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初一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教案设计。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汉族91.5℅少数民族8.41℅。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教案设计。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教学反思: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高歌《爱我中华》一首歌时,学生情绪高涨,唱情饱满,从中可以表现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高尚情怀。但在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时,学生理解的比较困难,尤其是那些比较不常见的民族名称,学生看书读时都出现错误。另外,对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比较陌生。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让学生“开火车”读少数民族名称的方法,每人读一个少数民族名称。认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时,我利用教室里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对这种教法学生比较感兴趣,学习效率也比较好。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阿妈》。
壮语《壮家娃》。
傣语《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真诚的心》。
土家语《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因我们家乡是藏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本人提出,所以,当本人提出同学们用藏族语言说一些常用的问候语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说出了一些藏语的问候语,如“你好”,“你要去哪里”,“请您吃馍馍喝茶”等,还用藏语数出了一到十的数字,甚至有同学用藏语唱出了一首歌曲。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说明学生对家乡的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时,学生除了藏族和回族之外没有辨认出其他的几种少数民族,说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了解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方面的资料要加以收集和整理。
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种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下面图片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绚丽多彩的服饰。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
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裹头巾
第三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产与生活
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
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帐篷仙人柱平顶房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
藏族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羌族傣族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傣族。
蒙古包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藏族。
裕固族。
平顶房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
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
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第三课时。
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
藏族馕。
维吾尔族 糌粑。
满族 酸辣食物。
回族 油香。
苗族 侗族炸糕。
佤族黎族 糯米糕。
壮族 糍粑。
朝鲜族 竹筒饭。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 手抓饭。
2、说一说。
阅读教材38页的“你知道吗?”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思考: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
(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3)在小组讨论: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
(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课外延伸。
访一访。
谈话: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采访,了解那些民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准备工作:
(1)确定采访对象。
首先要想清楚,你要采访的对象是餐馆的老板、服务员,还是厨师?采访对象不同,你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差别。
问题设计:。
(2)估计面临的困难。
如果你去采访的时候,餐厅内有许多客人在就餐该怎么办?餐馆的人拒绝采访该怎么办?如果采访的时候你“忘词”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采访时发生这些尴尬,你可以事先让爸爸妈妈扮演餐馆人员,进行采访情景模拟,这样可以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餐馆吃饭,在吃饭期间完成你的采访。
对于这些困难,你准备好了吗?。
采访的时间最好选择:。
联系采访的地点:。
采访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通过采访,对该民族的饮食特点有哪些了解?写出你的采访日记。
第四课时。
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
(1)谈话: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餐。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该用什么礼节招待少数民族宾客呢?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单,让生意更加兴隆!。
(2)出示设计表格。
我的设计。
民族:。
饮食风味:。饮食禁忌:。待客礼仪:。
第二篇:民族常识教案
民
族
常
识
第一课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56个民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
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二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
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
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
(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四、总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式使用的19种少数民族文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媒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语言、文字)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多种多样的语言
1、汉语
世界五大通用语言(英、法、俄、西班牙、汉语)
2、少数民族语言
(二)多种多样的文字
1、大都为拼音文字
2、书写有所不同
3、标点不同
三、党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政策。
(板书:自由)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简要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情况。作为汉族的同学,应尊重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努力学习中国辉煌灿烂的语言和文字,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
第四课
风味独特的饮食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尊重民族的饮食习惯。
2、学做几样民族食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少数民族人民又有怎样的饮食习惯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四课——风味独特的饮食。
二、讲授新课:
(一)牧区的饮食(板书)
放录像(藏族的酥油茶)
(彝族的砣砣肉)
总结:牧区的少数民族吃肉、喝奶的饮食习惯,都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二)农区的饮食
(三)同种食物,吃法各异
(四)风味独特的小吃 ①你吃过那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吗? ②你会做哪些民族饭菜和风味小吃?
