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一小学 李敏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个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形象地概括出来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品词析句的能力,能逐层深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品质,并进一步明确作者用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力求以下两点: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飞与夺是一个凝固的整体,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打比方这种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文中人物的语
言行动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体会他们不
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天险片段: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
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师:这就是在四川省泸定城西门外,横跨大渡河上的我国著名的铁索桥泸定桥。)
2、师简介时代背景。
在70多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经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国民党将领蒋介石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因此,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去,粉碎国民党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让所有红军顺利过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3、板书课题
4、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飞”和“夺”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之后你最想说什么?
3、师:从你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们很激动,对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表现无比的崇敬,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起因---经过---结果)
4、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5、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记叙“飞”和“夺”的段落。
【设计意图】 一篇文章或明或暗,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这个线索就是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教师就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从而理清了作者的思路。
三、紧扣题眼,精读细想
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品味。(一)、思考: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怎样“飞”的?(读2—5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指名说)
2、学生谈感受。
3、师: 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没有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出示课件 战士们在雨中行军的场面)
4、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学生齐读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5、当“抛”字映入你的眼帘时,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二)、过渡:就这样,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飞一样的速度抢先赶到泸定桥,为夺取泸定桥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1、出示课件:大渡河和泸定桥的画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借助课件身临其境师生共议,感受泸定桥的险,以及红军战士夺的困难。
3、师:面对着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并没有退缩,征服了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眼前的困难又算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夺的?
4、指名读7、8自然段。
5、播放22位英雄英勇夺桥的壮烈场面:这是悲壮的一幕,在生死存亡关头,在千钧一发之际,我们的红军奋不顾身地往前冲,面对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的教学,抓住重点,避免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句,利用多媒体课件,读中体验,进入情境,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
四、回归整体
1、师生共读首尾两个自然段,抒发情感。
2、再读课题,师: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成了长征之魂,民族之魂。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由心底里为文中的故事所感动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
五、作业:面对着可歌可泣的英雄,面对着可恨的敌人,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拿出你的笔,动手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为了北上
继续北上
必须夺桥
渡过天险
(起因)
飞---抢时间
不怕困难
(结果)
夺---攻天险
(经过)
奋不顾身
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飞夺泸定桥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一小学李敏
第二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水上拓展项目活动指导方案
飞夺泸定桥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项目有助于鼓励学员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2、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
3、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感受重走长征路的氛围,学习换位思考。
二、活动难点:
1、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
2、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应对恐惧和压力。
三、活动准备:
1、器材:保险绳、安全带及安全帽
2、检查器材及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3、活动前热身,重点是四肢及关节。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设置:
脚下队员们能踩到的是铁索和哗哗的流水,这与当年红军长征时飞夺卢定桥场面类似,故而命名为泸定桥。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能否获得真正的胜利,勇士们加油吧!
二、讲明要求
1、严格遵守拓展训练场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2、按照活动的正确方法进行体验,不做危险动作。
3、在体验的过程中不容许相向而行,以免发生碰撞。
4、在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容许进行项目体验。
5、此项目限2-3人同时体验。
三、活动过程
第一步:教会学生系安全带的正确方法以及做好其它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步:将学生带到水上手脚吊环的一端,准备进行体验; 第三步:将安全带和保护索道的锁链相连接,依次有序的进行体验; 第四步:学生手抓拉环脚踩钢索,或手抓铁链脚踩脚环,安全通过到达对岸。
四、分享、交流、小结
(一)让每一组分享交流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二)个别学生进行分享。
(三)教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存在的不足提出改正的方法)
第三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毛主席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了《长征》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大渡桥横铁索寒”,这里的铁索桥就是――泸定桥。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这节课上,你想进一步学习哪些内容呢?
生:为什么“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俗话说的: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自身解决这些问题。
(三)初读
1.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想一想红军为什么必需夺下泸定桥? 小结:看来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惟一(板书)通道,夺下泸定桥势在必行!
