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部分教案(6--烯烃)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H2n ,C=C是烯烃的官能团。
§1.烯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
一、烯烃的结构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为C2H4 ,构造式H2C=CH2 ,含有一个双键C=C,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烯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只和三个原子相连。杂化轨道理论根据这些事实,设想碳原子成键时,由一个s轨道和两个p轨道进行杂化,组成三个等同的sp杂化轨道,sp2轨道对称轴在同一平面上,彼此成1200角.此外,还剩下一个2p轨道,它的对称轴垂直于sp2轨道所在的平面.C-C σ键
在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轨道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又各以两个sp2轨道和四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四个C-Hσ键,五个σ键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剩下的一个p轨道,它们平行地侧面重叠,便组成新的分子轨道,称为π轨道。其它烯烃的双键也都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1.π键的特点:
⑴ π键重叠程度比σ键小,不如σ键稳定,比较容易破裂。碳碳π键的键能等于264.4kJ/mol。[610(C=C键能)-345.6(C-C键能)]小于C-C单键的键能345.6kJ/mol.⑵ π键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容易受外界电场的影响,电子云比较容易极化,容易给出电子,发生反应。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H2n-2 ,有两个不饱和度。最简单的环烯烃为环丙烯。
cyclopropene
§2.烯烃的相对稳定性
(自学)
§3.烯烃的制备
1.卤代烷脱卤化氢
由一卤代烷制备烯烃,要用强碱作试剂。伯卤代烷永叔丁基醇钾在二甲亚砜(DMSO)溶液中进行反应,效果最好。例如:
CH3(CH2)15CH2CH2Cl1-chlorooctadecane(CH3)3COKDMSOH3C(H2C)15HCCH2octadec-1-ene
仲、叔卤代烷形成烯烃时,其双键位置主要趋向于在含氢较少的相邻碳原子上。例如:
CH3KOH/EtOHH3CH2CCCH3BrH3CHCC(CH3)2+71%CH3H3CH2CCCH229%
以生成取代较多的烯烃为主要产物,这就是札依切夫(Saytzeff)规律。
2.醇脱水
醇在无机酸催化剂存在下加热时,失去一分子水而得到相应的烯烃。常用的酸是硫酸和磷酸。
CH3CH2OHethanolOHH2SO4,140OCcyclohexene
H2SO4,170OCH2CCH2ethene(Z)cyclohexanol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四、聚合反应
§6.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和马氏规则
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一)酸性试剂HZ的加成 1.机理:(1)(2)
在第(1)步中氢离子从转移到烯烃形成正碳离子;在第(2)步中正碳离子与碱结合。第一步是困难的一,它的速率基本上或完全控制着整个加成的速率。这一步是一个酸性的,寻求电子的试剂--即一个亲电试剂--向富电子烯烃碳的进攻。因此这个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亲电试剂可以是质子H也可以是其它缺电子的分子(Lewis酸)例如:HCl的加成反应历程(1)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2)
水的加成反应历程(1)(2)
① 共轭效应
H2C=CH2,π键的两个p电子的运动范围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定域运动,CH2=CH-CH=CH2中,可以看作两个孤立的双键重合在一起,p电子的运动范围不再局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而是扩充到四个碳原子之间,这叫做离域现象。这种分子叫共轭分子。共轭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受到外界试剂的作用,其它部分可以马上受到影响。如:
这种电子通过共轭体系的传递方式,叫做共轭效应。特点:沿共轭体系传递不受距离的限制。②超共轭效应
这种σ键与π键的共轭称为超共轭效应。σ键与π键之间的电子位移使体系变得稳定。
超共轭效应一般是给出电子的其次序如下: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CH3 > CH2R >-CHR2 >-CR3 烷基上C-H键愈多,超共轭效应愈大。(2b)
注意:正碳离子与水化合不形成醇;这个质子化的醇在以后的反应中放出一个氢离子给另一个碱(H2O)而形成醇。2.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碳正离子带正电荷的碳是sp2杂化,与其他原子结合构成三个σ 键,在同一平面上,同时还有一个空的p轨道,垂直于这个平面。
按照静电学的定律:带电体系的稳定性随着电荷的分散而增大。即电荷越分散越稳定。
影响正电荷稳定的因素:有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σ-p, p-π, π-π, σ-π
由于空轨道具有接受电子的能力,所以,当烷基的碳氢σ 键与空轨道处于共轭状态时,碳氢键的σ电子有离域到+C的空轨道中的趋势,中心碳原子的正电荷得到分散,体系趋于稳定。因此,参加σ-p共轭的C-H 键的数目愈多,则正电荷越容易分散,碳正离子也就越稳定,愈易生成。
所以,烷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为: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还可以用电离来解释,从游离基转变为碳正离子的电离能大小为:
。故3°
最容易生成,也最稳定。上述的烷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由此也得到了论证。3.马氏规则的解释
在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中,生成的中间体是较为稳定的正碳离子(从中间体的稳定性考虑)
② 从反应的过渡态的稳定性来考虑:
(正电荷分散在H和C2上,)(正电荷在C2上)
过渡态 以丙烯为例: H+加到C1上: H+加到C2上:
过渡态(I)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甲基的三个σC-H,可以分散 C1上的部分正电荷,不易被甲基所分散 过渡态(Ⅰ)C2上的,局部 因此过渡态(Ⅱ)不及过渡态(Ⅰ)稳 正电荷,从而可使过渡态趋 于稳定,能量高。
分子结构与反应的取向,过渡态的稳定性与正碳离子稳定性相一致,愈是稳定的正碳离子形成得愈快.(莫里森p159)(二)、与卤素的加成,根据实验事实,也是分两步进行:(1)
π-络合物
溴蓊离子(2)
从上述机理看:
①C=C连有-CH3越多,π电子越容易极化,有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反应速度快。②溴翁离子所连基团,使溴翁离子正电性愈分散,越稳定,越易形成,反应速度愈快。