(五)尊重民族饮食习惯
三、总结。
四、出示小黑板,做练习题
第五课
缤纷艳丽的服饰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使学生能分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2、了解南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服饰
1、蒙古族、藏族、满族服饰
⑴有许多少数民族,从服饰上就能区别他们的民族。⑵下面进行现场表演,组织学生分辨。⑶概括服饰特点。
2、朝鲜族、维吾尔族、回族服饰
(二)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①你能了解到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②你能分辨哪些少数民族服饰?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看电视、电影及课外读物要多注意观察各族人民的风土民情,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第六课
别具一格的住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各式各样住所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住所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学习《民族常识》的第六课——别具一格的住所。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住所:
1、蒙古包
2、帐篷
3、仙人柱
4、平房
5、干栏式建筑
(二)补充其他住所。
三、练习。
请同学们把住房和响应的民族用线连起来。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少数民族的住所,能分辨有代表性住所的特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收集各种图片、资料,这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民族知识,帮助我们把民族常识课学好。第七课
享有盛誉的工艺
教学要求:
1、认识几种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有修着鲜艳图案的小坎肩、做工精细的小背包、编有花纹的藤编小提包和竹编小花篮。这些都出自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人民之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七课——享有盛誉的工艺。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桃花、刺绣、编织工艺
(二)介绍蜡染工艺
(三)介绍藤编、竹编工艺
(四)介绍雕刻工艺
(五)介绍地毯、挂毯工艺
(六)介绍建筑工艺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第八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人物。
2、让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欣赏部分少数民族的优美舞蹈。
3、组织学生学跳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过程:
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享有盛誉的工艺”,请同学们说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诗歌、传说故事及传说人物:
1、诗歌
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⑵蒙古族叙事长诗《嘎达梅林》 ⑶纳西族史诗《创世纪》 ⑷彝族长诗《阿诗玛》
2、传说故事
⑴高山族《日月潭》 ⑵壮族《百鸟衣》
3、传说人物 ⑴壮族刘三姐 ⑵维吾尔族的阿凡替
(二)戏剧
各民族的传统剧种有藏剧、白剧和土家族戏,还有布依族的地戏、花灯剧,彩调戏、朝鲜族的歌舞剧和壮族戏。
(三)歌舞 ⑴歌曲
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壮族的“排歌”; 藏戏的“谐”和“鲁”。⑵舞蹈
(四)乐器
马头琴、冬不拉、芦笙、象脚鼓
三、总结。
我们应热爱、继续并发扬它,为全国民族团结、统一、繁荣和昌盛尽我们一份量。第九课
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到祖国各地去博览更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看书中重点介绍了哪几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板书:摔跤、赛马、划龙船、抛绣球)
(一)摔跤
(蒙古族)
(二)赛马
(藏族„„)
(三)划龙船
(苗族„„)
(四)抛绣球
三、总结。
还有打竹棍、操杠、铲老鼠、舞龙灯等,我们要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多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发展民族体育事业,为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9— 第十课
丰富多采的节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的意义。
2、说说当地回族、满族的节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个同学能举例说明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丰富多采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火把节
⑴哪些民族的节日? ⑵彝族人民过火把的盛况 ⑶学生回答
⑷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呢? ⑸教师小结
(二)泼水节
1、泼水节是云南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
3、放录像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泼水节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希望把过去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送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三)那达慕大会 下面该介绍哪一个?(那达慕)
(四)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五)洛萨节
三、看课本
四、总结
五、作业
(一)收集一些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访问当地满族家庭,了解满族有哪些节日。第十一课
富饶美丽的地方
教学要求:
1、掌握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物产,包括农产品、优良牲畜、珍贵的植物和主要矿产。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旅游胜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富饶美丽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物产
板书:
一.物产丰富
二.山河秀丽
1、农副产品
2、畜牧业
3、森林资源
4、地下矿产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
三、总结: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加强民族团结,来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第十二课
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部分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了解他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
2、了解我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人物的?(板书:
一.政治名人
二.科技文化名人
三.民族革命志士
(一)政治名人
1、松赞干布
2、成吉思汗
3、海瑞
4、康熙、乾隆
(二)科技文化名人
1、郑和
2、曹雪芹
(三)民族革命志士
1、邓恩铭
