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五篇)

时间:2019-05-12 17: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

第一篇: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

《采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准备:根据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讲解之前,各组组长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讲解的篇目。本首诗由七组的陈艳秋同学和我共同完成,在讲课之前,利用课余时间陈艳秋同学和我进行的再一次的备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我导入新课

1、《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从它诞生之日起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就没有不被其照耀,被其润泽的。诗经里有第一首写新嫁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古代战争的诗歌《采薇》 下面的内容有情陈艳秋同学讲解:

2.复习《诗经》的基本知识点以及《氓》的背诵情况(以小组必答题的形式)一组:诗经又称什么,共有多少篇? 二组:什么是“诗经”六艺? 三组:解释“风雅颂”的具体内容? 四组:解释“赋比兴”的含义?

五组背诵《氓》第一节 六组背诵第二节 七组背诵第三节 八组背诵第四节 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给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1)正字音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雨(yù)雪 霏(fēi)霏 载(zài)渴载饥 维常之华(huā)í

2、诵读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

二、二”节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每个小组派代表读(3)齐读(4)男女生分节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

课下学生已经把学案完成,各组组长课前进行了检查互评

三、文本研读

完成学案设计的内容:

1.概括本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赋比兴”在本首诗中得具体表现? 3.体会并概括戍边将士的复杂心情? 4.鉴赏本首诗的最后一节? 1.2.3.4组展示,5.6.7.8.组点评 最后由陈艳秋同学做点评,总结。

以下内容由教师讲解 四.文本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分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注: 5分钟练笔时间,小组内互相分享,挑选最好的一篇展示 【教学预设】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

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感情提问:如果你作为这部电影主角,你应该如何把握每个镜头的情感?

镜头二:疆场思归

军旗在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镜头三:归家之哀

冬雪霏霏,战士终于踏上了归途风尘满面,又饥又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故乡,杨柳依依惜别“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现在我踏上归途,只有漫天的飞雪,青春不在,年华不在,爱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园安在?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五.当堂检测

六.小结:《采薇》一诗,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征人思乡,是后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这首诗能以最真实的词句、最自然的艺术,挑动了人们的某一根心弦,准准地说中了人们心里千变万化的情绪,历经数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弥芳,回忆余光中的《乡愁》 补充我自己喜欢的一首席慕容的《乡愁》 诗---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采薇》的教学反思:

不觉间我也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八年,公开课以前也讲过很多次,但今年和学生一起备课,讲课这是第一次,也正是因为这第一次,让我体味到教课的另一番满足和快乐,更让我看到了当下的高中生他们潜在的资质和后天的可塑性,我更因此而感到惊喜交集,课后我与同组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总结本节课的不足与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不足:1.因为陈艳秋同学是第一次讲课,在刚开始有一点紧张,复习提问的顺序有变化,有的小组没有提问到

2.课堂时间没有分配合理,造成我文本探究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展示,因为这个班级的孩子基础比较好,我相信他们会有文笔极佳语段,这一点很遗憾

3.当堂检测落得不实,没有进行最后小组之间的互评,课上要留给学生2-3分钟做总结 4.课文内及时补充的内容没有及时讲解,使本节课的课容量比较小

5.《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在这一内容的挖掘上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使文本研读的层面比较浅显 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看到讲课孩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无比兴奋,看到点评学生的旁征博引,有条不紊的,我无比激动,原来学生的内驱力的强大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也使我对现在的学生有了一个更新的审视和解读.对于“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到这扇大门的初窥者,能做到和学到的也只是“照着葫芦画瓢”的表面模式,最跟本的还是要从思想上去转变,怎样才能真正的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的时效性呈现最大值,怎样让学生自主的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借这次讲课的契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之路有一个最大的突破。

讲课教师:王磊 2011-12-6

第二篇: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教学反思(3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学反思1

我觉得自己只是在走近《采薇》,而没有走进《采薇》。

前几天,我总也想不好这课到底要教什么,越改越觉得有问题。对这篇文章真是既爱又恨,但是没有退路了,于是今天我感觉是像完成任务似的走向了讲台。

走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我就已经很心虚了:对诗经我自己都不是很懂,还教学生?我努力地镇定自己:正因为自己没有在公开场合教过诗歌,所以我得尝试。有尝试,才能找到自己更多的差距;认识到差距才会更有动力努力学习。

课后,王老师和许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结合自己的反思,觉得这堂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立意不高,容量不够

这堂课我只上了三十几分钟,而且写话就占用了很长时间,感觉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少。

立意问题。王老师在评课中这样提到:“《诗经·采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是基于“杨柳依依”的意象,自《诗经》后,成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吟唱。《采薇》既是原典,又是情感的原点。”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认识,但是没有这么深刻,因此解读上、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来,深感文化底蕴不够。我甚至企图用拓展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理解“杨柳”的文化意蕴,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没有学生可以答上来。