不易形成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以上机理,得到的实验的证实,如:
说明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若一步完成,则应只有一种产物1,2-二溴乙烷。
加水可加速反应的进行,说明水使溴分子发生了极化,从而使烯烃易与溴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机理应用:
由于Cl
吸电子使C1或C2带有部分正电荷,但正电荷位于C1上,由于甲基的给电子作用使之比正电荷位于C2上更稳定,故负离子进攻C1,如丙烯与次氯酸加成得氯异丙醇。(邢,p23)
二、游离基型的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 徐积功p79-80)
前面在讨论不对称烯烃的加成时,我们曾讲到过氧效应。那么为什么在过氧化物存在时,HBr的加成方向会和一般的不同?现在知道这是反应历程不同的缘故。因为有过氧化物参与反应,所以这里的历程不可能是离子型的,而一定是自由基型的。
(1)
(自由基)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虽然自由基不显正性,但是它缺少一个配对电子,所以它是一种亲电试剂,它进攻双键时也有两种可能性。然而由于自由基的稳定性是3°>2°>1°,因此在上面这种历程中主要是发生(3)和(4)反应,而不是(3,)和(4,)反应。
这里可能有同学要问:自由基
为什么是夺取HBr中的H而不是Br?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热中找到:
ΔH=-96KJ/mol 放热反应
ΔH=+163KJ/mol 吸热反应
是夺取H而不是Br。放热反应较易进行,所以这里自由基 接着有同学或许还会问:烯烃和其它卤化氢(HCl,HI)加成是为什么没有过氧效应?
这是因为H-Cl键较牢,H不能被自由基夺去而生成氯自由基,所以不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H-I键虽然弱,其中的H很容易被自由基夺去,但是所①形成的碘自由基活性较差,很难与双键发生加成反应。
另一方面②,HI很容易和双键进行离子反应,所以这里的自由基加成反应难以实现。此外③,HI是一个还原剂,它能破坏过氧化物。这也抑制了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发生。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三、乙烯氢和丙烯氢
在烷烃中,我们把氢分为三类:伯、仲、叔氢。在烯烃中有两种:乙烯氢:(Vinylic hydrogen),烯丙氢:(allylic hydrogen)如: ,(第三版)p65 从表3-3可知:C-H键的离解能大小顺序为:烯丙C-H〈叔C-H〈伯C-H〈乙烯C-H 1.自由基的稳定性为:
H2CCHCH2> R3C > R2CH > RCH2 > CH2=CH
从结构上分析:乙烯氢的离解能所以大,是连结这个H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的结果。
一般说,s轨道和p轨道杂化时,s轨道成分比例大,键长就短,离解能就大(均裂)
烯丙氢在C=C双键的邻位,凡官能团的邻位统称为α-位,α-位上连结的H称为α-H,故烯丙氢也可叫做α-H。形成的键发生p-π共轭,使体系稳定。2.丙烯的高温卤代
当氯或溴在高温下(500-600°C)与丙烯反应时,主要生成取代物3-氯-1-丙烯,3-溴-1-丙烯。如果在液相中加入氯和溴,并于低温下、暗处反应时,只得加成产物1,2-二溴丙烷。
H3CCCH2HX2低 温 CCl4X2自由基,p电子能与π
HH3CCCH2XXX=Cl,Br
X=Cl,BrH3CCCH2H2CCCH2OHH500~600C,气 相X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低温下,卤素X2与丙烯作用时,处于液态,X-X容易极化,有利于亲电加成。高温时,丙烯和X2处气态,X2分子之间相距较远,受其它分子影响较小不易极化,容易均裂,发生自由基反应。历程: Cl22Cl
HCl +H2CHCCH2 H3CHCCH2+ Cl H2CHCCH2+ Cl2
ClH2CHCCH2+ Cl
p-π共轭,使体系稳定
§7.烯烃的工业来源和用途
(自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奥赛安排
高中化学奥赛安排
1.高一第一学期:完成高中所有课程(必修
1、必修
2、选修
4、选修5)
2.高一第二学期:完成高中课程选修3;完成大学无机化学上册,北师大;完成有机化学
上册,邢其毅版(可请大学讲师上)
3.高一暑假:参加湖南师大的化学奥赛培训,注:参加高二年级的培训
4.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大学教材,无机、有机,进入模式试卷
5.高二第二学期:模拟试卷练习
6.高二暑假:参加武汉的培训,一周时间,主要是讲题目
7.停课模拟试卷
8.参加比赛
第三篇: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一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
3、了解利用对纯粹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测定校正温度计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熔点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图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点,T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2、混合熔点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在鉴定某未知物时,如测得其熔点和某已知物的熔点相同或相近时,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还需把它们混合,测该混合物的熔点,若熔点仍不变,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若混合物熔点降低,熔程增大,则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此种混合熔点试验,是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最简便方法。多数有机物的熔点都在400℃以下,较易测定。但也有一些有机物在其熔化以前就发生分解,只能测得分解点。
三、药品和仪器
药品:浓硫酸 苯甲酸 乙酰苯胺 萘 未知物
仪器:温度计 B型管(Thiele管)
四、实验操作
1、样品的装入
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
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mm。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2、测熔点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加热液(浓硫酸),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加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将粘附有熔点管的温度计小心地插入加热浴中,以小火在图示部位加热。开始时升温速度可以快些,当传热液温度距离该化合物熔点约10一15℃时,调整火焰使每分钟上升约1—2℃,愈接近熔点,升温速度应愈缓慢,每分钟约0.2一0.3℃。为了保证有充分时间让热量由管外传至毛细管内使固体熔化,升温速度是准确测定熔点的关键;另一方面,观察者不可能同时观察温度计所示读数和试祥的变化情况,只有缓慢加热才可使此项误差减小。记下试样开始塌落并有液相产生时(初熔)和固体完全消失时(全熔)的温度读数,即为该化合物的熔距。要注意在加热过程中试祥是否有萎缩、变色、发泡、升华、碳化等现象,均应如实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熔点测定,至少要有两次的重复数据。每一次测定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试样,不得将已测过熔点的熔点管冷却,使其中试样固化后再做第二次测定。因为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
