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6: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

第一篇: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

《旅鼠之谜》评课记录

八年级 王凤艳

授课者自评:虽然在备课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比如在主题情感的挖掘上不够到位,还要加强朗读教学。我对“为什么以端午的鸭蛋为题”这个整体感知的部分把握不够,为了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未让学生很好的展开讨论,感受不够深入。在分析体味语言时,有些同学的发言未尽,也是轻轻点过,未让学生畅所欲言,挖得不够深。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刘老师:板书的得出比较急,不够自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且板书过分注重情感的表述,整体性不够。同时,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知识点的体现也不够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重视。

胡老师: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王老师设计的《端午的鸭蛋》这一课,看得出来很重视这一点,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张老师:学生参与面小,并且不够兴奋活跃,主动性不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本身的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课堂一开始,学生回答还是比较积极主动的,尤其是导入后和同学们谈节日和吃的关系的时候,由于有点幽默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是很融洽的,王老师问同学们从文中读出什么以后,几个同学谈的都不错。王老师还趁机让几个同学勾勒梳理出文章的轮廓。但是到了老师谈 “汪曾祺是一个嘴馋的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显然不感冒,一度出现冷场,几个同学分析也没有围绕这个点展开,教师比较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读出问题上来,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刘老师:学生对文章读得不够。这一课语言是很有特点的,平淡而有

味的语言,尤其是那种淡淡的情思如涓涓细流娓娓道出。但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分析,朗读的感情和语气语调很少涉及,致使对文章的味道和意蕴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本节课上对“筷子头一扎下去„„”一句的读和品是下了功夫的,但其它地方,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引用文本语言的时候,丧失了很多指导他们朗读和体会作者感情的机会。

主任总评:我认为最关键最紧要的问题还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感悟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王老师提出教师对文本要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我认为这是很难的,既要保证这种解读不是误读,又要把教参和其它资料中的解读了然于胸,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作为分局级骨干教师,我认为自己应该具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必须在这上面下功夫,做文章。把从现在开始,作为新的起点,在个性化教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第二篇:《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王老师的《端午的鸭蛋》一课,则真实地让人感受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大到教学设计,小到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一、教学设计简约深刻

让我们先来大体回顾一下王老师的这节课:开篇从观鸭蛋,品鸭蛋导入,让学生参与其中,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的端午风俗,继而赏玩鸭蛋的各种玩法并从中体味童心,探究文中重要词句并从中解读乡情,最终在为汪曾祺填写墓碑中结束该课。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风俗”、“童心”、“乡情”、“总结”四个环节。但王老师的这节课却打破了各教学板块层层堆积的传统模式,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之感。溯其根源,还得归功于王老师深远的立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有自己的定位”。他紧紧抓住“童心”与“乡情”两个重点,课堂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小问题则围绕这两个重点展开,如“鸭蛋有什么可挑的„„难道鸭蛋也有智商吗?”“写高邮鸭蛋时哪句话写得太有趣,太有味道,太好玩了?”看似轻松的提问背后洋溢着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插科打诨之余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领悟到了“文化”这一艰深晦涩的字眼。整节课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紧凑有序而又妙趣横生,毫无拼凑之感。

二、延伸拓展旁征博引

一年前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老王》一课,相互比较之余发现两节课中都引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在挑鸭蛋,吃鸭蛋的环节探讨之后,王老师引用了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段话——“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借大文豪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对汪曾祺“童心”的解读上来。又比如,在感悟“乡情”时,王老师又引用了1981年初秋,汪曾祺受高邮市政府的邀请,回到他魂牵梦萦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的欣喜之情,以及汪曾祺在看《梦故乡》时流出的深情的泪水两段背景资料,伴着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无需多言,浓浓的乡情弥漫在了课堂之上,扎根在了学生的心中。而在课堂的结尾,王老师再次借用汪明为父亲汪曾祺在墓碑上刻字的背景故事,并请学生猜测他大概会写什么这一活动,为课堂画上了最后靓丽的一笔,不禁让人拍案叫绝。、三、以学生为主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孩子”。他曾经说过:“教师眼中不能仅仅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在这节《端午的鸭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设计上,王老师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端午的风俗入手,探讨鸭蛋络子的玩法,使孩子感觉不沉重,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其次,王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还体现在他简约的教学语言上。在整个课堂中,我们很少听到“归纳文章主题思想”,“品析句子深层含义”等味同嚼蜡的指令性话语,而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且让我们来看王老师课堂中提的这几个问题:鸭蛋络子有哪几种玩法?你觉得哪种最好玩?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猜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几岁„„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提问,使整堂课犹如一个游玩交流会,王老师就如一个孩子王般领着学生充满好奇地自然走进文本中去,又心满意足地自然走出来。而在这中间,则闪烁着师生们灵性的智慧之光。

