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晏殊在抒情特质上对温庭筠词作的发展
浅论小山词在抒情特质上对温庭筠词作的发展
摘要:本文试图用缪钺、叶嘉莹等学者开拓的研究方法,即把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解诗方式与词学发展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晏几道的小山词和温庭筠的飞卿词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从小山词对温庭筠词抒情个性和艺术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即对小山词情感的细腻性及其所形成的艺术境界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它在婉约词发展环节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晏几道;温庭筠; 比兴寄托; 以艳为美; 以悲为美
当苏门的黄庭坚、晁补之沿着苏轼所指出的方向——拓展词的境界,继续前行的时候,耿直孤傲的晏几道仍然承传着“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同时又开创了新的艺术世界。本文通过对飞卿词与小上词在抒情个性和艺术风格上的比较,即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人生经历上的不同、比兴寄托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不同,以及在“以艳为美”和“以悲为美”方面的不同。以此揭示小上词在词史上的重要位置。
一 温庭筠、晏几道二人词作情感的细腻之别
(一)二者的生平及其性格不同
温庭筠,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然而由于他生活比较放浪,又好讥讽当权者,他的生活行径中有两点颇可注意,一是虽为北人却长期留逗南方。夏承焘先生在《温飞卿系年》中说:“庭筠诗中,言其故乡太原者绝少,而言江南者反甚多,恐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为时日必甚长„„飞卿在江南日久,俨以江南为故乡矣”这对造就其诗词中的“南国情味”甚浓,是有很大影响的。二是他生活浪漫,经常出入青楼。
晏几道与温庭筠有显著的区别。黄庭坚是晏几道的知己之交,他十分了解晏几道的为人,从他为晏几道所作的《小山词序》中可以看出,晏几道是一个有个性特操、不随流俗的人。他“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是读书很广博的人。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不傍贵人之门,厌恶混浊的仕途,不肯与达官贵人往来。在情感上有比较典型的“四痴”。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说:“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萍、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而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 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1]是他作词的环境。沈廉叔、陈君龙大概是与晏几道性情契合的人,而莲、鸿、萍、云诸女子,不但善于歌唱弹奏,大概也还天真纯朴,不似仕途中人之混顿鄙俗,所以晏几道愿和她们相处,并在此后撰作小词以抒写这种刻骨铭心的难忘情怀。
(二)温、晏二人对比兴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运用
所谓比兴寄托,就是使情感与形象结合而得到客观化(即物化)的具体途径。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在词的领域,它往往是强化形象性特质的主要手段。比兴寄托在小山词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就“比”而言,小山词能够做到因中有变,翻出新意。“关于这一点,吴世昌先生在《漫谈〈小山词〉用成句及其他》一文中有很好的阐述。吴先生指出:《小山词·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千古传诵,其实这是成句。五代诗人翁宏字仲举,有五言《春怨》一律,上半首是:‘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在翁诗中不见得十分出奇,一经小山和上文配合,便尔惊人。小山惯用此技,如《蝶恋花》之‘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全由杜牧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二语脱胎而来。„„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他的本领是用了别人的诗,有时反而使读者觉得它比原诗更好。——多半是因为他配置得当。”[2]例如,《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值得仔细体会的是“犹恐相逢是梦中”一句中的“恐”字,这一个恐字,是指害怕、担忧。既然终于重逢了,还有什么可害怕、可担忧的呢?在这里,它包括着两层意义。第一层含义是历尽了千难万苦,终于有了重逢的这一天!可是,这究竟是现实,还是同以往无数次的“相逢”一样依然是梦境?他感到迷惘和疑惑。于是情不自禁地举灯相照,证验这次相逢是否真的是事实。可以说,这是一个反常甚至是失态的举动。多少年来,梦里相逢重复的次数实在太多了;梦醒后的痛苦凄凉,也是尝够了。这次重逢,来得那样偶然,那样意外。他简直不敢相信,多少个朝朝暮暮期待着的情景,竟会真的成了现实。所以,他的这一反常举动,或者说他的害怕、担忧,的确有它的必然原因和现实依据。但更主要的是另一层意思,这就是为重逢以后的前景而担忧。这次重逢,即使证明不是梦境,而确实是现实,2 他仍然担心它如同梦境一般的转瞬即逝。重逢以后的前景如何,其实并不难推测。晏几道在自作《小山词序》中说:“补亡一编,„„不独叙其所怀,兼及一时杯酒间所闻见所同游者意中事。”这说明这些词作,多属于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记录,词中的男主角,大都可以看作作者本人。从这种身世中可以看出,《鹧鸪天》中重逢之后仍然担忧这是一场梦幻是有很深的现实原因的。
与晏几道相比,温庭筠词作中所用的“比”虽然也从整体出发,但却缺乏独特的感受。正如张保东所说的,“温庭筠所作的十五首《菩萨蛮》都是相类似的。一般都是先设置一个孤寂清冷的境界开始,然后写到室内装置,在室内装置的描写上,隐隐点出主人公的身份,这是上片。下片再讲主人公的心愁。”[3]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潘慎认为,“小山”是指眉,“金”指“额黄”。“小山重叠金明灭”意思是说:经过在枕头上的揉擦,眉黛变得重叠了,眉梢处的黛色擦掉了。“鬓云欲度香腮雪。”意思是说:头发蓬松得快垂到脸颊上了。这分明是词人工笔描绘的一幅睡美人图。我们把它和小山词作中描写女子的词句稍作比较,两位词人在“比”上的差异便可以清楚地体现出来。小山词在《蝶恋花》中所写的“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
