它从最初的农耕文明时的风景园林走出来,成为适应工业以及后工业文明的特殊行业,其特殊性在于交叉学科的广泛运用。以下我们就几种设计倾向举例说明。

一、景观的人文倾向

1、历史保护;

2、自然景观中赋予文化主题;

3、历史景观的改造。

二、环境再生 

1、后工业时代景观

①工业遗址改造;②利用工业旧址的景观再设计。

2、复式景观.都市公开空地的主要类型.

三、运用高技术,对人所处环境的控制与调节

1、使用喷雾装置降低温度 

2、特殊绿化的广泛开发与使用

四、景观的生态化倾向

1、生态治理;

2、生态改造利用;生态旅游

五、景观的艺术化与个性化倾向

1、特殊气氛;

2、具有开放式结局的参与性景观;

3、地方特色;

4、表达寓意的景观艺术。

第二部分 景观设计的方法

第一章 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景观设计的目的、作用

 根据的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进行景观的保护,保全,应用和创造。遵循以下几点:

1,从设计基准入手,机能的满足,对象自身美的实现。2,立足于景观和生态,整体美秩序的作用。

3,为了都市景观,地域、地区的水准,景观形成方向性和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的总体

 公共与民间计划,地域住民和自然也看作是规划的主体。如河川

景观设计,操作的不仅仅是局部的物体,而是包括周边的其他设施、环境等等。景观设计的对象

 被观看对象群的全体,景观主体(人)的心理现象。视点和对象之间关系的操作。 场合、视点、视点场、主对象、构筑物等形态、规模、色彩等计划直接的操作。景观计划的必要条件 1,公共性、理论性;2,实施性。

二、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自然优化---生态保护原则 自然景观 指受人类间接轻微的影响,而原有的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景观(例如:沙漠、雨林、河流、山川……)

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山体、坡地、森林、湖泊及大的植物板块,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资源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连续利用。

(二)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强调景观的整体优化原则

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其景观序列是连续而完整的,景观系统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规划时应保证其完整性,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根据资金状况、景观的保护需要,分期实施。

(三)景观的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本是系统或系统属性的变异程度,而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别具特色的显著特征,它包括空间组成、空间型态和空间相关等内容。异质性同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高,有利于物种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内部种的生存。景观异质性也可理解为景观要素分布的不确定性。

(四)景观的尺度性原则

 尺度是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和时间维,时空尺度的对应性、协调性和规律性是一重要特征。生态平衡与尺度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景观范围越大,自然界在动荡中表现出的与尺度有关的协调性越稳定。具体到景点设计,尺度性越发显现出来,比例协调、均衡,往往使景观、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园冶》所说的“精在体宜”正反映了这一点。

(五)个性原则

 景观的个性不同。在地域上,有的以山岳为主,有的以海洋为主,森林植被的地域性更加明显,北方和南方差别悬殊。规划时应根据自然规律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景观类型。

 特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特定的地区的反应。环境景观特色主要反映在当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布于某一地区而不能在其他地区出现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

特色主要受环境区域分异规律的影响,易于在封闭环境中形成,在封闭环境中易于保持特色传统,封闭打破互相模仿失去特色。区域分异规律特征

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匀的面层,形成原因: 太阳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由于太阳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发生气温、气压、风向、温度、湿度等不同。

(六)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景观的开发不是孤立进行的,既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和一,又要考虑到景观与周边社会环境、当地经济的密切联系,规划时必须科学处理好三大效益的比例关系。适应当地的原则;洗练的原则;背景的原则;首尾一贯的原则;顺应自然的原则。

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调查

基本情况是景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已收集的材料,在现场调查景观资源分布地点和所及范围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开发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

(一)自然地理调查

1.景观的地理位置及面积。

2.景观所属的山系、水系及大地貌区域中地貌范围、植物带域。3.地质年代及地质形成期。

(二)气候调查

1.年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及常出现的月、旬、日及冬、夏气候情况。

2.河、湖、海结冰期及结冰厚度。

(三)降水量 1.多年平均降水量。

2.各月降水频率(天数)和降水量。3.降水最多最少的年、月、旬。4.暴雨频率及多发的月、旬。

5.降雪的初雪日、降雪日及年内雪日分布,不同地区的积雪厚度,可用于滑雪赏雪的场地情况。

6.暴风雪出现的时间和频率。

7.初霜、降霜日、霜对景物的影响(如红叶)等。

(四)森林景观调查

(1)森林资源调在充分利用近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查清规划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树种组成,林种结构,林龄结构,造林,营林规划及宜林荒山面积。

(2)乔灌木景观调查

2.1.观赏树种及外观特点调查。2.2.叶形、叶色及其景观调查。

2.3.花期、花冠(花序)形、色、花量及形成的景观调查。2.4.果形、果色、果量、果期及形成的景观调查。(3)珍、稀植物调查

3.1.一、二类保护植物的名称、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的调查。3.2.古、大、稀数目的名称、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的调查。

3.3.特异地形的数目、珍、稀的植物,菌类的名称、分布、树量、特点、生长位置的调查。对生长现状调查时,应测定最大、最小株的树龄、高度、胸径、干形、冠形、生活习性、发育规律、科学价值及观赏价值。

(4)“森林浴”林调查

森林浴林除要求有美丽的森林景观外还应做出以下几方面的调查。

4.1.作森林浴林的空气清新程度,既有毒物质含量,细菌种类及含量,灰尘的含量调查。要求森林浴林部含有毒物质、无菌、无尘。4.2.林内树木挥发各种杀菌物质名称、含量、作用的调查。4.3.林内小气候的调查,要求空气湿润、凉爽、宜人。4.4.林内落叶层厚度,松软程度的调查。

4.5.风、日光及有关景色调查。如鸟叫蝉鸣、溪流水声、草毯绿茵、火红叶绿等方面。

(5)草地调查

5.1.草地的位置、面积、坡向坡度、道路的情况调查。5.2.草地植物种类、名称、生活习性、观赏特点的调查。

5.3.草的密度、叶形、杆形、花色、花期、果形、果色的调查。

(6)特种植物调查,如食用、药用、保健用植物的种类、名称、分布、价值及可采程度的调查。

(7)动物调查

7.1.常栖和季节性栖息动物的种类、名称、范围、习性、栖息时间的调查。

7.2.一、二类保护鸟兽的种类、名称、数量、分布、栖息环境、活动规律,地点等调查。

(五)地貌景观调查

(一)山景调查

1.山景景物类型。

(1)峰——尖的山顶程峰。(2)峦——圆的山顶称峦。(3)岭——长条形的山顶。

(4)崮——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的山。(5)悬崖——高尔陡的山边、石壁。(6)峭壁——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7)坳——山洼。

(8)谷——两山或两块高地之间的夹道。(9)峪——山谷。

(10)壑——坑谷、深沟。通路者为谷,不通路者为壑。

(11)溶洞——石灰岩山质,长期被水蚀所形成的洞。内有石灰岩钟、乳石和石笋等。(12)洞府——有水的岩穴称洞,无水者为府。(13)石林——由柱状岩石组成的地形。

(14)火山——由地壳内喷出的熔岩及碎屑物堆积而形成的山称火山,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之分。

(15)冰川遗迹——由冰川移动所带来的石块和碎屑物。

(16)冰斗——在冰川创蚀下形成的一种三面陡峭环绕,一面向上敞开的洼地。(17)山冲——三面环山的狭长平地。(18)山坞——地貌复杂的山谷地。

(29)岗——山丘的延伸部分,有土岗、石岗之分。(20)阜——土山。

(21)峡谷——窄而深的谷地。

(22)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中的石滩。(23)礁——海洋或大江大河中离水面较进的岩石。

(24)滩——江、河、湖、海等水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下沙洲。

2.山景的记载方法

(1)山景应按照人们审美的要求,赋予它种种美好的含义,如雄奇险秀幽奥旷等。

(2)山景如悬崖、陡壁、奇峰、异石、溶洞等主要记载可览度,还应记载其名称、位置、数量、分布特点、海拔高低、山势走向等。

(3)对石峰异石还应记载分布特点(群状或零星或孤立景物)、体态大小。溶洞的深度、宽度、形成的原因、洞内景观特点等。

(二)水体

1.水景的类型:(1)江——大河的通称。(2)河——水道的通称。(3)湖泊——大型的水面。

(4)海——大洋的一部分,有的湖也叫海。

(5)溪涧——山间流水,水流急者为涧,水流缓者为溪。常把溪涧混用。(6)瀑布——从悬崖陡处倾泻而下的水流。

(7)泉——地下涌出的水为泉,有涌泉、喷泉、温泉等。(8)沟——小形凹道。

(9)水库——在河流、山谷或沟道中筑坝拦水形成的人工湖。(10)潭——深水池。

(11)港——江、河、海边可停船的水域。(12)湾——水流弯曲的地方。(13)浦——水边或河流入海处。(14)沼泽——水草丛生的浅水滩。

(15)潮汐——海水受月亮或太阳引力的作用,出现定时涨落的现象叫海潮。早海潮称潮,晚海潮称汐。

(16)波涛——大的波浪。

2.水景的记载: 林区水景包括林业场、局范围内及与其毗邻的海湾、天然与人工湖、潮汐、瀑布、溪流、各种泉水滩地等。

(1)海湾、湖泊的位置、海拔、名称、水深、水质、季节变化、水岸景色的调查。(2)瀑布的名称、位置、高度、瀑身特点、水量的季节变化。

(3)海、河、湖滩的名称、位置、形状、组成物质与滩面环境、滩地岩质及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相对高差、滩面面积与季节变化、洪水及枯水期、游憩价值。