王老师的话终于让我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就开始拓展,第一次《村居》,一次不够还来一次《送元二》。“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

思路问题。从《诗经》以后,才有了很多以柳入诗。结果我却用另外的诗来说明“杨柳”的含义,牵强地告诉学生“柳”就是“留”的意思。这样的思路很明显是错误的。应该是解读完经典的意象之后再拓展开去,朝着送别诗的方向去拓展。比如老师们提到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岸、晚风残月”等。

2、情境创设不足。

在体会“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大雪纷纷满天飞,面对眼前的一草一木,“我”在想些什么?希望学生在情感积淀与想象中明白到“我”经历了思念、征战、伤痛的苦,从而明白到“我”虽然回来了,但是已经是满心满身的伤痕了。但是学生都只提到了思念亲人,没有真正体会诗人内心的悲凉。我应该在这之前给他们把情境创设好。

3、对比这一写作特色挖掘不深。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这两个场景不仅是描绘了两处景色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人物的心境。而这个心境不仅仅是离别时的不舍与回来时的悲伤,更重要的是,杨柳依依的春景象征了诗人离去时虽是不舍却是青春勃发的,而经历了战争的'伤痛之后他的心境却是一派寒冬的萧煞景象了。

4、过渡语不恰当。

“在依依杨柳下,诗人会和谁告别?你能想象当时分别时的场景吗?”这个环节中,学生说到和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朋友等分别的场景。大多数同学说的都是人物的动作,比如一个学生说:诗人骑着马,但还是“一步三回头”;友人与我握手告别等,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像有点乱乱的。事后想想,我可以追问:他们在说些什么?这样整个场景想象得就更丰富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仿佛看到了旁边的杨柳随风摆动,好像也舍不得我走的样子。我用这样一句话——“杨柳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带过去了。王老师说:“诗,要有诗性解读。送别的不仅有朋友家人,还有杨柳。这就是物态的融化,在春风下吹荡的杨柳,牵着他的手,希望他不要离开。”王老师随便的一句点评都这么富有诗意。学习了。

又比如,默写完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发现时,一个学生提到:我发现这两句诗都是四言的。我当时的心里只是在想:看他们能不能马上发现对比。对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轻描淡写地重复一遍过去了。没过一会,我马上想到:《诗经》的基本句式就是四言。这个同学的发现虽然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可是我错过了表扬他的机会。我可以这样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因为《诗经》的基本句式就是四言,《采薇》也不例外。”

总之,我没有走进《采薇》,没有读透,没有理解透。

通过这次备课,我明白原来古诗词这么难教的,我还曾经对师姐们说:“我好像没有正式上课,就感觉自己在进步哎。”她们大笑。

通过上课,我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原来自己的教学是那么浮浅与空洞,自己的个人素养是那么单薄与狭隘。于是,我更加有了学习的动力。谢谢王老师,谢谢帮助过我的师姐们!

采薇教学反思2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采薇教学反思3

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

《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

《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第三篇:采薇教学反思

采薇教学反思

(一)这次课有两个地方值得自己总结,一是古诗文字词的解释、积累,一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教古诗文时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古诗文感觉艰难,很难理解古诗文的字词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现在还很茫然。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就不懂的字词句提出疑问,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比如 “不遑启处”如何解释,这句话虽然书上有注解,但这个学生不理解单独解释“启”为“跪”,“居”为“坐”,怎么合起来解释就成了“休息”。又比如“载渴载饥”的“载”不知道什么意思,实际上在讲《氓》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这个字,“载笑载言”,这说明这个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必要的知识整理没有到位。又比如“彼尔维何”的“维”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后面的“彼路斯何”的“斯”有解释,而这两句话是相似的结构,根据古文对应法则,“维”与“斯”意义相同,这说明这个学生还不知道看古文的基本方法。又比如“戎车既驾”的“既”不知道理解,实际上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已经学过了,“既东封郑”,到了这里,学生又不知道迁移了。所以想到了韩军老师提到的“举三反一”,难道学习语文,学生真的只能是“举三”才能“反一”吗?这要耗损多少时间啊。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除了想到再多做几次练习外,没有更多的办法。

