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6:5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

第一篇: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

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第二篇:雨霖铃教案(王永)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背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

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二、作家作品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3、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三、具体赏析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

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 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

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 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四、整体归纳: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

2、预习《声声慢》

七、板书设计:

雨霖铃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

(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实)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寞

(虚)

第三篇:心得体会-王晓霖

参加“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情感讲座的心得体会 3月6日,我参加了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电视视频讲座,在讲座上专家老师主要从人生、婚姻、情感、职业形象塑造、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解决策略,阐明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正确观点,解答了大家的疑惑,我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有时候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心态来面对挑战。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好工作的人呢,让我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是心态。因此,快乐工作的关键取决于心态。放弃抱怨,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当前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会从这种积极转变中找到快乐。从自己胜任工作后的那一刻起,我们会发现,原来快乐工作就在自己身边。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人生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不能让自我价值得已实现,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有展示自已的机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我们自已实现目标而做的。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会有越挫越勇的气势,才能离实现目标更近。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通过努力实践,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理想。对工作要充满热情,把工作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们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种价值。

在你因为快乐工作而让自己快乐生活的时候,影响的是家庭和社会以及其他整体的状态也就是快乐的,那么从你开始到周围的环境都是那么和谐,那么清新怡人。今天,人们生活方式更趋向于国际化,加上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因此现在很多中国人感到压力巨大,却又不知压力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消减;总觉得过得不快乐,却又不知道是谁使我们不快乐,以及如何走出这种不快乐,所以只有快乐的工作,才能幸福的享受生活。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的意义。正确对待财富和权力,保持从容、平和的心态。财富和权力是使我们幸福快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待工作和生活,远离浮躁,锤炼意志和品质。在工作上要有上进心,生活品质健康,意志品质坚定;要珍惜生命,珍重健康,科学地安排工作与生活,不能用工作代替生活,也不能用生活否定工作。没有工作,生活就失去了保障;没有生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工作和生活就是要统筹兼顾、劳逸结合、相辅相成,套用现在的话说就要使生活和工作之间可持续、可协调地发展。

在待人方面,要学会尊重和宽容。要自信、自知,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势,既不陶醉于赞美中,也不迷失在批评中;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宽容之心,要学会尊重和宽容他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同事之间要有欣赏和宽容之心,在人与人之间要有感恩和理解之心。

总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用快乐工作当作幸福生活的基础,用幸福生活作为快乐工作动力。让工作成为我们成长的方式,在生活中品尝成长的喜悦。(王晓霖)

第四篇:雨霖铃教案—王芬

雨霖铃

柳永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品赏诗词的步骤和方法;2.体味《雨霖铃》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3.鉴赏融情于景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二、导入

以李商隐的《马嵬》导入。

三、解题

承导入部分解说词牌“雨霖铃”。

四、背景简介

五、朗诵: 1.范读 2.自由读 3.个别读

六、赏析

(一)设置问题: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提问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指出所抒发的情感。学生讨论明确: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三)找出间接抒情的句子: 提问明确: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根据品赏诗词的步骤和方法逐句赏析上题三句话。学生讨论分析明确

七、小结并升华

八、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作业》

2、背诵默写《雨霖铃》

3、预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五篇:六年语文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交流。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

匈奴

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忍受折磨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有关文天祥,你都知道什么?

2、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尝试读,小组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集体交流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全诗的精华,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三、品读赏析: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五、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贴春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一类生字。

2、理解文中五幅对联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从贴对联中体会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

1、《红岩》小说的背景。

2、对联简短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概要。

2、制作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三、默读课文

1.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3.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这件事。

4.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

在组内将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起讨论理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贴对联”部分

1.默读思考:仔细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

(女牢的对联意思是说,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特别是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即将彻底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来了。)

(楼一室的对联是说,敌人的迫害并没有磨垮革命者的意志,相反,使革命者领悟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深刻地领会到马列主义的真谛。)

(楼二、三室的对联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革命者迎接光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楼七室对联中幽默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对恶劣的监狱环境的轻视。“乐”字表现了对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暴行的讽刺)。

(抓住“乐观”、“诙谐”引导学生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乐观”是说对联表现出难友们并没有被敌人残酷的迫害所吓倒,而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诙谐”是说每幅对联幽默有趣,巧妙地讽刺了敌人。)

(抓住特务头子“猩猩”的丑行,进一步体会对联的含义和战斗作用。)

