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时间:2019-05-12 16: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第一篇: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发布者:蔡新生 来源:

时间:2006-11-1 9:23:25

http://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主体报告

2004年,我校确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体现发展性辅导的“尊重、信任”理念为核心,构建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科研项目。以期推动学校走向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几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校的发展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以“尊重.信任”理念为核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是有效、高效推动教师成长的平台;第二,“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系统模式是:以体现尊重信任态度和行为的“心育课”为核心,以心育的学科渗透为主阵地,以个别心理辅导为辅助,以家长心理辅导为家校协同支持的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的心理教育。

本报告将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研究的过程回顾、研究的结果等三方面对本课题作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得到满足,而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公布的警示表明: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心理疾病。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紧张,环境的刺激,竞争的压力等,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这无疑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据我国教育部调查统计,中小学生中有73.3%的学生有健康问题,其中90%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就我校情况来看,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富家子女的消费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特别是有些教师、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方法简单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得不到尊重和信任,因而造成自卑、失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我校决定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尊重.信任”的补救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尊重”,就是接纳、认同、重视每个人的独特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人的个性、情感、意识和人格。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尊重,尊重人性能助人向善、尊重差异能培养人的创造性、尊重能鼓舞人尊重自己和他人。总之,尊重能带来巨大的心理推动力,使学生在内心触动、感受、体验过程中,将道德品行内化为个人成长的需要,外化为正确的言论、行为,并由此形成现代健康的人格。而“信任”,是毫无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它与“尊重” 相辅相成,是“尊重”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如果得到信任,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无比的热情和更大的积极性,并自觉树立起“自尊自爱”的意识,从而达到人格的进一步完善。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以这种思想来看,过去的教育多年不把学生当“人”看待,而是当作工具来塑造,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导致不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得到尊重和信任、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这

本身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高层次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社会,转变育人观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相处,民主和谐,使每个人的动机、情感、个性以至人格都受到重视,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研究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把尊重作为人的一种重要需要,把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作为其研究的主要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该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人类同其他任何生命有机体一样都具有求生、发展和增强自身的天赋需要,有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倾向,就是“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是人类唯一的天生的动机,使人不仅能克服重重困难,求得生存,并不断成熟发展。人无论生活道路多么艰难,生命的这种内在的倾向决不会改变。只有我们认识到学生身上的这种潜能,尊重和信任他们发展的主动性,他们这种发展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素质教育的理论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得到尊重和信任,以及懂得尊重、信任别人,他们就会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能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见解以及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操作程序。开展以“尊重.信任” 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增强自立,自主、自强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并在发展中萌生创新意念,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实施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实施

课题主要围绕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渗透心育”“个别心理辅导”三方面开展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实施,构建一个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包括:

低年级: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发展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力。克服常见的不合群、依赖、恐惧等心理障碍。

中年级: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主动好学精神。克服“厌学”、“自卑”等心理行为。

高年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成功喜悦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克服学习焦虑、过度逆反、交往过密等心理问题。

1、学习专业知识

2004年3月,我们的心育课题组成立了。我们课题组成员没有一个是心理专业教师,大家对心理理论知识掌握不多,只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过心理学,参加工作后再没有作更深入的学习。要开展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遇到困难重重。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究竟是怎么上的?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如何从学生的行为表现去分析他们的心理,又如何对这些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等等?因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为了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重点在于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工作方法。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的周五召开一次例会,学习外地经验。又如大家边学边做、在做中学。课题组成员经常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工作进展情况。平时,我们只要在报刊杂志上发现有介绍别人的经验好的文章,就互相传阅或印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课题组的老师为了尽快掌握健康教育的本领,大家积极到郑州购书中心选购相关的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等,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因为这项实验还牵扯到各个学科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故我校还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请心理教育专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做情绪的主

人》、《健康人有新标准》、《自我意识要正常》,还派刘艳华老师、赵绘红老师、高春玲老师等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听课。

2、优化心理教育的显性课程

在开发心育课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学习找感觉

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们开展“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才听到的新鲜事,当时,课题组成员都充满了好奇,“心育课”的教材是怎样的?用什么方法去上呢?我们没有教材怎样上“心育课”呢?经过我们收集和研读了各地的优秀教材,以及观摩了示范课,我们打开了视野。开始了“心育课”的尝试。起初大家都找不到感觉,产生许多问题:“心育课和思品课有什么区别?”“怎么心育课与学科活动课有点相似?” “怎样从课中去体现我们尊重、信任” 等等。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渐渐找到感觉了。第二阶段:根据问题定内容

心育课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从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注意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内容。如刘老师针对学生普遍地夸大个人的作用,而忽视集体的力量的心理,设计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心育课,先通过“心心相印”的游戏进行比赛,再引导同学谈谈胜败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互帮互助,才能合作成功,把事情做得更好。然后联系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事情时需要团结一致才能获得成功的实例,从而增强了要合作心理。

由于心育课形成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尽情倾诉,充分体验,从中感受,领悟及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以下是三年级学生张楠同学的“一节心育课的收获”:

今天,下午第二节又上我们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了,这一节课是“多称赞别人”上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被人称赞过吗?有的请举手。”我们纷纷地举起手来。老师又问:“谁能把别人称赞你的那件事告诉大家。”同学们又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发言机会。老师请了很多位同学讲自己被人称赞的开心事。有的说“我考试得了一百分,老师称赞我”、有的说:“我帮助家里打扫除,奶奶称赞我”……,老师笑着说:“啊,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曾经被人称赞过。”老师又问:“那你称赞过别人吗?有的请举手。”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才只有八九个同学举起了手。老师叫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那次我去滑冰,看见五年三班的一位大哥哥,他当时不会滑冰,我教了他,他一下子就学会了。我就称赞他:大哥哥你真棒,一下子就学会了。大哥哥听了我的称赞开心地笑了。”老师说:“刚才我看见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被人称赞过的,现在我请他们站到前面来。”三位同学走上了讲台后,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会称赞他们吗?”同学们有的说:“张鑫浩,你是大力士!”有的说:“高天庥,你的字写得真美!”有的说:“秦路,你写的文章真好!”我发现被别人称赞的和称赞别人的同学都很开心。后来老师请我们写一句称赞别人的话送给自己要称赞的朋友。我看到全班同学都开心地笑了。在这节课里,我知道了原来被别人称赞是很开心的,称赞别人也是很开心的,今后,我要学会多称赞别人。第三阶段:实际出发建队伍

课题研究初期,只是课题组的几个成员上心育课,后来大家认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人人参与,班主任就更是义不容辞了,于是学校就决定由班主任兼任心育课。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容置疑,但实施起来又碰到了问题:学校没有心理专业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每位班主任担任,涉及面广;由于专业陌生、忙、学习和观摩不足、指导没有照顾到每位老师等原因,出现有一部分老师上心育课找不到感觉、上不出质量、达不到目的的现象。所以一些老师要求由专职老师来任教的建议。针对这一问题,在05年3月底,课题组成员、范校长、王校长和齐主任在校长办公室进行一次研讨活动。老师建议;每个班

主任除了上语文课外,其他的课可以分工负责。如一个年级由一位心育老师负责全年级的《心育》课,由另一位老师上全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以此类推。这办法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把一门课备好,而且备好的课可以重复上,有机会调整和改进,有利于积累经验和出精品课。我们现在只上本班的心育课,上完后评课完了又没机会及时重复开课,不利于提高。而且有一支支分学科的小分队可以在集体备课、说课、观摩、试讲中有更高的效率,还可以满足有兴趣上心育课的老师的需要。我们在行动中遇到问题,就尝试调整我们的行动。在这种行动研究中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师资队伍。

3、加强心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措施。心育在学科教学的渗透主要从三点考虑:

一是营造好氛围。课堂上良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影响源。心育的渗透首先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例如教师以自身的言行示范着对同事、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这种身教中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教师学会用眼睛、微笑组织教学;以真诚理解的态度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课堂氛围。二是寻找结合点。结合点包括从内容上的和活动上寻找。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之前从没接触过的新做法,由于经验不足,有的老师不知如何开展,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容易渗透,但数学、美、音、体要渗透就比较困难,还有的教师为了履行渗透心育要求,贴膏药式地设计渗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科组、分年级地学习教材,结合各科教材,先找准学科教材与心育的结合点。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诚实的孩子》的诚实守信,《爱迪生》的爱科学、耐挫折、坚持信念。在具体教材中找出体现心育的切入点。如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图形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并通过灵活多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如利用活动法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内容渗透到学科活动中,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训练胆量;对自卑、抑郁的学生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以助其树立信心。还可利用游戏法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我们还多次进行学科渗透的研讨课,新郑市教科室的老师来我校听了美术老师的渗透课,认为该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带给学生轻松愉快和美好的享受。

三是开辟沟通道。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的沟通过程,有效的沟通又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从课堂语言方面,老师注意使用鼓励、尊重、商讨的话语方式,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从课后方面,通过指导学生以作文、写日记等方式,反映自己的看法,发泄心理困惑,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五年级学生牛童曾经为妈妈不尊重自己的隐私翻看自己的日记而感到苦恼,后来她通过日记的形式给妈妈提意见:

“我的妈妈有时会很疼我,有时候却令我很讨厌。今年的暑假,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夏令营活动,当我回家后,我已经发现我的抽屉、柜子、连日记也给人翻查过。我实在很生气,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干的‘好事’,这些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知道妈妈关心我,害怕我会学坏,但这也不应该翻我的东西呀。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需要空间,我要有私隐。我不想您这样偷偷摸摸看我的东西。有事可以心诚布公地对我说。’妈妈,希望您听听我的意见,做一个我心中的好妈妈。”