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脉脉”二句,真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犹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总之,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和温庭筠的词作相比,它更能够感发读者的情感。
小山词更注重“触物以起情”的“兴”(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他注重用“兴”来激起读者的情感。换言之,就是注重在词作中营造一幅幅与这种情感相契合的画面,以此来激起读者韵味无穷的审美情感。比如,小山词《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及篇末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鹧鸪天》换头的词句“云渺渺,水茫茫”等等。我们具体地 3 看一看《临江仙》篇末这一句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他把宋玉《高唐赋》中的“行云”改为彩云,这样一来,就把彩云和明月联系起来,从而写出了歌女的美貌,同时让明月作伴,就更加美好更加纯洁了。结合全词来看,这样初见的情景,在去年“春恨”时已经消失了,只有独自一人了。到今年春季又将结束时,这样的愁绪更加浓厚了。可以看出,用过去(初见时)的好印象来对比,并且是把它置于篇末,这样就更加让人难以忘怀。
从温庭筠词作中“兴”的使用情况来看,比如他的《酒泉子》,“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中,首句托物起兴,引入本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意思是说,用香熏过的腰带上,还佩挂着你分别时送给我的红豆。《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这两首中下片起句“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与“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在写法上属于托物起兴。翠钗(作为定情之物),翠钗分为两股,比喻两人相分离。总之,这些词句与宴几道相比,正如邓乔彬在《飞卿艺术平议》一文中所指出的,温庭筠在组织形象上主要是采用印象、直觉[4](当然其间是凭借联想贯穿起来的),因而,在描绘画面、渲染气氛方面,温庭筠词作确实要比小山词逊色许多。质言之,温庭筠词作感人不深,就在于其画面缺乏内在具体、生动的情感因素。与此相反,在小山词中跃动着鲜明的我,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超越、掩盖了客观物境。用高中建的话来说,就是“在捕捉、表达难以言传的心绪、韵味方面初步证明了自己的成功。”[5]
二、温、晏二词作风格有含蕴深约之别
根据对隋唐新兴的“燕乐”的研究,杨海明先生认为,燕乐对词体的形成具有“哺育之功”。燕乐在隋唐时期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俗乐——它刺激人的感官,令人如醉如狂。对词而言,它的音乐节奏能够引起人类生理上的无穷快感,转而再形成心理上的多种快感,这样,填词时,再把感情色调与之相近的文辞配合,那就会越发出现“声文相助”,进而达到“声文并茂”的强烈的抒情效果。[6]从而在表现人类情感的复杂、细微、幽深等方面,它比诗更深入人心。对于词的这种特质,用当代美学家陈望衡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要在词作中形成一种境界。按照陈先生的理解,作为人类精神升华的境界,它是对现实与理想对立的超
[7]越,„„是对感性与理性界限的超越,是对有限性与无限性对立的超越。在此,结合小山词与温庭筠词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下面主要从“以艳为美”和“以悲为美”这两个角度来谈一谈两人词作中所体现的情感境界。
(一)以艳为美
温庭筠词作处于词体的初创阶段,因而它带有燕乐的某些特征。燕乐和“乐 而不淫(淫,过分),哀而不伤”的雅乐相比,它是一种俗乐,它由于多在酒宴歌席上由歌女们唱奏,因此就偏于“艳”的一格。所以诞生于这种音乐环境之中的“词”体自然也就会偏到“香艳”的方向去。作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其词作的风格,如宋代词论家黄升所说,其“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比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潘慎认为,“小山”是指眉,“金”指“额黄”。“小山重叠金明灭”意思是说:经过在枕头上的揉擦,眉黛变得重叠了,眉梢处的黛色也被擦掉了。“鬓云欲度香腮雪。”意思是说:头发蓬松得快垂到脸颊上了。当然,温庭筠词作中的这种“艳”,它上承南朝宫体诗的传统,其目的主要是用来增添歌女唱歌的“姣娆之态”。正因为这样,温庭筠词作往往堆积词藻,给人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觉。
汉代《礼记.礼运》中说,“何为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艳情,即男女相恋之情,本是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十分活跃的一部分感情。孔子也认为,爱情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可以说由于不受或少受到封建社会的礼节制度的束缚而畅快淋漓地吐露人们心中对于爱情的期盼,可以暂时地排除外界的某些“干扰”而尽情地摹写自己被恋情所激起的幽约心态。正如欧阳修在其词作《玉楼春》中所写到的“人生自是有痴情,此恨不关风与月”一样,作为人类真实本性之一的“痴情”的心理,终于在宋词作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表现。晏几道在《蝶恋花》中所写的“脉脉荷花,泪眼红相向”(这一句的妙处,在前一部分已作了初浅的分析),此外,《临江仙》中“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在莲、鸿、萍、云四位歌女中,小萍给他的印象最深,所以他在词里提到她。初见时的印象,是“两重心字罗衣”,穿着薄罗衫子,上面印有两重心字的图案,按照周振甫先生的理解:“心字,所指的是篆字,两重心字含有心心相印的美好祝愿”。[8]其次是看她弹奏歌曲时的情形,“琵琶弦上说相思”,是说她进而还通过琴弦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可以说,他把人类感情世界中最美妙、最神秘、最瑰丽的那部分“艳情”内容成功地表现了出来。在这里,他把一般意义上的世俗艳情升华为一种极富诗情画意的神圣情感。