第二个问题。关于预设和生成,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释,我不多说。只说说我这课是怎么处理的。教学设计是设计成老师提问的,但在上课时,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提完了字词句的问题后,觉得学生的思维正活跃,就要求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提了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为什么以“采薇”为标题(因为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思乡),一个是前三章为什么与后三章开头写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终都是回环往复的写法)。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两个问题恰好是我设计里的内容。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注意到了诗歌中字词的变化,有学生分析到了“作”“柔”“刚”与思乡的联系。当然有学生想偏了,认为“薇”是家乡的特色菜,所以采薇来吃,是想借此来抒发思乡情绪。显然这个学生没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乡也不错了。我补充说诗经许多篇目以开头为标题,比如《蒹葭》、《硕鼠》、《伐檀》、《关雎》等等,这首诗也如此。至于为什么后面不是回环往复的结构了,我让学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写的内容,都知道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我就请学生进行情景想象,此时已经是战场了,双方都蓄势待发,剑拔弩张,只等将帅一声令下,就冲锋杀敌了,如果此时突然有一个士兵弯着腰,边走边唱道“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可能吗?采薇是打仗时做的事吗?学生明白了场景的变化使得诗歌的叙述发生了变化,而且学生也明白了诗经中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从头至尾采用回环往复的结构的,是可以有变化的。

采薇教学反思

(二)《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采薇教学反思

(三)本堂课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研习文本,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点拨得当,培养了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

《诗经》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常识,又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诗经》有关的文学知识、艺术特色以及有关难字词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讨探究的能力是很好的但因时间限制,有些内容介绍得过于简略

《采薇》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课堂上我尽力引导学生去领略其丰富的内涵,但还是取舍欠当,有些仓促,不太到位。

第四篇:《采薇》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采薇》教学反思

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采薇》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苦痛,这样的军旅生活离学生们的现实比较远,诗篇中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让现在的学生去理解有些困难。所以,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就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自我感觉本课对这方面难点的处理还不是很得力,希望可以下次可以得到改进。1. 立意不高,容量不够

这堂课我只上了三十几分钟,而且写话就占用了很长时间,感觉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少。立意问题。王老师在评课中这样提到:“《诗经·采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是基于“杨柳依依”的意象,自《诗经》后,成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被一代代诗人所吟唱。《采薇》既是原典,又是情感的原点。”对于这一点,我有一点点认识,但是没有这么深刻,因此解读上、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来,深感文化底蕴不够。

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2.情境创设不足。

在体会“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大雪纷纷满天飞,面对眼前的一草一木,“我”在想些什么?希望学生在情感积淀与想象中明白到“我”经历了思念、征战、伤痛的苦,从而明白到“我”虽然回来了,但是已经是满心满身的伤痕了。但是学生都只提到了思念亲人,没有真正体会诗人内心的悲凉。我应该在这之前给他们把情境创设好。

3. 对比这一写作特色挖掘不深。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这两个场景不仅是描绘了两处景色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人物的心境。而这个心境不仅仅是离别时的不舍与回来时的悲伤,更重要的是,杨柳依依的春景象征了诗人离去时虽是不舍却是青春勃发的,而经历了战争的伤痛之后他的心境却是一派寒冬的萧煞景象了。

第五篇:《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板块一 任务清单

能力要求

目标任务

识记理解

1.借助注释和课文导读,了解诗歌大意。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并熟练背诵全诗。

3.识记重要词汇:止、莫(暮)、阳、来、路、雨

掌握运用

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2.反复诵读,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鉴赏评价

1.《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赏析诗歌最后一节的艺术性。

3.《诗经》重章叠句和叠词运用的艺术性。

板块二 生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经》不仅有很多抒写爱情的优秀篇章,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就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篇。

由初中学过的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引入。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叙写了一位从十五岁服役到八十岁的老兵退役回到家中却发现家破人亡的故事,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和社会的黑暗。

同为表现戍役的《采薇》叙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个退役老兵在归家途中对往昔戍边生活的回忆。

在路上 回忆

二、反复诵读,领悟情感

1.《采薇》一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1)久戍难归的忧心。①“薇亦作业”、“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作”、“柔”、“刚”三字显示了薇生长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时间上是递进的,它象征戍卒的久久不归。同时“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从岁暮年终到夏历十月,时间的流驶,物换星移,不知给征人带来多少痛苦。随着时间的递进,征人的痛苦也与日俱增。②[投影]朱熹引用程子的话:“古者戍役,两期而还,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强烈的思念。

(2)戍边生活之艰辛。因“猃狁孔棘”,他们疲于奔命,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无暇休息,身体与精神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载饥载渴”也是它们戍边作战生活苦况的反映。

(3)生死搏杀的厌倦。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当时士兵的装束、武器、作战方式等词中可以想见他们进行了怎样残酷地拼杀。

(4)为国征战的激昂。一月三捷。

(5)怀家思亲的愁苦。从军在外,没有固定的驻所,无法找人捎信回家。与家人音讯阻隔,彼此的生存难以预卜,其悲苦之状可见一斑。

(6)白发独归的凄凉。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历经磨难后,内心深处依旧凄凉,悲伤。因为归乡的路依旧那么艰难,家中可否还有人倚门而望?