再回过头来看一遍这篇课文的听课笔记,深觉从中我能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从王老师精致的教学设计,到他幽默的语言,甚至是板书中那颗以“童心”和“乡情”为双黄的高邮鸭蛋,无一不浓缩着教师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做一个富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灵性的思想栖居地,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追求。最后,让我们记住王老师的这句话吧——“当你把教育理解为‘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认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地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成‘教育’本来面目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三篇: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端午的鸭蛋评课稿

一颗充满智慧的“鸭蛋”

——评王曜君老师的《端午的鸭蛋》

在《做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讲座中,王老师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师智慧的理解及构建规划,着实让人受益匪浅。而王老师的《端午的鸭蛋》一课,则真实地让人感受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魅力,大到教学设计,小到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教学设计简约深刻。让我们先来大体回顾一下王老师的这节课:开篇从玉环的端午风俗导入,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的端午风俗,继而赏玩鸭蛋的各种玩法并从中体味童心,探究文中重要词句并从中解读乡情,最终在为汪曾祺填写墓碑中结束该课。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风俗”、“童心”、“乡情”、“总结”四个环节。但王老师的这节课却打破了各教学板块层层堆积的传统模式,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畅快之感。溯其根源,还得归功于王老师深远的立意,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有自己的定位”。他紧紧抓住“童心”与“乡情”两个重点,课堂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小问题则围绕这两个重点展开,如“鸭蛋有什么可挑的……难道鸭蛋也有智商吗?”“写高邮鸭蛋时哪句话写得太有趣,太有味道,太好玩了?”看似轻松的提问背后洋溢着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插科打诨之余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领悟到了“文化”这一艰深晦涩的字眼。整节课显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紧凑有序而又妙趣横生,毫无拼凑之感。

延伸拓展旁征博引。两年前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老王》一课,相互比较之余发现两节课中都引用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如:在挑鸭蛋,吃鸭蛋的环节探讨之后,王老师引用了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段话——“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借大文豪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对汪曾祺“童心”的解读上来。又比如,在感悟“乡情”时,王老师又引用了1981年初秋,汪曾祺受高邮市政府的邀请,回到他魂牵梦萦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的欣喜之情,以及汪曾祺在看《梦故乡》时流出的深情的泪水两段背景资料,伴着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顶峰,无需多言,浓浓的乡情弥漫在了课堂之上,扎根在了学生的心中。而在课堂的结尾,王老师再次借用汪明为父亲汪曾祺在墓碑上刻字的背景故事,并请学生猜测他大概会写什么这一活动,为课堂画上了最后靓丽的一笔,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孩子”。他曾经说过:“教师眼中不能仅仅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在这节《端午的鸭蛋》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首先在教学设计上,王老师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从端午的风俗入手,探讨鸭蛋络子的玩法,使孩子感觉不沉重,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其次,王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还体现在他简约的教学语言上。在整个课堂中,我们很少听到“归纳文章主题思想”,“品析句子深层含义”等味同嚼蜡的指令性话语,而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且让我们来看王老师课堂中提的这几个问题:鸭蛋络子有哪几种玩法?你觉得哪种最好玩?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猜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几岁……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提问,使整堂课犹如一个游玩交流会,王老师就如一个孩子王般领着学生充满好奇地自然走进文本中去,又心满意足地自然走出来。而在这中间,则闪烁着师生们灵性的智慧之光。

再回过头来看一遍这篇课文的听课笔记,深觉从中我能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从王老师精致的教学设计,到他幽默的语言,甚至是板书中那颗以“童心”和“乡情”为双黄的高邮鸭蛋,无一不浓缩着教师深刻的人生体验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做一个富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充满诗意和灵性的思想栖居地,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追求。最后,让我们记住王老师的这句话吧——“当你把教育理解为„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认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地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成„教育‟本来面目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

第四篇:语文示范课听评课记录

语文示范课听评课记录

(一)日前聆听了我校古苑老师一年级的“生本”示范课,感受颇深,真切体验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听课中我感觉到古苑老师的教学中人文性凸现明显。在此,我想将我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本课从目标来看,有两个大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首先是老师的示范读,然后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伙伴听,接着是录音示范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小组展示读;全班读;每一次的读都使得学生知道自己读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每一次读都要求学生指读,读的形式多样,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读中感知了课文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寓识字于游戏中。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生本教学的重点。本课教材识字量是相当大的。古苑老师采取了多个小游戏,寓识字于游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组内互帮互学,然后小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戏识字,有开火车识字,一环紧扣一环是识字认字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古苑老师的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古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要求更高,这节课古苑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高,组织课堂非常强。她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前师生交流中,“谁的小手最听话?谁的小手最灵巧?翻书比赛等。”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的准备习惯。

这次听课对我的震撼很大,教学是要充满热情,充满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去保持这种热情,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语文示范课听评课记录