(二)以悲为美
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生活的延伸和补偿。说它是“延伸”,是从文学创作是对生活的反映这个角度来说的,说它是“补偿”,则又是从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作用的角度来说的。钟嵘也在其著名文学理论《诗品序》中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意思是说: 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 5 避世的人没有苦闷的,(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的。其实,正如在前面所指出的,词更有利于这种“悲怨”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关于爱情还是个人身世方面的)。词更有利于这种“悲怨”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关于爱情还是个人身世方面的)。生活本来是(或者应该是)美好的,但有时却又是短暂的,甚至是痛苦的。从而在人们的意识领域中形成忧患意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体现出词人们对生活是何等的喜爱,对生命是何等的执着!因此,这也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在伤感与忧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理想之光”、“希望之光”在黑暗中艰难地前行!
对于温庭筠,叶嘉莹先生有精辟的理解,她说:“写词的人只写美女爱情,„„他在意识里边,不是说我现在要写我自己的理想了,他没有,他就是写美女跟爱情。可是,这就很奇妙了,在作者没有明显的意识的时候,他的潜意识,他过去所读的书,所受到的教养,所经历的生活,无形之中就都流露出来了。那温庭筠在他深隐之处的内心,是确实有一份不得意的,在政治上被屏斥的这种感慨和悲哀的。”[9]
他的词作已经表现出了这种惆怅的心绪。比如,《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全词在夜的背景上展开。夜深,人静,所以即使是铜壶漏滴的轻悄之声,却都会异常清晰地传递到思妇女的耳中,甚至使她觉得“塞雁”和“城乌”都因此而惊飞(这实在是一种“过敏心理”,因为它以幻觉代替了现实)烛暗,帘垂,由此又引出思君而不见君的梦幻般的惆怅意绪。这种善用“夜景”来衬托“闺怨”的写法,具有一种幽约的特质。《酒泉子》“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更漏子》“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意中人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伤!从他所写的水上景色来看,他已经达到了“有意识”地借助南方水景、来塑造婉美的词境了。赵楠在《泪滴黄金缕》一文中指出:
[10]温庭筠所用的意象具有“普泛性色彩”,写“盛”就到处流光溢彩,温腻香软;写“衰”则无不幽暗寒凉,零落凋残。可以看出,温庭筠正是以这种人们惯用的意旨来构景传情的。
就晏几道而言,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黄庭坚所指出的,他在为人上有“四痴”。他称自己的词作为“狂篇醉句”。“狂”字和“醉”字折射出其独特的个性。我 6 们把具有相似主旨的小山词与温庭筠词作一番比较。温庭筠词《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唐圭璋先生说:“‘春梦’两句倒装,...........言偶一临镜,忽思及宵来好梦,又不禁自怜憔悴,空负此良辰美景矣。”[11]与小山词中表达同样怀人主题的《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唐圭璋说:“‘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有甚不得已者。‘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词沉着厚重,得此结句,便觉竟体空灵。”[12]从唐圭璋先生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可以较为深刻地体会两人词风上的明显差异。
徐安琪指出,小山是“一个深于思者,《小山词》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无限‘伤心’之感。他感叹人生无常„„他感慨人生苦痛„„在苦苦挣扎中,掠过小山心中的是悲凉之风,凄凉之意。”[13]晏几道有着美好的过去,然而现在他却失去了一切,但他的情感却还在挣扎(追怀往事),然而,越是挣扎就越痛苦,越是挣扎就越迷惘。这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在词作中体现为“顿挫”的节奏。最为典型的是《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销魂无说处,觉来惆怅销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此词虽短,而转折却很多。起句很凝炼:“梦入江南”,是说离人已经去江南了,所以只能在梦中相遇。然而,走尽江南濛濛烟水之乡,最终不能与他相会,这里是一个转折。既然没有相会,所以千般销魂之情自然就不能向他倾诉,醒来之后又因惆怅孤独,因此而反嫌相思之情“误”人,这又是一个转折。下片,因为没有见到伊人,情怀难于倾吐,所以只好寄情于书信,然而“浮雁沉鱼”,寄信不能达,这又是一个转折。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只好拨弦独歌,以此来排遣难耐的思绪,却不料因为恨深而导致分心,竟然将筝弦移破了,这中间又暗含着一个转折。可以看出小山善于把词笔伸向抒情主体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心理层次为词作层次,层层翻进,以此来揭示抒情主体不堪其负的精神重压。
综上所述,任何文体的发展都经过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作为处于词体初始阶段的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的词自然比起处于词发展高峰(宋词)中晏几道的词要显得幼稚。在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上都显得不够成熟。然而,飞卿词奠定了词的基本特质,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飞卿词就没有后来的小山词。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山词在情感的细腻性和艺术境界方面都对飞卿词有了深入的发展。
注释:
说明:本文所引的晏几道的词句均出自唐圭章.全宋词[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本文所引的温庭筠的词句均出自赵崇祚.花间集新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 缪钺.缪钺说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8-9.[2] 吴世昌.诗词论丛[M].北京出版社,2000:113-4.[3] 潘慎主编.唐五代词鉴赏辞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223.[4] 华东师大.词学论稿[J].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110-13 [5]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典文学论丛·四[J].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31 [6] 杨海明.唐宋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41-2.[7] 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人民出版社.2003:157-64.[8]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唐宋词鉴赏集[J].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48 [9]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岳麓书社.1989:56-9.[10] 赵楠.泪滴黄金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3):66.[11][12] 唐圭章.唐宋词简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85-6.参考书目:
① 张燕玲.对花间词审美特性的再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2005(3)② 刘逸生.宋词小札[M]广州出版社,1998.③ 谢钧祥.全宋词佳句精编[M].中洲古籍出版社,1992.④ 丁炳贵.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⑤ 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⑥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⑦ 唐圭章.全宋词[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⑧ 赵崇祚.花间集新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The Different beteeen xiaoshangci and Wentingyun 'Poens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Renowned literary theorist Miao Yue,which both MengZi called “Recognizing Writer and sociality ”“Speculating Write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by Conscious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oens.xiaoshangci once had not Extensively researched.Through Comparated with Wentingyun 'Poens,I find both of them had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expecially xiaoshangci made som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n delicate Emotion and artistic style.so we can realize it had some significance in history.Key word:yanjidao;Wentingyun;Metaphor and symbol;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oving;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rief
第二篇:晏几道在诗词上的成就为什么比父亲晏殊高
晏几道在诗词上的成就为什么比父亲晏殊高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是北宋著名词人,并称“二晏”。虽然晏殊上承南唐五代词“温香浓艳”的遗风,下开北宋词“温润蕴籍”之先河,但是后人却认为晏几道在创作上造诣超过晏殊。?晏殊因神童被举荐,在未成年时就在朝廷做官,并步步升迁,到中年时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端。虽然晚年微遭挫折,但仍然能功成身退。因此晏殊诗词都是在“宾朋满座,饮酒赋诗为乐”间,他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从容谈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写得神清而气远。例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的心绪。?由于晏殊长期从政,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词风也是追求富贵华丽、清散闲情的生活。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几道却是不同,虽然从小生长官宦之家,富贵殷实,备受娇宠。但是好景不长,在不足二十岁时,父亲晏殊去世。从此门庭冷落,遭遇坎坷,受尽种种磨难。饱尝了人情冷暖、薄情寡义,因而多作伤感惆怅之词。?由于晏几道家境的败落,仕途的不得意,郁郁寡欢,便纵情于山水田园、粉饰茶楼,因而作品多描写男欢女爱、个人的悲欢离合以及享受生活后的巨大落差。内容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放荡不羁。用以寄托人生失意的深切悲伤和哀愁。如其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晏氏父子仍步温、韦,晏几道精力尤胜。夏敬观《吷庵词评》:殊父子词,语浅意深,有回肠荡气之妙;晏几道殆过其父。又: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晏殊一生都是显达顺利,而晏几道因家庭落魄,云游于世间风尘之中,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晏几道的诗词成就高于其父晏殊。
第三篇:对晏殊与欧阳修词对冯延巳词风的秉承及发扬和二者异同的探究与浅见
对晏殊与欧阳修词对冯延巳词风的秉承及发扬和二者异同的探究与浅见