我们的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机会,就在日记下面回应道:“你真聪明,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你的妈妈表白自己的心,我相信你妈妈看后一定会尊重你的。请记住,要懂得应用学过的心理知识来调节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每天每时都是阳光灿烂的,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4、拓宽心理教育的时空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工作,因此我们还注重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心理教育空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校园心理环境是学校群体认同的心理趋向,是群体意识的反映。我们以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基础,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其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内经常开展的小型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劳动竞赛,国旗下的诗歌朗诵、黑板报、小板报、小美展比赛等趣味活动,既能调节学生紧张的心理,又能在活动中激发热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长学生的才干。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我校注重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注意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自己心情。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心健教师赠言栏、校红领巾广播站心健教育专题广播和“心语”信箱。这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还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时间,由课题组成员选择一个带普遍性的教育话题进行十分钟的辅导讲座,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教育话题有“家长不同意看课外书怎么办”、“受到家长不明真相的批评怎么办”、“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怎么办”、“考试前很紧张,总怕考不好,怎么办”、“被老师误解了,怎么办?”、“我特别不喜欢某一个老师怎么办?”、“该如何摆脱厌烦感”、“怎样才能摆脱孤独,把悲观的感觉从心里赶走,学会保持最佳心境?”等,心理辅导员通过故事给学生带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这些话题针对性强,再加上辅导员的亲切话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滋润学生的心灵,很受学生欢迎。

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性器官与性机能迅速发育、性心理剧烈动荡阶段,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性知识来认识自身的变化,性生理成熟的前提与性心理成熟的滞后,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了惊奇和困惑。课题组成员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进行性心理辅导。进行了“迎接青春期——你准备好了吗?”专题教育,上了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课,还播放了青春期健康教育的VCD,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异性,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心理品质。

(2)开展家长心理辅导。让心理辅导走进家长之中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找心理辅导员倾诉的和我们跟踪辅导的个案不难看出:不少有问题的孩子多与他的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会向父母求解,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因此,指导家长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辅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也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课题组成员也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个责任。每次开家长会,课题组成员总会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向级长推进相关的文章,让老师们在家长会上作辅导材料。如: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长会上,赵绘红老师就向全体一年级新生家长做了《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建议,对孩子抓好入学心理辅导,要使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不再是幼儿园里不懂事的小朋友。要向孩子介绍学校的简史、现状、纪律、课程安排,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明白到学校来不是为了玩,而是要担负一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纪律。同时,在将来的学习中会遇上困难,作为小学生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让孩子尽量缩短心理适应过程,使学校的教育在孩子身上尽早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我们还注意家校的沟通。组织关于心健话题“孩子应该有隐私”、“孩子不应该有隐私”的辩论赛,开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出一份家长心理问卷调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孩子在家的表现,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指引孩子获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由一个校长和一个课题组的老师为家长

解答教育孩子的困惑,这种做法深受家长的欢迎。

另外,课题组成员在辅导学生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家长的辅导。如:

许宁曾经是个非常棒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全园56名老师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聪明、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可是一进入小学,不知怎么回事,他变得不乖了,课堂上小动作多,成绩不理想,到三年级的时候居然发展到连课堂做都敢经常不交。为什么昔日的好孩子如今不乖了?父母十分担忧和不解,找刘老师咨询。经过接触,陈老师终于打开了这个“谜”,原来逆反心理在作怪。许宁随着学习环境的转变和小学与幼儿园要求的改变,他过去的那些优点被过多的缺点所掩盖,过去的一片赞扬现在变成了满耳的批评和说教,在加上对故事书的迷恋,他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而家长对他则是一味地批评和打骂。老师和家长的所作所为换来的却是他更多的敌对心理,这使许宁产生行为与心理发生脱节的现象,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转移到学习、生活上来。表现出孤独和抵触等心理状态。刘老师认为造成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她首先耐心地作好家长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孩子也有自尊,当他处于学习的转段期时,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要耐心地对待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斥责和打骂,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倾向,甚至小小年纪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许宁的父母明白了,并迅速转变了教育方法,许宁也“药到病除”,与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通过开展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有了明显提高。请听家长是这样说的:

李卓宇家长说:“听了《要做个合格的家长》的讲座,使我懂得:爱孩子,但并不是盲目溺爱;做孩子的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及工作态度影响孩子,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与孩子平等相处,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做到民主、开明、宽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谢谢老师,我会努力,做个好家长” 石硕家长说:“参加了的家长会,我懂得了要尊重孩子,不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聊天,耐心听他的倾诉。现在,每当他兴高采烈叙述事情时,我会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他分享,表示对他的重视。在家讲民主,以理服人。如果我做错了,敢于向孩子认错,做孩子的榜样。同时我也积极支持孩子工作,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谢谢老师。” 陈啸家长说:“这次的来访使我懂得:对孩子娇而不纵。做孩子良师益友。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正确引导,多启发,少责难。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影响孩子。今后我会努力去尝试。”

三、课题研究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在探索中建构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即以心育课为核心、以学科渗透心育为主阵地、以心理辅导为辅助、以家长心理辅导为家校协同支持的力量,全方位开展心理教育。此外,研究还发现,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为核心理念的校本科研探索,既体现了心理教育的最根本最精髓的实质、又是为老师们乐意接受和易于把握切入口,所以本研究的另一显著成效是成长了一批体现先进教育辅导观念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老师。具体汇报如下:

1、形成了高素质的心育师资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各课题组的集中学习和讨论,以及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认识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信任,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态度与学生相处,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多和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建立起心理教育的良好感情基础。

五年级的刘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她知道了很生气,硬要见家长,那个学生死活不肯,哀求老师给他一次机会。当时老师哪里听得进去,结果家长见

到了,回家后,他妈妈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一打,是打去了他的懒惰,他再也没有不交作业,但也打去了老师和他近一年来建立的感情。刘老师后悔极了,她想如果当时自己能冷静下来,信任该学生,给他一个机会,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从此,刘红让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特别喜欢她,也喜欢她教的学科。

在学习与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学会读懂学生这本书,在接受个案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了解当事人的有关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急于做出判断,避免先入为主,克服思维定势。辅导教师学会尊重、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孩子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也初步掌握了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出现什么的心理问题,如何透过学生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技巧。

2、探索多样化的心育课辅导方法

(1)活动、体验辅导法。活动、体验辅导法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例如赵老师的《学习真快乐》,以尊重和信任学生为辅导的准则,通过猜字谜、解密码、填字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是一件乐事,也从中悟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放弃、肯努力,才能成功的心理。

(2)讨论、明理辅导法。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还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寻找快乐》,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到快乐?把它写在快乐清单上并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的活动,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快乐,以及遇上不快乐的事情,怎样保持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生活中到处有快乐,只要我们善于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愉悦的心情去发现,用心地去寻找。从而培养积极、快乐人生。

(3)反思、求新知辅导法。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步步的解决。

(4)在生活实例中明理。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的教学中运用了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我们还探索出心育课堂教学的原则:(1)师生平等原则;(2)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原则;(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原则;(4)注重情感体验原则;(5)自由开放原则。

3、学科渗透心育中构建流动着情感和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

要保证心理教育的成效,需要各科教学这一主阵地的协调推进。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学科的教学既科学高质量,其本身又体现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即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同时,也是心理教育的过程。我们不少老师是心育课的教师,同时更是一位学科老师,他们自然和自觉地把在心育课中形成的体现尊重信任精神的态度和行为迁移到学科教学中去,其他的学科老师也尝试在课堂心理氛围、师生关系建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体现学科心育。使课堂充满感受和体验,教学过程流动着情感和充满活力。(1)形成尊重信任、轻松和谐、安全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

经过长期的摸索,我校不少各学科的老师都能有意识地注重教学过程良好心理氛围的建设。

让学生在受尊重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在受鼓励的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展开思维的碰撞;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促使我校学生在积极主动、活泼开朗方面有明显的发展。

如:语文课《找春天》教师以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老师引导说: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又如:语文课《两只鸟蛋》,老师问:谁愿意把这首诗歌朗读给同学听?如果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朗读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就用你们的掌声为他加油,好吗?这样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选择喜爱的部分反复阅读,使学生不受束缚,主动地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悟出诗歌意境美。这部分的朗读把生生之间的评价穿插在其中,学生们利用掌声对朗读的学生作出即时的评价,掌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时非常大的,朗读的学生因获得同学的掌声心情愉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其他学生也因渴望这一份的赞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争取机会,带动课堂气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进行心育。

如何使学科教学和心育真正融会贯通,自然而不着痕迹地进行,避免牵强附会,为体现心育而进行心育。这是一个难度颇大的问题。需要老师的挖掘和探索以及多种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理论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还处于探索之中。

在语文课《争吵》的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教师利用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我”的心理。(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克莱谛”的心理。(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调节。郭老师上音乐课《渴望春天》问:如果让你来表现春天,你会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学生踊跃回答,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音乐实践,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应用题教学例题以花、草为例子,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花草能使人心旷神怡,美化环境,我们要爱护一草一本,爱护大自然。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3)灵活运用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方面,老师们做了大量尝试。通过协作学习、互动学习、反思性学习、自学、开放式学习等方式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老师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探索与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完全一致。以下是一些老师的实践心得。语文课《自己去吧》,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鸭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数学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看、想、动手操作,从三张纸板中选择合适的一张纸围一个长方体纸盒,然后说出是用几号纸板围成的。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由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术课指导学生欣赏各种陶瓷的制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制造陶瓷,有的搓泥条,有的造制板,制造完毕,分组进行评比。学生提高了对陶瓷的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语文课《小鹿的玫瑰花》的自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

开展识字和读课文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读得通顺。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小组竞赛中,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4)教学过程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适度渗透原则;(2)针对性原则;(3)体现兴趣原则;(4)民主自治原则;(5)体现成功原则。

4、心理辅导走向专业化,在照顾特殊需要的学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个别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对辅导老师的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对环境也有特殊的要求。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追求,在帮助学生解决个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和有效的尝试,同时也锻炼了从事个别辅导的老师,使他们不断走向专业化。

(1)“爱心+耐心”的家庭问题学生辅导

对家庭有问题学生辅导,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核心是关爱。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种种不幸,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他们更渴望爱来抚平创伤的心灵。

