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科学生分组实验教案上下学期
实验一
实验课题: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字母“e”玻片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为倒像。
实验二
实验课题:观察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小烧杯、碘液
三、实验步骤:
1、制片;
2、观察;
3、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从显微镜中看到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
实验三
实验课题: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0.9﹪的生理盐水、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小烧杯、碘液和消毒牙签
三、实验步骤:
1、制片;
2、观察;
3、画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实验
四、实验课题:观察人的基本组织
一、实验目的:
1、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人的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的功能。
实验
五、实验课题:观察叶片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叶片的结构。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蚕豆叶下表皮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腔的外壁厚,不容易伸展,背。气孔腔的内壁薄,容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直,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
实验
一、实验课题: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装片
三、实验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并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4、清洁收镜
四、实验结论:
人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数量少,但比红细胞大,具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看不到血小板。
实验二
实验课题:膝跳反射
一、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反射;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无
三、实验步骤:
1、两人一组,轮换进行实验;
2、叩击韧带的同时,观察所叩击腿的反应;
3、做好记录。
四、实验结论:
膝跳反射属于脊神经元反射,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
实验一
实验课题:观察桃花的基本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桃花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
桃花模型、放大镜和镊子
三、实验步骤:
1、取出桃花模型;
2、观察
四、实验结论:
桃花的结构包括:
1、花柄,2、花托,3、花萼,4、花瓣,5、雄蕊【花药、花丝】,6、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
实验一
实验课题:模拟膈肌的运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膈肌的运动的实验,了解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 模拟膈肌的运动模型
三、实验步骤:
1、一只手拿着模型的瓶子的中部,另一只手向下拉橡皮膜,此时,注意观察变化情况;
2、一只手拿着模型的瓶子的中部,另一只手向上顶橡皮膜,此时,注意观察变化情况。
四、实验结论:
当手向上顶橡皮膜时,瓶子的中体积变小,压力变大,气球内的气体就会排出瓶外,这时,气球收缩。当手向下拉橡皮膜时,瓶子的中体积变大,压力变小,外界的气体就会进入气球内,这时,气球膨胀。所以,在吸气时,胸廓变大;在呼气时,胸廓变小。
实验一
实验课题:观察鸡卵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鸡卵的结构
二、实验材料:
鸡卵、培养皿、剪刀、放大镜和镊子
三、实验步骤:
1、观察鸡卵的外部形态;
2、取一个鸡卵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剥卵壳观察;
3、将敲破的鸡卵放在培养皿中观察。
四、实验结论:
实验一
实验课题: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实验目的:
知道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各种彩色布料、彩色小纸片
三、实验步骤:
1、展开各种彩色布料;
2、撒上各种颜色的小纸片;
3、开始实验并记录。
四、实验结论: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教案优质
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第一:杠杆的科学
目的: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
二、认识杠杆
1.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
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认识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4.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分辨杠杆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2.实验
3.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认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第二:轮轴的秘密
目的: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2.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3.明确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探究: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示范操作实验:
2.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第三:定滑轮和动滑轮
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2.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认识动滑轮
2、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四:滑轮组
目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3、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4、明确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6、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三、说说自己的认识,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五:斜面的作用
目的: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通过实验,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
第六:抵抗弯曲
目的: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学生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
第七: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目的: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3、汇报
四、总结
第八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的: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教学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1、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2.学生实验汇报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4、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5、交流汇报结果。
第三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分组实验资料
目录:
1、观察种子的结构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观察花蕾
4、观察花的结构
5、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6、认识弹力
7、测力计的使用
8、感受重力
9、重力的大小
10、认识摩擦力
11、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实验
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准备:大豆种子 实验过程:
1、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2、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3、观察种子记录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观察发现(图)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4、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5、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实验
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过程:
1、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2、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3、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实验
三、观察花蕾
实验准备:
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实验过程: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教师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③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实验
四、观察花的结构
实验准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放大镜、镊子、白纸等。实验过程:
1、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CD,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完整性。
2、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实验
五、用轮子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
实验准备:轮子、纸等。实验过程:
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另一个在纸上可以用文字或图画来记录轮子的运动路线。当学生小组合作模仿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教师适时指导。
2、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请学生上台用悠悠球模拟物体的运动,然后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也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
