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一课..-教学教案
学情分析:学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经历了学习史上的重大转折,但是在语文学习上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开学初的语文课应该以实现又初中向高中学法上的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
二、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三、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三、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时常为我们的祖国拥有的历史悠久并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却又为我们的汉语的未来而感到莫名的恐惧。我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欲的无限膨胀,时代的疯狂前进,导致表意的汉字被排挤,传统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们极有可能成为汉文化衰落的历史罪人!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走经济强国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强民之途。担着精神家园建设的语文教育,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有义务接过这根书写着“文明”字样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还得顺利地传递下去。
二、明确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约法三章):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便于保管,请学生把笔记做在书本相应的地方)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找回自信,张扬自我。(语文学习的能力目标)
3、为严肃课堂纪律,上课如有瞌睡者,要被请起表演节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语文早自修,课代表负责,班干部协助。
2、早自修大声朗读,读出语感。配套朗读《读本》上的课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课代表要提前到我这里了解朗读任务。
作业要求:
1、配套作业,优化设计,每课一练,接轨高考
2、摘抄和书法结合起来。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来检查。摘抄用统一的练习本。
3、随笔二周一篇,用统一的硬抄本,前面空两张,第一张写上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话。
作文要求能真实大胆地发表个人看法,能写出文体鲜明的链接着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
阅读要求:要有个阅读计划。每天的阅读量,每月的阅读量心中要有个数。广泛阅读,读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贴。
工具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晋] 陈寿: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英国]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沉沦;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前苏联]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阅读是一种熏陶。我们所要读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课本与读本相互配套,一课对一课,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单元,我们应该读懂,读透。
不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否则,结果往往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唐]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战国]孟子:尽心书则不如无书。
清代大儒戴震怀疑朱熹给《大学章句》作的注解,终成一代宗师。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机文章。[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结束语
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要有坚强的语文意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建美丽富饶又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
五、作业
1、预习《沁园春•长沙》,能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教师节》
教后感:第一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特别是很多学生意识到平时阅读的重要性,课一上完,便有学生咨询如何阅读的问题,我觉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感觉很好。
[1]
第二篇:高中语文第一课
高中语文第一课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冲过了中考的封锁线,又通过了军训的检阅,而锻炼成为一个个斗志昂扬的高中生,迎接新的人生挑战正如汪国真写给青少年的诗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在跌打中,我们也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很有缘认识新的同学们,相信我们能一起度过美好充实的学习时光!
我是同学们的语文老师,我叫。。,笔名。。。人,就是出产过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地方,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写于那片土地,还有庐山,还有鄱阳湖有山有水有人,正如王勃所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2002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影视文学专业(那时还叫西南师范大学,西师的园子很美很大,昵称“西施”,也是出美女的地方)
高中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磨磨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就一起轻松地聊聊关于学习与生活的问题以便同学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初中与高中的语文衔接
1、高中的学习量加大,读写的要求明显提高教材内容增多,课文篇幅加长,深度也明显增加,课文大多要从哲学、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思辨、哲理意味浓,高中教材选入的文言作品,数量和篇幅都有较大增加,有长篇的人物传记、论说文等这些给同学们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2、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加上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只要记住“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等能力型的思辨题较少虽然同学们中考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同学们如果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则跟不上高中学习的快节奏因为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高考来选拔人才学习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需要同学们有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
3、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但由于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如拼音、词法、句法,双声、叠韵,语素、单纯词、合成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因而,在学习文言文和完成语言运用题目中,学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同学们普遍存在着知识漏洞,主要是语法知识的残缺