高老师“关注、倾听、爱心、耐心”的辅导模式,使学生在感受到爱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化: “我观察到靳亚杰平时的情绪十分不稳定,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却常常做出伤害同学的行为,性格也比较反叛,通过了解,知道亚杰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她自小因爷爷奶奶不喜欢她是个女孩子而无人照看,爸爸妈妈更是经常因为爷爷奶奶对她的态度而争吵不休,对她关心不到位,再加上他们喜欢打麻将,家中十分嘈杂。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使她变得性格冲动,情绪激动。

“爱”的缺乏是亚杰存在诸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想办法在这片荒漠中种草种花。我首先将她的座位从最后一排调换到我的眼前来,让她在我的目光下学习。她开始发现自己成为了别人关注的对象。她慢慢习惯抬头来看我,于是我就用眼光来告诉她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她在我的“关注”下,开始去“关注”别人。有了“关注”,为她去感受“爱”做了铺垫。

平时,我常常找亚杰谈话,在每次的聊天式的谈话中,我都告诉她,老师喜欢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的孩子,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并细心地询问她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小事情、小问题。一发现问题,我就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她。

要使亚杰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我首先去改变她过于敏感的心理,教她用“爱”去处理人际关系。我教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培养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同时教给她一些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使她身上的暴力事件渐渐减少。此外,在多次家访中,我与亚杰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和他们讲了亚杰的情况。通过反复细致的交谈,他们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打牌的时间用到了女儿的学习和交流上,现在的亚杰几乎从未与小伙伴发生过暴力事件,教室内外也常常传来她开心的笑声。……”(2)“诊断分析、查漏补缺、鼓励欣赏”辅导学习落后学生

辅导学习落后学生,首先要分析他是因基础影响成绩,还是因态度、方法影响成绩。有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一年级二班的胡轶龙学习成绩差是因为缺乏学前教育和自信,做事速度太慢导致的。针对他具体情况,辅导老师赵绘红制定专门训练计划,首先抓紧他的汉语拼音、生字、字形结构、写字笔顺、二十以内的加减口算等基础知识的过关,使他能与同学们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改变他的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提高他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难题的学习技能。要求家长戒掉“蠢猪”、“笨孩子”这样的口头禅,每天讲几句以上赞扬他的话,帮助他建立自信心。课堂上,遇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读读生字、说说字形结构、数数字的笔画数、念念简单的句子等等,都尽量给他露一手,创造机会让他多表现自己。让他多有机会表现自己和因多次得到肯定,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多欣赏他的学习、工作的过程,少把他与别

人比效果。做作业慢,除了因为他写字认真,每个字都一笔一画的写得工工整整外,更主要的是他在做作业时东张西望,从他做作业的速度入手。每次做作业前,现提醒他要专心致志,减少东张西望的次数,速度比原先提前了一名。还不时地给鼓励他,帮助他改掉不良习惯。(3)“建立关系,矫正认知,强化行为”辅导行为问题学生

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大多是成长中伴随其不成熟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打架、不守纪律、迟到、偷东西等等。虽然不能轻易确定为品德问题,但也需要及时辅导。

基于行为问题辅导的复杂性,我们的做法首先是建立好辅导关系。接纳、理解的关系是辅导过程的动力和基础。良好关系本身就在起辅导作用。当当事人没有感受到辅导老师的真诚尊重和信任时,老师纵然有再多的技能技巧,也难有奏效。在充分接纳和关注的关系建立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在行为矫正的同时,还需要配合认知层面的调节。在情、理、意行的整合辅导中转化学生行为。

对刘逸飞小朋友的辅导就体现了我们这一辅导取向:

一年级二班的刘逸飞同学由于性格冲动,常伤人毁物,辱骂小伙伴,同学们都讨厌他,不与他玩。赵老师分析了这个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刘逸飞同学不善于与别人交往,是典型的独生子女通病。他凡事都要别人迁就自己,当他感到自己的需要没有满足或感觉被忽略的时候,就会做一些恶作剧来引起别人的注意,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迁怒于人。他的嫉妒心强,那可能是因为他邻居有一女孩子与他同班,那孩子各方面表现不错。他妈妈经常拿那个孩子与他比较,使他觉得表现好的同学对自己是—种威胁,因而触发嫉妒心理,甚至在课堂上悄悄将那个女孩子的小辫给剪了一截儿。他容易冲动,逆反心理强,除了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外,也与小时候家庭的教育有关。他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而且多少有点“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上小学以后,教育方法上虽有所改变,由于心理辅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这也是造成容易冲动,逆反心强的原因。赵老师首先和他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了。接着,扎赵老师针对刘逸飞比同龄人成熟的特点,采取“说理教育法”提高他的认知水平,并用“抓住时机,引起内心振动”法帮助他。有一次,赵柯小朋友不小心踩了他的脚,刘逸飞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猛烈的攻击,结果把赵柯给推倒字地,鼻子也撞伤了。赵老师知道此时他的情绪较为激动、亢奋,什么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因此没有马上指责他,只是请他帮忙扶赵柯去卫生室。事后,赵老师让他自己评论这件事情,帮助他认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自始至终生活在群体中,所以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大家和睦相处。待人友善,有容人之量,可以增进感情,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以后的日子,刘逸飞心境在变,欺负同学的毛病在改。绿色在春风中萌芽。当然也经常出现“倒春寒”的日子,因此,赵老师进一步与他制订计划、约法三章。并在他做好事时及时表扬,强化其积极行为。还发动班上其他同学肯定表扬他。渐渐地,班上好些同学都亲切称他为刘逸飞哥哥,相信那不只是因为他长的高大的缘故。(4)辅导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老师还灵活结合自己的学科和能力优势,探索和实践各种辅导方法。如:

阅读辅导:阅读并不仅仅是对文字符号的理解,而是心理体验的过程。它能够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感、意志、兴趣共鸣等心理现象。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会介绍一些有哲理性的心理故事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与作品的感情内涵进行交流,并产生程度不同的共鸣的过程,从中或产生美的享受,或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涵养情操,改进处世态度,疏导不良情绪,发挥书的摄人灵魂的魔力和魅力。叙事辅导:生活中充满了故事,人的每一经历就是一个故事,人生就是故事发展的过程。“我们每个人也有一部个人的历史,我们自己生活的叙事。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被引向何方”。当学生遇到困惑或有情绪障碍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写作辅导:是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优势,通过班主任在评语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进行个别辅导的原则:尊重信任是我们辅导中坚持的基本态度和原则,此外,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还有:(1)真诚平等性原则;(2)保密性原则;(3)和谐性原则;(4)跟踪辅导原则等。

反思过去,我们在行动中研究,有辛苦,有喜悦;审视现在,我们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在“一切为了学生,师生共享成长”的追求中深入开展“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专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学校成为绿色心灵成长乐园。

第二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

课题实施计划

二0一四——二0一五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区、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 “ 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 ” 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具体计划:

(一)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需求,实施心理教育内容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我要运用心理学和理论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学生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拓展心理健康范围 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班队会、小报、网络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第二、通过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2.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 “ 家庭心理指导 ” 的有关内容。4.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6.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7.创编心理剧,并在班级演出,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8.建立心理健康,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老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寻求帮助。

立山区光明小学

谭丽

2015年3月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阶段性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渗透》课题阶段性总结

加区四中课题组

2007.1

2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时代需要。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已经收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现将这一年来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而人的素质最根本、最基础的有两个:一是身体素质,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没有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其他素质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载体,其他的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各项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调适、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用简单的说教是极难见效的,一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活动的安排、内容的选取。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应当融入到整个学校工作中去,融入到所有各科教师的所有行为中,包括课堂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防治心理障碍和疾患,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不仅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关系到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要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必须做好下列几个教学因素的转变。

1、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

现代教学论和实践已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只重视对人的知识、智力、道德等单一培养,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的、人格的整体发展,认为只要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得好,智力水平较高,品德表现较好,其心理人格自然就会健康地发展了。长期以来,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常识只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认识,许多潜在的学习心理障碍靠自己去克服。不难看出,造成中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原因,既有其客观的外在因素,也有其主观的内在因素。

就客观外在因素而言,中学的教材需要改革,课堂教学需要艺术,家长老师的人才观念需要更新,学校、家庭、社会都应为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

就主观内在因素而言,中学生的紧张情绪,孤独的情感,畏惧教育的心态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和动机、兴趣等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障碍,急需指导,急需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才能使教师积极、大胆地在教学中开展心理辅导,才能切实地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否则,优化学

生心理将成为一句空话。

2、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心理辅导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经常使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师想得更好”的语言,而绝不用“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简单都不会”等对学生的歧视性语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应以朋友的态度,征求学生意见,“是我讲的课枯燥呢?还是你们昨晚玩得太累或看电视太晚呢?”同时,及时调节课堂活动,重新激活学生的情绪。要善待愚钝的、顽皮的、自卑的学生。给愚钝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使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恢复;爱没有侮辱、贬损、没有讽刺挖苦、威胁和体罚。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也是心理辅导的立足点。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给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学生上语文课。学生课堂都很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而在课前,他们都没预习过一分钟,听课后,许多老师问他是用什么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他说:“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另一方面科学需要在民主的土壤上生存。没有民主常常找不到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即使找到了,也常因缺乏民主而难于实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平等、民主、互相协助、互相竞争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主动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建立。

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在各种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教学活动重教轻学,强调学生的继承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关心学生的外显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把心理辅导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活动。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行为以及自尊自信,善于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不是在书斋里而是在自我积极参与的集体活动中产生和养成的。所以,教学活动中要以师生间的合作和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供多方面的锻炼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讲解或演示,学生听讲或观看,学生参与意识差,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弊端,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上讲台操作部分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师作提示和配合。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利用代用品制作成小小家庭实验箱,并用它进行微型实验。组织学生在化学晚会活动中,探求“冰堆着火”、“水上舞蹈”等化学魔术奥秘,带领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形成小课题、集体研究。鼓励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和搞科学小发明,都能既有效地优化教法与学法,又能让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利,激发其创造性,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促使其自我实现,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所以,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实践、锻炼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例如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音乐能调节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静和宁静,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一种辅助方法。一节英语课四十分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上课时的心理状态容易表现为茫然、观望、应付。所以营造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就能减少课堂给他们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不要急着要他记单词、学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既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树立起自信心。也就是说教师要始终以健康的心理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出色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转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健康成长的榜样和范例。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的百折不挠、攀登科学高峰的感人业绩,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而英语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可见它与各学科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语文和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这两门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根据知识教学目标找准渗透点,确定心理教育目标,再根据渗透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渗透方法,渗透方法可以是点拨式或是领悟式,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