如果测定未知物的熔点,应先对试祥粗测一次,加热可以稍快,知道大致的熔距.待浴温冷至熔点以下30℃左右,再另取一根装好试样的熔点管做准确的测定。
熔点测定后,温度计的读数须对照校正图进行校正。
一定要等熔点浴冷却后,方可将硫酸(或液体石蜡)倒回瓶中。温度汁冷却后,用纸擦去硫酸方可用水冲洗,以免硫酸遏水发热温度计水银球破裂。
3、温度计校正
测熔点时,温度计上的熔点读数与真实熔点之间常有一定的偏差。这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首先,温度计的制作质量差,如毛细孔径不均匀,刻度不准确。其次,温度计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汞线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而测熔点时仅有部分汞线受热,因而露出的汞线温度较全部受热者低。为了校正温度计,可选用纯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作为标准或选用一标准温度计校正。
选择数种已知熔点的纯化合物为标推,测定它们的熔点,以观察到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熔点与已知熔点差值作横坐标,画成曲线,即可从曲线上读出任一温度的校正值。
常用标准样品(表1)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4—10OC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8、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浴液颜色变深,有碍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用于测熔点在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六、思考题
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熔点管不洁净。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6)加热太快。
验二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蒸馏和测定沸点的原理,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
2、掌握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操作要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C)。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又称常量法。
o 5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蒸馏是将液体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通过蒸馏可除去不挥发性杂质,可分离沸点差大于30C的液体混合物,还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及定性检验液体有机物的纯度。
o
三、药品和仪器
药品
乙醇
仪器 蒸馏瓶 温度计 直型冷凝管 尾接管 锥形瓶 量筒
四、实验装置
主要由气化、冷凝和接收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蒸馏瓶: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1/3-2/3。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为什么)?在蒸馏低沸点液体时,选用长颈蒸馏瓶;而蒸馏高沸点液体时,选用短颈蒸馏瓶。
2、温度计:温度计应根据被蒸馏液体的沸点来选,低于100oC,可选用100oC温度计;高于100oC,应选用250-300oC水银温度计。
3、冷凝管:冷凝管可分为水冷凝管和空气冷凝管两类,水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低于140 oC;空气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高于140 oC(为什么)。
4、尾接管及接收瓶:尾接管将冷凝液导入接收瓶中。常压蒸馏选用锥形瓶为接收瓶,减压蒸馏选用圆底烧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瓶为接收瓶。
仪器安装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卸仪器与其顺序相反。
五、实验步骤
1、加料:将待蒸乙醇40ml小心倒入蒸馏瓶中,不要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沸石(为什么),塞好带温度计的塞子,注意温度计的位置。再检查一次装置是否稳妥与严密。
2、加热:先打开冷凝水龙头,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注意冷水自下而上,蒸汽自上而下,两者逆流冷却效果好。当液体沸腾,蒸气到达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调节热源,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使蒸馏速度以每秒1—2滴为宜。此时温度计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蒸馏时若热源温度太高,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若热源温度太低,馏出物蒸气不能充分浸润温度计水银球,造成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3、收集馏液:准备两个接受瓶,一个接受前馏分或称馏头,另一个(需称重)接受所需馏分,并记下该馏分的沸程:即该馏分的第一滴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
在所需馏分蒸出后,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此时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4、拆除蒸馏装置:蒸馏完毕,先应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除蒸馏装置(与安装顺序相反)。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速以能保证蒸汽充分冷凝为宜,通常只需保持缓缓水流即可。
2、蒸馏有机溶剂均应用小口接收器,如锥形瓶。
七、思考题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文献里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是否即为你们那里的沸点温度?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S为宜?
