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写写帮推荐)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歌,这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情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情境,介绍青蛙冬眠的知识。本文短小易懂,语言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这首儿歌体现了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虽然儿歌的主人公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但却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和1个新笔画“横折弯钩”,并会写6个字。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要求会写的字,注意“为”的笔顺。学会新笔画“横折弯钩”。
2、体验冬天里的快乐。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朗读感悟,自主探究,以文本为出发点,体会重点词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资源,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几种小动物脚的形状。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供文本语言特色鲜明,表达准确生动,是培养语感的好材料,因此,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感的熏陶作用,关注课文内容,了解相关信息,同时也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和训练,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学生猜)
师:你们喜欢雪吗?下面我们就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雪景吧!(课件出示动画)师: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大雪过后,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也白了,白雪皑皑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这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学生入情入境回答)那你们知道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在下雪天喜欢做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画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表达出各种心情)师过渡:你们画画用什么?(生答)可是,在雪地上有一群既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小画家,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随文识字,赏析课文。
1、师范读课文。想一想,儿歌中的小画家是谁?(板书:粘贴小动物的图片)师:同学们想到动物王国里与小动物们共同感受冬天的快乐吗?那我们就来共同体验课文的精彩吧!(出示课文插图)
2、生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的生字。
3、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识字的方法。
(1)字谜识字“画、笔”,解读题目。师:老师这有一则字谜“开山种田”,你知道是课题中的哪个字吗?(画)师强调:“画”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生字,“画”是一字部,可组词画家、画笔。
(2)情境对比识字“群”,指导朗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这两句里你找到生字了吗?(群)群:形声字,右形左声,部首是羊。课件出示:一只鸟和一群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理解“群”,并出示图片羊群、人群,在情境中加深记忆。师:朗读这两句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用欢快的语气,因为小动物看到下雪都很高兴)让我们满怀着对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齐读这两句吧!
(3)自由识字“鸡、枫、牙”,赏析课文。师范读注意听这两句话中语调有什么变化:“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从这句话中找出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应恰当给予评价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强调: “鸡”是鸟字旁;“枫”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牙”是月牙的牙,还是牙齿的牙,部首是一。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记忆。师:你们喜欢这几种小动物吗?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朗读这句话呢?(引导学生读出小动物的可爱,表达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教师要抓住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小鸡为什么会画竹叶,小狗为什么会画梅花,小鸭为什么会画枫叶,小马为什么会画月牙?(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动物脚印也不同。板书:粘上以上几种动物的脚印卡片)除了这四种动物还可能有谁来画画?还能画出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猫、猪、牛、兔、鼠等其他动物画出的图案。
(4)动作识字“几、步、笔”。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师引导学生走几步,识记并理解几步,再出示实物毛笔,分析“笔”字这样写? 几:是几部,与儿字相似。步:是上下结构,是止部。再读这句话,想一想小动物们作画不用颜料不用笔,为什么?