2、马本斋
三、形成性测试(连线)
郑和
族
《红楼梦》
马本斋
族
七次下西洋
成吉思汗
族
体操王子
李宁
族
回民支队
曹雪芹
古政权
四、总结
回 满壮 蒙古
建立蒙
搜集一个少数民族人物故事,准备参加“我最佩服的一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会。第十三课
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教学要求:
1、要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
2、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3、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团结
(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的思想,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尽我们学生的一份责任。
第三篇: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甲:爱我中华
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
新课: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
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沉默)
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
教师适当提醒,如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等,但有一条措施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是移风易俗。
教师出示材料:
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学生活动:结合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内容,说明对当时的鲜卑族和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思路:民族差异缩小、相互促进、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得出结论:
(学生齐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学生活动: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
学生参阅P97“姓氏的演变”材料,体会这一观点。
教师补充: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为最高门第。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
(过渡)在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参阅《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8~9,归纳得出(并作解释):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教师联系本地情况教学。)
问:你知道我们溧阳的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学生可能知道一点,班级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如有,则请该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一些情况)。
教师介绍:我们溧阳共有11个
民族,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壮族、蒙古族、回族。其中我们的后周镇共有7个少数民族,共30户。(教师还可联系“兰州拉面馆”)。
过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二、坚持民族平等 教师出示材料: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名额 蒙古族 24 回族 37 维吾尔族22 藏族 26 苗族 21 壮族 44 彝族 20 布依族7 朝鲜族 9 满族 20 侗族 6 瑶族 6 白族 4 土家族15 哈尼族 4 哈萨克族5 傣族 5 黎族 5 傈僳族2人 畲族 2 高山族 2 其余各少数民族代表各1人
教师提问:
①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问:②那么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历史的角度: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实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特别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来入侵的时候,各民族人民更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一致对外。(如抗日战争)因此,各民族理应平等。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各少数民族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平等,如元朝时,就将全国老百姓分成四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矛盾的加深。
问:③过去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那是为什么呢?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问:④国家怎样确保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一方面结合材料得出:制度保证(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另一方面学生齐读P98《宪法》内容,得出:法律保障 过渡:一家人在一起,有时会有矛盾和冲突,有了矛盾和冲突怎么办?
(教师引导得出:要团结,不要分裂)
三、坚持民族团结
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 学生: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教师:对,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你能举例吗?
学生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
学生回答:
(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采取一系列措施,你能列举一些人和事?
学生举例。(孔繁森等)
教师出示图片:
谁能介绍一下这两张图片吗?
教师介绍第一张:这是2001年7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总高5米,重约3.5吨。宝鼎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是一尊三足双耳的大鼎,象征着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鼎盛发展;中间的鼎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民族团结宝鼎”鼎名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题记。背面为相应的藏文翻译。其它六面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鼎内铸有铭文“铸赠民族团结宝鼎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
整个宝鼎古朴典雅,美观庄重。上座还铸有56条夔龙,象征祖国56个兄弟民族团结友爱,谁也离不开谁。座上铸有在西藏家喻户晓的“切玛”和“八吉祥”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下部底座上有3层平台、21级台阶和5个大灯笼,寓意三个千年、21世纪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教师:除了国家重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我们常州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你知道吗?