(4)溪流的名称、位置、长度、发源、坡度比、所属水系、流量、水质、季节水量变化、可否饮用的调查。

(5)泉水的名称、位置、年流量、季节变化、水质、有无医疗价值、对温泉还应调查出水口温度及水量等。

(六)天象景观调查

天象景观有日、月、星辰、云海、云霞、雷电、宝光、极光、佛光、海市蜃楼等。

应记载天象景观的名称、位置、形态、规模、出现的时间等。

(七)人文古迹调查

(一)文物古迹有:寺庙、道观、庵、墓葬、古塔、书院、古建筑、古代工程、遗物、遗迹、名人题刻、诗词、画卷、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及楹联、匾额、壁画、碑刻、摩岩石刻、石窟雕刻等的调查。

(二)近代革命遗址、古战场遗址及有纪念意义的工程、造型艺术等调查。

(三)风土人情,如有地方特点的村寨、居民、民间习俗、节日活动、对本地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及人们朝拜祭祀的山石、悬崖、洞壑等的调查。

对人文景观也应作详细的记载,入股建主要记载他们的名称、位置、分布、数量、景观特点等。

居民情况调查要记载村寨分布及人口数量、民族及服饰、建筑风格、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风俗习惯调查除记载一般习俗外,还要记载当地有观赏价值的良好风俗习惯。

有调查记载人文景观中的有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

第三章 景观设计的指标与手法

(一)环境容量 1、计算方法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采用面积,游路二种办法。(1)面积计算

 C=A/a*D 

式中:C:环境日容量,单位:人次;

 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

 a:每位游客应占用的合理面积,单位:平方米;  D:周转率

 D=景点开放时间/游玩景点所需时间

(2)游路(线路)计算法:

 C= M/m*D  式中:C-环境容量,单位:人次;  M-游道全长,单位:米;

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单位:米;  D-周转率=游道每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  时间

(二)游客规模预测 

一、环境容量框算

1、陆地环境容量框算: (1)面积法

规划可游览面积:199.0公顷  游客个人游览指标:1000m2/人

 日游览时间为10小时,周转率为2,饱和率为  0.8 由此推算:

 瞬时容量:199.0×104÷ 1000=1990人次  日容量:1990×2×0.8=3184人次/日  最大日容量:1990×2=3980人次/日  每年以200天游览时间计,则

 年游人容量:3184×200=63.68万人次/年

(2)游路(线路)法

 规划游览路线概数:21600米

 单位长度指标:10米/人

 日游览时间为10小时,周转率为2,饱和率为  0.8  由此推算:

 瞬时容量:21600÷10=2160人次

 日容量:2160×2×0.8=3456人次/日  最大日容量:2160×2=4320人次/日  每年以200天游览时间计算,则

 年游客容量:3456×200=69.12万人次/年

2、海水浴场容量计算 海岸线长:550米

 水域延伸:50米  利用率:40%  单位规模:100m2/人,饱和率0.8,周转率3  沙城延伸:30米

 沙城活动面积:30×550=16500m2  海域活动面积:50×550=27500 m2 由此推算:

 瞬时容量:(16500+27500)×40%÷100=176  人次

 日容量:176×3×0.8=422人次/日  最大日容量:176×3=528人次/日 

每年利用海水浴场以80天计,则

 海水浴场年容量:422×80=3.40万人次/年

二、游人规模预测 

1、游人来向

2、现状游人规模 

3、旅游季节 

4、游人构成

5、现状游人规模情况分析 

6、游人规模预测

第四章 景观设计的步骤

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基本步骤

项目→调查研究→方案探索→方案评价(1)→深入设计→方案评价(2)→修改方案→方案实施→监理→养护、维修→ 项目(反馈信息)

第二节 景观设计的立项与分析

一、景观设计任务书

1.景观设计的几种形式

A、新区的景观设计(直接设计):在空白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与实施。B、老城区景观的改造设计(间接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更新改造。C、对已成型景观的增补设计:小幅度改造,以适应新功能的要求。2.对任务书的基本认识

A、任务书是建设委托方(甲方)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信息有: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性质、造价等。

B、了解城市规划对此项目的立项要求及相关的法律规范,如对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的要求,对用地性质、范围的要求等。

二、对环境调查研究

景观特征的把握和景观资源的提取

1.自然条件: 日照、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文资料。2.地形地貌: 坡度、面积、地势等。

3.周边环境:调查周边的主要景观,寻求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的协调、统一。4.周边居民:人口数量、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

5.了解该地的历史、人文情况、文化古迹、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等。

三 现场勘测

通过观察现场,用草图标出基地的具体位置、具体尺寸、地势等基本资料。

第三节 景观的规划与布局

一、景观规划与构思

1.景观规划整体性构思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A、区域的划分:对功能设定的整体布局,确定了基地的土地利用、场所功能与空间的划分。

B、各景观要素内容的确定:对各区域内景观设施内容确定。

C、各景观要素间的组织关系:如娱乐设施与服务设施、绿化与道路的关系等。

二、景观的功能组织 功能分区确定后,要确定各区的具体内容。

1.交通:入口广场、主干道、次干道、步行道、停车场、公交车站、路牌等。2.活动场地:儿游戏区、老人活动区、健身区、中心广场等。3.公共服务:购物区、服务中心、电话亭、垃圾桶、卫生间等。4.绿化:行道树、花坛、草地、水面、树林等。

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表达

1.构思草图:

根据自己的思维,一旦出现灵感,就快速表达出来,绘出草图;积累一系列的草图,然后比较、分析,提升设计方案。这一阶段可以简单上一点颜色,以验证构思效果。

2.总平面图:

根据整体规划的思路,把各个功能分区的平面草图汇总在一张图纸上,形成总平面图。

3.效果图:

以三维形式形象地体现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

总图施工图设计深度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这些表可列在总平面布置图上。

3.总平面布置图

一、城市坐标网、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二、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标注尺寸)。

三、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化粪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定位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室内标高及层数;

四、拆除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单位的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及层数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等的控制点(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和标高、坡向箭头、平曲线要素等;

六、指北针、风玫瑰;

七、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编号时,列“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编号表 ;

八、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名称、城市坐标网与场地建筑坐标网的相互关系、补充图例、施工图的设计依据等.

4.竖向设计图

一、地形等高线和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

四、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包括铁路专用线设计标高);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的设计标高(道路在路面中、铁路在轨项、阴沟在沟项和沟底)、纵坡度、纵坡距、纵坡向、平曲线要素、竖曲线半径、关键性标.道路注明单面坡或双面坡; 

六、挡土墙、护坡或土坡等构筑物的坡顶和坡脚的设计标高。

七、用高距0.10-0.50米的设计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起伏状况,或用坡向箭头表明设计地面坡向。

八、指北针;

九、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程系统的名称、补充图例等;

十、当工程简单,本图与总平面布置图可合并绘制.如路网复杂时,可按上述有关技术条件等内容,单独绘制道路平面图.

5、土方工程图

一、地形等高线、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泅、设计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五、高距为0.25-1.00米的设计等高线

六、20米x 20米或40米 X 40米方格网,各方格点的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填区和

挖区间的分界线、各方格土方量、总土方量;

七、土方工程平衡表;

八、指北针;

九、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坐标和高程系统名称、弃土和取土地点、运距、施工要求等;

十、本图亦可用其他方法表示,但应便于平整场地的施工

十一、场地不进行初平时可不出图,但在竖向设计图上须说明土方工程数量。如场地需进行机械或人工初平时,须正式出图.