4、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没有养成读书、思考、积累、勤练笔、写好字、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在高一学习文言文时,老师将查漏补缺,给大家补充一些文言语法知识,如一词多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到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记些笔记,慢慢巩固并系统化到高考总复习时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否则还是不知所云
在学习方法上,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同学们,我们面前可能有不少困难,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有个故事:一位得道高僧带着门徒,在山谷里传道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人有信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一位门徒对高僧说:“您有信心,您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高僧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音,回声消失后,山谷又回归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高僧笑了笑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达了山顶
是啊,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环境不适应我们,我们去适应环境机遇不靠近我们,我们去靠近机遇只要多一些“山不过来,我们过去”的积极思想,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你最早适应了新的环境,你就是最大的胜利者 高中的学习生活没有主动来,我就主动积极地走进高中生活,征服高中生活、享受高中生活不迷茫地等待,不自怨自艾,何愁学习不进步,人生不幸福!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高考必考科目,语文是字词句段章,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人灵魂的修炼场,语文是静听先贤遗留的心跳和呼吸,语文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如何给它定位将决定语文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让我们来聆听大家怎么说语文的吧有人这样说:
“语文是颠沛流离的孔子、逍遥云游的庄子
语文是曹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
语文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
语文是执过羊鞭的《兵法》,受过宫刑的《史记》,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语文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语文是一往无际的蒹葭苍苍,语文是浩浩汤汤的洞庭绝唱,语文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语文是但求一字稳的数茎须……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
语文是一手流利的方块字;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听人讲话时的那份专注;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与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的“您好!”;
语文是与他人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处变时镇定自若的神情;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捡纸屑时弯下的腰; 语文是抛向不守公德者厌恶的眼神; 语文是……”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守护人类文明的长城,语文是一座滋养人类生命的后花园人类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视野就有多高远!希望同学们给语文一个有尊严的高贵的定位,去走进语文,吟咏语文,书写语文,热爱语文,进而感谢语文,创造语文……因为语文学习不仅关乎同学们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我们的生命质量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寻找人生的意义,用知识改变命运,塑造优雅的性情,更为了活出人生的境界与品位
为了自己心灵的慰藉、自由、幸福和快乐;甚或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发现,为了创造,为了奉献自己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独特价值┅┅为心灵自由的人会带着感恩的情怀来聆听先人的抚慰和教诲,为创造奉献的人将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满怀豪情其乐无穷地从书籍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勇敢自信坚强,永葆青春活力的人并为社会为他人播散出自己的智慧
三、学习语文的十条秘笈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的周期性很长,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学习语文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明白持之以恒才有收获现在我告诉大家“学习语文十条秘笈”: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1、练好语文基本功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消灭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
2、优秀诗文勤记诵在高中三年内,早读时要努力做到——引吭高歌式大声读,诵读讲究停顿、节奏、速度、语气、感情等,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材规定的必背诗文的基本任务,再熟读非基本篇目,在此前提下再向课外延伸,诵读一些适合中学生的名篇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教材内要求背诵的篇章我们一律默写过关
3、报纸杂志常翻阅推荐《中国青年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语文报&8226;高中版》、《作文点评报》、《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学生阅读》、《语文月刊》《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等 还可以剪报——看到有好文章就剪下来,贴在自己的语文摘抄簿里日积月累,你终有一天你会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而骄傲
4、看书买书做书虫多逛逛书店(市内书店简介),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应尽量买一些有收藏价值的书,丰富小书柜的藏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成语典故词典》、《语文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哲方面的书喜欢看书、勤于思考的人,语文一定学得好!(讲一讲自己的购书读书经历感受)一个学期“一本书主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促膝长谈让外在的视野与博大的境界引领提升个体内心的力量我要求同学们在一个学期内读完一本经典作品第二周内将自己选择的书目报给语文课代表,其中考试时候选一节课开阅读经典交流会第十五周上交读后感悟一篇,不少于1000字
5、语文笔记贵坚持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在测验时候收集错题,集成“错题本”,到高三的时候就会成竹在胸!
6、课外练笔不放松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青春的精神成长写多了,思维就敏捷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也可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写作时间最好固定在某个时间段的十分钟左右,如中午饭饱之后,傍晚遐思之时,晚自修结束之前回顾一天的点点滴滴,展望明天等等如此坚持,高考作文到时就像写日记一样思如泉涌,一两千言,一挥而就在高一阶段,我们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养成写的习惯,我相信同学们习惯形成之后就会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抒发欲罢不能的!我要求同学们每周至少完成五篇日记,每周我值班的晚上我来检查,课代表在自修前收好放在讲台上可能有同学会说我的日记有隐情什么的,不方便老师看可以,我只要同学们能写就好所以如果你愿意老师分享你的生活感悟,与你交流写作方法,你就在文末标明“可阅”,否则我不会侵犯你的隐私的!
