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景物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景物作文
目
录
1、提纲。。。。。。。。。。。。。。。。。。。。。。。。1-2 2、摘要、关键词。。。。。。。。。。。。。。。。。。。。。3 3、正文。。。。。。。。。。。。。。。。。。。。。。。。4-8 4、文献。。。。。。。。。。。。。。。。。。。。。。。。。9
提纲:
一、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第一,要选好观察点,第二,要按一定的顺序,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描写,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二、描述自然景物
1、紧扣特色写四季在不同的季节里,一草一木都有它不同的悄状。抓住各自不同的特点,即抓住了各自独有的美。另外,要寓情于景。单纯的描述景物只是一副死板的图画,如果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融入其中,景物才会生动起来。
2、转个角度来描写雨雪风霜。雨雪风霜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景象。学生对它们都很熟悉。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
3、观察想象很重要的日月星辰。在写景作文中,日月星辰的神奇变幻是一个特殊的写作题材。自有文学以来,日月星辰一直是人们借景抒情的对象。但要把它们描写得生动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描述都市风光和社会环境。都市风光以其独有的绚烂和缤纷向置身其中的人们展开其动人的风采。选取独特的角度和观察点,“拍摄”最富有代表性的景点,让都市风光在我们的笔下变得美丽而韵味无穷。摄取美丽的都市风光,展示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只是我们任务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在拍摄描写过程中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各方面发展在城市风光中都有体现。只不过或明显或隐蔽。只要让学生善于捕捉人所未知的镜头,细致描绘,合理表现,作文一定能成功。
四、记叙游览经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在假期里经常能跟随家人出去,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祖国的山山水水和历史古迹也逐渐成为学生写景作文的一个大题材。
五、描述校园美景。校园内我们最熟悉,除了有形建筑外剩下的就是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我们的恶校园建筑是美丽而又富有活力的,给人一种积极、健康的动感。这部分风景是美丽的,却不够动人,目光再移,我们看到了操场上跳动的身影,看到了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生......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最动人的风景,听到了最具有动感的旋律。
六、描述可爱家乡。家乡,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和熟悉的地方,由于对故乡的熟悉是日积月累,使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每个小朋友心中,或许认为对自己的故乡真是熟悉到她的方方面面似乎没有新意可言,没有文章可写。其实,实事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家乡以其独特的宽厚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乡亲,如今又以飞速发展的趋势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我们的家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不易被人发觉的“陌生”之处,二者恰恰是我们能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
七、作文中要写得“小”“新”“趣”
摘要: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第一,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第二,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下„„..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写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描写,笔筒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差异。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谢辞手法。准确、恰当的是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的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关键词:写景 自然景物 都市风关 社会环境 游览景物 校园景物 家乡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景物作文
小学生学习写作,是一个人学习写作的起步,这一步对今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至关重要。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素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我在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是写景作文的教学。
写好以景为主的作文,第一,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描写观察景物的立足点。立足点可以固定,也可以变换。写时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写看到的东西。如我让学生写《春天的发现》这篇习作是,在写作之前,可事先带学生去野外观察春天的美景,在观察时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事物,想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想去发现什么就去发现什么。并及时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回到学校,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中交流,最后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发现写在草稿纸上,经过反复修改,誊写在习作本上。第二,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可以按方位写,如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下……..也可以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或先写全景再描写局部,或先描述局部再描写全景。还可以按时间的顺序写,可以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顺序来写。第三、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重点描写,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同一类景物,尽管具有共同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差异。第四、要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的、形象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准确、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的具体、形象、真实感人。
下面通过描写自然景物、都市风光、游览经过、校园美景及可爱的家乡来阐述。
一、描述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雨雪风霜、春夏秋冬、山水花鸟等。
1、紧扣特色写四季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使大自然显得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也给我们的写景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如何写好四季的景物呢?关键一点是,要抓住四季的季节特点来写,写出春夏秋冬各自的景物特色。
春天——是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季节。如:“静寂的春天,有时阳光明媚,有时细雨绵绵,但还没有过一声惊雷,在沉寂中,花儿开了、草儿绿了。不知在哪个角落,传出阵阵“呱儿”“呱儿”的蛙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像在说话,又似唱歌。紫藤脱去了旧年冬天的枯瘦的外衣,将一片片新绿缀满枝头,构成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小作者观察仔细,感受深刻,想象的丰富,作文便写得充满情趣。
