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听课评析
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听课评析
评课老师:马亚敏
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以小学数学新课标为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本节课紧紧围绕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特点。并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游戏(猜图形)的环节先让孩子复习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本节新课做了良好的铺垫。陈老师的导入新课朴实、自然。教学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学生手中事先做好的学具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动手拉一拉,抻一抻,发现边、角会有什么变化。再让他们通过观察、剪一剪、折一折等方法去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几个特点。老师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本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教学时经常困惑的问题。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量角器怎么使用学生忘得差不多了,课堂上即使有孩子会用,也只是个别。没有关注到更多的学生。
2.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
3.小组活动时,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在导入部分,教师如果能呈现出一些割补的图形及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做铺垫,那探究新知的时候学生就能马上联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换为长方形来剪,那么有些学生剪完平行四边形后就不会出现怎么办的情况了。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的指令不明显,不及时,致使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以致巩固练习时时间不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更好地体现。
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陈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
课题
平行四边形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学生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因此本节课重在:
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抓住问题的关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元化。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2.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逻辑观念。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特性。
学习难点
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解决画图、改图等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用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教具
学具准备:三角尺、用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框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生活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出示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上的物体是什么图形?
(移动为“平行四边形”)仔细看,现在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1.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形,自由回答。
2.交流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1.看图形,选序号。
(1)下列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形四边形(揭示课题)。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20分钟)
1.(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从中你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2)你能根据实物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吗?
2.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用两把三角尺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2)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吗?
(3)相对的两条边平行吗?
(4)明确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1)揭示概念: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指导画高
a、课件演示画高。
b、要用虚线画高,标出垂直符号,写上“高”和“底”。
(3)学生尝试画高。
4.了解平行四边行的特性及应用。
(1)教具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教具,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
1.(1)看图,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
(2)认真观察平行四边形实例图,思考怎样抽象出平行四边形。
2.(1)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由量一量。
(2)学生通过测量得出对边长度相等。
(3)学生验证对边互相平行。
(4)通过以上探究理解概念。
3.(1)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自学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2)学生在演示中了解如何画高及注意事项。
(3)学生尝试画高,并说出画高的方法。
4.(1)学生认真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2)下列图形中,()不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1)③(2)②④
2.判断。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答案:(1)√(2)×
3.填空。
(1)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和()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答案:(1)互相平行(2)正方形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是9厘米,比它的邻边短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9+4)+9]×2=44(cm)
5.如果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
(2)学生操作。学生把长方体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条对边是否还平行。
(3)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升降机、伸缩门等)
(2)学生认真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理解定义,形成表象。
(4)学生举例说明。
答: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讲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和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把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三篇:认识平行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听课反思 文档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掌握,对学习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那么今天的两节数学课王老师和聂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体会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解决教学重点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开展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我针对这节课的难点作了适当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在推倒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设计了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动手实验自己推倒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认为需继续改进的地方是:教学难点的把握和突破。课前调查和课堂调查,我发现困扰学生的问题有两个:
1、为什么用对应的底乘对应的高;
2、为什么不能用底和邻边相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仍是雾蒙蒙的感觉。我试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解决为什么底和高必须对应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把沿两种不同的高剪拼的情况都进行操作,即一种沿着纵向的高剪开后左右平移,另一种沿着横向的高上下平移,平移后有两种长方形,再进行高、底对应、对比分析,这样利用几何直观学生一目了然;第二,课前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受长方形面积,长乘宽的影响,学生思维迁移后喜欢用邻边乘底,那我们就来个顺水推舟,就按学生的思维走用邻边乘高,让学生算后思考邻边乘高表示什么意思?在借助媒体把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和邻边长都不变,但面积变了,那么邻边×底边=拉后的长方形面积,并不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观察对比后学生顿时云开雾散。只有教师对知识本质把握好,学生对知识理解才能有深度,路漫漫其修远,我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高与底的对应关系,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
教学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
教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请同学们动手在白纸上画一个四边形,如果你知道它的名称请标出它的名称。师板书:四边形
学生在白纸上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画的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把你画的四边形展示介绍给大家?同学们真能干,画了许多四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画四边形中回顾四过形的的含义和特征。)
2、师:在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谁愿意试着来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特点?(可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师:你们还能用我们前两节课中所学的互相平行与垂直来观察他们吗? 师引导: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为学生尝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做铺垫。)
3、出示平行四边形
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①学生尝试举例。
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
师: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但从边的长度、角的特点和边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总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出示学具(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那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一看哪个小组最认真、完成的最快、发现的最多?)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小组汇报: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
(4)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并适时板书在黑板上。
2、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到前面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2)师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引导总结并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感性上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上的认识,通过尝试思考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师: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
(2)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距离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4)师引导总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5)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学生继续尝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使难点得到突破)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2)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后汇报。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举例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掌握的怎样?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
1、填一填。
()是长方形,()是正方 形,()是除长方形、正方形外的平行四边形。2.辨一辨。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2)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4)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5)平行四边形的高都相等。()
3、第64页做一做
4、选择:(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5、说一说下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方格边长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底和高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动眼动脑动手,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学习工具,让他们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和剪一些平行四边形,目的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明确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具体的,有意义的,有应用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等活动。因此,通过让学生制作出多种四边形图形之后,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对比发现来探究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点都是从学生的交流中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交流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后的快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或者比较被动,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有少数孩子不愿和不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寻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