词是宋代的代表文学。但在晚唐五代之时词的风格已经开始渐渐确立走向成熟。经过“花间”词代表人物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等的强化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小令为主的文体创作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选择,以柔软婉丽为审美规范的文体。直到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才以晏殊欧阳修两人为代表带来了词坛的改变。两人的词风都存在着对冯延已词风的继承和保留。刘熙载在《艺概》中谈到:“冯正中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形象而精妙地阐述了晏殊、欧阳修二人的创作风格与冯延巳创作风格的继承关系。晏、欧二人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丰富和发展。
首先学生觉得要探究两位继承者的词之间的关系,先应该明白他们的师承——冯延巳的词风是什么样的。将冯延巳与同时期的词人比较可以窥出一些端倪。举温庭筠和韦庄为例好了。温庭筠词本身的境界是不具个性的艳歌,缺少主观的抒写,不易让读者感动;而韦庄具有鲜明的个性的主观的抒情诗,与艳歌相对,尽管是一种进步,但他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分明的,因此有所拘限。与温、韦不同的是,冯延巳既有温词的不受拘限,也有韦词的直接感受。温词给人联想,但不给人直接感动;韦词虽然直接抒写给人感动,却是因其一具体事件而感动;冯词则既有直接抒发的力量,又无事件的拘限。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冯正中的词所写的不是感情的事件,而是富有深厚力量的感情境界。”比如《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旧?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该词并未在字里行间涉及具体情事,只是借文字表达一种心境,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郁彷徨,若隐若显。终于怅惘的具体内容与缘由,则给读者以足够想象空间。这也正是冯延巳的词中经常有的一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非常沉郁悲哀的感情。他的词的意境也正是常常建立于这样的感情基础之上。他的词或许称得上是第一个“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吧。
在晏殊的词里,对这一点的继承体现的非常明显,也就是评论家们为什么说晏殊得其“俊”的原因所在。晏殊的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比如,“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春楼》)。再比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但是他的感情较冯延巳又有差别。冯延巳的词里浸透着他的沉郁悲哀让人感同身受,但是晏殊的词里头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冯延巳尽管官居高位,可是国家岌岌可危,但晏殊身居高位之时天下太平,相对冯延巳来说,生活优裕闲适。所以他的词里更多的感悟和反思人生。例如他的代表词《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同样是借景抒情,但是较冯的词更有一些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他把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更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和冯延巳于“风雨凄凄”中叹“年光往事如流水”的凄切之情不同。而且,出现在晏词中更多的是在佳会宴游之余的慨叹,这就更是闲逸之中的莫名哀愁,如《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词中人置身于清逸平静的背景中,露莲远山呈现出淡雅的色彩,柳丝并不在风中舞动,只是低低垂下,这样的静景不仅和人物的淡妆相宜,也和他静思默想的神情相 宜。这就是晏词的基本风格,清和淡逸的画面和细腻委婉的感情交相融和,透出“一点凄凉愁绝意”。
相较于晏殊,欧阳修对于冯延巳的词的继承不是那么明显。他继承的是冯延巳的情景交融。但是他词的内容与抒发的感情与冯词都有很大差别。冯词的风格上文已经提到,欧阳修的词,首先内容比较丰富,这也是他和晏殊词的区别所在。他的词作中常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
但是与晏殊的“雅正”有所区别的是,他的恋情词中,有一部分用活泼的对话来写的,较多地保存了民间俚词的特点,感情丰富例如《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外,欧阳修在仕宦生涯中几经波折,他常把由此引起的个人身世感慨写入词中,这是当时词人写得较少的题材,对于那种狭隘的风气有所突破。如《临江仙》中“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圣无忧》中“世路**险,十年一别须臾”等,都表达了在互相倾轧的官场中所感受到的忧患,而《采桑子》十首及《水调歌头·和苏子美沧浪亭》等,又表达了对这种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闲适旷逸生活的向往。在这些词中,反映出欧阳修比较坚强与乐观的个性,不像一般文人失意时所作总带有黯然伤神的情调,如“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采桑子》),“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玉楼春》)等,都显得很旷放。不再是冯词中那种不可明言,不可确指,非常沉郁悲哀的感情。欧阳修的创新还不止于此,欧阳修在词中塑造的众多女子,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情思绵绵、多愁善感的形象模式,开始出现了个性的差别,她 们有属于劳动妇女阶层的采莲女,性格豪放泼辣,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有调皮可爱不谙人事的少女,为摘花而划破了脸,“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或是幼稚地 模仿成年人,惹得“尽人言语尽人怜”;她们也有幸福的新婚女子,陶醉于甜蜜的爱情之中。这些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纯真的欢笑和朴实的心灵,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从前文所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冯延巳和晏殊、欧阳修的词作创作风格是具有前后继承关系的,晏、欧词的风格是在继承、吸收包括冯延巳在内的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我们可以从三人词作继承性中,看到词这种源于唐朝,盛于宋代的文体,被不断发展、丰富的脉络。其实文学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此。借鉴与改变总是常常发生,一成不变的是教条,瞬息万变的是离经叛道。总有一些东西不断地留下来,也总有一些东西不断被忘记,和社会有关,和时间有关。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舍弃与选取,不停歇的重新组合中,我们的文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第四篇: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需要作哪些努力
