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引入: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等。
实验探究1:请观察镁、铝、铁、银、铜、金的颜色,为什么镁和铝的表面看不到光泽?用沙纸打磨后再观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香烟包装盒中的铝箔纸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现象;再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纸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什么现象呢?(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分组自主探索、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 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为什么可以用铝制品来做餐具?
“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3、你学过哪些金属与O2的反应? 补充实验:铝箔燃烧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思考、分组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
1、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2、铁、铜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归纳得出: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探究实验:
用铁刀切苹果、梨,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为什么表面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苹果、梨等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一种叫鞣酸的东西,它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问题:这个生活现象有没有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探究实验:
分A、B两大组实验探究(A组用盐酸、B组用硫酸),并请完成课本中表格填写 观看动画后提出问题:
从实验探究和情景素材中得到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归纳、找出规律)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2、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分析得出:
镁、锌、铁、铜的金属活泼性顺序: Mg > Zn > Fe >(H)> Cu
请写出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何共同点: Mg+2HCl= MgCl2+ H2↑ Zn+2HCl=ZnCl2 + H2↑ Fe+H2SO4=FeSO4 + H2↑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运用:
1、判断下列反应哪个是置换反应:a.CO+CuO==Cu +CO
2b.Fe + CuSO4== Cu + FeSO4
2、我们知道,铝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可是铁比铝更容易生锈,为什么?
3、请你当回鉴定师: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你能鉴别真假黄金吗? 复习:
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反应类型?
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若时间足够长,则溶液会从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Cu + FeSO4 实验探究:
在铝片、铜片上用小刀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分别滴上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如果在铜片上滴上硫酸铝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分析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分组实验、探究、观察、思考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比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才能把它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l Cu Ag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归纳分析得出:金属冶炼的早晚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关
初中化学全年完整的探究活动大概有五六次,包括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酸碱生成及指示剂的探究等。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反应原理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形成负压,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瓶内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4P+5O2点燃2P2O5
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二氧化碳是学生身边的物质,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大气环境的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联系实际,考虑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避免机械学习。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所以可让学生用自己制取的二氧化碳完成性质探究巩固旧知并实现新旧联系,构建网络。基于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需整合教材并增加探究实验。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用石蕊试纸制作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铁生锈,大家司空见惯。但同样是铁制品,有的极容易生锈,有的却很难生锈。比如放在潮湿的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放在干燥的地方的铁制品却不是很容易生锈;裸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但涂了油漆的或镀上了一些不易生锈的金属后的铁制品却不太容易生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铁生锈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正当我们感到疑惑的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外国某化学公司的一家工厂,有一贮存氯化镁的钢质容器,有一次,因容器需要维修而停止工作,厂方排空了容器中的氯化镁,并将容器冲洗了几遍。而后两个工人进入钢质容器维修,一下去就晕倒了,当人们发现后,立即将人救出并送到医院,一人经抢救脱险,另一人不幸死亡。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员死亡呢?难道容器中含有有毒气体?人们对钢质容器内的空气进行了测定,并没有发现任何有毒气体,但却惊奇地发现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远远低于正常标准。为什么容器中会缺氧呢?经分析,发现问题原来出在容器本身,是因为容器生锈的缘故。我们讨论认为:这说明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但是铁生锈仅仅只和氧气有关吗?水、氯化镁在这次事件中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我们三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以上事件的背景进行猜想:铁制品生锈可能和水、空气及其他因素有关。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想,我们便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对铁生锈条件的进行探究。由于条件有限,我们无法使用专业的化学用品,所以我们自己动手,利用了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器材作为替代品。
4.酸碱生成及指示剂的探究:在讲述酸碱度理论时布置了洗发及护发素的实验,实验用品为护发素、洗发水、头发、不同的溶液。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发现护发素是怎样保护头发的,并从中学习相关的酸碱度的知识。这样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能够真正用于生活,兴趣很大。
第二篇: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1、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2、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分析得出: 镁、锌、铁、铜的金属活泼性顺序: Mg > Zn > Fe >(H)> Cu 请写出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何共同点: Mg+2HCl= MgCl2+ H2↑ Zn+2HCl=ZnCl2 + H2↑ Fe+H2SO4=FeSO4 + H2↑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复习:
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反应类型?
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若时间足够长,则溶液会从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Cu + FeSO4 实验探究:
在铝片、铜片上用小刀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分别滴上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如果在铜片上滴上硫酸铝溶液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分析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分组实验、探究、观察、思考
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比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才能把它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l Cu Ag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思考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第三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文登区教研中心 韩晓梅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 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2.通过探究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能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重点知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核心内容】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调查学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学生】交流 【教师】铝制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除了因为炼铝成本降低,与其它金属相比,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强等优良性质,密度小是,抗腐蚀性能强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更好的应用金属中,还必须全面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差异?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认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属如铁镁等是什么什么微粒构成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号)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2号)根据结构我们可以推测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你熟悉的金属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学生]交流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镁、铁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请同学交流一下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生]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学生] [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教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请在导学案上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置换反应概念,打比方,我代表镁单质,这两位同学坐在一起,分别是氢和氯,我发现氯好可爱,我想和氯在一起,于是呢,我就把氢置换出来了,氢变成单质氢气,我和氯结合生成了氯化镁,给这个反应起个名字,叫置换反应,下面哪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硫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活动性越强的,置换出氢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反应越快,什么样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呢?如果在这个活动性顺序中排上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应该把氢排在哪个位置? 【教师】归纳,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教师]铝与酸能反应,反应速率比镁慢比锌快,铝的活动性应该排在。。银与盐酸不反应,银的活动性?