夏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如:“炎热的夏天,小孩子们在河里尽情地游泳,还打着水仗。人们在电风扇下扇着扇着,让汗水快点蒸发。有的人嘴里含着块棒冰,吃了后格外清凉。”小作者用侧面描写同样可以把夏天的酷热表现得淋漓尽致。
秋天——是金色的收获季节。如:“秋天一到,枫树的叶子红的耀眼。那时正是菊花开的时候,如果你到南岭看一看,可美啦!到处种满了菊花,这五彩缤纷的菊花,让你看了眼花缭乱。还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果实。” 冬天——是万物休养孕育的季节。如:“不一会儿,一片片小雪花慢悠悠地飘下来,好像是来探路,又好像是送来远方的信。渐渐地,雪花的胆子大了起来,姐妹多了起来,看不尽数不清,挤挤挨挨,推推搡搡,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像是赶集似的,奔涌而来。不多时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好像棉花,更似鹅毛,一大片一大片,一群一群的姐妹玩闹着,说笑着,像和谁捉迷藏似的,趁你稍不注意就会遮住你的双肩,当你擦掉这调皮的雪花时,她又神秘的不见了,变成了隐形的小水珠..........。”这寒冷的冬天,这样拟人化的描写,把小雪花写活了。在小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不同的季节里,一草一木都有它不同的性状。抓住各自不同的特点,即抓住了各自独有的美。另外,要寓情于景。单纯的描述景物只是一副死板的图画,如果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融入其中,景物才会生动起来。
2、换个角度来描写雨雪风霜。
雨雪风霜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景象。学生对它们都很熟悉。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
(1)、从风景的角度去写。把风云雨雪融入一般景物之中。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一般景物中能把雨雪风霜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也更容易写出它的丰富变化来。同时使文章不会显得空洞,如黄山的云,大兴安岭的雪,成都的雾等都是典型的例证。
(2)、结合四季的季节特点。写出雨雪风霜的特征。雨雪风霜在不同的季节里所呈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是不同的,写雨雪云雾必须合乎季节的时令特点。如写雨,春天的雨是细润润的,夏天的雨是酣畅淋漓,秋天的雨是阴冷绵绵的。写出这些感觉来,就会是一篇好作文。
3、观察想象很重要的日月星辰。
在写景作文中,日月星辰的神奇变幻是一个特殊的写作题材。自有文学以来,日月星辰一直是人们借景抒情的对象。但要把它们描写得生动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上学的路上看看日出的过程是怎样的,晚上望望天边的月亮像什么,到野外时注意天上的云彩有什么变化......有了细心的观察,就会有新奇的发现。有了新奇的发现,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吸引人。
其次、要借用合理的想象,还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赋予景物的情感,人物的特点或动物的特征,使作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描写自然景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选“景”与抒情。选景,要抓住特色。以绘景为主的记叙文,还应该注意思想感情的表达。写景往往为了借景抒情,或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奇观.....总之,不能以写景而写景。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文章才能扣人心弦。
(二)要注意符合客观事实。自然界中的景物,往往既和时令相
关,又和地域相关。一年四季,一日之内,时间不同,景色就不一样。天南地北,山川田野,地方不同,景色也会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有时由于自然现象的相互影响,景物也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写景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小朋友写了一篇描写夜景的文
章,用上了“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样的语句。其实,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自然现象中,“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写景不真实,不仅会闹笑话,还会使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怀疑。要想把景物写得真实可信,平时就要用心观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笑话。
(三)写好静态和动态,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然界的景物有静有
动,在绘景时如能惊动结合文章效果就更佳,感染力就更强。
二、描述都市风光及社会环境
都市风光以其独有的绚烂和缤纷向置身其中的人们展开其动人的风采。选取独特的角度和观察点,“拍摄”最富有代表性的景点,让都市风光在我们的笔下变得美丽而韵味无穷。摄取美丽的都市风光,展示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只是我们任务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在拍摄描写过程中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各方面发展在城市风光中都有体现。只不过或明显或隐蔽。只要让学生善于捕捉人所未知的镜头,细致描绘,合理表现,作文一定能成功。
现在的都是变化很大,描写的景物很多,有一篇作文中写的都是景象就很不错:你看,那一座座大厦鳞次栉比。有的外墙用霓虹灯勾勒出轮廓,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彩缤纷,忽亮忽灭,有时像灯海里的波浪一起一伏;有时像灯海里的喷泉,时而射向半空,时而缩回海面,十分好看;有的大厦则把一串串”“满天星”从楼顶一直悬挂到最底层,看上去仿佛是灯的瀑布从半空飞流直下,十分壮观。即使是地摊大排档的灯也不乏色彩,红的、黄的、雪白的所有的灯争相辉映,仿佛是满天星降落到人间。小作者用夜晚的都是一角,突出了都市里夜晚繁华的景象。
社会坏境描写,就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状态的描写。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郊县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好风土人情等等。
记叙社会坏境,还要抓住以下几点:
(1)、要把最能反映时代或场所特点的东西,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写出来。(2)、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写。(3)、要做必要的说明和介绍,从而使读者了解人物生活或事件产生的作用。
三、记叙游览经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在假期里经常能跟随家人出去,看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祖国的山山水水和历史古迹也逐渐成为学生写景作文的一个大题材。
老师在给同学们上作文课的时候,经常讲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看山水最不喜欢平平淡淡,描写山水的文章也不能平淡。写这类作文就要写出它的特别之处。美景,美在哪里?独特,独特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写山水景物,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常听人讲,“看景不如听景”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描述景物的人在讲述的过程中,无形中加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景物就是那样一个景物,如果不用心去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是欣赏不到美的。
现在的许多学生喜欢在假期中去当地或外地去探访古迹,古迹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人文景观。在它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代建筑的风格和艺术,它更多的反映古代人们的一种崇高和追求,是古代文化对当时人们生活熏陶和影响的有力见证。写探访古迹一类作文。不仅要描述出古建筑的外在形态,更要描绘其内涵神韵,让历史留在它身上的脚印,从尘封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让读者在读这类文章时同时领略历史的沧桑。如此,我们在选择写作方法时,就要在关注古迹外在形态之时,同时关注古迹的“现世”和变迁,以及围绕古迹所发生的故事演绎和人物传说,让历史的凝重为古迹增添一抹风韵,让历史的苍运拓展我们作文的空间。