6.管道综合图

一、绘出总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四界的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尺寸和管线的间距尺寸

四、场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及其城市和场地建筑坐标。

五、指北针;

六、当管线布置涉及范围少于三个设备专业时,在总平面布置蓝图上绘制草图,不正式出图。如涉及

范围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对干管干线进行平面综合,须正式出图;管线交叉密集的部

分地点,适当增加断面图,表明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之间以及合线之间的距离,并注明

管道及地沟等的设计标高。

七、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7.绿化布置图

一、绘出总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四界的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植物种类及名称、行距和株距尺寸、群栽位置范围、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各类植物数量(列表或旁注);

四、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的位置、场地建筑坐标(或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尺寸)、设计标高;

五、指北针;

六、如无绿化投资,可在总平面布置图上示意,不单独出图。此时总平面布置图和竖向设计图须分别 绘制;

七、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图例、施工要求等。

8.详图

道路标准横断面、路面结构、混凝土路面分格、铁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小桥涵、挡土墙、护坡、建筑小品等详图。

第五节 景观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应结合以前所学过的课程(如构成、透视、制图、设计 原理等)综合运用,多角度思考,解决好设计中的问题。

1、地方主义(地域特色)地方特色 中国特色 亚洲特色

2、空间

空间形态——开敞,封闭,遮挡,开阔等 空间划分形式——水平划分、垂直划分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上升、下沉、坡地等

3、比例尺度

比例——物体的某一部分与自身整体的关系

尺度——一物体与另一物体形成的数比关系,以一个人与其他物体的关系

4、材料

各种装饰装修施工材料,地面铺装材料,植物绿化…… 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用法结合。室内外材料的区别

材料的加工,施工工艺

5、色彩

色彩搭配——冷暖、明度、纯度、色相

色彩作用——心理感受、引导、指示、划分区域、安全警示…… 色彩和空间——面积大小(面积大不易用大面积的深色)雅俗共赏,满足共性。

6、形式问题

多样性与统一的关系 多样性就是强调差异。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在差异中寻找统一 统一就是相似性 形状统一

比例统一 容易取得相似,统一性 色彩统一 主从关系

某一个因素占主导地位,某一个因素占次要地位,不可平均划分。对立

大小对立、强弱对立、形状对立、具象抽象对立、色彩对立、肌理对立、光影对立……

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节奏在音乐中被定义为“互相连接的音,所经时间的秩序”,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节奏与韵律往往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节奏是在韵律基础上的发展。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

第三部分 专项景观设计

第一章 景观的构成、分类

第一节 景观的构成

前面讲过:景观一词最早成书于公元前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景观体系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学科对景观的理解层次和含义有所不同。景观是由景观要素(elements)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含有等级结构,具有独立的功能特性和明显的视觉特征,是具有明确边界、可辨识的地理实体,forman提出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通常表现为梯度与镶嵌,后者的特征是对象被聚集形成清楚的边界,连续空间发生中断和突变。土地镶嵌性是景观的基本特征之一。

景观的构成

景观要素由三种类型---斑块(Patch)、廊道(C0rridor)、基质(Matrix)

景观斑块是地理、气候和生物、人文因子影响所成的空间集合体,具有特定的结构形态,表现为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单位。斑块的大小、形状不同,有规则、不规则之分;廊道曲直、宽度不同,连接度也有高有低;而基质更显多样,从连续到孔隙状,从聚集态到分散态,构成了镶嵌变化、丰富多采的景观格局。

第二节景观的分类

日本的分类

依据景观的对象分类:

可分为自然和文化两大类:文化景观,耕作景观,交通景观,村落景观,都市景观,工业景观。

据物的环境和人们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包括人们的心理的现象。将景观分为四个类型---风景景观、连续的景观、场的景观、变迁的景观。目前在中国的分类

按景观资源构成要素分: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按对象功能分:绿地景观、建筑景观、道路景观等,城市绿地景观又分为:公共绿地景观、生产绿地景观、防护绿地景观、风景游览绿地景观、专用绿地景观、街道绿地景观。

第二章 常用专项景观设计

第一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一、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构成

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将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

地文资源 :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特与像形山石、沙(砾石)地、沙(砾石)滩、岛屿、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观。

水文资源 :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冰川及其他水文景观。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构成

生物资源 :包括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

人文资源 :包括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地方产品及其他人文景观。

天象资源 :包括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佛光、蜃景、极光、雾凇及其他天象景观。

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基本要素的分析及评价 (一)景观要素分析

森林公园一般将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人文资源、森林环境7个景观要素因子作为项目,各个项目又包括3个类目进行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将其境内的景观要素进行了如下分析:

1. 山体:

(1)非山体景观或常见山体:坡平度缓,造型一般,无雄、奇、险、秀之感;

(2)俊美山体:山势高峻,坡度较陡,个性特点较为明显,如张家界的龙头峰;

(3)奇特山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或为悬崖峭壁、切割万仞;或造型奇特、形态逼真;或雄伟高大、拔地通天,如张家界的南天柱、夫妻岩、金鞭岩等。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2.水体:

(1)无水体景观或为一般水体:面积小,无特殊形态,其声、影、色、质一般; (2)较美的动态水景:个性明显,但体量小,清洁有倒影,或有声、色配合;

(3)大水体气势磅礴,或为流量大、落差大的动态水景;或与其它因素(山、建筑等)互相配合,形成奇妙雅致的胜景;水质清凉甘冽;有奇特优美的倒影。

3.植物:

(1)群落结构简单,多为纯林,林相单调;无古树名木或珍稀植物;覆盖率<80%;

(2)群落较复杂,多为混交林,林相变化较明显;具省级保护种;覆盖率80%-90%; (3)群落结构复杂,复层混交,林相变化明显;具有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或重点保护文物;覆盖率>90%。如张家界的千年珙桐等。

4.动物:

(1)常见野生动物或无野生动物;

(2)种类较多:具省级重点保护种;有一定的医疗、食用价值等;

(3)种类多:具国家级重点保护种;形态奇特,有很高的表演性能;食用或医疗价值很高,如娃娃鱼、猕猴等。

5.天象:

(1)一般天象,无天象奇观;

(2)美丽的天象,引人入胜,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3)气象奇观,知名度很高,使人为之倾倒,以目睹此景为今生之幸事,如张家界瞬息万变的云海、摘星台观日出等。

6.人文资源:

(1)无人文资源或为一般的建筑、神话传说;

(2)具有一定的科学艺术价值,民族、地方特征较为浓厚,在当地著名;

(3)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科学艺术价值很高,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水平,或有明显的隐性特点,名扬国内外。

7.森林环境:

(1)没有形成典型的森林环境:或距居民较近,有一定的污染;

(2)较为舒适幽静的森林环境;

(3)典型的清新幽静的森林环境,植被繁茂,色彩丰富,季相明显,温湿适宜,微风习习,恬静舒适空气清洁,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

(二)景观要素评价

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被评对象价值的大小,质量的优劣。景观资源景观要素评价分定性.定量两种评价方法。

定性描述法:是对景观要素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在评价时,以大量的景观要素和美学规律,如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等为依据,对评价对象拟定出评价项目和标准,由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评审,多用文字描述。

定量评价法:一般是根据景观要素对景观影响的程度,或统计游人的心理判断为信息,制作评价模型,再利用计算机分析,得出评论结果。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对风景资源景观要素评价逐步由定性转变为定量评价法 评价原则 (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2)通过宣传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3)应能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好坏与环境的协调性,重点分析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优劣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 30 分。

3、评价因子

景观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每类资源各包括五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间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确定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该资源类的权数。后对五类风景资源的评分值进行一次加权计算,计算出风景资源的基本质量评价分值

典型度 :指风景资源在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典型程度。自然度 :指风景资源主体及所处生态环境的保全程度。

多样度 :指风景资源的类别、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多样化程度。科学度 :指风景资源在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利用度 :指风景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难易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吸引度 :指风景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程度。

地带度 :指生物资源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典型特征程度。

珍稀度:指风景资源含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文物各级别的类别、数量等方面的独特程度。

组合度:指各风景资源类型之间的联系、补充、烘托等相互关系程度。

特色附加分 :风景资源单项要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或特殊意义,按附加分规定分值进行评分。

4、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按式(1)计算: 月= F ..................风景资源组合状况按满分 1 . 5 分对组合度(Z)评分。特色附加分(r)按满分 2 分评分。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式(2)计算: M=B+Z+T 式中: M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 B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  Z ——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  T ——特色附加分。

5、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方法参照附录 B。

评价因子的评分值越接近于权数,表示风景资源的基本质量越接近于理想状态值。

6、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式(3)计算 N = M+H+L ……………………

 式中: N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 M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 H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 L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为 50 分,质量等级确定标准 划分为三级:  一级为 40 ~ 50 分,符合一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多为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级为 30 ~ 39 分,符合二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 三级为 20 ~ 29 分,符合三级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在开展风景旅游活动的同时进行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级以下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应首先进行资源的质量和环境的改善。

三、景观规划的程序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景观资源及社会调查、分析、评价(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收集与整理基础材料-----总体规划汇编-----评审、论证-----规划通过后,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形成正式的成果(含说明书、图纸)-----复制上报。

四、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自然优化---生态保护原则

(二)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强调景观的整体优化原则 

(三)景观的异质性原则 

(四)景观的尺度性原则 

(五)个性原则

(六)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森林公园环境景观规划的指标与手法 

(一)规划指标 环境容量

1、计算方法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采用面积,游路二种办法。(1)面积计算

 C=A/a*D 

 式中:C:环境日容量,单位:人次;