(2)在课堂教学时,从情感、自我教育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发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课程具有趣味性、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有趣的活动和讨论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在组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老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有时是慈母式,有时是朋友式,教态语言,显得亲切自然,尊重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信任,学生也才会向你敞开自己的胸怀。

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4)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要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每堂课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任课老师自觉承担的义务,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让祖国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第四篇: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诸如厌学、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亲子冲突呈增加趋势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发展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是一项世界性的课题,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面对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从未来教育要求出发,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正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对自己心理问题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的这种需求,班主任应责无旁贷地加入到心理教育的工作的行列之中。

这一方面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由于广大班主任的参加,使学校心理教育走出这种人力匮乏的困境。况且,由于班级不仅是开展教学的集体,也是学校中的基本生活集体。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比别的教师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能力、交友关系、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且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的适应能力、迁移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完全有能力胜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另一方面则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的变化,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随着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兴起和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班主任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键联系人——班主任,对于实施学生心理教育有着不能回避的责任,这是对新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核心环节,是德育工作的新内涵;也是学校实施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2、课题实施的意义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班主任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

心理教育因其复杂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心理专业技术人员才有资格和能力从事心理教育工作。许多班主任受此影响也将心理教育神秘化,认为自己不具备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的资格和能力,从而在自己的班级工作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心理教育是当代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新任务和课题,它是班主任有一定能力承担,也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借此课题的研究可让班主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实现新课程课改革,转变班主任工作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克服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传统班主任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层次和水平,从总体上增强了班主任的科研意识,促使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心理辅导工作上升到科研课题高度。

二、研究过程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根据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客观现实,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基础上,寻找教育理论与心理卫生理论的交汇点,初步形成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案。

我校“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07年11月——2008年4月为前期研究阶段。重点任务是:制定和完善研究设计方案、文献调查和师资培训。

在实践中,本课题组注重反馈调节和收集、积累资料,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整理和分档归类。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好阶段性的观摩评估、实践考评、个别分析等研究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持和人员保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并落实到具体的机构、人员来负责行动。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纸上

此阶段确立了各年段的试点班、选择具有一定研究意识,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德育领导及班主任老师为实施人员,试点班级为实验基地。

2、课题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教师与学生要彼此真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教学原则,通过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现代德育的思想。现代德育突出人的主体,突出主体的发展,旨在促进人的进步与完善。现代德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要从人性出发,从每一个特定的人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满足每一个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班主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必须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将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协调地整合起来,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素质、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现代德育工作的艺术,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3)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把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该理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此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强调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不良适应的情绪或行为。

(5)明确研究的原则

①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以班级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通过活动课、学科渗透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教育途径,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发展、预防及矫治三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既要预防和矫治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恶化,更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使学生的心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系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

④心理健康教育师生关系—— 益友式原则。由于班主任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因此,班主任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3)确定研究的内容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内容:

①班主任角色理论探析——教师角色、班主任即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者角色

②班级心理生态环境构建的要素分析 ③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④班主任人本化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⑤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个性辅导、情绪辅导、家庭辅导等个案研究 ⑥开掘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包括体育、竞赛、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⑧开展主题班会活动(4)确定研究的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班主任在一定研究方案指导下,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从而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②个案研究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为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注重心理问题学生案例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

③调查法。对实验老师的设计方案及学生心理进行前期基本情况调查,为研究奠定基础。并对老师与学生进行研究中期和后期的调查,掌握班主任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反馈情况。4.组织骨干,强化培训。

要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既要懂得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避免因教育不当或自身的心理问题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教师还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学习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关理论,还要掌握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的方法,学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为此,我校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抓点即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校长经常参加市有关心理教育的各类研讨活动,并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市心理教育培训,委派校心理教师参加省组织的心理教育师资培训班。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抓面”即抓好全体教师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心理教育理论,组织教师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注意对典型学生、突出事例的研究,探索个案处理的办法。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或减少教育中的失误。校长经常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讲解心理教育的有关理论和个案分析。增强了全校教师开展心理教育的意识,普及了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从而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课题组 周进良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当今社会需要健康向上的人,而“健康”一词已不再是传统观念认为的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世纪末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小学生作为社会培养的新一代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个体首先接触的正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作为一线教师、家长、还是社会各界都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研究的基础:

多年来,我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验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了学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德立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据我校发展实际,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探索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以指导教育工作实践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依据本学校学生实际,初步探索出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从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家校结合、教育活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方面等六条渠道深入进行探索,构建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框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全面贯彻湖北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实质,遵循“整体推进,稳步深入,讲求实效,形成体系”的原则,初步建构起“三为主、三结合”(三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主,以体验为主”;三结合,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3、研究的问题:

现在,我们对国内外有关专家的研究再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校目前教育实际,认为,虽然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及新学生入校所带来的变化,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审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烈的感受到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所带来的压力较大,产生厌学心理。

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一学科基础差,补差补习又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抄袭他人的,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态度。这些学生消极、自悲、缺乏生气,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有时又在影响着别人。

二是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表现为不适应环境,逆反激怒。

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什么都要对着干。有的虽暂无明显表现,但由于平时性格内向,不为他人所关注,其怒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释放、渲泄出来,如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与教师、家长顶撞对抗。

三是学生在“自我”方面出现较多问题,表现情绪抑郁。

小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影响课内外秩序,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六个方面深入进行探索研究。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3.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二、课题的界定

1、研究的意义: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成年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就连本该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有资料表明,许多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在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偏差。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团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显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进入21世纪的现代人,如果对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无所知,缺乏自我保健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适应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如果对此项工作的性质与意义缺乏了解,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因此,我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必将遵循“整体推进,稳步深入,讲求实效,形成体系”的原则,全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达到“塑造人格、全面发展” 的育人目的。

2、专家的分析:

我国学者陈家麟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项:

(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

(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

(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

(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

(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等。

3、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多样性。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很难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水平,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卫生,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的日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学校教育的条件下,教师不仅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正常工作之中去,而且还要承担起为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他们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学生心理的发展目标:

一年级:

1、学习目标。(1)认识学生角色,激发学习动机。(2)初步培养学习兴趣。(3)知道做事要集中精力。(4)知道学习要养成良好习惯。

2、人格目标。(1)乐意和大家一起玩耍、游戏、活动,能主动和他人交往,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2)知道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能接纳被人对自己的爱和帮助,也愿意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别人。

3、生活目标。(1)了解学校环境,并尽快适应学校环境。(2)知道学校制定的有关规定,并初步学会遵守其规定。(3)能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二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兴趣,初步培养自信心。(2)进一步认识角色任务,明确学习动机。(3)找到自己在班里所在的位置,能帮助同学学习。(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格目标。(1)能与同伴、父母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交往,富有同情心。(2)懂得理解别人,能与小伙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帮助。(3)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不适应交往的心愿。

3、生活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或家中能做力所能及的事。(2)学习在休闲活动中怎样松弛身心。(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与他人合作时必须遵守规则。

三年级:

1、学习目标。(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2)摆正自己在班级(或小组中)的位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掌握学习技能,克服自卑,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4)能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人格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2)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批评。(3)懂得宽容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并体谅他人。(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标。(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调整学习情绪,具有良好的进取心。(3)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懂得与他人交往应遵循的准则,尊重他人人格,友好的与亲人、老师和同学相互沟通和交往。(2)能向别人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焦虑,争取别人帮助(3)能谅解别人的不足,在老师与家长地指导下,学会指出他人不足的方法。

3、生活目标。(1)增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3)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五六年级:

1、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2)能及时调整学习情绪,克服考试紧张心理。(3)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别人的不足。(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3、生活目标。(1)培养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实施途径的工作目标:

1、使学生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2、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以及创新人格,具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3、研究探索编写更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4、探究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方式方法。

5、深化家校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6、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7、探索“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

2、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研究编写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二)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创新、能创新,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人生。

2、帮助个别学生克服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3、做好个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4、出版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成果集。

(四)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

1、提高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2、针对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咨询。

3、探讨新形势下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4、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探讨理论培训的方式,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5、构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

(五)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懂得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

2、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3、引导小干部自觉在同学们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遇事的处理方法。

(六)小学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具有自尊、自信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2、能愉快的胜任教学,与学生、家长、同事有良好的关系。

3、具有广泛兴趣、果断、机智,有领导才能,有幽默感。

4、坦白、公正、真诚、热情尊重学生,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以下类型:

1、应用研究

2、个案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2)各子课题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各子课题进一步实验研究,并写出实验报告,总课题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完成总课题实验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七、成果表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活动课教材及教师用书

3、校刊及研究论文集

4、个案研究典型案例集锦

八、课题研究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新能

副组长:谢绪友 张晓毛 叶仕红

成 员:黄明芳 刘 芳 管雪君 王德良 李桂华 伍邵华

周进良

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谢绪友

副组长:刘 芳 周进良

成 员: 朱 莉 陈雅琴 张 艳 瞿利云 徐晓云 许小丽

周 佩 程 英 何 琪 陈瑞芳 王亚楠 钱玉珍

江娇宝 梅锦秀 孟 卡 王爱军 王晓惠 彭小

下载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刍议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重视......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阶段总结(5篇模版)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阶段总结 初村小学 刘永强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

    音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音乐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张家店小学 赵晓欣 一、案例的背景情况简介: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更是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的程......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广西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蒙丽娟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教育行政......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德育研训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创示范,求发展 伊春市友好区第一小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边远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计划[合集]

    2008年度省级十一五课题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 二00八年三月《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龙井实验小学2008年省级课题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