(7)生命流逝的悲怆。

三、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研读,领会《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兴”的手法

1.以采薇起兴,以薇菜之出生、柔嫩、衰老过程,表明时间的推移,戍卒离开家乡之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越积越深。

前三章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表现戍卒的思乡之情。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为什么突然写到棠棣花?

在焦急的等待与无望的麻木笼罩戍卒战士心灵的时候,道路旁一朵绽放的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是一朵盛开的美丽的棠棣花!花的绽放,唤醒了将士们麻木的心灵,点燃了生命的激情,让眼前一切都充满了诗意的色彩:我们的战车威风凛凛,我们的武器十分精良,我们的战马嘶鸣,我们精神抖擞!胜利的捷报,焕发出我们男儿的血性!为了家国,我们勇敢、坚定,我们捍卫民族的尊严。长风猎猎,孤云漫漫,岁月里,充满了胜利的情怀!

(二)重章叠句

前三章,字数、句式完全相同,而词语也多有重叠反复,章与章之间只是略有差别,显然是用一支曲子反复吟唱所造成。这就是重章叠唱、反复歌咏的写法。重章叠句,反复歌咏,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节奏感和音乐感比较强,有利于感情的传达。

(三)叠词

七处使用了叠词,一处用以言情,六处用以状物。

“烈烈”言情,表现内心忧思的炽烈。

“騤騤”“翼翼”“业业”,形容战马高大雄健、行列整齐。

“依依”,描绘柳枝迎风飘拂、柔软袅娜的姿态。

“霏霏”描摹雪花飞舞、纷纷扬扬的图景。

“迟迟”形容士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情状。

叠词的作用:

《诗经》不少篇章运用了叠字,叠字可以用来增加形象性(状物)或用来强化情感(言情),让诗的音律和谐。

二、研读第三部分(第6章)

1.《采薇》末章的前四句,历代传诵不已。那么它永久的艺术魅力究竟是怎样表现的呢?

①物中有我,景中生情,情景交融。“依依”既表现杨柳之态,又表示人们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借以抒写心中的悲伤和哀痛。

②一语双关。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以表示挽留之意。

③虚实结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追忆离别时的情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眼前情景,风雪如晦,道阻且长,孤独跋涉,近乡情怯。

④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丽时节,征人却不得不与亲人分别,也许一别之后永远无相见之日,良辰美景,并无赏心乐事,所以美景不过是形同虚设罢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离死别的哀愁,以乐景衬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鲜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

⑤叠词

⑥对比。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不但有时间上的跨度,在感受上也完全不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它出于《诗经》,但已经超越了《采薇》而存在。绝世文采,历久弥新,诗中所表达的生命流逝感,今天读来,也依然触动我们的心怀,让人黯然神伤。

我们不是三千年前在边关征途中采薇吟唱的戍卒,但我们同样是在时间的洪流中艰苦前行,无法回头。某一天,我们站在同一个地点回望以前的自己,泪水湿了眼眶,也许还会想起这四句古风。

三、小结

(一)思想内容

《采薇》描绘了一个因“玁狁之故”,久经军旅生活的艰苦,在还乡路上又饱受饥渴寒霜的戍卒形象。尽管这个戍卒在“岂不日戒,玁狁孔棘”的紧张情况下,激起他抵御玁狁的爱国热情,但在长年累月的军事生活中,仍然使他怀念家乡、思念亲人。所以他在归途中,诉说着遭受的痛苦。这就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个在“雨雪霏霏”,“载饥载渴”的情况下,风尘仆仆,积极赶路的戍卒形象。

(二)艺术手法

1.“兴”的艺术手法

2.重章叠句,反复吟咏

3.使用叠词

板块三 知识点过关

(见自编辅学设计)

板块四 教学反思

任务完成情况

个人教学思考

下载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采薇教学设计级反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福建省福州市华侨中学 葛莉茜【教学目标】 1、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 2、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3、进一步了解《诗经》“无邪”地“言......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阅读、吟咏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体会《采薇》的“苍凉之美” 【教学重点】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审美境界下的......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备课组 刘婷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了解《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 2.让学生从《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中,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学情分析: 提升学生的诗歌......

    采薇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爱情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二、 参看字幕上的生......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含义,品味诗句意境。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艺术美;结合创作......

    《采薇》教学设计

    《小雅·采薇》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反复诵读,感知课文,能翻译课文。 3、了解诗歌的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句等艺术特色,把握诗歌中人物的感情经历......

    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 张謇为通州师范撰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注:庠序,古代学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