(“猩猩”或是“妄加评论”或是“挑起眉梢”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猩猩”尴尬的丑态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些对联既精辟中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又适当含蓄,使同志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会懂或根本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敢承认,可见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

2.小结。这一幅幅对联都用了双关语。双关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把对联的两种解释都注在旁边。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贴对联”这部分,要表达出作者对革命者无限敬仰、对反动派无比蔑视的感情。如,“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在加点处前稍顿,把加点的字稍强调一些,便有助于揭示对联的真实含义。“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把加点的字适当强调,再把猩猩说的话稍夸张一些,有一点阴阳怪气的语气,便有利于表达蔑视敌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1949年元旦到来之际,在渣滓洞监狱里通过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巧妙地同国民党反对派作斗争,表现出革命者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设计

贴春联

革命者

无限敬仰

反动派

无比蔑视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

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

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

(一)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

(二)1.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

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对子歌

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对仗工整

《语言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之口叙述了与高中同学、外公及邻家妹妹弱视还要穿针引线的事,让读者驱赶首人们之间因有情、亲情、信念而迸发出的令人回味的美丽语言。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亲切、清丽。让我们在本单元中除对联、对子外更直接的体会到语言在生活中也是美德。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美。

3.体会文中语言的创意、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语言美的魅力,学会恰当地运用语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配乐播放一段优美的散文,使学生进入美丽语言所营造的境界,吸引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段:(1—2)描述阔别已久的高中同学的电话,让人感受到别致的问候与祝福给人到来的快乐。

第二段:(3—4)描述与外公的电话,让人感受到山高水远的亲情给人带来的温馨和幸福。

第三段:(5—6)写邻家妹妹弱视,但却以自己的理由做穿针引线的活,并向我描述想象中的四季,从而感受一种乐观、豁达。

第四段:(7)美丽的语言能让人一生念念不忘。

基础知识:

形近字:

烧(红烧)铺(铺垫)陈(陈旧)

浇(浇灌)浦(浦东)阵(阵雨)

理解词语:

惬意:满意,称心。

豁达:胸襟开阔,性格开朗。

只言片语:零星的词句,片断的话语。

慢条斯理:慢慢腾腾,不慌不忙。

三、精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一)重点理解以下语句:

1.“我正对着话筒在吹一朵红红的凤凰花呢。你闻到它的香味了吗?”这是一种友情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感应和默契。

2.“这样你的话一出口,就可以冻成冰了,你把它寄回来。我们想听的时候,就用火烘烤,一定要用文火,滴滴答大,把你的声音拉得好长好长,可以慢慢地听。如果实在来不及了,就一把大火,烧出一片春天来。”这是一种亲情的思念与牵挂。

3.“是呀,我的眼睛离我是如此近,以至于连我自己都看不清了。”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存心态。

(二)读课文,细致体会高中同学、外公、邻家美美的语言美的地方。体会词句用得有创意、有特点的地方。

四、拓展训练

读了文中的语句,体会了文中的语言美,请你也试着说出这样如此美的语言。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五、作业

1.在作业本上写课后积累中的词语。

2.试写一段和文中同样美的语言。

板书设计:

同学友情

外公语言

亲情之美

邻家妹妹

乐观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

一、迁移引入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三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鲁迅的人格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

1、齐读诗的题目。

从诗的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2、师简介写作背景:

3、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简要介绍一下。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谭嗣同先生气壮山河的生前绝笔绝命诗。

二、1、听录音:注意语气、停顿。

2、生自由仿读。

3、指生读。

4、检查词语:节俭监狱肝胆 望门投止须臾横刀肝胆昆仑

5、整体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结合书中注释以及搜集的资料自学古诗。自学提示:

1、从重点词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想你从诗句中哪地方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崇敬?并说明理由。

3、把自己解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

(二)、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

1、a预设:“望门”句

①引导学生从张俭入手突破。师补充或引导学生补充理解。②出示:

a“望门投止”这个成语(带解释)。语言文字训练 b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c联系当时背景想一想,此时谁正处于这种情境之中?

