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丛云云 《面积的认识》听课反思
《面积的认识》听课反思
丛云云
今天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我的感受颇深,获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听课反思。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吴老师采取讲故事的方法讲解面积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2.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吴老师运用和蔼亲切的语言教学,帮助学生区分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3.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4.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建立表象,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使教材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也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候担心学生学不会,讲的就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应该换个角度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使孩子们在共同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篇:丛慧娟优质课听课反思
优质课听课反思
丛慧娟
很有幸参与到本次的区优质课听课中去,讲课的每个人都各有特色,同样是讲《热爱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这节课,但是经过每位老师的思维升华成一堂堂精彩的优质课。本次课是统一课题,本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要珍惜宝贵的生命之后更要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本节课的难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而本环节是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学生理解起来有很有难度,所以这就需要讲课老师挖掘教材,并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通过形象有趣的活动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次听课,我感觉到作为老师,特别是思品老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课本知识,应该走出去看一看。跟上时代,看人家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其方法是什么,好不好;我的方法是什么,改进的地方又在哪里。即使它不是优秀的东西,均有值得借鉴之处,从而反照自己,正视差距,缩短差距,不断进步,也才能打破自我感觉良好的状况,方可在教学上不断突破超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时多听听名家的点评,多与别人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碰撞、理念的更新,无疑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时大有裨益的。
总之,要想把课上得好、出彩,真的不容易,它是综合因素的结果,需要老师多思考、多动手、多看书、多总结、多反思。经常停下来想一想,这样教是不是就好呢?就有效果呢?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水平定能上一个台阶。本次听课使我收获颇丰,不但汲取了各位老师的优点,也为自己在教学道路又给添上一笔精彩的风景,学习了他们在处理课堂细节方面的技巧,学习了他们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方面的技巧,学习了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技巧。
第三篇:认识面积 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找一找”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从长短到大小、从线到面,一维过渡到二维的过程。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感知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都是有大小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获得面积的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环节,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探索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经验,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能达到,但我觉得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概念细节上的引导做得不够到位
在让学生用“面积”一词说一说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当学生把“数学书封面”说成“数学书表面”时,没有及时引导、纠正学生的说法,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误区。
2.学生汇报方法的顺序处理不够妥当
学生汇报“摆方格”方法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摆出图形的邻边,根据邻边的个数计算出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第二种是把整个图形所包含的方格都摆出来再数一数。我没有考虑到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就是第一种的简便方法。而是让学生先展示其中的第一种,再展示第二种,颠倒了认知顺序。
3.没能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在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活动中,愿意思考,踊跃发言,学习欲望强烈。但考虑到时间关系,没能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篇:《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1、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我是从“面”的概念入手,通过涂色比赛后动,制造冲突,发现树叶表面大小不同,结识什么是“面”,面的大小的比较: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观察,使学生明白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身边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我注重了渗透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方法,就是转化思想和守恒的经验,如,我在结合典型事例牙膏盒让学生知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每个面的面积,六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整个牙膏盒的面积,于是我把这个牙膏盒拆开,让它转化为一个平面,同学们会感受到原来这个牙膏盒的面积原来是这样的。又如,我选择橘子这个实物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知面积不一定都是平面的,橘子的面积是一个球面的面积,另一方面我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剥开橘子皮,分成一片一片的,它又转化为在一个平面上,这时候我提问所有橘子片儿的面积合起来,和原来整个橘子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这样潜移默化的渗透了面积守恒的原理。转化思想,和守恒原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3、动手操做和和合作探究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将本班课桌摆放成小组形式,在研究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时,为同学们准备了人手一份的学具,在动手拼摆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4、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有许多小失误,比如第一个涂色比赛本来预测着,面积小的组应该先涂完,结果有一个同学涂的太慢了,另一组面积大的都涂完了。还是应该选一个同学到到黑板前板演,给他单独一个小图形,这样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图画面大,这样的比赛不合理,从而引出“面”的概念。还有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精神不集中,不积极思考,我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缺乏趣味性,没能吸引住孩子们。还有用完的教具应提醒学生及时收起来。所以还有许都需要完善的细节,下次有待改善吧!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反思
今天观看了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明线和暗线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节课既有数学方法的引导又有数学知识的渗透。数学味很浓的一节数学课,知识点扎实的贯穿始终。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严谨,环环相扣。课堂有厚度,有深度。教师深入的挖掘教材,机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合作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总结中获得知识。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孙老师在突破难点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先大胆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又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邻边没有关系。通过拉动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带领学生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有关与邻边无关。接着通过剪拼法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孙老师潜移默化的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啊!
孙老师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数方格验证以外,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继续研究。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建立表象。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感受更加直观。在学习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巧妙的解决了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孙老师跟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重新呈现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重新回顾推导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复述推到过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将所学知识内化。通过字母公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捷美,同时更便于学生的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能告诉老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吗?“这一问让学生明确了用公式求面积首先得知道底和高。通过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将所学计算公式及时运用及时巩固。后面的变式练习,让学生更加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以求出第三个。孙老师合理的突出重点。
本节课中练习题的设计很有层次性、趣味性、有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最后拓展延伸。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的过程巩固新知。
通过观看孙老师的课,我学会了将明线和暗线巧妙结合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巧用转化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孙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富有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都值得我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