 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

 a:每位游客应占用的合理面积,单位:平方米;  D:周转率

 D=景点开放时间/游玩景点所需时间

(2)游路计算法:

 C= M/m*D  式中:C-环境容量,单位:人次;  M-游道全长,单位:米;

 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单位:米;  D-周转率=游道每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游人规模预测 

1、游人来向 

2、现状游人规模 

3、旅游季节 

4、游人构成

5、现状游人规模情况分析 

6、游人规模预测

(二)规划方法 《园冶》造园时:

1、“相地”:先去实地踏勘。

2、“立基”:在现实空间中发挥想象:何处可高?何处可低?何处可凭?何处可借?宜亭则亭,宜榭则榭。

3、“地图”:在现场走来走去,观察着,思量着,如何步移景异,如何互为因借,如何起承转合,如何组织旷奥变化。厅堂、掇山、铺地、栽花、种树、题词、作赋等事项则贯穿其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思量到最后,才回家画一个平面图。

计成还说:“式地图者鲜矣”。由此可见,古人始终是在一个三度空间中,以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筹谋策划一个园林,他决不会为了平面的构图而牺牲游人的舒适,他所构想的情和景犹如身临其境。

传统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手法的结合。

六、规划的基础资料及文件汇编

(一)、基础资料

1、自然资料 地形图 1:1000或1:2000;气象资料;土壤资料

2、现状资料

A、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及可利用程度

B、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历史名人故址等的位置、面积、范围及可利用程度等 C、现有湖河水系状况

D、适于绿化而又不适于建筑的用地面积、位置 

3、技术经济资料

 各类绿地面积、比例

 现有的平时及节假日游人量,人均公共绿地指标  绿化覆盖率  苗圃现有状况 

4、植物资料

A、当地现有园林植物的种类及适应程度 B、附近地区及城市的植物状况

(二)文件编制工作 

1、图纸部分

现状分析图 总体布局规划图

专项规划图(包括功能分区图、服务设施布局图、景观设计导向规划图、景点布局图、道路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设施图、绿化规划图)建设分期规划图

主要景点及服务设施规划详图 比例:1:1000 1:5000 1:10000 

2、文字部分

森林公园概况、森林公园现状、规划原则、布局形式、规划后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定额

森林公园总造价的估算、投资来源及分配、分期实施计划等

3、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及育苗规划 建筑环境景观设计

一、概况:

园林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又是园林整体的组成部分,与建筑物为实现一般建筑功能有原则区别。

园林建筑中的厅、廊、亭、榭,在满足人使用的同时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的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建筑的组合要与外界空间密切结合,互相渗透,要善于利用地势,使建筑组合富于层次和高低变化。

二、选址:

在平面和高程上要选择观赏上最佳的坐落地点,并充分利用视觉上的对比以及对体量、距离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错觉,创造丰富优美的透景线。

三、体量与空间:必须严格掌握建于水际、山巅的园林建筑的体量与空间的谐调适度。

四、园林装饰:园林中的栏杆、蹬道、桥、台、石级、灯具、坐凳等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同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应与整体形成统一的风格。

五、造景主题:任何现实主义的园林造景艺术创作都是以一定的景物、场景表现一定的艺术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某些景观、景物的提炼和凝聚,某种心理环境的显现、或文学作品、事物、哲理等内涵的形象化。某一景区、景点的艺术内容就是他的造景主题。

六、主体景物:在一个景区、景点或场景中安排一个或一组引人注目的景物,与其他一般景物形成对比。主体景物可以是植物、雕塑、峰峦、水体、园林建筑或其它有较高审美价值且形态比较明显突出的景物。第三节道路的景观设计

一、道路分级

在园林绿地中确定修筑各种道路以供游人、车辆通行或游览。园林绿地内的道路系统应根据其功能特点在总体规划阶段中明确。主要干道:在出入口和往来于大量游人活动地区之间应布置有足够通行能力的主要干道;

游步道:一般散步、游览的道路要和附近的景观相结合,尺度不宜过宽; 紧急通道:在道路系统内应考虑供消防、紧急疏散、肢体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和后勤供应、养护管理使用的路线。

二、技术要求:

在平原地区的园路,纵坡以不超过8%为宜,山区不应超过12%。园路的基础要考虑荷载的需要。

面层要平整,宜于老人和儿童通行,雨雪较多地区还要注意防滑。面层的质地、色彩和花纹要有园林特点,宜与城市道路有别。

三、园路的绿化景观设计

(1)道路两旁大的风景林带,原则上不能成行的栽植,要采用自然式种植,便于同周围环境协调。种植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林缘线的自然性、丰富性。

(2)路缘可视范围内的景点景观过渡与衔接要科学合理,自然有秩序,布局灵活而富有变化,植物配置常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多层次结合。有些路段种植以花果类的经济景观林为主,有些路段可栽花卉,如牡丹、夹竹桃、玫瑰等,有利于扩大游客视野,还可以配置草坪,形成花圃同草坪相连、步移景异、花繁径曲的优美山道。(3)主干道两旁或入口,为了强调主景的作用,常做重点处理,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主,常用花坛、花丛等,点景建筑及雕塑、小品的主题一定要鲜明。园林地形设计

目的: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重要单项设计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地面适合游园活动时对场地的需要或改善排水状况;或创造山形、水体、起伏变化作为园林造景的组成部分。

注意问题:地形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注意保护、利用有价值的地上物和原有植被。遇有不宜植物生长的底土时,应在变动高程时将原有表土仍覆于表层。园林地形设计

土地利用途径与坡度的关系:在园林中坡度0-1%,不利于排水;1%-5%是理想的平地;5%-10%还可以建造房屋;当坡度达到15%以上时建造成组群的园林建筑须分成不同的高程或施以适当的工程措施。人工堆筑的土坡1:2的坡度事物冲蚀为害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大坡度,而且必须用植被防护。1:3的坡度是种植区最大坡度;1:4的坡度是目前使用剪草机能操作的最大坡度

第二篇:教案封面-景观设计

哈尔滨剑桥学院 教 案

艺术设计系 课程名称

景观设计

教师姓名

金延鑫

学年学期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第三篇:景观设计课程教案(四)

第四章——景观设计详解——种植设计

第一节植物概述

一、植物的分类

乔木

小乔木(5-9米)、中乔木(9-18)、大乔木(18-)

常绿阔叶、常绿针叶、落叶阔叶、落叶针叶。

灌木

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呈丛生状或分枝点低自基部

大灌木(高度大于1.5米),小灌木(高度小于1.5米)

屋顶花园因土层、承重等因素,只适合种植花灌木类植物,乔木类植物必须经常修剪以控制其生长高度。

藤本植物

草本花卉

草坪和地被植物

二、植物的美学功能

(P112页)

完善功能

统一功能

强调功能

识别功能

框景功能

三、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四大要素:颜色、大小、质地、形态

植物颜色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景观深度。

亮色调如红、黄、橘红等,让物体显得更显眼突出,使物体视觉上趋近。

冷色调如绿色、蓝色、紫色,让物体视觉上趋远。

灰色、黑色属中性色彩,最适合做亮色调的背景底色。

植物大小

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乔木、灌木)

植物大小要素是一个具有变化特征的要素,所有植物设计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植物成熟时的大小,二是植物初植时的大小。

植物形状与形态

球形,伞形,垂枝形,尖塔形,纺锥形,圆柱形,自由形。

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比如香樟与水杉,垂柳与龙柏种植在一起很步协调,因为形态差别很大。

原则上,形状极端的植物应作孤植而不是群植。如老树桩、垂柳、龙爪槐、龙爪柳等。

线条与质地

几何线条与形状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所以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来引导人们的视线。

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

质地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细表象和整体气质的综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视觉,叶、枝形态等的综合表现。

第二节植物种植设计

一、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整体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3.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

植物景观类型是指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密林、线状行道树、孤立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

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杆径、树冠、株高)

植物数量的确定(灌木200毫米一株,乔木4米以上一棵)

二、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总体布局要协调

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全面考虑观形、赏色、闻味、听声的效果

满足生态要求(耐阴、耐水湿、阳性、耐修剪、耐烟尘)

种植的密度和搭配(灌木200毫米一株,乔木4米以上一棵、生长快慢)

三、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种植的类型

孤植、对植、行列栽植、丛植、群植、林带、林植、绿篱及绿墙。

四、种植设计分析

(P115页)

五、景观设计常用植物

一、乔木

1、行道树:悬铃木、广玉兰、杨树、樟树、栾树、银杏、独干女贞、槐树、柳树、重阳木、水杉、池杉、棕榈

2、庭荫树:梧桐、银杏、槐树、朴树、樟树、杜英、白玉兰、枫香、马褂木、石楠

3、园景树:雪松、龙柏、紫叶李、龙爪槐、桂花、梅花、樱花、丁香、柑桔、笔柏、石榴、杜英、白玉兰

4、抗污染树种:臭椿、榆树、朴树、构树、刺槐、桑树、合欢、女贞、石楠

二、灌木及藤木植物

十 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含笑、火棘、石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构骨、栀子花、六月雪、海桐、凤尾竹、丝兰、紫叶小檗、腊梅、八仙花、海棠、棣 棠、月季、紫茉莉、紫薇、木槿、木芙蓉、红继木、金钟花、石榴、红枫、青枫、棕榈、侧柏、云南黄馨、爬山虎、凌霄、木香、连翘

三、地被植物和竹类

1、草皮:马尼拉、天堂草、高羊茅、早熟禾、狗牙根、天鹅绒草、马蹄金

2、地被:爬地柏、扶芳藤、枸杞、酢浆草、三叶草、美女樱、沿阶草、葱兰、地被菊

3、竹类:适宜长沙市城市气候特点的竹类

四、水生植物

荷花、芦苇、水生鸢尾、睡莲、凤眼莲、浮萍

第四篇: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教案..