要想写好游记还要必须之一以下几点:(1)、要把最好的特点,精选材料。涉足名胜古迹,往往步移景换,目不暇接,风土人情,处处诱人。落笔之前,务必把观赏的景物来一番比较和鉴别,去粗取精,辨明主次,确定需要重点写的有关景物。一般来说,可以着重记叙哪些特色鲜明的景物,写出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在记叙描述中,要尽力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
(2)、要把游踪写清楚。游踪,就是游览一个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
(3)、要结合历史人物或遗迹展开联想。
四、描述校园美景。校园内我们最熟悉,除了有形建筑外剩下的就是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我们的校园建设是美丽而又富有活力的,给人一种积极、健康的动感。这部分风景是美丽的,却不够动人,目光再移,我们看到了操场上跳动的身影,看到了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生......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最动人的风景,听到了最具有动感的旋律。
这两部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师生的校园是没有生机的;离开有形建筑的校园也是不存在的。我们站在校园留心四望吧,用心拍摄那动人的镜头,所听校园内跳动的旋律,我们笔下的校园美景才能以一种强大而自然的方式扬摄每个读者的心。
曾经我就看一个学生写的他的学校,非常不错:
我们学校大门左边有一座假山,假山间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我非常喜欢它。
走进喷水池,只见池中有一条喷水管,只要轻轻打开水龙头,一道银白色的水柱就飞出喷水管,欢快地跳入平静的池中。顿时,平静的水面被这水珠打乱了,荡起一圈又一圈的微波。清晨,太阳射出有一道道柔和的光线,照着水珠,水珠便脱下了银白色的睡衣,欢声了漂亮的七彩衣,熠熠闪光,多么神奇啊!更妙的是假山顶部有一个泉口,从泉口喷出的水花,顺着假山往下流,生长在假山上的植物便可以痛痛快快地梳洗一番。
假山上还有许多石塑动物和建筑。瞧,山脚下“栖息”着两只丹顶鹤,一只正在“举头望明月”另一只却在“低头思故乡”,一仰一俯,相映成趣。一条蜿蜒的小径向上曲折延伸,半路上又一座凉亭,青的瓦,红的柱,很漂亮,山顶上的两棵青松傲然挺立,像两名忠实的卫士保护着和平;一座绿色的六和塔掩映在翠松中。每次看着那高高的塔尖,我就想变成一个小小人,钻进塔尖,去饱览塔下风光。
校园的喷水池,终年流水潺潺,为校园注入了一份生命的活力。我爱校园的喷水池。作者的观察有物有序,先写喷水池方位,在分叙“喷泉”与假山建筑。写“喷泉”由下而上,先说池中喷水管,再说假山顶部泉口。写假山建筑物亦由下而上,由山脚丹顶鹤到半路凉亭,再到山顶的两棵青松与一座六和塔。文中写两只丹顶鹤一仰一俯的造型时,巧引李白《静夜思》诗句,化静为动,妙笔生花,典雅而富有情趣,触发读者丰富的情思与联想想象。如果这句话改为平铺直叙:“山脚下有两只丹顶鹤的雕塑,一只抬头望天,一只低头觅食。”那还有一点情趣吗?非常呆板枯燥、平淡乏味。
五、描述可爱家乡。
家乡,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和熟悉的地方,由于对故乡的熟悉是日积月累,使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每个小朋友心中,或许认为对自己的故乡真是熟悉到她的方方面面似乎没有新意可言,没有文章可写。其实,实事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家乡以其独特的宽厚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乡亲,如今又以飞速发展的趋势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我们的家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不易被人发觉的“陌生”之处,二者恰恰是我们能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
描述可爱家乡,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写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家乡人人都有,怎样才能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呢?这就需要小作者们对家乡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并认真思考一下,家乡的哪些景物时最有代表性的?抓住了家乡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就往往能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2)、要善于以小见大,抒发真情实感。家乡的可爱,并不是只有通过谢大事物大场面才能表现得,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对家乡的情感往往是从身边的细小事情开始的。
带着我们善思的心灵去尽情感受,发掘家乡中那不易发觉的闪光点,只有发现熟悉家乡中的陌生点。此类作文就一定能写得新颖而富有情致。
别外,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还总结了一些小心得:作文要写得“小”“新”“趣”
小:是指作文题目范围宜小不宜大。题目大了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是写不好作文的。题目小了,以小见大,写出的内容容易生动感人。
新:是指作文要独立思考,你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去琢磨推敲,还要大胆展开想象,丰富作文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新意。
趣:是指写作文要切忌使用成人强调,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说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趣事,才能吸引人。
小学生对习作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存在着提笔重如铅均,只字难书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从鼓励入手,因材施教。形成学生写作中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他们对写作缺乏信心。如果不树立信心,就很难根治“心理恐惧症”。而满腔热情地循循善诱、积极鼓励,正是增强信心的强心剂。不论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还是个别的指导,均要把鼓励贯穿其中。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真心实意地表扬,真正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小愈 《谈小学生写作文》 《中国科研成果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生快乐写作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版
年第一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害怕写作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呢?这里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学习榜样,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秋天的怀念》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班里同学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表扬范读,使学生克服畏惧情绪,树立信心。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
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调查中的小插曲》,在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错别字的活动,提出调查要求: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特点,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仔细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我对学生作文中成功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得心应手。
三、积累知识
单从课本里学到积累知识、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采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
