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16: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由表及里 凸显本质

——《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庆市老峰镇第一小学 汪跃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P39-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

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生交流:(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图形更小?

(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咱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

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在教学时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第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涂围成的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赛,设置重重障碍,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不仅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找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地方法,交流结果,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同时,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较好地发挥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第二篇:《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明市梅列区小蕉小学 许雄钢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拿出一本书)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拿出一个球)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同时拿出盒子和球)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3.说一说

师:那我们刚才说桌面比书面大,可以怎么说?(桌面的面积比书面的面积大)师:谁还能举例说一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涂一涂

师: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先听清楚比赛的要求。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有图形的纸。请你们给它们涂上颜色。时间为一分钟,看谁涂的快。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不要急,等比赛结束后再举手提出。开始。

2.比一比(图形有大有小)师:时间到,请涂好颜色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举起来。师:为什么他们涂的快,而你们却还没有涂完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形有大小。3.辨一辨(图形有开口和封闭的)师: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问题?(展示2张作品)师:这几个图形和其他图形有区别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呢? 师:封闭图形可以确定大小,不是封闭图形,很难确定它的面的大小。那你们有办法帮帮这几个图形吗,让它们也能确定大小?(板书:封闭图形)(三)小结面积概念

师: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图形)那你们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师:我们通过观察能很客易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法。

(2)重叠法(拿出两个图形)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叠在一起比一比。(测量法、重叠法)(3)用图形做标准间接比较

电脑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师:老师倒是有个办法,你们看行不行? 用一些较小的图形摆一摆,看哪个摆的多„„.师: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摆一摆,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合作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形状的图形来摆最合适?为什么?

(4)比一比

师:这几种图形通过摆一摆、数一数都可以比较出图形面积大小,不过用正方形的方法操作更简单方便,这种比较的方法我们叫做数方格的方法,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比较一下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5)猜一猜

师: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请你们看屏影,这3个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格子我己经帮大家数好了,请你估计一下,哪个信封里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回答)师:说明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那怎么办呢? 师:说得好!要准确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统一方格的大小。其实在国际上己经有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大小做为面积单位了,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又是怎么规定的,这些知识将在下节课学习。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太棒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看题。

四、练习

1.判断图形是否有面积。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五、全课总结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 师: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纸片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以下两方面: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生活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让生活和数学有机融合。本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等,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提炼、升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悟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先通过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索,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策略多样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三篇: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 肖 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物体的面积

(1)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2)(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3)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物体。比如说黑板、讲台、桌子、椅子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表面),请你也找一两个物体,去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学生操作)

(4)谁来说说你摸的什么物体?刚才你们都看了、摸了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吗?

(5)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面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6)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找个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同桌同学相互说,教师组织交流)

(7)我们来比一比桌面的面积和椅子面的面积,你发现什么?谁能再找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呢? [设计意图: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

2、平面图形的面积(1)用观察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多媒体出示黑板和数学书,把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移下来,就得到了两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单击鼠标,把原先的黑板、数学书实物擦除)

师:第一个平面图形和第二个比,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就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的?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师:老师这里还有2个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电脑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涂色比赛,请听清两个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

涂好的同学拿出蓝色的笔,描出你所涂图形的边线。

师:刚才的比赛,从总体看,哪一组的同学快?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为什么呢?(三角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小)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那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涂色的红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多媒体显示涂色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描的蓝色的边线的长是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学生对涂色比赛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是比较小的三角形,另三组是大得多的平行四边形,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2)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面积的含义(板书:面积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深入研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电脑出示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图形,你还能一眼就观察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地进行比较呢?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组织反馈后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着重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比一比(出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中国地图,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老师从图上描出了这4个省,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

2、说一说

(出示一所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最大;„比„大一些;„和„差不多)运动场是一个长方形,草坪也是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长一样,它们的面积也一样大吗?为什么?

3、猜一猜

这里原先有2个长方形(出示被遮盖的长方形),可是被方格纸挡住了一部分,猜一猜,原来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交流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想象中的长方形。

反馈时分别说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数格子的游戏。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第一、二组的同学看一下有多少格?

一、二组学生转过去,第三、四组的同学转过来,以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有多少格?一起转过来,谁看到的图形面积大呢?(出示同一张纸)那为什么现在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了呢?(格子大小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在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格子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否则就不好比较,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个课时面积单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肖敏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认识到手掌面和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物体表面的形状引出平面图形,再通过比较得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比较相近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使用了重叠、量一量等方法,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也发现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1.在学生说什么是面积的时候,语言表述得不是很完整,以后要加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2.这堂课设计上有精彩的地方,但在课堂中,我没有注意用语气的高低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整堂课显得很平,没有波澜。3.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在进行比较面积大小时,方法不够多样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些学具引导他们使用更多的方法去进行比较探索。

第四篇:认识面积 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找一找”的情境,让学生体验从长短到大小、从线到面,一维过渡到二维的过程。先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感知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都是有大小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获得面积的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环节,加深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探索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面积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经验,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能达到,但我觉得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概念细节上的引导做得不够到位