(学生可能不知道)
教师举例:西藏民族中学。85年7月,响应国务院“智力援藏”而建。
我们桐庐县根据少数民族家庭实际情况和条件,利用当地草鸡养殖项目的传统优势,通过与溧阳市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积极合作,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由养殖研究中心供应优质价廉的鸡苗,负责技术培训,提供饲养基础设施和卫生防疫指导,并及时更新成品鸡销售信息;市民政局协调20户少数民族家庭参与养殖草鸡的项目,争取年内养殖数量不少于20000只。
教师:然而,有些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韦,做出了人神共愤之暴行。今年的3月14日,西藏就发生了打砸抢事件。
教师出示材料和图片:2008年3月14日,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不法分子对拉萨市区主要路段的临街铺面、中小学校、医院、银行、电力和通讯设施、新闻单位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造成的经济损失二点八亿元,一千三百多家商户和铺面受损。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3月14日下午,极少数暴徒在拉萨疯狂地打砸抢烧,纵火300余处,焚烧民宅、店铺214间。拉萨上空浓烟滚滚。
3月14日下午,一伙暴徒在拉萨市朵森格路疯狂地打砸抢烧,冲击新华社西藏分社,并焚烧房屋。
教师:藏独分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
学生: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一行为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破坏了民族的团结。
教师:3.14打砸抢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同时也留给我们深刻的警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甲:国家的繁荣昌盛总是与国家的统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学生乙: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教师:3.14打砸抢事件发生后,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纷纷表态,谴责藏独分子的暴行。
中国政府表示要严惩藏独分子;
“使用暴力、杀生,他们哪里是什么佛教徒?”台湾的海涛法师诧异地问道。
感谢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都会失败。——网友留言
3.14打砸抢事件后,被采访一些藏民也对藏独分子深恶痛绝,希望过安定祥和的生活。
教师:所以藏独分子的行为是不会得逞的,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过渡:作为一家人,我们不仅要团结,更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师: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举例)
问:这种差距的存在有何危害?
学生: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等
教师:面对东西部的差距,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办?
学生:缩小差距,实行西部大开发。
教师: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西部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那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呢?
学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提高西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加快东部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结合题目,强调解题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师: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未来西部开发的重要力量,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学生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
学生乙: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吃苦。
学生丙:还要有建设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教师总结:
问: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
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作业(略)
附板书: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前提、保证、基础)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
1、提问: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板书:
家乡的特产: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谈话:
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 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
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
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阿妈》 壮语 《壮家娃》
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 《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 土家语 《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记一记:
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出示有趣的地名:
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
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讲授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讲授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讲授过程:
第二课时
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无锡服装设计培训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
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于襟违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讲授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 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 飘逸轻盈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 帐篷 仙人柱平顶房 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藏族 裕固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羌族 傣族 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 蒙古包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 藏族
裕固族平顶房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 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 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 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别具风味的饮食
第三课时
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
藏族 馕 维吾尔族 糌粑 满族 酸辣食物 回族 油香 苗族 侗族 炸糕 佤族 黎族 糯米糕 壮族 糍粑 朝鲜族 竹筒饭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手抓饭
2、说一说
阅读教材38页的“你知道吗?”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思考: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
(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
(3)在小组讨论: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课外延伸 访一访 谈话: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采访,了解那些民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准备工作:(1)确定采访对象
首先要想清楚,你要采访的对象是餐馆的老板、服务员,还是厨师?采访对象不同,你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差别。
问题设计:
(2)估计面临的困难
如果你去采访的时候,餐厅内有许多客人在就餐该怎么办?餐馆的人拒绝采访该怎么办?如果采访的时候你“忘词”了怎么办?
为了避免采访时发生这些尴尬,你可以事先让爸爸妈妈扮演餐馆人员,进行采访情景模拟,这样可以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餐馆吃饭,在吃饭期间完成你的采访。
对于这些困难,你准备好了吗? 采访的时间最好选择:
联系采访的地点:
采访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
通过采访,对该民族的饮食特点有哪些了解?写出你的采访日记。
第四课时
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
(1)谈话: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餐。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该用什么礼节招待少数民族宾客呢?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单,让生意更加兴隆!