d想着仓皇出逃流亡在外望门投止的梁启超、康有为,狱中的谭嗣同,此时他是怎么想的?根据诗句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谭嗣同这一个思字饱含着这个“思”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 e师点拨:我们可以读懂作者一片深情,(思念、牵挂、祝福、期望,康、梁在国外得到仁仁志士的帮助,像张俭那样得到好心人破家相家容,以度过险情。寄予厚望,他日东山再起,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师结:对于引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古诗我们在理解时要充分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历史,以此为突破口,理解诗意就会变得轻松。

b预设:忍死句有了理解第一行诗的经验,谁来汇报第二行。①了解“杜根”

②须臾的近义词诗中写谁忍死须臾——不畏一死

③理解“待杜根”待是等待、期待诗人诗中真正是等待、期待谁能杜根一样复出,有重生机会,他日东山再起? ④是为了让自己一死吗?不是的。有资料记载:待唐才常来京,解救因变法被捕人士。

怎样理解谭嗣同对这二人的“思”和“待”呢?梁启超整理、编著的《谭嗣同传》具体描写了被捕前的言语及情节,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 出示:“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从谭嗣同的言语中可以透露出他不愿偷生的意愿。一个把变法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是不会只想着自己的。他拒绝出走,拒绝日本使馆的保护;决心以死来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警策国人,呼唤更多人走到救国的队伍中去。“待”字,读出谭嗣同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希望,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乐观态度。

谭嗣同的做法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些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穷守节,不为富易志„„ 小结:理解这句诗从历史典故入手,捕捉两个关键词“思”、“待”去品读诗句,让我们读懂谭嗣同对流亡战友寄予的厚望,读懂他对变法事业的信念和执着。我们进一步品味出了谭先生的崇高人格,也重新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心存感动而且肃然起敬。让我们带着崇高的敬意齐读这首诗——(指读、赛读、齐读)

(二)1、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联系刑场上高呼的句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语言文字训练。出示肝胆的几种解释,诗中的肝胆选择哪种解释?

3、“去、留”作者意在指谁去谁留?结合背景。

4、理解“去”“留”的深刻含义。

师: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本是有时间出逃的,朋友们都劝他出去避一避,但他却下定决心以身殉难,但同时他也希望能保留一批同志,以图将来,所以他劝梁启超出逃,他说:(出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不以召后人!就是说无论是去者还是留者,都是为着共同的事业,都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所以说“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的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的指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其他死难者,他们各得其所,一样的崇高,一样的伟大。

5、理解“两昆仑”的含义。①昆仑的意思,用来形容什么?

②把谁比喻成两昆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都是昆化山一样的好汉。)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句所表达的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崇高与悲壮,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也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读这句诗——

四、总结深化。(内容、写法、情感)

五、拓展延伸:

1、写此诗的第五天谭嗣同献出了他年仅34岁的生命。1898年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生前绝笔之作,齐读全诗——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他的伟大爱国精神、热爱人民与追求真理的情感、坚强斗志与崇高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历久不衰的高度敬仰与深沉缅怀。这诚如【〒关键字词已被过滤屏蔽〒】在年轻时所说:“谭浏阳英灵充塞于宇宙之间,不复可以死灭!”

2、出示正气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正气歌》所说:“时穷节乃见”,一生的学习、追求,在国破被俘的生死关头,表现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能战胜一切的浩然之气。

总结:新一代的我们,不能斩断历史,遗忘过去。一百五十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创伤,饱经忧患, 然而总能度过难关,归结于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

下载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浩霖——六年语文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语文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

    述职报告王浩

    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你们好: 本人王浩;自2011年9月份荣幸的加入诺亚方舟南京总部督查大队、入职后被分配到第六大街上班、在第六大街上班期间本人能认真的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和......

    七年级王浩义(推荐)

    尊敬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这一周在学校里又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中我觉得有有趣的,有有意义的,也有倒霉的。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立定跳远,要求男生跳二米,女生要跳一......

    2012年工作总结 王浩

    建 安 公 司 广 西 分 公 司 工 作 总 结 王浩 年12月29日20122012年很快就结束了,回想一下,我2012年中工作有很多不足也有一些进步,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

    转正工作总结 【王浩】

    工作总结我于2004年6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年9月至今在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大学教务处工作。主要负责体育教育教学、自考本科管理等工作。怀着教书育人......

    王浩结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2012年2月2日,农历壬辰年正月十一日,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 满喜气、充满浪漫情调的良辰吉日。今天,我们相聚......

    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孔尚寿 教学目的 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春游建议 王媛霖

    春游建议 丹凤县西街小学 王媛霖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最适合春游了,我建议大家去竹林关桃花谷春游,那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走进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