4、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那么能否认为它是单纯物质?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三 重结晶及过滤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重结晶原理,初步学会用重结晶方法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掌握热过滤和抽滤操作。
通常反应生成的固体有机物含有杂质——副产物、没反应的原料、催化剂等。需选用适当的溶剂进行重晶提纯。
二、基本原理
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生高而增大。把固体有机物溶解在热的溶剂中使之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降低,有机物又重新析出晶体。——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注意——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然后再重结晶提纯。
三、实验步骤
1、溶剂的选择 P68理想溶剂具备的条件,查手册、资料或通过实验来决定。
2、制饱和溶液 在溶剂沸点温度下,将被提纯物制成饱和溶液。怎么制?然后再多加20%的溶剂。(过多会损失,过少会析出。有机溶剂需要回流装置)。
若溶液含有色杂质,要加活性炭脱色。(用量为粗产品质量的1%—5%)——待溶液稍冷后加活性炭!煮沸5~10分钟。
3、热过滤
方法一:用热水漏斗趁热过滤,见装置。(预先加热漏斗,叠菊花滤纸P71,准备锥形瓶接收滤液,减少溶剂挥发用的表面皿)。若用有机溶剂,过滤时应先熄灭火焰或使用档火板。
方法二:可把布氏漏斗预先烘热,然后便可趁热过滤。可避免晶体析出而损失。
上述两种方法在过滤时,应先用溶剂润湿滤纸,以免结晶析出而阻塞滤纸孔。
4、结晶
滤液放置冷却,析出结晶。静大动小。
5、抽滤 介绍循环水泵,安全瓶,滤纸的直径应小于布氏漏斗内径!抽滤后,打开安全伐停止抽滤。用少量溶剂润湿晶体,继续抽滤,干燥。
待提纯物 乙酰苯胺 2 g
溶剂 水 70 ml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四 水蒸气蒸馏
1、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是分离和纯化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有机物常用的方法。适用范围(1)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2)除去不挥发性的有机杂质;(3)从固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被吸附的液体产物;
(4)水蒸气蒸馏常用于蒸馏那些沸点很高且在接近或达到沸点温度时易分解、变色的挥发性液体或固体有机物,除去不挥发性的杂质。但是对于那些与水共沸腾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或在100度左右时蒸气压小于1.3KPa的物质,这一方法不适用。
2、装置
常用的水蒸气蒸馏装置,它包括蒸馏、水蒸气发生器、冷凝和接受器四个部分。
水蒸汽导出管与蒸馏部分导管之间由一T形管相联结。T形管用来除去水蒸气中冷凝下来的水,有时在操作发生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使水蒸气发生器与大气相通。蒸馏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水蒸气导入管应正对烧瓶底中央,距瓶底约8~10mm,导出管连接在一直形冷凝管上。见图。
水蒸气蒸馏装置
3、操作
在水蒸气发生瓶中,加入约占容器3/4的水,待检查整个装置不漏气后,旋开T形管的螺旋夹,加热至沸。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并从T形管的支管冲出时,立即旋紧螺旋夹,水蒸气便进入蒸馏部分,开始蒸馏。在蒸馏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过程中,通过水蒸气发生器安全管中水面的高低,可以判断水蒸气蒸馏系统是否畅通,若水平面上升很高,则说明某一部分被阻塞了,这时应立即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去热源,拆下装置进行检查(通常是由于水蒸气导入管被树脂状物质或焦油状物堵塞)和处理。如由于水蒸气的冷凝而使蒸馏瓶内液体量增加,可适当加热蒸馏瓶。但要控制蒸馏速度,以2~3滴为宜,以免发生以外。
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便可停止蒸馏。其顺序是先旋开螺旋夹,然后移去热源,否则可能发生倒吸现象。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五 萃取与洗涤
1、基本原理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来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物质,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杂质。通常称前者为“抽取”或萃取,后者为“洗涤”。
2、仪器的选择
液体萃取最通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一般选择容积较被萃取液大1-2倍的分液漏斗.
3、萃取溶剂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所以最好用低沸点溶剂。一般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醚等萃取;较易溶者,用苯或乙醚萃取;易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等萃取。
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4、操作方法
在活塞上涂好润滑脂,塞后旋转数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再用小像皮圈套住活塞尾部的小槽,防止活塞滑脱。关好活塞,装入待萃取物和萃取溶剂。塞好塞子,旋紧。先用右手食指末节将漏斗上端玻塞顶住,再用大拇指及食指和中指握住漏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蜷握在活塞的柄上,上下轻轻振摇分液漏斗,使两相之间充分接触,以提高萃取效率。每振摇几次后,就要将漏斗尾部向上倾斜(朝无人处)打开活塞放气,以解除漏斗中的压力。如此重复至放气时只有很小压力后,再剧烈振摇2~3min,静置,待两相完全分开后,打开上面的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有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一些絮状物也应同时放去。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却不可也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在漏斗颈上的另一种液体所沾污。
乳化现象解决的方法:(1)较长时间静置;
(2)若是因碱性而产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酸破坏或采用过滤方法除去;
(3)若是由于两种溶剂(水与有机溶剂)能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等),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另外,加入食盐,可增加水相的比重,有利于两相比重相差很小时的分离;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4)加热以破坏乳状液,或滴加几滴乙醇、磺化蓖麻油等以降低表面张力。