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需要作哪些努力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新课程背景下,要求语文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才能更好的从事教学。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共性,又具有“语文”的独特个性。我认为自己专业发展上还需要作一下努力。
第一,要端正认识,加强思想修养。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非常重要,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修养。人都会有惰性,作为普通教师,日复一日地重复讲课、批改作业,自然也会耽于现状。因此,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出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确立专业化目标。只有这样,自身在平时的工作中才会保持紧迫感,产生学习、探究与提高的内驱力。
第二,要加强文学修养。加强文学修养就能够理解语言的奥妙,积蓄欣赏、运用语言的功力,能够欣赏语言、品味语言,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教师进行语文教育活动就能得心应手。熟知了文学的基本规律,才能运用这些规律完善语文教育生活。如果语文教师有享受语文教育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幸福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第三,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语文教学是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想真正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阔更远一些,就要在各个方面充实自己的专业素质。
1、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的获得方式是个人学习。
个人自学的方式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构成要素,从语言到文字,到文学,到文化,进而扩展到生活、社会等广阔的领域,从中发掘语文素养提升的养料,“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学历提升方面,要靠自身的努力。
也许有人说,基础教育不需要高学历。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随着学历的提高,个人相应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也会提高,这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言传与身教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要坚信“学无止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养。
3、在专业技能方面,自己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研究与学习活动,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总之,我认为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
第五篇: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上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服务者、促进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设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放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成长。多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探讨的机会,多给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自我展示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握师生角色,正确定位。
1、做好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
清楚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是一个复杂而多重的角色,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服务者、促进者的角色,同时还要努力做一个课程资源开发者、课程改革践行革新者、学生心灵建设者。
2、凸显学生学习的主角角色。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倡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育人观,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民主、和谐、鲜活、生动的课堂。像视频中罗老师说的,要做到三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机会,多给学生自由表达、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这样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成长中成就自己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