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

1、概述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商业网络不断地汇集,形成城市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集中消费的商业街区,它聚集了城市生活中主要生态方式,即衣、食、住、行、看、玩等为一体化、多功能的商业服务区域。由于这个区域内人的密度很大、人货进出流量相对较大,商业摊位、铺面鳞次栉比,造成交通拥堵不畅已是平常现象,因此,城市商业集中的区域对于交通的组织,便成为一个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城市主要的商业街区,解决安全隐患,便于游人观光、购物,休闲娱乐,避免人车混流,最为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分片区营建商业步行街,这几乎成为世界上所有城市商业中心街区代表性做法。商业步行街的形成使得人车拥挤的交通状况得到缓解,将原有的车行道路改变成步行空地,并由此获得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供游人驻足观赏、休闲散步、消费购物等活动,带动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随着大量的商业步行街区在不同城市兴建,街区的业态功能与形式也随之而不断更新与完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购物或就餐,而是希望在这个繁华的闹市中体会到城市生活的丰富,满足他们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好奇心等多元化的要求。于是各个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的、代表城市本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不断涌现Ⅱ它不仅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形象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商业步行街在城市环境中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景观风景。

商业步行街的营建是地域经济发展与城市街区改造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利用城市中极为有限的车道改造而形成的场地,缓解了不断膨胀的城市与不断增加的人群对活动空地的需求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探索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对于城市形象、城市文脉,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上,寻求适合于本土人文特征、传统习俗特性以及地理气候条件的发展新路,因为它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各受关注。商业步行街的营建不同于普通的场地景观建设,通常是由当地政府根据城市宏观发展规划要求进行选址立项,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项目招商与宣传,并监督执行拆迁、兴建、协调、改造、保护等具体工作。由此可见商业步行街从立项到建设,都是由政府主导或参与的市政项目,它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由于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名片,因 此,商业步行街的业态设置和街区形象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其更具功能作用、更具观赏价值、更具地域人文特征、更显城市生活丰富的内容,将在以下关于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所展开的多方面设计程序与要素中进行探讨。

2、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

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是指对街道、建筑立面、各种商业店面、摊位、绿化植物、灯箱招牌、公共设施、公共艺术品、水景等视觉景象进行形式处理和功能优化,使之形成具有良好观赏效果与多种功能作用的街区风景。它包括街道地面铺装、建筑立面形态与色彩、各种商业店面形象,固定或移动的摊点形式、绿化方式和植物选种、广告路牌的控制要求、各种公共设施的形象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水景观设计以及市政要求与景观环境相配套的管网设计等要素组成。商业步行街的兴建必须根据建设环境内的区域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消费状况、人居数量、人文背景、传统习俗、文脉遗址等基本因素,来决定其建设的规模和街区的形式风格。

2.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分类

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环境中,商业步行街的类别、规模、形式各有不同,这取决于不同城市的各种不同条件与需求因素。就街区格局的类别而言有开敞式、封闭式和半街式;从规模分类,有单街型和多街型组成的街区型;从城市地理状况分类,有平地街区、坡地街区、夹河街区、滨江街区、环湖街区等;从街区形式风貌上分类,有传统历史街区、现代商业街区、民俗风情街区、主题观光休闲街区等。这些不同的商业步行街区由于其规模、内容、功能、形式以及针对的消费群体各不相同,因此街区景观环境设计所侧重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街区景观。

2.2不同类型商业步行街区特征

经营与观光虽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在这个特殊的街区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当代商业步行街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购物概念,而上升到满足城市生活多元化需求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层面上,它将从多个角度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经济,文化、历史、习俗和市政措施等多方面的现状,几乎成为一个城市社会人居与生活方式的缩影,为此,商业步行街区景观建设就成为彰显 2 城市特征,表达经济繁荣,体现人文风俗,标榜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并在相互的比较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以下对各个类型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特征作概括性的介绍:

一、开敞式

开敞式商业步行街区是指主街步行道上交通路口节点较多,各路口连接其他道路,只在进入步行道口处设置活动挡车设施。这类街区人流出入相对分散,进出便捷,不易造成行进拥堵,是许多城市街区改造所采用的方法。

二、封闭式

封闭式商业步行街区是指步道两旁由建筑和商铺封闭形成,人流、货流出入口较少,通常在街道的前后两端,高峰时易出现行进不畅,造成拥堵。但商业环境相对集中,聚旺盛的人气利于经营,易于管理,街区景观形式便于统一。这类商业步行街,往往是在传统街区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改造、扩建而形成,街区整体风貌和格局仍延续历史痕迹,使之成为彰显城市历史文脉的风景。

三、半街式

半街式商业步行街是指街区在特殊的地貌环境下,形成的一路一边房的格局,这类街区通常形成于滨江或滨湖的场地环境中,伴水而居、逐水而行,既有开阔的视野、优美的环境,又有较为宽裕的岸畔空地,并可利用水路条件解决部分货物运输和休闲游完的作用。半街式街区是中国南方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传统街区形式,也是有水运集散码头逐渐演变成繁华的传统商业街区的典型形式。

四、平地街区

平地街区是平原城市典型的街区形式,它具有交通便捷、路口节点较多、流向畅达、不受特殊地形限制的优势,是常见的步行街区的格局,有开敞式街区共同的特征。

五、坡地街区

坡地街区因地形而形成,是指山地城市典型的街区形式,由于地形的局限,街区道路起伏蜿蜒变化有趣,路旁建筑因山势变化而变化,具有封闭式和半街式街区形式的特征。

六、单街型

单街型是指街区单街道路形成,单街型受地域经济条件和地形条件制约而 3 成,传统的商业场镇通常是单街形式,它具有购物、观光流向单纯,不受其他环境影响,聚集经营氛围等优势,是商业步行街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

七、多街型

多街型一般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大型城市集中的商业区内产生,它是由多条不同经营业态的商街组成的繁华区域,具有经营内容丰富、街道之间交通便达、区域面积较大、市政建设完善、人流量大等特征,通常各个街道的终点流向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街区广场,广场成为整个街区的人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由于业态内容丰富,街区景观形式也呈多样化,是城市中活动人口密度最大、最聚人气的地方。

八、夹河街区

夹河街区是一种特殊的街区形式,指街道与建筑是沿河道两岸修建,河上由小桥连接两岸街道相互沟通,河道既是交通运输的要道,又是特殊的街区景观。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河道密布,有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区都是沿河而建,极大地便捷了当地的商贸活动。因为受河道分布的限制,这类街区通常是单街型,是水路和陆路两用的街区形式。

九、滨江与环湖街区

滨江与环湖街区是指步道与商铺沿江或沿湖而建,在使用功能上与夹河街区有相同的作用,但在街区格局上有所不同。由于江面与湖面较宽,两岸距离较远,不易形成统一街区,通常是半街型街区格局。滨江与环湖街区的街道受地形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蜿蜒起伏的变化,并在缓坡地段可建宽敞的活动空地,具有良好的功能作用和景观价值。

十、传统历史街区

传统历史街区是历史古城多年传承下来的街区形态,商街历经数代的繁荣,在城市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影响和文脉传承,是一个城市的人文象征与形象代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宝贵遗产,现在许多城市的商业步行街仍然承袭传统历史街区的遗址,经维修和改造形成适合现代城市生活与商业经营需要的街区形式。这类街区不仅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商业氛围,同时具有丰富的景观作用。

十一、现代商业街区

现代商业街区是城市不断发展的产物,城市的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的商街已 4 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城市人口膨胀的需要,旧的郊区不断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当新城人口增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新的商业街区就会随之而产生,它往往是与新城区的规划同时进行。现代商业步行街区通常是新建的,它具有便捷、宽阔的街道,大规模的商场,繁多的店铺、高大的建筑,符合城市社区生活多方面要求的完善的配套设施等特征。现代商业步行街区的建设是根据城市或社区规模与经济条件而定,有单街与多街等类型。