在让学生用“面积”一词说一说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当学生把“数学书封面”说成“数学书表面”时,没有及时引导、纠正学生的说法,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误区。

2.学生汇报方法的顺序处理不够妥当

学生汇报“摆方格”方法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摆出图形的邻边,根据邻边的个数计算出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第二种是把整个图形所包含的方格都摆出来再数一数。我没有考虑到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就是第一种的简便方法。而是让学生先展示其中的第一种,再展示第二种,颠倒了认知顺序。

3.没能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

在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活动中,愿意思考,踊跃发言,学习欲望强烈。但考虑到时间关系,没能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篇: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

在学习《认识面积》这一节课时,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的课堂教学就从“画树叶”,到“涂树叶”,让学生感受周长和面积的不一样。接着通过摸一摸自己和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感受到面积是有大小之分的,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盖面、桌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教学“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剪刀、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5角的硬币等学具通过观察比较、重叠比较、剪拼比较、摆实物、摆小正方形等方法比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能够自己亲手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让学生用剪刀进行剪拼时,出现了问题。我本来预想学生能很好的通过自己手中的剪刀进行剪拼比较,可是孩子在拿到两个图形后,不知如何下手。见此情况,我和其中的一个小组配合,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让孩子看,现在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码?如果你手中只有剪刀,你该怎么办?孩子顿时明白了,可以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然后比较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多余的部分仍然不能直接比较出谁大谁小,又该怎么办?孩子这时知道了,继续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接着比较。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是等到最后能比较出大小了,却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颜色都是白色的,不知道哪一个是长方形的,也不知道哪一个是正方形上的。顿时我傻了眼,自己的备课不够充分,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去实际操作,只是自己认为的学生能做好。鉴于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在课前提前做好准备,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到最后就能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了。结果这次结果很好,孩子没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个图形大?并且孩子还在从基础上,自己也找到了一种好方法,重叠的方法,真的是让人开心。

通过这次课堂的无意发生的事件,提醒自己,要想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甚至是一个湖。不仅如此还要亲手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孩子的认识特点和已有知识基础。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2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面积的.概念在本单元是一个重要起始概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看图片的大小,人身高的大小;摸一摸、摸自己的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数学书的封面等;比一比、比手的大小和桌面的大小,黑板和数学书的封面大小比较等方法,最后形成概念。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叠多种比较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二、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出示各种形状的玩具和两张卡片,让学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从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汇报讨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实际操作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面积单位的确立中过的不够扎实,需后面加强指导。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3

在认识圆柱体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都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②学生的探研学习是无序的,随意的;③各组的各位成员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差异很大;④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⑤学生不会交流学习。

研究“圆柱的认识以及表面积”是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圆面积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已具有了独立研究表面积的能力,而且圆柱形在小学生的'显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备课组将此学习内容作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习的材料。

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这样的课,让学生进行探研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是设计好一张让学生有序进行知识归纳和理解的表格。

2、这样的课还要多让学生上逐渐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不是引导、指责,指导也应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给予

4、这样的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4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

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

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

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5

《认识面积》一课是学生正式学习的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和观察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不够严谨、规范。对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关注把握还不够到位。比如让同桌比较手掌面积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的比较并不规范,但我并没有关注到。还有画正方形的方法也不规范,给了学生不严密的示范。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注意到地方。

3、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本节课,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没有准备多媒体教学,所以在学生比较两个面积大小的时候组织不是很好,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有的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面积比较的四种方法,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以后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就使用多媒体,这样能给学生直观认知,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定会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6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更是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再创造”。这里所指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不是要让学生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也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应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结合这节《面积的认识》,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面积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只是把教科书上精炼的思维结果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将其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以上展开的过程中,不仅清楚地理解了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的含义,参与了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面积单位”这个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体验或自己发现前人的.思维方法,这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大有好处,而且也给了他们点燃智慧火花的机会,使这些今天的“准发现者”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会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教科书上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教师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把教科书上精炼的思维结果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展现开来,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把这些过程简单地、浓缩地再现,并将其设计成具体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我想,这种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正是将来“创新“的源头活水,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魅力和最有效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更是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再创造”。这里所指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不是要让学生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也不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进行创造发明,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应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结合这节《面积的认识》,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面积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只是把教科书上精炼的思维结果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将其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以上展开的过程中,不仅清楚地理解了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的含义,参与了面积单位产生的简单过程,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面积单位”这个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体验或自己发现前人的思维方法,这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大有好处,而且也给了他们点燃智慧火花的机会,使这些今天的“准发现者”变得越来越聪明,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会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教科书上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教师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把教科书上精炼的思维结果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展现开来,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把这些过程简单地、浓缩地再现,并将其设计成具体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我想,这种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正是将来“创新“的源头活水,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魅力和最有效的。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7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借助多种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了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允许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尽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开始,我拿出大小不同的纸片,让学生比大小,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概念,同时也把学生推到了主体的地位,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二、动手操作,注重知识的生成的.过程。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三、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样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运用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8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然后通过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9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