[教师]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呢? 在前面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反应的类型是?根据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是不是都是这样呢,通过实验验证一下,铜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由此可见,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也可帮助我们确定金属活动性。【教师】我们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学生】提出方案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铜与银的化合物溶液之间的反应来判断铜银的活动性。可选择铜与硝酸银溶液或银与硝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 【教师】演示铜与硝酸解溶液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教师】化学家就是这样,通过实验利用置换反应比较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其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总结出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强的是,最弱的是,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谚语,真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你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一下吗?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 检测一下。
第四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
1、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镁带、铜片、锌粒、铝条、铁钉、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滴管、砂纸等
第五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铝的性质,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对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从而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与生活问题做出初步的解释。
教学方法
诱思设疑、实验探究法 教学重点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难点
有关铝氧化膜的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引言] 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4/5是金属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金属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投影板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1、初中学过的有关铁的性质。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学生] 回顾、思考、探究。
[思考与交流] 自然界中的元素有哪两种存在形态?金属主要以什么形态存在?
为什么?
[学生] 思考、交流、探究。[学生探究] 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
2、分析图3-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金属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学生] 思考与交流。
(对于问题1,学生可能会围绕初中学过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对于问题2,学生一般能写出方程式,并能得出金属在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结论。)[师生互动] 共同完成结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
[引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些金属的共同性质,我们知道大多数金属能跟氧气发生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投影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各自桌面上的仪器与药品,请特别注意金属钠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学生] 金属钠保存在一瓶液体中。
[思考与交流] 钠为什么要浸末在一瓶液体中? [学生] 思考与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钠会与空气反应,或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总之,钠保存在液体中是为了隔绝空气。)
[教师] 请大家闻一闻液体的气味,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要注意闻气味的方法。[学生] 闻液体的气味,得出结论:钠保存在煤油中。
[教师] 既然大家都认为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钠,并探究钠到底能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现象如何?请同学们做课本P39 的实验3-1,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注意钠要用镊子取用,不能用手拿。
[学生] 动手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钠的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思考与交流] 通过这个实验,能否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投影板书] 2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钠的表面,看看与刚切开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 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问题探究]
刚切开时看到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就变暗,并失去光泽,为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这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注明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 钠与氧气发生了反应:4Na + O2 == 2Na2O 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是金属钠。[投影板书]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时钠与氧气很快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4Na + O2 == 2Na2O
现象: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钠在常温时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下面我们把一小快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请大家做实验3-2并注意观察现象。[学生] 实验探究教材P39的实验3-2 [投影板书](2)加热时,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2Na + O2 == Na2O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钠燃烧时的现象,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 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学生] 阅读、思考、交流。[教师]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
[投影板书] [科学探究] 取少量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然后把水滴入试管,再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再往试管内滴加酚酞试液,又有何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 做实验、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教师] 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的原因是过氧化钠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一些有色物质褪色,因此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学生一般不能说出溶液褪色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适当说明)[教师] 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 写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教师]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 写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教师]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这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思考与交流] 过氧化钠有什么特殊用途?利用了过氧化钠的哪些性质? [总结板书]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产生氧气,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过氧化钠来供氧;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物质。
[思考与交流] 你认为硫、氯气等活泼非金属单质能否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如果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 思考、讨论并写出方程式:
2Na + S === Na2 S 2Na + Cl2 === 2NaCl
[教师] 注意反应的条件分别为研磨和点燃。
[练习]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教师]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镁、铝是三种相邻的活泼金属,我们已经知道金属钠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镁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那么,铝的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投影板书]
3、铝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 铝是一种比铁还活泼的金属,铁在空气中很容易生锈,但是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为什么?
[学生] 阅读课本、思考、交流,得出结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膜等。[教师] 镁和铝的表面都有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因此,在点燃镁带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更容易点燃,铝的情况如何呢?请大家动手进行课本P40 的科学探究实验,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投影板书]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 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一样。原因: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氧化铝熔点高(2050℃),铝熔化时(660℃),氧化铝并未熔化,固体氧化铝不仅包住了熔化的铝,而且还隔绝了空气与铝接触,阻碍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教师] 既然铝表面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的铝,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可以象点燃镁带一样,先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那如果这样做,情况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继续课本的科学探究。
[投影板书]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 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教师] 大家能否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其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 写出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氧气和铝。[思考与交流] 怎样才能使铝燃烧起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见解,如把加热的铝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用铝粉代替铝箔以增大接触面积等)
[教师] 同学们都很积极,所提的见解也很有新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到实验室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现在我们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投影板书] 小结:思考与交流
(1)根据金属钠、镁、铝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推断其他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条件、现象怎样?产物又如何?这些不同的情况与什么有关? [师生互动] 共同完成板书:
[结论]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与金属 的活动性有关,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慢等。
(2)是不是所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
[结论]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都做还原剂,因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C、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作业:课本P45 第一题。