十二、民俗风情街区

民俗风情街区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城市在建设商业步行街区中,为突出当地或异地民间、民俗、民族的特征与特有的人文风貌,吸引观光游客,促进商业繁荣所采用的建设形式。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是现代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必建的商业步行街区。

十三、主题观光休闲街区

主题观光休闲街区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烩炙人口的环境,它通常以吸引人们的特色经营为主题,并以特别的街区景观形式与商业内容吸引众多消费者。如北京的“后海酒吧一条街”,重庆的 “八一路好吃街”等。主题观光休闲街区的建设常与大众消费、文化和社会时尚结合。

3、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内容

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步行街区的视觉形式越加成为促进地区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因此,商街中的各种可视物象都需要经过视觉化的设计,形成商业街区景观总体形式的组成部分,使之既符合步行商街的功能要求又能满足大众视觉审美需要。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从整体到细节都必须经历周密、深入的思考,使街区景观从形式到观察视角都能充分地体现良好的设计作用。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大体分为六个部分: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步行街区道路及空地环境平面景观设计;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商街环境中公共景观艺术品与造景设计;商街功能设施的形式设计;街区环境的绿化配景设计等。3.1街区整体规划设计

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是产生街区景观整体形式的主要思路,它必须根据街 5 区环境规模、街道的长度、商业特征、容量、地形情况、建筑特征、人流与物流的流量,与周边街区的交通控制关系,以及出入口处的停车场地等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梳理出已形成的街区环境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良因素,确定景观设计的优先内容,进行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商业步行街的长度不宜过大和过宽,从购物逛街的活动习惯上分析,大量的商业人流往往只集中在步行适宜的路段或主要商业区域,其余部分则被冷落。建立商业步行街的资金投入较大,在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已不乏有超过1至2km长度的步行街区,投入有超过1亿甚至数亿元人民币的,但其结果却不理想,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合理的建设与控制是形成繁荣和美观步行街区的有效方法。例如,日本的商业步行街长度控制在平均540m,美国670m,欧洲稍长为820m。步行街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一般在三种条件下进行:新建街区;城市街区改造;传统历史街区改造。

一、新建街区

新建街区是指在新城区建设规划中既定建设的新商业步行街区,此类街区一般在大规模的城市扩建中形成,新建商业步行街整体景观设计往往在新城区修建性详规完成后,就着手开始。它将结合建设规模、道路、建筑、管网设施、场地情况等基础建设内容与要求同步进行,使环境、道路、建筑、配套设施等重要的街区要素与景观物象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视觉形式。并对步行街区的功能,形式、规模、街道长度、建筑高度、场地关系、视觉关系、流向关系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商业步行街的宽度一般控制在12m至20m,长度为300m至600m最适宜,人持物步行200m至350m便有疲惫感,即使在遮蔽雨雪、阳光的环境中,步行街的长度也不宜超过750m,过长的步行街容易造成购物者的疲劳;过宽的街面又使购物者疲于两边奔走,难于比较选择;新建街道两旁的建筑一般在两层以下为宜,主要商业区域的建筑可到3至4层,一方面是方便游人购物,另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街区环境与人的尺度和视觉关系,避免高大建筑所形成的视觉压迫感。只有将商业步行街区的各种功能与景观形式完美地结合,才能有效地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

二、城市街区改造

城市街区改造是因城市的发展需要,将旧城街区改造为商业步行街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已形成的现状条件和改造要求进行改良设计,对道路、建筑、6 公共设施、管网设施、场地情况等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找出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整体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制定优先设计计划,开展整体景观设计方案工作。工作内容应主要针对路面人流交通组织,对先天条件不足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改建、整理空地、设置步行街区配套公共设施,添置绿化与公共艺术景观,对建筑立面和各种商业店面以及路牌、灯箱、广告视觉景物制订控制性要求,根据环境场地条件划分发布区域和立面位置。对移动式摊位、露天经营场所拟订统—的形式要求,并划分路段限制经营区域。对于店面,橱窗等经营展示立面,应提出对内容和形象的规范性控制要求,避免乱搭、乱建造成视觉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三、传统历史街区改造

传统历史街区改造是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所呈现的对传统街区进行保护性利用的改良做法,历史街区在城市不断的发展建设中已几近消失,使得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丧失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文脉的传承,这是一个城市最大的遗憾,为有效地保护传统历史街区,并使之有益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利用已有街区的形态和农耕时代所特有的街道与建筑尺度,进行适合城市特殊的商贸、旅游、餐饮等业态经营的商业步行街区建设。此类街区的开发,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中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活跃区域经济、促进城市旅游发展、加强城市人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传统历史街区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应从街区遗存现状和传统文化形式的调研入手,收集街区相关的地域文脉资料,分析、筛选现状中的先天优势与不足,对街道、建筑、场地,碑阙、牌坊等物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测,拟订出保护、维护、整修、扩建、拆除目录和计划,并结合业态控制经营内容和街区风貌,形成整体设计思想,以指导下一步深入设计。由于传统历史街区的格局,已成为主要利用的价值景观,因此,改造设计不宜对街区原貌进行大规模改建,同时对环境内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构筑物应加以重点保护、修缮。在道路、建筑、公共设施、管网设施、店面、摊位以及景观营建方面应制订保护性、控制性建设条例和建设形式要求,景观设计形式应以街区风格为主调,可分路段制定店面、橱窗、广告的形式要求,避免破坏性建设,扰乱整体街区的景观风貌。

3.2步行街、道路及场地平面设计

步行街区道路平面及场地平面景观是街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路、空地广场、路沿、排水口、供水口、盲道等平面物象的铺砌与设置。而形成铺砌与设置形式的要求包括;材料规格、质地、色彩、工艺方式、形态和铺砌模数等方面,以形成良好的地面视觉形式、舒适的步行感觉与安全行走保障。地平面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解决环境的审美问题,同时需要解决关于步行行为和交通关系等诸多相关问题,一般城市步行街在地平面的设计上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道路与场地的竖向关系

根据街区环境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竖向关系,地面铺装应考虑材料规格、表面肌理、防滑性与耐久性,了解场地积水情况,考虑材料的渗水性、耐腐性、铺装方式、给排水口或排水沟的设置,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避免道路和场地积水,造成游人行进障碍和步行安全。

二、地铺模数与表面处理

铺装模数是指在铺地时采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材料拼合成的地面肌理、色彩和图案。在场地地面铺装时,往往为追求地面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容易出现砖石铺砌高低不平、留缝过大、使用材料表面过于光洁等问题。一般对地面平整铺装情况下,砖石之间高低相差不得大于3mm。对于铺砌大理石或花岗石板的地面,应采用火烧、打毛、剔槽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避免造成步行中跌滑的不良后果。

三、地面导向提示与无障碍设计

地面铺装的拼图不仅有美化作用,同时具有—定的引导与指向作用,它可以为行进中的人们作街区范围和重点区域的方向引导,并在不同高差地段的梯步上,采用色彩的对比进行视觉提示,使步行街区更具安全性。此外,在进入商业步行街区的人群中有—定比例的残疾人,他们需要更多社会的关怀,因此,街区地面设计应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特殊的行进道路和导向提示。对于有场地高差关系的地面梯道旁应设置残疾人通道,言道设置应有明确的导向提示(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执行),并切忌景观物摆设,避免形成障碍。

四、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

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是商业步行街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最为易见最多使用的景观要素,地面铺装的形式与色彩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体 8 街区环境。因此,在地面铺装设计时需要从街区整体形式、建筑形态、街道尺度、交通关系、道路指向、各种景观物象的占地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形成系统的、适合步行街区视觉和功能要求的地面铺装设计。铺装形式一般有点式、条带式、图案式和具象表现等,铺装的色彩表现有单色铺装、复色散乱铺装、复色图案铺装、套色片状膨胀等,无论在形式和色彩的应用上都应结合街区总体风格关系、静态与动态的景观物象关系、竖向关系形成统一的视觉表现形式。3.3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

店面形象及建筑立面部分改造设计是指,对沿街建筑部分外墙立面和商业店面进行符合街区总体景观风格要求的、具有标识功能的控制性设计。店面设计除独立式售货亭外,通常属于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组成部分。在旧城街区改变为步行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中,建筑立面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点,它具有美化街景、营造商业氛围、标明业态内容、统一街区形式的作用。在旧街区环境中,建筑高低差距很大,进入街道的凹凸进深不齐,形成了既有可利用价值的条件,又有不良因素现状。对于建筑的改造根据所付代价的多少而决定改造的方式,并视其功能和形式需要,一般采取改良、维护、美化等措施,尤其对于传统历史街区,更是以保护性修护为主,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建筑外立面整体控制性改造设计