7、生活处处皆学问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8、他山之石把玉攻孔子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借人所长,为己所用如果有人向你请教,你也要耐心热情地解答《团队激励》一书中讲到“学习金字塔”是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学习效率构造而成的,听讲的学习效率是5%;阅读是10%;声音和图片是20%;示范和演示是30%;小组讨论是50%;实际演练和做中学是75%;马上运用和教别人是90%
9、基础知识早复习
10、课本学习贯始终从应试的角度,语文主要是考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直接考课本内容很少但经典篇章的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从高一起就自觉地开始复习这些知识点,而不是到了高三才复习,那么,你就会赢得主动
其实,这十条秘笈都是一些学好语文的常识记得马三立先生有段相声,说一个小伙子晚上一睡觉就浑身痒一天,他恰好看见路边有小贩卖家传秘方,小伙子禁不住诱惑买了回来晚上,浑身又痒起来小伙子赶紧拿起秘方,打开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字:“挠挠”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去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常识!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坚持去做!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那成功的人就是你、你、你们!
同学们,我讲课追求一种民主,开放,个性的风格,课堂不是老师我一个人的事情,教学相长,课堂是我和同学之间的事情如果大家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相信大家能做到在上课的时候主动投入,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大胆地质疑,并做好笔记的积累整理,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明确:
1、结合《词语手册》、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大声地早读
2、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情况课代表要做好记录,一次未交,平时总评成绩扣1分
3、日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学皆可入文)每天“10分钟”,每周不少于5篇教师晚值班时上交检查,如果愿意和老师交流可以写上“可阅”,否则老师不会看内容只记个日期
4、大作文适时布置,在老师详批的基础上,引领同学进行作文的自评互评
5、一学期读懂一本经典作品,走近、理解一个人,同学们选择好,第二周内课代表登记每位同学选择的书目,十五周上交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6、多读多写,我们一起编辑《海岳诗报》,大家踊跃写作投稿,好的作品我将推荐发表
同学们,我的说话得简单,你能做到吗?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们要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成为自我幸福人生的成全者,那就和我一起学好语文吧!
预习毛泽东的《沁园春&8226;长沙》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体,编订“三言”冯梦龙。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①《诗经》共305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第三篇:高中语文第一课
第一节语文课
同学们,大家好:
一、总括
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我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很土也很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我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中文系,到现在为止,从教已整整8年。
这是我们步入高中以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在哪?语文是什么?可以这么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画卷有多美丽,语文就有多美丽;音乐有多么震撼人心,语文就有多么震撼人心。
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学不喜欢语文课,对吗?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还是要面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毕竟它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轻松愉悦快乐的语文课堂中,学好语文。我想,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愿望作基础,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轻松的学好语文。今天的课,我不讲课文,我要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如果你有心,请记住这些故事,我想它应该对你有些启发,同时这也是写作文的绝佳材料。(情境创设,活跃气氛)
二、讲故事,借此促使学生思考高中的三年应该怎样度过
1、第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灰心丧气,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山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
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问:这个故事很简单,那么它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提示: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迎难而上。
2、第二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天长日久,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提示: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请大家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你只有相信自己,别人才能够相信你。
3、第三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七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提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
4、第四个故事: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又用青草诱之,牛依旧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问:这则故事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利用高一这个新起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攀登更高的山峰。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5、第五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
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问:这个小孩很聪明,那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呢?