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
四、勤于动笔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就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有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我在作文教学中,不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名人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汉南中学陈少虎
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项长期而又关键的工作。现在我想就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特点,来谈谈自己指导学生练笔的一点经验和想法。
一、审题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所以,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是首要任务。以《童年趣事》这篇作文为例,很多学生在初写时只重视了童年之事,却忽略了关键的“趣”字,显然未明确题意。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提炼文题中的关键词,思考文题的目的,并选择与之相符的材料来展开作文。
二、围绕中心选材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思想那便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行船,必然越行越远,可这几乎是初一学生的通病。以《炎陵实践活动记事》为例,学生多数会把三天中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记录在案,将其变成一篇流水帐。在指导课上,我问学生们,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实践有什么目的?你在这三天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而后一起梳理成如下几点:
1、懂得了团结合作才能真正成功;
2、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3、尝到了劳动的艰辛,更理解和同情农民,懂得要珍惜生活;
4、学会了自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5、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更加珍惜这份同窗之情、师生之情。
然后指导学生将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做为自己写作的主旨,想想哪些活动能够体现这一主旨?学生们心中有了方向,选择材料,安排详略、书写作文便不是难事了。
三、丰富表达的内容
七年级学生作品中的语言普遍比较干瘪枯燥,有的太过口语化,毫无文学色彩。学生写“四季之美”这一话题作文的时候,我便要求他们借鉴《春》、《济南的冬天》、《夏感》这些美文中的优美语句,从修辞手法、巧妙的用词、诗歌的引用等方面进行模仿。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创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一篇文章也不光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真实的情感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打动读者。因此,鼓励讲真话、抒真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才是写作的根本。
要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批改的环节同样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批和互改。新课标中提到,中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也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思考对策,以此提升写作水平。
当然,学生的笔力不是几次,十几次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学习和训练。不断的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努力做到一课一练。每学完一篇文章都有一次小创作,可以写读后感,可以仿写一段话,也可以续写、改写,甚至将文章的感悟写成一首诗或谱一首歌词等等,让学生带着一份趣味将写作进行下去,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亦或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信江新区周塘小学江丽琴电话号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该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整个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要想教好作文,首先要从自身出发:
一、善于梳理、合理统筹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必须要总结和把握住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和用意,还要明确的知道这个阶段的习作目标。
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学生的习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当我们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不要盲目的去批评和指责,要善于发现其中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或写得比以前好的字。对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错误不要超之过急,只要他们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的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当然教师在作文评价的方法上也要及时跟上,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吝啬我们的鼓励和赞美,相信学生对写作会拥有更多的自信。
三、让学生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1
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为写好习作打
基础。
作文教学要特别注意方法和形式,除以上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外,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通过观察 培养写作兴趣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
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
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
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
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
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
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
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
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
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
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发挥想象 启迪学生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
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习作的修改
修改作文是整个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反复修改的过程。修改自己的习作是我们应该形成的一种能力和良好习惯。首先要通读全文,看看哪些地方有问题。如: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切合题意,中心是否明确突出;看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看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否叙述描写得具体明白;看段落的过渡是否自然;看字、词、标点是否写得正确,用得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等。然后要学会用适当的修改符号,改正发现的问题,进行恰当地增、删、改、划。最后在修改后要再次通读,检查,力求使文章写得更好。