注意:使用低沸点易燃溶剂进行萃取操作时,应熄灭附近的明火。
5、化学萃取
化学萃取(利用萃取剂与被萃取物起化学反应)也是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洗涤或分离混合物,操作方法和前面的分配萃取相同。例如,利用碱性萃取剂从有机相中萃取出有机酸,用稀酸可以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机碱性物质或用于除去碱性杂质,用浓硫酸从饱和烃中除去不饱和烃,从卤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6、液-固萃取
自固体中萃取化合物,通常是用长期浸出法或采用脂肪提取器,前者是靠溶剂长期的浸润溶解而将固体物质中的需要成分浸出来,效率低,溶剂量大
脂肪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是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被纯的溶剂所萃取,因而效率较高,为增加液体浸溶的面积,萃取前应先将物质研细,用滤纸套包好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下端接盛有萃取剂的烧瓶,上端接冷凝管,当溶剂沸腾时,冷凝下来的溶剂滴入提取器中,待液面超过虹吸管上端后,即虹吸流回烧瓶,因而萃取出溶于溶剂的部分物质。就这样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作用,是固体中的可溶物质富集到烧瓶中,提取液浓缩后,将所得固体进一步提纯。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六 减压蒸馏
1、减压蒸馏
液体的沸点是指它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因此液体的沸点是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就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这便是减压蒸馏操作的理论依据。
减压蒸馏是分离可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特别适用于那些在常压蒸馏时未达沸点即已受热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质。
2、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主要由蒸馏、抽气(减压)、安全保护和测压四部分组成。蒸馏部分由蒸馏瓶、克氏蒸馏头、毛细管、温度计及冷凝管、接受器等组成。克氏蒸馏头可减少由于液体暴沸而溅入冷凝管的可能性;而毛细管的作用,则是作为气化中心,使蒸馏平稳,避免液体过热而产生暴沸冲出现象。毛细管口距瓶底约1~2mm,为了控制毛细管的进气量,可在毛细玻璃管上口套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中插入一段细铁丝,并用螺旋夹夹住。蒸出液接受部分,通常用多尾接液管连接两个或三个梨形或圆形烧瓶,在接受不同馏分时,只需转动接液管,在减压蒸馏系统中切勿使用有裂缝或薄鄙的玻璃仪器。尤其不能用不耐压的平底瓶(如锥形瓶等),以防止内向爆炸。抽气部分用减压泵,最常见的减压泵有水泵和油泵两种。安全保护部分一般有安全瓶,若使用油泵,还必须有冷阱、及分别装有粒状氢氧化钠、块状石蜡及活性炭或硅胶、无水氯化钙等吸收干燥塔,以避免低沸点溶剂,特别是酸和水汽进入油泵而降低泵的真空效能。所以在油泵减压蒸馏前必须在常压或水泵减压下蒸除所有低沸点液体和水以及酸、碱性气体。测压部分采用测压计,常用的测压计。
3、操作方法
仪器安装好后,先检查系统是否漏气,方法是:关闭毛细管,减压至压力稳定后,夹住连接系统的橡皮管,观察压力计水银柱有否变化,无变化说明不漏气,有变化即表示漏气。为使系统密闭性好,磨口仪器的所有接口部分都必须用真空油脂润涂好,检查仪器不漏气后,加入待蒸的液体,量不要超过蒸馏瓶的一半,关好安全瓶上的活塞,开动油泵,调节毛细管导入的空气量,以能冒出一连串小气泡为宜。当压力稳定后,开始加热。液体沸腾后,应注意控制温度,并观察沸点变化情况。待沸点稳定时,转动多尾接液管接受馏分,蒸馏速度以0.5~1滴/S为宜.蒸馏完毕,除去热源,慢慢旋开夹在毛细管上的橡皮管的螺旋夹,待蒸馏瓶稍冷后再慢慢开启安全瓶上的活塞,平衡内外压力,(若开得太快,水银柱很快上升,有冲破测压计的可能),然后才关闭抽气泵.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实验七 环己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环己烯反应原理,掌握环己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复习分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试剂
环己烯
浓硫酸
食盐
无水氯化钙
5% 碳酸钠
四、实验步骤
在50毫升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5g环己烯(15.6ml,0.15mol)、1ml浓硫酸和几粒沸石,充分振摇使混合均匀。烧瓶上装一短的分馏柱作分馏装置,接上冷凝管,用锥形瓶作接受器,外用冰水冷却。
将烧瓶在石棉网上用小火慢慢加热,控制加热速度使分馏柱上端的温度不要超过90℃,馏液为带水的混合物。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量的残渣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蒸馏。全部蒸馏时间约需lh。
将蒸馏液用精盐饱和,然后加入3—4ml 5%碳酸钠溶液中和微量的酸。将此液体倒入小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水溶液自漏斗下端活塞放出、上层的粗产物自漏斗的上口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入1-2克无水氯化钙干燥。
将干燥后的产物滤入干燥的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后用水浴加热蒸馏。收集80-85℃的馏分于一已称重的干燥小锥形瓶中。产率7-8g。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ÎÂ¶È¼Æ ÎÂ¶È¼Æ ÕôÁóÍ·Ö±ÐÎÀäÄý¹Ü ½ÓÊÜÍäÍ· Ö±ÐÎÀäÄý¹Ü ½ÓÊÜÍäÍ·Ô²µ×ÉÕÆ¿·ÖÁóÖù ׶ÐÎÆ¿Ô²µ×ÉÕÆ¿ ׶ÐÎÆ¿
分馏装置
蒸馏装置
五、注意事项
1、环己醇在常温下是粘碉状液体,因而若用量筒量取时应注意转移中的损失,环己烯与硫酸应充分混合,否则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局部碳化。
2、最好用简易空气浴,使蒸馏时受热均匀。由于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70.8℃,含水l0%);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物(沸点64.9℃,含环己醇30.5%);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7.8℃,含水80%)。因比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宜太快。以减少末作用的环己醇蒸出。
3、水层应尽可能分离完全,否则将增加无水氯化钙的用量,使产物更多地被干燥剂吸附而招致损失,这里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较适合,因它还可除去少量环己醇。
4、在蒸馏已干燥的产物时,蒸馏所用仪器都应充分干燥。
六、思考题
1、在粗制的环己烯中,加入精盐使水层饱和的目的何在? 2、在蒸馏终止前,出现的阵阵白雾是什么? 3、下列醇用浓硫酸进行脱水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什么?