(5)语境识字“为、什、参加”,解析最后两句。师范读最后两句:“青蛙问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师指导朗读疑问句和陈述句两种语气。学生找出4个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为:是点部,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什:单人旁加十字就念什。参:是上中下结构,是部。加:力加口字就念加。练习用“为什么、参加”说一句话。思考:为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还有谁不能来参加? 师介绍什么是冬眠,和关于冬眠的资料。
4、识字比赛: 出示:公鸡、人群、月牙、参加、几步、什么、画笔。(卡片)分组读、齐读这些生词。
(三)、整体感知,升华情感。
1、播放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师: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大自然太美了,小动物太可爱了,下雪天可真有趣,雪给小动物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3、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把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你获得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总结提升,扩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在动物王国里领略了下雪天的快乐,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诗歌。(配乐朗读)小雪花 小雪花,小雪花,飘在空中像朵花。小雪花,小雪花,飘在窗上变窗花。小雪花,小雪花,飘在手上不见了。学生齐唱学过的《小雪花》,最后,在入情入境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演示法,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用实物进行演示,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随文识字,采用多种手法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汉字,认识汉字。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等动物,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辅助教学,时时抓住孩子的兴趣进行教学,创设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解读
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万科城实验小学 李婷婷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李婷婷,今天我解读的课文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版块的第一篇课文。本版块的主题是“在冬天里”,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歌》《雪孩子》《梅花》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通过介绍关于冬天的景象、冬天的常识、冬天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学生对雪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特殊的美,从而产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儿歌节奏鲜明,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为本板块第一篇课文,在感情基调上应重点突出“有趣”,在“有趣”中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作品,而且孩子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冬天和其他季节相比有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孩子们对冬天更有强大的好奇心,他们有迫切的愿望想去大雪纷飞的冬天看看,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踩出一串串的小脚印。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就是抓住孩子们的天性,用儿童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将小动物在雪地中的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产生共鸣,因此,在了解儿歌意思的方面不会存在问题。再通过随文识字,突破识字难点,可以更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学会书写“几、为”等6个字和新笔画“横折弯钩”及“为”的笔顺。
3、培养学生对冬天、对雪的喜爱,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
1、认识“群、鸡、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知道小动物爪(蹄)子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
学会书写“几”和新笔画“横折弯钩”,掌握“为”的正确笔顺。
四、课标理念
“未成曲调先有情”,我将整节课牢牢锁定在“有趣”上,导入部分就运用多幅动态的雪景图配上轻快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绪拉入到漫天飘雪的寒冬,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后,展开整节课“有趣”的教学环节。
(一)识字有趣
根据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在此基础上学习独立识字。因此,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我重点落在“识字有趣”方面,通过随文识字,将不同的识字方法穿插进本课当中,润物无声地把识字的方法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在有趣地识字中喜欢学习汉字,掌握识字方法。
首先,组织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初步与本课的生字见面,感知字形,使学生有了浅显模糊的印象之后,根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用生字拆分法,一字带多字的方法学习生字,让学生在对下雪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小画家画画感到惊喜的时候,在对青蛙没来参加而了解冬眠知识的时候将识字任务完成。
(二)阅读有趣
通篇读文之后,学生很容易就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有趣吸引。课标指出,在阅读方面,在阅读的同时,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文的重点阅读部分是中间小画家们的四幅画,先是由生动的动态课件演示小画家作画的过程,在视觉上对学生进行小小的刺激,再顺着学生的惊喜的情绪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在雪地里作画的快乐。学生看小动物在雪地里玩得如此开心,心中的快乐难以抑制,课堂的高潮悄然来到,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想在雪地里玩什么,怎么玩与大家分享,此时再加入音乐的催化功能,使整节课在“有趣”的氛围中快乐地结束。
以上就是我对《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的浅显思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不吝赐教。
第三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特点及青蛙冬眠的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一个部首:“”(竹字头)。理解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三句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动物图片、小黑板、竹叶实物。【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带背景的幻灯片。问: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将这幅图的意思给大家说一说。
2.你们说下雪的景色美不美?(美)你们心里高兴吗?小动物心里也很高兴,它们欢蹦乱跳地跑出家门,来到雪地上,都张着嘴巴,好像在说话,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13.雪地里的小画家(齐读)
二、粗读课文,了解大意,识记生字字音
过渡:小画家指的是谁?它们都画了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等我们学完之后就明白了。
(一)初读课文。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儿歌有几行?有几句话?用笔标出来。
(三)回答思考题。(共有8行,6句话)
(四)指名6人,一人读一句。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五)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能否记住生字字音。
三、讲读课文
(一)齐读课文。
边读边想:书上哪儿写的是这幅图的意思。(一、二句话)
(二)学习一、二句话。1.学生读一、二句。
2.教师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3.雪地里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书上用了一个词,是哪一个?读第二句。群)
4.雪地里来了一群什么?(小画家)什么叫画家呢?书上的小画家指谁?