无论是旧街改造,还是新街建设,都需要对街区建筑立面的景观形象进行控制性设计,以满足正常状态下的观赏要求,避免造成不良的视觉干扰或压迫感。

1、立面控制性改造尺度与视觉要求

立面控制性改造设计尺度,是根据街道的宽度和人在街道环境中正常的视角尺度决定的。街道宽度越大立面可视高度越大,舒适的观察视角一般控制在视平线以上仰角30°的范围内,街道的宽度二分之一与沿街建筑外立面舒适观看高度比例为3比2的关系。通常步行街道的宽度在20 m左右范围内,以街道宽度二分之一计算,为10 m的中轴线,用高度与宽度比例计算2/3×10=6.67m,为建筑立面形象设计控制高度。因此,多数步行街为了规范街区形象往往视街道宽窄设定控制要求,窄街多为一层以下或4m左右;宽街控制在二层半以内或8~10m左右,在此范围内作为建筑景观立面设计的控制高度。街区内重点建筑、标 9 志性建筑或低矮建筑可作整体外立面改造。

2、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

依据不同商业步行街区建筑立面的控制要求和街区总体景观设计形式要求,思考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形式。在现代城市街区建设中,建筑立面的改造方式可谓多样化,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1)装饰图形类,以图形、图案装饰建筑立面,起到美化空间环境的作用。(2)色彩组合类,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关系,对不同的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物不同的界面进行装饰,达到丰富街区视觉景观的作用。

(3)公共艺术类,对处于街区重要路段位置、重点经营商区和具有大体量的建筑物,可对其外墙立面采取设置壁画、浮雕或抽象装置等艺术手法,形成具有主题性、叙事性和抽象表现性的公共艺术墙,构成街区环境中重要的视觉中心区域。

(4)绿化装饰类,是将建筑立面与环境绿化相结合,对墙体部分立面完整、没有窗洞、阳台建筑表面铺设有形态的金属丝网,并在靠近墙体的地面设置花池、花台,栽种藤蔓植物,利用植物攀爬生长的特性沿金属网的生长,形成建筑立面特殊的景观装饰形式,既美化环境又绿化了街区。

(5)材料装饰,利用外墙铺装材料的质地、色彩对建筑立面进行形式处理,以统—街区立面的景观效果。

3.传统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

传统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是利用传统历史街区特有的建筑风貌和街区格局,进行符合当代城市商业发展需要的、适合城市生活要求的、具有特殊商业价值与人文意义的城市建设行为。虽然传统历史街区中有许多不符合现代商业步行街区要求的因素,如街道的尺度、建筑的体量、各种公共设施、配套条件等,但经过改造仍能发挥巨大的特殊作用。对于街区建筑立面改造应遵循保护性改造的原则思考针对的问题,传统街区建筑具有体量较小、建筑密度较大并相互连接、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高度较低多为1~2层、木结构居多、透空、架空立面较多的特征,但形式风格统一完整,因此,对其立面的改造更多的是修复和加固,局部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适度的改建,应本着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恢复性建设,避免破坏原街区的整体风貌。

二、店面形象及橱窗展示设计

店面及橱窗设计是商业步行街区立面改造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商业步行街区是因鳞次栉比的商场、店铺而形成,人们在街区中则是靠各个店铺的店面及橱窗辨识和引导购物消费的目的。因此,店面及橱窗的设计不仅具有功能,同时具有重要的景观作用。门与店面的形象组成

店面如同脸面,是商店留给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地方,它主要由门、门额、灯箱、招牌等功能物象构成。这些具有功能性的形象都是店面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门、门额.灯箱、招牌的具体设计应符合商店经营内容的要求和店面形式的要求,不可分割对待,将各个细节内容的位置、形态.色彩、照明、灯饰等视觉因素相互关联,使之形成形式统一、形象完整的街道立面景观。橱窗展示与店面的形式组成

橱窗与店面是构成商店临街立面形象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的多样性与内部空间的变化造成橱窗与店面在建筑立面关系上变化,有同处于一个水平高度的关系和处于不同水平高度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商店经营需要和橱窗与店面的位置关系,考虑整体立面形象设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把握好橱窗展示与店面表达的形式关系,更好地营造利于商店经营和街区观景的景观效果。3.4商业街公共景观艺术品与造景设计

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是营造步行街区人文氛围,反映社会文明程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区域独特文化现象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景观有别于其他应用功能景物(如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是具有独立视觉审美价值和独立形态特征的景观物象,是一个街区视觉景观形式的主调。由于商业步行街区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特殊影响与作用,因此,商业步行街区的公共艺术品与人工造景从某个层面上,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反映出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和大众审美素质。

一 公共艺术品设计

公共艺术品是由雕塑、浮雕、壁画和装置艺术等表达方式构成,并以三维空间形式表现的,采用耐久材料制作的,具有独立视觉表现意义的空间艺术,是城市环境中最常用的造景方式。在现代商业步行街区中艺术的渗入不仅仅体现在作 11 品的表现上,同时也体现在环境中的艺术活动上,艺术家在特定的街区休闲区域中发生的艺术行为给人以切身的艺术感受,也是步行街中最受人们驻足青睐的人文景观。在表现类型上通常采用小品、群雕、组合装置、大型主题艺术墙、主题雕塑、艺术活动区等表现手法,针对街区环境的人文背景与场地条件的需要进行表现。在步行街区中公共艺术品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场地的特殊性

不是所有的街区环境都适合放置或接受不同形式的艺术品或开展艺术活动的,设置艺术品和发生艺术行为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与场地的特殊条件而决定,即在特殊环境下配置的特殊形象、开展特殊艺术活动、产生特殊效果,这是公共艺术品存在的理由和条件。公共艺术品和艺术行为在街区环境中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的形式问题,同时应考虑观者视觉距寓尺度,作品的尺度比例关系与活动所需空间关系,这是形成场地条件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艺术表现方式,是街区人文景观设置的重要内容。人文的象征性

在商业步行街中的艺术品应注重人文意义的表达,无论是运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形式,都应根据本土地域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俗和时代特征进行创作,使街区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品具有公众可辨识的区域人文特征和文化意义。表达的公众性

公共艺术品的表现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应体现公众性,它不等同于纯艺术表现,这是公共艺术品表达的首要因素。艺术品放置在商业街区环境中其形式传达具有强制性观看的性质,进入街区的公众无法回避,不管接受与否,因此,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表达应以大众化的普遍审美意识为基点,艺术表现多以叙事性、象征性、民俗性和趣味性题材为主,注重形式表达的多样化。

二、造景设计

造景设计是以街区环境为条件进行人工景观营造的设计活动,以街区的道路、空地、建筑立面、街道上空,为景观表现的载体,形成多维度的、多样化的街区景象。从造景的种类区分,通常有水景、石景,植物景观、构筑物景观、悬吊式空中景观和灯饰照明景观等,这些景观形象将使步行街区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游人进入商街游览购物。商业步行街的造景设计不仅有美化 12 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为街区环境营造驻足休息、漫步观赏的作用,优秀的造景设计是将应用功能与景观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果。道路、空地上的造景设计

地上造景设计是商业步行街中主要的景观表现方式,以水景、石景、植物和构筑物景观为主。常见的是将几种不同造景手段结合运用,使街区的各个路段连贯成一个具有丰富可视性和功能性的景观系统。地上造景设计需要根据场地空间尺度关系与路段交通节点关系,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思考水景形式(流水、静水、喷泉),石景的设置(山石、石墙、石梯),植物选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构筑物景观的营造(观景亭台、休息亭台、廊道、花架),并结合游人行进、驻足、观看的行为习惯,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休闲功能完善,观景效果良好,空间变化丰富的街景关系。街道上空

商业步行街道上空常常是动态的临时性造景设计表现的空间,常见的形式有喷泉、充气空飘、灯饰、彩旗、彩带和轻质材料造型悬挂等。街道上空的造景是一种临时性和装饰性的活动,起到增强街区氛围、丰富街区景观形象的作用。主要根据街区空间条件结合节庆活动所进行的场景式造景设计。3.5商业街功能设施、设备的形式设计

在商业步行街中除独立的景观设计给街区带来审美形式功能外,伫立的公共设施、设备也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物象,需要专门对其进行形式设计,使之成为街区中发挥重要的景观作用。商街的功能性公共设施、设备种类较多,几乎涵盖了(除车行交通以外的)城市街区、道路的所有公共设施、设备内容。从不同的功能上概括,应分为公共设施类和公共设备类。

一、公共设施形式设计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公共设施景观是指服务于街区人群使用的建(构)筑物,它包括以下内容:书报亭、电话亭、公共卫生间、售货亭、可移动式商业摊点、治安管理站、咨询站点等。这些具有明确功能性的设施,在街区环境中占有一定的视觉空间,如不经刻意的形象设计,会影响街区总体景观形式。因此,对其形态、色彩、材料的处理,是使之成为景观物象,更好地发挥功效作用的必要手段。