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

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

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

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

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0

“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会比较两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积大小。因此,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情境与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大量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我认为本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情境导入。

通过小兔和小狐狸比赛刷墙的情境,引入比较“面”的大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面积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针对涂围成的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赛,设置重重障碍,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不仅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找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地方法,交流结果,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同时,设疑和引导渗透了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鼓励与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四、运用媒体,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数不规则图形中不满一格的图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在教学数不满一格的图形时,媒体动态演示移、拼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不满一格的拼成一格的过程,理解数的方法,学生就能很轻松的学会数的方法。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1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但就这堂课的知识点而言,其实主要解决两大问题1、什么是面积?2、面积有哪些单位?重在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

基于这样的理解。这节课,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和观察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还是很顺利的说出了许多如电话机按钮、开关按钮、大门牙,还引来了学生的一片欢笑声。在教学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来表述一平方分米和一平方米,由于有了前面一平方厘米的表述范例,学生都能够照样画葫芦式的说上来,可让他们具体到底多大,学生都难了,说明表面积差不多是一平方分米和一平方米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真的不是很多,或者说好多小朋友根本无法想象到底多大,为了加深影响,给学生以直观表象,这部分我特意让学生自己用手势比划一平方分米的大小,而一平方米则是通过四人上台围成一个正方形来表现的。应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纵观这节课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讨的空间,让他们在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掌握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以及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面积相等的不同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在实践中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但课后,学生的作业情况还是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反复琢磨着,这节课总的给我感觉上得还顺,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他们也很轻松、自然的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但是我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掌握,却忽视了面积大小比较方法的突出以及全体学生的学习层次,有些地方为了抢时间,速度可能太快,成绩好的学生能马上接受,可中下等生却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中等及偏下的学生一旦自己听不懂了,他就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另外有些习题的讲解没有落到实处。所以想来,平时还是要多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对于那些有准对性的练习,特别要讲到位,我想也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2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低,在形体教学中,往往依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以往通过实物演示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印象会更为深刻。上课时,老师叫学生拿出实物进行观察,进而揭示像椰子汁罐、八宝粥罐这类的形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但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差,怎样由实物转到立体几何图形呢?这时就是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的时候了,我用它来演示实物抽象到立体图形,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接下来,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及周围的面,引入圆柱的特征,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利用画面的反复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了这个重点。这样,能更为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

圆柱侧面积的推导用动手演示当然也可以,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则显得更为方便。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屏幕上逐步演示沿着圆柱体的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并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是特例),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导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如: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什么?宽呢?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求?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面积公式。这种声情并茂的动态演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它们十分投入地关注画面的移动、展现,对每一处的变化都观察得十分细致、全面。这样学生就不用机械地背诵公式,他们的头脑里随时会再现出这一场面,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创造了条件。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3

在认识圆柱体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都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出现的主要问题:

①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

②学生的探研学习是无序的,随意的;

③各组的各位成员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差异很大;

④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⑤学生不会交流学习。

研究“圆柱的认识以及表面积”是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圆面积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已具有了独立研究表面积的能力,而且圆柱形在小学生的显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备课组将此学习内容作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习的材料。

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这样的课,让学生进行探研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是设计好一张让学生有序进行知识归纳和理解的表格。

2、这样的课还要多让学生上逐渐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不是引导、指责,指导也应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给予

4、这样的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们的教。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4

《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黑板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的面比较大?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我说有的时候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一节课在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比一比数学书表面和练习本表面、教师手掌面和学生手掌面、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过对比较过程的小结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第二,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灵活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利用已非常了解的'七巧板知识突破面积含义中对“封闭图形的大小”的理解,利用七巧板图板面积大小和七巧板拼图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这一活动有多种比较策略,因此课前我准备的比较工具多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宽阔,比较的策略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值得深思和改进之处:

有关环节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真正留给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值得考虑。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15

在认识圆柱体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都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出现的主要问题:

①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

②学生的探研学习是无序的,随意的;

③各组的各位成员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差异很大;

④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⑤学生不会交流学习。

研究“圆柱的认识以及表面积”是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圆面积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已具有了独立研究表面积的能力,而且圆柱形在小学生的显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备课组将此学习内容作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习的材料。

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这样的课,让学生进行探研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是设计好一张让学生有序进行知识归纳和理解的表格。

2、这样的课还要多让学生上逐渐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不是引导、指责,指导也应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给予

4、这样的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们的教。

下载《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面积》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1、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这个概念,我是从“面”的概念入手,通过涂色比赛后动,制造冲突,发现树叶表面大小不同,结识什么是“面”,面的大小的比较: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观......

    苏教版《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全文5篇]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 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 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刘丽常德市武陵区社木铺小学 电话:*** QQ:120589070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61、P62页一、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认识面积》,课本第60、61页和62页上面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献县十五级乡边马小学 陈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72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

    面积的认识 教学反思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李云艳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