(四)再读
1.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了,想知道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吗?就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内容,在旁边写写批注。(2、3分钟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 同学交流一下。
要求:他在发言的时候,请大家认真地听,假如你有自身的见解,希望你能随时给予补充。全班交流:
自然――1)时间紧,路程远;2)天又下起了雨、天黑;3)泸定桥险、水急、山险。
人为――4)对岸有2个团,再加上2个旅就更难打;5)敌人拿掉木板;6)在对岸放火;7)筑好工事 自身――行军疲惫、饥饿 着重分析以下问题:
1)时间紧,路程远。到底路程有多远?时间有多紧?
教师小结:240里啊!同学们,从咱们青岛到平度有200公里左右,红军战士要走的是120公里的山路,在20多个小时内赶到,要一刻不停地急行。
3)泸定桥险、水急、山险。谁能具体地说说。(出示图片)教师小结: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站在30米高的泸定桥上,脚下踩的是摇摇晃晃的铁链,向下一望,大渡河水汹涌澎湃,水声震耳欲聋,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看来,泸定桥的确是天险。在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经率大军4万人抢渡大渡河,结果全军覆灭,未能渡过。蒋介石也扬言说“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出示段落)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急、桥险。
4)筑好工事
a.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
b.你认为他这样读行吗?这个敌人怎么样?敌人不行,为什么?(猖獗)
教师小结:读得好!教师点评:气焰如此的嚣张,利用自身占据的有利地势,扼守桥头。
教师总结:从你们找的困难中可以看出,――,――,――是自然困难,而――,――,――是敌人造成的,再加上红军自身的疲惫,真是困难重重(板书)!(教师边说边用“――”或曲线画)
2.了解了这些困难,现在你们明白了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了吧!
学生回答:1.时间紧,路远,要和敌人赛跑;2.敌人认为只能飞过。3.哪位同学愿意读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红军战士是怎样飞跃天险,夺取泸定桥的?(学生读完后)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把它画下来?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1)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课件出示)
师:三连的战士呢,他们在干什么? 先铺木板,再突击行不行?那么二连战士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小结:是啊,二连战士明明知道,冲在前面,就意味着牺牲,但是为了大部队的胜利前进,他们毅然用身体挡住了敌人射来的子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局部。(齐读)。
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深,说说感受?
(2)千钧一发――敌人放火,桥头被大火包围――体会出战士们在“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激烈的格斗”。教师总结:
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顽强(补充板书)“飞”过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补充板书)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激烈局面。(放录像)
4.从你们的神情中,我可以看到你们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你想说些什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师:红军夺下了泸定桥,所以“三军过后尽开颜”,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长征》。
(五)安排作业
1.现在距离红军飞夺泸定桥已经整整70年了,70年过去了,二连的这22位英雄现在都在哪里呢?让我们开展一个寻找英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课后读读其他长征故事,进一步了解长征这段历史。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由于时代的距离,学生理解课文肯定会有所困难,因而在这节课上,首先,老师组织学生解决“红军为什么必需夺下泸定桥”一个问题时,强调“必需”二字,也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红军不从这里走行不行,或者说从水里走行不行?通过读书、介绍课外资料,抓住“惟一”一词,把这样一个问题先解决了,对处置下文,特别是对学生理解夺桥过程中,二连战士为什么明知冲上去就是送死,还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一问题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通过录像再现这一激烈局面,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为受到爱国、珍惜现在生活的熏陶起到良好效果。
红军长征途中,一路都在“夺”,而这一战的特殊性却是在“飞”上。“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要“飞跃天险”,所以课文以大篇幅写了我军战士在行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在教学中也抓住了这一点,提出了: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这一问题,紧紧抓住“飞”字进行教学。
第四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7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并理解“千钧一发”、“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等重点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四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比赛。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
2、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了敌人的什么心态?
(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六、七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六、七自然段。(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3、抓词句,重积累,深切感悟。
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已经初步学会了抓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并养成习惯。在本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能力,放手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能很好地体现红军战士飞兵急奔抢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和具体细致地描写泸定桥及大渡河水的语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并联系上下文内容,真正体会到红军抢时间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深切感悟到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自己对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得到升华,同时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飞 夺 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桥险
勇往直前 奋不顾身
水急 敌狂)
第五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鸡西市园丁小学(原局二小)苏清波.飞夺泸定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