总结归纳: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和转动两种。摆动属于振动,振动又属于平动这是因为摆动和振动都是物体在来回或上下移动,因此可以看作平动。
实验
六、认识弹力
实验准备:弹簧、橡皮筋等。实验过程:
1、教师强调活动体验的重点是: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你用力的同时有什么感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学生玩弹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3、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运用上一课的知识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①谁施力了?方向是怎样的?②谁产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样的?③结果怎样?通过描述它们的变化并且画出反推力(弹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形成或完善弹力的概念。
实验
七、测力计的使用
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等。实验过程:
1、教方法 教师可以手持弹簧测力计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测量的力不要超过它的量程。
②、测力前应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它的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若指针没归零,则应通过调节使指针归零。
③在测力过程中,要注意轻拉轻放,以免用力过大使指针与面板下端导板相撞而移位,并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弹簧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的精度。
④待指针停稳后,眼睛平视指针读数,要尽量减小读数误差。
1、练习测量并记录数据
先让学生练习调零,再要求他们将测力计挂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挂钩上先挂1个钩码,全组成员练习读数。
1个50克的钩码挂上去以后怎么读数,是用gf(克力——非国际单位制,是工程单位制)还是N表示(牛顿——国际单位制),教师应适时补充说明:用N表示,1个50克的钩码重量是0、49牛顿,用学生的话说,就是钩码对测力计的拉力是0、49牛顿。
学生再次练习之前,教师应当再次提醒他们:如果测力计的量程为2、5牛顿,每个钩码重0、49牛顿,那么测量时最多只能挂5个钩码。同时要求他们认真读数并做好记录。
2、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发现弹簧伸长的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长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实验
八、感受重力
实验准备: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等。实验过程: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
九、重力的大小
实验准备: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等。实验过程: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实验
十、认识摩擦力
实验准备:围棋子,毛巾等。实验过程:
1、介绍材料
2、宣布比赛规则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要求棋子必须停留在分值区内,尽量停在高分区。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动而不是滚动,所以棋子底面应是平的那面,圆弧形的那面则要朝上摆放。
每人有三次机会,将所得分记入P68页的表格中
3、进行第一轮游戏,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4、将第一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让学生带着“怎样控制好棋子”的问题进行第二轮游戏。
5、交流总结
实验
十一、找回溶解在水里的盐
实验准备: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坩埚钳等。实验过程:
1、交待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灯片2:①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
2、学生提取食盐
3、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
4、总结归纳:这样既能变过去又能变回来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可逆的变化过程
第四篇: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一、任务目标
1、确定、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确定。2.难点:仪器的组装,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3.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探究准备 实验用品:
锥形瓶、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托盘天平(或自制简易天平)、试管3支、酒精灯、250ml烧杯2只、500ml烧杯一只、火柴、玻璃片、软塑料瓶2个、试管夹、弹簧夹、试管架、阶梯式铁片,蒸发皿、药匙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长短不同的蜡烛2支、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四、探究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分组实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探究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化学知识。你们喜欢做实验吗?好,今天我们到实验室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希望同学们学有所获。
(一)出示目标:见ppt生读,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识回顾]: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视情况)[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下面同学们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案中的任务1、2,时间5分钟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板书]:
1、收集方法的确定: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师生活动]:回顾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见 ppt 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以确定与实验室中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
2、收集方法的确定: [师生活动]:收集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 [总结]: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师生总结]:结合以上分析,确定实验装置:用PPT演示制取组合,重点介绍锥形瓶组合,以利于学生本节实验操作。
[提问]: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教师PPT演示
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师生小结]:试着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见ppt演示 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收集气体—验满 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后的回答,做出纠正。
(三)[学生实验]:本节课目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因时间关系,同学们不能预习学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以便同学们能顺利实验。
首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进行气密性检查,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分别收集分别收集一集气瓶和2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学案提示完成6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作出相应解释。出示幻灯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引导快速阅读,明确实验步骤)
[教师提醒指导]:(结合PPT演示完成实验报告)1)、学生开始收集时,提醒学生将小烧杯放于天平上,调整平衡。
2)、验满后,改用塑料瓶收集。此时再将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向简易天平一侧塑料桶内倾倒,观察天平平衡情况。
3)、第一个塑料瓶验满,换第二个塑料瓶收集。
4)、向第一个瓶中加约1/3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各取1--2ml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于2支试管中,准备化学性质的探究。(此时可再观察塑料瓶变化情况)
5)、待第二个塑料瓶收集满后,盖好,将导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持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6)、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总结]: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7)、将烧杯中的蜡烛点燃,将第二瓶中的CO2气体从矮蜡烛一侧缓缓倒入,观察现象
(四)[反思交流]: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结合本实验说明为什么二氧化碳是优良的灭火剂?
生答: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五)[谈收获]:结合本节课的实验情况,谈一下你的收获。
(六)[挑战自我]:
1.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2H2S+3O2===2H2O+2SO2
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用制取__________气体的装置;(2)收集应用_______________;(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______中。3.下列哪个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A.C + O2 === CO2 B.C + 2CuO == 2Cu+CO2 ↑
高温 点燃
高温
点燃
C.CaCO3+2HCl ==CaCl2+H2O+CO2 ↑ D CaCO3=== CaO+CO2 ↑
4、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气体。(1)本实验中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 反应条件为_____.(2)此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与CO2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
(3)甲烷气体是否难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利用此性质应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方法来收集甲烷。
(七)[作业设计]:
必做:独立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选作: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 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