总之,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首先:教师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其次: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第三: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有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最后: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
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生活化作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他还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这些话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基石。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当前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语文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他们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尽管搜肠刮肚,却欲说无话,欲写无词。题目一出,不是头昏脑胀,束手无策,就是胡编乱造,应付交差。即使咬烂笔头写出来了,要么颠三倒四,要么就像流水账……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更贴近与生活?我进行了《提高农村学生习作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我觉得就像做饭需要米一样,作文需要素材,素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动笔前,素材是形成中心思想的基础;动笔时,素材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由此看来,没有素材是写不出来,也写不好文章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还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体验生活,等多种教学环节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挖掘生活‚来源‛从而解决学生‚言之无物‛‚无米下锅‛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二是写作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致作文中出现了说不尽的假话、空话、套话。多数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写母亲,往往联系祖国;写老师,常常比做蜡烛;写蚂蚁搬家总要写人多力量大;写路,必定写人生道路……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打官腔,唱高调,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是相悖的。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要写自己的事,反映自己的生活,反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于漪也说:‚文章不应是硬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说生意盎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纷呈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也为学生们奉献出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更为学生们展开了亮丽灿烂的写作天地。生活能让学生回到人的世界。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进入新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生活是兴趣产生的土壤。作文教学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而不能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无论采用多么好的教学策略,都只能暂时强化他的外在动机。作文生活化教育观认为,作文和作文教学回到生活就是回到了兴趣和动机栖息的土壤。兴趣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而需要是兴趣的核心。学生有了生活的需要,才会有学习和写作的兴趣。生活是感悟获得的触发点。它为感悟的获得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和最具可能性的场所。生活化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自然,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冲动,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到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统一,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
一、让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多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开阔其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的习惯和能力;另一方面,叶老说得好:‚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累。‛所以,教师指导作文时,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也便于表现个性和才能。
二、让认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所谓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认识生活的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作文中审题能力、驾驭题材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基础。作文训练中,观察、积累能力的培养要扎根于生活,而认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生活,学会于生活中发挥联想和想像,丰富认识和思维的内容,训练他们认识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认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让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扎根于生活。我们阅读作品,总是希望获取正确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获得美的熏陶和令人寻味的启示。而作为作者,也总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向读者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操和人格魅力,传授自己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对事物的认识。就这一点来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是准确性的典范,而其准确性是源于作者茅以升对生活的观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们仿佛听到了秋风在扫落叶,看到了长江汹涌的波涛,而这样的绝句正是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锤炼得来的。正如老舍先生所言:‚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根’。‛但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却专找那些华丽的辞藻摘抄,在文中生拉硬拽,无病呻吟,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此,我们的教学,我们的作文训练就更没有理由不扎根于生活,不走进生活,不研究生活。只有扎根生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准确、生动。有了以上扎根于生活的能力培养,并贯穿始终,学生才能走出怕作文、作文难的困境,迈向‚自能作文‛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