①3-甲基-l-丁醇 ②3-甲基-2-丁醇
②3,3-二甲基-2-丁醇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蒸馏、分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有机物质的沸点不同,在蒸馏过程中低沸点的组分先蒸出,高沸点的组分后蒸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不同的是,分馏是借助于分馏柱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应用范围也不同,蒸馏时混合液体中各组分的沸点要相差30℃以上,才可以进行分离,而要彻底分离沸点要相差110℃以上。分馏可使沸点相近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甚至沸点仅相差1-2℃)得到分离和纯化。通过实验使学生:
(1)理解蒸馏和分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什么情况下用蒸馏,什么情况下用分馏。(2)熟练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分馏柱的工作原理和常压下的简单分馏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当液态物质受热时蒸气压增大,待蒸气压大到与大气压或所给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即达到沸点。所谓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却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分馏:如果将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物进行蒸馏,在沸腾温度下,其气相与液相达成平衡,出来的蒸气中含有较多量易挥发物质的组分,将此蒸气冷凝成液体,其组成与气相组成等同(即含有较多的易挥发组分),而残 留物中却含有较多量的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这就是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蒸馏。
如果将蒸气凝成的液体重新蒸馏,即又进行一次气液平衡,再度产生的蒸气中,所含的易挥发物质组分又有增高,同样,将此蒸气再经冷凝而得到的液体中,易挥发物质的组成当然更高,这样我们可以利用一连串的有系统的重复蒸馏,最后能得到接近纯组分的两种液体。
应用这样反复多次的简单蒸馏,虽然可以得到接近纯组分的两种液体,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且在重复多次蒸馏操作中的损失又很大,设备复杂,所以,通常是利用分馏柱进行多次气化和冷凝,这就是分馏。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在分馏柱内,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凝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衡,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这样靠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物质的组分比率高,而在烧瓶里高沸点组分(难挥发组分)的比率高。这样只要分馏柱足够高,就可将这种组分完全彻底分开。工业上的精馏塔就相当于分馏柱。
三、操作要点和说明
1、进行蒸馏操作时,有时发现馏出物的沸点往往低于(或高于)该化合物的沸点,有时馏出物的温度一直在上升,这可能是因为混合液体组成比较复杂,沸点又比较接近的缘故,简单蒸馏难以将它们分开,可考虑用分馏。
2、沸石的加入 为了清除在蒸馏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和保证沸腾的平稳状态,常加沸石,或一端封口的毛细管,因为它们都能防止加热时的暴沸现象,把它们称做止暴剂又叫助沸剂,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体沸腾时,加入止暴剂,不能用已使用过的止暴剂。
3、蒸馏及分馏效果好坏与操作条件有直接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馏出液流出速度,以1-2滴/s为宜(lml/min),不能太快,否则达不到分离要求。
4、当蒸馏沸点高于140℃的物质时,应该使用空气冷凝管。
5、如果维持原来加热程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量很少也不能蒸干,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拆卸仪器,其程序和安装时相反。
6、蒸馏低沸点易燃吸潮的液体时,在接液管的支管处,连一于燥管,再从后者出口处接胶管通入水槽或室外,并将接受瓶在冰浴中冷却。
7、简单分馏操作和蒸馏大致相同,要很好地进行分馏,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分馏一定要缓慢进行,控制好恒定的蒸馏速度(1-2/s),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馏效果。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2)要使有相当量的液体沿柱流回烧瓶中,即要选择合适的回流比,使上升的气流和下降液体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易挥发组分量上升,难挥发组分尽量下降,分馏效果更好。
(3)必须尽量减少分馏柱的热量损失和波动。柱的外围可用石棉绳包住,这样可以减少柱内热量的散发,减少风和室温的影响也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和波动,使加热均匀,分馏操作平稳地进行。
四、思考题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文献里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是否即为你们那里的沸点温度?
答:将液体加热,其蒸气压增大到和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文献上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不一定即为我们那里的沸点度,通常文献上记载的某物质的沸点,如不加说明,一般是一个大气压时的沸点,如果我们那里的大气压不是一个大气压的话,该液体的沸点会有变化。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起助沸作用,防止暴沸,因为沸石表面均有微孔,内有空气,所以可起助沸作用。不能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那样溶液猛烈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液体,还会引起火灾,要等沸腾的液体冷下来再加。
用过的沸石一般不能再继续使用,因为它的微孔中已充满或留有杂质,孔经变小或堵塞,不能再起助沸作用。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s为宜?
答: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所以要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1-2滴/s为宜,否则不成平衡。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会 18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的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则。
4、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那么能否认为它是单纯物质?
答: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5、分馏和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有哪些异同?如果是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否用分馏来提纯呢?
答:利用蒸馏和分馏来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分馏就是多次的蒸馏。分馏是借助于分馏往使一系列的蒸馏不需多次重复。一次得以完成的蒸馏。
现在,最精密的分馏设备已能将沸点相差仅1-2℃混合物分开,所以两种沸点很接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分馏来提纯。
6、若加热太快,馏出液>1-2滴/s(每秒种的滴数超过要求量),用分馏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为什么?
答:因为加热太快,馏出速度太快,热量来不及交换(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致使水银球周围液滴和蒸气未达平衡,一部分难挥发组分也被气化上升而冷凝,来不及分离就一道被蒸出,所以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会显著下降。
7、用分馏柱提纯液体时,为了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什么分馏柱必须保持回流液?
答:保持回流液的目的在于让上升的蒸气和回流液体,充分进行热交换,促使易挥发组分上升,难挥发组分下降,从而达到彻底分离它们的目的。
8、在分离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时,为什么装有填料的分馏柱比不装填料的效率高?
答:装有填料的分馏柱上升蒸气和下降液体(回流)之间的接触面加大,更有利于它们充分进行热交换,使易挥发的组分和难挥发组分更好地分开,所以效率比不装填料的要高。
9、什么叫共沸物?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离共沸混合物?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6 答:当某两种或三种液体以一定比例混合,可组成具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将这种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时,在气液平衡体系中,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一样,故不能使用分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只能得到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共沸混合物或恒沸混合物。
10、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它比直接火加热有什么优点?