提示:他要学习掌握钓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如此,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这样,你才会终生受益。
小结:三年的高中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如果大家都能满怀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我相信大家的高中生活一定会过得充实而快乐。
说这么多,主要是针对我们学习的,言归正传,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
三、美文赏析《冷香飞上语文》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去
寻找它的答案。语文给予我们聆听音乐美的耳朵,欣赏绘画美的头脑与眼睛。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时,你觉得这词真好,你想记住它,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词藻来形容它,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让我坚信,语文的学习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
四、怎样学好语文
1、看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2、看重写作,写好每周的随笔。
3、看重书写,比天还大的事,注重练字。
总之,咱们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目标应该是:“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五、结束语
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但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我们的友谊。同时请大家相信和放心,我视教书为事业,把语文当艺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将竭尽全力地上好,同你们一道共同遨游精美绝伦的文学殿堂!我真诚地希望做大家的好朋友!
第四篇:高中语文第一课
一、“语文”来源
一般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是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也可以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1949年8月,叶老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里作了如下说明(小学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陈述):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简称为:“听说读写'。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1964年2月1日,叶老在给友人的信中进一步回忆了“语文”的由来:“语文”一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详见《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
第五篇:“高中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高中语文第一课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前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基础,以此确定课程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生涯探索,让其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规划今后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的概念、价值及重要性。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语文课程体系。
4.从生涯规划角度引导学生探索语文学科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树立“大语文”观。
教学过程
一、问卷调查反馈
问卷
对语文是否有兴趣
感兴趣的原因
不感兴趣的原因
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困难
课外阅读的习惯
表达能力
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课堂参与情况
请学生解读调查表反馈信息,明确课程重点: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向、价值和意义。
二、播放微课,了解“语文”的概念,明确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学堂,设有“国文”课一科,教授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后,小学改设“国语”,教授白话短文。
1949年,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他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一建议被采纳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以及教材的通用名称。
语文中的“语”,一般指语言,“文”有四层含义,即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语文学习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及其系统化后形成的文章与文学作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这样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重点探讨“语文”的工具性,通过一系列图片、视频材料以及课堂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语文”这个工具的重要性。
1.明确湖北省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学科的地位:必选,150分,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2.展示图片:街上错误广告招牌、清华大学2019年迎新照片(将“热烈”一词误作“热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道歉信(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他把“鸿鹄(hú)志”念成了“鸿浩(hào)志”)
——一个字的书写,一个词的读音,一个句子的语法,看似微小,却体现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一旦弄错就会闹笑话,有时甚至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语病的泛滥会形成一种“语言腐败”,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公众智识的下降。所以,规范、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它是我们用好“语文”这个工具的前提。
3.展示视频:关羽、张飞在表达上的巨大差别。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表达的重要性,同时列举现代社会中与表达密切相关的职业。
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列举。
4.课堂活动:未来科技公司面试现场(岗位:游戏软件工程开发师)
请三名同学上台,模拟面试现场,做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充当面试官并做点评。
——短短的一分钟能看出什么?能看出你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否抓住问题的重点;能看出你的逻辑能力:思路是否清晰;还能看出你的语言能力:表达是否新颖,是否有感染力。
无论未来你是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优秀的表达力都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四、高中语文教材知识体系
语文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教给大家一些表达的技巧,而是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发散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表达更有力量。展示高中语文的教材编排:
必修教材模块:
阅读鉴赏(侧重于文体特征与人文内涵相结合)
表达交流(侧重于作文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梳理探究(侧重于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知识积淀)
名著导读(侧重于开阔视野及丰富阅读经历)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与初中相比,它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如果说以前的语文学习更注重记忆,那么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注重能力,我们要转变观念,学会思考,学会迁移。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1.创设情境,重点探讨“语文”的人文性。
以教师讲述为主,引入杜甫、苏东坡、史怀哲等材料。用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文浓郁的人文色彩,认识到语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
课堂活动:分享打动过自己的话语或文字。
学生交流后分享。
体会“语文”是我们平庸生活的一道光,照着诗和远方。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滋养着我们,塑造着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引向阳光。
2.“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引入材料:习近平主席对“文化”的重视和呼吁,展示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经典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明确:我们正迎来一个文化的春天,一个文化高度自信的新时代,“语文”,任重而道远!
六、课堂小结
回顾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根据课堂内容重新思考今后语文学习的方法。
学生讨论发言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