二、公共设备形式设计内容

公共设备在功能与体量上有别于公共设施,但性质是一致的,它的内容包括:路灯、休息椅、座、挂式公共电话点、垃圾桶、洗手台、消火栓、隔离栏、邮箱、路标指示、公共信息显示屏等。这些设备的形象尺度大多都较小,容易受到遮挡和在视觉上被忽略,因此,更应注重在形式设计上突出其形象特征,易于游人便捷地使用。

三、公共设施形式设计要点 1 形象系统的识别

公共设施、设备的功能是既定的,但如何加强使用的便捷,强化其作用,并具备美好的形式,则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繁华热闹的街区中,满眼都是各种物象,公共设施常常淹没其中很难寻找。因此,运用形式的特征区别于环境中的其他形象,是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的最佳方式。但在形式设计时应对公共设施、设备的形象进行不同功能、不同体量的系统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系统建立视觉形象设计的识别关系,使公共设施、设备在商业步行街区中既能突出视觉形象,又不喧宾夺主形成干扰,同时有序地构成街区环境中,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功能形象体系,成为另类景观。功能的最简化和安全性

公共设施、设备的形象设计内容中,包含了一定的功能意义,在街区环境中人们对于公共设施、设备的使用往往处于暂时状态,需求目的直接而明确,复杂的多用途功能是多余的,最佳的结果是尽快地满足使用达到目的。在针对使用功能设计的同时应注重快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游人在行进过程中的擦碰问题,因此,边、角、外形的处理是形象设计的重要部位,避免造成对游人的伤害。形式与环境

在公共设施、设备的系统形式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象与环境的视觉关系,公共设施、设备无论从功能和景观的方面都应是环境中发挥辅助作用的配置条件,不是主体。不能将电话亭、垃圾箱等构成街区中主要的景观。因而,对于公共设施、设备的设计应根据街区环境的条件和整体形式需要,进行与环境协调、搭配的设计,应对其他景观物象的形式共同构筑和谐的街景。

第五篇:关于景观设计

1.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就以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鸟兽滋生繁育并挖石柱供帝王们狩猎玩乐。特点:以固定的自然风景为主,配以少量的人工景观,总体上有一定范围可设施,没有围墙,范围广。

2.魏晋南北朝时期,谢鹤的《画论六法》:

六法之一:气韵生动,要求一幅绘画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六法之二:骨法用笔,即绘画造型技巧。

六法之三:应物象形,指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

六法之四:随类赋彩,是指不同的的色彩表现不同的对象。

六法之五: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用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六法之六:传移模写,向传统学习之意。

3.世界十大园林派系:a.中国山水园林b.意大利台地别墅园c.法国宫廷花园d.英国自然风

致式园林

4.园林是美的规律有那些?

a主从与统一 b 对称与均衡c对比与协调 d比例与尺度 e节奏与韵律 f多样与统一

5.根据城市道路在整体网络中位置和地位分类:a.“快速路”主动脉连通功能为主b.“主

干路”城市路网骨架以“连通”为主。c.“次干路”分散主干路交通功能,联系主干路的辅助性兼生活服务功能d“支路”以达到为主。

6.中国园林所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A萌芽期:萌芽与商殷时期最初形成囿,就一定的天

然草木B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最为出名的是临淄城。C发展转折期D成熟期: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区居华清宫、骊山唐宋写意山水图、北宋山水宫苑。E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F变革期G新时期

7.我国园林建筑的特点:A师法自然B建筑与自然美的融合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曲折、多变、雅林、宫廷四大特点C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8.巴蜀园林的特点: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

风骨。

9.我国园林类型:a规整性b不规整性c混合性

10.日本园林种类:a枯山水(日本特有园林手法)b池泉园(为主)c筑山园(为辅)d平

庭e茶亭(也叫露庭)

11.论述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不同及其特点: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主,多为皇

家园林。

其特点:a规模宏大,建筑浑厚,凝重色彩华丽b采用当地产的北太湖和青石,纹理挺直c空间采用中轴线对景线,整体性比较强。

江南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主代表多为私家园林。

其特点:a面积较小,建筑玲珑素雅、曲折幽深、以精取胜b以太湖不和黄石为主。C空间吸取山水画理论,以步挨景,讲究山林野趣,最求自然意境美。

岭南园林:以广州园林为代表融合了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风格。

其特点:a轻巧通透,庭院和建筑结合连成片,以遮阳避雨b以壁型和峰型为主,壁型主要是逶迤平邑不突出主峰,峰型主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施。

案例分析A:1.障景选景,在选景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材料,与之视线转变空间的方法。障景的作用:限于后仰,增加美景的生动曲折性。b点景、障景本身就可以形成独立的景观。C用来掩藏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地方。

B框景:利用纹框,窗框、树枝、树干等建筑物或 植物间隙来提取另一空间景色,使之恰如镶嵌在镜框中的图画。景与框的距离应该最好在框的中心

C架(夹)景:利用树丛、树叶、山石建筑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以突出空间尽头的景观。架(夹)景巧妙地运用透视线和轴线突出内线

D镂景:框景的构造的延伸和发展,景色通过较小的空间,若影若现在欣赏者的面前,镂景较框景含蓄,它能引导欣赏者进一步接近景物。

E借景:因地制宜,巧于借用。

A卷

名次解释:1.平面构成是不究在二次元的空间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来构成理想的形态,是最几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平面构成在设计师的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中超前重要作用,其构成形式包括:重复、渐变、近似、特异、发射、对比等。

2.景观设计师:能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3.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配,构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

4.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是城市中供市民集中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广场、一条街道或一片地区,都可称为城市公共中心。城市中心往往集中体城市的特性和风格面貌。

5.森林公园

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四、简答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5分)

1.庭院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和谐的原则

二、简单的原则

三、比例的原则

四、韵律的原则

五、对比的原则

六、均衡的原则

七、质地的原则

八、“人看人”的原则

九、寻求意境的原则。

十、多样统一的原则

2.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3.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4.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5.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形式,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日照、通风及周围的环境等条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的布置也多是因地制宜的进行布设,而使居住区的总体面貌呈现出多种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种基本形式。

1、行列式布置

2、周边式布置

3、混合式布置

4、自由式布置

5、庭园式布置

6、散点式布置

五、论述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1.描述紫叶加拿大紫荆的特性及栽植方法。

紫叶加拿大紫荆为豆科紫荆属落叶树种,是加拿大紫荆的变种,小乔木,原产北美洲。它与我国紫荆同属,比紫荆生长快,主干明显。树高6米至9米,冠幅8米至11米,春、夏、秋三季叶色均为亮丽的紫红色,嫩梢一直呈瑰丽的红色。春季开粉红色的花朵,非常亮丽,开花期从4至5月。

紫叶加拿大紫荆喜阳光充足环境,耐热耐寒耐干旱,怕积水,适应性强,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适宜种植在高燥、阳光充足之处,低洼积水处、过于阴蔽处则不宜种植。集观叶、观花于一体,丛植、孤植、群植都能表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2.绿化空间的分割作用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

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着。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3.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居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 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居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 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 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 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 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下载景观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景观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园林景观设计A2教案任务书(园林)

    园林景观设计A2教案 授课班级:园林051、园林052 授课老师:鲁敏 制定时间:2008年9月 设计作业一:屋顶花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从一般意义上讲,屋顶花园是指在一切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

    说明书景观设计

    和平小区四期商住楼环境绿化设计说明 一.概况与现状 和平小区是文晖路南侧东北片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本次四期商住楼工程地处文晖路以南,头桥巷河以北,是已实施的前三期工程的延......

    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

    景观设计年终工作总结1 20xx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一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分享到了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了艰苦工作的辛劳,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作为设计部的一员,能尽自己的努力......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

    景观设计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21年3月18日考察地点:山东省潍坊寿光墨龙书院、弥河附近、泰晤士小镇考察的第一站是墨龙书院,到站之后广场上的树成对植栽种;旁边的道路在保持统一......

    景观设计委托书

    设计委托书xxxxxxxxx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别墅庭院设计委托书委托人(简称甲方):上海景象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被委托人(简称乙方):一、项目简介 1.工程概况 东源丽晶别墅位于上海浦......

    景观设计委托书 (初稿)

    景观设计任务书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点: 3、总用地面积:124.24亩 4、建筑占地面积:㎡ 二、园区景观设计依据: 1、 建筑总平面规划设计图 2、 规划指标函 三、景观......

    景观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 我们对贵单位的绿化现状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贵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了沟通,并组织了我方设计、施工人员对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了思路,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概况:(......

    景观设计合同

    景观设计合同范本1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甲方委托乙方对_________(以下简称“_________”)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明确甲乙双方责、权、利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