答: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使液体受热均匀,不易产生局部过热,这比直接火加热要好得多。
第四篇: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教案 15--羧酸衍生物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腈 ORCOR'脂 ORCCl酰 氯 OORCOCR'酐 ORCNR'R"酰 胺
§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物理性质
1.命名: ⑴ 酰卤的命名将相应的酰基名称放在前面,卤素的名称放在后面。
即将相应的“酸”改成“酰卤”
⑵ 酰胺的命名:和酰卤相似。将相应的酰基后边加一“胺”字,既将相应的“酸”改为“酰胺”。
⑶ 酸酐的命名:
① 由二分子相同的一元羧酸脱水形成的酸酐称为单酐,它们的命名,可在原来的羧酸名称之后加一“酐”字来称呼,“酸”字也可以省略。
Acetic anhydride
② 由二分子不相同的一元羧酸脱水形成的酸酐称为混酐。它们的命名,可把简单的或低级的羧酸名称放在前面,复杂的或高级的羧酸名称放在后面(即按甲、乙、丙„顺序,英文按字母顺序),两者的中间加一逗点分开(也可省略),再加一“酐”字来称呼。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a,NaH),夺取酯的α氢,形成较稳定的α负碳离子,才能迫使反应朝右方进行。② 交叉Claisen缩合
如两个酯只有一个酯有α—H,相互缩合就能得到一个单纯产物。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③ 酮与酯缩合
酮的α-H比酯的α-H活泼:
④ Dieckmann缩合反应
酯缩合反应也可在分子内进行,形成环酯,这种环化酯缩合反应又称为Dieckmann反应。(己二酸酯和庚二酸酯在醇钠作用下进行自身的酯缩合反应)
注意!酯缩合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是醇钠RONa,不是醇加钠。醇加钠是一组还原剂,它要将酯还原成醇。
它是合成五元环、六元碳环的一个方法。(并不是所有的二元酸酯都能发生环缩合,一般局限于生成稳定的五、六碳环。所以,只是有α氢的己二酸酯和庚二酸酯才能起Dieckmann缩合)如: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三、个别化合物
1、蜡:蜡来自动植物,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饱和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如蜂蜡其主要成分是 C15H31COOC30H61。水解可得三十烷醇。(植物调节剂,能使农作物增产)蜡与石蜡组成不一样
2.原酸酯。
原甲酸乙酯,对碱很稳定,在微量的酸存在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甲酸酯和乙醇。
原甲酸酯是制备缩酮的良好试剂。
§3. 酰卤与酸酐
1水解:
2醇解:
3.氨解: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4.与Grignard试剂作用
酰卤可以与格氏试剂作用得到酮,但是酮很容易与格氏试剂反应得三级醇。因此,如果用一当量的格氏试剂与酰氯反应产物为酮与三级醇的混合物,因此酮的产率很低,如果用两当量以上的格氏试剂则主要产物为三级醇。
对于有空间阻碍的反应物,能满意的得到酮,产率很好。这种空间因素可以是酰氯(脂肪或芳香的)或者是格氏试剂,特别是三级基团直接连接在MgX基团上:
有机镉化合物反应性较低,但很容易与酰氯反应,与酮反应很慢,因此可用于酮的合成。
§4 烯 酮
乙烯酮
H2C=C=O b.p.-56℃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用乙酸或丙酮为条件,直接热解得到乙烯酮。近来利用CO与H2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催化合成乙烯酮:
乙烯酮非常不稳定,通常只能获得它的二聚体:二乙烯酮
二乙烯酮与H2O,ROH,NH3反应:
二乙烯酮是CH3COCH2CO-基的等价代替物。乙烯酮可与含活泼氢的H2O,HNH2,ROH,CH3COOH,HCl,RMgX反应。
§5. 油脂和合成洗涤剂
一.油脂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油脂普遍存在于动物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子中,习惯上把室温下成固态的叫酯,成液态的叫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通称
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其中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液态油比固态脂肪会有较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几个概念:
1.干性:某些油涂成薄层,在空气中就逐渐变成有韧性的固态薄膜。油的这种结膜特性叫做干性(或称干化)。
油的干性强弱(即干结成膜的快慢)是和油分子中所含双键数目和双键结构有关系的,含双键数目多的,结膜快,数目少,结膜慢。有共轭双键结构体系的比孤立双键体系的结膜快。成膜是由于双键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果。桐油结膜快是由于三个双键形成共轭体系。顺,反,反,—9,11,13—十八三烯酸 2.碘值: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碳碳双键也可以和碘发生加成反应。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又称碘价)。二.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 肥皂的制造:
2.合成系涤剂
a)阴离子洗涤剂 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阴离子。
现在国内最广泛使用的洗涤剂是烷基苯磺酸钠盐,R表示C12----C18的烷基。烷基最好是直链的,称为线形烷基。过去曾用过叉链的,但发现不能为微生物所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降解(大分子变为较小分子称降解),容易聚集在下水中或飘在河流中,引起环境的污染,因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降解有选择性,它对直链的有机物可以作用,每次氧化降解两个碳,而有叉链存在时破坏其作用,故现在国际上系用线型的C12以上的烷基制洗涤剂。它可以从石油中分出正烷烃进行一元氯化,或石油、蜡裂解分出直链的1—烯烃,与苯进行傅氏反应得烷基苯,磺化、碱化处理得到。
b)阳离子洗涤剂。
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阳离子。如:
(3)非离子型洗涤剂
在水溶液中不离解,是中性化合物。
其中羟基和聚醚(OCH2CH2)n部分是亲水基团,家用液态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也是非离子洗涤剂。
三.磷脂
磷脂多为甘油脂,以脑磷脂及卵磷脂为最重要,其结构为:α—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α—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磷脂中的酰基都是相应的十六个碳以上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顺,顺-9,12-十八二烯酸)等;磷酸中尚有一个羟基具有强的酸性,可以与具有碱性的胺形成离子偶极键;这样在分子中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长链的非极性的烃基,是疏水部分,另一部分是偶极离子,是亲水部分,因此磷脂的结构与前面所讲的肥皂结构类似,如果将磷脂放在水中,可以排成二列,它的极性基团指向水,而疏水性基团,因对水的排斥而聚集再一起,尾尾相连,与水隔开,形成脂双分子层。