(三)学习第三句。
1.学生读第三句,回答问题。2.教师板书。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3.这些小动物都画了什么? 4.学生说,教师板画。
(四)学习第四句。
1.它们是怎么画的呢?读第四句。“颜料”是指平时画画时用的颜色。不用„„不用„„,那它们用什么画?
(一2.出示幻片—小鸡画竹叶图,问:①小鸡真的会画竹吗?②竹叶指的是什么?
3.在竹叶旁贴小鸡图片。小鸡的脚印像什么?你们见过真的竹叶吗?(出示实物竹叶,比较竹叶与小鸡脚印的形状。)
4.小鸡画的画儿这么像竹叶,所以称小鸡是什么?(指课题:小画家)它心里高兴不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三、第四句。
5.小狗、小鸭、小马画什么?是真的会画吗?这些画指的是什么?叫三个同学上前贴出小鸭、小狗、小马图片。贴片说: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再引导说: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6.它们画得这么好,所以也叫它们是——为什么叫它们“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什么它们画的不一样?
过渡:小动物都夸自己画的画儿好,只有小狗闭嘴不说话,它想起什么来了?
(五)学习五、六句。1.读五、六句。
2.你们知道冬天青蛙要干什么?(冬眠)所以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六)齐读课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个小画家的脚趾的不同特点及青蛙冬眠的习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多观察,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知识。
第四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板书设计四方面为大家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课文结尾用设问句,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本篇课文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生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2、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
2、朗读体验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我则负责努力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讲好一堂课导言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要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此篇课文的时候正好是冬季,下雪是许多南方小孩子所期盼的事情,我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下雪、下雪时会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出“雪地里”,然后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到雪地里“画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初读阶段,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中有几句话。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指导。通过几次自由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能读通全文,并动手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主合作,认识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小组合作识字、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之后,老师才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与讲解,让学生再次感知。
(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此环节又分为四个小部分)
1、个性朗读,体验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个性朗读后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体态语言暗示”等方法来指导朗读,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2、分析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的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孩子们有的熟知,有的陌生,而且它们与动物脚印之间还有着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我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让课文的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轻松的突破。(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紧接着让学生做连一连的小练习,用练习巩固对重、难点的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回答问题,了解冬眠
让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句,并回答问题:青蛙为什么没来雪地上画画?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冬眠。并且让学生课后自己找一找问一问还有哪些小动物是需要冬眠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4、美读成诵,强化体验
听了,读了课文之后,该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的时候了。通过“背一背”、“比一比”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课后练习,又增新趣
在总结全文,使学生了解小动物脚趾的形状不同和青蛙冬眠的习性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直指课文中心,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图 小狗图 小鸭图 小马图
(对应贴上脚印图)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第五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
徐理想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设置了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一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我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因此我把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因此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因此我将美术、生物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
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设疑法等教学方法.2.朗读感悟法:
读是语文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及重点,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读课文。3.启发设疑法:
启发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逐句设疑,启发教学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五、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
情景导入:播放课件雪景图,呈现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轻松愉悦地情景之中,从而引出课文,学生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录音,注意字音。
2、示范读课文:我给学生们读一遍,让他们评评我读的怎么样。(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3、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我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读注音生字:①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④男女生比赛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①同桌比赛读
②师生比赛读
③全班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我在文本教学中采用逐句品读的方式,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思考,从而一点点的突破难点。注重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想一想:(1)什么是“一群”?(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2)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什么?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小画家的脚在雪地上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3)"青蛙没参加”是指什么?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2、品读第二、三句,突破难点:
(1)思考: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我借助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看完课件再读文,为了启发学生,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2)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让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四)、拓展练习,总结全课。
1、我会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形状.2、我会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3、我会连:把小画家与它们的画连起来,看谁做得最好。
4、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