(一)梅江区鸿都小学

李瑞雪

日前,梅江区“名师班”语文听评课小组在我校进行了听评课活动,我校巫小娜老师为名师们展示了一节语文课,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巫老师的这节课所选的教材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课文《文天祥》,这一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课堂”本应是“学堂”

课堂是学生和老师的生命共现场,而且课堂是因学生而设,学生占了极大部分,教师只是来为学服务的,所以“课堂”应当是“学堂”,而不该是“讲堂”。小学生的课堂更应当是适合儿童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力避各种变相的以“讲”代“学”。越俎代庖的结果,虽然由教师授予确实会比让学生探究来得简捷、清晰,但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的重大教育价值却因此丧失殆尽。所以,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儿童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因为有许多事情虽可以由别人代替,唯独学习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巫老师以“感悟文天祥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说,小组成员互相补充。随后以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这就是“以学代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满足,在满足中扎扎实实地实现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堂”。

二、“教本”其实即“学本”

课本是一课之本,但课本应该是“教本”还是“学本”,是“教材”还是“学材”,这也是走向“生本”的以学评教的一个关注点。

课本是供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学本”。巫老师发掘了课文中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极大兴趣。这节课,我们发现,学生对爱国英雄古诗,爱国名言、爱国成语、爱国诗词极感兴趣,收集的资源相当丰富,所有这些都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儿童觉得特别亲切,使课本成了真正的“学本”。充分发挥课本是“学本”的作用,引导孩子们去广泛地阅读,去读懂。这种可贵的“读懂”,就得最充分地发挥“教本”是“学本”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如“讲懂”(听老师讲答)、“看懂”(看实物、看录像)所无法代替的。

三、“教法”应转化为“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不仅对学生在校内学好语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学生学法的掌握,是要通过教师的教法来转化生成的。教的方法应当就是学的方法,这就是“教法学法化”。

教师以教法来启示、引领学生的学法,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巫老师的这节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勤于动脑动笔,进行划、批、写的读书习惯;积累和整理资料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争辩的习惯;学会科学支配时间的习惯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

这节课仍需努力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要及时补充自己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要敢于质疑;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仍需加强。

第五篇:示范课评课稿

示范课评课稿

张媛媛

前两周在学校及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我聆听了我校各个年级各位老师不同的教学展示课,课堂上老师们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一些粗线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胡老师的这节课选择了课外阅读读本,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教学。课堂中运用“阅读——思考——反复阅读思考”这一教学方法,对三年级的孩子们是很适用的。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孩子们边读边做批注,无论是学习能力高的孩子还是学习能力低的孩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收获,也体现出了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行为的养成要相结合。

张芳老师执教的《说说心里话》习作指导课,教师亲切的课堂语言和声情并茂的朗读都继父感染力。尤其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与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来写,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冲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宣泄的平台。

雷红红老师把习作指导与口语交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以口语交际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了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指导过程中用名人故事感染学生,用交流名人关于理想的事迹启发学生,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该怎么做。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了学生习作的思路。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手,从内容上入手,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范亚涛老师所授的这堂识字课,可以说老师把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学习生子,词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难认难学的字,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要认这么多字是非常困难的。范老师为了让学生轻松认会这些字,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们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整堂课让人感觉到:老师引导有方,组织有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相当准确,课堂气氛活跃。

以上几节课虽然亮点多多,但也有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所占用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进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存在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现象;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在教师自身要有激情、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上做得还不尽完美。

2.课堂上老师只关注自己的教,不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状态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矫正。

3.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综合学习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加强和培养。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贯彻课改理念,立足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意知识结构 的整合和线索规律的总结,合理地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时间能力。

2.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引导或评价。

3.注重教学语言,提高讲解艺术,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做到精准、简明、生动并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形成教学特色和风格。

下载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课《端午的鸭蛋》评课记录2(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端午鸭蛋》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八年级语文《端午鸭蛋》评课稿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好就好在一份散淡,一份从容,一份家常,还有一份纯美。很多老师选它来上公开课,我听过几堂名师的公开课,看......

    阅读示范课评课

    阅读示范课评课 整堂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一环扣一环,教师引导巧而得法.下面我就先从一些优点说说我的看法一,老师很有亲和力......

    《端午的鸭蛋》观课报告

    《端午的鸭蛋》观课报告 《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我曾听《端午的鸭蛋》好几节的公开课,看过好多教学......

    端午的鸭蛋(本站推荐)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随意自然、平......

    经典《端午的鸭蛋》

    以学带教,读品结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端午的鸭蛋范文大全

    《端午的鸭蛋》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 《端午的鸭蛋》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010-06-07 李枝能•示范......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

    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艺术特色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故乡的食物》系列中汪老不仅如数家珍......

    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