磷脂在植物的种子中,蛋黄及脑子中含量较多可。由家畜屠宰后的新鲜脑或由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中提取而得。往往卵磷脂和脑磷脂不加分离而作为卵磷脂粗制品。
磷脂可以作乳化剂、抗氧剂、食品添加剂。医疗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磷脂用于肝功能检验。
[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里添加磷脂,可以保持水份和盐份,使外形美观。由于磷脂有乳化性,在制面包、蛋糕、炸面饼,油酥糕的面粉中添加磷脂,能添加这些食品的强性。延缓变硬过程。保持盐分,还能使面包、蛋糕体积增加5%以上。
生物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脂类(主要是磷脂)构成的。磷脂的疏水部分相接而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两面。这样构成脂双层。所有的膜都有不同成分的脂双层和相连的蛋白质组成。一些蛋白质松散地连接在脂双层的亲水表面,而另一些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蛋白质剂埋入脂双层的疏水基质中,或穿过脂双层。细胞膜对各类物质的渗透性不一样,可以选择性地透过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吸收和分泌代谢过程中其着重要的作用。
§6. 酰 胺
一 酰胺的物理性质
除甲酰胺外,酰胺大部分是白色结晶体。液体的酰胺是有机物及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最长使用的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它不但可以溶解有机物,也可以溶解无机物,是一种性能极为优良的溶剂。二 酰胺的化学性质 1.酰胺的酸碱性:
酰胺是氨(或胺)的酰基衍生物,胺是碱性物质,酰胺由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碳氧双键形成P-π共额,而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而减弱了它接受质子的能力,同时与氮相连的氢原子也变得稍微活泼。
生成亚胺基化合物,具有弱酸性,能与强碱的水溶液生成盐。
2.水解: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3.脱水反应:
4.还原
酰胺很不容易还原,强还原剂和氢化锂铝可以将酰胺还原为胺。
5.Hofmann降级:
利用这个反应,由羧酸可以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第一胺。
§7. 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羧酸酰基衍生物可被水、醇、氨等亲核试剂进攻。其中酯的水解历程研究的最多。
一、酯的水解历程
水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但水解反应历程比酯化反应研究的多,下面就酸催化和碱催化的历程进行讨论。
1.酯的碱性水解:
实验事实:酯的碱性水解速度依赖于酯的浓度和氢氧离子的浓度。
ν=k[ROOR’][OH-] 为双分子反应
将含有同位素18O的酯水解,证明反应是按酰氧键破裂方式进行。
根据以上事实,酯的碱性水解大多属于双分子酰氧键断裂过程。可提出两个机理:SN2和加成-消除历程。
SN2历程: 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加成-消除历程:
为了判断这一反应的过程,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用同位素O18标记羰基的酯放在碱的水溶液中水解,当水解尚未完全时,取出未水解的酯分析其中O18 的含量,结果测得O18含量比原来样品中少的多,说明反应过程中发生了O18的交换。证明不是SN2反应,如果反应是一步取代,未反应的酯分子中 O18应该保持不变。故是加成-消除历程。
酯这样的碱性水解历程称为BAC2(碱催,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可表示如下:
反应最后一步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羧酸根(RCOO-)有较强的P-π共轭效应,是较烷氧基离子要弱的多的碱,不可能夺取醇中的氢质子,从而使整个反应变为不可逆。
2.酯的酸性水解:
事实:
说明反应是酰氧键断裂。
②在水溶液中,ν=k[RCOOR’][H+] , 说明是双分子反应。中学化学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设计制作:隽桂才
酯的酸性水解绝大多数是双分子反应,并且是酰氧键断裂,这样的历程叫AAC2(酸催化,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历程)
有特殊结构的酯,酰氧键断裂也可以按单分子反应进行:
2,4,6-三甲基苯甲酸酯,由于邻位两个甲基的位阻作用,试剂很难进攻,在一般条件下很难水解。但将它溶解在浓硫酸中,然后倾入冰水内,即得2,4,6-三甲基苯甲酸,这是由于分子按上述方式离解的结果,上述反应属于酰氧键断裂,在断裂过程中,生成酰基正离子,所以属于单分子历程,称为AAC1。
一些特殊结构的酯水解时也可以烷氧基断裂:
第三丁酯在酸性水解时,由于(CH3)3C+ 离子比较容易生成,所以是按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历程进行的,称为AAL1(酸催化,烷氧键断裂,单分子历程)。
由于这种历程是通过形成碳正离子进行的,可以预料,如果第三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在反应过程中,应通过生成平面形的碳正离子而发生外消旋化,水解所得到的醇将是外消旋体。实验材料证明了这个论断。
总之,酯的酸性水解绝大多数是酰氧键断裂双分子反应历程,只有少量特定结构的酯,才发生单分子的酰氧键或烷氧键断裂历程。
第五篇:6华数奥赛教材六年级
《华数奥赛教材(6年级)》目录
上 册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一)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
(二)第三讲 估算
第四讲 计数问题
(一)第五讲 计数问题
(二)第六讲 分数与百分数
(一)第七讲 分数与百分数
(二)第八讲 圆的面积
第九讲 圆的面积及 综合问题
第十讲 工程问题
(一)第十一讲 工程问题
(二)第十二讲 整除问题
第十三讲 余数问题
《华数奥赛教材(6年级)》目录
下 册
第一讲 比和比例
(一)第二讲 比和比例
(二)第三讲 立体图形的计算
(一)第四讲 立体图形的计算
(二)第五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第六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第七讲 不定方程
第八讲 逻辑推理问题
第九讲 行程问题
第十讲 时钟问题
第十一讲 观察与归纳
第十二讲 周期性问题
综合练习
(一)综合练习
(三)综合练习
(五)综合练习
(七)综合练习
(二)综合练习
(四)综合练习
(六)综合练习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