(2)出示设计表格 我的设计
民族:
饮食风味: 饮食禁忌: 待客礼仪: 菜单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
(4)指派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家评议。
3、安排学生演一演(1)创设情景
几位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不同民族的学生。新年快到了,这几同学要进行一次聚会,决定举办一次包饺子活动。但是,包什么陷好呢?大家众说纷纭,却产生了分歧。
(2)要求:同学根据自己了解的各民族饮食风俗,编写小品剧本。要求剧情合情合理,内容丰富。看一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
4、做一做 谈话:你吃过新疆拌面吗?拌面是新疆各族人民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让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一做新疆拌面吧!做过吃过之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四篇: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民族团结教学计划
一、班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年龄11左右,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地方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民族团结常识,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二、教材分析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本教材让学生了解所居住的省、市、地区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地方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族家园”,第三单元“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本学期主要学习前两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五、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授课时间一节,按十八周时间计算,共计18节课。第一单元 多民族大家庭 9课时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4课时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4课时 第二单元 多彩的民族家园 9课时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1课时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4课时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甲:爱我中华
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 新课:
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
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沉默)
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
教师适当提醒,如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等,但有一条措施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是移风易俗。
教师出示材料:
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学生活动:结合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内容,说明对当时的鲜卑族和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思路:民族差异缩小、相互促进、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得出结论:
(学生齐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学生活动: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
问:你知道我们溧阳的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吗?
学生可能知道一点,班级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如有,则请该学生介绍本民族的一些情况)。
教师介绍:我们云南共有52个
民族,人数较多的是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傈僳族,回族等。过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
二、坚持民族平等
教师出示材料: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名额
蒙古族 24 回族 37 维吾尔族22 藏族 26 苗族 21 壮族 44 彝族 20 布依族7 朝鲜族 9 满族 20 侗族 6 瑶族 6 白族 4 土家族15 哈尼族 4 哈萨克族5 傣族 5 黎族 5 傈僳族2人 畲族 2 高山族 2 其余各少数民族代表各1人 教师提问:
①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问:②那么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历史的角度: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实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特别在中华民族面临外来入侵的时候,各民族人民更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一致对外。(如抗日战争)因此,各民族理应平等。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各少数民族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平等,如元朝时,就将全国老百姓分成四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矛盾的加深。
问:③过去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那是为什么呢?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三、坚持民族团结
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
学生:有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教师:对,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你能举例吗?
学生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
学生回答:
(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
教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采取一系列措施,你能列举一些人和事?
学生举例。(孔繁森等)
„„
教师总结:
问: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
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附板书: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发展
处理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前提、保证、基础)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
1、提问: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板书:
家乡的特产: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谈话:
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
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
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
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无锡服装设计培训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
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于襟违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讲授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 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 飘逸轻盈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 帐篷 仙人柱平顶房 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藏族 裕固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羌族 傣族 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 蒙古包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 藏族
裕固族平顶房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 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2、,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3、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五篇:民族理论常识教案(范文模版)
高中民族理论常识基本知识点。
一、在我国你认为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那一个方面
经济的发展
1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标志。
2同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更需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我国如何巩固各民族间的和谐关系
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创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的不竭动力,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观系。
作为中学生,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名族的语言文字,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四、我国如何实现共同繁荣?
首先要积极对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和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方面的支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五、简述西部大开发对小康社会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六、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七、新疆巨大成就的原因:
1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3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作保障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八、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保证?
1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2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3更好的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4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九、国家如何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要坚持哪些原则?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维护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对于建设良好的周边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祖国边防巩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原则: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4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如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1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2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3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4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繁荣。5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6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7中华民族复兴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十一、如何认识重视民族问题重要性
由于多民族和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民族问题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依然存在,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十二、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1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愿望,反对民族分裂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75事件警示我们当前妨碍民族团结因素依然存在,没有个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集中精力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决同少数分裂分子作斗争,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